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投資基金怎麼樣
❶ 知乎· 在美國大學的捐贈基金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其實大部分美國大學基金會就是一種FOF (Fund of Fund),只不過沒有直接客戶的壓力,而程序上只需對董事會負責。至於內部工作如何,基本上每家學校各不一樣。在我知道範圍內,大概介紹下。
首先,分兩類:一, 公共的-大多是公立大學的基金會,如加州大學,德州大學。這類基金會需要向公眾定期報告。幾個特點:
1. 由於需要公開很多信息,這樣子學校基金可能會喪失一部分的超額收益,因為不共享倉位的投資經理會被排除。從投資配置的角度講,這樣就有了偏見。如果你不是因為認為不透明的經理比透明經理表現要差而做這樣的決定,理論上你的配置不是最優的。
2. 公共的大學基金管理人員的薪水要公開,如果完全市場化的薪水結構,會受到很大的公共壓力。
3. 會收到很多公眾的質問,需要PR部門支持。公共關系很重要。
二,私有的-大多是私立大學基金會。如哈佛耶魯。
1. 由於是私有化的部門,這類的大學基金會不需要公開太多信息。
2. 基金管理人員薪金可以完全市場化,只要董事會批准。之前有新聞爆出哈佛的交易員幾百萬美金薪水遭到董事會質疑。
3. 投資也更自由,工具更多,可投資的范圍更廣。大學基金會是非盈利組織,從公司本質上就決定了整體工作節奏跟各大對沖基金投行肯定是要慢些。而且大學基金是買方,各大基金經理,咨詢公司,資管公司,軟體公司都會到你辦公室來攬生意。另外,個人覺得,由於跟大學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大部分的大學基金的學術氣氛濃厚,有很多高級經理同時也是教授,也經常會有學術大牛來探訪。我曾經打開過一個「古老」的EXCEL模型是由William Sharpe(諾獎得主,Sharpe Ratio公式發明者)親自編寫,蠻驚訝的當時。這些人都是慢性子,所以大學基金大都是四平八穩的。
現在把題目延伸出去一下下,從投資角度來講,大學基金的兩個主要特徵:
1. Allocation 比 Selection 重要!大學基金其實就是allocator。 資產配置對總體收益的影響比選擇出好經理人影響要大的多。畢竟大學基金講究的是Diversified,表現再好的經理,在整個portfolio下不見的佔比能超過個位數百分比的。
2. 大學基金是長期投資者。捐贈金從技術角度上講是最追求長期收益的一種資本,因為捐贈金沒有obligations。如果學校沒有財務上的需要,理論上捐贈金是不用考慮「贖回」的。所以如我之前答的一貼里問的,這就是為什麼VC/PE拿了很多養老金捐贈金的投資。因為長期投資者可以拿流動性缺失的超額收益,這正是VC/PE提供的。也正因為是長期投資者,所以在大學基金里的人都有很長的工齡,流動性較低,這也復合了整個基金的格調:長期穩定的增長。稍微講下耶魯和張磊,據我所知,張磊只在耶魯實習過,但是這就夠了,因為結識了David Swensen,當代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或者沒有之一)。而且張磊本身當時能力就很突出,已經夠格可以當基金經理了。Yale給了第一筆錢,也帶動了其他幾所學校基金。加一句,現在前10大美國大學基金,有6家還是7家的首席投資官都是David Swensen以前的手下。
❷ 教育基金是怎麼運作的
教育基金是怎麼運作的?
最近看到信息,黑石創始人蘇世民捐出了一億美元元在清華設獎學金,計劃每年資助200名學生到中國留學,並在清華校園內為該項目新建一座教學樓,這樣的教育基金在國內究竟是怎麼管理運作的呢?
