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光一閃基金怎麼樣
① 一不小心買了很多基金怎麼辦
去年下半年我一時沖動也買了很多基金,買了白酒、消費、醫療類等,現在最多的虧了百分之四十了。很後悔當初的盲目。只有等到下一個周期再觀察,然後一點一點的解套。
當初以為經過自己篩選的就一定是好基金,盲目自信以為一定會賺錢,其實不然,買基金不光是看業績和基金經理,還要多學習 財經 知識,多看新聞了解國家政策。然後再合理配置資產,不能有投機的心態。
通過這次教訓,深深體會到風險的嚴重性。投資一定要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對自己有心理預期,不能盲目。
生活中也一樣,風險無處不在,要提高信息獲取能力,豐富自身知識儲備,拓展知識面,要提高分析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突發狀況,要保持冷靜,准確判斷、分析情況;做任何事情前要三思而後行,避免讓自己陷入困境。
前海開源醫療 健康 混合A、前海開源中國稀缺資產混合、創金合信工業周期精選股票 這三隻基金 都是優秀基金,而您買了兩只前海開源,看來您比較相信曲揚的能力。
但是創金合信屬於股票,在熊市會有「下跌快的特點」,而目前股市震盪不平,不知道是大漲,還是其他情況,所以,還是建議改成混合基。
而且創金合信屬於鼠年的牛頭基金,一年增長200%,現在買的話,有些晚了,因為過去增長快的話,第二年就有很大的泡沫了。
而且還是屬於股票,不好調控。
不知道您買了多少只基金,還是只是持有這三隻基金。
一般而言,基金投資要有一個組合,即
①前鋒+中場+後衛
② 科技 +消費+醫療
③混合基或者寬基
股票基、混合基與行業窄基 適合當前鋒,具有很強的爆發力,特別是指數基金,比如招商中證白酒指數,爆發力特強,近一年有將近150%的增長率。
混合基與寬基適合當中場 ,具有很強的穩健性,前者是因為可以隨意調倉而沒有限制,後者是因為包含的行業廣泛,足夠穩定。
債券基金適合當後衛 ,因為債券基金可以不受股票市場的影響,比如說買了某隻國債,那麼它早就在買下的時候已經定下了利率,不會改變。
所以,假設您只是擁有那三隻基金的話,還是不合適的, 進攻性、偏向性太強了, 沒有進行合理的搭配,不夠穩健,沒有退路。
假設您還有很多其他的基金, 建議是保留3—6隻基金 ,因為過多的基金會影響您的注意力與精力,不好操作;還有一個原因是,優秀的基金就那麼一些,選的越多,中了不好的基金的概率就越大。
無論是在牛市,還是在熊市,我們都需要布置防守型基金,一個是為了穩妥,第二個還是為了穩妥。
切不可將全部資金投入前鋒基金,因為市場就如孫悟空的臉——說變就變,我們也永遠無法掌握、預測市場,也只有保持倉位的合理性、搭配的合理性、操作的合理性,才沒有了後顧之憂。
注意:防守型基金是我們的底線,可以少一點布局,但必須要布局。
① 廣發穩健增長混合A (穩健型防守型)
這只基金由於屬於混合基金,所以安排在中場位置,但又因為它實在是很穩健,穩健得不得了,收益率就像一條傾斜上漲的直線,所以安排在了穩健防守型。
這只基金成立於2004年7月末,成立以來收益率高達1341%,非常強大,遠超同類平均與滬深300。
而且其基金經理是被尊稱為「傅師傅」的傅友興,經驗老道,穿越牛熊。
② 交銀優勢行業混合 (穩健型防守型)
基金經理是何帥,交銀三劍客之一,還別說,何帥操作基金時「帥得不行」,也是穩穩穩。
該基金成立於2012年2月初,成立以來收益率高達547.87%,遠超滬深300與同類平均。
但是其收益率與傅師傅的相比,還是低了一些。
③ 易方達上證50指數增強A (穩健型防守型)
這只基金,能夠獲得遠超上證50的收益率,該漲的漲,不該跌的不跌。
如果不是追求太高的收益率,只是追求穩定的話,建議可以定投這只基金。
④ 易方達安心回報債券 (防守型)
基金經理是張清華,一聽到這名字是不是感覺對面是一個學霸,還真沒錯,一個物理學碩士學霸跨行搞金融,而且平均復合年收益率有20%,強不強?
