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撿錢的時代是什麼意思
❶ 什麼是炒股要通俗易懂的答案
炒股:就是通過證券市場對股票的買入、賣出之間的股價差額實現套利。簡單來說,供求決定價格,買的人多價格就漲,賣的人多價格就跌。大量資金的流入或流出另到股票價格波動,上上落落不斷重復,這就是所說的「炒股」,投資者就是要把握這些股票價格波動,順勢而為,踏准節奏做買賣,就是低價買入高價賣出牟利。
❷ 我記得好像有一種說法,是九幾年炒股,賺錢的很多。。是不是有這么段歷史知道的說說
改革開放後,中國一共有三次大的發財機會,第一次是價格雙軌制,全民倒騰鋼材;第二次就是購買認購證全民炒股票;第三次就是全民炒房子了,當時許多千萬富翁的第一桶金大多來於此。
當時中國股市還是起步摸索階段相關制度也是十分的不健全,當時是T+0交易當日交易無漲跌停限制,無數的人拿著一捆一捆面值10元或5元的鈔票去買認購證,當時證券公司的櫃台人員都是先點齊了錢才問買什麼股票,等你說了股票的名字並提交一張填寫好的股票購買委託單據,櫃台才幫你去報單,就這點時間可能股價又漲了不少了,所以當時的人為了能買到股票不重新報單都把購買價格報的比當前價要高出一些,所以股價自然是嗖嗖的往上推了,股市真正的爆發是在小平同志南巡講話:「股市我們一定要搞,不好可以關嘛」以後,莊家的傳說也是那時開始的,有這句話莊家也更加明目張膽了,那股市真是漲瘋了,有些漲的猛的何止百倍呀,你可以去看看000008當年的億安科技當時首隻百元股歷史日線圖就知道當時有多瘋狂了,不過瘋狂也只局限在幾個證券試點城市像上海,北京,深圳等。畢竟當時信息閉塞,不是那幾個試點城市的估計連股票是什麼都不知道,我還記得當時有一部講上海人炒股票的電影劉青雲(演一個香港人來上海炒股票)和潘虹演的叫股瘋吧,有興趣可以去搜來看看來體會下當時上海是如何的瘋狂~~~~~
❸ 炒股是什麼意思.股票是什麼意思.怎麼可以賺錢..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意思..
1、炒股就是從事股票的買賣活動。炒股的核心內容就是通過證券市場的買入與賣出之間的股價差額,獲取利潤。股價的漲跌根據市場行情的波動而變化,之所以股價的波動經常出現差異化特徵,源於資金的關注情況,他們之間的關系,好比水與船的關系。水溢滿則船高,(資金大量湧入則股價漲),水枯竭而船淺,(資金大量流出則股價跌)。
2、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背後都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的。
❹ 下海賺錢,炒股賺錢,房地產賺錢分別是什麼時候
下海賺錢那是80年代改革開放時期,炒股是90年代時期,那個時候所謂的賺錢指當時的庄股橫行,部人在資本市場上得利,而全民都在賺的就07年大牛市 和09年的小牛市,房地產賺錢是2000年至2010年,這兩年在調控,沒有以前瘋狂了
❺ 最可怕的是波動波動純粹是一個騙子這句話是哪個股市名人說的
[已重置]
一位20年老股民的自述:年輕人請遠離股市,炒股損失的不僅是錢
76 人贊同了文章
為你朗讀
9 分鍾
