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基金為什麼這么火
① 鄭州設100億元額度地產紓困基金,這筆錢主要用來干什麼
鄭州出資100億設立地產紓困基金,這是解決房地產市場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包括之前的爛尾樓包括該交房了,只是沒有交房的各種情況。讓房地產市場更加健康的發展下去,保證購房者的權益。
買房子是個人生大事,應該慎重去選擇,選擇大的房地產開發商更具備實力,他們應對風險的能力也更強,一些地方性的房地產商,他們之前可能也開發過一些樓盤,但是這都說不準的,說跑路就跑路了。像是已經上市的房地產公司相對來說還是更靠譜一點,因為他們背後那麼大個公司撐著呢,不可能突然之間就跑路,他們也沒得跑。
② 在私募基金中,百億級管理規模,很牛嗎新晉的有哪些
規模是基金業績的魔咒,過百億的管理規模,已經很能說明基金的實力了。新晉的有一家大岩資本,成長很快!短短3年多的時間,其旗下產品數量已超過50隻,管理規模已經做到了超百億。問問各大銀行及券商的理財部門,應該都有這類的數據和資料。
③ 如何評價b站up主xkk7,自稱23歲管理百億基金,賬戶里有一億以上,是否真實
b站up主xkk7,自稱23歲管理百億基金,賬戶里有一億以上,其實是假,且100%,甚至就沒接觸過這個行業,23歲什麼學歷,基金投資類的工作基本要求都是金融類碩士以上學歷,23歲碩士畢業的天才嗎?
你要是把視頻看一下就知道了,不是管理百億基金,是在百億級別的私募公司當基金經理,管理的資金是億元級別。這事大約是這樣的,畢業之後,親友給了一億左右的資金進行管理,通過券商聯繫到了一家百億級別的私募公司,然後入職到那家公司,在那家公司發行一個私募基金,然後用自有資金去認購那個基金,整件事中最大難點是親友出資一億,其他的問題都能找人解決。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他爹拿一百億投資私募一支產品,要求掛名他兒子。問題是前首富給兒子玩票也就五十億。
即使這樣還有個問題,那就是基金從業資格證考試從去年到現在因為疫情一直推遲,那麼他還得是19年以前拿的證,不然掛名都掛不了。
總之他這樣的行為讓人覺得疑點重重,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都保持不相信的態度,對於他是否真的有那麼多的資金,這是一個很不現實的問題。
④ 百億級數量創新高、爆款頻出,上半年私募圈發生了這些變化
一、行業管理規模猛增1萬億,千億私募天團橫空出世
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2021年5月底,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達8906家,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規模升至4.83萬億,相較於2020年年底的3.77萬億,增加了1.06萬億,增長率達28.12%。按照前5個月的增長速度來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規模突破5萬億大關就在眼前。
據私募排排網統計,截至5月初,國內管理規模超過百億的證券私募機構達到80家,再度刷出 歷史 新高。在這80家證券私募機構中,多達31家均成立於2015年以後,同時僅10家成立於2010年以前。按照地區來看,上海地區百億私募數量為37家,以絕對優勢排名第一;北京緊隨其後,擁有18家百億私募;深圳地區已有11家百億私募,數量僅次於上海與北京。
另有數據顯示,目前至少五家證券私募機構的管理規模超過千億元水平,包括高毅資產、禮仁投資、景林資產、幻方量化、淡水泉投資等,量化私募靈均投資也已經接近千億規模。
二、多位資管大佬轉戰私募界,圈內人才流動頻繁
2021年以來,「奔私潮」不止。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私募老將選擇「單干」。
