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長遠統籌規劃如何做好股權激勵

長遠統籌規劃如何做好股權激勵

發布時間: 2023-07-03 10:05:19

⑴ 股權激勵如何更好的實施

1、 講透股激

世間道理,唯有講明白, 講透徹,人們才有可能聽得懂,做到位。企業在導入股權激勵前,首先要向員工闡述清楚股權激勵能夠帶來的精神價值和物質價值,讓員工能夠真切地明白股權激勵的好處;其次要向員工解釋清楚導入股權激勵的類型、激勵的總額度和分紅比例,讓員工充分地了解到股權激勵機制的重點內容;最後要明確告知員工績效考評和股權激勵關系,以及退出機制所羅列的所有規定,讓員工在獲得股權後能抱有危機感。

2、 培養作主

員工的被動性轉為主動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一個過渡的培養過程。因此,在股權激勵機制導入前,老闆就要開始調動員工的主動性,培養員工當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最好能讓員工參與到股權激勵的設計當中,讓他們與自己共同商討股權激勵的細節問題,並積極地採納他們的合理意見。讓員工們在此次股權激勵的設計中,充分地獲得參與感,榮譽感和價值感。

3、坦誠相待

以誠相待,才能換來信任和真心。這是恆古不變的道理。在股權激勵導入前,老闆應該坦誠地向員工交待公司當前的經營現狀,並向員工公開公司的財務信息,不做隱瞞或者欺騙。只有這樣,員工才能實實在在地看到老闆的誠意,意識到老闆真的把自己當成合夥人看待,從而由衷地對股權激勵生出信任感和認同感。

4、樹立願景

正所謂,有奔頭,才有勁頭。願景是奔頭的代名詞,是激勵企業員工奮勇向前,拼搏向上的動力之一。在股權激勵導入前,老闆要適時地樹立起企業願景,描繪企業的大好前景,讓員工對企業的未來充滿希望,以此增強他們對股權激勵價值的肯定,明白到公司給予的這份股權或將有朝一日實現他們一夜暴富的夢想,才能讓他們形成較強的期盼感。

一鼓作氣,效果更佳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倘若要讓股權激勵在導入後起到更好的效果,那就要格外注意開始這一環節。當准備導入股權激勵的時候,老闆就要開始向員工講透股權激勵知識、培養他們當家作主的意識、對他們做到坦誠相待、為他們樹立起美好的願景。以便於股權激勵導入後,能夠起到一鼓作氣的強大作用。

⑵ 如何合理設計股權激勵計劃

如何合理設計股權激勵計劃?在早期創業的時候,公司要對股權激勵有一個整體的規劃。由於公司人數少,工作狀態比較清晰,激勵對象的選擇以及授予數量可以按照激勵對象的重要性及貢獻程度來決定。

等公司到了成長期或中後期,則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去計算激勵的數量以及行權成本。常見的方法是按「職級體系」分權重計算。根據職級的登記,同時考量崗位重要性和在職時長,最終給出授予數量。當然這僅僅是一個依據,更多其實還是要考慮到公司是否有上市計劃。

股權激勵計劃方案設計是整個股權激勵計劃的核心,一般由專業的股權激勵方案設計公司安排。而在方案設計環節中,大家一般都著重關注什麼時候開始、期權池有多大、給哪些員工等方面,這里就個人與上百家企業創始人溝通的經驗,聊聊自己的看法。

股權激勵方案什麼時候啟動,富途ESOP專家認為越早啟動越好,因為時間越早,激勵的作用就能夠越早地發揮出來,也能夠在早期吸引人才加入推動業務發展成熟,企業應該A輪就開始考慮股權激勵事宜,當然在發放時需要注意比例的問題。

一般而言,企業會留出8%-15%的期權池用於股權激勵,當然也會根據公司的業務形態不一樣上下浮動,但整體而言期權池子就這么大,股票期權是很珍惜、份額有限並且不容易再生的資源,將這樣的資源給到哪些員工,創始人應該提前心裡有數。