我的觀點很簡單:股票市場不是年輕人應該去的地方。對年輕人來說,玩股票就跟愛上賭博一樣,是在浪費生命。年輕人最大的資本是自己,一旦把自己有限的積蓄投入到股市中去,就會被行情的波動死死的抓住,然後在裡面虛度光陰:原本應該學英語的時間,卻拿來研究波浪理論;原本計劃去聽一場學術講座的,卻跑到證券公司去被各種股票大師洗腦;原本可以把本職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卻敷衍了事然後偷偷打開行情軟體看股票;原本可以在自己喜歡並擅長的領域取得成就的,卻跟成千上萬的「股民」一樣天天守在電腦前面想著一夜暴富,淪為庸碌之輩。
總之,炒股,你損失的不僅是錢,最重要的是會耽誤你自己最寶貴的財富——個人才乾的價值提升。而後者才是你可靠而長遠的財富來源。
我進入股市的時間是2006年7月,也就是我研究生畢業的時候。因為幾個月前中國股市跌破了1000點,許小年吳敬璉等人炮轟中國股市還不如賭場,應該推倒重來。我卻覺得被他們轟到1000點的中國股市的價值被嚴重低估,到處找人推銷我的觀點,但是沒有人相信,所以就自己找人借了10萬塊錢去炒股。本來打算早點進去的,但是因為碩士論文的事情折騰了好久,答辯通過的第二天我就去銀行開戶了,這時大盤已經漲到了1500點了。
總之,就是這么誤打誤撞,不經意間,竟然闖進了中國股市歷史上最大的一輪牛市之中。那個時候掙錢真好掙啊,不管買什麼股票都在漲。每隔幾天就能撞見一次漲停。但是我並不滿足於跟著大盤漲,還想賺的更多。就開始買書來看,把什麼《股票作手回憶錄》《波浪理論》《巴菲特致股東的信》……等等有關股票投資的「名著」都翻出來看了一遍。
那個時候就有了一種幻想,覺得股票賺錢很容易,以後就可以靠這個吃飯了。也就懶得去找工作,此前還打算自己跟幾個朋友一起創業的,那10萬塊錢既然被我用來炒股了,創業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2007年股市到6000點的時候,我大概賺了有20萬。上證指數漲了300%,我掙了200%,沒有跑過大盤,但是也很令人滿意了。畢竟那是借來的10萬塊錢啊。我大概在4000點的時候,就已經把錢還給別人了,所以剩下的錢就都是純利潤。而且這一年的吃喝也都是從股市裡出的。如果從這個時間點來看,我一年零三個月掙了20多萬,對一個碩士畢業第一年的人來說是很不錯了。
但是當大盤指數從6000點開始下跌的時候,我這過去一年多掙的錢就開始一點一點往回吐了。這時候我發現,自己曾經非常得意的那種「炒股技術」,沒有一個是真正有用的,買什麼股票都在跌。吐啊吐,吐啊吐,一直回吐到3600點,虧得還剩不到十萬塊錢了,終於受不了,斬倉出局,把剩下的錢全部轉回到了銀行卡上。退出股市。這個時候算下來,我接近兩年的時間,實際上只掙了大約10萬塊錢。即使純粹算一個收入帳,也變得非常不劃算了。
更要命的是,這個時候我再去找工作,就變得非常困難。因為同年畢業的同學們,都已經工作了一年多快兩年了。一般很好的大公司大企業會給應屆畢業生提供一些很好的崗位,一旦不是應屆生,就會對工作經驗有要求。我既不是應屆畢業生,又沒有足夠的工作經驗。連續給一些大企業投了一輪簡歷,沒有收到一個回復。那個時候真的好慘啊,別說面試什麼的了,連面試通知都沒有一個。只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小公司給了我面試機會,我跑過去一看,好多都是騙子公司,有做傳銷的,還有忽悠人炒外匯的……當時覺得自己前途一片渺茫,本來是重點大學的本科、碩士畢業,混了兩年變成這個鳥樣,哎,有何面目再見人呢?
