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每年可以拿多少錢
A. 中國基金經理的薪水由什麼決定年薪掛鉤業績嗎
1、把收入和業績掛鉤是能夠想到的第一個應對措施,簡單的收入和業績掛鉤也存在一定問題,比如說一些基金經理在職期間,為了追求當年年終獎最大化,而製造出了假象,長期來看使得公司和投資人的利益受到損失,目前美國基金業的做法是改變收入結構,把現金的收入結構轉變為現金加股票的收入地結構,一定比例的年終獎必須與公司股票形式發放,部分股票三年之內是不能出售的,使得基金經理收入和公司的收益掛鉤。
2、基金經理可能把兩個部分放在一起說了,一個是公募一個是私募,在海外私募基金經理收入是跟業績掛鉤的,是直接靠提成的。公募基金來說結構跟國內差不多,差的不是很多,百萬年薪的公募基金經理很少,可能到私募一年拿到五億美金、十億美金,公募基金上百萬的年薪很少。跟國內可能發行基金的機制有關系,現在是批一個發一個,所以說拿到這個權利之後就拚命的營銷,靠這個宣傳把這個份額做大,用業績贏得基民的認購。在海外是做基金的門檻很低,像做標准普爾500的基金。
B. 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經理的薪酬待遇大概是多少
據格上理財一份統計顯示,目前私募管理的資產規模已經超過了4000億元,同時有11家公司的規模突破了50億元。之前寶盈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王茹遠離職後,在上海成立私募基金,據說20億元的規模遭遇秒殺。按私募業的管理辦法,假設其管理的基金能夠有10%的收益,就是2個億,管理人從中提成20%的回報,單此一項,管理人的年收入就高達4000萬元,再加上1%的管理費收入,一個成功的私募管理者的收入令公募基金的經理望塵莫及。當然,如果是操作不當,出現虧損也很有可能一敗塗地——基金只能清算結束。
另一方面,來自同花順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7日,今年共有199名基金經理離職。這大大超過2012年和2013年全年基金經理離職人數(2012年有111人離職,2013年有138人離職),使今年成了基金經理變更最頻繁的一年。伴隨著眾多的基金經理請辭,公募中有5年以上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群體也越來越少。同花順數據顯示,548隻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基金經理從業年限達到10年以上的只剩下7位。而基金經理職業年限達到5年以上的,只有90位。在這548隻基金中,有184隻基金經理管理基金的年限在2年以下,佔比約三分之一。
面對牛市預期下的私募新一輪發展機遇,公募基金業開始搭建更好的平台希望留住人才。據上投摩根基金副總經理侯明甫表示,上投摩根將首家嘗試在業內推出「種子基金」,隨後還將有「影子股權」計劃等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據介紹,該基金公司將拿出超億元的公司自有資金推行種子基金計劃,這在公募業內尚屬首家。
所謂「種子基金」計劃,就是有意願的投研人員可按自己的投資策略建立投資模型,然後申請進行模擬電腦操作,試運行足夠長時間段後,公司對期間的運行進行績效考評,一旦被認可就可以申請設立種子基金,公司將拿出部分自有資金,在合法合規的框架下,投研人員也可根據自身意願投入個人自有資金。該種子基金將公開透明運作,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一旦受到市場認可,也會考慮轉為公募基金產品。侯明甫解釋道,「這其實是公司內部人才的一個孵化機制,我們給有創業沖動的人才足夠的機會,同時內部也會嚴格控制整個流程。拿公司自己的資金嘗試,哪怕失敗也是公司的資金,不涉及投資人的利益。」他還表示:「私募業近年來發展迅猛,但公募肩負著服務滿足99.6%的普通大眾投資理財的需求,因此用創新的制度留住合適的人做對的事是我們的使命。」他透露下一步公司將考慮實行股權激勵計劃,讓更多的員工與公司有更緊密的聯系,並分享公司的收益。
興業全球基金(微博)近期不但傳出了提高基金經理原有薪資待遇的消息,同時還推出了「業績排名獎金」和「持基計劃」。所謂業績排名獎,就是如果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在市場上各類別排名中,如排進前三分之一、前四分之一、前六分之一的,基金經理都將獲得不同的獎勵。為了加大力度,公司還將排名的時間段做了區分,即上述排名分別有一年期、兩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等四個時間段,只要業績足夠優秀,某隻基金可以重復獲得獎勵。
