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期貨月份都一樣怎麼調倉
A. 期貨的套期保值如何操作
1.
套期保值的概念:
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貨市場當作轉移價格風險的場所,利用期貨合約作為將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商品
的臨時替代物,對其現在買進准備以後售出商品或對將來需要買進商品的價格進行保險的交易活動。
套期保值的方法
1.
生產者的賣期保值:
不論是向市場提供農副產品的農民,還是向市場提供銅、錫、鉛、石油等基礎原材料的企業,作為
社會商品的供應者,為了保證其已經生產出來准備提供給市場或尚在生產過程中將來要向市場出售商品
的合理的經濟利潤,以防止正式出售時價格的可能下跌而遭受損失,可採用賣期保值的交易方式來減小
價格風險,即在期貨市場以賣主的身份售出數量相等的期貨作為保值手段。
2.
經營者賣期保值:
對於經營者來說,他所面臨的市場風險是商品收購後尚未轉售出去時,商品價格下跌,這將會使他
的經營利潤減少甚至發生虧損。為迴避此類市場風險,經營者可採用賣期保值方式來進行價格保險。
3.
加工者的綜合套期保值:
對於加工者來說,市場風險來自買和賣兩個方面。他既擔心原材料價格上漲,又擔心成品價格下跌
,更怕原材料上升、成品價格下跌局面的出現。只要該加工者所需的材料及加工後的成品都可進入期貨
市場進行交易,那麼他就可以利用期貨市場進行綜合套期保值,即對購進的原材料進行買期保值,對其
產品進行賣期保值,就可解除他的後顧之憂,鎖牢其加工利潤,從而專門進行加工生產。
三.套期保值的作用
企業是社會經濟的細胞,企業用其擁有或掌握的資源去生產經營什麼、生產經營多少以及如何生產
經營,不僅直接關繫到企業本身的生產經濟效益,而且還關繫到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社會經濟效益提
高。而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正確與否的關鍵,在於能否正確地把握市場供求狀態,特別是能否正確掌握市
場下一步的變動趨勢。期貨市場的建立,不僅使企業能通過期貨市場獲取未來市場的供求信息,提高企
業生產經營決策的科學合理性,真正做到以需定產,而且為企業通過套期保值來規避市場價格風險提供
了場所,在增進企業經濟效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四.套期保值策略
為了更好實現套期保值目的,企業在進行套期保值交易時,必須注意以下程序和策略。
(1)堅持「均等相對」的原則。「均等」,就是進行期貨交易的商品必須和現貨市場上將要交易的
商品在種類上相同或相關數量上相一致。「相對」,就是在兩個市場上採取相反的買賣行為,如在現貨
市場上買,在期貨市場則要賣,或相反;
(2)應選擇有一定風險的現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如果市場價格較為穩定,那就不需進行套期保值
,進行保值交易需支付一定費用;
(3)比較凈冒險額與保值費用,最終確定是否要進行套期保值;
(4)根據價格短期走勢預測,計算出基差(即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之間的差額)預期變動額,並據
此作出進入和離開期貨市場的時機規劃,並予以執行。
B. 用期貨頭寸復制期權頭寸的問題
這個德爾塔好像是一個數值,因該是比率問題。
套期保值一般是進行數量相等,方向相反的買賣。
假設一手大豆是10噸,一張期權的標的大豆是100kg,(一般來說單位應該是一樣的,假設一下不一樣時)
那麼 公式:期權的合約數量*期權的德爾塔=期貨的合約數量*期貨的德爾塔
1手大豆期貨*0.1=1張大豆期權*10 1手大豆期貨=100張大豆期權
如果你持有1000手大豆期權,而且期權是獲利的,你可以進行套期保值。
只要在期貨市場上買入或賣出與期權頭寸相反的交易素兩的合約即可。
國內目前我還沒看到有期貨期權頭寸。
我不知道上面的期權頭寸單位有沒有錯
