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資本為什麼不炒期貨
㈠ 憂喜參半的蔚來:第三大股東清倉出逃,但也拿到兩筆「救命錢」
在疫情的風波影響下,蔚來再度爆出「壞消息」。
據美國SEC網站文件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曾是蔚來汽車第三大股東的高瓴資本已清空蔚來的所有股權。
對此,蔚來汽車方面對外表示,「蔚來尊重投資人的自由選擇,對此我們不做過多評論」。
功夫拍案
不可否認,第三大股東的「割肉出逃」,會對蔚來投資市場的表現造成較大影響。但好的一面是,蔚來已然拿下了兩筆至關重要的「救命錢」。
此外,疫情對於汽車市場的影響,也是其無法規避的痛點。
在中短期里,汽車行業乃至整個宏觀經濟都會受到疫情的較大影響,車市寒冬還會加劇,挑戰難上加難。與此同時,這段時間也是蔚來生存的關鍵階段。
面對市場寒冬、疫情風波、競爭對手不斷強大,蔚來汽車的未來依然道阻且艱、危機重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高領資本是什麼機構
1.高瓴資本是指高瓴資謹襲本集團,屬於中國。高軒首創集團是一家專注於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的投資公司,定位為具有獨立投資視角的長期投資者。委託資金主要來自具有長期眼光的全球機構投資者,包括大學捐贈基金、養老金、慈善基金會等。
2.高瓴資本集團投資了一大批國內外優秀企業,包括網路、騰訊、JD.COM、攜程、去哪兒、Airbnb、優步、百濟神州、美的、格力、激晌磨ZTO運通等2019年11月16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活躍投資機構100強」,高瓴資本位列第15位。
3.投資是指國家或企業、個人為促進社會發展、實現互利、轉移資金等特定目的而相互簽訂協議的過程明斗。可以分為實物投資、資本投資和證券投資。它是用資本推動項目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的經濟活動。
4.投資有一定的特點。比如投資周期很長,一般5 ~ 10年;另一項資產等。以換取其他資產的轉讓。其主要作用是促進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但是,在投資的過程中也會有一些風險。https://img.51dongshi.com/20220509/wz/847723152.jpg
㈢ 從高瓴資本持倉變化,來看2021的投資方向
美國時間,2月13日。
華人最著名的基金,高瓴資本向SEC提交了截至2020年Q4(第四季度)末的持倉報告。
由於變化非常大,我決定插播到大年初三的文章里。
給大家講講,中國的股神--張磊,他的公司的投資方向。
也來談談我個人的看法和觀點。
1
高瓴資本介紹
可能,很多小夥伴不熟悉高領資本,我簡單介紹一下。
高領資本,是由張磊2005年創立。
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亞洲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
去年很火的一本投資書《價值》,就是高瓴的張磊寫的。
總結一下,他Q4持倉的變化:
該基金的有一定程度的減倉。
整體持倉規模從Q3的132億美元,降低到了Q4的125億美元。
從持倉中,總共增持了9隻股票、減持了15隻股票。
新進了19隻股票,清倉了13隻股票。
2
前10大持倉股
從持倉來看,高瓴繼續看好拼多多。
由於股價大漲,拼多多已經成為高瓴第一大重倉股。
和百濟神州,一起成為唯二兩個持倉比例超10%的股票。
從整個持倉能看出,
高瓴的投資基本就是布局兩個領域:
互聯網+生物醫葯。
並且互聯網,是以中概股為主。
從數量來看,高瓴一共持有95家公司的股票。
其中中概股,佔30%
從市值上看,中概股佔比超60%。
3
清倉和減持的
看看這個部分里,有沒有大家重倉的部分。
減倉和清倉動作最大的五隻股票。
1)ZOOM
這是一家美國做線上辦公的互聯網公司。
大家可以簡單理解,我們用的騰訊會議就是模(chao)仿(xi)他的。
這家公司,我第一次看到他出現在高瓴的持倉中,應該是2019年的Q4。
當時股價就70-80塊錢。。。我准備買的,沒跟上。
後來就一路上漲,我一直不敢買。到150的時候,我還猶豫了一下。
最終一路漲了450塊。。。我腸子都會悔青了。。。
這家公司,由於受到美國疫情的影響,業績暴增。
一年股價翻了4-5倍。
此次被減持,我個人猜測可能是高瓴覺得價格虛高了。
要回歸理性。
我們昨天講的,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理念還記得嗎?
