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鳥保育基金會怎麼樣
㈠ 海鳥有什麼特點
海鳥是一種能夠適應海洋氣候環境的鳥類,而無論於生活習慣、處事態度、生理運行等皆與其他鳥類大有不同。其有著強烈的趨同演化,因此所有海鳥的生態職位均十分類似。而海鳥這一物種最初出現於白堊紀之時,距今有近億年,但是與現代海鳥之關系並不大。若果論及現代海鳥之遠祖,則可以追溯至古近紀時,而亦已有數千萬年。
生命特徵
通常來說,海鳥較其他鳥類長壽、晚育,且有著族群老年化問題,不過其更會享受青春。大部分種類的海鳥會聚居在一起或氏,少則數十,多則百萬。其多會每年定時遷徙,而且所涉路途遙遠,橫越赤度或環繞地球飛行等事,並不罕見。其能在海洋表面或水下覓食,然而當無法覓食時,或會同類相食。不論遠洋、海岸,甚或陸空處,悉能長期飛行而無礙。
瀕臨滅絕
其與人類有著一段很長的相處歷史:一直以來,人類都視之為食糧之一,而其亦可作為大海中的指南針,指引漁民至捕魚處,又或帶領海手至近岸處。然而,人類破壞生態的活動,使得很多種類的海鳥都瀕臨絕種,而且問題日益嚴重。故此,一系列的保育工作已經展開,至於成效如何,則尚未可知。
海鳥的種類
海鳥的種類有許多,在中國就記錄有183種,如紅喉潛鳥、黑腳信天翁、海燕、小軍艦鳥、海雀、白鷺、海鷗等等。
鳥類約有156科9000多種,我國有81科1186種,佔世界鳥類種數的14%,比印度、澳大利亞這些多鳥的國家還要多,超過整個歐洲、整個北美洲,是世界上鳥類最多的國家。例如,全球共有15種鶴,我國就有9種,佔60%;全世界共有畫眉科鳥類46種,我國就有34種,佔74%。 我國不僅鳥的種類多,而且有許多珍貴特產種類。例如象徵愛情、羽毛絢麗的鴛鴦、相思鳥;產於山西、河北的褐馬雞;甘肅、四川的藍馬雞;西南的錦雞;產於台灣省的黑長尾雉和藍腹鷳;我國中部的長尾雉;東南部的白頸長尾雉;還有黃腹角雉、綠尾虹雉等等。還有不少鳥類雖不是我國特產,但主要產於我國境內,如丹頂鶴、黑頸鶴等,因而也顯得十分珍貴。 我國的鳥類資源雖然十分豐富,但有些種類分布區域很狹窄,數量也不多,成為珍貴稀有種類。其中有的已經瀕臨滅絕的危險境地,如黑鸛、白鸛、朱䴉、黃腹角雉、黑頸鶴、白鶴、丹頂鶴、赤頸鶴、大天鵝、小天鵝、中華秋沙鴨等。前些年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已經公布了我國一、二級保護動物名錄,其中鳥類就有150多種。這些鳥類是禁止捕獵的保護對象。
島嶼是鳥類的樂園,我國最大的台灣島上棲息著396種鳥類。我國的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也是海鳥群集、遍地鳥蛋(繁殖季節)的轎中寶島。長久以來,生活在那裡的紅腳鰹鳥、褐鰹鳥和其它海鳥千萬成群,島上的遺糞,積壓成層,成了磷礦。鳥糞是最好的磷肥資源。南海諸島都產鳥糞,有人估計,僅永興島上儲存的鳥糞就有24萬噸。江蘇、浙江、福建等省沿海許多無人居住的島嶼,也是海鷗、鷺類等海鳥生兒育女的場所。內陸的青海湖鳥島,是名副其實的鳥類「王國」,每到春天,就成千上萬的斑頭雁、鸕鶿和鷗類成群結隊飛來,密密麻麻地擁擠到島上。這個只有0.27平方公里的小島,形形色色的鳥類竟有10萬之多,相當於每平方米3~4隻。 我國的狩獵鳥類資源也相當豐富。狩獵鳥類是指具有經濟價值的食用或羽用種類,一般要求體形較大而肉質鮮嫩、絨羽厚密。狩獵鳥類全國各地都有,如江西鄱陽湖、江蘇洪澤湖、山東微山湖閉團山每年獵取的雁、鴨等水禽的數量都十分可觀,歷史上的最高記錄曾達到過30萬公斤。江蘇太湖、安徽巢湖、湖南洞庭湖等地也都是水禽的重要產區。沿海及江邊更是各種水禽的重要產地,廣大山地丘陵區又是各種雉雞類的重要獵場。許多鳥類除有食用價值外,它們的羽絨還是工業原料,如鵝、鴨絨羽作為保暖填充材料,由於羽質柔軟、保暖性能良好而深受人們的喜愛。 許多鳥類或體形優美,或羽毛艷麗,或鳴聲悅耳而成為人們的觀賞對象。我國觀賞鳥的種類很多,如羽衣艷麗的紅嘴相思鳥、黃鸝、綉眼、孔雀、阿蘇兒;鳴聲動聽的畫眉、百靈;能模仿人言的鸚鵡、鷯哥;體態優美的丹頂鶴、閨秀鶴等。 鳥類的狩獵價值和觀賞價值,僅僅是鳥類為我們做出貢獻的一小部分。鳥類對人類所做出的貢獻更主要的表現是消滅農、林害蟲,維護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我國的鳥類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由於人們的任意捕殺,亂捕濫獵,因而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如今還有許多地方在鳥類遷徙的季節,仍然無節制地捕殺各種鳥類,如此下去,必然導致更為嚴重的後果。
