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利慈善基金怎麼樣
Ⅰ 達利園的品牌故事
雄距海峽西岸,邁向九州方圓。達利集團1989年9月創辦了第一家生產廠,開始了勵志和自強不息的創業歷程,把企業逐步做大。1998年跨出省界,在成都開辦第一家分公司,自此,達利集團從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出發,踏實而又堅定地向全國邁進,陸續在全國各地投資建廠,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擁有福建達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成都達利食品有限公司、濟南達粗或源利食品有限公司、湖北達利食品有限公司、吉林達利食品有限公司、甘肅達利食品有限公司、馬鞍山達利食品有限公司、山西達利食品有限公司、雲南達利食品有限公司、河南達利食品有限公司、廣東達利食品有限公司、南昌達利食品有限公司、江蘇達利食品有限公司、陝西達利食品有限公司、河北達利食品有限公司、沈陽達利食品有限公司、泉州嘉禾食品有限公司、惠安達利包裝有限公司、廈門達利商貿有限公司等19家公司、29個食品、飲料生產基地,總佔地面積7000多畝,總建築面積260多萬平方米,員工總數(包括中高級管理人才、 各類技術人員)39000多名,年產值超百億,是全國最大的全獨資民族品牌食品生產龍頭企業。
以創新引領潮流,以務實實現發展。達利集團歷來重視研發創新,採取自主創新和引進技術相結合的辦法引領潮流。擁有領先技術的自動化高產率的各類產品生產線500多條,其中休閑食品生產線400多條、國際標准化PET冷罐裝飲料生產線、PET熱罐裝飲料生產線、三片罐生產線、瓶桶裝飲用水生產線計有100多條。同時,十分注重科研隊伍建設和新產品研發,成立了技術開發中心,每年投入年銷售額的3.5%用於新產品的開發以及生產設備的技術改造,並與國內外眾多食品、飲料研發機構有著廣泛深入的合作,形成強大的技術實力,奠定了雄厚的行業基礎。正是憑借強大的研發能力和綜合實力,以及卓越的產品品質,確保了每一項新產品都取得巨大成功。集團擁有的「達利園」糕點類、「好吃點」餅干類、「可比克」薯片類三大品牌500多個品種產品,已被公認為休閑食品的領導品牌。2007年,集團全面推出「和其正」涼茶、「優先乳」蛋白飲料、「青梅綠茶」八大品類、二十多個品種的飲料產品,品類之全、品種之多,在國內飲料界絕無僅有。通過全國6000多個經銷商和90000多個銷售網點暢銷國內三十一個省、市、自治區的每個角落,終端渠道佔有率超過85%,並出口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穩定團好的營銷網路,不僅贏得了市場,帶來了效益,更獲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和業界的肯定。
風雨歷程廿一載,輝煌業績鑄豐碑。「達利園」派、「達利」餅干雙雙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是福建省唯一一家多產品獲此稱號的企業;「達利」圖形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被國家統計局授予「中國食品行業餅干行業十強企業」;首次並連續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全國食品工業優秀龍頭食品企業」;「達利」品牌榮獲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福建改革開放三十年最具影響力、貢獻力品牌」,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品牌農業企業金獎」。
民族品牌企業,勇擔社會責任。作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的許世輝董事長長期在企業中倡導「達和諧、利眾生」核心理念,在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始終牢記民族企業的社會責任,積極參加各項慈善公益光彩事業:2003年捐資1200萬元人民幣修建惠安縣老年人活動中心岩態;2006年捐資500萬元用於甘肅武威市涼州區教育衛生事業;2007年向第六屆農運會捐獻500萬元;2008年為四川災區捐贈款物1035萬元,同時出資1.6億元分別成立了「泉州市達利慈善基金」、「惠安縣達利慈善基金」、「達利集團許世輝武威教育基金」、「達利集團許世輝德惠教育基金」、「達利集團許世輝漢川教育基金」;2010年起每年春節出資上千萬元,慰問家鄉65歲以上無固定收入的老年人;2010年2、3月間西南旱災及4月玉樹發生地震後,在第一時間向災區捐送食品和飲料800噸;2011年元旦成立了惠安縣歷來最大的1個億「達利集團許世輝惠安教育基金」。