任何低估或者高估的股票,最終都會回歸理性值,回歸這個企業的基本面。
2)阿里巴巴
高瓴是完全不看好阿里在未來電商的競爭優勢啊。。。
我們回看,他第一大持倉是拼多多,第三大是京東。
說明是非常看好中國電商行業的。
但他不看好阿里,是因為PDD不在不斷蠶食阿里的電商份額。
2020Q4財報一發,阿里份額又下降了,PDD又漲了。
馬爸爸現在太難了,大家都懂的。。。馬已經服。
但是作為,阿里老員工的我。
在阿里的態度上,我是看好阿里的。
我看了阿里Q4的財報,電商份額在下降是確實。
但我看到的最大的亮點是,阿里雲的爆發式增長。
阿里雲單季度營收首次破百億,成立10幾年首次實現盈利。
電商,說實話,是辛苦錢。金融這塊被監管。
那阿里未來最大的想像空間,就在於雲計算。
阿里雲現在在國內是絕對的老大,其他所有廠商加起來,才和他的份額差不多。
這是我持續持有阿里巴巴的理由。
要知道,微軟現在的市值,有一大半都是雲業務支撐起來的。
不過,在螞蟻事件後,我也減倉了阿里巴巴。
從第一大重倉股,已經降低到第5位了。
我目前,第一大重倉股是B站。(港美股里)
愛奇藝基本沒怎麼動,另外兩只就不詳細分析了。
4
增持部分
從數據可以看到,
其實拼多多倉位佔比排到第一,並不是由於主動加倉導致的。
高瓴只主動加倉了拼多多0.23%。
更多的是由於拼多多的市值大漲,導致的佔比提升。
第2和第4的公司,都是屬於生物醫葯的。
Doordash,是美國的美團外賣。。。
從行業布局依然是沒變,互聯網+醫葯。
5
大資本的一致性
如果說,一家基金減持或者增持代表個人觀點。
那幾家大基金都有同一動作時,我們就可以好好參考了。
你以為,國外的機構就不抱團了嗎?
1)先說減倉
除了高瓴減持了阿里巴巴。
景林資本同時也減持了阿里巴巴。
2)再說加倉
高瓴現在的持倉里,拼多多已經成為第一大權重股了。
景林資本,同時也大幅度增持了拼多多。
除此之外,強少經常推薦的書《原則》的作者,達·里奧,
他的橋水基金也大幅度加倉了拼多多,持倉142W股,
進入了十大持倉。
其中橋水Q4,加倉了PDD32.7W股,加倉比例29.89%。
強少是不是也要考慮,加倉一些拼多多了。
我告訴你們,我拼多多是90塊錢賣的,然後把賣掉後的全部資金,
在45塊左右,分批買入了B站。
6
抄作業的好處
高瓴在選股這塊是超級厲害的。我也跟著他抄到了兩次作業。
1)PDD
在2019年Q4的持倉報告公布時,大概是2020年2月份公布的。
我發現高瓴大幅度買入拼多多,當時疫情被封在家。
作為一個4-5線城市,我發現身邊好多親戚在用拼多多。
我於是就跟著一起買了PDD。
當時價格31塊。。。上周五的價格是196塊。。。
不過強少太菜了。。。沒拿住,上面說了,在90塊錢的時候全部賣掉了。。。
這就是抄作業沒抄好。
人家高瓴還在加倉呢。
哈哈哈,不過也還好,換了B站也漲了很多。
2)阿里巴巴
高瓴在2020年Q2,大幅度加倉了阿里巴巴。
是當季度最大的增持。
結果那半年時間,阿里股價漲了50%。
那波肉,我吃到了。當時阿里是我的第一大重倉股。
大家可以回看下我在6月份發的一篇文章,
當時我認為阿里比騰訊更具投資價值。
有好作業,但是我沒抄到的。。
3)ZOOM