----Daenerys
外國個人或者組織在華捐資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921年,當時洛克菲勒基金會(Rockfeller Foundation)投資創辦了北京協和醫學院,類似這樣的捐贈也是現在國內教育基金會的投資來源之一。
現在國內高校普遍都成立了教育基金會,至2012年7月底,在國家民政部或省級民政局正式注冊的高效教育基金會已近300家。基金的捐贈方,一般是校友、相關企業和社會團體。
除了黑石創始人這樣的國外個人,國內企業和個人對教育事業的捐贈也越來越多。比如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公布的數據總額超過10億,其中境內個人捐款總額超過5000萬,境內法人和組織捐款超過7億,境外合計捐款超過2億。
而教育基金會在接受捐贈後,一方面是要做到有效的花錢,另一方面是要做到對資金進行有效的管理,以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根據2004年開始實施的《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基金會可將資金存進金融機構收取利息,也可購買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進行合理的資金運作。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作為最早成立的教育基金會聘請了專業的管理團隊,其收益在各基金會中位於首列。
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的投資主要分三類,一是理財性質的投資,如銀行理財產品;二是證券類,如股票、戰略投資和增發配售等;三是長期的投資,如物業資產。2005至2009年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年均凈收益率約10%。
在美國,大學教育基金會是大學經費的主要來源,基金與成熟的市場化運作和管理模式,大多聘請專業投資公司對資金進行管理,投資收益通常高於一般收益。
哈佛大學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學術投資基金,投資規模超過300億美元哈佛教育基金由哈佛教育基金管理公司(harvard management company hmc)專門管理。自1947年成立以來,哈佛基金管理公司的平均投資回報率為13.4%。
國外教育投資風格因不同的學校而異,哈佛大學今年更加註重抗通脹品種資產的投資,如房地產、自然資源等;而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更偏好股權投資。不過,這些大學基金整理的原則都是注重資產的長期收益性,而且注重資產的收益和風險的權衡。
❸ 哈佛財商課
先記住這句話,富人獲得資產,而窮人和中產階級不停的獲得負債。
這本書的核心也是這句話,這本書會告訴你,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簡單來說,資產就是產生錢的東西,讓錢不斷流向你的東西。負債就是讓錢遠離你的東西。經濟學家把那些每月拿出三分之一的收入去償還各種債務的人定義為高債務者。
要想賺到錢,就必須了解錢,以及錢的產生原理和機制,看過這本書後,想必對金錢就會有全新的認識。
什麼是財商?財商是一種對金錢的態度,是指一個人在這個經濟社會里的生存能力,是判斷一個人對掙錢的敏銳性,是會計、投資、營銷、法律能力的綜合反映。
財商主要要求兩方面的能力。認識金錢規律的能力、正確應用金錢規律的能力
財商和你賺多少錢沒有關系,財商是測算,是錢為你工作多久的指標,隨著年齡的增大,你的錢能夠給你買回多少自由、幸福、健康、如果這些都增加了。那麼你的財商也在增加,如果你越活越累,越活越不幸福,那麼你的財商就在下降。
比如,美國的淘金熱,很多人不惜一切的去淘金,但真正發財的卻是那些賣牛仔褲的。還有拳王泰森,90年坐擁數億美元的財富,但最後買了一堆的負債,05年就申請破產。只剩下3000英鎊,負債卻高達1400多萬英鎊,其中900萬英鎊都是所得稅。這些都是財商的一種體現。所以,賺多少錢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把這些錢用來幹了什麼。如汪好果缺乏財商,給你一筆錢恐怕將是一場災難。