2013年開始當基金經理了,穿越牛熊的大佬的。而且這只基金的收益率是遠超同類平均與國債指數的哦。
買基金之前一定要合理安排買什麼基金,不要跟隨熱點買賣。
如果已經買了多的基金,那就先留著,選擇合適的機會轉換基金。
因為大家幾乎都沒經歷過2007年大股災與2015年大熔斷股災,所以沒有那麼擔心與恐懼。
那可是一夜之間,就能夠讓人「看淡一切」的地獄式磨練啊,而2018年只能算是緩慢式小熊年!
盡管目前很大可能是牛市,但還是要持有合理的持倉與搭配,這樣才有進有退,畢竟我們是希望賺錢,而不是希望虧錢。
記住巴菲特的第一投資原則: 不要虧損。
所以,在進攻獲取高收益的同時,也要搭配防守型基金哦[靈光一閃]
十成倉位,最好配置兩成。
但願能幫到您!
② 100萬買了40隻基金,會不會有點多了
都說投資需要叢閉梁分散風險,雞蛋不能往一個籃子放,可是本來雞蛋不是很多卻用多個籃子去裝實屬很累的,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100萬買40隻基金確實太多了,正常這個金滲運額控制在5隻基金最為好!
如何選擇基金?
基金選擇並不是隨便聽身邊的朋友說哪只賺錢了就買哪只,或者在支付寶推薦頁面購買,要想買基金並且賺到錢你按照以下這幾個步驟去操作,你是不會虧錢的!
1看基金經理
買基金其實就是選擇基金經理,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去看,比如基金經理履歷,從業年限,基金經理最好經歷一輪的牛熊轉換,還有就是基金經理最近的收益率1年3年都要看,收益越高越好!最後看基金經理的持倉情況,看看基金經理持倉是否是你喜歡的口味。
第二基金最大回撤率
每個基金經理都有自己不同的投資風格,有的基金經理喜歡穩健風格,有的基金經理喜歡激進風格,基金最大回撤指的就是你能夠承受該基金最大跌幅多少,我個人承受回撤率在30%。
第三保持良好的個人心態
基金投資是有一定波動的,很多人在買基金的時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心態,喜歡追漲殺跌或者像短線炒股一樣去買基金,這是基金投資中最忌諱的,當你選擇了一隻基金後一定要相信該基金經理的能力並且長期持有,待收益達到自己理想狀態後再選擇賣出。
綜上:基金投資不能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但也不能太分散,畢竟個人精力有限,一百萬資金最好控制在5隻基金左右最為好,若是你手裡有100萬,你會買幾只基金呢?
不知道你們做投資有沒有一個想法,把有實力的基金經理都給打包。
兩萬塊買二十隻基金,每隻基金投一千塊。
張坤,劉彥春,朱少醒,曲揚,葛蘭,袁芳,王崇,謝治宇,董承非等等一網打盡。
讓他們給我打工,美滋滋。
其實吧,做投資開基金超市的小夥伴不在少數。
一方面有選擇困難症,讓他們在幾十隻優秀的基金中就選擇幾只。
太難。
全買就完美解決這個問題,而且還分散了風險。
另一方面就是怕上漲的板塊自己沒有,消費,醫葯,軍工,半導體,各個板塊雨露均沾。
小了,格局小了。
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基金越多,風險真的越分散嗎?
