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創始人退出部分股權意味著什麼

創始人退出部分股權意味著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7-22 15:21:50

❶ 我想知道一間公司的創始人怎麼會被趕出公司呢比如喬布斯。趕出去以後他的股份呢分紅呢這些都沒了嗎

很多科技創業公司的建立都有風投的參與。公司創立之時,因為有風投的投資,所以投資人也佔有一部分股份。風險投資必須是漸進的,在每一個階段需要多少錢投入多少錢,這樣對投資者和創業者都有好處。對投資者來講,沒有任何一家投資商會在剛開始時就把今後五年的開銷全包了的,這樣風險太大。對創業者來講,早期的公司股價都不會高,過早大量融資會使得自己的股權佔得太低,自己不但在經濟上不劃算,而且還會失去對公司的控制,甚至在創業的一半就被投資人趕走。在上面的例子中,天使投資人和風投一共投入兩千零五十萬美元,在上市前佔到43%,三個創始人和其他員工佔57%。如果在最初公司估價只有兩百萬時就融資兩千多萬,到上市前,投資方將占股份的80% 以上,而創始人和員工占不到20%。——《浪潮之巔》這時候,風投公司就成為一個公司最大的股東,具有把創始人趕走的權力。至於分紅,要看風投在每個階段的融資比例以及商定的條款。順便加上喬布斯被趕出蘋果的經歷:1983 年,喬布斯說服了百事可樂公司的總裁斯庫利(John Sculley)到蘋果出任CEO。斯庫利以前在百事可樂工作了十幾年,並成功地推廣了百事可樂的品牌。以前,人們普遍認為可口可樂就是比其它的可樂好喝。斯庫利發現大家有先入之見,他採用了雙盲對比評測——發給大量測試者兩瓶沒有標簽的可樂。結果更多的人認為百事好喝,斯庫利打贏了市場之戰。喬布斯請他來為蘋果開拓市場,並負責蘋果日常工作,自己則退出第一線專注於麥金托什的技術。如果說斯庫利是統籌全局的宰相,喬布斯則是運籌帷幄的元帥。斯庫利一到蘋果就試圖讓蘋果成為PC 機市場的主流。為了迎合市場的需要,斯庫利在蘋果搞出了無數種機型,同時提高了銷售價格,將利潤用來發展蘋果新的成長點—Newton PDA(蘋果的牛頓PDA),最早的掌上機。喬布斯和斯庫利頭一年合作得很好;第二年,將相就開始失和了。喬布斯和斯庫利之爭持續了一年多,董事會最後站在了斯庫利的一邊。1985年,斯庫利勝利了,同時喬布斯被踢出他自己創辦的蘋果公司。那一年,喬布斯剛三十歲。一般的創業者三十歲時還未必能創建自己的公司,喬布斯這一年已經被自己的公司開除了。喬布斯一氣之下,賣掉了他所有的蘋果的股票。
麻煩採納,謝謝!

❷ 創業團隊的股權分配與退出都有哪些坑

剛成立的創業團隊該如何設計公司的股權結構,尤其是創業合夥人的股權結構,一直都是一個最為困擾創業者的問題。當然裡面的坑不僅多,而且深。


在我們服務創業企業的過程中,我們見過各種版本合夥人股權戰爭的故事,也幫創業朋友處理過各類股權戰爭的事故。我們發現,合夥人之間之所以頻繁爆發股權戰爭或鬧劇,是因為他們既沒有合夥人股權的進入機制,也沒有合夥人股權的退出機制。這就好比是,兩口子不明不白結了婚。婚後發現,雙方完全是兩個物種,想離婚時,卻發現不知道該怎麼離婚,甚至這婚還離不了。

一、合夥人股權的進入機制

合夥人股權的進入機制,即結婚機制。

要做好合夥人股權的進入機制,先得想明白什麼是合夥人?我們認為的合夥人,是既有創業能力,又有創業心態,有3-5年全職投入預期的公司創始人與聯合創始人。

合夥人是公司最大的貢獻者,也是主要參與分配股權的人。合夥關系是接近於婚姻關系的[長期][強關系]的[深度]綁定。合夥之後,公司的大小事情,合夥人之間都得商量著來,重大事件,甚至還得合夥人同意。公司賺的每一分錢,不管是否和合夥人直接相關,大家都按照事先約定好的股權比例進行分配。