哈佛教授說財商與智商和情商,並列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三大素質,如果你有高學歷,你就具備智商,如果你在職場能夠快速升值你就具備情商,如果你很早就實現財富自由你就具備財商。如果你沒有高學歷,在職場中也混不開,那麼財商是你翻盤的唯一機會。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有這個自信,「即使你把我的衣服扒光放到一個荒無人煙的沙漠里,只要有一個商隊經過,很快我跡唯就又會成為百萬富翁。」
財商不止賺錢理財,花錢也是一種財商。有人總是花小錢辦大事,而有人總是稀里糊塗,錢不知道怎麼花的就沒了。哈佛財商教育,鼓勵大家從小對小孩進行財商教育,先教會他們花錢,比如把壓歲錢交給小孩保管,除此之外不再額外給付,讓孩子從小養成儲蓄計劃,花錢有預算的習慣。
很多人都在抱怨我們沒有一個好爹,不是富二代。其實有個富爸爸的真正好處,不是他給了你多少錢,而是他會告訴你金錢背後的密碼,而窮爸爸則通常只會告訴你,多讀書,上好學校,將來努力找個好工作。最後你會發現,清華北大畢業,世界五百強工作又怎麼樣,反而比不過從小逃學打游戲的張二狗,人家現在已經是大老闆了。甚至有些同學40歲剛過就能實現財富自由,而你還得為延遲退休而憂心忡忡。
樹立正確的財富觀
金錢只是個工具。如果你為了金錢而不擇手段,那麼對不起,你將失去的是藏在金錢後面的東西,追求金錢並不是我們的目的。
哈佛的教授說,金錢本沒有錯,而錯在金錢上滋生的那些貪婪和恐懼還有無知,這些才是不道德的,如果一個人把金錢當成了目的,他也就不再是工具,那麼金錢也就會徹底變了味道。
錢這個東西是一個人生的基本門檻,錢不能買的東西的確很多,但這些都是基於你有錢之後,你的人生要去追求的其他目標。
換句話說,你的世界有了錢,你才有權利去追求愛情,友情,親情,以及思想道德上的解放。相反如果你沒有足夠的錢,那麼對不起,你的世界裡就只剩下了錢這一個目標。那麼你怎麼才能賺到錢呢,首先你得充滿了對錢的熱愛,而且是表現出這種熱愛,而不是像窮酸書生一樣,恥於談錢,你覺得有錢是件丟臉的事情,那麼他就真的不會光顧你。
哈佛大學教授研究稱,工業化之前,歐洲農民只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於生產,其他時間都很懶散。他說正是因為不努力工作而導致了他們貧窮,但這個結論已經越來越不適用了,現在我們的周邊經常有一些人號稱忙成狗。但依然很窮。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姿陵培?
你沒有智慧
沒有野心,不想成為富人
沒有勇氣
太懶
太安逸,只想穩定,安於現狀。
書上說的大概就是這幾點。
在猶太人的世界裡,有一個故事,職員問老闆,我該怎麼更加勤奮,才能像您一樣成功,老闆聽完哈哈大笑,他說你怎麼知道我很勤奮?當年我給別人打工的時候,確實比你們都要勤奮,但是我現在早就不那麼勤奮了,但卻賺到了更多的錢。所以發財不是靠勤奮,而是靠我能夠找到一個機會,提供讓別人勤奮起來的崗位。讓別人更加勤奮,遠比自己勤奮起來更加重要。所以這就是猶太商經塔木德里說的,與其埋頭苦幹不如多動動腦子。
就比如說同樣是打工,有的人選擇去麥當勞,有的人選擇去送快遞。而有腦子的像巴菲特和彼得林奇他們都選擇了去高爾夫球場當球童,賺錢都在其次,在這里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富人。時間久了就會被傳染上各種富人思維。所以這就是同樣在努力,努力的地方不同,結果就截然不同。
書里還提及到了賺錢的核心要素,誠信。在經濟社會中,信用其實比生命更重要,一個人一旦喪失了信用,也就意味著經濟死亡,別說發財了,恐怕生存都會成為問題。比如俄羅斯,當年欠了美國對沖基金的錢,然後果斷不還,表面上看佔了大便宜,但還不到30年,俄羅斯的經濟已經落伍了,經濟規模甚至還不夠我們廣東省大。
高學歷跟財商沒有關系,相反低學歷的人他們更早接觸社會,知道了金錢的重要性,,往往他們的財商反而更高。比如正泰集團的董事長南存輝,他是個鞋匠的兒子,小時候為了吃飯早早就得跟著父親去街頭做生意。幫別人修鞋。由於手藝好,而且做生意比較實誠,所以生意紅火了起來。之後他找人一塊搞了櫃台賣低壓電器,也沒賺到什麼錢,但他就是覺得這是個生意,竟然還把家裡的房子抵押進去搞了個開關廠,就這么一路摸索,一路做,還把家裡的資產都搭進去了,才有了日後的正泰集團。估計但凡他當時有個正經工廠的工作,也不會去干這么不靠譜的事。所以人有時候是要逼自己一下,才會有潛能。日子過的太安逸,就離落伍不遠了。
財商跟年齡也沒有關系,比如一些老人,把金錢花在了不重要的地方,結果生活越過越緊迫,一生節儉,最後發現還有好多新衣服都沒穿,錢也沒攢下來,反而被通脹吃掉了一大半財產。
說了那麼多,那到底賺錢的能力怎麼產生的呢?