截止2010年累計各項慈善公益事業捐贈金額達3.3個多億。許世輝董事長的厚德善舉輝映了達利集團敦厚的責任和品牌形象,為民族企業家盡好社會責任樹立了楷模,有口皆碑:2008年,在中華個人慈善排行榜中,許世輝董事長排名第10位,被國家民政部授予「中華慈善獎----特別貢獻獎」;2009年7月被中華慈善總會授予「中華慈善突出貢獻人物獎」;2010年5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捐贈公益事業突出貢獻獎」;2010年8月榮登中央文明辦主辦的孝老愛親「中國好人榜」。
Ⅱ 達利簡介
達利,不僅被世人認為是超現實畫派的代表性人物,他一生的藝術創作更是與二十世紀的社會變動緊緊相扣。他獨特的行事風格一直是世人注目的焦點,雖然多引起爭議,在今日卻逐漸證明其超越時代的觀點。本次"摩幻·達利"特展精選(西班牙)達利基金會的典藏,從共計有油畫38幅、水彩素描47幅以及裝置藝術1件。水彩素描作品多為衡信達利年輕時代的創作,而油畫作品則涵蓋達利一生長達六十年以上的創作,籍由不同時期的作品比較,達利獨特創作風格的成形、轉變,清晰可見。
台灣中國時報系已經在過去數年間向國人介紹了米羅、畢加索,這兩位大師與達利並稱二十世紀西班牙最傑出的三位藝術家,達利的這次展覽,為西班牙現代藝術文明的傳介,繪上美麗的句點。中國時報系近年來含頌已陸續舉辦十數次國際,每一次都引起國人高度參與及重視。而在每一次的展覽籌備之時咐老輪,我們除了嚴格要求展出內容的品質之外,對於展場氛圍的布置,更是精心設計,希望能營造最佳的展覽品質,讓參觀民眾可以從中獲得豐富的收獲。本次"摩幻·達利"特展特別注重展場燈光及整體布置,以符達利這一位魔幻大師的氣質,並期望再一次為國內展場設計創造新氣象。
本次的展覽,特別感謝上海美術館的全力支持,除了提供極佳的展覽場地,同時也在藝術上給予協助與支援,而台灣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與台灣長榮航空的共襄盛舉,更是本次展覽得以順利推動的重要夥伴。在新的世紀,中國時報系將本著一貫的精神,將持續與國際之間藝術交流,籌辦各項高品質的展覽活動,與中國社會一起成長,共同走過二十一世紀。
Ⅲ 達利園是中國企業嗎
達利園是中國企業。
福建達利食品有限公司創辦於1989年9月,始終秉承以科技為先導、以先進的現代化管理為依託、以"顧客滿意第一"為宗旨的經營方針,發展成為一家致力於研發和製造健康美味食品的大型集團化民營企業。
達利集團下轄福建達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泉州嘉禾食品有限公司、成都達利食品有限公司、濟南達利食品達利園有限公司、湖北達利食品有限公司、吉林達利食品有限公司、甘肅達利食品有限公司、惠安達利包裝有限公司、馬鞍山達利食品有限公司、山西達利食品有限公司、雲南達利食品有限公態陵司,廈門達利投資有限公司、惠安縣達利世紀酒店有限公司十三大子公司、十六個生產基地。總佔地面積為3600畝,建築面積105萬平方米。擁有包括中高級管理人才、各類技術人員在內的員工30000多名。
公司擁有各類先進生產設備和生產線130多條。其中派生產線30條、德國威化生產線6條、薯片生產線22條、英貝克1000型餅干生產線23條、國際化標准PET飲料生產線13條、國際化標准三片罐飲料生產線10條、國際化標准瓶裝飲用水生產線9條、國際化標准冷罐裝無菌生產線3條,形成了派類食品、薯片、餅干、飲料等四大產品系列共600多個品種。2007年下半年,達利集團推出了"和其正"涼茶、"達利園"優先乳、茶飲料、果汁飲料、植物蛋白飲料、十一種產品、六十二種包裝規格,品類之多、種類之廣,在國內飲料界絕無僅有。
民族品牌企業,勇擔社會責任。作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集團董事長許世輝先生,在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始終牢記民族企業的社會責任,積極參加各項慈善公益事業。
2003年,捐資1200萬元人民幣修建惠安縣老年人活動中心;
2006年捐資500萬元用於甘肅做察武威市涼州區教育衛生事業;
2007年,為第六屆農運會捐獻500萬元;
2008年,為四川災區捐贈款物1035萬元,同時出資1.3億元分別成立了"泉州達利慈善基金"、"惠安達利慈善基金"、武威市、德惠市、漢川市三個"福建達利集團許世輝教育基金";
2008年,在中華個人慈善排行榜中,董事長許世輝先生排名第10位,被國家民政部授予"中華慈善獎----特別貢獻獎"。
2009年7月被中華慈善總會授予"中華慈善突出貢獻人物獎"。