在發放對象上,以研發產品為主的知識型企業,全員持股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銷售為導向的公司,因為銷售有成熟的分成和薪酬體系,股權並不一定是員工所需,還需要根據公司實際情況量體裁衣。

⑶ 如何設計合夥人和員工的股權激勵方案(創業老闆必須

在設計股權激勵方案之初,很多企業並沒有進行全面的思考,而是根據企業面臨的幾個突出人才管理問題決定是否做或者如何做?這無疑是補救式管理方式的延續,雖短期效率最優,但長期成本和風險卻雙高。作為涉及到公司的現金和控制權兩大核心利益的股權激勵,企業需要先想清楚再行動,用長遠的眼光做利於長遠的事。不是每家企業都能做股權激勵,也不是每個股權激勵方案都一樣,先思而後行,才能鋪就未來之路。具體要思考什麼?我們按「企業需求—客戶需求—資源現狀—未來發展—達成共識」的邏輯梳理了企業需要先期思考的五個問題。

你清楚股權激勵的目的嗎?

針對第一個問題,不同背景的企業可以給出不同的答案,但都會落到「人」身上。總體來說我們可以將通俗意義上的目的分為吸引、留住和激活人才,但很多企業停留在了這一層面上,沒有進一步的延伸。上述這些目標只能說是百米賽跑中70M的目標,那麼終點的目標是什麼?是通過提升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最終提升企業的業績。在制定激勵方案的時候,這個目標看似人人都知卻常常被忽略,心懷70M的目標制定不出能達到100M的方案,所以制定方案前先把目標定長遠。

你了解員工的真正需求嗎?

把激勵對象比作客戶,如果公司想從客戶身上獲取價值從而達到最終目標,最基本的問題就是搞清楚客戶需求是什麼?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大部分激勵對象的最終需求絕對不是股權,而是良好的未來收益。股權對大多數激勵對象來說只是一種保障,是由於員工與企業之間的不信任從而尋求法律意義上的保護的一種外在表現。當然,還有部分高層管理者的最終需求是經營權和外界對自身的認同感,所以差異化對待不同人群的激勵需求是原則性的思路。針對不同激勵對象的需求,我們如何合理的滿足?對於長期收益需求的激勵對象,我們採取的方式是合理的將實股的各項的權利分離,還是將虛股做實?針對有經營權需求的激勵對陸段象時,我們如何拿捏好股權與控制權的關系,這類問題還有可以延伸很多,但明確需求是關鍵的環節。最後,激勵對象還有一個關鍵的過程性需求:公平性,這點也需要我們在進行分配時特別注意。明確了客戶需求之後,下面就需要回到企業自身去思考企業的資源是否可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嘩悉核?

你能給員工多少股份

說到股權的問題,創業公司是最好的例子。對於一個科技型初創企業來說,初期企業最想要激勵的人員無疑時是技術人員,但等到產品有一定市場,企業才發現銷售是最重要的人員,後期規模逐步擴大,財務等職能的重要性突出,這時候企業的核心人員屬性又發生了變化。如果我們各個階段實施股權激勵時只關注當前,那麼最後的股權肯定不夠分從而威脅創始人的控制權。每個企業都有各自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的人員需求是不同的。對於股權激勵來說,企業發展階段對其的影響遠遠大於行業要素的影響,所以每個階段的股權規劃一定要為接下來的發展階段留出相應的合理空間。要從股權標的的儲備量上看看企業有多少資源,能拿出多少資源滿足員工的需求。

你准備用什麼錢激勵員工?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企業現在沒有現金流,可預見的未來也沒有,那麼這個股權激勵即使執行也註定是失敗且毫無意義。我們認為股權激勵收益有很多種:未來創造的「多出來」的錢、大家一起努力得來的錢、企業快速發展帶來的錢、未來資本市場認可的錢等。當聚焦於收益來源的時候,股權激勵的錢只有兩種:內錢和外錢。這兩種錢中,都包含了一定的時間要素,所以企業要考慮我現在能給出多少內錢和外錢,未來我該怎麼利用好內錢和外錢。外錢因其收益巨大一直是激勵對象比較關注的點,特別對於擬上市公司的激勵對象來說,外錢更代表了巨額收益。企業需要想清楚如何規劃好現在的兩種錢和未來的兩種錢,只有企業想的清楚才能有激勵效果,同時才能規避一些風險。

你能讓員工看到希望嗎?