「持基計劃」則是基金經理可以使用自有資金投資自己管理的基金,與此同時,基金公司提供1:1的配資跟投,產生的收益歸基金經理個人。其中基金經理最高投資額度為80萬元。
C. 基金經理年終獎7000萬,其中有你的貢獻嗎
基金經理年終獎7000萬,我作為一個炒基金的愛好者,我認為其中有我的貢獻,現在社會上很流行炒基金,很多人都會選擇購買基金這種方式來進行投資理財,其實也可以看出這個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條件越來越好了,人們有更多的閑錢可以進行投資理財。
基金經理年終獎7000萬,你的年終獎多少呢?很多人紛紛表示對於基金經理這樣高的年終獎金感到非常的驚訝和羨慕,這其中有沒有你的貢獻呢?其實我認為基金經理如此高的年終獎金跟我們每個購買基金的投資者來說都是有關系的。現在有很多家庭都會選擇投資理財的方式來規劃自己的資產或者是說讓自己的閑錢能夠發揮出更大的價值,所以根據各自的財產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不同人會選擇不同的投資理財方式。
D. 半隻腳跨入熱搜頂流的基金經理們的實際薪資到底有多少
他們的薪資其實很好算,你通過他們的管理費和他們的提成就能夠算得出來。一般而言,他們的收入在月薪1萬到1000萬之間。
當基金投資特別火熱的時候,很多小夥伴也會思考基金經理的收入問題,因為他們覺得基金經理操盤這么大的一個基金產品,收入一定會特別高,但其實收入高的基金經理只是少數,更多的基金經理只不過是拿底薪而已。
很多基金經理成為了熱門人物。
在互聯網時代,只要一個話題的熱度足夠多,那麼這個話題下的人物就會成為頂流人物,我們經常提到的基金經理也成為了飯圈化的代表,甚至很多基金經理都有了自己的粉絲團。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會去盲目追隨一些熱門的基金經理,同時也會給這些基金經理帶來非常多的收入回報。
E. 基金經理的年薪有多少
基金經理其實就是金融業領域的一種職業類別,主要的作用就是管理基金組合,幫助顧客挑選和分析基金等功能。但是網友們知道基金經理的年薪有多少嗎?下面一起來看看相關內容吧。
一般基金經理能拿到扣除渠道費用後管理費的30%作為獎金,以股票基金為例,基金經理的獎金是基金規模的1.5%(管理費率)*50%(扣除渠道)*30%=0.225%。
除獎金部分,基金經理還有固定薪資,一般根據級別在100-200萬之間,比如文首那位基金經理的固定薪資就是83333*12=100萬。
有了這個公式就可以很容易算出那些頂級基金經理的收入了,比如公募基金的一哥張坤,截至20年底他的基金管理規模是1255億元,假設他固定薪資是最頂尖的200萬,理論上年終獎金是1255*0.225%=2.8億,加起來是2.82億的年收入。
根據閉大wind數據,截至20年底國內有255位基金經理的基金規模超過百億,按照百億轎禪豎規模以及百萬年薪,這255位里邊年收入最低的也有100萬+100億*0.225%=2350萬,真襲消爽,工作4年就能達成一個小目標。(假設這255位全是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
F. 金融行業的哪些工作可以達到年薪50萬元
本人身在券商,就自己看到的情況說一點吧。
就券商而言,總部的很多崗位,資深一點的(工作過3年以上的)都有可能達到題主的這個年薪標准。稍微高階一點的,如投行、資管、自營、衍生品、研究所等精品部門,第一年的新人都有可能拿到這個數,看部門和個人的貢獻情況。
至於經紀業務條線,則和個人業績息息相關,完全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做機構業務的比較明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比如說介紹一單IPO或者債券發行,介紹人可以拿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不等,只是一般需要遞延發放獎金。
另有一個行業,和證券行業關系緊密,就是基金,又分為公募和私募。公募基金整體富得流油,令人垂涎三尺,即使行政後台崗,收入也高於其他金融細分行業。稍微努努力,做個和投研相關的崗位,達到題目標准,輕而易舉。至於私募,行政收入稍低一點,但是投研崗位高度市場化,有本事的人靠推薦股票精準,一個月達到題述數字也是常見的。
上面說了都是好聽的,也要說點不好的。證券、基金行業現在都是越來越市場化,競爭非常激烈,業績要求逐年提高,能在行業里生存下去,越來越不容易。如果不是喜歡這份職業,而光憑著對金錢的熱望,有可能連門都沒摸到,就悻悻然離開了。
如何找出年薪達到50萬的金融工作?