2010年春節前出資1000萬,慰問了家鄉七十歲以上無固定收入的老年人;2010年2月3月間西南旱災及4月玉樹發生地震後,在第一時間向災區捐送食品和飲料800噸。
2011年捐資1億元成立"達利集團許世輝惠安教育基金"。
累計各項慈善帆胡戚公益事業捐贈金額3.3個多億元,為民族企業盡好社會責任做出了表率,廣獲社會各界贊譽。
據介紹,自2010年春節起,達利集團開展"獻愛心敬老金"活動,給老人發了1270萬元紅包,約1.5萬人次老年人從中受益。該活動仍將舉辦,發放對象年齡還放寬至60歲以上無固定收入的老年人。至此,該集團共將投入2070萬元,傳承孝道。
Ⅳ 許世輝的人物簡介
1989年9月創辦了福建達利食品有限公司,現為達利公司董事長。達利公司是國內發展最快的食品製造企業之一。
2002年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全國食品工業優秀龍頭食品企業榮譽稱號。作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的許世輝董事長長期在企業中倡導「達和諧、利眾生」核心理念,在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始終牢記民族企業的社會責任,積極參加各項慈善公益光彩事業:
2003年捐資1200萬元人民幣修建惠安縣老年人活動中心;
2006年捐資500萬元用於甘肅武威市涼州區教育衛生事業;
2007年向第六屆農運會捐獻500萬元;
2008年為四川災區捐贈款物1035萬元,同時出資1.6億元分別成立了「泉州市達利慈善基金」、「惠安縣達利慈善基金」、「達利集團許世輝武威教育基金」、「達利集團許世輝德惠教育基金」、「達利集團許世輝漢川教育基金」;
2008年,在中華個人慈善排行榜中,許世輝董事長排名第10位,被國家民政部授予「中華慈善獎----特別貢獻獎」;
2009年7月被中華慈善總會授予「中華慈善突出貢獻人物獎」;
2010年起每年春節出資上千萬元,慰問家鄉65歲以上無固定收入的老年人;
2010年2、3月間西南旱災及4月玉樹發生地震後,在第一時間向災區捐送食品和飲料800噸;
2010年5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捐贈公益事業突出貢獻獎」;
2010年8月榮登中央文明辦主辦的孝老愛親「中國好人榜」。 2011年元旦成立了惠安縣歷來最大的1個億「達利集團許世輝惠安教育基金」。目前累唯賣計各項慈善公益事業捐贈金額達3.3個多億。許核鍵世輝董事長的厚德善舉輝改山巧映了達利集團敦厚的責任和品牌形象,為民族企業家盡好社會責任樹立了楷模,有口皆碑。
Ⅳ 達利董事長許世輝,靠賣零食賺600億,唯一的兒子車禍身亡
從小學輟學離家的打工仔,再到坐擁百億身價的富豪,達利集團的董事長許世輝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就達成了別人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達成的成就。
但逗瞎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是被上天眷顧的男人,卻在中年時遭遇到了喪子之痛。一路走來,許世輝經歷了無數的大風大雨,也正是因為這些考驗,我們才能看到一個傲立於同行之上的達利集團。
本期子牙童趣創始人觀察,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達利集團的董事長許世輝。
1958年,許世輝出生於福建省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因為家裡的經濟條件並不好,所以許世輝連小學都沒讀完就背上行囊,出門打工了。
雖然書沒有念幾年,但是許世輝的腦袋卻很靈活。在外打工的幾年中,許世輝下了班就窩在宿舍裡面看書,借著書本裡面的知識,許世輝看到了一個更廣闊的天地。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1980年,這時候的中國人民已經不再像之前一樣掙扎在溫飽線上,很多年輕人開始注重生活品質的提升。
許世輝的舍友就是個很會享受的人,他每天下了班就會買一些小零食吃。當時,福建泉州是全國知名的小零食生產基地,許世輝受到啟發。他打定了主意,要在食品行業里辦一家自己的工廠。
1989年,存夠了開食品廠所需的資金,許世輝很快就在惠安縣成立了一家名為惠安美利的食品廠,這個食品廠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達利食品集團的前身。
因為許世輝從沒有涉足食品行業,所以在工廠開起來之後,許世輝打算先從市場受眾群體最多的餅干行業入手。
