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基金都去了哪裡
A. 孫正義:靠運氣賺到的大錢,最後靠實力虧掉
20世紀末,是世紀更替之時,也是中國互聯網傳奇奠基的時期。目前中國互聯網頂尖公司很多都是在那一次大浪淘沙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其中,馬雲就是時代潮流的弄潮兒,而馬雲能夠在眾多國際大公司和遍地的小公司混戰之中挺過來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原因,至於要感謝的人當中就有著一個日本人-孫正義。
當年互聯網泡沫破裂,馬雲到處找不到錢,他還一度跟謝世煌一起跑到上海去,希望有人可以買下阿里巴巴,結果不遂人意。馬雲跑到北京見了30多個投資人,其中就包括了雷軍,最後也沒有結果,回到杭州之後,馬雲跟其他同事說,我拒絕了30個投資人。這個時候阿里巴巴已經非常危急了,這個時候孫正義投資了阿里巴巴2000萬美金,之後又追加了數次投資,總數達到了6000萬美金。
在孫正義的力推主導下,馬雲大獲全勝,不僅得到了雅虎中國,而且楊致遠還以10億美金陪嫁,當然,阿里的代價是40%的股份。阿里完成了「蛇吞象」,馬雲威名遠播。馬雲早已是世界級的企業家,阿里巴巴也取得巨大成功,其規模也超過軟銀數倍。當年孫正義投資的2000萬美元,投資回報率將近簡中好5000倍,絕對是他一生以來最成功的一次投資。
但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出來混的,始終是要還的」。阿里巴巴的超預期發展不僅沒有讓孫正義超越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反而現在變得負債累累,所以孫正義已經一次又一次賣掉阿里巴巴的股份以企圖東牆補西牆。孫正義救了一次馬雲,反過來卻要靠阿里巴巴救十來次。
有媒體爆料,軟銀將按培頃原計劃繼續推進4.5萬億日元(約合410億美元)的資產出售計劃。軟銀3月23日宣布,將在未來四個季度出售至多價值4.5萬億日元(約合410億美元)的資產,以資助一項2萬億日元的股票回購計劃,並償還債務和回購債券。
而在賣出部分軟銀股份之前,孫正義就已經賣出了部分阿里巴巴股份。孫正義多次投資失敗,軟銀也陷入各種困境,負債1.1萬億,每天光是利息就高達3億,他是世界上負債最多的人!
為什麼孫正義會變得如此負債累累的呢?
眾所周攔鉛知,孫正義是AI的狂熱追求者。全球很多與AI相關的公司幾乎都能看到孫正義的投資身影。但無奈的是,這些年人工智慧的技術並不能很好的商業落地。之前孫正義為AI籌集的1000億美金的願景基金,基本上要投光了。但換來的卻是一堆債務!
除了AI以外,諸如比特幣等耳聞就令人熱血澎湃的領域都是孫正義熱情投資的樂土,可是孫正義越想遇到「第二個阿里巴巴」就越是投資失敗,接二連三的投資失敗讓孫正義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債務沼澤里。
很多東西其實可遇不可求,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也是一樣,我們只有順著時代潮流才能讓自己的價值有所體現。
B. 巨虧500億!孫正義再造一個阿里,終究是要敗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沒想到當年曾一度超過比指緩爾.蓋茨,登頂全球首富的他,如今所面臨的卻是各種巨虧……
近日,在軟銀集團年度股東大會上,軟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正義宣布:「作為董事,我從阿里『畢業』了。」這席話一出,想必明眼人都能知道,孫正義將正式退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
然而,早在今年5月25日,馬雲也卸任了軟銀集團的董事。二者的「互退」,事先並沒有放出太多的風聲,在媒體面前大肆宣揚,恰恰相反,二者沒有任何徵兆,就低調宣布出局。大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意思。
但是,這次「互退」的背後,真就這么簡單嗎?
早前馬雲退居阿里幕後,張勇接過阿里大旗,一切看似順其自然,新老交替。其實在這一刻起, 對於馬雲來說,更像是一種以退為進。
馬雲曾說過:未來的重心將放在教育與慈善方面!如今,從關懷教師群體,到捐款抗迅逗襲疫救災,到處都不乏有他的影子。另外,馬雲退居幕後,並不代表沒有任何作為。 我們要明白:阿里巴巴不屬於馬雲,但馬雲必定屬於阿里巴巴! 暫且不談馬雲作為阿里巴巴永久合夥人,實實在在擁有對阿里的發言權之外,僅憑馬雲自身在業界的影響力也足以讓阿里傲視群雄。
因此,馬雲退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退休。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利用慈善、公益、個人影響力等等,來繼續推動阿里乃至世界的發展。
但對於孫正義而言,此次退出阿里董事,更多的是身不由己啊!