假如現在你持有的買入期權價格是3000元/手,你有100手(10噸/手,100張期權一手)的期權,期權行權價是3800元/噸。你估計在可預期的未來有可能出現大豆價格下跌,影響你的期權獲利,決定套期保值,那你可以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數量相等的期貨合約,即100手大豆同期期貨(即跟你的期權合約月份一樣)。
一般來說,期權合約會比期貨合約價錢要高,因為兩者具有不同的權利。期貨是必須交割的,除非你平倉,期權卻不一樣,如果不是價內權證(即如果上面的期權行權價是3800元/噸,但是到期後大豆價格低於3800元/噸)那麼期權頭寸就是廢紙。
所以在上述套利中,有可能是你在期權頭寸上有3000元/手(10手一噸),每噸盈利為300元/噸,但是期貨市場上同期的大豆合約可能是4050元/噸(假設是這么多),每噸只比合約價高250元/噸(低於期權)。
當然也有可能出現相反情況,我沒做過這些,所以我也知道不多,大概應該是如此。
這里涉及到期貨與期權的權利不同,不過,你買入或賣出與所持頭寸相反的數量相等(交易數量)的期貨頭寸,一般來說就應該沒錯了。
C. 大連交易所的大豆期貨是真的嗎
大連交易所的大豆期貨是正規平台,可以進行包括大豆等農產品的期貨交易。
大豆期貨是以黃大豆為標地物,用合約進行交易的,通俗點來說,就是合約之間的相互轉換,於當前約定價格,在未來的某個特定時間買賣一定數量的大豆期貨合約。
在合約到期前,我們都可以進行買賣,到期後,不管大豆價格怎麼變化,都是要兌換合約,進行現貨交割,這就是交易期貨合約的風險。合約具有法律約束力,由大豆期貨交易所制定,規定交割大豆的數量、價格、地點與質量標准等內容。 大豆期貨屬於大連商品交易所,其交易代碼是A或B,分為豆一期貨或者豆二期貨。
拓展資料
具體關於大豆期貨知識如下所示: 大豆期貨,又被稱為黃大豆1號和黃大豆2號,大豆期貨交易單位是10噸/手,最小變動價位是1元/噸,合約交割月份是1、3、5、7、9、11月,最後交易日是合約月份第十個交易日。 大豆期貨最後的交割日是最後交易日後的第七日,如果遇到法定的節假日就順延,交割地點由大連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倉庫,大豆期貨的最低交易保證金是合約價值的5%,大豆期貨交易手續費是不超過4元/手,交割方式是實物交割。
大豆期貨報價單位是元(人民幣/噸),漲跌停板幅度是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4%,交易時間是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下午13:30~15:00,以及交易所公布的其他時間,交割等級是大連商品交易所黃大豆1號交割質量標准(FA/DCE D001-2012)。
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貨合約的標的物是黃大豆。後來由於國家轉基因管理條例的頒布實施,進口大豆暫時無法參與期貨交割,為此,大商所對大豆合約進行拆分,把合約拆分為以食用品質非轉基因大豆為標的物的黃大豆1號期貨合約和以榨油品質轉基因、非轉基因大豆為標的物的黃大豆2號期貨合約。
D. 什麼是大豆期貨
一、套期保值的概念
套期保值就是在期貨市場買進或賣出與現貨數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商品期貨合約,以期在未來某一時間通過賣出或買進期貨合約,而補償因現貨市場價格不利變動所帶來的實際損失。也就是說,套期保值期貨交易的主要目的就是將生產者所承擔的價格風險轉移給投機者,即當現貨企業通過在期貨市場上進行與現貨市場交易活動相反的操作來規避價格風險時,這個過程就是套期保值。
二. 基差的概念
雖然套期保值可以大體抵消現貨市場中價格波動的風險,但不能使風險完全消失,其主要原因是存在「基差」這個因素。要深刻理解並運用套期保值避免價格風險,就必須掌握「基差」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基差是指某一特定商品在某一特定時間和地點的現貨價格與同種商品的某一特定期貨合約價格間的價差。基差=當日現貨價格-當日期貨價格。若不加說明,其中的期貨價格應是離現貨月份最近的期貨合約的價格。基差並不完全等同於倉儲費用,但基差的變化受制於倉儲費用。