作者說這個跟學游泳一樣的,只有你反復在水裡練習,等你對水有感覺了,你才能學會游泳。這里講到了一個故事,一個窮人來到一個富人的家裡,說我可以在這工作三年嗎,不需要工資,管吃住就行。富人一聽,隨即答應。三年後,窮人離開了,後來他竟干成了一番事業,比富人更加的富有。原來窮人知道自己缺乏商人思維,於是到富人哪裡上了免費的三年大學,而這些東西在課堂上是學不到的,老師如果真懂這些,那麼他早就不教書了。所以最好的學習財商的辦法就是混到富人堆里去。
隨趨勢而動。80年代的首鋼工人風光無限,但30年過去了,首鋼工人還是首鋼工人。而80年代下海經商的人早已搖身一變。但要確認你是隨趨勢而改變,不是被趨勢而改變,被趨勢而改變你肯定是最後一批人。
獨立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格雷厄姆就說,在華爾街成功有兩個條件,第一就是正確思考,第二是獨立思考,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你的頭腦就是你的資產。富人發跡之初,無一例外都是逆向思考的。1967年香港社會不穩定,大家都選擇逃港,樓市暴跌,但李嘉誠卻轉戰房地產,大量收購地產,最後就有了四大天王的地位。比如當年劉永行兄弟沒考上大學,回到家鄉養鵪鶉,結果賺了錢。於是十里八鄉都看到了,紛紛都去養鵪鶉,結果這兄弟幾個實在是財商太高了,他們果斷上岸,自己不養鵪鶉了開始提供賣飼料,結果就是由於養鵪鶉的太多,所以都沒錢可賺了,但劉家兄弟的希望集團卻賺了大錢。還有這兩年互聯網把傳統產業沖擊的七零八落,各個行業全都受到不小的影響,企業家們簡直心累啊,這時候有人出來做了爆品訓練營,給你們講講互聯網公司做成功產品的案例,帶著你們進行互聯網化改造。於是企業家們趨之若鶩。反正不管最後你轉型成不成功,人家都已經成功了。
善於經營人脈,不但能夠交到朋友,還能讓其他人為我所用。家都知道比爾蓋茨是首富,但很少有人知道,比爾蓋茨的母親是IBM的董事,他正是通過母親的關系才拿到了第一筆大訂單。巴菲特的老爸更是一個國會官員,能直接找到高盛CEO的那種。儲備人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吃虧,說白了就是讓別人欠你的。老話講吃虧是福,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人總是吃虧,就會讓別人欠他的人情越多最後等到他要用的時候,這些人脈會零存整取。而最倒霉的就是那些從來佔小便宜不肯吃虧的人,把小便宜都占盡了,結果最後要用人的時候,別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愛佔小便宜的人,所以沒人會幫他。最好儲備幾個萬事通的,也就是那種善於結交關系的人。他們可能認識很多人,而你只需要跟他保持好關系,他就能源源不斷的給你介紹有用的人脈。這樣的人是你開拓人脈的捷徑。現在通信非常發達,各種圈子都在建立,那麼你要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混到什麼圈子裡面去,如果你的朋友圈,全都是遛狗大媽,充其量你也就是個居委會主任,或者廣場舞組織者。最後,給自己的人脈分個類,那些人對我有用,那些人是消耗我的,我該向那些人學習。
