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金管理 » 什麼是銳氏基金

什麼是銳氏基金

發布時間: 2023-04-27 19:16:08

Ⅰ 跪求藏頭詩,雨夜賞花落銳思秀,雨夜和花落是網名,銳和秀是書名

雨過水平平
夜來新月明
賞春風南陌
花草隨意生
落花風味處
銳志思迅鏗
思古英達士
秀麗有奇峰

雨露春風力
夜光光照地
賞心寓情人
花光好天氣
落花春夢中
銳草秋風起
思念一眉顰
秀質實具體

雨雪梅花早
夜明如意寶
賞心惟良知
花罩掘吵落明年好
落花流水深
銳雪燈斜照
思春尚有情
秀溪春夢杳

雨露敷新榮
夜寒春夢中
賞心並樂事
花草意氣雄
落花流水處
銳綠紛宿叢
思君道路長
秀木依牆東

雨點青春老
夜識深山道
賞心一日期
花開春正好
落花稱意紅
銳氣陽和早
思歸懷抱真
秀出千林表

雨霽山光潤
夜接故鄉信
賞葉元和德
花艷明光錦
落花春水流
銳公英聲振
思遠寄情詞
秀邸多英俊

雨師風伯意
夜永景澄霽
賞愛似山家
花去彩雲氣
落花香露紅
銳竹與鼎立
思附遠公名
秀發春前地

雨罷春光潤
夜聲滄海近
賞花花正開
花落強盛盡
落花生芳春
銳蓮開二孕
思齊正采詩
秀艷過施粉

雨絕春風和
夜氣生相遮
賞心隔歡愛
花公山川隔
落花香往事
銳君道路賒
思量成夜夢
秀氣發岷峨

雨露年年事
夜過許長史
賞此玉花勻
花下印文字
落花流水香
銳氣盈欲尺
思事坐含情
秀氣歸才子

雨雪猶飛鴻雁山
夜光明月十分圓
賞心樂事須年少
花開花落春風前
落花飛絮成春夢
銳意秦皇初學仙
思量費子真仙子
秀出東平禮樂關

雨露下國常年豐
夜涼風細露華清
賞心樂事人間盛
花開花落若為情
落花流水深春好
銳木聯祥耀國經
思量也是多情物
秀稻秋風喜太平

雨色明光自朝暮
夜涼明月生南浦
賞心花木四時新
花落花開春自述
落花流水空青山
銳武英明如太祖
思量應合識秦人
秀嶺長松色如故

雨露一門華發潤
夜深一笛昭華引
賞心亭前春草花
花隨流水三春盡
落花流水洞中春
銳香萱草一兩本
思美人兮天一方
秀似南風吹竹粉

雨過山花向晚香
夜深明月入高堂
賞心樂事輸年少
花含竹露面芬芳
落花流水青春暮
銳錦驚飛金鳳凰
思量好個當年見
秀句殊增灌頂涼

雨來春草一番多
夜舟醉漾松江波
賞心一付尋芳友
花徑有時傳相國
落花門巷家家雨
銳氣如君老不磨
思與諸公論人物
秀骨可仙官況薄

雨露兩朝恩有輝
夜深明月半窗梅
賞心樂事可重不
花落東風首重回
落花風雨西陵渡
銳氣直欲摩雲飛
思憶家山行樂處
秀句如鐫白玉圭

雨意朝來猶許重
夜業風雨秋懷共
賞家微明白杏花
花發洞中春日永
落花芳草尚依然
銳氏舊是多情種
思量仙桂也無端
秀眉方瞳瑣骨聳

雨冷香魂吊書客
夜氣長存號老鶴
賞心事去負芳辰
花時乘興先行樂
落花流水自年年
銳粟一枝超簡冊
思飄明月浪花白
秀奪西湖兩峰色

雨甜春水魚龍動
夜來風月霜威重
賞心勝處冠南邦
花洞宴遊春日永
落盡春風第一花
銳思官曹方顧寵
思美人兮西華山
秀手莫輕真將種

雨師風伯意
夜光光照地
賞心寓情人
花光好天氣
落雪和清風
銳竹與鼎立
思齊正采詩
秀質實具體

雨點青春老
夜明如散鉛意寶