其實很多時候只需要看一下這個崗位的JD(Job Description,崗位職責描述),就大概能夠判斷這個崗位的薪資水平了。
如果職責基本都是些按部就班固定的工作,那八成是工具人崗位(薪資自然不會太高),不是說不好,大家起步都是這么過來的。但就是說,年薪50萬的金融工作,必定會涉及一些決策或資源調配整合。
因為金融行業沒有那麼地技術密集,所以其實在這個行業,硬通貨就是資源整合和決策能力 。所以,這里不討論比如金融機構的IT開發崗、金融 科技 崗,只說傳統金融。
銀行里的50w+在哪首先肯定不是櫃員,但其實大佬早期可能都干過櫃員或者大堂。銀行的資源整合和決策如何體現?
能不能拉到大的私人客戶、高凈值客戶,並持續地、專業地為他們提供合適的理財建議?—— 高階的私人銀行財富管理崗 (普通支行很難達到)
能不能把本轄區的企業都拉來,和他們保持良好關系,對接他們的融資需求,並控制好風險?—— 分行支行的行領導層 (也就是多數分支機構的boss能夠達到)
以及 總行職能部門中有較長工作年限的人員 ,但由於分行支行都沒有此類崗位,人數實在有限。
券商里的50w+在哪券商的觸角沒有銀行那麼廣泛,基本就是營業部和總部業務。
營業部的領導層 能達到,和銀行同樣的,需要盡可能把本地的大客戶拉來開戶並激活該用戶交易,此外代銷基金或其他產品也得做。
總部投行部 ,行情好、成功IPO的公司多,則團隊成員平均能有這個收入,行情不好或者即便行情好也和自己項目組沒關系(中小券商),則可能今年就白幹了,就是拿個工資而已了。
總部自營、交易、資管團隊 ,對個人能力的要求高,既然是花別人的錢(公司的/客戶的),能掙回更多的錢是唯一目的,能幫公司盈利,則50w都是往小了說的數,壓力大。
總部研究所分析師 ,壓力也很大,不過不是盈利,而是研究和調研的壓力。整體來說薪資算高,但平均肯定是達不到50w的,25-35算比較合理正常的。至於每個團隊的首席分析師,薪酬就至少是5倍於普通分析師了,所以分析師都想在每年的評選中上榜,進而積累資本,說不定就跳槽到另一家當首席了呢。
會計師事務所里的50w+在哪事務所的升職完全就是按照職級來的,從junior到senior,再繼續到經理,再到高級經理,最終升為合夥人(也就是所謂的partner,簡稱par)。
要達到50w的話,至少得是高級經理(這時已經至少入職7-8年了),而且得是很優秀的高級經理才可能到這個數。
再往上走的話,每個高經的目標就是升par,但你千萬別以為升上合夥人就總算可以休息了。 事實上,合夥人中還有更加復雜的等級分類 ,從無股權的合夥人,到有股權可以參與分紅的合夥人,這時總算成了個小par,然後繼續往大par的目標前進,也就是獲得更多股權比例,最後進去核心的合夥人委員會,最後大boss是執行合夥人。
當然,成為合夥人後,收入50w那是肯定的,至於上限,可以開始暢想了。
基金、投資機構里的50w+在哪相信大家可能已經猜到了,這些地方都是金融行業最甲方的存在了,管理投資人的錢,單憑這一點,工作體驗就比大多數金融民工舒服了,畢竟是甲方啊。
當然,面對投資人的時候還是乙方,但這些地方,業績是唯一指標,要是聲譽被打出來了,大家相信你,那每次開放產品或者基金認購時,都是超額認購不知道多少倍呢。
公募基金剛進去的時候薪資肯定達不到50w,但最終如果成為了 基金經理 ,那工資已經不是重點考慮因素了,把盤子做大收管理費,才是王道。
私募證券和基金的話收入會高一些,但剛進去也很難50w,待個3-5年爭取成為 投資總監 時,收入妥妥破這個數。
總結還有些其他細分行業(如保險、資產評估)就不一一說了,高薪資核心:
金融行業是直接跟錢打交道的行業,很多銀行,投行等金融機構平均年薪已經達到了幾十萬,在這些金融機構裡面,能夠達到50萬年薪的工作還是相當多的。