(一).合夥人股權進入的坑

請神容易送神難。

下述人員均可以是公司的合作者,但建議創業者慎重將下述人員當成合夥人,並按照合夥人的標准發放大量股權。

(1)短期資源承諾者

之前有創業朋友提到,他剛開始創業時,有朋友提出,可以為他創業對接上下游的資源。作為回報,朋友要求公司給20%股權作為回報。

創業者把股權出讓給朋友後,朋友承諾的資源卻遲遲沒到位。

這肯定不是個案。

很多創業者在創業早期,可能需要藉助很多資源為公司的發展起步,這個時候最容易給早期的短期資源承諾者許諾過多股權,把資源承諾者變成公司合夥人。創業公司的價值需要整個創業團隊長期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實現,因此對於只是承諾投入短期資源,但不全職參與創業的人,建議優先考慮項目提成,談利益合作,一事一結,而不是通過股權長期深度綁定。

(2)天使投資人

之前有創業朋友提到,公司早期創業時,3個合夥人湊了49萬,做房地產開發的朋友給他們投了51萬,總共拼湊了100萬啟動資金。大家按照各自出資比例,簡單直接高效地把股權給分了,即合夥人團隊總共占股49%,外部投資人占股51%。

公司發展到第3年,合夥人團隊發現,一方面,當初的股權分配極其不合理;另一方面,公司想引進外部財務投資人。多個投資人做完初步盡調後,表示不敢投他們這類股權架構。

創業投資的邏輯是:(i)投資人投大錢,佔小股,用真金白銀買股權;(ii)創業合夥人投小錢,佔大股,通過長期全職服務公司賺取股權。簡言之,投資人只出錢,不出力。創始人既出錢(少量錢),又出力。因此,天使投資人購買股票的價格應當比合夥人高,不應當按照合夥人標准低價獲取股權。

(3)兼職人員

之前由創業朋友提到,他通過朋友介紹,在BAT公司找到個兼職的技術合夥人。作為回報,公司給該兼職技術合夥人15%股權。

起初,該兼職技術合夥人還斷斷續續參與項目。後來,參與很少。半年後,停止了參與。創業者覺得,花了大本錢,辦了件小事,得不償失。

對於技術NB、但不全職參與創業的兼職人員,我們建議按照公司外部顧問標准發放少量股權(股權來源於期權池),而不是按照合夥人的標准配備大量股權。

(4)早期普通員工

之前有創業朋友提到,他們出於成本考慮,也為了激勵員工,在創業剛開始3個月,總共才7名員工時,就給合夥人之外的4名普通員工發放了16%的期權。做完激勵股權後,他們才發現,這些員工最關注的是漲工資,並不看重股權。早期員工流動性也大,股權管理成本很高。

對於既有創業能力,又有創業心態,經過初步磨合的合夥人,可以盡早安排股權。但是,給早期普通員工過早發放股權,一方面,公司股權激勵成本很高。另一方面,激勵效果很有限。在公司早期,給單個員工發5%的股權,對員工很可能都起不到激勵效果,甚至起到負面激勵。員工很可能認為,公司是不想給他們發工資,通過股權來忽悠他們,給他們畫大餅。但是,如果公司在中後期給員工發放激勵股權,很可能5%股權可以解決500人的激勵問題,而且激勵效果特好。在這個階段,員工也不再關注自己拿的股權百分比,而是按照投資人估值或公司業績直接算股票值多少錢。

(二)合夥人股權進入的經驗

很多人都知道,小米有個土鱉與海龜混搭的豪華合夥人團隊。很多創業朋友們問,小米合夥人的股權是如何分配設計的。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小米目前商業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原因,合夥人股權架構肯定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其次,每個企業都有不可復制性,但做事情背後的理念與思路有共通性,可以借鑒。我們不會討論客戶項目的具體細節,但可以討論下根據媒體公開披露信息,我們自己總結的小米做合夥人拼圖游戲的理念與思路。下面是我們同事杜國棟根據媒體公開報道做成的一張小米合夥人構成的信息圖。