這個時候沒有辦法,才想起來重新回學校去讀書。還好我考試的功力還是在的,經過幾個月的准備,終於考上了博士。後來突然就一帆風順起來了,去了劍橋、去了哈佛、去麥肯錫、……瞬間整個人都變了,從一個到傳銷公司找工作的無業遊民,變成了一個集各種高大上於一身的學者。
這一段經歷,讓我刻骨銘心。我知道了什麼叫做「珍惜生命,遠離股市」。
人的一生,從20歲到30歲之間這一段時光——如果你不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的話,是比較難熬的。包括像任正非、柳傳志、馬雲、劉強東這些白手起家的大牛人,他們在這個年齡也是生活比較黯淡的。因為這一段時間,從學校這個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走進社會了,要自食其力了,但是資歷、經驗、關系網路什麼的都不夠,付出和收獲很不成比例。不管是創業還是工作,其實都很難。你的個人期許和社會對你的承認程度,往往有很大的差距。
這段時期其實不是一個學習了很多年以後,開始收獲的時期。應該是一個一半工作、一半學習的時期。就是說你即使去機關企業工作,你這種工作也帶有學習的性質。所以機關企業並不會按照你的付出程度支付「足夠」的報酬,因為你的工作能力各方面還很不成熟,他們同時也在為你提供一個學習進步的環境。嚴格來說只能叫做「半工半讀」。通過一段很長時期的「半工半讀」之後,等你對於本職工作十分擅長了,人際管理的資源網路也比較健全了,才能度過這一段考驗期,進入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時期。
如果不考慮家庭因素,同齡人之間在20歲到30歲這段時間並不會拉開很大的差距,都差不多,工資高點低點也就是那麼一點,農民工和碩士畢業的收入差距不是很大。沒有飛來橫財的話,大家都過著一樣平凡的日子,默默的為自己的理想奮斗著、努力著。但是過了30歲以後,差距就會拉大了,成功的人可能非常成功,變身土豪名流,而沒有進步的人可能會原地踏步,還是原來那樣的地位或收入。這種差距可以是天上地下的區別。
正因為如此,年輕人如果把時間放到炒股票上去,每天被行情的波動折騰得對本職工作心不在焉,最大的損失不是錢,而是耽誤自己能力素質的積累。對於那些一無所有的年輕人來說,他們最值錢的東西是自己的學識和才幹。
股票上掙的錢能夠立竿見影的看到:行情最火爆的時候,一兩個月就能翻一倍,刺激的很。但是時間長了你會發現,這個東西根本不掙錢、掙到的還會賠回去,得不償失;
在工作學習上所花的時間,短期內很難掙到什麼錢,你做工作努力一點、還是敷衍一點,上班時間是在有空就看看本職工作相關的書籍,還是偷偷摸摸的打開電腦看股票,每個月都是那麼一點工資收入,並不會增加。但是,長遠來看,平時的一點一點的積累,最終會在關鍵時刻讓你脫穎而出,並因此而受益終身。這種回報,比股票市場上能夠掙到的錢,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倍,不知道要可靠多少倍。
這里邊的利害計算,我們一定要想清楚。更何況,我們的理想,難道是一個每天坐在電腦前面看股票行情的人嗎?
我覺得,這不僅是20-30歲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的事情。任何年齡段的人,只要他還沒有對自己的事業失去信心,還想著取得比現在更大的進步,那麼就不應該去玩什麼股票。股票,要麼是專業人士玩,要麼是退休了沒事乾的老爺爺老奶奶去玩,除此以外的其他人都不應該去玩。
股票市場這種制度的設計,本來就不是給普通人賺錢的。我提過一個理論,就是:一個人,要想穩定的獲得任何形式的收入,都要對應一種這個人所能掌握的資源。他要麼掌握生產性要素進行創造獲利,要麼掌握破壞性要素進行破壞獲利。
比如,你精通計算機軟體,那麼就可以從編程中賺到工資;如果你精通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你就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這些都是你利用自己的能力——也就是你能掌握的生產性要素參與社會分工,獲得的合理的報酬。
還有一種相反的,就是你身強力壯,可以晚上找個偏僻的地方攔路搶劫,或者精通攀沿技術,晚上可以入室盜竊把別人的錢變成自己的……這些就是你個人掌握的破壞性資源,從別人手裡掠奪財富來獲得收入,這叫「破壞性要素參與分配」。
不管是生產性還是破壞性要素,你總得佔有一樣。如果你一樣都不佔有,純粹就是去賭錢玩,那麼最後一定是得到一個平局:一會兒輸錢,一會兒贏錢,最後不輸不贏。
但是在真正的賭場里邊,輸錢的總是賭徒,賺錢的總是莊家。這是因為莊家掌握了「破壞性要素」,就是可以通過操縱規則和作弊來掠奪賭徒的錢。
那麼到了股市裡,這個不停波動的市場裡面,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們掌握了什麼資源可以參與股票市場的財富分配呢?有生產性要素嗎?沒有。那些能夠經營企業上市的企業家才有。有破壞性要素嗎?還是沒有,那些操作股市的莊家才有。那這些我們普通的年輕人,憑什麼能賺到比把錢存在銀行吃利息更多的錢呢?相信什麼波浪理論、什麼趨勢線,你能玩的過那些金融、數學專業畢業的研究團隊嗎?