歸根到底,倉儲費用反映的是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之間基本關系的本質特徵,基差是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之間實際運行變化的動態指標。雖然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變動方向基本一致,但變動的幅度往往不同,所以基差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基差可以是正數,也可以是負數,這主要取決於現貨價格是高於還是低於期貨價格。現貨價格高於期貨價格,則基差為正數;現貨價格低於期貨價格,則基差為負數。
三. 套期保值與基差
1.基差在套期保值中的重要性
基差的變化對套期保值者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基差是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的變動幅度和變化方向不一致所引起的,所以,只要套期保值者隨時觀察基差的變化,並選擇有利的時機完成交易,就會取得較好的保值效果,甚至獲得額外收益。同時,由於基差的變動比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相對穩定一些,這就為套期保值交易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而且,基差的變化主要受制於倉儲費用,一般比觀察現貨價格或期貨價格的變化情況要方便得多。所以,熟悉基差的變動對套期保值者來說是大有益處的。
套期保值的效果主要是由基差的變化決定的,從理論上說,如果交易者在進行套期保值之初和結束套期保值之時,基差沒有發生變化,結果必然是交易者在這兩個市場上盈虧相反且數量相等,由此實現規避價格風險的目的。但在實際的交易活動中,基差不可能保持不變,這就會給套期保值交易帶來不同的影響,後面將對此作具體分析。
在商品實際價格運動過程中,基差總是在不斷變動,而基差的變動形態對一個套期保值者而言至關重要。由於期貨合約到期時,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會趨於一致,而且基差呈現季節性變動,使套期保值者能夠應用期貨市場降低價格波動的風險。
基差變化是判斷能否完全實現套期保值的依據。套期保值者利用基差的有利變動,不僅可以取得較好的保值效果,而且還可以通過套期保值交易獲得額外的盈餘。一旦基差出現不利變動,套期保值的效果就會受到影響,不免要蒙受一部分損失。
2.基差變化給套期保值帶來的影響
若是買入套期保值,基差值走低(如基差值由-20下滑至-50),也就是說,現貨市場玉米價格上漲幅度小於期貨市場玉米價格上漲幅度,那麼通過此次套期保值就可以成功地實現鎖定價格及規避風險的目的。若是賣出套期保值,基差值走高(如基差值由-20上漲至30),也就是說,現貨市場玉米價格下跌幅度小於期貨市場玉米價格下跌幅度,那麼通過此次套期保值同樣可以成功地實現鎖定價格及規避風險的目的。
四. 套期保值的類型
按照套期保值者在期貨市場上買賣方向來區分的,套期保值分為買入套期保值、賣出套期保值和綜合套期保值。玉米套期保值有兩種基本類型,即買入套期保值和賣出套期保值。
1.買入套期保值
買入套期保值是指交易者先在期貨市場買入玉米期貨,以便將來在現貨市場買進現貨時不致因價格上漲而給自己造成經濟損失的一種套期保值方式。這種用期貨市場的盈利對沖現貨市場虧損的做法,可以將遠期價格固定在預計的水平上。買入玉米套期保值是需要現貨商品而又擔心現貨商品後期價格上漲的客戶常用的保值方法。
2.賣出套期保值
賣出套期保值是指交易者先在期貨市場賣出玉米期貨,當現貨價格下跌時以期貨市場的盈利來彌補現貨市場的損失,從而達到保值目的的一種套期保值方式。賣出玉米套期保值主要適用於擁有商品的生產商或貿易商,他們擔心商品價格下跌使自己遭受損失。
3.綜合套期保值
對於加工企業來說,市場風險來自買和賣兩個方面,原材料價格上漲和成品價格下跌都會帶來市場風險,原材料價格上升的同時成品價格下跌是加工企業最為危難的時候。為了規避上述雙重風險,加工企業可以利用期貨市場進行綜合套期保值,即對購進的原材料進行買期保值,對其產品進行賣期保值,鎖牢其加工利潤。目前,由於玉米的下游產品尚無期貨品種,因此,玉米加工企業難以進行綜合套期保值。大豆壓榨企業比較容易操作。