從去年以來,孫正義可謂「流年不利」。軟銀旗下的願景基金踩中了「驚天巨雷」。網約車Uber損失達51.79億美元,而花大手筆100億美元投入的WeWork更是一個超級大坑,疫情到來,上市計劃流產,軟銀虧得是血本無歸。
而此次孫正義從阿里巴巴退出,不難排除,就是想全身心投入到應對軟銀的嚴峻挑戰中去。另外,這更是像一種自省。2017年投入千億美金的願景基金,現在正處於嚴重虧損的地步。而從阿里巴巴退出,讓新的董事入局,也不失為一種後保之舉。
再加上最近第三家公司破產,500億人民幣打水漂,孫正義退休怕是遙遙無期了。
如此看來,馬雲跟孫正義「互退」,一個是用慈善、公益繼續拯救世界,而另一個則是繼續在商海征戰,拯救公司。終歸是路歸路,橋歸橋,道不同不相為謀。
不過,要說孫正義的投資史,阿里巴巴這個投資當屬他最為成功的案例之一。 他曾說道:阿里巴巴這筆投資是皇冠上鑽石般的存在。
那用「一見鍾情」來形容孫正義與馬雲是再合適不過。
1999年,馬雲在湖畔花園家裡齊聚「十八羅漢」,開始創業動員大會。馬雲當初揚言:要創辦一家世界上最偉大的互聯網公司。現在的阿里巴巴,早已經往著更高的方向邁去。但當初的馬雲,為了給阿里尋找第一筆創業融資,每天穿梭於矽谷寫字樓之間,被拒絕不下於40次,這是截然不同的反差。
如果說,高盛的投資直接緩解了馬雲的燃眉之急,那孫正義的出現,是間接造就了阿里的騰飛。
當時的馬雲,收到一封老朋友古塔的郵件:「世界級的風險投資家想見你。一定會使你今後的商業人生發生重大的改變。」
彼時的馬雲剛收到高盛500美元的風險投資,正忙於阿里巴巴的建設。因此忽略掉這封郵件,但是好友再三催促:你必須得看,這是一個改寫阿里巴巴命運的重要人物。馬雲最終還是心動了,決定見一下這個神秘的「世界級投資家」。
來到北京,馬雲終於知道這個神秘大佬原來就是大名鼎鼎的孫正義。
在與孫正義的談判中,馬雲跟別的企業家顯然不一樣,一是不要錢,二是沒有說阿里巴巴的核心優勢,馬雲談論更多的是自己對未來的一個全方位構想。
按理來說,這樣的談判應該是失敗的,但是孫正義出於直覺,認為馬雲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領導者,再加上其改變世界的義正言辭,不到10分鍾,孫正義當即表示願意為阿里投入5000萬美元。
這樣的一筆天價投資,對於當時的馬雲來講,是想都不敢想。 事後回畝兄憶道,馬雲當時是愣住了,他最多也就管過200萬人民幣,一下給這么多錢不會用,還會給阿里帶來麻煩。就算孫正義壓到3500萬美元,馬雲表示還是需要考慮一下。
最終,馬雲打開天窗說亮話:2000萬美元,不談價,同意就干,不同意就不幹。孫正義也是毫不猶豫的回應:放手去干就完事了。
之後,走到2004年,淘寶、ebay大戰,馬雲當時也是整日整夜為新融資發愁,這時又是孫正義站了出來慷慨解囊,二話不說,加註4000萬美元。阿里也順勢渡過難關。
時間證明,向當時還在起步階段的阿里巴巴投資2000萬美元,是軟銀在互聯網公司最成功的賭注。
而孫正義通過對阿里巴巴的投注,也是成就了其股市風雲的一樁佳話。
但是,就算孫正義之前眼光有多麼老辣,現在擺在眼前的是, 很難造出第二個阿里。
為什麼?
當時軟銀坐擁千億資產,孫正義巔峰更是超越比爾蓋茨,躍居世界首富。數百家企業爭著要軟銀投資的,孫正義可謂是十足的行業大佬。但是現在?根據財報顯示,軟銀集團2019年凈虧損達到了961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38億)。而且今年隨著疫情的進一步擴大,軟銀更是面對著數千億的虧損。孫正義自身都如履薄冰,再造一個阿里談何容易?
另外,孫正義數次拋售阿里股票套現,目前已經降低到25%。這也不難理解,畢竟現在軟銀急需資金周轉。但是從另一面來看,如今這樣的軟銀,人困馬乏,病態百出,真的還能成全他人之美嗎?
再者,孫正義作為軟銀的主心骨,曾坦言會做到69歲退休,而現在的他是62歲。7年時間,軟銀起死回生,如果僅僅是依賴於對阿里的長期吸血,我想,再造一個阿里必定是痴人說夢。
而且,到時孫正義退休後,繼任者又將如何統領大局,這我們得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總而言之,現在的軟銀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軟銀,阿里也不是當年那個阿里,兩個都在往不同的方向走:一個向上,一個向下。
而孫正義的軟銀,如今面對巨虧的局面,必然是會做出一些補救的措施,軟銀好轉也有待時間慢慢考究。
但是,至少目前看來,孫正義當初的「再造阿里」夢,恐將真正要泡湯了!