1、銀行大家知道,銀行平均工資也是相當高的。下表是2019年各大銀行薪酬表,其中有幾家銀行平均薪酬超過了50萬元,而年薪比較低的四大銀行,平均年薪收入也達到了26萬元以上,顯然這些銀行中有很多崗位是能夠達到50萬以上薪酬的。
一般銀行的理 財經 理,私人銀行經理,信貸經理,還有市級分行行長,副行長等等的崗位,薪酬可能都有可能達到50萬甚至更高。
當然了,現在銀行由於工資比較高,也是相當難進的,一般都需要頂尖大學碩士等畢業才有可能進入的。
2、券商券商公司工資可能比傳統銀行工資更高,一般券商公司涉及到股市IPO的工作,還有資產管理的工作,還有研究等崗位,這樣其中很多崗位可能工資都有可能超過50萬。
2019年,很多上市券商平均薪酬都達到了35萬元以上,其中中金公司平均薪酬達到了92萬元,招商證券平均薪酬也達到了63.84萬元,廣發證券平均薪酬也達到了54.69萬元,還有不少券商的平均薪酬達到了五六十萬的樣子。
因此,如果能夠進入券商公司,那麼想拿到50萬年薪,在很多崗位都是能夠拿到的。但是如果你想進入券商公司,可以說是難度非常大的。
3、基金公司現在基金公司平均薪酬也是比較高的。一般來說,公墓基金公司的經理,很多年薪可能會超過50萬,有些明星基金經理年薪幾百萬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私募基金公司也是一樣的,很多基金經理的薪酬都是相當給力的,只要做個幾年以上,而且業績也非常好,那麼拿到五十萬以上的薪酬,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因此,在基金公司薪酬也是相當高的,如果能夠成為基金經理,只要業績好,那麼年薪數百萬,也是比較輕松的事情。
4、結論綜上所述,金融行業是多金的行業,只要能夠進入,那麼就有很多機會可能拿到50萬以上的年薪。
回答你這個問題,太簡單了,因為我年薪就過50萬啦。給你分享一下我的工作經驗吧。
我從事的是傳統的保險工作,准確說是營銷工作。在保險行業從業10多年。我年薪過50萬是從14年開始的。那個時候公司有幸推出了養老社區產品,基本上一張保單的保費在200萬左右。針對的客戶群體就是中高收入的高凈值客戶。
當然你如果覺得說賣保險能賣到年薪50萬,其實我可以告訴你這個50萬在這個保險行業收入屬於中等,根本不算高。在這個行業呆過的人都知道。
我在14年的時候全年收入達到50萬,而我同事的收入已經達到了年薪過百萬,甚至有兩位同事的收入達到了年薪過千萬,從14年的時候主要是因為找准了客戶群體。
我是金融學碩士畢業。所以對於保險在資產配置中的作用是非常了解。而對於高凈值客戶在資產配置當中對於保險的需求也是心知肚明。
包括客戶做到家業和企業的資產隔離。包括客戶子女婚姻關系。規避婚姻風險都會用到保險。我們知道結婚是一門藝術,對於高凈值客戶來說,因為結婚意味著你的家族企業有可能會被外來的人掌控。或者說一段不幸的婚姻,有可能會讓你的家族企業一半的資產白白送給你的女婿。
所以我的建議是金融行業裡面能掙到年薪50萬,這個錢不算多,你真的想要在不管是從保險還是銀行,還是信託還是正確想掙到高收入的話,一定要對接高端客戶。只有從高端客戶提供高端客戶匹配的需求,你才能掙到更高的收入。
其他能掙到高收入的群體,比如說去投行。我大學室友去了知名的一家投行,現在年薪在200萬左右。頂峰的時候在17年年薪達到了1,000萬。當然這個行業也有考試,也有你的專業要求。我同學當時考過了這個行業裡面難度10級的保薦人的考試。現在也是個部門領導。
這些工作都是很普通的工作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市場會給你合理的定價。
金融行業雖然工資比較高,但是也沒有你說的年薪50萬這么高的~!