五. 商品期貨套期保值案例分析
案例1:飼料廠豆粕買入套期保值
2004年2月,國內豆粕價格受禽流感蔓延的沖擊下跌到2760元/噸附近。某一飼料廠在4月份需要使用豆粕1000噸,由於當時的豆粕價格相對於進口大豆加工來說,明顯偏低,飼料廠擔心後期隨著禽流感的好轉,豆粕價格將出現回升,從而導致其生產成本增加。為了鎖定其後期的豆粕采購成本,飼料廠決定買入大連豆粕0405合約進行套期保值。
2月11日,飼料廠以2720元/噸價格買入100手豆粕0405合約(1手=10噸)。到了4月份,豆粕價格正如飼料企業所預料的那樣出現了上漲,價格上漲到3520元/噸,而此時0405豆粕合約價格也上漲到了3550元/噸。4月5日,該飼料廠以3520元/噸價格在現貨市場買進1000噸豆粕,同時在期貨市場以3570元/噸賣出豆粕0405合約平倉。
飼料廠的套期保值效果(不考慮手續費等交易成本)
現貨市場 期貨市場
2月11日 豆粕銷售價格2760元/噸 買入100手0405豆粕合約
價格為2720元/噸
4月5日 買入1000噸豆粕
價格為3520元/噸 賣出100手0405豆粕合約
價格為3570元/噸
盈虧變化情況 (2760-3520)X1000=-76萬元 (3570-2720)X1000=85萬元
從盈虧情況來看,現貨價格的上漲導致飼料廠的原料價格采購成本上升了76萬元,但買入套期保值操作產生了85萬元的利潤,在彌補了現貨市場成本上升的同時還獲得了9萬元的額外利潤。
案例2:油廠豆粕賣出套期保值
2003年10月份,某一油廠以3500元/噸的價格進口一船大豆。當時豆粕現貨價格在2950元/噸,在分析了後期豆粕市場的基本面情況後,預計後期現貨價格可能難以繼續維持高位,甚至可能出現下跌。為了規避後期現貨價格下跌的風險,該油廠決定通過賣出大連豆粕0401合約來對後期的豆粕現貨進行套期保值。10月25日後,豆粕0401合約價格在2950元/噸附近盤整,該油廠以2950元/噸的均價賣出0401豆粕期貨1000手(1手=10噸)進行套期保值,規避後期可能出現的豆粕價格下跌的風險。
進入11月份,隨著國內豆粕現貨市場供不應求局面的改善,豆粕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都出現了同步的回落。12月4日油廠以2650元/噸買進0401豆粕期貨1000手進行平倉,同時在現貨市場以2760元/噸銷售現貨10000噸。
油廠的套期保值效果
現貨市場 期貨市場
10月25日 豆粕銷售價格2950元/噸 賣出1000手0401豆粕合約
價格為2950元/噸
12月4日 賣出10000噸豆粕價格
為2760元/噸 買入1000手0401豆粕合約
價格為2650元/噸
盈虧變化情況 (2760-2950)X10000=-190萬元 (2950-2650)X10000=300萬元
雖然現貨價格的下跌導致了該油廠銷售現貨利潤少了190萬,但由於其賣出1月豆粕的套期保值操作,使其獲得了300萬的期貨利潤,不但彌補了現貨市場的損失,而且還獲得了額外的收益110萬元。
案例3:油廠賣現貨,同時買期貨套期保值
2004年3月以後,美盤價格暴跌,國內大豆、豆粕價格也一路暴跌。進口大豆現貨價格從4400元/噸跌到2800元/噸,大豆期貨價格0409合約從最高的4100元/噸跌到2693元/噸;豆粕現貨價格從3700元/噸跌到2650元/噸,期貨價格0407合約從3789元/噸下跌到2492元/噸,遠期的0411合約從3452元/噸跌到2266元/噸。由於油廠進口的基本是高價大豆,如果再降價賣豆粕,將虧損嚴重,但是不降價,銷售也很困難。於是,有的油廠採取了低價賣現貨,在期貨上買回來的方式。
8月份中旬,油廠在2750元/噸左右賣出豆粕,在期貨0411合約上買入相應的數量,價格為2330元/噸。隨著時間推移,到了9月份,現貨價格漲到2900元/噸,期貨價格從2300元/噸漲到2600元/噸以上。油廠以2580元/噸賣出平倉。結果,現貨少賣了150元/噸,期貨賺了250元/噸,期貨和現貨相抵,多賺了100元/噸,而且,早賣現貨快速回籠了資金,同時減少了豆粕倉儲的損耗。
油廠賣現貨買期貨效果
現貨市場 期貨市場
8月中旬 賣出豆粕,價格2750元/噸 買入0411豆粕合約
價格為2330元/噸
9月4日 豆粕價格為2900元/噸 以2580元/噸的價格賣出平倉
盈虧變化情況 2750-2900=-150元/噸 2580-2330=250元/噸