作者:王小孟
C. 負債1.2萬億,他從首富淪落到「首負」,每天睜眼就要還3億利息
20年前孫正義投資阿里,那個6分鍾敲定2000萬美元投資,在上市時變成580億美元,狂賺了2900倍的故事,被中國互聯網圈奉為傳奇,孫正義本人也有了「投資大師」的稱號。截至1999年,互聯網泡沫還沒被刺穿的時候,孫正義還成功取代比爾·蓋茨當了三天世界首富。
2017年,孫正義成立了軟銀願景基金,雄心勃勃地想要再投出下一個阿里,1000億美元資本令全球風投機構汗顏。但是阿里之後,孫正義和軟銀再也沒有特別成功的投資,去年5月Uber上市後,孫正義直言找回來當初投資阿里的感覺。
孫正義萬萬沒想到,從那一刻起,他迎來了創業40年來最艱飢漏難的時刻,軟銀總共花了150億美元買了WeWork80%的股份,如今它的價值不到80億美元。2018年,軟銀77億美元收購了Uber15%股份,但梁手如今卻只剩下510億美元市值,對比此前1200億美元的估值,蒸發了超過一半的市值。
根據相關的分析師統計數據顯示,日本軟銀所欠下的巨額債務,軟銀每天所需要支付的利息就高達3億元人民幣,巧合的是,在過去20多橡肢嫌年裡,阿里為孫正義賺回1700多億美金,占其投資收益的80%,或許會成為孫正義的救命稻草。
D. 孫正義除了最賺錢的投資是阿里,其與阿里相媲美的投資還有哪些
還有並購國內即將倒閉的運營商第三大運營商沃達豐,360億美元收購ARM,成立100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只投AI和物聯網。孫正義投資是非常的具有戰略眼光的還有很高的投資回報率。可以說孫正義投資的公司都是一些獨角獸市值還是非常高的。
孫正義的投資在世界上的投資歷史中非常有戰略性的眼光同時孫正義也是非常的有個人魅力。在投資行業里,孫正義押寶了很多的新型的行業,未來的發展,孫正也也是i非常的看好。
E. 日本前首富孫正義宣布退出日常經營
當地時間11月17日,據《金融時報》報道,由於軟銀集團在科技創業公司投資上的虧損不斷擴大,其創始人兼董事長孫正義個人已虧欠軟銀近50億美元,這也讓他所持有的軟銀願景基金二期股權變得不值錢。過去一年,軟銀市值大幅縮水,幅度超過了過去20年的任何一年,而孫正義的投資也連續虧損,軟銀被迫進入全面防守階段。上周五,在軟銀公布第二季度財報之時,孫正義宣布將退出該公司的日常經營,不再出席軟銀的財報會議,並將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推動其晶元公司ARM的增長和上市上。但目前ARM的上市仍存在不確定性,其上市是否能挽救軟銀的財務狀況也尚未可知。
日本前首富孫正義宣布退出日常經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跟隨我一起看看吧。
每經記者:張凌霄蘆宴 每經編輯:段煉,譚玉涵
![](http://www.newgenesiscap.com/images/loading.jpg)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軟銀和他的掌門人是否能夠安然度過這場前所未有的危機?
孫正義對軟銀負債達47億美元
《金融時報》通過分析軟銀最近提交的文件發現,孫正義的個人負債正不斷膨脹。經軟銀方面證實,如果將該集團存在時間較短的SB Northstar的損失也計算在內,孫正義欠公司的總額目前為4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5億元)。
孫正義在規模560億美元的軟銀願景基金二期中持有17.25%的股權,在拉丁美洲基金持有17.25%的股份,還在軟銀的內部對沖基金SB Northstar公司擁有33%的股份。根據軟銀之前披露的文件,孫正義將自己擁有的基金股份和軟銀股票作為了願景基金二期指嘩陪和拉丁美洲基金的抵押。
然而在過去一年,孫正義的個人資產在幾只基金和軟銀本身的巨額虧損中迅速縮水。
受全球宏觀經濟惡化、各大央行加息和通貨膨脹加劇的影響,科技股和私人企業估值在近期大跌,這自然對以科技基金為主產品的軟銀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軟銀在第一財季錄得創紀錄的3.16萬億日元凈虧損。在剛剛結束的第二財季,軟銀實現了3.03萬億日元凈利潤,本季度扭虧主要得益於對阿里巴巴股票的拋售,軟銀集團出售阿里巴巴股票的總利潤為5.3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716億元)。
願景基金的公共投資凈值所帶來的虧損總計1.19萬億日元,其中美國外賣公司Doordash的虧損為2250億日元,印尼叫車和電子商唯蠢務公司GoTo集團佔1080億日元。
孫正義在他主持的最後一次軟銀財報會上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我們所做的幾乎所有投資都沒有好的表現。」孫正義直言,「上市股和未上市股接近全軍覆沒,願景基金也明顯受到打擊」。
不僅如此,加密貨幣市場的動盪也讓軟銀的虧損狀況雪上加霜。上周,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宣布申請破產,軟銀願景基金在2021年到2022年,分別參與了FTX的B輪與C輪融資,彭博社在11月11日援引日本咨詢公司Asymmetric Advisors分析師Amir Anvarzadeh的一份報告稱,軟銀對FTX的敞口估計為數十億美元。
孫正義的新征途:ARM上市
多年來,孫正義一直以激進的投資風格著稱。
2017年5月,孫正義的願景基金一期正式啟動,總規模高達1000億美元,此後三年,該基金投資約700億美元,累計投資了88家創業項目,包括了滴滴出行、Uber、OYO、Wework等諸多共享經濟領域的企業。
但兩年多前突然暴發的新冠疫情打斷了孫正義的投資節奏。在俄烏局勢、全球經濟萎縮和利率上升等因素的侵擾下,互聯網企業走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軟銀也在越來越沉重業績的壓力面前放慢了投資的步伐。
根據今年5月軟銀公布的財報,2021財年中,軟銀願景基金凈虧損高達2.64萬億日元,成為了全球風險投資領域的最大虧損之一。孫正義在業績公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軟銀集團將正式放緩投資,採取保守的投資步伐,與2021年相比,今年的投資額將縮減25%-50%。
