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股上市股權怎麼劃分
『壹』 所謂的大陸深圳A股,香港H股是什麼意思AH股各代表什麼請高手幫忙,謝謝,先.
大陸a股是在大陸上市,集資,
內資股稱為"A股",只供內地居民買賣。因此,不論是直接買賣或透過代名人買賣,香港及境外人士均嚴禁參與A股市場。
部份由於對資本帳實施管制(在涉及資本帳戶下 的交易時,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涉及貨品及服務的交易則可),A股必須以人民幣進行交易。
香港h股是在香港集資,上市
H股"是在內地注冊成立的企業所發行的外資股,主要在香港上市,並以港元買賣。
H股公司必須遵守聯交所主板或創業板《上市規則》所訂立的額外規定。這些規定包括:(a)周年賬目必須符合香港或國際會計准則;(b)公司章程須載有條文,反映內資股及外資股(包括H股)的不同性質,以及有關持有人的不同權利;以及(c)公司章程必須載有為投資者提供相當於香港水平的保障條文。
『貳』 什麼叫紅籌股
紅籌股這一概念誕生於90年代初期的香港股票市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上有時被稱為紅色中國,相應地,香港和國際投資者把在境外注冊、在香港上市的那些帶有中國大陸概念的股票稱為紅籌股。
紅籌股與「H股」相對,後者為在大陸注冊,具有國資背景,並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監會)批准來港上市的公司。在內地上市的股票稱為A股,因此會有AH股差價。
紅籌股對應恆生香港中企指數,H股對應恆生中國企業指數即國企指數。
(2)ah股上市股權怎麼劃分擴展閱讀:
早期的紅籌股,主要是一些中資公司收購香港中小型上市公司後改造而形成的,如「中信泰富」等。近年來出現的紅籌股,主要是內地一些省市將其在香港的窗口公司改組並在香港上市後形成由,如「上海實業」、「北京控股」等。
從1993年至1997年6月底,紅籌股公司通過首次發行及增資配股籌集的資金為115.5億美元。1997 年0l至06月,香港股票市場的總籌資額約為1433億港元,其中,紅籌股佔了23.8%。
『叄』 一個企業可以同時在兩個證券交易所上市么
一個企業可以同時在兩個證券交易所上市么?
一個企業當然可以同時在兩個證券交易所上市,但是必須要符合一定的條件。那就是不是在同一個國家或者說區域之內才行,比如說我們在大陸上證所和深交所只能選擇一個,另外還可以在香港上市,也可以在其他國家的證券交易所上市。
企業上市,能廣泛吸收社會資金,迅速擴大企業規模,提升企業知名度,增強企業競爭力。世界知名大企業,幾乎都是通過上市融資,進行資本運作,實現規模的裂變,迅速跨入大型企業的行列。產品運營只是資本原始積累的初級階段。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實現上市已經成為許多企業家的夢想。成功上市更突顯了企業家的成就,使企業有希望獲得跳躍性發展。美國 500 強企業 95% 都是上市公司。隨著企業上市,企業變成了受社會關注的公眾上市公司,使企業有了更好的發展機遇,能夠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並且由於接受監管當局嚴格的監管,是公司在治理方面更加規范。
企業上市使企業獲得了直接融資渠道,企業可以通過資本市場獲得更多的低成本資金,可以促進企業的更快發展。
企業上市融資的好處。很多人誤認為缺錢的公司才上市,不缺錢的公司沒有必要上市。其實不然,企業上市後會給企業帶來極大的益處。公司股票有一個流通的市場,股東可以自由買賣股票,收回創業投資與回報,對不滿公司的股東或急需資金的股東,上市為公司股東的套現提供了極好的機會,也為風險資本的退出建立了順暢的渠道。從而更容易吸引風險投資者進入。為公司和股東創造財富:公司價值通過市場來確定。上市後,投資大眾對公司的估值通常在利潤的 5—30 倍。而私人公司一般由稅務部門或投資人的估值通常是利潤的 1—2 倍。上市後,公司價值將得到極大的提升。員工股份有了價值,工作更積極:一個上市公司的股票認購權或配送,對員工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可以吸納和留住優秀人才,可以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增加金融機構對公司的信任,降低融資成本:上市公司的信用度較高,容易獲取信貸,並降低融資成本。上市集資帶來更多資金:上市公司可以較容易的獲得配發新股融資,籌集更多發展資金。增強公司知名度:上市可以使公司形象大為改善、知名度大為提升、信譽與競爭力增強,擴大公司的影響力,容易獲得社會對企業的信任。可以用股份收購其它公司:有利於公司用股票而非現金進行收購與兼並,增加公司與市場合作的機會,使進行資本運營擁有了有利工具。上市降低控股權比例,控股股東的減持,可以使原股東向其他投資者轉移企業經營風險。企業上市的代價由於變成公眾公司,上市後就需對股民負責。股民對利潤和增長率有一定的要求,給管理層帶來短期業績壓力。增加被收購的可能性。需遵守上市有關的法律法規並接受監管。法定披露使公司需要公開有關資料,增加企業透明度,並增加各種成本如公關、律師費用等。關聯交易之披露,並受社會公眾和新聞傳媒注視。管理者可能因管理不當而引起刑事或民事責任。大股東股權轉讓引起社會與投資者的關注。
『肆』 AB股為什麼會出現差價
中國的AB股,AH股之間都有差價,而且往往是A比B、H貴很多,簡單的價格對比,有些投資者認為投資B股H股要比投資A股有價值,這種觀點對嗎?
