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集中的表現是什麼
⑴ 股票h1指數和股權集中度的區別
影響股票需求的因素很多,集中度只是其中之一。
如果流動速度不變,越分散持股,持股人就越多,需求量就越大,價格越低。也就說,股票持股越分散,股價越低,這就是集中度分析的基本原理,符合需求定律。
如果持股人數不變,流動速度越快或者平均持股時間越短,流量即需求量越大,股價也越低。這時候,即便集中度提高,股價也未必上升,完全可能是集體出逃,中小散戶逃跑更快,出現集中度上升而股價下跌。比如突發事件或者公開政策變化導致貨幣流動性下降即緊縮(股票相對流動性增加)。
如上分析,必須滿足的條件之一就是流動性不變。股票交易是現金結算,主要看貨幣流動性,這是政策或者宏觀經濟形勢決定。如果利率上升,貨幣流動性下降,股票的流動性相對增加,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股票需求量相對上升,股價下降。這時,即使出現股權集中,股價也很難上升;即便上升,也不會高於低利率的水平。
另外一類重要因素,是股票的供給變化。比如,一個上升產業,其公司產能提升,相當於實際的供應增加,而股份數量不變,則等效為需求量相對縮小,股價上升。如果直接增資擴股來擴大產能,那就是直接擴大股票的需求量了;發行新股,是股市整體增資擴股,也是直接擴大需求量。公司規模擴大,可以使同時投資的人數增加,同時也可以降低流動速度,因為減少了共用的必要性;宏觀上講,擴大投資規模就是降低了資產流動性(貨幣流動性增強)。
上述兩大類因素都是集中度分析之外的。如果確定地知道這些導致流動性下降的因素,而集中度提高,那麼就可能是在投機炒作或者「做價」,集中度指標就傳遞虛假信息。因此,政策形勢穩定、企業經營穩定的條件運用集中度指標才有比較的基礎,分析才有效。
另外,作為價格預測工具,集中度分析同樣是趨勢分析,要認定趨勢延續才有意義。集中度改變是股權轉移或者交易的過程,轉移的難易程度取決於交易成本。如果平均交易量相對於流通盤很低,那麼交易成本就會較高,趨勢延續的可能就大。一個小盤股,尤其交易量大的時候進出就容易,做價可以輕易進行。
⑵ 股權集中度為多少算集中呢
股權集中度一般通過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指標,即第一大股東持股份額在公司總股份中所佔比重來衡量。一般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30%以上算集中。
我國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比例在30%以上,佔全部上市公司的71%;第一大股東股權比例在50%以上,佔40%;公司第一大股東股權比例在70%以上,佔7%。另外據統計,調查范圍內的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東股權占上市公司總股權的49.9%,第一大股東所佔的平均股權比例為43.93%。從以上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高度集中。
股權集中度是指全部股東因持股比例的不同所表現出來的股權集中還是股權分散的數量化指標。股權集中度是衡量公司的股權分布狀態的主要指標,也是衡量公司穩定性強弱的重要指標。
⑶ 股權太集中會有什麼影響嗎
股權太集中就會導致這個股票持有人或機構可以打壓或者拉高股票價格,操作股票,對其他的股民造成損失。在企業里,如果股東持有的股權集中,那麼說話的分量就夠重,這個股東會因為自己的利益而損害別的股東的利益等等。
⑷ 判斷持股集中度
判斷好持股集中度,對於我們炒股是十分有利的,因為持股集中度反映了股票有沒有主力莊家或者大資金關注的情況,一旦股票持股集中度高,股票未來的潛力也增大了不少。持股集中度判斷可以從基本面分析和技術面兩個方面入手,以下我們具體看看持股集中度的判斷。
集中度提高意味著持股集中,有大機構潛伏的可能性大;集中度低意味著持股分散,有大機構的可能性低。低位收集,震盪洗倉,再收集,拉升,派發,這一系列連續操作反映出持股集中度發散—密集—再發散的過程。
這里的持股集中度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2005年之前庄股時代的控盤度,大資金也被理解為莊家,其實這兩者沒有本質區別。只是早年的中國股市散戶化程度較高,庄股橫行。