把這個道理想清楚,我們就不難發現,我們去股市賺錢,最好的結果,就是不虧本,能夠不被別人掠奪,掙點跟銀行利息加社會最低工資標准差不多的收入就到頭了,有時候看起來一夜暴富,其實很快又會吐回去去;但大部分結果是,被那些掌握了「破壞性要素」的人掠奪,浪費了時間還虧了本。
不管是哪一種結果,我們的時間都耽誤不起。有人會聽信關於「價值投資」的謊言,說我就長期投資,學習巴菲特,放在那裡不動,又能掙錢又不耽誤本職工作。這種想法是同樣行不通的:如果你只用很少的一點錢去炒股,比如收入的10%,這點長期「價值投資」的收益其實對你沒有影響,那麼為什麼要花那個時間呢?如果你投入大錢去炒股,股票的波動會影響你的生活,那麼你雖然心裡想著價值投資,但還是會變成一個賭博一樣,每天除了關注股市行情以外什麼事情也做不好。而這就會毀掉你的生活。不管是那一種,你都應該遠離股市。所以,與其「價值投資」,還不如把錢存銀行,旱澇保收。
總之,最好的選擇,就是把我們的錢安安穩穩的放在那裡,別去想什麼理財之類的事情。在我們年輕的時候,能夠掌握的那一點點資金,根本不值得浪費時間去「理財」。最需要「理」的「財」,是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如果我們真的要玩股票,學習巴菲特、索羅斯,那應該做的不是拿著自己的錢去玩,而是像他們一樣,學一個金融或者數學的學位,然後進入金融行業工作,爭取成為基金經理,然後拿著別人的錢去玩,賺了提成,虧了不管。這樣,你就可以掌握「生產性要素」——也就是運用各種專業知識和組織專業研究隊伍來進行價值判斷,真的為企業發展融資,促進企業成長;或者掌握「破壞性要素」,就是具備影響股票走勢的能力,玩死那些小散戶。
如果你不打算這么干,那麼,請遠離股市,最好是碰都不要去碰一下;如果你已經進入了股市,最好是馬上清倉,把所有的錢轉回到銀行卡裡面。然後專注於自己的夢想,把它一點一點變成現實。
如果你還是對股市戀戀不舍,還做著一夜暴富的美夢,那麼,你生活的價值,無非就是花一些時間在電腦屏幕上觀察布朗運動罷了。
現在大盤正在蠢蠢欲動,很有可能再現2006年、2007年的盛況,又會有一大波還在校園里或者剛剛工作的年輕人會面對我當年面對的那種誘惑了。我寫這篇文章,希望可以幫助一些看到它的人,不要再走一次我當年走過的彎路。
時閑暇之餘與股友們交流學習「雙龍短線戰法″「漲停復制擒牛戰法」「中線主力高控盤戰法」「資金復利解套戰法」等實戰操盤技巧,有興趣自願學習的股友歡迎找我交流學習,定當鼎力相助。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大家可以關注本人,直接私信回復「戰法」免費領取戰法!
編輯於 2019-04-12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 申請轉載
分享到
股市分析
炒股
股票
評論
王振
5
很後悔沒有早點看到。人啊,不能閑,一閑就生是非。疫情期間,進入股市,開始賺錢,後來一發不可收拾,把自己一點私房錢賠光了,還把從銀行借了低利貸款。。。現在賠了四萬多,,真的能讓人荒廢!!現在就想怎麼把錢還上,還不敢和媳婦說,也不敢找媳婦要錢。哎,自己扛著吧。。這兩天還在琢磨,股票肯定玩不過了,想著玩…
小楊
2
非常中肯
查看全部 (15)
添加評論...