具體來看,比如原鴻道投資、樂心資產基金經理陳煒成立海南煜誠私募基金管理有陸喚限公司;原富恩德資產副總經理鍾杵備案了共青城尋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原聚鳴投資笪菲成立了海南和諭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原成陽資產投資副總監孫陽備案了北京玖盈弘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原九坤投資唐盼備案了寧波方達投資,高管高茉人、李樂也均系九坤投資前員工。
大佬抱團也成了今年一大奇事。
1月11日,北京明晟東誠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從出資人信息來看,正心谷資本林利軍、淡水泉趙軍、千合資本王亞偉、煜德投資靳天珍、睿泉毅信投資呂一凡、拾貝投資胡建平、源樂晟資產曾曉潔等頭部私募大佬雲集,持股比例均為9.99%。明晟東誠的實際控制人徐剛曾在中信證券任職19年。
三、頭部私募爆款頻現,多隻新產品遭瘋搶
2021年以來,頭部私募爆款產品頻現。
1月中早森凱旬寧泉資產旗下「寧泉匯享信託計劃」系列產品在興業銀行私行渠道發售,開售5日達到100億募集上限;3月8日景林資產旗下某產品多渠道啟動銷售,合計募集規模達120億元;3月份,高毅資產吳任昊新產品在多渠道熱賣,募集資金80億左右;6月1日,高毅資產鄧曉峰三年封閉期新產品「高毅曉峰灃澤系列集合資金信春兆托計劃」開賣,發行首日代銷機構預約額度超過100億元。
四、外來的和尚念經不易,七成外資私募管理規模小於5個億
今年3月23日,全球頭號資管巨頭貝萊德投資主動注銷了其私募管理人資格,此前,在2020年8月21日,貝萊德作為首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正式獲批。
Wind數據顯示,目前共有31家外資私募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其中七成管理規模在5億元以內,僅瑞銀投資、元勝投資、德劭投資等3家外資私募管理規模突破了20億元。
五、私募「門檻」大幅提升,員工總數不應低於5人
6月9日,中基協通過AMBERS系統發布《關於加強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從業人員資格注冊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規定申請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的機構員工總人數不應低於5人,且一般員工不得兼職。
對於不符合相關員工人數要求的私募管理人,通知要求盡快在3個月內盡快完成整改。整改期後,中基協將對仍不符合要求的管理人採取進一步自律措施。至此,私募的「門檻」進一步提升。
⑤ 易方達基金被瘋搶,為什麼這么多的人投資基金他們看中了什麼
一句話看中了基金的高收益。
基金這兩年確實很火,這其中原因很多,我作為一個非專業理財人士,就從一個老百姓的角度來談談原因。
第一,大家有閑錢了,當只能解決溫飽的時候,誰還有錢去買基金,溫飽勉強解決哪敢去買基金,賠了可是要命的啊。
第二,觀念的提升,以前大家都是把錢放在銀行,存個定期,一年2個點的利益,主要是安全,可是突然發現到處都在宣傳理財。發現存銀行跑不贏CPI,賠錢,怎麼辦?
第三,近兩年股市火爆,存銀行賠錢怎麼辦,炒股啊,收益多高,近兩年大家都在討論股市,某某某賺了多少,某某某翻了多少倍,等等如此,天天在耳邊回響,聽到這些有沒有馬上就要拿出所有積蓄進入股市的沖動。
第四,專業能力,當你打算在股市裡放手一搏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懂,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市盈率,更不會看K線,這還怎麼玩,進去就是當韭菜,既然不會那就交給專業人士去玩,這些就是基金經理了。
第五,時間,你炒股需要天天盯著股市,但大家上班這么忙,沒空怎麼辦,那就找一個不用盯著,下班看看就行的辦法,基金。
所以,大家這幾年都在瘋狂投資基金,但是物極必反,股市有句話,當大家都在炒股的時候,股市就到下跌的時候了。合理規劃自己的理財,做到合理收益,穩健投資才是王道。
最近易方達新基金申購的消息火了,馮波管理的易方達競爭優勢認購規模或達2374億,創出公募基金史上單只新基金認購規模新高。為什麼這么多人熱捧基金呢?