2005年之後機構投資者群體壯大,價值投資理念深入人心,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成為市場主導力量,他們成為新的莊家。老股民從前跟庄追擊,現在看機構動向,其實沒有本質區別,大家都想跟上或者超越市場主力資金的步伐。
2003年中科創業、億安科技等庄股,2008年有色金屬等周期類個股都坍塌式下跌的原因相同,都是因為高持股集中度,基本面突然惡化後,大資金出逃觸發的結果。由於排名的原因,基金爭相殺跌出局,其後果甚至比庄股時代更為嚴重,2008年有色金屬股普遍跌幅90%,而2003年跌幅最大的啤酒花為76%。
現在莊家已經大量從主板市場撤出,要麼因為盤子太大,沒有足夠資金控制,要麼因為業績實在太差,沒有炒作空間,現在他們轉向流通盤小,控盤容易,基金不輕易介入,有高科技高成長概念的創業板市場,這里可能是本輪市場緊縮最先開始塌陷的地方。
如何判斷持股集中度
對於持股集中度的判斷是市場操作的基本前提,如果正確判斷,有利於認清形勢,成功的希望就會增加,判斷持股集中度有幾個途徑。
第一,通過上市公司報表。如果公司股本結構簡單,只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或者國有大股東),則前10名持股者大多是流通股,有兩種判斷方法:一是前10名所持流通股加總,看掌握多少,這種情況適合分析機構介入程度。二是推測10名以後的情況,一般認為最後一名持股量不低於0.5%則可以判斷該股集中度較高。
但是莊家可能作假,他保留前10大中若干賬戶的持股,如此一來就難以看出變化。偽裝持股下降也很容易,降低前10大中關聯賬戶的持股數量,而增加10名以後眾多關聯賬戶(俗稱拖拉機賬戶)持股量。相反目的也可操作,2010年三峽新材前10大賬戶戶均持股逐季下降,而股東人數卻快速下降,莊家隱藏資金介入,就是類似操作手法(詳情可見本報2010年第108期三峽新材:股權質押疑為操縱股價鋪路)。
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第10名持股占流通股低於0.2%,後面更低,則可判斷集中度低。從公司報表和同花順、大智慧等軟體中可以獲得前10大流通股東持股比例和股東人數的變化。
第二,通過公開信息。交易所每天都會公布漲跌幅超過7%的個股交易信息,主要是前5大成交金額的席位和成交數量。如果放量上漲,則公布的大多是集中購買者;如果放量下跌擇時,則是集中拋售者。如果這些席位成交金額達到總成交量的40%,則可以判斷大機構在進出。
第三,通過盤面和盤口來看。盤面是指K線圖和成交柱狀圖,盤口則是指即時行情成交窗口。大資金建倉有兩種:低吸建倉和拉高建倉。低吸建倉每日成交量低,盤面上看不出,但可以從盤口的外盤大於內盤看出,拉高建倉導致放量上漲,可以從盤面上看出。大機構出貨時,股價往往萎靡不振,或者形態剛好就開始下跌,一般下跌時會放量,可以明顯看出。
如果單支個股在一兩周內突然放量上行,累計換手率超過100%,則大多是資金拉高建倉,對新股來說,如果上市首日換手率超過70%或第一周成交量超過100%,則一般有新莊介入。
2010年7月至11月金發科技出現股價連續震盪上行趨勢,期間出現明顯陽線放量過程,機構堅定持有,投資者可以看到隨後經歷震盪盤整後股價拉升趨勢還在延續,逐步脫離資金建倉成本是大概率事件。
如果單只個股長時間低位徘徊(一般時間可以長達3~6個月),成交量不斷放大,或間歇性放量,而且底部被不斷抬高,則可以判斷機構已經逐步在低位將籌碼收集完畢。應該注意的是,徘徊的時間越長越好,這說明機構未來可盈利籌碼更多,其意在長遠,股諺曰橫有多直,豎有多高。
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文山電力股價構建大型底部箱體,期間震盪過程中資金放量也經常出現,可以預計大資金也在悄無聲息的參與。同時投資者也可以把這樣箱體很長時間的一種形態理解為股價估值合理,等待熱點刺激的過程。只要基本面和技術面符合炒作機會,大漲將隨即出現。
持股集中度對選股的參考
投資者或者薦股機構經常說某某股票由基金和券商重倉持有,或者有重組或者科技概念,可是買進後不漲反跌。歷史經驗表明高台跳水的股票無不是莊家或者機構重倉持有,所以不能一味迷信機構重倉概念股。
