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個股權項目的優劣
A. 股權融資的優缺點
股權融資的優點很明顯,首先是資金使用期限長,其次,股權融資沒有定期償付的財務壓力,財務風險比較小,同時,股權融資還可以增強企業的資信和實力。
不過,股權融資的缺點也是明顯的,首先是企業將面臨控制權分散和失去控制權的風險,另外就是資本成本較高。
從特點角度來分析,股權融資所得到的資金是永久性的,沒有時間的限制,不涉及歸還的問題。而對於投資人來說,要想收回資金只能藉助流通市場來實現。
拓展資料:
債權融資是指企業通過舉債的方式進行融資。債權融資所獲得的資金,企業首先要承擔資金的利息,另外在借款到期後要向債權人償還資金的本金。 債權融資的特點決定了其用途主要是解決企業營運資金短缺的問題,而不是用於資本項下的開支。
分類
按大類來分,企業的融資方式有兩類,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債權融資是指企業通過舉債的方式進行融資,債權融資所獲得的資金,企業需要支付利息,並在借款到期後向債權人償還本金。股權融資則指企業通過出讓部分企業所有權,通過企業增資的方式引進新的股東的融資方式。股權融資所獲得的資金,企業無須還本付息,但新股東將與老股東同樣分享企業的贏利與增長。
特點
1、債權融資獲得的只是資金的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負債資金的使用是有成本的,企業必須支付利息,並且債務到期時須歸還本金。
2、債權融資能夠提高企業所有權資金的資金回報率,具有財務杠桿作用。
3、與股權融資相比,債權融資除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可能帶來債權人對企業的控制和干預問題,一般不會產生對企業的控制權問題。[1]
說明
債權融資常與債務融資相混淆。債務融資是企業通過出售債權來融資,如出售應收賬款等債權。由於歷史原因,債權融資中國對借、貸不分,對債權、債務不分,導致很多人,包括學校的學者,總是把借說成貸,把債務說成債權。因此,此處的債務融資,除前面說的之外,實際是債權融資。債權融資產生的結果是增加了企業的負債,按渠道的不同主要分為銀行信用、民間信貸、債券融資、信託融資、項目融資、商業信用及其租賃等。
主要形式
銀行信用
銀行信用是債權融資的主要形式,但對占民營企業絕大部分的中小民營企業來說,獲得銀行的貸款是很多企業不敢設想的事情。據深圳市信息統計部門了解,深圳近10萬家中小企業,至少有一半以上從未在銀行貸到一分錢;大約1/3的企業即使有貸款,總金額也在200萬元以下;只有極少企業能從銀行貸到夠用的資金。
造成民營企業獲得銀行貸款困難的因素,從宏觀政策面上主要是銀行現行的信貸政策。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給企業貸款至今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所有制性質來劃分的,國有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要容易些,而鄉鎮企業、集體企業要獲得貸款就難得多,一些私營企業乾脆就得不到國家銀行的貸款,即使信用能力較強、效益再好也不行。
其主要原因是姓"公"、姓"私"的價值判斷作怪。資料顯示,國有經濟對全國工業增加值的貢獻佔31%,非國有經濟的貢獻達68%。非公有制企業從銀行取得的貸款額度,只佔總額度的十幾個百分點。這一方面說明,非公有經濟貸款的利用率極高,另一方面,可以看出非公有經濟資金相對緊缺。從微觀層面上,民營中小企業本身的信用度也是銀行有錢不敢貸的重要原因。不少民營企業具有許多"先天"的不足:在產權制度和企業制度方面存在缺陷,
不少"後遺症"有待根治;資本積累不足,發展後勁乏力;投資者缺少創業經驗,盲目性較大,成功率較低;經營目標短期化,有的甚至以造假、損害環境來獲取近期利益;缺乏管理基礎,一些企業存在著短期內快速膨脹之後就走向衰退的現象。這些情況一方面增大了銀行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銀行的信貸風險,無法取得貸款,自然就變成情理之中的事情。
B. 股權融資的優缺點有哪些
一、優勢:
1、股權融資需要建立較為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一般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經理組成,相互之間形成多重風險約束和權利制衡機制。降低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2、在現代金融理論中,證券市場又稱公開市場,它指的是在比較廣泛的制度化的交易場所,對標准化的金融產品進行買賣活動,是在一定的市場准入、信息披露、公平競價交易、市場監督制度下規范進行的。
3、如果借款者在企業股權結構中佔有較大份額,那麼他運用企業借款從事高風險投資和產生道德風險的可能性就將大為減小。
二、缺點:
1、容易分散企業的控制權
利用股權籌資,由於引進了新的投資者或出售了新的股票,必然會導致企業控制權結構的改變,分散了企業的控制權。控制權的頻繁迭變,勢必要影響企業管理層的人事變動和決策效率,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
2、資本成本負擔較重
盡管股權資本的資本成本負擔比較靈活,但一般而言,股權籌資的資本成本要高於債務籌資。
3、信息溝通與披露成本較大
(2)如何判斷一個股權項目的優劣擴展閱讀:
一個公司的經營發展、規模擴大,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當企業需要的資金比較大,企業內部並沒有一大筆錢來支撐公司運營時,就會想辦法吸納外部資金以保證企業的正常運營。
吸納外部資金,也應該走合法的渠道,不能進行非法集資。公司結構完善,管理有度,採用股權融資的方法是非常不錯的。
C. 股權融資的利弊
一、股權融資的優點