從這張信息圖,以及其他媒體報道,我們可以看出,小米合夥人團隊的特點是:他們都是創始人自己找來的合夥人,或經過磨合的合夥人推薦過來的合夥人,合夥人之間都經歷過磨合期;他們都是圍繞小米的鐵人三項核心業務「軟體、硬體與互聯網服務」分布;在小米很早期就參與創業,不領工資或領低工資;掏真金白銀買股票,團隊內部56名早期員工就投資了1100多萬美元。


小米豪華合夥人團隊無法復制。但是,小米尋找合夥人的經驗值得借鑒:股權分配背後對應的是如何搭班子。先得找到對的合夥人,然後才是股權配置。創業者得去思考,公司業務發展的核心節點在哪?這些業務節點是否都有人負責?這些人是否都有利益?

(1)合夥人之間要在具體事情上經過磨合,先戀愛,再結婚;

(2)給既有創業能力,又有創業心態的合夥人發放股權。

(3)通過圈內靠譜人推薦其圈內朋友,是找合夥人的捷徑。比如,如果公司想找產品經理,直接去挖業務聞名NB的產品經理;如挖不成,讓他幫忙推薦他圈內的產品經理。相信業內人的眼光與品位。

二. 合夥人股權的退出機制

即離婚機制。

之前有創業朋友提到,他們四人合夥創業。創業進行到1年半時,有合夥人與其他合夥人不合,他又有個其他更好的機會。因此,他提出離職。但是,對於該合夥人持有的公司30%股權該如何處理,大家卡殼傻眼了。

離職合夥人說,我從一開始即參與創業,既有功勞,又有苦勞;公司法也沒有規定,股東離職必須退股;章程也沒規定;合夥人之間也沒簽署過其他協議,股東退出得退股;合夥人之間從始至終就離職退股也沒做過任何溝通。因此,他拒絕退股。

其它留守合夥人說,他們還得把公司像養小孩一樣養5年,甚至10年。你打個醬油就跑了,不交出股權,對我們繼續參與創業的其他合夥人不公平。

雙方互相折騰,互相折磨。

這肯定也不是個案。

創業企業該如何做好合夥人股權的退出機制?

(一)管理好合夥人預期

給合夥人發放股權時,做足深度溝通,管理好大家預期:

合夥人取得股權,是基於大家長期看好公司發展前景,願意長期共同參與創業;合夥人早期拼湊的少量資金,並不是合夥人所持大量股權的真實價格。股權的主要價格是,所有合夥人與公司長期綁定(比如,4年),通過長期服務公司去賺取股權;如果不設定退出機制,允許中途退出的合夥人帶走股權,對退出合夥人的公平,但卻是對其它長期參與創業的合夥人最大的不公平,對其它合夥人也沒有安全感。

(二)游戲規則落地

在一定期限內(比如,一年之內),約定股權由創始股東代持;

約定合夥人的股權和服務期限掛鉤,股權分期成熟(比如4年);

股東中途退出,公司或其它合夥人有權股權溢價回購離職合夥人未成熟、甚至已成熟的股權;

對於離職不交出股權的行為,為避免司法執行的不確定性,約定離職不退股高額的違約金。

三.其他的問題


我們摘取了創業朋友問到的四個主要問題。

1.合夥人股權分期成熟與離職回購股權的退出機制,是否可以寫進公司章程?

工商局通常都要求企業用他們指定的章程模板,股權的這些退出機制很難直接寫進公司章程。但是,合夥人之間可以另外簽訂協議,約定股權的退出機制;公司章程與股東協議盡量不沖突;在股東協議約定,如果公司章程與股東協議相沖突,以股東協議為准。

2.合夥人退出時,該如何確定退出價格?

股權回購實際上就是「買斷」,他建議公司創始人考慮「一個原則,一個方法」。「一個原則」,是他們通常建議公司創始人,對於退出的合夥人,一方面,可以全部或部分收回股權;另一方面,必須承認合夥人的歷史貢獻,按照一定溢價/或折價回購股權。

這個基本原則,不僅僅關繫到合夥人的退出,更關繫到企業重大長遠的文化建設,很重要。「一個方法」,即對於如何確定具體的退出價格,他們建議公司創始人考慮兩個因素,一個是退出價格基數,一個是溢價/或折價倍數。比如,可以考慮按照合夥人掏錢買股權的購買價格的一定溢價回購、或退出合夥人按照其持股比例可參與分配公司凈資產或凈利潤的一定溢價,也可以按照公司最近一輪融資估值的一定折扣價回購。至於選取哪個退出價格基數,不同商業模式的公司會存在差異。比如,京東上市時雖然估值約300億美金,但公司資產負債表並不太好。