很多企業在設計股權激勵方案時,更關注機制的設立,而容易忽略一些軟性因素的影響:員工對企業的良好預期、員工對於未來收益的感知度、員工對於股權激勵目標的明確度等等。這些軟性因素是實施股權激勵的基礎,做的好與壞直接決定激勵的成與敗。在做股權激勵前,企業首先需要幫員工建立起對企業的良好預期,只有亂掘對未來有希望,面向未來的股權激勵才有存在的意義。方案設計中要充分利用好員工的良好預期,設計合理的方案。完成後更要明確告知激勵對象未來努力的方向和路徑,並通過收益測算讓其感知到達成目標後的收益。股權激勵方案只是一個軀殼,激勵文化才是有溫度的血液,只有兩者的充分結合,才能達到良好的激勵效果。

我們在設計前期按如此的邏輯順序拋出問題,就是想讓企業回歸到商業的本質從需求與供給的角度去思考股權激勵。上述幾個問題只是有關是否做股權激勵,以及大體如何做的概括性問題。要想真正有一個初步的思路,需要考慮的問題還有很多,但任何有關股權激勵的問題,都可以用三個方面來總結:業務、人員和資本,後兩者圍繞前者進行匹配,在方案設計前期把握住這三個方面,就把握了後期方案的正確方向。還是那句話:股權激勵,先思而後行,才能鋪就未來之路。

⑷ 如何做好股權統籌布局

企業家在做股權激勵,激勵內部員工,或者是在進行外部融資的過程中,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如何把握公司的控制權,因為創始人的股份被稀釋,很容易導致公司大權旁落,如果其他小股東進行聯合反對,創始人甚至還有被踢出董事會的可能。投資還是要到一些正規的平台,像騰訊眾創空間

新浪創始人王志東、真功夫創始人蔡達標、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蘋果創始人喬布斯,都曾經喪失公司的控制權,為商業史添寫一篇篇遺憾的傳奇故事。
那麼如何做股權統籌布局?我們可以從企業發展的四個階段,做戰略性統籌規劃。
1、初創期
企業發展處於初創期時,公司實力非常弱,一無資源,二無資金,此時老闆需要親力親為,伴隨著企業逐步發展,此時需要更多人才加盟,股權激勵是吸引他們加入最好的方式。此時最好採取進攻型統籌策略,確保公司創始人股份在67%以上,以保證絕對控股權。
進攻型統籌可放可收,可進可退,創始人不但擁有防禦權,而且也有進攻權。在企業當中非常重要的大事,只要三分之二以上股東表決通過就為有效。也就是說,雖然釋放了33%的股份,但實際上企業創始人擁有企業的絕對控制權。
當然,如果公司經營不善使得股東利益受損,通過其他途徑無法解決的,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一年時間的股東,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由於初創期,企業管理者還不成熟,他們不能獨當一面。當創始人擁有企業的67%的股份時,可以順利貫徹相關政策,確保運行順暢。
2、發展期

企業處於發展期,公司逐步走向規范化,企業老闆逐步將經營執行的權力下放,公司中層、高層已初具雛形,企業發展迅速。此時,老闆可以抽身出來,進行企業的戰略規劃,長遠的思考。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將股份再次釋放一些,給到高層幹部,讓他們從小股東慢慢變大,逐步成為公司的核心股東。這個時候,老闆只需要做到管理型統籌即可。
企業在發展期,如果創始人要實現相對控股,最好擁有大於1/2的股份,52%的股份更好,這主要是針對未來上市考慮的。
假設企業要走上市路線,老闆的股份必然會被多次稀釋,最少有兩次。第一次會有風投進來,一般風投入股會佔10%股份。這時候要同比稀釋10%。企業要上市,要發行公眾流通股,發行公眾流通股最低額度不得低於公司總股本的25%。因此企業的股份兩次共稀釋了35%。
假設老闆以前是51%的股份,被稀釋35%,還有33.15%的股份。假設老闆是52%的股份,被稀釋掉35%,還有33.80%的股份。33.15%與33.80%區別在於一個小於1/3,一個大於1/3。當老闆擁有1/3的股份時候,就擁有對整個企業的一票否決權,外圍股東不管怎麼整合,股份加起來最多也不會超過2/3,外圍股東必然會受到牽制。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控制權旁落的風險。