網上的討論很熱烈,有說差價合理的,也有說差價不合理的。我見過一個解釋AB股差價問題的比喻,非常有趣:AB股就好比是同一個蘋果在不同的市場交易,A股是城裡超市裡的蘋果,B股則是農村農貿市場里的蘋果,你說城裡蘋果的價格能賣得和農村一樣嗎?
這個比喻很形象地說明了AB股的本質區別。AB股在不同的市場上市,參與者不同,交易成本不一樣,但它們之間出現差價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市場活躍性不同。農村的蘋果賣得便宜,但是品種少,人氣低;超市的蘋果雖然賣得貴,但是品種多,人氣旺,皇帝女兒不愁嫁。類似的,B股相對A股的劣勢在於:第一,上市公司少,可選擇的投資標的少,第二,也是最關鍵的原因,設立B股本來是為了吸引外資,現在外資吸引不到(主要是質量和價格的問題),內地投資者又以散戶為主,到這個市場投資有障礙(普通消費者不會為一兩斤便宜的蘋果跑到農村去買吧),市場流動性差,對散戶來說A股比B股更方便交易,所以A股貴點也賣得出去,B股再便宜也沒人買。「流動性溢價」,這就是產生AB差價根本原因。
關於「流動性溢價」的問題我們還可以拓展開來。比如說二級市場的股票為什麼賣得比一級市場貴?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同一地段的商鋪公告轉讓,本來建造商鋪的成本差不多,交易的價格也應該是差不多的,但是有的溢價交易,有的折價交易,價格取決於鋪面的人氣(這跟朝向,位置,忠實客戶人數相關);同樣一個公司如果不上市,能給投資者帶來收益的就是它的分紅,而要轉讓這家公司,參考價格也是這家公司的凈資產,如果分紅高,可能會有所溢價,但是溢價不會太高(也就是說PB約等於1);但是這家公司上市了就不一樣了,很多人關注這家公司,所以就算這家公司不賺錢,沒有分紅,它因為不會退市(神奇啊,為什麼不會呢?)也有「殼價值」,絕對不會低於1PB出售,為何?因為變現簡單,交易方便,有「流動性溢價」嘛。
老問題,中國A股市場以散戶居多,機構當然可以在一級市場低價投資,散戶不行。一級市場是公司多,投資者少;二級市場則是公司少,投資者多;所以一級市場的股票拿到二級市場,就產生了流動性溢價,這跟批發價和零售價有差異是一個道理。
再拓展一下,A股有個老是被投資者詬病的問題就是整個市場估值比國外的成熟市場要高,別人平均PE是個位數,我們的平均PE是三四十,這合理嘛?