美國總統林肯說過,我們消滅敵人的唯一辦法就是把所有敵人變成朋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賺錢生意別去做,雙贏才能長久,所謂大生意都是成就別人的同時給自己帶來財富。如果你想到發財的招,但以損害別人為代價,那麼肯定做不長。幫助別人也是,成就自己也是財商的一種體現,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把自己手上870萬美元的土地捐贈給了聯合國,等聯合國搬進這個土地之後,周邊土地價格立馬飆升,洛克菲勒因此賺了幾倍捐贈土地的錢。
借雞生蛋。窮人更多的是把錢借給富人,幫助富人發財。窮人一般到銀行里問這個產品是否保本保息的,把錢借給富人,自己收點利息。而富人借錢給別人的事時候通常要的股份或可轉債,等你賺到大錢,我還要賺得更多。不過,借錢賺錢是一種財商的表現,而借錢消費,則還是敗家的表現。借錢之前,一定要有確定性的保險。想想銀行的房貸,光有你的收入證明還是不夠的,他還要拿你的房子作抵押。所以你也應該跟銀行學,見到賺錢的機會,一定要再找一個保障。
學會理財,運用復利的力量。越早開始越好,第一,越早開始,你以後的時間就越長。用復利產生的收益就會越大。第二,你越早開始,由於本金少,交的學費就會少。等以後你錢多了再想學投資理財,結果很可能會損失慘重。那能不能學好知識在去投資,不虧錢行不行。答案是不行。炒股和做生意一樣,永遠不要等准備好了再下水,事實上你永遠不可能准備好,只要有意向,就可以盡快行動,很多事情都是做著做著就做出來了,如果總想著萬事俱備,那麼你就永遠也開始不了。那麼就要樹立細水長流的思想,切忌太貪心。一定要知道什麼才是合理的收益率,比如借貸類產品給你15%的收益率,這就是不正常的,他的合理收益率只有5%而已。而股市也是在長期來看才有10%的年化收益,短期還有可能會虧錢。金融詐騙這幾年越來越多,說到底還是社會浮躁導致的,太多的人想賺快錢。但要知道,你看到的是利息,而人家盯住的是你的本金,正是利用了你的貪念,給你點甜頭,你就屁顛屁顛的上當。
基金定投就是普通投資者最好的理財手段(投資有風險,保證你的錢最少五年不用你才能進入市場,股市短期看收益波動很大,長期看平均收益年化%10左右,而且定投也不是瞎投,它需要知識和技巧),他的原理就是不賺快錢,不賭方向,慢慢來,買相對低點,賣相對高點,從而賺取中段的收益。有人統計你把錢都投入到所有的基金之中,死拿著不放,現在基金給你的平均回報率是年化19%,那麼為什麼這么簡單的事,大家還是搞不定呢?不但沒賺到錢,反而賠了錢呢?主要就是因為貪婪,巴菲特說貪婪和恐懼,這兩種傳染病會在投資界永遠出現,李嘉誠就說,1%的貪婪,將毀掉你99%的努力,很多人都是如此被摧毀的。
這種投資適合給孩子存教育金,給自己存養老金等。十年之後才會用。比如,每年拿出1萬塊錢來進行投資,投資回報率不高只有8%,30年之後你就有113萬,屆時每年8%的收益率為你產生9萬塊錢的收入,這大概是你養老金的2倍,此時你只有55歲,應該可以提前退休了。記住,收益越高,風險越大,短期投資就是賭,風險極大。
冒險可以,但賭博就不行。冒險說的是這個事成了有幾倍利潤,如果虧損的話最多百分之三十,這件事成功的概率是百分之七十,這叫冒險。而賭博,賺跟賠一樣的概率,做不做得成我不知道,概率不超百分之五十。簡單來說如果概率超了百分之五十就是冒險,沒超過百分之五十就是賭博。
你的時間花在哪裡,你的成就就在哪裡,如果你想學習投資,那麼起碼閱讀500本關於投資的書。如果啥也不懂,就進入市場就會成為別人眼中的韭菜!