3、擴張期
企業進入擴張期,市場份額逐步提升,不少風險投資基金也蠢蠢欲動,如果創始人在前期就有資本戰略的考慮,那麼此時,企業已進行了幾輪融資。
企業一方面需要吸引風險投資,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做好股權激勵。股權的價值在這個時候凸顯,股權激勵的效果也會非常明顯。
公司可以進一步釋放股權,經過與資本市場對接以及股權激勵,創始人最好仍然擁有公司三分之一以上股份,這意味著老闆擁有企業的重大事件否決權,以保證企業的安全,我們將此結構稱為防禦型統籌。
股東大會或股東會做出特別決議時,要採用絕對多數通過的原則,絕對多數指的是股東會或股東大會做出特別決議時,應有代表股份總數的2/3以上的股東出席,並由出席會議的持有2/3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同意方可通過。比如是否解散公司、是否同意合並、重組等重大事件,當創始人擁有三分之一的股份,便意味著可以對此事進行否決。

4、成熟期
隨著企業繼續發展,公司逐步走向成熟,這個時候創始人就不需要掌握三分之一以上的股份,哪怕你擁有企業的3.5%股份,那也非常優秀,因為企業已經實現了公眾治理。我們從公眾治理的企業結構來看:
第一,公司章程。對於企業家來說,企業家族可能股份比例很小了,但是他們很早在這個時候就設立了一個游戲規則,那些律師已經在公司章程中,格式化地寫了幾條保護原創大股東核心利益的條款。
第二個,基金分析師。中國不少優秀的明星企業如蒙牛、國美等,不少股東是外資,是投資者。每個投資機構都會有基金分析師,一旦你的企業做出一個重大決策。基金分析師立刻會拿出一個報告,分析這個決策會不會影響投資者利益,影響股東盟約。一旦影響股東利益,股東就會施加壓力,或者會聯合其他股東,比如說企業家族,來給職業經理人施加壓力。
第三個,律師。在海外,要在美國上市非常的容易,只要商業模式好,真的能為股東們創造效益和價值,他們就會相信你,企業也容易上市。但上市以後,機構發現企業做的跟說的不一樣,不但狠狠地限制,而且罰款會很高,懲罰很重。在中國不一樣,是反過來的。企業上市之前被查的非常嚴格,上市很困難,但上市以後相對寬松。
公眾型的公司治理結構需要進一步完善以董事會為核心的公司治理結構,完善股東大會、監事會,建立以董事會為核心的各級委員會。

⑸ 如何做員工股權激勵效果最好

1、股票期權: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使用特定的價格,購買公司股份的計劃。

特點:購買的權利,股票期權是使用最廣的股權激勵計劃。

2、績效股份計劃:一種根據事先確定的內部或者外部績效目標的達成情況而授予的股票授予計劃。必須在一定時期內(三至五年)達到這些目標,激勵計劃的接受者才有資格獲得這些股票。

特點:將績效目標和股票價格分紅有機結合。

3、限制性股票獎勵:限制性股票獎勵是僱主授予雇員的股票獎勵,但員工所持有股票的權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並且存在喪失的風險。

特點:一是有時間限制,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留住員工。限制包括服務期或者僱傭關系維持時間的限制,在限制消失之前,員工不能將股票進行抵押、出售或者轉移。然而,員工可以在受限期間獲得股息和投票權。

一旦限制消失,員工會獲得所有的非受限的股份,同時可以將其進行抵押、出售或者轉移。員工如果沒有遵守這些限制性要求,就會失去相應的股份。二是與限制性股票單位相比,屬於先給股票。