案例4:油廠以大連豆粕期貨價格為依據,制定進口大豆的價格策略
在沒有期貨市場的時候,企業一般沒有辦法確定遠期的價格。目前,油廠可以根據大連商品交易所的豆粕期貨合約,確定遠期價格,計算生產利潤,調整經營方向。
CBOT大豆價格漲勢是從2003年8月底開始啟動的,當時價格為580美分/蒲式耳,到2004年3月下旬上漲到了1050美分/蒲式耳,波動幅度之大,實屬罕見。在上漲初期,按照CBOT折算的進口大豆價格和大連豆粕期貨價格計算,尚含有豐厚的壓榨利潤。但是上漲的中後期,以大連豆粕期貨價格計算,進口大豆壓榨後不但無利可圖,而且還要虧損。盡管如此,仍然有這種價格水平的進口大豆不斷到港,最終導致了部分油廠的巨額虧損,甚至引發了貿易爭端。2004年3月22日,某油廠計劃進口南美大豆,該油廠首先以大連豆粕作為依據進行了如下測算:
依據CBOT價格測算進口大豆成本
CBOT(美分/蒲式耳) 基差(美分/蒲式耳) CNF(美元/噸) 大豆成本(元/噸)
5月美豆 1003 150 423.65 4203
7月美豆 1004.5 180 435.22 4314
9月美豆 858 180 381.40 3796
依據大連豆粕期貨價格測算的未來經營狀況(單位:元/噸)
壓榨時間 大豆成本 加工成本 豆油 豆粕保本價 大連豆粕期貨價格 盈虧
8月 4203 120 7500 3763 3601(0408合約) -162
9月 4314 120 7500 3906 3598(0409合約) -308
11月 3796 120 7500 3242 3310(0411合約) 68
該油廠通過這樣的測算,首先,在5月和7月暫時不買「升貼水」,等盤面上的壓榨利潤為正的時候再決定進口。其次,可以暫時考慮進口9月的大豆。該油廠以大連豆粕作為點價依據,成功地避免了虧損。
案例5:飼料企業在豆粕高價時的賣出套期保值
飼料企業為了保持市場的佔有率,產品的價格不能隨意波動,但是原料的價格卻是不斷變動的。近兩年,飼料企業的原料—豆粕價格從不到2000元/噸一直漲到3700元/噸以上,飼料行業叫苦不迭。以往,飼料企業對原料價格的控制,一直採用在價格低的時候,多買些,在價格高的時候,少買些,爭取將全年的原料平均采購價格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但是,這樣的操作具有很大的難度:因為在價格低時,大量采購佔用資金,同時還佔用廠庫庫存,造成原料損耗較大;在價格高時,盡量控制原料的采購數量,就會影響到生產,當產品需求旺盛時會失去市場。所以,通過控制原料數量的方式來控制價格,效果是有限的。在豆粕期貨推出後,該種情況得以改善。主要採用兩種方式:低價的時候,買入期貨套期保值;高價的時候,賣出期貨套期保值。這樣,飼料企業完全可以把原料的現貨囤積數量控制在正常的生產用量內。
2004年3月豆粕現貨價格是3700元/噸,期貨0408豆粕的價格是3790元/噸。某飼料廠為了保證生產,面對如此高價,只能忍痛買入。為了規避以後豆粕價格下跌的風險,該飼料廠在大連期貨市場上賣出0408豆粕合約。6月份,現貨果然出現了下跌,跌到2700元/噸,虧損1000元/噸;然而,期貨0408豆粕合約也跌到了2650元/噸左右,該飼料廠平倉後,盈利1140元/噸。因此,總體盈利140元/噸。並且,在其他飼料企業不敢買豆粕的時候,利用期貨套期保值佔領市場了。
飼料廠高價賣出套期保值效果(單位:元/噸)
現貨市場 期貨市場
2004年3月 買入3700元/噸 0408豆粕期貨以3790元/噸的價格賣出
2004年6月 現貨價格為2700元/噸 買入平倉2650元/噸
盈虧 2700-3700=-1000元/噸 3790-2650=1140元/噸
案例6:在豆粕期貨上進行跨期套利
2004年6月,大連豆粕期貨價格在經歷了前期的一波大幅下跌之後,進入了短暫的振盪盤整時期。在這波下跌過程中,由於0408豆粕下跌幅度較大,導致0408豆粕和0409豆粕價格從5月底的持平逐步擴大到70元/噸左右。6月15日,0408豆粕收盤價2710元/噸,0409豆粕2777元/噸,兩者價差為67元/噸。0408合約和0409月合約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差,如果接進8月現貨然後拋回9月,扣除成本後,有較大的盈利空間。
豆粕0408與豆粕0409價差圖
豆粕買8月賣9月的成本