2004年中金公司承銷中國聯通配股,重倉持有,金蟬脫殼後聯通股價下跌。2005年金信證券承銷航天長峰配股,配股上市隨即大幅減持,其後股價鮮有表現。股票集中度高,並不意味著股價上漲。而且普通投資者看到的持股數據有很大時滯,所以更難判斷。
一般來說,持股從分散到集中,表示大資金流入,股價會上漲或者抗跌,值得關注。高度集中,流動性喪失,則值得警惕。持股從集中到分散,表示大資金流出,股價會下跌或滯漲,避免介入。高度分散則可能引起大資金重新收集。
上攻行情的充分條件是股價上方沒有大量套牢盤,在低位形成新的密集成交區意味著止跌企穩。下跌多峰中每一個上峰都是強阻力位,對於處在下跌多峰的股票不宜盲目建倉。這就是弱勢中次新股容易出黑馬的原因,其上方沒有太大壓力。
為什麼選擇持股集中度高的股票?對比不同股票,持股集中度高的至少說明有大資金關注。相反分散的則沒有大資金關注或者流出。但是集中度並非越高越好,如果指數和個股股價處於高位,集中度高意味著主力資金出貨,大幅下跌的可能性比較大。
前述有色金屬股就是機構在2007年一致看好周期性行業的情況下大舉介入,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有色金屬價格暴跌,基本面逆轉,其90%的跌幅可謂慘烈。
從中國股市歷史看,指數如果從高位大幅下跌,無論持股集中度高低,絕大多數股票都難以逃脫慘跌的命運。但是在指數出現很大跌幅後,當大盤和個股處於底部時,持股集中度高的個股會出現主力資金自救(也就是通常說的護盤),反彈應該更強一些。由於基金排名的關系,大家都不願意領頭護盤,這類機構重倉股可能比單一莊家控盤的股票更快陷入下一輪下跌,其跌幅更猛。
超跌後選擇什麼股票呢?在真正超跌後,一般有兩種選擇:一是重大題材股。二是高持股集中度股。一般情況下,在一輪反彈行情中,這兩類的漲幅相對較大。
目前市場最大風險可能是創業板暴跌,我們可以看出創業板多數個股也符合前述高換手率特徵,盤子小,易操控,莊家和基金涇渭分明。目前創業板創新成色嚴重不足,多數公司屬於傳統產業披上高科技馬甲,真實增長潛力遠低於市場預期
⑸ 股東持股非常集中對股票走勢有什麼影響
股東持股非常集中對股票拉抬相對輕松
觀察人均持股數
從年報、中報中我們可以看到上市公司股東人數和人均持股數。一般我們認為股東人數越多,人均持股數越少,說明無庄介入或莊家介入不深;相反,股東人數越少,人均持股數越多,說明強庄介入,如果該股漲幅不大,一匹黑馬就在眼前了。
一隻股票在市場上總是經歷吸籌(籌碼逐漸集中),洗盤(籌碼快要集中完畢),拉升(籌碼完全集中),派發(籌碼逐漸分散)四個階段。我們做股票無非是長線和短線兩種方
式,所謂長線,是在吸籌階段介入;所謂短線是在拉升階段介入。但是,一般投資者常搞不清何時是吸籌,何時是派發。有人用成交量來判斷,但成交量不是萬能的,成交量也可用對倒方式騙人。因此研判股東人數和人均持股數的變化就成了研判庄股處於何種階段的重要指標。股東人數越少,人均持股數越多,說明籌碼越集中,庄股處於吸籌或將要拉升階段;股東人數越多,人均持股數越少,說明籌碼越分散,股票處於派發或無庄階段。
案例分析:億安科技(0008)
這只最初稱為深錦興的股票,1997年中期、末期,1998年中期,持股人數一直在2萬多戶,1998年中期增至2.9080萬戶,以3529萬股流通股計算,人均持股數僅為1213股。說明籌碼已極為分散,絕大數投資者不看好該股,股價也僅有9元左右。而就在散戶投資者
紛紛不看好該股之際,1998年末,該股股東人數大幅降至1.4906萬戶,人均持股也放大至2367股,股價在下半年也一度跌到5、6元,顯示有心人在開始收集。1999年該股開始一路揚升,中期股東人數只有4099戶,(文章來源: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1999年末竟僅有2878戶,籌碼也絕對集中,2000年伊始該股加速上揚。最高達到126元,隨後步入調整,6月30日收盤價跌至70.44元,股東人數卻飈升至1.0099萬戶。
總結如下:
(1)股票的股東人數和人均持股數能反映出莊家是否介入或介入程度。
(2)股價下跌,股東人數減少,人均持股數增多,說明股票有人開始吸納,值得介入;反之,宜出局觀望。
(文章來源: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
⑹ 股權結構
股權結構是指股份公司總股本中,不同性質的股份所佔的比例及其相互關系。