截止2020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上漲1.72%、深證成指大漲1.89%、創業板指數亦大漲2.27%,兩市成交額放量直逼萬億元,數據顯示,2020年年內A股投資者人均盈利10.49萬元。而公募基金的投資人賺錢效應不遑多讓,2020年年內收益達到甚至超過100%的基金出現了驚人的110隻。
2020年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雙雙創下近11年來的新高,普通股票型基金達59.69%,偏股混合型基金也達到了58.15%,都同時超過了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其中冠軍基金年度回報率更是達到166.57%。
如此賺錢,新基金遭到搶購也不難理解,誰不想從中分一杯羹呢?
新基金認購火熱,還與投資人的心態有關。老基金經過多年發展,動輒3元,4元,而新基金只要1元,不少投資人尤其是新手投資人,看了就心動了,覺得買到了「便宜貨」。
事實真的如此嗎?10萬塊的本金,1元基金上漲10%,3元基金同樣上漲10%,兩者的收益難道不是相同的?
基金公司怎麼賺錢?基金工資從基金規模中按比例收取管理費,獲取收益,因此,做大基金規模就是基金公司最重要的使命。他們也想賺錢!
於是,基金公司摸准了投資人心裡,以明星基金經理作為噱頭,以低價格為誘餌,不斷發行新基金,目的還是通過新基金把規模做大,幫助基金公司盈利。
你看,如今世面上,大多數基金公司都是這么做的,基金公司無利不起早。
我個人不喜歡新基金。 一方面,新基金沒有 歷史 業績可以參考,你無法判斷它的運營狀況,無法透過 歷史 看他業績未來向好的概率,只能迷信基金經理。
另一方面,新基金有建倉期,也就是大家的錢並非直接投入股市,而是逐步進入的。如今,A股已經太熱了,股指已經泡沫,此時進入市場,風險很高,買新基金的錢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接盤俠」。
最後的最後,我想勸一勸那些懵懂的投資人,股市有風險,入市要謹慎,此時蒙頭搶購新基金,尤其是一次性投入,務必重視風險。
基金在2020年的收益確實不錯,基本持有兩年的都賺的盆滿缽滿。
股市和基金不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是貨幣發行量的晴雨表。尤其在疫情下,各國都在寬松貨幣政策挽救經濟,當然也包括美國和中國。就在昨天拜登已經批准了1萬6千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政策了,我國肯定也有類似的計劃。結果就是世面上貨幣多,各種資產價格都會水漲船高,其他的不說,最近物價漲了許多吧,這只是剛開始。
不要把錢放到銀行,否則你肯定會被收割掉,雖然有點殘酷,但確實事實。
⑥ 三大百億基金大幅放寬限購有何益處
業內人士表示,打開大額申購,一方面可以為基金補充彈葯,利於基金經理逆勢布局,一定程度上也可避免基金業績受到贖回的沖擊;另一方面也是代表看好A股中長期走勢,引導基民理性投資。
據媒體報道,3月11日晚些時候,交銀施羅德基金、中歐基金等「頂流」基金率先調整大額申購上限,涉及3隻百億級主動權益基金,合計規模超370億元。
此前隨著基金市場大幅上漲,大量投資者紛紛入市,而基金公司對部分熱門績優產品進行大額申購限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資金快速湧入導致的既有投資者收益攤薄,同時避免投資者沖高買入。
(6)百億基金為什麼這么火擴展閱讀
因遭遇贖回,南華基金旗下權益基金凈值單日暴漲31%:
3月11日,南華基金旗下偏股混合型產品-南華豐淳單日凈值暴漲31.33%。相關業內人士提醒,此類凈值暴漲一般是基金遭遇到了巨額贖回,公司方面也證實了這一消息。數據顯示,今年春節以來,這只由劉斐、徐超共同管理的產品遭遇了較大回撤,凈值虧損達到20.26%。
截至去年年底,該基金總規模為1.53億元,重倉股涵蓋隆基股份、恆瑞醫葯、瀘州老窖、五糧液、長春高新等大市值企業,另有單一投資者持有份額占總份額的48.01%。值得一提的是,在遭遇巨贖後的3月12日,該產品發布了恢復大額申購、大額轉換轉入及大額定期定額投資業務的公告。
⑦ 百億私募什麼意思