在發布會上,孫正義多次提到「防禦」(Defence)一詞。他認為,如今已是軟銀採取防禦性舉措的時候,而不是曾經的激進,「在這個混亂的世界,我們應該採取的方法是防禦」。
投資策略上由攻轉守之際,孫正義將目光從投資轉向了實業。「我將在接下來至少幾年內的時間,把精力傾注到讓ARM實現爆發式增長。」孫正義在發布會開場時表示,「這是讓我感到興奮和快樂的。ARM和與之相關的業務將會是軟銀未來最大的增長點」。
2016年,軟銀以310億美元的價格現金收購了ARM。今年年初,軟銀為填補虧損一度希望出售ARM。但原本計劃以400億美金收購ARM的英偉達,因監管壓力未被批准交易,這項晶元行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交易由此落空。
出售不成,軟銀開始謀求ARM的獨立上市。
根據孫正義的預測,ARM的價值大概相當於谷歌、亞馬遜、Facebook、蘋果這四大巨頭的水平——或者比賣給英偉達的價錢高出一個數量級。同時,孫正義還豪言「ARM上市將是晶元業史上最重要的IPO」。
ARM副總裁Ian Thornton此前已透露,「我們希望ARM盡快上市,但鑒於當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ARM的IPO不太可能在2023年3月底之前發生。目前籌備工作進展順利,或在2023年的某個時間進行IPO。」
記者|張凌霄
編輯|段煉 譚玉涵 杜恆峰
校對|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每日經濟新聞
F. 3個月,從巨虧946億,到盈利826億!孫正義「禿燃」翻盤
「3個月,從巨虧946億,到盈利826億!」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作者 | 劉曉月
在這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一度上演大敗局的孫正義,再度上演了大反轉。
軟銀巨虧1.4萬多億日元、創下日本企業有史以來最大單季虧損的消息刷遍全網,然而僅僅三個月,軟銀集團的財報就已經從巨虧946億到盈利826億,讓質疑者目瞪口呆。
2020年8月11日,軟銀集團發布4月~6月(2020財年第一季度)合並財報,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凈利潤為1.255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9%。這個數字也是軟銀成立以來最好的季度業績。而上一季度則虧損了1萬多億日元。
與此同時,孫正義本人身家也迅速暴增。 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在三個月內身價激增了近120億美元,緩解了2020年一連串投資損失給他的個人財政造成的壓力。這也是自2013年1月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開始跟蹤孫正義以來,孫正義的個人財富首次突破200億美元。
巧合的是,軟銀公布財報這天恰是孫正義的63歲生日。這對於「感覺連睡覺都是在浪費時間」的孫正義,絕對是最好的生日禮物了。
一
孫正義,19、20年最慘的大佬
孫正義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潰敗。 2019年整個財年,軟銀集團經營虧損1.365萬億日元(約127億美元),略多於4月份業績預告的1.35萬億日元,創成立以來虧損最高紀錄。其中大部分虧損都來自於願景基金,2019財年願景基金的投資虧損為1.8萬億日元。
2020年,疫情沖擊之下,願景基金更是變得一團糟。 5月軟銀發布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軟銀集團凈虧損1.438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56億元),這一水平刷新了日本企業的季度業績紀錄,超越了東京電力集團在東日本大地震時創下的季度(2011年1月~3月)虧損1.3872萬億日元紀錄。
軟銀股價也是接連暴跌。 以2月21日—3月18日為例,20幾天內軟銀股價暴跌42.69%,幾乎腰斬,一舉創下20年來最大跌幅。
在經歷了Wework、Wirecard等公司的大坑之後,更多公司的悲劇還在路上。 就連孫正義本人也承認,隨著該公司收緊財務支出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經濟的撼動,願景基金投資的88家公司中至少有15家將會破產。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一個個「情比金堅」的盟友,都背他而去。
曾經對他青眼有加、45分鍾就能給他450億美元的投資人,如今對他也是冷眼相待。 據媒體報道,願景基金一期的大部分金主早已表示不再為二期注資。今年孫正義在利雅得參加最新的「未來投資倡議」峰會(也被稱為「沙漠中的達沃斯」)時,在他的小組討論中,孫正義所在的房間幾乎空無一人。
曾經並肩戰斗20年的盟友,也終於棄他而去。 2001年,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應邀任軟銀的外部董事,選擇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卸任軟銀的外部董事,和孫正義分道揚鑣,理由是「想專注於本業」。顯然,實業出身的柳井正,自然看不慣孫正義這種賺估值膨脹、靠鼓吹泡沫的錢。
曾經被眾人追捧為投資風向標,如今卻是遭遇各界的冷嘲熱諷。 一位對沖基金投資者表示,願景基金的支持可以看作「立即出售的先兆」。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Scott Galloway乾脆預言,願景基金將在12個月內關閉。
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孫正義,不得不低頭認錯。 4月,在接受《福布斯》的采訪中,孫正義表示:「投資戰術上,我已經開始後悔」。
二
孫正義如何實現「逆風翻盤」?
但是面對咄咄逼人的投資者和媒體,這事不是孫正義低個頭認個錯就能了結的,他太需要干出點成績,來挽救願景基金的未來,來挽回自己的「投資教父」人設了。
那麼孫正義要如何實現「逆風翻盤」呢?