很多互聯網新經濟企業都有類似情形。因此,一方面,如果按照合夥人退出時可參與分配公司凈利潤的一定溢價回購,合夥人很可能吭哧吭哧幹了N年,退出時卻會被凈身出戶;但另一方面,如果按照公司最近一輪融資估值的價格回購,公司又會面臨很大的現金流壓力。因此,對於具體回購價格的確定,需要分析公司具體的商業模式,既讓退出合夥人可以分享企業成長收益,又不讓公司有過大現金流壓力,還預留一定調整空間和靈活性。

3.如果合夥人離婚,股權應該如何處理?

近年來,離婚率上升,企業家群體離婚率又可能偏高。婚後財產的處理,包括股權,都是棘手的問題。離婚事件,影響的不僅有家庭,還影響企業的發展時機,比如土豆網。婚姻還很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原則上,婚姻期間財產是夫妻雙方共同財產,但是夫妻雙方可以另外約定財產的歸屬。

因此,配偶之間可以簽署「土豆條款」,約定配偶放棄就公司股權主張任何權利。但是,出於對配偶婚姻期間貢獻的認可,也為了取得配偶的認可,不至於夫妻關系由於股權關系亮紅燈,七八點有他們自己改造設計的「土豆條款」,一方面,確保離婚配偶不幹涉影響到公司的經營決策管理;另一方面,保障離婚配偶的經濟性權利。

4.股權發放完後,發現合夥人拿到的股權與其貢獻不匹配,該如何處理?

公司股權一次性發給合夥人,但合夥人的貢獻卻是分期到位的,確實很容易造成股權配備與貢獻不匹配。為了對沖這類風險,可以考慮:(1)合夥人之間經過磨合期,是對雙方負責。因此,可以先戀愛,再結婚;(2)在創業初期,預留較大期權池,給後期股權調整預留空間;(3)股權分期成熟與回購的機制,本身也可以對沖這種不確定性風險。

❸ 技術核心創始人退出公司,股權一定退出嗎

一、約定分期實現股權:有付出才有收獲!
公司創立之初你必須把股權分給聯合創始人才能吸引他們加入公司,但是股權分配總額的確定不等於一定要一次性實現他們的股權,否則如何保證這些合夥人在公司長久工作、發展?事先約定股權分期實現是保障聯合創始人為公司服務、帶領公司發展的必要舉措。
比如實務中,你們可以約定股權分4年全部實現,每年實現25%或者第一年實現10%,第二年20%,第三年30%,第四年40%;當然,你們也可以約定任何其他比例。
二、約定退出後果和退出程序:保護自己的創業公司!
事先約定好提前退出的後果和退出的程序,那麼當聯合創始人惡意或者善意地離開公司另謀發展時,你就不會那麼被動,不用擔心以後公司發展起來股權仍在他手中。
(一)約定退出後果:惡意退出和善意退出的結果應當截然不同,可以約定:聯合創始人惡意退出時,應被收回所有已經實現股權;善意退出時,則可以按照協商支付一定的對價的方式收回股權——這些約定在法律上都是有效的。
(二)約定退出程序:收回股權的不是別人,正是公司剩下的股東。由於事先約定了退出後果,此時公司其他股東有權要求退出的聯合創始人將自己的股權轉讓給他們,其他股東都想購買的可以協商按比例購買。
三、約定違約責任:為收回保駕護航!
違約責任條款是必須的,沒有違約責任只有以上約定的話,整個退出機制仍舊缺乏威懾力,就好像沒有對應刑罰的罪名。違約責任的約定十分簡單但也非常必要:需要明確約定當退出的聯合創始人不按照以上約定的退出後果、退出程序退出公司,他需要賠償自己帶給公司的全部直接或間接損失。
實務中,不事先建立股權退出機制的公司在遭遇聯合創始人退出時只能眼睜睜看著退出人帶走股權,更有甚者直接散夥,因此在公司創立之初就建立起一個完善的股權退出機制是非常重要的。有律希望能夠通過文章,讓更多創業者、投資者了解股權退出實務,讓更多創業公司實現穩定、快速地發展!