最後講一個故事。一個農夫救了一個大地主,地主為了報答他,地主說,日落之前你跑到的每一寸土地都歸你,於是農夫拚命跑,2小時後,他已經擁有了一生都用不完的土地,但他不滿足,跑不動了也繼續強忍著,最後累死在路上了。
❹ 為什麼美國的著名大學越來越富
雖然美國的經濟每年只以百分之三的速度在增長,但是美國各著名大學的捐助基金(Endowment Fund)都是年復一年地以兩位數的高速在增長。雖然美國大學的捐助基金都是以非營利(not-for-profit)組織形式管理,但是它們的收益率卻讓一些盈利公司也望塵莫及。雖然美國的很多小型學院仍然為緊張的預算而掙扎,但是美國的著名大學確是越來越富。去年,哈佛大學的捐助基金以23%的增長速度接近350億美元,耶魯大學的捐助基金去年以28%的增長速度達到225億美元,斯坦佛大學的捐助基金去年以23%的增長速度達到172億美元,普林斯頓大學的捐助基金去年以25%的增長速度達到158億美元。龐大的基數以及快速的增長使得這些學校的捐助基金雄踞美國四千所高等院校之榜首。從歷史上講,美國的大學捐助基金平均每年以11%的速度增長。作為一項慈善事業,美國的大學捐助基金為何有如此優良的表現?美國的著名大學為何有如此突出的業績?
慷慨的校友捐助。捐獻給學校,捐獻給自己的母校是美國社會生活與經濟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對成功人士來講尤其如此。捐助基金的最大來源是校友。這是一種文化,一種傳統,一種遺產。 1996年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和現任行政主管斯蒂弗"鮑爾默為其母校哈佛大學捐獻了兩千五百萬。 2007年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為其母校斯坦佛大學捐獻了7500萬美元用以建立斯坦佛環境大樓。 2000年國際數據集團的創始人Patrick McGoven為其母校麻省理工學院捐獻了突破歷史紀錄的三億五千萬美元用來建立腦研究院。 2007年Koch工業公司的副總裁David H. Koch為其母校麻省理工學院捐獻了一億美元用於建立癌症研究中心。每次大的校友捐獻活動總是成為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並且進一步推進美國社會慈善事業的發展。在這樣一種文化氛圍中, 每所大學也定期地推出大型募捐活動。去年斯坦佛大學發起了43億美元的募集活動,哥倫比亞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各自發起了40億美元的募集活動,耶魯大學發起了30億美元的募集活動。賓夕法尼亞大學最近發起了35億美元的募集活動。教育界正在預測哈佛可能很快會推出50億美元的募集活動。
良好的基金管理。捐獻基金保值或者增值並且服務於大學的長期發展需要有良好的基金管理方式來保證。大部分大學僱用外部基金經理來管理捐助基金。哈佛大學是少有的學校之一擁有自己的投資隊伍。美國著名大學都創建了管理自己的捐助基金的獨特方式。哈佛大學的捐助基金由哈佛管理公司來管理,並且以政策資產組合(policy portfolio) 而著稱於世。在2002年度的哈佛捐助基金政策資產組合分配比例中,國內股票佔15%,外國股票佔10%,新興市場佔5%,私募基金佔13%,絕對收益基金佔12%,高收益證券佔5%,商品佔13%,地產佔10%,國內債券佔11%,外國債券佔5%,通貨膨脹指數化的債券佔6%。耶魯大學的捐助基金以首創絕對收益基金而著稱。在2006年度耶魯大學的捐助基金的投資組合中,絕對收益基金高達25%,國內股票佔12%, 固定收入投資佔4%, 外國股票佔15%,私募基金佔17%,實物資產佔27%。在耶魯大學捐助基金的絕對收益投資項目中,基金管理者使用事件驅使戰略(event-driven strategy)在公司兼並,公司購買,破產重組,公司派生方面投資,使用價值驅使戰略(value-driven strategy)在對沖資產與證券中投資。正是這些創造性的投資戰略使得哈佛捐助基金從1990年到2005年以21%的速度增長,耶魯捐助基金在過去二十年間以16%的速度增長。普林斯頓大學捐助基金在過去二十五年間以16%的速度增長。斯坦佛大學捐助基金在過去十年間以15%的速度增長。