當然也是可以達到的,要達到基本上都是經理級別的人了。
而且這個經理級別的還是要在那些大的公司才可以。
還有就是那些操盤的人員,這樣的人主要是靠提成的,基本工資不會很多。
還有就是那些手裡面有資源的人,這個和操盤手又不一樣。
基金公司保薦人年薪最高2000w,這個工作最低100萬年薪!就這個圈子最牛逼,基金經理年薪可以干到100w,投資經理也可以干到100w,但是這個職業學歷最低要研究生以上,在證券行業超過5年以上。才有可能幹到這個水平。
基金經理不止這個收入,如果說50萬這范圍,通常是基金經理以下的分析師,研究員,就大概是這個收入了
任何行業,只要你有能力。
頭部金融前台崗位,應屆生第一年就能達到,如中金高盛摩根美林瑞銀等。
朋友在證券公司做技術,開發維護證券交易軟體,二線城市,年入50萬+,如果同樣的技術在非金融行業,估摸著也就20+左右
G. 基金經理開出1100萬大單能賺多少錢
根據文書內容,這位基金經理2015年的稅前收入為 83333*12+167萬=267萬,2016年的應得收入為83333*12+739.41萬=839.41萬。 這收入簡直能上天,搜了一下這位仁兄所在...
手機搜狐網
2021-03-22
基金經理年薪7000萬?這畢備拿個可能嗎?他們到底賺多少錢? - 知乎
28 - 2, 明星基金經理年終獎提成15%,也就是4.5億中拿7000萬. 網友的手搭閱讀理解: 1, 同理可得,張坤管理市值千億的基金,收入就是幾個億. 2, 好多買諾安成長的小夥伴還虧著錢,甚至是巨虧.看到這...
知乎
2021-02-26
基金經理能賺多少?太智聯合:2017年,在管理規模前十的基金公... - 雪球
太智聯合: 2017年,在管理規模前十的基金公司中滾裂,基金經理平均收入是192.09萬元,接近200萬元。 而在非前十的基金公司中,基金經理平均年薪是145.32萬元,接近150萬元。
H. 一般基金經理的年薪多少
一般基金經理的年薪無論是公募還是私募,基金經理的收入都遠高於後台員工。但真正的基金經理並不是外界想像的那樣,收入差距其實很大。一般來說,私募的薪酬體系比公募基金更靈活,可以獲得更豐厚的補償,但也造成了很大的差距。即使兩人都是研究人員,最後得到的獎金差別也很大,同一公司同一職位的收入可能差十倍。
如果在私募行業工作兩年,工資總額一般在20 ~ 30萬。但是底薪一萬的人很多,獎金多少要看股票的好壞。同理在一個公司,收入差距達到十倍也是正常的。單年終獎從幾萬到幾百萬不等。私募很現實。掙錢了,就掙;當賺不到的時候,就失去了所有工資。所以很多人賺到錢就選擇走人。如果他們遭遇熊市,他們將一無所獲。
在公募一個普通的研究員是20000元,但如果剛參加工作不到一年就拿不到20000元。工作兩三年後研究人員約2.5萬人。在上海不包括年終獎金的情況下,一般基金經理的年薪平均36萬-48萬。
I. 目前私募基金經理待遇如何
「100萬人產生一個」、「年薪百萬、多金有才」……不久前,深圳一名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經理在《非誠勿擾》徵婚時,被貼上了這樣的標簽。
相比公募,私募的薪酬體系更為靈活,基金經理有可能拿到更豐厚的報酬,這就難怪連匯添富原總經理林利軍這樣的公募老總都「奔私」了。
滬上一名私募研究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私募的收入主要來自兩方面:管理費和業績提成。一般情況下,公司會拿走業績的20%,而其中的1/5則屬於投研團隊。
以上海一家知名私募為例,該公司的產品組合規模約為20億美元,若賺1個點便是2000萬美元,公司拿20%就是400萬美元,投研團隊則將獲得其中的80萬美元,由於研究團隊與投資團隊的提成基本等比例,所以研究團隊實際可拿到40萬美元。
多位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即便同是研究員,最後拿到手的獎金也千差萬別,同一家公司同一個崗位的收入可能差十倍。
薪酬揭秘