❹ 合夥人離職 股權及期權怎麼收回

退出的合夥人的股權回購方式只能通過提前約定的退出,退出時公司可以按照當時公司的估值對合夥人手裡的股權進行回購,回購的價格可以按照當時公司估值的價格適當溢價。
股權回購實際上就是「買斷」,建議公司創始人考慮「一個原則,一個方法」。「一個原則」,是他們通常建議公司創始人,對於退出的合夥人,一方面,可以全部或部分收回股權;另一方面,必須承認合夥人的歷史貢獻,按照一定溢價/或折價回購股權。這個基本原則,不僅僅關繫到合夥人的退出,更關繫到企業重大長遠的文化建設,很重要。「一個方法」,即對於如何確定具體的退出價格,建議公司創始人考慮兩個因素,一個是退出價格基數,一個是溢價/或折價倍數。比如,可以考慮按照合夥人掏錢買股權的購買價格的一定溢價回購、或退出合夥人按照其持股比例可參與分配公司凈資產或凈利潤的一定溢價,也可以按照公司最近一輪融資估值的一定折扣價回購。至於選取哪個退出價格基數,不同商業模式的公司會存在差異。比如,京東上市時雖然估值約300億美金,但公司資產負債表並不太好。很多互聯網新經濟企業都有類似情形。因此,一方面,如果按照合夥人退出時可參與分配公司凈利潤的一定溢價回購,合夥人很可能吭哧吭哧幹了N年,退出時卻會被凈身出戶;但另一方面,如果按照公司最近一輪融資估值的價格回購,公司又會面臨很大的現金流壓力。因此,對於具體回購價格的確定,需要分析公司具體的商業模式,既讓退出合夥人可以分享企業成長收益,又不讓公司有過大現金流壓力,還預留一定調整空間和靈活性。

❺ 聯合創始人退出,他手裡的股權怎麼辦

聯合創始人離職時,收回他的股權

你有一個很不錯的創業計劃,還找到一個很棒的聯合創始人,你們決定先五五分配股權。最初兩個月,你們非常勤奮地工作。但是,你的聯合創始人不想繼續幹了,離職後去了一家高大上的公司工作。但是你還是覺得這個創業計劃很有前景,於是繼續堅持。兩三年後,創業項目已經發展很好,有大公司准備並購你的公司,開出了不菲的並購價格。你辛苦的努力總算得到了回報。這時,早已離職的聯合創始人回來了,按他的持股比例 50%,要求獲得一半的並購價款。

事實上,類似的問題在創業過程中非常常見,知乎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問題。不用等到創業企業被並購,留守的創始人們就已經在為離職創始人手中的股權而苦惱了。而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就是為了解決這種問題的一種方案。大多數創業企業不怎麼重視這種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並往往因此毀於一旦。

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是指:(1)每個創始人在一開始就會獲得屬於他的全部股權;(2)如果創始人中途離開創業企業了,創業企業有權以極低的價格,回購創始人一定比例的股權。

比如,在前面的例子里,如果創業企業事先設定了成熟機制,聯合創始人創業兩個月後就離開了創業企業,將來出售公司時的價款,跟他沒有半毛錢的關系,因為已經在他離開公司時,公司已經回購了他手裡的股權。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是在限制創始人的股權,其實這種做法是有利於創始人的。這種機制合理地平衡了留守創始人和離職創始人之間的利益。可以說,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是創始人和創業企業最好的 「朋友」:一方面,離職創始人帶著股權離職,將會嚴重損害留守創始人的合理利益,削弱其繼續工作的積極性,而這一機制可以有效地防止此風險;另一方面,這一機制也能夠激勵每個創始人都朝同一個目標共同奮斗,即創建一個成功的企業。

讓聯合創始人一批一批地獲得股權

創始人分得的股權,是用來獎勵他在企業初創階段的巨大貢獻。但是,創始人的這種貢獻,是在相對較長的一段創業期里,逐漸釋放出來的。所以,可以把創始人獲得的股權,視為他在這段創業期里掙來的工資。因此,可以把創始人分得的全部股權分成若干批次,像發工資一樣,然後每間隔一段時間,讓創始人獲得一小批股權。