私募基金實力的代稱。私募基金超過100億元已經算是大納鋒枝募啦,百億私募是私募基金實力的代稱。私募,即私募投資基金,是指以非公洞敏開發行方式向合格投資者募集的,投資於股票、股權基並、債券、期貨、期權、基金份額及投資合同約定的其他投資標的(如藝術品、紅酒等)的投資基金,簡稱私募基金。
⑧ 資產規模超過100億的基金就是好基金嗎百億級別的基金怎麼選
在基金市場上,總有強者恆強的現象,尤其是對於基金規模來說,基金的規模越大,越是就有資金吸引能力,截至二季度末,有158位權益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元。基金經理的魅力
基金的吸金能力很多時候就是基金經理的吸金能力,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2019年三季度末,著名基金經理劉格菘管理規模僅有億元,不到一年的時間,其管理規模突破800億,增加了10倍有餘。正是因為這一年的亮眼業績,劉格菘的管理規模主要是在大幅增長,所謂金杯銀杯不如口碑,基金經理的魅力真正體現在了基金的銷量中。
業績驅動基金規模增長的根本
業績驅動是煉成百億級基金經理最根本的原因,市場行情是觸發因素。業績、行情加粉絲效應可以說是形成百億基金的重要條件土壤。這種百億基金激增背後,說明投資者對於基金「專業投資」能力的認可,客觀上也為行情的持續以及「長期價值投資理念」的提供了一定支撐。
如何評價百億級別的基金
基金公司
作為普通投資者,對於百億基金的出現,應理性面對,不要盲目追捧。選百億基金,首先要選基金公司。百億級基金的管理需要投研團隊的系統支持,只有強大的公司綜合實力,才能為大規模基金的管理提供智力、資源、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撐,否則百億級規模也無法持續。
基金經理
對於百億基金的基金經理,最好要經驗豐富,身經百戰。除了歷史業績表現優秀,還有有大規模基金管理的經驗。
如果該基金持續在百億規模,則後市業績繼續當前表現的概率較大,因為主動權益管理規模能夠持續穩定在百億以上的基金經理,大多有豐富的投研經驗,中長期業績比較好,注重風險控制,凈值回撤較小。
每個基金經理都希望把業績做好,但對於涉及主動管理的基金,基金規模並非越大越好。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是有邊界的,規模過大取得超額收益的難度就會增加,某些情況下,反而不利於基金經理持股。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基金,歷史業績好引發市場關注,進而基金經理所管理的基金規模暴增,但又因規模過大導致業績下降。要避免這種怪圈,一方面要對基金公司、基金經理有一定要求,對基金投資者也要求頗高。畢竟基金是投資工具,基金經理按合同規定配置資產,投資者則是選擇工具的人,我們的初心是要在投資市場賺「可持續的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而不能盲目貪圖大幹快上的規模效應。
以上就是關於基金規模過大的分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⑨ 三大百億基金大幅放寬限購,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在3月11日,交銀施羅德基金楊浩、中歐基金周應波等“頂流”基金經理旗下基金公告率先調整大額申購上限,這涉及3隻百億級主動權益基金,合計規模超370億。富榮基金研究部總監郎騁成表示,從長期來看,龍頭公司基本面還是非常穩健的,雖然短期估值過高、流動性收緊預期升溫和獲利了結等因素導致股價大幅殺跌,但是公司價值也逐步回歸到基本面,後續龍頭公司經營業績不斷提升也將消化部分估值。“當然我們還是要警惕部分基本面並不是那麼優秀的公司,在市場情緒高漲時,這類公司也享受了高估值,但它們的基本面支撐能力較弱,需要花更長時間調整。”
金鷹基金錶示,全球經濟疫後復甦,中國經濟仍處轉型升級階段,受益於長期發展目標的新能源、科技、碳中和等領域,仍會是經濟發展重要主線。消費與服務升級領域,也將持續出現一些市佔率不斷提升的領先公司。中國股票市場的投資機會是多元化存在的,投資者依據自身的風險偏好與長期價值投資判斷,總會在股票市場短期波動中找到更好的投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