一家好的私募到底能有多賺錢,又有多大方?朱雀投資提交在股轉系統的公開轉讓說明書道出了隱情。
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今年上半年朱雀投資主營業務收入包括基金管理費、投資顧問費、浮動業績報酬、認購費等。浮動業績報酬即通常所說的提成,通常為單位凈值超過面值或約定業績基準部分的20%。
上半年,朱雀錄得總營業收入約4.53億元,其中浮動業績報酬部分佔比最高約為4.18億元,凈利潤2.73億元。其中,僅「支出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一項就達到9503萬元左右,佔到上半年凈利潤的34.8%,按朱雀投資上半年總人數66人計算,人均半年收入就達到了約144萬元。
不過,無論是私募還是公募,基金經理的收入都遠遠高於後台員工。同樣,即便都是做研究員,收入情況也是兩極分化。
「私募高的很高,低的很低,我知道基本工資是1萬塊的人很多。最後獎金是看你薦股的好壞與賺錢的程度。這種體制也是大多數私募採用的,導致牛市賺很多錢,熊市比較難熬。」上海一家新成立公募的投資總監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北京一家私募的投資總監溫權(化名)也告訴本報記者,投研薪酬採用的是市場化的計算準則,人與人不一樣,差距甚至達到十倍。以研究員的年終獎來說,論能力和貢獻從10萬到近百萬都有。「工作兩年內的話,一般是20萬~30萬一年的總薪資。研究員也沒那麼好做,百里挑一。」他說。
「一個點拿40萬美元,年終獎一般就是這個。當然也還要加上平時的base(基本工資)。」上述上海私募研究員告訴記者,平時一般月薪就是發定薪,年末根據考核業績來發獎金,而重陽投資則是相對另類。
「重陽的模式就是基本工資很高,應屆生做研究員的月薪就是2.8萬~3萬元,資深的就更高了,指數級別地上升。所以就不是直接和業績掛鉤,主要是看今年你的表現怎麼樣,然後決定給你N月的base。」上述上海的私募研究員說。
「一部分私募相對比較現實,就是承包制,掙錢的時候就海掙,不掙的時候就沒了。掙了錢就拍屁股走人,因為後面如果是熊市的話就白幹了。」溫權表示。
「至於公募,一個普通研究員進來也就是2萬元,畢業只有1年的話,2萬元都拿不到的。在賣方做了兩三年後在買方做1年,研究員大概是2.5萬的水平。在上海,一般的基金經理是3萬~4萬的月薪。不包括年終獎。」上述新成立公募的投資總監向本報記者透露。
晉升考核
百萬年終獎顯然不是那麼容易拿到的,比拼在還沒畢業時就已經開始。
深圳一家規模超百億的私募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去年公司新招投研團隊10人,收到簡歷約2000份,參與首輪面試的人數達到100人。
基金經理這一層面的考核就更為復雜嚴格。
以上述深圳大型陽光私募為例,基金經理的考核主要有兩項:投資研究及對組合收益的貢獻——是否大比例超過指數基準。
本報記者了解到,該私募的投研進階為「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高級基金經理-投資委員會委員」,一路下來大約需要8~10年,從研究員到基金經理要3~5年,而公募則相對體系化,幾年的基金經理助理之後再往上就是基金經理。
研究員晉升基金經理助理前,有四關要過:做研究寫分析報告,去調研寫調研報告,還要寫一些行業的深度分析及上市公司的深度分析。成為基金經理助理後,除了繼續做研究,還要過模擬組合及薦股這兩關,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基金經理。
「一個非常嚴格的考評標准,全部量化後打分,每個季度考評一次,連續兩年表現優秀,考評都不錯,就可以上來了。」一位接近該私募的投資人士介紹稱。
同時,一些私募投資人士也表示,創業後通常找的團隊成員是此前與自己有過合作的同事或熟悉的業內人士。「我現在這兩個研究員都是我自己帶過的,用著也放心。」溫權表示。