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可以分為期限模式(Time Based Vesting)和目標模式(Milestone Vesting)。期限模式是指,創始人股權按期限分批成熟,成熟期可以是四年,也可以是三年、二年。目標模式是指,創始人股權按照階段性的目標來分批成熟。

通常情況下,創始人股權成熟機制設定四年的成熟期,其中第一年是創始人的最短服務期(即 cliff)。如果創始人把全部工作時間都投入創始企業,在工作滿了第一年後,可以一次性成熟其股權的四分之一;在此之後,才開始按月或季度,一批一批地成熟後續的股份,比如每個月成熟 1/48,直到干滿 48 個月(4年)後,全部股權成熟。這種期限模式,是最常見的創始人股權成熟模式。

因此,如果創始人分得了公司 50%的股權,在干滿兩年後離開,那麼這 50%中的一半(即公司股權的 25%)就已經成熟了,他可以繼續持有這 25%的股權,剩下的 25%被公司以極低價回購。如果創始人在公司的工作時間不到一年,沒有達到最短服務期,那麼連第一批股權(即四分之一)都還沒有成熟,所以最後他在離開時不持有公司任何股權,全部股權都被公司回購。如果他干到了第 366 天才離職,那這四分之一就成熟了,公司只能回購剩下的四分之三,所以他還能繼續持有 12.5%的公司股權(即 50%的四分之一)。

當創業企業實現某些階段性的目標後,創始人一定比例的股權才能成熟。因此,創始人的股權成熟,不是以他的服務期掛鉤的,而是與他的某種績效掛鉤。比如,在產品測試版發布時,股權成熟四分之一;正式版發布時,繼續成熟一部分股權;2.0 版本發布時,再成熟一部分股權。如果產品測試版還沒有發布出來之前,創始人就離職的,那麼他的股權都沒有成熟,公司都可以回購,此時創始人離職時一點股權都帶不走。

目標模式下的目標設定一定要非常明確,否則如果各方對目標的理解不一樣,很可能會在目標是否已經實現的問題上發生爭議。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股權成熟的階段性目標是發布產品測試版,那麼准備離職的合夥人很可能在還未准備就緒時,就匆匆把測試版發布出來。
我認為,創業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可以作為股權成熟階段性目標的事項,比如:實現 A 輪融資時,股權成熟一部分;app 活躍用戶數達到一定量時,股權成熟一部分;餐廳分店開到第 X 家時,股權成熟一部分;連續三個月的月均營業收入達到某一標准時,股權成熟一部分。

❻ 如果創始人之一在中途想要退出的話,股權應該怎麼處理

創業初期,經常會出現一種窘迫的局面:股權分給創始人後,有的合夥人中途離開,但手中還持著公司股權。這種局面,常常會讓留守創業的合夥人們,憤憤不平又無可奈何。目前主要解決方式:

一、退股拿錢

雙方約定公司按一定價格回購該離職股東的全部股份。可以是全部在職股東按出資比例回購,也可以表決同意某一個或幾個股東回購。

離開公司後,你還是公司的股東,受公司尊重,但前提是不能做公司禁止做的事情。否則,公司有權將全部股份收回。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該離職股東為人大度,自己離開了也不想影響公司,直接把自己的股份無償捐贈給了公司(或象徵性的收1元錢)。

三、留股(全部)

公司為該離職股東保留其全部股份,並約定保留期限,如永久、10年、5年、3年、2年、1年等。期滿後股份自動歸公司所有(或指定股東所有)。

四、留股(部分)