規范的專項使用。捐助基金為大學不受經濟周期的影響提供了一種保險。在哈佛大學的三十億美元的年度預算中,有31%是來自於捐助基金的貢獻)。在斯坦佛大學的三十二億美元的年度預算中,有18%是來自於捐助基金獲得的收入。美國著名大學都謹慎地使用捐助基金。預算使用捐助基金一般不超過基金總量的5%。11%的增長速度(著名大學的增展速度更高),5%的使用限制,另外結余的資金就年復一年地累計在用以再生的本金上了。盡管每個大學的捐助基金數額龐大,但是捐助基金品種更是繁多,如哈佛捐助基金有接近一萬一千個。每項捐助基金有非常明確的用途。捐助基金多用於教授位置的設立,獎學金的建立。用捐助基金設立教授位置會減輕大學財政預算的負擔同時也提高教授位置的聲譽。無論對經濟需要的學生還是對學業突出的學生,獎學金的設立都為學校選拔優秀學生提供了可能。對大部分美國優秀大學來說,用捐助基金設立一個教授位置需要一百萬到三百萬美元的捐贈。用捐助基金設立的教授位置或獎學金不是一年,也不是五年,而是永遠的。規范的專項使用捐贈是管理捐助基金的一項重要原則。Patrick McGoven為麻省理工學院捐獻而建立的腦研究院設立十六個McGoven研究學者,其中包含十個跨學科的McGoven教授位置,並且要求腦研究院的預算的75%應該來自研究基金支持,剩下的25%由McGoven捐助基金支付。捐助基金既受到基金規則的約束也受到捐助人或者其後代的監督。1995年耶魯大學在如何使用捐助基金問題上與捐助人發生了分歧致使耶魯大學為捐助人賠賞了2000萬美元。2002年普林斯頓大學的兩位捐助人的後代起訴普林斯頓大學,聲稱普林斯頓大學沒有按照他們父母的旨意來管理和使用捐助基金。此案現在還沒有最終結果。如果一旦普林斯頓大學在此案中敗訴,普林斯頓大學將面臨著賠賞八億八千萬的危險。這些案例都為大學規范地使用捐助基金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
❺ 哈佛投資課值得讀嗎
哈佛投資課值得讀。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投資是一個通過機械操作達到富裕的過程,是貨幣轉化仿兄孝為資本的過程。投資涉及的領域很廣泛,分為股票、債券、共同基金、房地產、保險、商品、儲蓄、收藏備稿品、貴金屬、對沖基金等塵搏不同的類型。
❻ 美國留學 哈佛大學的哈佛管理公司
最近,哈佛大學遇到了點麻煩,而“麻煩製造者”恰恰是幾名老牌校友,其矛頭直指哈佛大學捐贈基金管理公司——哈佛管理公司(HarvardManagementCo。)。哈佛1969級校友、歷史學家戴維·凱澤(DavidKaiser)率領其他8名同班校友致信校長福斯特(44.75, -0.38, -0.84%)(DrewFaust),要求校方解釋為何哈佛管理公司人員薪資在過去三年翻了一番,且作為一個非營利性機構,薪酬增速竟快於捐贈基金本身。自2003年起,該小組便一直批評哈佛管理公司的薪酬太高,資深交易員人均年薪高達3500萬美元。此外,美國名校不斷攀升的學費也助漲了該小組的“怒火”,其認為校方未將捐贈基金使用得當。
“作為私立大學,捐款對哈佛大學的發展至關重要。相較於美國高校,中國高校捐獻基金的操作較為保守,不會進行如哈佛管理公司等的高調投資。”復旦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哈佛大學擁有全球最大的大學捐贈基金,由哈佛管理公司管理的金額高達327億美元。
薪酬太高惹爭議
該9人小組在致福斯特的信中表示,他們驚奇地發現,管理公司基金經理的薪酬太高,在過去3年間大幅上漲逾一倍,然而基金數額遠未回升至金融海嘯前的高峰。
美國稅局的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哈佛管理公司獲得的薪酬金額為1.328億美元,而在2010年,其薪酬僅為6350萬美元。該公司管理哈佛大學金額達327億美元的捐贈基金,在2012年聘有員工324人,較2009年上升超過19%。
該小組自2003年起屢屢上書,儼然已成為了哈佛捐獻基金的“監管機構”。這個爭議曾令部分校友威脅停止向哈佛捐款,該管理公司的CEO邁耶(JackMeyer)也在2005年被迫離職。
邁耶被稱為哈佛大學的“財神爺”。在管理哈佛校友捐贈基金會14年間,他通過大膽而聰明的投資,為哈佛創造了120多億美元的財富,讓哈佛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大學。邁耶堅信一流大學的基金應該讓世界一流的經理人管理,所以他不在乎支付經理人高額薪資。
摩根凱瑞(MorganCreek)資本管理執行長兼投資長MarkYusko也站出來聲援哈佛捐贈基金,他稱:“這些校友的反抗聲音可能並不理性,哈佛捐獻基金的收益歸功於這些高級基金管理人士。”他表示,當邁耶離任後,公司為了響應當時的一封聯名上書而改變了薪酬支付模式,基金錶現明顯有所下滑。”MarkYusko曾管理過北卡羅蘭納大學的捐獻基金。
對此,凱澤並不買賬。他認為在這些名校坐擁巨額財富的同時,美國高校的學費卻在飛漲,這表明基金的使用可能並非適得其所。
美國常春藤名校之富舉世聞名。2007年,捐贈基金超過10億美元的美國名校增加了14所,達到76所。據美國媒體報道,哈佛的捐贈基金累計已達349億美元,位居榜首,耶魯捐贈基金有225億、普林斯頓有158億。這些巨額收入部分來自富豪校友的捐款,部分來自基金的投段納塌資收益。
高漲學費是導火索?