首先,是迅速地把投資項目推上市。
近日,軟銀投資的在線家庭保險提供商Lemonade在紐交所上市,上市首日股價暴漲了139%。雖然這家公司的IPO規模並不大,但受益於在疫情催化作用下,人們的 健康 保險意識大大提升,它的成績還不錯,開盤兩天便順利的讓市值翻了1.5倍,還成為了美股今年本土表現最好的IPO,不得不說孫正義在連續的投資失利後,總算是有所收獲了。
除此之外,孫正義還拿出了壓箱底的寶貝, 打算將出售英國晶元設計公司Arm,或者在2023年或更早之前讓Arm上市。Arm是一家軟銀在2016年收購的公司,這是該公司最大,最具戰略意義的投資之一。
彼時,軟銀斥資320億美元,成就了軟銀 歷史 上最大的一筆收購交易,對孫正義的意義堪比阿里。 Arm的表現也不負眾望,ARM在1990年創立時只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公司,但到了發展2015年ARM處理器的出貨量達到了150億個, 歷史 出貨總量超過了1000億個,如今全球95%以上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採用的ARM架構。
此外,孫正義還在加速變賣家產。 3月23日,軟銀披露了4.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近3000億元)的籌資計劃。其中2萬億日元將用於回購股票,其餘資金用於償還債務、購買公司債券和增加存款,預計將在未來4個季度內完成。
在這個計劃中,首先就是瘋狂拋售占據了孫正義整個投資生涯盈利80%的阿里股票。 十多年來,靠著投資阿里1000多倍的回報,軟銀至少獲利超1000億美元。但此前,孫正義仍然多次強調不會出售阿里股票。不過終於是形勢比人強,今年以來,孫正義接連出售阿里巴巴股票期權,套現約1.6萬億日元。
除了阿里之外,孫正義還通過出售部分T-Mobile股份獲得2.4萬億日元資金,出售旗下電信子公司獲得3千億日元。
但根據孫正義以往的投資風格,如此高頻率的賣出顯然不是其本意。 此前,孫正義的玩法是通過巨額投資,讓這些公司能用資本的錢跑馬圈地,然後熬到壟斷那一刻,願景基金再大賺特賺。
但面對投資者的質疑,與軟銀股價下挫的事實,一點點剝離可以換取的短期回報,不得不成為軟銀的權宜之計。
所以,看似漂亮的業績反轉,卻未必真的意味著真正的翻盤。 孫正義也在發布會上承認,「鑒於疫情仍然充滿不確定性,所以我不能保證未來能夠持續盈利。」
三
孫正義能否再造阿里神話?
孫正義折戟的背後,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阿里巴巴前CEO衛哲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將孫正義稱為「10倍先生」 :「每次我解釋任何商業計劃或模型時,孫正義的第一反應就是說,『大衛(衛哲英文名),可以擴大十倍嗎?』……在我設法回答的情況下,他會接著問,『再十倍呢?』」
孫正義的投資風格是大開大合、極為激進。 他最擅長的玩法是不惜重金,對目標公司大手筆砸錢,迅速推高創業公司估值、擴大市場規模。每一個被投的企業都是巨大的估值,每一個都是概念炫酷的「獨角獸」,但每一個都需要大筆燒錢,但能否賺錢卻仍然是未知之數。
但這種打法帶來的業績雖然亮眼,其實卻只是「紙面財富」而已。這些漂亮的業績數字都是都是浮盈撐起來的,所投企業估值上升帶動軟銀業績增長。但一級市場的估值一向是個玄學,只要股權沒有變現,這些業績就都只是賬面利潤,不能轉換為企業的現金流。
尤其是當時代轉變,這種打法的弊端就會開始空前凸顯。
一是由於大環境的遇冷,市場信心嚴重不足,投資人越發珍惜自己錢袋子里的錢,比起賺估值膨脹的錢,他們更重視「真金白銀」的收入;二是因為互聯網紅利的式微,那種「燒錢」換「流量」的傳統套路正在失效;三是uber這樣的明星獨角獸,運營數年仍然深陷虧損泥潭,越發地讓投資人覺得,孫正義給他們帶來的只是一個「大餅」。
正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正在反思自己投資模式的孫正義,能否再締造新的阿里神話?
讓我們,拭目以待。
G. 神話不再的孫正義:一個人的成功,也要考慮歷史進程
孫正義又失一寶。
北京時間9月14日早間,美國晶元巨頭英偉達與日本軟銀集團旗下Arm公司分別發表聲明,宣布英偉達將以400億美元(約2733.2億人民幣)收購Arm,該交易預計將在18個月內完成,並且需要得到英國、中國、歐盟和美國的監管批准。
交易完成後,英偉達不僅將繼續保持Arm的開發許可模式和全球客戶中立性,也會將其技術應用到Arm許可的產品中。同時,Arm總部仍將設在劍橋。英偉達還將向Arm員工發行15億美元的股本,如果交易完成,將成為半導體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並購案。
兜兜轉轉, 游戲 桌前坐上的還是那個孫正義,只不過,這一次的贏家,不再是他了。
站在2020年,回顧孫正義的人生上半場,一路彷彿贅婿爽文男主一樣「開了掛」。
孫正義祖上是中國人。在南北朝時期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他的祖輩從福建莆田移民到朝鮮半島,祖父孫忠慶在18歲時從朝鮮半島(現韓國大邱附近)移民日本九州。
1957年,孫正義在日本出生。在那個移民處處飽受歧視的年代,父親孫三憲從 社會 底層打拚,事業小成,並啟迪孫正義。
除了父親的教誨之外,縱觀孫正義的成長階段,離不開重要的三個轉折點,也是對其後來重要的人生鋪墊。