這個是我腸子悔青系列一。。。
可惜沒買。
4)富途控股
2020年Q3,高瓴資本首次買入富途控股。
富途從Q3的27塊,漲到現在145塊。其中最高點204塊。。。
這個作業也沒抄到。
腸子悔青系列二。
7
盡信書不如無書
我又要說那句話了:
你永遠無法賺到認知范圍以外的錢。
即使大佬給作業給你抄了,
但是由於你對那些公司研究不夠,也不敢貿然出手。
錯過這些機會是理所應當的,
如果賺到那些錢就是靠運氣。
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知識,而不是天天到處抄作業。
大佬也有犯錯的時候。
比如高瓴去年最近最大的錯誤,就是在2019年年底,他清倉了特斯拉。
基本錯過了整個新能源的爆發。
2020Q3,他建倉了中國的新能源三傻:蔚來、理想、小鵬。
Q4,又清倉了。
這次他會對嗎?
拭目以待。
我們要帶著自己的思維,來看待。
盡信書不如無書!
8
總結
還有人問我,買股票一直抄作業可以嗎?
不可以!
因為基金持倉,每個季度只公布一次。並且一般公布的時候,都是有1個月的延遲了。
你拿到的都是滯後信息。
同理,靠內幕炒股的一樣。
你能聽到的「內幕」消息,都是超過20手的消息了。。。
早已經沒什麼時效性了。
要想賺錢,老老實實的學知識。
做基本面分析,長期價值投資。
最後,再記住一句話,散戶最好不要炒股。
買基金是最好的方式。
㈣ 放棄美的入主格力,高瓴張磊究竟看中了什麼
高瓴資本一向以穩健的價值投資理念出名。去年年底,轟動國內一二級市場的"格力股權爭奪戰"終於落下帷幕,高瓴資本用417億元拿下格力15%的股權,成為格力的大股東。這次股份轉讓也成為了私募股權投資參與國企混改的經典案例。
然而在此之前,高瓴資本HCM中國基金悄悄退出了格力的老對手美的集團前十大股東之列…… 格力美的的競爭從來就沒停過而且一直難分勝負,那麼張磊帶領的高瓴資本撤資美的入主格力,究竟是看到了什麼呢?
最近,張磊的新書《價值》在投資圈火了起來,盜版電子書pdf早就被傳了好幾圈,被很多人奉為價投經典。其實投資格力這件事已經過去半年多了,當初張磊到底看中了格力的什麼,我們或許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線索。
一、選擇格力背後是"重倉中國製造"
高瓴投資格力的背後是對中國製造業的投資,在這背後又是張磊"重倉中國"的價投邏輯:
真正的"重倉中國",就是要幫助中國製造業更好更快地實現轉型升級。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製造大國,根據世界銀行2019年統計數據,中國製造業增加值達到3.9萬億美元,佔全球的28.2%,並連續 10 年位列世界第一。對於中國而言,製造業不僅僅是立國之本,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評估基準。 但中國製造業也面臨從"製造"到"智造"的轉型升級問題,高瓴的重倉也有幫助企業改革、提升數字化、信息化水平的願望。
那麼問題來了,格力和美的都是"中國製造",高瓴為什麼選擇格力呢?
二、為什麼是格力?