我認為這就是「流動性溢價」的體現,有一定的合理性。
A股IPO上市是審核制,上市公司股權以前還不是全流通的,這相當於人為地限制了股票的供應,造成「供不應求」。且這個「供不應求」跟上市公司的質地無關,而只跟股票和炒作資金的數量有關。所以每次市場資金流動性泛濫的時候,股票的價格就被炒上天去,久而久之,A股市場的投資者就養成了「炒股」的習慣,樂於打聽資金面,政策面的消息,樂於跟庄,樂於做趨勢,而不去關註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所以本世紀初吳敬璉就說A股市場就是一個賭場,參與者都是不研究「價值」只考慮「投機」的賭客,賭客在賭場應該願賭服輸,虧錢活該。「願賭服輸,虧錢活該」,話糙道理明,證券市場制度設計缺陷是有的,不應把板子都打到投資者身上,但是投資者既然選擇進入這個市場就要反思,承認市場有「流動性溢價」,而且認識到這個「流動性溢價」有時靠譜有時不靠譜(主要看市場資金是否願意進入這個市場),那麼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會理智很多。
當然,A股市場的制度也在逐步完善,股改後整個市場也慢慢地向全流通市場轉變,按照「流動性溢價」原則,目前的A股市場就不應該享受比以前更高的平均估值;而且「流動性溢價」原則支持「資金去炒熱門股」的結論,也就是換手率越高的熱門股票理應價格越高,但我們也看到一種現象,有些股票沒什麼換手,價格也老漲,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也好解釋,沒有換手說明有人囤貨居奇,等待一個更高的價格出售,這時股票是供不應求的(主要是供應量少),等到一個合適價格出現,換手率高起來的時候(供需平衡),這只股票的漲幅也就到頭了。這實際上是被監管者嚴厲打擊的「做莊模式」,而且只在炒作小股本公司的股票管用,不過中國一向是監管什麼,什麼就越泛濫,所以以前股本沒有全流通的時候炒國企重組,現在股本全流通的就炒股本相對較小的創業板,……那麼,將來呢?
有一個現象可以作為將來的參考。在成熟市場,流動性強,基本面好的大藍籌更吸引投資者關注,價格很高(例如蘋果),而一些基本面差的小公司就算價格再低也沒人關注(因為成熟證券市場的股票是放開供應的,上市門檻低,什麼公司都可以上市,只要有人買)。成熟市場的投資者五花八門,主要以機構為主,向全世界資金開放;不象A股,以散戶為主,圈起來自己玩(只向國內投資者開放);所以國外股市只有好公司的股票能吸引投資者,國內股市是只有小股本公司的股票能吸引投機者,國外股市的「流動性溢價」體現在大藍籌上面,國內股市的「流動性溢價」體現在小股本公司上面。(要炒大公司除非到市場資金整體泛濫「豬都會飛的時候」)
不過物極必反,A股市場小盤股高估,大藍籌地板(估值甚至比國外的藍籌還低)的現象已經持續了很久(連監管層都看不下去了,呼籲要價值投資),中國改革一直在進行(一個奇怪的現象是每次改革似乎都會帶來流動性泛濫),中國證券市場一定會與國際逐漸接軌的。
『伍』 A股和H股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A股,即人民幣普通股,是由中國境內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從2013年4月1日起,境內、港、澳、台居民可開立A股賬戶)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A股不是實物股票,以無紙化電子記賬,實行「T+1」交割制度,有漲跌幅(10%)限制,參與投資者為中國大陸機構或個人。
H股也稱國企股,指注冊地在內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資股。(因香港英文——HongKong首字母,而稱得名H股。)H股為實物股票,實行「T+0」交割制度,無漲跌幅限制。中國大陸地區只有機構投資者可以投資H股,大陸地區個人投資者目前尚不能直接投資H股。在天津,個人投資者可以在各大證券公司網點開辦「港股直通車」業務而直接投資於H股。但是,國務院目前尚未對此項業務最後的開閘放水。個人直接投資於H股尚需時日。國際資本投資者可以投資H股。
拓展資料:
股票區別
根據股票上市地點和所面向的投資者的不同,中國上市公司的股票分為A股、B股和H股等。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即由中國注冊公司發行,在境內上市,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供境內(不包括港澳台地區)的個人和機構以人民幣交易和認購的股票。
2005年11月5日,證監會和人民銀行聯合發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管理暫行辦法》,允許符合條件並經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的境外機構投資於A股。
H股是在香港證券市場上市的股票。用港幣交易。
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它的投資人限於:外國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投資人。現階段B股的投資人,主要是上述幾類中的機構投資者。B股公司的注冊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內,只不過投資者在境外或在中國香港、澳門及台灣。
二者的區別是:A股、B股及H股的計價和發行對象不同,內地投資者不具備炒作H股的條件。B股2001年前投資者限制為境外人士,2001年之後,開放境內個人居民投資B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滬市掛牌B股以美元計價,而深市B股以港元計價,故兩市股價差異較大,如果將美元、港元以人民幣進行換算,便知兩地股價大體一致。以字母代稱進行股票分類,不甚規范,根據中國證監會要求,股票簡稱必須統一、規范。可以相信,隨著我國股市的進一步發展,A股、B股、H股等稱謂將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