孫正義遇到的第一個轉折點,是在1971年,14歲的孫正義接觸到第一本改變人生命運的書《猶太人生意經》,這本書的作者藤田田是日本商業巨子,作為第一位創造性地把麥當勞引進日本的人,藤田田被尊稱為「日本麥當勞之父」。
藤田田《猶太人的商法》
這本書鼓勵日本人擺脫斂財可恥的傳統意識。通過這本書,孫正義意識到,積累財富是積極的好事。受到閱讀啟發後,孫正義決定進一步認識作者本人。他給作者打了無數次電話,但均被助手拒絕。
後來,這位14歲的年輕人乾脆自己一個人坐上飛往東京的飛機,來見這位日本麥當勞之父。見到偶像後,孫正義爭取到15分鍾的交流機會,問了對方一個問題,「自己將來應該往什麼方向發展?」
藤田田的建議簡單又乾脆:學好英語,接觸電腦。
孫正義的第二個轉折點,是在1972年,15歲的孫正義讀到司馬遼太郎的書《龍馬來了》。
司馬遼太郎小說:龍馬來了
主人公坂本龍馬是日本的傳奇人物,生活在江戶時代末期,是明治維新、倒幕維新運動的奠基人之一。
坂本龍馬對孫正義的影響極大。孫正義多次說到,「我最敬佩的人是坂本龍馬,我的座右銘也是坂本龍馬的那句話,志存高遠、闊步人生。」
在幾年後赴美求學的直接動力就是這種龍馬精神,甚至軟銀logo中的兩道粗線,也是直接取自坂本龍馬的戰旗。
第三個轉折點,是在1973年,16歲讀高一的孫正義利用暑假第一次去美國參加為期四周的短期夏令營培訓班,主要是為了學習英語。當時培訓班借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室進行授課。
在美國,也是孫正義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開眼界,後來孫正義在演講中說,「我一生有幾個轉折點,來美國求學幾乎是其中最重要的,美國當地自由奔放的民風、創造性、公平、開放、夥伴精神與先進的技術深深吸引著我。」
回到日本後孫正義急不可待,立馬遞交了退學申請書,一意決心要赴美,事實上,美國也的確給孫正義帶來了財富的原始積累,孫正義在接受采訪時說,「沒有美國,就沒有孫正義。」
在美國6年的求學經歷,是孫正義人生中濃墨重彩的篇章,讓教授為其打工、回日本建立軟銀,投資第一家公司雅虎等等,孫正義不斷書寫自己的傳奇故事。
尤瓦爾·赫拉利在其暢銷書《今日簡史》中提到,人類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靠創造和相信虛構故事的能力,孫正義顯然就屬於此類,世上也多了一個瘋狂的賭徒。
軟銀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占據日本軟體40%的市場份額,到了1989年軟銀的市場份額變成了85%,到了1994年軟銀在東京交易所上市,融資1.4億美元,孫正義的身價也水漲船高,達到了10億美元。
有了錢,正值美國一股波瀾壯闊的投資熱潮,當時的網景公司讓大家看到,原來買賣公司也可以掙錢,於是,在1995年11月,彼時雅虎正式成立的時間還不到一年,團隊雖然也只有十幾人,孫正義在看到年輕創始人楊致遠的潛力後,決定為其注資200萬美元,一年後再次投資1億美元,占股33%。
這筆投資為孫正義帶來了巨額利潤,後來雅虎市值一度高達千億美元,持股33%的軟銀在這筆投資中獲得了300倍收益,這讓孫正義還做了3天的世界首富。
孫正義投資阿里巴巴的故事,堪稱全球風投史上最經典的一筆案例。
其中廣泛流傳的版本是:2000年,在初次見面交談10分鍾左右,孫正義決定向剛剛創辦不到一年的阿里巴巴投資2000萬美元。
4年後,阿里巴巴剛推出淘寶平台不久,軟銀又繼續追加了投資,當時阿里一共融資了8200萬美元,其中軟銀投了6000萬美元。通過兩次投資,軟銀用8000萬美元,換來了大約30%的阿里股份。2014年,阿里在紐交所上市時,軟銀持有的阿里股份價值翻了大約2900倍。
2016年,孫正義又用320億買下ARM,再次被視為年度最轟動收購案。
Arm作為全球最大的晶元IP(知識產權)供應商,其Arm CPU架構幾乎支持著全球九成以上的手機晶元,包括蘋果、高通、三星、聯發科和華為等在內晶元和智能手機巨頭,都長期依賴著Arm,孫正義信誓旦旦地說,要用ARM押注「人類 歷史 上最大的範式轉變」。
孫正義顯然對打破紀錄這事有痴念,2016年9月,孫正義帶著軟銀團隊飛往沙特,募資1000億美元,規模達到人類 歷史 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
面對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掌門人、副王儲穆罕默德,孫正義一番演說,「我將送你一件禮物,價值1萬億美元的禮物。你投資1000億美元,我還你1萬億美元。」展示完之後,穆罕默德承諾給出450億美元。
但這450億美元也是有代價的。其中280億是債務融資,債務就意味著保本,而且軟銀需要每年支付7%利息,為了湊齊史上最豪華的千億基金,軟銀將ARM也變成了押注。
千億願景基金成立後,各路媒體大加贊頌,紛紛稱孫正義是下一個偉大的巴菲特,孫正義也摩拳擦掌,准備再大幹一場,投出幾個阿里巴巴,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即使是能力再強的孫正義,也不得不承認時運的多變。
03
「神話不在」孫正義
自從千億願景基金推出以後,讓孫正義頭痛的事情越來越多,市場對其的評價也越加兩極分化。
2017年孫正義投資Uber,上市前估值1200億美元。但是Uber上市首日破發,去年年底市值不足539億美元,只有上市前的一半。
同年,孫正義又看中了WeWork。2019年最高峰時,WeWork估值470億美元。但是在2019年,Wework主動撤銷IPO,估值腰斬。
2020年2月10日,美國知名電商平台Brandless正式宣布倒閉,這也是軟銀願景基金成立以來的第一個死亡項目。