推薦閱讀
中國「撿錢時代」已來臨:如果手中只有5萬,不妨死啃這九張圖
股悟人生的文章 · 3,449 贊同
60歲老股民告訴你:那些炒了一輩子股的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股悟人生的文章 · 1,731 贊同
「中國式」炒股,到底有多可怕?我整整讀了十遍,太透徹了
飛躍A股的文章 · 24 贊同
1.5億股民活在幻想:炒股成功的人到底有多艱難?看完如夢初醒
贏家論壇的文章 · 16 贊同
中國股市31歲少年股神曝:長期持有一隻股票,反復做T,值得珍藏
千左憶的文章 · 1,472 贊同
炒股成功的人到底多可怕?寫給處於嚴重虧損的股民,此文無價
財經大護...的文章 · 30 贊同
炒股的人都是孤獨的!僅分享這一次(建議收藏)
飛躍A股的文章 · 12 贊同
❻ 目前社會上,為什麼許多中年人開始炒股了呢
因為很多中年人已經有了一定的財富積累,所以他們想通過炒股的方式來進一步增長自己的財富。
對於中年人來說,中年人本身已經享受到了時代紅利,他們也通過這樣的方式賺到了自己的第1桶金。特別是對於很多在一線城市的中年人來講,因為很多人在一家城市已經有了房產,他們的房產價值就已經達到了千萬級別以上,所以他們根本就不需要參與不同的勞動性工作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會通過參與炒股的方式來合理配置自己的資產,有些人甚至想要進一步實現人生價值。
一、因為很多中年人有了財富積累。
這個邏輯其實非常簡單,當中年人有了一定的財富積累之後,成年人通過單純的勞動性工作所帶來的回報已經不多了,所以他們會逐漸從普通的勞動性工作退出,進而轉入資本性工作。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有些中年人會選擇購買股票,有些中年人會通過基金和債券的方式來管理自己的資產。
❼ 炒股這一行業究竟是怎麼出現的
炒股這一行業早在資本主義國家就出現了,是當時生產企業的資金短缺,為了籌集錢,所以就出現了炒股。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於1602年,即在荷蘭成立的東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後,很快為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利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要形式之一。伴隨著股份公司的誕生和發展,以股票形式集資入股的方式也得到發展,並且產生了買賣交易轉讓股票的需求。這樣,就帶動了股票市場的出現和形成,並促使股票市場完善和發展。
❽ 炒股的意思炒股的意思是什麼
炒股的詞語解釋是:買賣股票,靠做股票牟利。
炒股的詞語解釋是:買賣股票,靠做股票牟利。注音是:ㄔㄠˇㄍㄨˇ。詞性是:動詞。拼音是:chǎogǔ。結構是:炒(左右結構)股(左右結構)。
炒股的具體解釋是什麼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網路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炒股炒股就是從事股票的買賣活動。炒股的核心內容就是通過證券市場的買入與賣出之間的股價差額,獲取利潤。股價的漲跌根據市場行情的波動而變化,之所以股價的波動經常出現差異化特徵,源於資金的關注情況,他們之間的關系,好比水與船的關系。水溢滿則船高,(資金大量湧入則股價漲),水枯竭而船淺(資金大量流出則股價跌)。
關於炒股的近義詞
原油投機白銀期貨
關於炒股的詩詞
《與客閑話·大炒地產兼炒股》
關於炒股的詩句
大炒地產兼炒股
關於炒股的成語
耳目股肱擦屁股刺股讀書炒買炒賣狗顛屁股
關於炒股的詞語
腹心股肱白話八股狗顛屁股股肱之力生炒熱賣炒冷飯耳鏈耐族目股肱刺股讀書炒魷魚熱鍋炒菜
關於炒股的造句
1、很多舊詩都有新說的,新的說法新的看法是根據時代的變遷而來,當然每個人棚弊的感悟也不盡同,於是這一句確實被應用在很多地方很多事情上面,除了學校教育勸學生不要荒廢功課外,在社會也廣為應用,如炒股如球場如情感婚姻等等。
2、與牛頓的一擲千金相比,馬克思的炒股規模小得多。
3、這社會,啥都講效率。買彩票看概率,炒股票看上漲率,種菜看存活率,看命中率,好文章看點擊率,好學生看上課率。
4、這個年代結婚就如同炒股一樣,最好別結婚,接了也千萬別要孩子,以免被套牢。公司業績是虛假的,股畝鍵票價值是泡沫的,就如同所謂的愛情,想的美妙其實虛無縹緲,看著美好其實脆弱,一觸即破。
5、無故遲到、早退或未經批准擅離工作崗位的;上班玩游戲、炒股票、看電影及從事其他與工作無關事項的。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炒股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