大家看看張坤的易方達中小盤,劉彥春的景順長城鼎益和曲揚的前海開源中國稀缺資產三隻基金的前十大持倉。
他們近三年的凈值走勢,不能說一模一樣,也十分趨同。
背後原因就是他們的投資都集中在消費,醫葯板塊。
你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籃子卻放在消費和醫葯這兩個板塊的桌子上。
結果桌子塌了。
基金本身就是股票的集合,基金經理本身就做到了分散。
買多隻同種投資風格的基金,並不能做到風險的分散。
而持有基金過多還有個問題,太耗精力。
遇到大漲或大跌,你減倉或加倉都頭大,整天惦記著坤坤,春春和蘭蘭,哪還有心情搞工作。
所以,投資組合一般需要幾只基金呢?又該如何配置?
其實四五隻就好,多了也可以,但沒必要。
投資在精不在多,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啥都想要最後啥都沒有。態念
可以按照基金的投資板塊和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結合自己投資偏好進行配置。
基金有偏向醫葯,消費, 科技 ,軍工等板塊,看好的板塊選一隻就好。
基金經理的風格有激進,平衡,保守。
有最鋒利的矛也有最堅實的盾。
如果自身投資風格比較激進,那就可以搭配 科技 主題 消費醫葯 穩定混合類的基金。
自身比較均衡那就精選一些投資風格穩健的混合基金 債券基金。
明白了嗎?
我是 財經 段子君,一名券商客戶經理,有投資興趣歡迎交流。
不是有點多,而是太多了。買這么多,自己能有精力觀察其走勢和基金經理的調倉換股么?選幾個領域的頭部基金逢低買入或定投,每個基金投入20-30萬,設定止盈點,到期自動贖回即可。
多,確實多了。正常關注四五隻基金就夠了。
也可以,買了後長期持有。
買這么多你還不如買一個滬深300
不多,確定不多。需然有重復的持倉,但還有不重復的。100萬可買100支,每支1萬,分十次逢低點買入
不多
放心地把會不會和 去掉,重新讀一遍[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這個那是有點多呀,實在是太多了,更佩服的是你有那個資本厲害
③ 有沒有人不工作靠投資基金生活的
肯定有的,但是你的本金得足夠多,我看到過有報道一對夫妻,通過前期的工作理財,積累了650萬,而後就每年提取不超過4%,約26萬,達到他們財富自由的標准,去周遊世界了,而這些本金也投入到基金組合中繼續為他們賺錢,錢生錢,其實主要是如何達到這個本金的問題,長期投資基金,掌握正確的方法,每年達到10%左右的收益還是可行性比較高的,我也是再數纖向這方面努力,通過基金等副業的收入逐漸取代目前的單一的收入方式,當你不再單單靠工作賺錢時,你其實已經向成功邁出了一大步[靈光一閃]
工作還是要有的,目前靠指數基金定投,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入資金,可以做到年化10%-15%左右,雖然沒有股票來的快,但是比較穩妥,風險控製得比較好
肯定有,但並不是我,反正我是邊工作邊買基金,我是去年才接觸到基金的,然後才開始做定投的,從去年到現在連續投了二萬多進去,一共買了12個基金,截止到周五前,盈利是1400多,感覺還好吧,准備長期持一倆年,看看收益怎麼樣[呲牙]
七位數以上的資金買基金,長期來看,所賺的利潤是工資遠遠不能比的。
有啊,我就是,不過基金只適用於日常消費,還有點其他收入。
工作是不可能工作的了,手裡沒技術,腦子也沒想法,幹活就是個普工的命,創業大概率還要虧,不如安安穩穩的躺平吃息。
沒見過,都有正仔畢激經工作,職業炒股的人也不多,都需要本金的。
12萬投基金,4年不上班念襪,目前只有8萬。。。。。
目前中年失業,去年年底接觸基金後,目前盈利一萬五左右,再加點房租收入,暫時能養活自己。出去找工作幾乎都是35歲以下,能接受40的普通崗位基本需要倒深夜班,工作了十五年真不想再去拿命換錢了,創業又沒經驗腦子也不靈活,怕虧的血本無歸。買了基金後發現行情好的時候賺錢效應還是比較好的,賺點零花錢解決溫飽沒問題。
肯定是有的,但是應該也很少,而且也是通過不斷學習和摸索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不可能一開始就通過投資基金不工作,剛開始積累經驗然後慢慢靠投資基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