㈡ 全球環保團體
中國香港主要有以下這些: 綠色力量(Green Power) 綠色力量成立於一九八八年
是一個由一群科學家、學者、藝術家、牧師、醫生、 *** 官員、行政人員、新聞工作者、經濟學家及其他專業人士組成的環保團體 。綠色力量主要是的目標及活動是推廣配合自然需要的生活方式,出版《綠田野》雙月簡訊和向本港市民推廣環境保護及「綠色」生活。 greenpowe r 地球之友(Friend Of The Earth) "中國香港地球之友"於一九八三年在中國香港成立為一個慈善環保團體,是中國香港最具影響力的民間組織之一。是一個自負盈虧,無 *** 資助,僅依賴企業機構和善長仁翁捐助及義工支持的團體。 中國香港地球之友主要通過各種調查研究、環境教育工作和社區活動,致力改善本港及內地的生活質素及環境。輪陸"中國香港地球之友"的董事局成員,職工和會員均以提高廣大民眾的環保意識、增強其對環境和生態問題的關注和善用各類資源為己任。 中國香港地球之友除了定期出版的雙語月刊"會員通訊"和季刊《一個地球》雜志外,其他出版刊物包括:《環境與兒童健康》、《海岸風光指南》系列、《環保綠色貼士》及《分秒必爭救地球等》。 foe.h k/ 世界自然(中國香港)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Hong Kong) 世界自然(中國香港)基金會於一九八一年創立。其成立目的是遏止地球的自然環境日益惡化的趨勢。建設美好的將來,讓人類和自然環境和諧共處。積極保護中國香港日漸 受到威脅的自然環境;敦促 *** 落實保護生態的政策。進行環境保育研究計劃。管理米埔自然保護區。為學校舉辦環境教育活動,並設教師訓練研習班是個以遏止地 球的自然環境日益惡化的趨勢,進行環境保育研究計劃和管理米埔自然保護區為目標的環保團體。 wwf.h k 長春社 (Conservancy Association) 長春社成立於1968年,是中國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民間環保團體,一向本著「關心 生態,保護環境」的宗旨,與市民一起努力創造一個可持續的生態環境。 長春社在1988年成立中國香港環境中心,透過舉辦不同類型的環保活動及提供有 關環保的資料,包括中英文書籍、雜志、剪報及專題檔案,公開給市民參 閱。 為推廣環境教育,1997年長春社得到環境保護委員會的委託,由環保署提供 經費,開辦及管理荃灣環境資源中心,除了文字上的資料,中心內亦有電 腦光碟及錄影帶供市民參閱。 19 97年,長春社獲中國香港觀鳥會的全力支持,終於與漁農處達成協議,參與後 海灣濕地保育及宣傳教育工作,名為「拉姆薩爾濕地保育及宣傳劃,把濕 地教育帶到社區,為保育中國香港的自然生態努力 。 長春社進行科學研究和分析、推廣和宣傳環保教育,出版《綠色警覺》。 homevigat or/~ca/ 中國香港觀鳥會 (Hong Kong Bird-Watching Society) 中國香港觀鳥會是一個本地活躍的觀鳥組織,成立於1957年。現時已有約四百名本地及海外的會員。 bws / 海洋公園鯨豚保護基金 (The Ocean Park Conservation Foundation) 海洋公園鯨豚保護基金成立於1993年,現為注冊慈善組織。 scuba /oceanpark/ 綠臘判頃田園基金 1989年,一群熱心有機耕種的人士,組成了『綠田園』有機農場。經漁農處的復耕計劃,租得粉嶺一幅位於鶴藪的耕地,自此開始了推動本地有機耕種的工作。 1995年,為了更有效地貫徹農場的宗旨和擴大工作范圍,我們更轉為一非牟利機構,正式改名為「綠田園基金」。希望在推廣有機耕種之餘,更能發展另類科技與綠色生活意念,成為一個全面的生態公圓(Eco-Park)。 