在談到中國製造與傳統企業時,張磊在舉了格力電器、福耀玻璃、藍月亮的例子之後又提到了以下三點:
第一,要實現資產的動態配置,優化資產負債表;
第二,要有精益化管理的思維和能力,提升運營效率;
第三,要擁有全球視野,能夠走出去,進行國際拓展。
可以把這三點看作是高瓴選擇格力最底層的邏輯,我們來一一解讀。
關於第一點:資產動態配置
什麼是企業資產的動態配置呢?書中並沒有給出具體的解釋,而"資產動態配置"更多是用於描述基金的投資策略。這里我理解的是,不管企業的資產動態配置具體是如何操作的,只有資產的流動性足夠好才能保證實現。 那麼企業資產中流動性最強的是哪一部分呢?當然是貨幣資金。
從美的與格力的貨幣資金總資產佔比上來看,格力有著絕對的優勢。 2016-2019年格力貨幣資金佔比達到52%、46%、45%、44%,而美的最多也只有24%。2020年上半年格力賬上貨幣資金含量達到1296個億,能達到這個量級的都是銀行、房地產等企業了。
所以,有充沛的現金是自由配置資產的大前提,格力很符合這個條件。
關於第二點:管理層戰略
在之前關於"洋蔥模型"的文章中我們說過,分析企業最核心的一層就是對於管理層"人"的分析,這層東西無法用數據去量化。作為普通投資者,關於管理層戰略的選擇其實很難去評價,好在張磊在書中為我們呈現了他自己的判斷,也是三條:
1.格力電器於1996年在A股上市,從一家地方國企轉變為國有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實現公司治理的逐步規范化,並開始 探索 市場化的運營管理模式;
2.格力電器於2006年進行股權分置改革,引進戰略投資者,並建立現代企業治理結構,在市場競爭中開拓更加靈活的管理模式;
3.格力2019年通過股權轉讓,進一步運用市場化改革的力量, 探索 更加科學的治理機構、更加高效的執行效率、更加市場化的激勵機制,以及更加靈活的發展空間。
關於第三點:國際化
格力與美的最主要的差別之一就是:格力追求產品的專一化,而美的追求多元化。從產品收入構成上來看,格力的核心產品空調收入佔到總收入的88%,而美的只有47%,其餘是其他消費電器佔到43%。
而對於走向國際這一目標,很顯然格力的專一化是更有潛力的,畢竟想要實現國際化,"做的事情多"遠不如"把一件事做到極致"更有效。 從國內空調市場看,格力多年持有30%以上的份額,而且格力是全球的空調龍頭,市佔率超過20%。
從技術上看,格力對空調的研究更勝一籌。目前公司擁有24項"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國內專利申請數量雖不如美的多但是含金量更高。
而且從戰略上來看,以"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為目標的格力似乎更有動力。
三、總結
當然看問題要全面,格力目前也是存在很多問題與不足的。 比如相對於產品多元化的美的,格力單一產品空調在面對行業周期性的時候更難以分散風險;同業競爭加劇以及互聯網新零售的來臨使目前格力的經銷商體系面臨改革;董明珠強勢的性格以及與格力品牌的綁定也會增加不確定性等等。
其實個人認為,張磊選擇投資格力並不一定代表著美的不行、格力完美,而是格力目前的狀況、未來的改革可能性等更符合高瓴的投資邏輯。 畢竟投資一定是一件極具個性的事,而認准了自己的投資原則,剩下的就只需要交給時間證明,就像《價值》寫在後記的:
我們希望在長期主義的實踐歷程中,尋萬物流轉,覓進退有章,做時間的朋友,回歸內心的從容。
㈤ 高瓴整天領投也沒賣出股份,資金都是哪來的
高瓴資本是一家私募基金 ,他的錢除了來自創始人等股東外,更多一大部分是其他投資人給的。
目前高瓴資本,已經掌管著5000多億資金,就是通過一層層的認購加杠桿管理起來的,這也是資本市場上特有的借雞下蛋的方法。但這方法很有效,吸引不少的投資者,對他們也是信任度越來越高。
高瓴資本創始人,在投資項目中如京東商城,網路,藍月亮,騰訊,美團,滴滴打車等都很成功,也是大眾比較信任的一個資本市場投資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