該離職股東離開後公司回購部分股權如60%給對方保留40%。保留部分依然可以約定保留期限。

❼ 股權有什麼作用

股權有以下作用:
1、股權是投資創富的主要工具
縱觀世界及國內富豪榜,無一例外都是持有公司股權(或股票),股東對企業出資後,享有分紅權、股份轉讓權、優先認購權、剩餘資產分配權等經濟性權利。在當下財富重新配置的偉大時代,企業上市實行IPO注冊制改革,可以通過股權投資獲得收益和溢價增值,實現財富增長,實現財富自由。
2、股權可用於企業融資
凡是做大做強的企業,大多是通過一輪又一輪的釋放股權,不斷的增資擴股獲得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即便是企業上市,也是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的融資行為。因此,股權可用來解決企業資金發展問題,並可用股權換取先進資本和先進理念的力量,為公司發展保駕護航。
3、股權可以整合資源
通過股權合作可以獲得對公司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資源、渠道、市場、資質或准入門檻等;通過股權眾籌可解決企業的資金、資源、市場與客戶難題;企業家還可以用股權換取和整合資源合夥人,解決技術、市場等問題。
4、股權可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構建事業共同體
公司初創時期,通過股權鏈接到價值觀一致、能力互補,志同道合的夥伴和合夥人一起創業。企業發展期和成熟期導入股權激勵,吸引外部優秀人才加盟,激勵和留住內部核心與骨幹人才,把員工變成股東和合夥人,把公司轉變為平台,構建事業共同體。對合夥人和員工而言,股權代表著身份,代表著奮斗,代表著財富希望!因此,通過股權激勵讓員工心甘情願為企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為公司的未來一起奮斗,打造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
5、股權可用於並購重組
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為了擴大規模,獲得協同效應,往往會選擇同行業並購或者跨行業並購重組,一次成功的並購重組可以迅速幫助企業擴大業務規模、增加人員規模、提升市場佔有率。因此,通過股權的相互轉讓或股權置換,或通過股份支付等方式參股控股相關企業,完成並購重組,實現資本的增值。
6、股權可用於公司治理及控制權設計
股權最主要的權能之一就是管理權,具體包括表決權、知情權、質詢權、召集會議權、提案權、決議撤銷權、請求解散權、參與決策權、選擇管理者權、監督權等權利。在公司的治理機制及控制權設計方面,完全可以發揮股權頂層設計的威力,通過持股平台、金字塔形持股、多層股權、交叉持股及二元股權架構設計等方式,優化公司治理機制,強化創始人的控制權。
7、股權可以擴張市場,整合上下游合作方
企業可以用股權擴張市場,整合企業的上下游、供應商與合作方,通過增發股票、期權激勵、交換股權、贈予股權等方式,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結成事業共同體。

❽ 創業型公司如何進行股權分配

創業公司股東的股權分配沒有固定的公式。建議分配方法如下:
1、現金權益的比例(40%)根據出資額確定;2、非現金權益的比例(50%)根據過去的經驗、資源、創業責任等確定;3、保留期權的比例10%用於以後的激勵。

不管如何分配,所有合夥人要同一套標准,游戲規則值得所有人尊重。只有在理念層次溝通好了,才能夠平和理性地去談具體的規則條款。

關於創業股權分配的問題可以咨詢一下明德資本生態圈。明德資本生態圈現有明德天盛(私募股權基金,備案編碼7499)、明德藍鷹(IPO輔導機構)、明德乾坤(商學、咨詢、傳媒、基金、交易所)以及多家戰略合作機構。

明德資本生態圈成立20多年來,已與清華、北大、人大、浙大、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結成戰略聯盟,向中小企業家及政府機構輸入、傳播資本思維和資本運作模式,成功策劃設計30多家IPO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目前正在孵化IPO的企業有20多家,IGS上市公司主席100+人。

如果你還有有關股權分配方面的問題,可以點擊下方的在線咨詢按鈕,直接跟老師對話交流。

熱點內容
太鋼不銹股票歷史最低多少錢 發布:2025-02-04 05:58:54 瀏覽:781
龍虎榜數據分析股票軟體 發布:2025-02-04 05:51:42 瀏覽:925
金融小鎮怎麼盈利 發布:2025-02-04 05:51:36 瀏覽:265
金融版本哪個最好 發布:2025-02-04 05:50:52 瀏覽:102
股市悟道一般是多少 發布:2025-02-04 05:49:33 瀏覽:120
美國股市外資佔比多少 發布:2025-02-04 05:48:50 瀏覽:671
基金公司如何運作保持增值的 發布:2025-02-04 05:41:37 瀏覽:659
股票N字漲停後如何追漲停 發布:2025-02-04 05:38:01 瀏覽:110
判斷基金看什麼數據 發布:2025-02-04 05:37:57 瀏覽:501
股票交易平台怎麼賺錢 發布:2025-02-04 05:32:23 瀏覽: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