私募股權基金怎麼估值
① 私募基金估值方法有哪些
私募基金估值方法分為四種類型:現金流量折現法(DCF)、相對估值法、成本法和實物期權法。
1、 現金流量折現法
現金流量折現法是當前企業價值評估使用最廣泛的模型,是收益法中最主要的應用模型。現金流量折現法的基礎是現值定律。現值定律指出企業的任何資產的價值等於預計未來能夠獲得的所有現金流量折現後的價值總和。作為PE投資中被投資企業價值的計量模型,現金流量折現法通過對被投資企業每一期自由現金流進行折現並加總來計算被投資企業的價值。
2、相對估值法
相對估值法也被稱為市場法。相對估值法是在假設市場有效的前提下,通過把被投資企業與行業內同類企業或者相似企業進行對比分析,從而評估出被投資企業的價值。基本方法是:首先,根據被投資企業的行業和規模等屬性,尋找一個影響企業價值的關鍵變數(如凈利潤);其次,確定一組可比較的同類企業或者相似企業,計算可比企業的市價與關鍵變數比值的平均值(如可比平均市盈率);最後,用被投資企業的關鍵變數(如凈利潤)乘以可比平均值(市盈率)作為被投資企業的評估價值。
相對估值法的兩個關鍵點事比率的選擇和相似公司的選擇。其中,相似公司一般都是從同一行業內,具有類似的市場環境、經營模式、公司規模的企業中選擇。比率的選擇也要體現影響影響企業價值最關鍵的因受,而且必須可觀測和可得到的數據,可以選擇採用的比率一般有市盈率、市凈率等。
3、成本法
成本法也被稱為資產基礎法。成本法是指在合理評估企業各資產和負債價值的基礎上將企業全部資產和負債進行加總,從而確定被投資企業價值的方法。成本法的前提假設是:企業是由一系列相互獨立的單項資產組成的,而公司的價值就取決於構成公司的各要素的評估價值之和。成本法是從構成被投資企業整體的各資產要素的重建角度來考察企業的價值,最後進行加總,從而獲得被投資企業的估值。
成本法的理論依據是「替代原則」的體現。即任何一個理性的經濟人進行購置資產的投資時,其願意支付的價格不會高於獲得相應功能資產替代品是所需的成本。通過成本法獲得的企業價值,其實是對企業賬面價值的調整值。成本法起源於對傳統的實物資產的評估,比如建築物和機器設備的評估,且著眼於單項資產的價值。成本法考慮企業的成本,很少考慮企業的收益,所以成本法是通過調整資產負債表的資產和負債,最後確定其現時的市場價值。
4、實物期權法
實物期權法是標的資產為實物商品的一種期權。實物期權法是利用期權定價模型對具有期權特徵的資產進行價值評估。
期權定價模型最著名的是BS(Black and Scholes)模型,該模型計算了以不分紅股票為標的的歐式期權的價值。在一系列嚴格假設條件下,通過嚴密的數學推導和論證,提出了期權定價方法。簡單而言,對於一個滿足假設條件的看漲歐式期權,通過確定行權價、到期日、波動性、現價、無風險利率五個變數,就可以用BS模型就算出該期權的價值。
實物期權在一定假設條件下也可以使用BS模型對其價值進行評估和計算。因此,對於一項具有期權特徵的實物資產,它的價值就可以通過BS模型或者其他期權估值模型進行估值。如果一項PE投資可以被轉化為或者認定為一個實物期權,那麼這項投資自然也可以通過期權定價模型進行估值。
實物期權法特別適合於高新技術企業的估值,高新技術企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而且初期利潤往往為負,現金流量也為負,也難以找到合適的可比公司,因此,難以使用現金流量折現法或者相對估值法等進行估值。此時使用實物期權法進行估值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另外,對於一些處於財務困境或者瀕臨破產的企業,利用常規方法進行評估難度較大,此時就可以嘗試運用實物期權法進行估值。
② 私募基金收益怎麼算
簡單凈值收益率:
簡單凈值收益率是不考慮分紅再投資影響的基金凈值收益率,計算公式為:其中,NVAt表示基金的期初份額凈值,NVAT表示基金的期末份額凈值,D表示考察期內每份基金的分紅金額。
舉例來說,某隻基金在t日的份額凈值為1元,T日的份額凈值為1.1元,期間在M日每10份派息2.5元,那麼該基金在這一階段的簡單收益率為:時間加權凈值收益率。
時間加權收益率的假設前提是,在基金進行分紅時,投資者不取出分紅所得現金,而是把分紅所得換成基金份額,立即進行再投資。分別計算分紅前的分段收益率,時間加權收益率即可由分段收益率的連乘得到。
(2)私募股權基金怎麼估值擴展閱讀:
特點:
私募股權基金的運作方式是股權投資,即通過增資擴股或股份轉讓的方式,獲得非上市公司股份,並通過股份增值轉讓獲利。股權投資的特點包括:
1、股權投資的收益十分豐厚。與債權投資友友獲得投入資本若干百分點的利息收益不同,股權投資以出資比例獲取公司收益好攜槐的分紅,一旦被投資公司成功上市,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獲利可能是幾倍或幾十倍。
2、股權投資伴隨著高風險隱侍。股權投資通常需要經歷若干年的投資周期,而因為投資於發展期或成長期的企業,被投資企業的發展本身有很大風險,如果被投資企業最後以破產慘淡收場,私募股權基金也可能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