費用項目 費用(元/噸) 詳細內容
交易手續費 1.2元 6元/手(經紀公司收取)
交割費用 2元 1元/噸,買進賣出交割
倉儲成本 18元 0.6元/天.噸,30天
增值稅 7.7元 按67元計算
合計費用 28.9元
每噸豆粕價差凈收益為67-28.9=38.1元,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收益。
案例7:買近期大豆期貨,賣遠期豆粕期貨
2004年4月初,CBOT大豆價格暴跌引發國內豆粕價格大幅下跌,因為國內前期油廠進口的大豆成本很高,油廠恐慌性地拋售豆粕。同時,由於前期國內榨油廠違約等因素,油廠開始減少大豆進口數量,從1月的197萬噸、2月的184萬噸、3月的159萬噸,減少到4月的122萬噸、5月的83萬噸。許多油廠開始出現原料緊張情況,並預計大豆價格將要上漲。由於遠期豆粕合約相比近期合約仍有較大的下跌空間,所以可以買進近期的大豆期貨,賣出遠期豆粕進行套利交易。
9月1日,大豆0411價格是2788元/噸,0501豆粕價格是2479元/噸,經測算,買豆拋粕已經有壓榨利潤。同時,考慮到11月的東北運輸有難度,當月現貨價格會走強,於是,某榨油企業選擇了買0411大豆、賣0501豆粕,兩者價差309元/噸。9月22日,大豆0411為2794元/噸,豆粕0501為2371元/噸,價差423元/噸。雙邊平倉以後,大豆獲利6元/噸,豆粕獲利108元/噸,總體獲利114元/噸。
E. 大豆期貨的交易規則
大豆期貨合約的保證金比例為合約價值的5%。交易保證金實行分級管理,隨著期貨合約交割期的臨近和持倉量的增加交易所將逐步提高交易保證金。
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合約臨近交割期時交易保證金收取標准為:
交易時間段交易保證金(元/手)
交割月份前一個月第一個交易日 合約價值的10%
交割月份前一個月第六個交易日 合約價值的15%
交割月份前一個月第十一個交易日 合約價值的20%
交割月份前一個月第十六個交易日 合約價值的25%
交割月份第一個交易日 合約價值的30%
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合約持倉量變化時交易保證金收取標准為:
合約月份雙邊持倉總量(N)交易保證金(元/手)
N ≤40萬手 合約價值的5%
40萬手
50萬手
60萬手 ⒈漲跌停板制度:指期貨合約允許的每日交易價格最大波動幅度,超過該漲跌幅度的報價將視為無效,不能成交。
當期貨合約連續出現3個同方向漲跌停板時,交易所將按照一定的原則和方式對該期貨合約的持倉實行強制減倉。
⒉漲(跌)停板單邊無連續報價:是指某一期貨合約在某一交易日收盤前5分鍾內出現只有停板價位的買入(賣出)申報、 沒有停板價位的賣出(買入)申報,或者一有賣出(買入)申報就成交、但未打開停板價位的情況。
黃大豆2號和1號漲跌停板比較
交易狀況 黃大豆1號 黃大豆2號
一般情況 4% 4%
上市交易首日 8% 8%
交割月份6% 6%
保證金及漲跌停板調整標准比較
交易狀況 當日漲跌停板幅度 交易時保證金 結算時保證金第1個停板 黃大豆1號 4% 5% 6%
黃大豆2號 4% 5% 6%
第2個停板 黃大豆1號 4% 6% 7%
黃大豆2號 4% 6% 7%
第3個停板 黃大豆1號 4% 7% *
黃大豆2號 4% 7% * 限倉是指交易所規定會員或客戶可以持有的按單邊計算的某一合約持倉的最大數額。
黃大豆一號、二號會員持倉限額
會員 一般月份合約單邊持倉>10萬手 一般月份合約單邊持倉<10萬手
經紀會員 <=20% 20,000手
非經紀會員 <=10% 10,000手
客戶 <=5% 5000手 強行平倉制度:指會員、客戶違規時,交易所對有關持倉實行平倉的一種強制措施。
註:若系一個會員超倉,其需強行平倉頭寸由交易所按會員超倉數量與會員投機持倉數量的比例確定有關客戶的平倉數量;若系多個會員超倉,其需強行平倉頭寸按會員超倉數量由大到小順序,先選擇超倉數量大的會員作為強行平倉的對象;若系客戶超倉,則對該客戶的超倉頭寸進行強行平倉,若客戶在多個會員處持倉,則按該客戶持倉數量由大到小的順序選擇會員強行平倉。若系會員和客戶同時超倉,則先對超倉的客戶進行平倉,再按會員超倉的方法平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