股權結構中資本、自然資源、技術和知識、市場、管理經驗所佔的比例受到科學技術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沖擊合理的股權結構安排。但是隨著企業的發展,也會有進有出,必然在分配上會產生種種利益沖突。
股權結構有三種類型
一是股權高度集中,絕對控股股東一般擁有公司股份的50%以上,對公司擁有絕對控制權。
二是股權高度分散,公司沒有大股東,所有權與經營權基本完全分離、單個股東所持股份的比例在10%以下。
三是公司擁有較大的相對控股股東,同時還擁有其他大股東,所持股份比例在10%與50%之間。
⑺ 什麼是股權集中度
股權集中度是指全部股東因持股比例的不同所表現出來的股權集中還是股權分散的數量化指標。股權集中度是衡量公司的股權分布狀態的主要指標,也是衡量公司穩定性強弱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衡量公司結構的重要指標。影響股權集中度的諸多因素中,有四種力量應受到特別重視,它們分別是企業規模、公司績效、所有者的控制權偏好以及政治力量。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8-1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⑻ 什麼是股權結構單一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以及其利弊
為什麼沒分數啊。。。。
股權結構單一從字面你就可以看出來的。。。
所謂股權結構,一般來講,有兩層含義第一個含義是指股權集中度,即前幾大股東持股比例,第二個含義則是股權構成,即各個不同背景的股東集團分別持有股份的多少。在我國,就是指國家股東、法人股東及社會公眾股東的持股比例。
你提出的股權結構單一問題,可以舉例說明,以城市商業銀行即原來的城市信用社為例,他們典型的一個特徵就是股權高度集中,國有資本(以地方政府為主)「一股獨大」即城市商業銀行的股權主要集中在包括地方政府在內的少數法人大股東之手,大股東數量一般都在10家以下。如果再加上地方政府通過其他企業或機構間接持股的數量,則國有資本的持股比例達到70-80%左右,地方政府對城市商業銀行擁有絕對控制權。
利:你可以想想政府辦事的利處。。。你懂的
弊:使本想成為現代金融企業的城市商業銀行又陷入了原來國有銀行固有的模式,在它身上又隱約看到了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的影子,很多城市商業銀行實際上成了當地政府的融資工具和准財政部門,很多地方政府甚至把城市商業銀行當成了「自己的銀行」或者「政府的銀行」,這種行政化的運作方式也衍生了一系列的弊端,嚴重阻礙了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
國有商業銀行業也存在股權結構單一的問題,不過都在積極調整,例如2004年交通銀行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匯豐銀行,2005年建設銀行引進美國銀行和淡馬錫兩家海外戰略投資者,中國銀行引進蘇格蘭皇家銀行、淡馬錫、瑞士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四家海外戰略投資者,工商銀行在2006年引進高盛集團有限公司、安聯保險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三家海外戰略投資者。這都是為了改變股權結構單一的面貌,但其實事實你也是知道的,他們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即使再改變,也是「國有」的,體制問題,這你也懂的。。。
⑼ 什麼是股權集中什麼是股權分散
股權分散是相對於股權集中而言的。
分散
第一大股東持股5%
第二大股東持股2%
第三大股東持股1%
第四大股東持股0.5%
集中
第一大股東持股51%
第二大股東持股20%
第三大股東持股10%
第四大股東持股5%
股權分散優缺點
股權分散:
1、優點:有利於產生權力制衡,有利於民主決策
2、缺點:容易降低公司的反應速度,很可能錯失機會,降低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