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控股股權
1. 如何控股一家公司
控股一家公司當然要獲得足夠多的股份數,比如50%以上就是絕對控股, 或者雖然沒有絕對控股,但你是最大股東之一,並獲得大多數其他股東支持.
至於如何獲得足夠多的股份,無非是高價收購, 這個價格並非是公司資產(或凈資產), 而是B公司股東能夠出賣股份的心理價. 如何B公司是上市公司,且股東極為分散, 你可以收購到30%以上股份後,提出強制收購要約
當然,還有別的可能, 比如B公司股東把股份低押給你,到時候無法償還資金,你也可以獲得股份; 再如,你參股B公司,注入資金, 獲得B公司擴大股本後足夠多的股份
2. 公司有四位股東,股權比較分散,現在大股東想把控制權抓在手裡,應該怎樣辦呢
股權說起來情況就很復雜了,但是有幾個百分比指標是最重要的,很多書面的條款大家都理解起來很困難,我就用口語化地說明來說一下,希望能幫助到你。
股份佔比67%,叫絕對控股,換句話說,你可以不用召開董事會做任何決策。
股份佔比51%,叫相對控股,這個相對控制是相對於第二大股東的,如果第二大股東的股份少於34%,他沒有一票否決權,重大決策還是你說了算。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幾個股東共同提出一票否決,如果佔比超過34%,也是可以的。
股份佔比10%,可提出質詢/調查/起訴/清算/解散公司,這也是算是大股東了,不過這種情況會非常少見。
1%,代位訴訟權1%,亦稱派生訴訟權,可以間接的調查和起訴權(提起監事會或董事會調查),這個更少見,一般1%的股份,就是領領分紅什麼的了。
合夥公司,在中國,一般來說,自然人,也就是自己持有股份,最好在51%以上,如果實在不行,也要控制在34%以上,如果沒有在34%以上,基本就很難形成控制權了。
但是也有另外一種操作方法,就是用公司章程來約定高管在董事會之外對公司的管理權力,但是這個是比較間接的。不控制董事會,實際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因為董事會可以罷免高管。
3. 創業團隊如何做好股權分配
很多創業者在創業之初,對於股權的分配比較迷茫,一個好的股權結構、機制對於創業團隊的未來融資、發展決策的決定,甚至於創業的成功與否都起著至關重要的左永剛。誠然,不同類型的創業項目(例如互聯網服務業和產品開發類)股權分配結構也不盡相同,作為正在進行此項工作的我,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下幾個注意事項:
確定股權回購制度:很多創業合夥人在加入團隊之初就會獲得公司股權,但是還沒做到兩個月就離開,並且帶著股權離開,這該怎麼辦?在分配股權之初就要確定股權回購制度,比如確定共同創業不足三個月而離開,股權無效,公共創業一年,進行有價回購。具體細節需針對公司的構架決定。
設定股權池:設立一個合理的股權池,對於公司人才的吸引,後期的融資操作,對於貢獻較大的員工進行獎勵回饋,也具有重大作用。
設定期權池:期權池是在融資前為未來引進高級人才而實現預留的一部分股份,用於激勵員工(包括創始人自己、高管、骨幹、普通員工),是初創業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最普遍採取的形式,在歐美國家是認為驅動初創業發展必要的關鍵要素之一。矽谷的管理是預留公司全部股份的10%~20%作為期權池,較大的期權池對於員工和VC具有更大的吸引力。VC一般要求期權池在它進入前設立,並要求在它進入後達到一定比例。由於每輪融資都會稀釋期權池的股權比例,因此一般在每次融資時均調整(擴大)棄權池,以不斷吸引新的人才。
融資股權稀釋:如果團隊比較幸運,得到了資本的青睞,獲得融資,在資本方案最終被敲定之前,一定要將相關股權稀釋、融資文件給獨立專業的律師審定,確保不被坑。
盡量一人控股:保持絕對的控股權,掌握團隊的絕對發展方向,對於團隊執行力的提高、商業模式的確定,以及團隊治理、融資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一比例一般是60%以上的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