隨後的3月底,又一美國明星創業公司OneWeb官方宣布申請破產保護,並且已經解僱了約85%的員工。而軟銀累計投資了20億美元,是其最大的金主。
幾個月後,德國支付巨頭Wirecard宣布破產,成立於1999年的Wirecard,曾被視為是歐洲的支付寶,孫正義不惜一口氣投了超過70億元人民幣。股價一周內暴跌90%,因為財務造假,軟銀再次深切感受到了禍不單行的滋味。
公開資料顯示,Wirecard以線上賭場和色情網站支付業務起家,在2006年收購一家銀行後,發展成提供全方位支付業務的服務商。Wirecard在2018年的營收超過20億歐元,市值一度超過德意志銀行達到246億歐元。
2020年5月,軟銀發布2019年年報前後,由於業績下滑,業內對於軟銀的爭議幾乎到達了頂峰,2019年的經營虧損達 1.365 萬億日元,這是軟銀 15 年來的首次虧損,也是公司成立以來的最嚴重虧損。
還是旗下的願景基金造成公司資金上的窟窿。財報顯示,願景基金2019年錄得的經營虧損達1.87萬億日元(約175億美元),軟銀稱主要是由於投資的Uber、WeWork及其三家聯營公司公允價值大幅下滑。
由於投資項目接連遇挫,出資人開始擔憂願景基金投資組合中充斥著更多陷入困境公司,對於願景II期基金的出資意願大打折扣。孫正義曾坦承,在過去一年中,88家公司中有26家估值上升,47家估值下降,其中約15家公司將走向破產。
孫正義的做法是,第一,是勒緊自己的褲腰帶,凍結願景基金II期投資,暫時不進行新的投資;同時,集團會保守地運營業務,將資金用於回購和削減負債。
2020年1月初,軟銀集團旗下的願景基金接連放棄對Honor、Seismic和Creator三家初創公司的投資,也反映出投資狂人孫正義開始變得謹慎。
第二,是坦誠認錯。
所投企業接二連三出事,孫正義在6月25日的股東大會上反思認錯,同時宣布退出阿里董事會,即日起生效。
在這次大會上,孫正義罕見反思了去年最失敗的投資案例——WeWork,「主要責任在於我,這筆投資從最初開始就遭到了內部的反對,是我把反對聲壓了下去。我將採取降薪的懲罰,我告訴公司人事,無論是1億日元還是2億日元,即使零報酬也沒關系。」
6月25日,軟銀集團年度股東大會上,孫正義宣布自己將從即日起退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也在同一天,馬雲辭任軟銀董事。
第三,是賣資產還債。
從開始搞願景基金以來,孫正義就不斷地拋售阿里股票。軟銀在阿里的持股比例2015年是34.4%股份,2016年是32%,2017年持股是29.07%,2018年是28.8%,到了2019年只剩下25.8%了。
四年前被軟銀320億美元收購的晶元IP巨頭Arm公司,如今也被擺上了軟銀的貨架。軟銀決定出售Arm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份。
此外,原本就風雲飄搖的軟銀二期基金募資愈發受阻。於是,孫正義開始啟動高達 4.5 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近 3000 億元)的大規模資產出售計劃。截至8月3日,軟銀已經出售價值4.3萬億日元的資產,已完成出售4.5萬億日元資產計劃的95%。
但出售資產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軟銀又拿出一部分錢加杠桿炒股,希望能逆襲。
比如前不久軟銀願景基金開開始在美股大舉掃貨,甚至還被外媒稱為納斯達克鯨。在疫情期間飆升,如Uber、Slack等公司的股價在4月至6月反彈,這讓孫正義嘗到了甜頭。數據顯示,軟銀願景基金第一財季的凈利潤達到1296億日元(約12.2億美元。)但好景不長,被華爾街的做市商們盯上,通過一些手法,讓美股在9月4日大跌,軟銀再次被暴打。
9月14日又有消息爆出,軟銀集團因長期業務戰略的根本性變化,正在加速私有化收購談判,雖然外媒報道稱,軟銀內部對管理層收購的反對十分強烈,但這項舉措得到美國激進投資機構埃利奧特管理公司 ( 持有軟銀大量股份)和阿布扎比主權財富基金穆巴達拉 ( Mubadala ) 的支持。
軟銀集團目前資本估值1150億美元,嚴重低於軟銀集團持有的其他 科技 公司的股權資產價值,中東的LP顯然早已經對他不滿了。
比如在2019年的沙特未來投資倡議大會,孫正義當時在台上慷慨激昂地演講,台下卻幾乎空無一人,如此落寞的現實,距離當初意氣風發成立願景基金天差地別,相距也不過三年。
2000年,央視《對話》曾問過孫正義,「互聯網曾是各個行業的佼佼者,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許多投資者對這個態度就發生了轉變。你怎麼看?」
孫正義坦然回答,「故事總是要有起伏的嘛,這些大的起伏對於股市來說,並不是非同尋常的事。」
孫正義相信,通過投資並購,軟銀集團可以成功地用資本手段將各細分領域的領頭公司連接。這些公司在一個共同的願景下組成聯合體,一同成長、進化、壯大,發揮協同作用,
也正因此,孫正義為軟銀集團發明了一種新的企業形態,他創造了很多概念闡述這一理念,如 "strategic synergymaking group"、"Cluster of No. 1",或者更好理解的," 科技 界的伯克希爾 · 哈撒韋 ",千億願景基金也正是誕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就算計劃聽上去再離譜,孫正義總能用充分的理由最後讓投資者掏錢。