其實,招致“聯名上書”的根本原因或並茄芹非因為高薪酬,而握圓是美國高等教育連年趨高的學費。
過去5年,美國大學學費扣除通脹因素後上漲了35%,這些名校的巨額財富近期也在美國引發爭議。據知情人士稱,捐贈收入越多的大學,圈錢越容易。而它們真正用於發助學金擴大招生、吸引師資、研究開發等學校開支的比例卻極低,大多不到5%。
更有批評者不客氣地指出,捐贈者之所以願意大筆捐錢,是因為捐贈基金都免稅,部分錢是屬於國家和納稅人的財富,取之於民,理當用之於民,而高漲的學費卻擋住了更多低收入學生的改變命運之路。
美聯儲前任主席伯南克(BenBernanke)曾在普林斯頓大學的畢業典禮講演時就感嘆時下供孩子讀名校實屬不易:伯南克有個同事送三個孩子讀普林斯頓大學,從個人財政的角度來看,就像是每年買輛卡迪拉克(Cadillac),然後再把它開下懸崖。更有分析人士戲稱,以實際的數據來看,如今開下懸崖的不是卡迪拉克,更像是賓士E系列。
不過,作為私立大學,捐款對哈佛大學的發展至關重要。去年9月,哈佛大學啟動大型籌款計劃“哈佛運動”,計劃2018年前募集65億美元。
一名領導哈佛籌款計劃的聯合主席尼爾森(DianaNelson)說:“光看捐獻數額的確很驚人,但哈佛有很多學院在做各種研究,用於解決社會各種問題,這花費很大。哈佛的捐贈資金來自方方面面,很多捐贈者要求按照他們的意願用於某一特定領域的研究,所以並不是每一項研究都資金充足。”
中美捐獻基金存差異
轉視中國,高校捐獻基金的運作同美國存有不少差異。“由於中國公益事業發展時間短,高校基金會的運作與以哈佛為代表的國外高校基金會的運營,在機構、人員、運營效果等方面有很大差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倫理研究中心教授劉寶成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相較於美國高校,中國高校捐獻基金的操作較為保守,不會進行如哈佛管理公司等的高調投資。”復旦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2011年,有學者對披露了2010年年報信息的171家中國高校基金會進行統計分析後發現,這171家高校基金會凈資產規模合計為91.6億元,其中只有55家高校基金會進行了除儲蓄外的投資活動,只有21家取得了投資收益,合計2.19億元,另外34家的投資收益為零,收益率在5%以上的高校基金會只有9家。
相較之下,美國的大學捐贈基金達865家,總資產規模超3000億美元,年投資回報率11.9%,是美國資本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其中,哈佛大學基金投資回報率11%,耶魯大學基金投資回報率8.9%。
❼ 哈佛投資學專業就業前景
哈佛投資學專業就業前景好。投資學可以到證券公司、信託銷喚機構、基金公司、薯斗稿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從事投資相關工作,這些公司工資高、發展前景廣,是很不錯的選擇,哈佛大學是世界知名高校,投資學是哈佛熱數孝門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