1、資金使用期限長。
2、股權融資沒有定期償付的財務壓力,財務風險比較小。
3、股權融資還可以增強企業的資信和實力。
二、股權融資的缺點
1、企業將面臨控制權分散和失去控制權的風險,另外就是資本成本較高
2、從特點角度來分析,股權融資所得到的資金是永久性的,沒有時間的限制,不涉及歸還的問題
3、對於投資人來說,要想收回資金只能藉助流通市場來實現。
法律依據:《公司法》第七十二條: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的強制執行程序轉讓股東的股權時,應當通知公司及全體股東其他股東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權。其他股東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滿二十日不行使優先購買權的,視為放棄優先購買權。
D. 股權籌資的優缺點各有哪些
股權籌資的優缺點:
(1)股權籌資的優點:
1、企業財務風險較小;
股權資本不用在企業正常運營期內償還,不存在還本付息的財務風險。相對於債務資本而言,股權資本籌資限制少,資本使用上也無特別限制。另外,企業可以根據其經營狀況和業績的好壞,決定向投資者支付報酬的多少,資本成本負擔比較靈活。
2、股權籌資是企業良好的信譽基礎;
股權資本作為企業最基本的資本,代表了公司的資本實力,是企業與其他單位組織開展經營業務,進行業務活動的信譽基礎
3、股權籌資是企業穩定的資本基礎;
股權資本沒有固定的到期日,無需償還,是企業的永久性資本,除非企業清算時才有可能予以償還。這對於保障企業對資本的最低需求,促進企業長期持續穩定經營具有重要意義。
(2)股權籌資的缺點:
1、容易分散企業的控制權;
利用股權籌資,由於引進了新的投資者或出售了新的股票,必然會導致企業控制權結構的改變,分散了企業的控制權。控制權的頻繁迭變,勢必要影響企業管理層的人事變動和決策效率,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
2、資本成本負擔較重;
盡管股權資本的資本成本負擔比較靈活,但一般而言,股權籌資的資本成本要高於債務籌資。
3、信息溝通與披露成本較大;
投資者或股東作為企業的所有者,有了解企業經營業務、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的權利。企業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加強與投資者的關系管理,保障投資者的權益。
E. 股權融資優缺點
法律分析:
優點:當企業需要的資金量比較大時,比如並購,股權融資就占很大優勢,因為不像債權融資那樣需要定期支付利息和本金,而僅僅需要在企業盈利的時候支付給股東股利。缺點:股份容易被惡意收購從而引起控制權的變更,並且股權融資方式的成本也比較高。股權融資是指企業為了新的項目而向現在的股東和新股東發行股票來籌集資金,也可稱為權益融資。股權融資是一種資本金融資,投資者對企業利潤有要求權,但是所投資金不能收回,投資者所冒風險較大,尤其在一些一線城市,比如北京股票融資就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當然這種投資也要求的預期收益也比銀行高,從這個角度而言,股票融資的資金成本比銀行借款高。按照融資對象可分為公開發行股票、招商引資、募集職工內部股等三種。
法律依據:
《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 第五十七條 股東大會審議通過股權激勵計劃及相關議案後,上市公司應當及時披露股東大會決議公告、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的股權激勵計劃、以及內幕信息知情人買賣本公司股票情況的自查報告。股東大會決議公告中應當包括中小投資者單獨計票結果。
衍生問題:
股權融資的具體形式包括什麼?
股權融資的具體形式有四種方式包括:股權質押融資、股權交易增值融資、股權增資擴股融資、私募股權融資。股權融資是指企業的股東願意讓出部分企業所有權,通過企業增資的方式引進新的股東的融資方式。股權融資的特點決定了其用途的廣泛性。
F. 三大股權結構模型以及優缺點
查看眾多股權結構案例,可以分為三種模型:第一種:高度集中型的股權結構;第二種:適度集中型的股權結構;第三種:高度分散的股權結構。
第一:高度集中型的股權結構。
絕對控股股東一般擁有公司股份的50%以上,對公司擁有絕對控制權。
高度集中使來自股東的監督行動強,對公司不利事項不易發生,但是相互制約的監督機制可能不健全。可能使小股東的利益受到侵害。
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層;其中董事成員由大股東提名,董事會選擇經理,股東大會往往流於形式,達到決策權與控制權高度一致。
出於對控股權稀釋的介意,大規模融資時傾向於採用間接融資,由此,公司負債率通常較高。容易受金融市場中大波動事項影響。
第二:適度集中型的股權結構。
公司擁有較大的相對控制股股東,同時,還擁有其他大股東,所持股份比例在10%到50%之間。
這類公司中,不存在絕對控制股股東,表現為幾個大股東股份比例比較接近,其餘股份流動性較強。
股份地位接近使主要股東之間相互制約,對公司不利事項不易發生,主要股東之間相互協調、溝通能力至關重要。
這類公司內部治理通常較好,接管市場、產品市場、經理市場等經理人員壓力較大。
第三:高度分散的股權結構。
公司沒有大股東,所有權與經營權基本完全分離、單個股東所持股份的比例在10%以下。
高分散倒是來自股東的監督行動弱化,需要來自公司治理機制的約束、需要外部監督,美國公司正是通過相關監督完成保障的。
股東結構與公司治理確實存在關系,但不僅僅是線性關系,而是多維關系。
單一的因素不能肯定得出治理效果優劣,股權的各種安排是公司治理的一個組成部分。
可以利用兼並與收購活動對公司股權結構作出安排,進而改進公司的治理效果。
更多資訊請訪問: http://www.qlceo.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