procegr een/ 地球仁協會 (EarthCare) 其他近幾年成立而又活躍於環保活動的還有沖姿自然足印和環保觸覺等。 中華民國: 1 中華民國企業環境保護協會 homepage13.seedaiep/index 2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bird. /wbft/ 3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consumers / 4 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 7stareco. / 5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 apaofroc. / 6 台北市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 residence.e cities.e/cdc062 6/ 7 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 kta.t w/ 8 財團法人七星環境綠化基金會 chi-garde n/ 9 財團法人台北市錫塯環境綠化基金會 hsiliu.or g/ 10 財團法人流浪動物之家基金會 hsapf / 11 非核台灣聯盟 tepu. /NoNuke/ 12 溪流環境協會 wagner.zo.ntu .e/sos/sosknow/ sosknow_1_4 13 中華民國關懷生命協會 lca.t w/index 14 中華民國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 csnp. / 15 台灣省水族協會 aa/ 16 台北市社區綠化聯盟促進會 topgreen. / 17 時報文教基金會 chinatime s/ 18 海洋台灣基金會 ocean / 19 東亞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 wow.t w/ 20 塔山自然實驗室 tnl/ 21 台北市野鳥學會 wbst. / 22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youngsun. / 23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east. / 24 台灣環境行動網 tean.formosa. / 25 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 ps. / 26 核四公投促進會 green.csie.nt u.e/humeco 27 台灣生態研究中心 alishan.n et/ *** / 28 生態主張者 1.pu.e.t w/~hycheng/frame2.ht ml 29 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 eec.kta.t w/ 30 財團法人中技社環境技術發展中心 ctci. /ct?xItem=107& amp;CtNode=9 31 環境資訊中心 news.ngo. / 32 環保生活資訊網 gaia/ 33 台灣區環境工程工業同業公會 teea. /
㈢ 海鳥的特點
1、生命特徵:通常來說,海鳥較其他鳥類長壽、晚育,且有著族群老年化問題,不過其更會享受青春。大部分種類的海鳥會聚居在一起,少則數十,多則百萬。其多會每年定時遷徙,而且所涉路途遙遠,橫越團宏赤度或環繞地球飛行等事,並不罕見。其能在海洋表面或水下覓食,然而當無法覓食時,或會同類相食。不論遠洋、海岸,甚或陸空處,悉能長期飛行而無礙。
2、瀕臨滅絕:其與人類有著一段很長的相處歷史:一直以來,人類都視之為食糧之一,而其亦可作為大海中的指南針,指引漁民至捕魚處,又或帶領海手至近岸處。然而,人類破壞生態的活動,使得很多種類的海鳥都瀕臨絕種,而且問題日益嚴重。故此,一系列的保育工作已經展開,至於成效如擾世何,則尚未可知。