現在回看孫正義的投資布局,他各種激進的投資策略,比如雅虎、阿里巴巴、滴滴,在2000年、2010年的時候,因為趕上了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早期風口,賽道無限龐大,各個獨角獸成倍出現,順勢而起成為神話,就像投資人說的,「趕上了黃金時代,閉眼投都不會出錯」。
但在增量逐漸變成存量的當下,賽道沒有過去那麼大了,各個領域的基礎設施「坑位」被巨頭佔領,細分品類的玩家開始變多,既然是細分市場,也意味著天花板可以預見,適合VC瘋狂下注的公司越來越少。
內部治理失范就會產生爭斗,究其原因還是資本市場發展不成熟,各類法規不健全,從 歷史 的角度看,孫正義的失敗或成功似乎是一種伴隨時代因素的偶然。
但無論天才也好,瘋子也罷,總要敬畏市場,敬畏資本,敬畏行業,因為時間終究會給出答案,這個答案的好壞,完全取決於孫正義。
H. 欠債1.1萬億,竟從不擔心他就是投資「狂魔」孫正義
在這個世事無常的時代,有人一夜暴富,有人負債累累。阿里巴巴的出現讓現代人們的購物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能成功並且一直上升的企業還是為纖頃數不多的,有創業就會有失敗,所有人都不會像馬雲一樣幸運。孫正義是日本軟銀集團的創辦者,曾經還做過世界首富,但是目前他是全球欠錢最多的人。
孫正義曾經也當過世界首富,但是他的經歷很是特殊,只做了三天的世界首富,毀或陸之後便淪為了世界「首負」,成為了世界上欠錢最多的人。他所創辦的軟銀集團目前欠債1.1萬億人民幣,每天只要醒來面對他的就是要還3億,但是憑借國內的阿里巴巴公司,孫正義依然生活的很滋潤。
孫正義出生在日本,但是他的童年生活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小時候經常被欺負。後來孫正義的父親賺了一點錢,就把孫正義送到美國和加拿大讀書了,去到那裡之後,孫正義第一次解除晶元,他就主動學習計算機方面的知識,並且還研究出了自己的專利,就賺到了100萬美元,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之前了解過孫正義的,都知道他是一個投資「狂魔」,在1995年的時候,孫正義做了一件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事。孫正義和雅虎公司的創始人楊志遠等人會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們僅僅只交談了半個小時,孫正義就做出了一個決定,孫正義就投入了二百美元,很多人不明白孫正義為什麼要這么做,當時的雅虎並沒有很大的前途。後來第二年孫正義又向雅虎投資了1億美元,並且成功拿到了雅虎公司35%的股份,一經上市市值達到了5億美元。
在2000年公司市值就已經高達千億美元,當時孫正義賣出了2%的股份,就從中賺取了3億美元,後來在巔峰時期孫正義的資產更是超過了比爾蓋茨,團灶越身成為了世界首富,但是這個寶座他僅僅擁有了三天。
而他的傳奇不僅只有雅虎公司,還有當今的阿里巴巴公司。當時馬雲經營的阿里巴巴公司並沒有得到很多人的認可,但是孫正義毫不猶豫的向阿里巴巴投資了2000萬美元,到後來又追加了4000萬美元,手裡持有阿里巴巴公司34.4%的股份,憑借著高額的投資費用,成為了阿里巴巴公司做大的股東。
後來孫正義遇到了人生的一個巨大轉折,孫正義旗下的願景基金一直在大力投資 科技 公司,後來因為公司經營不善,他投資的大多數公司都欠下了高額的債務。
後來軟銀投資業務虧損高達2200億日元,公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直接使凈利潤值下跌99%,因此讓他成為了全球負債最多的人。但是孫正義並沒有為此擔心,畢竟他的手裡還有阿里巴巴這個「保命符」,現如今孫正義持有阿里巴巴23%的股份,相當於8000億元人民幣。而且他投資的幾家公司目前都在上升期,每天3億的利息對他來說根本不在話下,所以現在孫正義依然活的很瀟灑。
I. 孫正義出售軟銀800億美元資產,出售的原因是什麼
近日,在遠程出席一場活動時,日本軟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正義表示,目前軟銀正大舉拋售資產囤積現金以應對可能到來的最糟糕情況。孫正義表示,他的公司原本計劃出售價值400億美元的資產,但為了保障流動性,最終出售了800億美元的資產,這其中包括以40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英國晶元設計商安謀(ARM)以及價值2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股票。孫正義認為,有800億美元現金在手,一旦軟銀股價下跌,他就可以更積極地回購更多的股票,也可以繼續投資私營企業和公開上市公司。
J. 欠軟銀47億美元,孫正義跑了,連阿里巴巴都不管了嗎
現在他已經退出了這個公司的董事會,也已經退出了這個公司的管理層。也拋售了阿里的股票,387億美元又和人民幣2,700億人民幣。所以他並不是說不管了,而是現在的他已經和這個公司沒有了任何的關系。為了能夠彌補他在投資方面的失敗,所以只能夠通過這樣的形式來填補自己虧欠的資金。
溫馨小提示
現在他和這個公司已經沒有任何關系了,所以他也沒有任何的權利去管這個公司的事情。已經退出了這個公司的董事會也退出了這個公司的管理層。他跟這個公司已經沒有了任何的關系,所以雙方之間已經不再有任何的責任了。
因為他已經把公司的股票全部都賣出去了,獲得了2,700億人民幣,但是這並不能夠填補他的巨額債務。所以他並不是說不管這個公司了,而是他已經沒有了任何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