由於啟動資金有限,惠安美利食品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只有許世輝、許世輝的發小和堂哥這三個員工。
為了能夠抓住消費者的眼球,許世輝在製作餅乾的時候,除了追求餅乾的口感,還很看重食品的外包裝。
很快,許世輝食品廠的第一款餅干「美利牌」咀香餅干就上線了,因為有著不同於其他產品的精美包裝,所以在餅干剛上市的時候,就引起了非常熱烈的反響,甚至一度賣到了斷貨。
1992年,依靠著自己食品廠的幾款熱銷產品,許世輝成功的打通了成都、沈陽、福建這幾個地方的市場。
為了能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許世輝與加達有限集團共同出資成立了福建惠安達利食品有限公司,其中美利食品占股達到了60%。
1998年,一場猝不及防的金融危機爆發了。在這場經濟危機中,有許多企業都不得不宣告破產,但是許世輝卻孤注一擲,把自己經營多年積攢下來的積蓄都投入到了達利集團的經營中去。
達利集團也沒有辜負許世輝的付出,在經濟不斷蕭條的市場環境下,達利集團很快就吸納了市場中的大部分份額。不久後,達利集團在成都建立了第一家下屬的分公司。
2000年,在許世輝的精心策劃下,美利食品正式改革為私營股份制企業,而許世輝作為許氏家族的掌舵人,也成功的收購了美利食品在改革後兜售的所有股份。
至此,美利食品完完全全的成為了許氏家族旗下的所有制企業。
四年後,也就是2004年,許氏家族再次拿出了840萬元用來收購加達有限集團持有的達利集團的42%股份。
十二年經營謀略,許世輝在創業路上最重要的兩家集團,終於都完完全全的成為了許氏家族的企業。
不久後,韓國好麗友巧克力派宣布進軍中國市場。伴隨著好麗友食品帶給消費者的新鮮感,達利集團原有的市場份額被「搶」走了。
雖然市場份額受到了擠壓,但是許世輝卻並沒有著急,相反,他沉下心思來好好的研究了一番。
當時一盒好麗友的售價達到了14元,算是大眾里比較奢侈的零食了。許世輝瞄準這個空白檔,很快就對標好麗友,推出了亂指改「達利園蛋黃派」。
與好麗友相比,蛋黃派的味道並不算差,再加上蛋黃派的售價只是好麗友的三分之一,兩相對比下,消費嘩判者們又紛紛轉頭買了蛋黃派。
或許是在這條路上看到了拓展新市場的機遇,在隨後的一段時間里,許世輝乘勝追擊,推出了對標樂事薯片的可比克薯片和獨立設計生產的「好吃點」餅干,連上之前推出的產品,達利集團很快就成為了休閑食品行業裡面的龍頭老大。
2015年11月20日,達利食品集團在香港上市,許世輝家族身價一度高達506億,成為2016年福建首富,並在隨後兩年連續蟬聯首富寶座。
許世輝不但有商業頭腦,還是一位有愛心的企業家。2008年,為四川災區捐贈款物1035萬元;2011年1月,許世輝出資1億元,在家鄉惠安成立教育基金,用於獎教、獎學和助學。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從開始創辦食品廠以來,許世輝的經歷雖然說不上是順風順水,但也沒有吃過什麼大虧,或許是老天爺也嫉妒許世輝的運氣。
2012年,在一場車禍中,許世輝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兒子。許世輝的兒子叫做許亮亮,可能是繼承了父親在經商方面的天賦。
出車禍前,許亮亮已經憑借著自己的能力成為了達利集團的副總裁,在外人看來,許亮亮接班許世輝,已經是鐵板釘釘上面的事兒了。
許世輝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對於自己的這對兒女,許世輝從來不吝嗇自己的父愛,兒子許亮亮說想經商,許世輝就讓兒子進入達利集團工作,女兒許陽陽說想好好讀書。
許世輝也不逼迫她繼承家業,而是全力支持自己女兒的求學路。但在許亮亮出了車禍之後,許世輝和許陽陽的人生就被迫全都改變了。
從白手起家到行業內的龍頭老大,許世輝對於達利集團的感情十分深厚,為了能夠在自己退休之後為達利集團找到一個合適的接班人。
許陽陽在讀完大學後,又被許世輝安排到了英國主修經濟學,在許世輝的眼裡,自己的一對兒女才是達利集團最合適的接班人。
兒子雖然不幸離去了,但是自己的女兒也毫不遜色。被寄予眾望的許陽陽也沒有讓父親失望,在英國留學時,許陽陽一門心思撲在了學習上。
回國之後,許陽陽更是主動請纓,和許世輝申請前往達利集團最基礎的生產車間進行實習,從車間的流水線工人,到工會主席,到生產車間主管,再到副廠長,最後到達利集團副總裁,這條路許陽陽走了七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許世輝帶著達利集團在國內的食品行業中闖出了一片天地,而交付給許陽陽手上的任務,只會更重。
Ⅵ 達利集團董事長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