3、海鳥的種類:海鳥的種類有許多,在中國就記錄有183種,如紅喉潛鳥、黑腳信天翁、海燕、小軍艦鳥、海雀、白鷺、海鷗等等。鳥類約有156科9000多種,我國有81科1186種,佔世界鳥類種數的14%,比印度、澳大利亞這些多鳥的國家還要多,超過整個歐洲、整個北美洲,是世界上鳥類最多的國家。例如,全球共有15種鶴,我國就有9種,佔60%;全世界共有畫眉科鳥類46種,我國就有34種,佔74%。我國不僅鳥的種類多,而塌李冊且有許多珍貴特產種類。
㈣ 獵豹資料
獵豹又稱印度豹,是貓科獵豹屬的一種動物,也是獵豹屬下唯一的物種。獵豹全身都有黑色的斑點。從嘴角到眼角有一道黑色的條紋,尾巴末端的三分之一部位有黑色的環紋;後頸部的毛比較長,好像很短的鬃毛一樣,體型是纖細、腿長、頭小。
因為獵豹具有這種流線型的體型,所以跑起步來顯得十分輕敬枝盈。加上獵豹的脊椎骨十分柔軟,它無論是站立的時候,還是奔跑的時候,它的身體的輪廓都像是一座青銅作品。獵豹的牙很鋒利,但是比較起其他的大型貓科動物,獵豹的牙比較小。
腿長,身體瘦,脊椎骨十分柔軟,容易彎曲,像一根大彈簧一樣,跑起來的時候前肢和後肢都在用力,而且身體也在奔跑中間一起一伏;在急轉彎時,大尾巴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不至於摔倒。身體的特殊結構使得獵豹奔跑速度極快。
(4)海鳥保育基金會怎麼樣擴展閱讀
獵豹的生活比較有規律,通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般是早晨五點鍾前後開始外出覓食,它行走的時候比較警覺,不時停下來東張西望,看看有沒有可以捕食的獵物。另外一點的話,它也防止其他銀稿粗的猛獸捕食它。
它一般是午間休息,午睡的時候,它每隔6分鍾鋒鎮起來,就要起來查看一下,看看周圍有什麼危險。一般來說的話,獵豹每一次只捕殺一隻獵物,每一天行走的距離就是大概五公里、最多走十多公里。雖然它善跑,但是它行走距離並不遠。
獵豹是世界上在陸地上奔跑得最快的動物,它的時速可以達到115公里。如果人類的短跑世界冠軍和獵豹進行百米比賽的話,獵豹可以讓這個世界冠軍先跑60米,最後到達終點的是獵豹,而不是這個短跑世界冠軍。
在自然界獵豹常常被一些體型比較大的貓科動物,比如說獅子打敗,或者有可能被獅子咬死吃掉。幼豹的成活率很低,三分之二的幼豹在一歲前就被獅子鬣狗等咬死或因食物不足而餓死。
㈤ 中國有哪些基金會
我國的公益基金會有很多,例如:中華慈善總會;李嘉誠基金會;玉米愛心基金會;宋慶齡基金會;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像最近熱議的361°買一善一捐鞋活動,就是361°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發起的。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華環保基金會;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周凱旋基金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福慧慈善基金會;雁心會樂幼基金等。
㈥ 世界上最快的動物
跑得最快的動物
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 是居住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的獵豹 (cheetah, 又稱 hunting leapard)。獵豹身長約 2 公尺 (由鼻尖到尾端), 肩部到地面則有一公尺高, 體重可達 100 磅。
獵豹常做短距離的沖刺以捕捉獵物, 當它全力奔跑時, 極速最高可達每小時 112 公里 (每小時 70 英里),幾乎比一輛子還快。
獵豹保育基金會 (Cheetah Conservation Fund) 及 "The Cheetah Spot" Homepage 對獵豹有進一步的討論。
游得最快的魚
世界上游得最快的魚, 當屬分布於全球暖流中的馬林魚 (marlin, 或稱旗魚), 它以針狀的長吻與帆狀的背鰭著名, 是海釣客的最愛。 據估計,櫻坦 其最高泳速可達每小時 96 公里 (每小時 60 英里), 比游得最快的人類還要快上 10 倍。