不過,在一個固定體系下成長起來的投資經理,對其他體系會有較長的適應過程。「一些研究員要看3年以上的,你用1年的業績來考核人家也未必合理。」業內人士指出,重陽投資不同於其他私募薪酬制度的一個原因,或許是因為他們對研究員的考核時間周期較長,這種模式也適合長期考核。
「不同的培養體系也有一定的不兼容性。如果體系比較獨特,在其體系下成長起來的研究員必須在這個體系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單打獨斗的話可能就沒有辦法做太好。」上述上海私募研究員亦表示。
搭建團隊
招了兩名研究員後,溫權發行了他「奔私」後的第一隻產品。
「倉位沒敢太高,剛剛開始建好安全墊。」溫權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投研團隊以其為核心,兩名研究員都是此前在公募任職研究總監時的下屬。
上半年來,像溫權這樣「奔私」一度成為基金業潮流,但下半年碰到斷崖式下跌行情,公募「奔私」潮趨緩。
東方財富choice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78名基金經理離職,涉及69家基金公司,其中6月份離職的基金經理達51人。7月份至今,離職基金經理數減少為79人。
「團隊很重要,要找到合適的團隊。我並不想迅速做私募,做得越快可能也死得越快,結局可能不是很好。這是當時沒有去私募的一個考慮。」上述新成立公募的投資總監表示。
一方面,鑒於市場周期波動性的不可避免,私募盈利會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另一方面,管理費受產品設立的節奏、數量和規模影響,與現有產品贖回、清算退出、業績表現等也相關。而管理規模、業績表現還受到諸如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證券市場監管政策、市場情緒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同時,是不是要「奔私」創業,基金經理們的思量不同。一旦創業,意味著無法像此前那樣一心專注於投研,租辦公場地、聯系發行渠道等都要落到自己身上,搭建團隊更是核心。
鑒於不同基金經理有不同的核心競爭力,在做初始團隊搭建時,基金經理通常圍繞核心競爭力來進行,若著眼於未來的建設顯得異常重要。
「投資是一輩子的事,今年可能賺了幾千萬、一個億,你並不能保證明年不會吐出去。」上述新成立公募的投資總監表示。
一位此前在公募搭建過團隊的私募老總也表示,做公募時著急出成績,會挖熟手;但創立私募後,考慮的是長期的事業,也不急於第一年就做出好成績。
J. 基金經理工資多少錢一個月
離不開業績的,基本都是靠業績的,換句話來說就是靠自己的實力。
近期,新三板的私募基金思考投資發布公告,董事會通過了《基金經理薪酬管理辦法》,其中基金經理的月薪180萬引起了網路熱議。
而在去年時,思考投資就因薪酬問題引起大家的關注。2016年8月,思考投資發布公告稱,基金經理岳志斌的報酬2150.19萬元,占公司2016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的43%。
兩千多萬的業績提成,幾十上百萬的月薪,網友紛紛表示,看完自己的工資卡,已經開始寫辭職信了。
不僅這家公司,九鼎投資也曾因為豪華的年終獎得到了大家的矚目。
2016年九鼎投資業務獎金總額1.7643億元,前20位經理吃到了肉,合計分了1.56億元,四人的年終獎過千萬,拿1456萬獎金的都擠不進前三;剩下47個喝湯人均也有42萬。
相比於2000萬年薪的岳志斌,曾經的公募一哥、如今深圳千合資本掌門人王亞偉的年薪可就不只這個數字了。2013年是王亞偉「奔私」的第一年,一哥交出的成績單只能說是成績平平,而根據大多數基金公司計提稅後利潤的20%作為薪酬的標准來說,固定管理費5000萬,業績提成20*13.86%*20%=5544萬,在2013年王亞偉入賬就已過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