4、限制性股票單位:股票單位是在授予時發行潛在股票的協議,在員工達到授予計劃的要求時才可能會有實際上的股票授予。

特點:未來一定時間內可以購買的約定。未來三年再給你股票。

5、加速績效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與傳統基於時間授予的限制性股票獎勵相伴而生的是基於績效授予的方式,通常被稱為「加速績效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在這種類型的計劃中,時間限制可以延伸到更長的10年而不是3年,以提升保留人才的功能。

特點:更長的時間,強化了提前確定的績效標准限制的激勵特徵。

6、股票增值權:股票增值權是一種長期激勵工具,通過股票增值權計劃,公司授予其高管一種獲得預期股份未來增值等額的獎勵的權利。

特點:不必購買或者增發股票,可以從公司股票增值中獲取利益。

7、影子股票:公司授予高管的一種基於公司股份登記價值、公允市場價值或者公式價值等增值安排。

特點:不實際擁有公司股票,一般也沒有投票權利,但是有資格接受分紅或者其他等價物。

⑹ 到底怎麼才能設計出一個完美的員工股權激勵的方法呢

在了解怎麼設計一個完美的員工股權激勵設計之前,首先我們還得徹底明白什麼是股權激勵方案,那麼什麼是股權激勵方案呢?

所謂股權激勵,即是一種職業經理人通過一定形式獲取公司一部分股權的長期性激勵制度,使經理人能夠以股東的身份參與企業決策、分享利潤、承擔風險,從而勤勉盡責地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服務。






總之,員工股權激勵機制已經逐步成為企業員工長期激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引入員工股權激勵計劃,但是,一定要注意,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後,再確定是否使用員工股權激勵。此外,員工股權激勵機制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企業在使用時還需要引入專業人員進行系統全面的設計,之後再分步實施。

⑺ 如何做好股權激勵方案

調研、面談、方案、實施、調整!
每一個步驟都至關重要,非三言兩語可表達的。

⑻ 公司股權激勵制度怎麼設置比較好

在給企業導入股權激勵之前首先要檢查企業的股權架構是否合理,嚴格來說,合理的股權結構是指相對合理,並沒有唯一的標准。在不同階段、不同背景下,股權結構有差別,我們稱之為「動態合理」,也就是在控制權、合規性、經濟性和靈活性方面尋求平衡。換句話說,一個動態合理的股權結構應該是以當下為基礎,先解決企業現實問題,並預留出操作空間,為企業未來發展股權變動未雨綢繆。
至於怎樣設置股權激勵制度更容易被各方接受,每家公司的發展階段和情況不一樣,沒有可以照搬的方案,需要調查和分析。這方面的問題需要有特殊的專業和經驗,專業股權激勵律師的門檻比較高,需要掌握的不同專業的技能,一定要熟悉公司股權法律規則、財務、人力資源以及相關的管理等。碰到這類問題,如果不想留下後遺症,免得股東日後惹上麻煩,最好問問專業人士,像上海的徐寶同律師團隊,深圳的韓德晟律師團隊,都是股權激勵方面做的比較好的律師團隊,既懂法律又懂管理,算是國內比較專業的做股權激勵的團隊。

熱點內容
時間變成貨幣未來怎麼樣 發布:2025-02-05 10:37:36 瀏覽:265
股票快速拉漲停掉下來了 發布:2025-02-05 10:24:55 瀏覽:579
張家界旅遊股票歷史數據 發布:2025-02-05 10:20:27 瀏覽:574
銀河期貨一手動力煤多少手續費 發布:2025-02-05 10:03:53 瀏覽:881
如何理財利息10 發布:2025-02-05 10:03:48 瀏覽:151
拓中股份股票歷史 發布:2025-02-05 10:03:48 瀏覽:344
買基金可以投資多少錢 發布:2025-02-05 10:03:08 瀏覽:56
什麼股票軟體的數據是准確的 發布:2025-02-05 10:03:07 瀏覽:452
怎麼避免創業公司股權設計 發布:2025-02-05 09:44:52 瀏覽:1000
銀行理財的利率是怎麼換算的 發布:2025-02-05 09:35:19 瀏覽: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