最小的馬林魚叫白馬林魚, 身長大約 2.1 公尺, 重 60 磅。 最大的馬林魚叫黑馬林魚, 身長可達 4.4 公尺, 重 1,560 磅。
飛得最快的鳥
飛得最快的鳥當推游隼 (Peregrine Falcon)。 隼類體呈流線形, 翼尖而狹, 具較長的尾羽。
跑得最快的鳥:鴕鳥,72千米/小時。
他世界鳥類之最游水最快的鳥:巴布亞企鵝,27.4千米/小爛唯時。
翼展最寬的鳥:漂泊信天翁,3.63米。
最大的飛鳥:生活在非洲東南部的柯利鳥,翅長2.56米,體重達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飛行的鳥中體重最大者。
最重的飛鳥:大鴇,雄性的體重18千克。
最小的猛禽:婆羅洲隼,體長150厘米,體重35克。
羽毛最多的鳥:天鵝,超過25000根。
羽毛最少的鳥:蜂鳥,不足1000根。
羽毛最長的鳥:天堂大麗鵑,尾羽是體長的2倍多。
壽命最長的鳥:鳥類中的長壽者不少,如大型海鳥信天翁的平均壽命為50~60年,大型鸚鵡可以活到100年左右。在英國利物浦有一隻名叫"詹米脊歷桐"的亞馬遜鸚鵡,生於1870年12月3日,卒於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歲,不愧為鳥?quot;老壽星"。
壽命最長的環志海鳥:王信天翁,60餘年。
壽命最長的籠養鳥:葵花鳳頭鸚鵡,80餘年。
飛行速度最快的鳥:尖尾雨燕平時飛行的速度為170千米/小時,最快時可達352.5千米/小時,堪稱飛得最快的鳥。
沖刺速度最快的鳥:游隼,在俯沖抓獵物是能達到180千米/小時。
水平飛行最快的鳥:歐絨鴨,76千米/小時。
飛得最慢的鳥:小丘鷸,8千米/小時。
振翅頻率最高的鳥:角蜂鳥,90次/秒。
振翅頻率最慢的鳥:大禿鷲,滑翔數小時不拍翅。
一次飛行時間最長的鳥:北美金鴴,以90公里/小時的速度飛35小時,越過2000多公里的海面。
飛行最高的鳥類:大天鵝和高山兀鷲是飛得最高的鳥類,都能飛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飛行高度達9000米以上,否則就可能會撞在陡峭的冰崖上喪生。
飛行最遠的鳥類:北極燕鷗是飛得最遠的鳥類。它是體形中等的鳥類,習慣於過白晝生活,所以被人們稱為"白晝鳥"。當南極 黑夜降臨的時候,便飛往遙遠的北極,由於南北極的白晝和黑夜正好相反,這時北極正好是白晝。每年6月在北極地區"生兒育女",到了8月份就率領"兒女"向 南方遷徙,飛行路線縱貫地球,於12月到達南極附近,一直逗留到翌年3月初,便再次北行。北極燕鷗每年往返於兩極之間,飛行距離達4萬多公里。因為它總是 生活在太陽不落的地方,人們又稱它「白晝鳥」。
最兇猛的鳥: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懸崖絕壁之間的安第斯兀鷹,體長可達1.2米,兩翅展開達3米。它有一個堅強而鉤曲的"鐵嘴"和尖銳的利爪,專吃活的動物,不僅吃鹿、羊、兔等中小型動物,甚至還捕食美洲獅等大型獸類,因此又有"吃獅之鳥"和"百鳥之王"的稱呼。
尾羽最長的鳥類:日本用人工雜交培育成的長尾雞,尾羽的長度十分驚人,一般長達6~7米長,最長的記錄為1974年培育出的一隻,為12.5米。如果讓它站在四層樓房的陽台上,它的尾羽則可以一直拖到底樓的地面上,因此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鳥類羽毛。
雄鳥和雌鳥體重相差最大的鳥類:生活在歐亞大陸北部的大鴇在鳥類中雄鳥和雌鳥體重差別最大,雄鳥體重為11~12千克,而雌鳥只有5~6千克。
嘴峰最長的鳥類:生活在南美洲的巨嘴鳥是嘴峰最長的鳥類,它的嘴峰的長度為1米左右,十分奇特。
最長鳥喙:澳洲鵜鶘,長47厘米。
最寬鳥喙:鯨頭鸛,寬12厘米。
學話最多的鳥:非洲灰鸚鵡,學會800多個單詞。
最擅長效鳴的鳥:濕地葦鶯,模仿60多種鳥鳴。
最復雜的鳥巢:非洲織布鳥的巢,它同時也是最大的公共巢,有300多個巢室。
最大的鳥巢:白頭海雕的巢,長6米,寬2.9米。 所以~跑最快的陸地動物是"獵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