賞節駭忠賢
花開春正好
落筆生精神
銳氣陽和早
思魚吉祥遲
秀出千林表

雨絕春風和
夜響答清歌
賞春風南陌
花公山川隔
落落青松子
銳君道路賒
思古英達士
秀氣發岷峨

雨過山光潤
夜接故鄉信
賞葉元和德
花艷明光錦
落景余清輝
銳公英聲振
思遠寄情詞
秀邸多英俊

雨雪詩家事
夜半十一字
賞生財氣新
花開深造次
落筆得良朋
銳祖光元始
思附遠公名
秀氣歸才子

雨雪梅花早
夜氣精神飽
賞生福氣新
花木麗春曉
落筆成文章
銳氣生仙葯
思歸意氣雄
秀骨松難老

雨後山光好
夜發吳興曉
賞心一日期
花木風光早
落日爭光輝
銳色鋪馳道
思齊鄭廣文
秀溪春夢杳

雨霽山光潤
夜夢衣雲錦
賞心惟良知
花露先春信
落花香露紅
銳典精銷祲
思念一眉顰
秀艷過施粉

雨潤風力和
夜氣生相遮
賞君好奇士
花陰滿光澤
落落青松愛
銳氣含樓閣
思親樂京口
秀項極難得

雨罷春光潤
夜聲滄海近
賞愛似山家
花中第一品
落筆超群英
銳氣流不盡
思航大海東
秀句得重論

雨雪猶飛鴻雁山
夜光明月十分圓
賞心樂事優游處
花木精神面面全
落得清閑養妻子
銳意秦皇初學仙
思量此道真長遠
秀出東平禮樂關

雨露下國常年豐
夜深明月可中庭
賞心樂事須年少
花光墨梅方盛行
落落虛懷真勝友
銳氣朝來特地清
思量費子真仙子
秀氣中蟠產俊英

雨深一尺春耕利
夜騎明月青天際
賞心勝處冠南邦
花露香風俱酒氣
落花飛絮清明節
銳公當年行樂地
思賢會見重相得
秀氣神清好奇異

雨聲作氣張三軍
夜來端坐澄心神
賞心唯欲居民樂
花蕊層層漂亮春
落筆妙詞新可喜
銳公寶重輕千金
思與諸公論人物
秀氣平分入泮林

雨露一門華發潤
夜深一笛昭華引
賞心花木四時新
花作雪飛深一寸
落筆文章妙有神
銳香萱草一兩本
思飄明月浪花白
秀似南風吹竹粉

雨晴端正見南山
夜直承明月印天
賞心希遇陶元亮
花蒙一顧重長安
落落精神終有立
銳應金穰萬萬年
思量少壯不自樂
秀公弟子佛心傳

雨余泉石長精神
夜發猛士三千人
賞心樂事輸年少
花木精神面面金
落紅如雨春光晚
銳雪如期白晝陰
思憶家山行樂處
秀偉端方迥不群

雨歇南山積翠明
夜來明月物侍上高峰
賞新匿舊世情好
花工新意染秋英
落日人心急星火
銳木聯祥耀國經
思量世上交遊事
秀出書堂雋有聲

雨甜春水魚龍動
夜業風雨秋懷共
賞家微明白杏花
花發洞中春日永
落日鳳城佳氣合
銳登韓筆名尤重
思美人兮天一方
秀眉方瞳瑣骨聳

雨花名台非識奇
夜深長照子城西
賞心樂事可重不
花開雖有明年期
落絮飛花日正長
銳峰高壓鬥牛低
思家步月清宵立
秀眉青目樹花衣

Ⅱ 李光前生前的精神是什麼李光前愛國精神體現在哪

讓世界充滿愛
———記著名愛國僑皮悉領李光前

李光前(1893—1967年)又名玉昆,男,生於福建省南安縣芙蓉鄉(今南安市梅山鎮競豐村)。10歲隨兄赴新加坡謀生。經過磨煉與奮斗,成為一名聞名遐邇的大實業家、銀行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會活動家。作為東南亞首家華人跨國集團南益公司的創辦人,他被譽為「橡膠和黃梨大王」,是全球十大華人富商之一。作為世界性的著名慈善機構「李氏基金會」創立者,他先後被馬來西亞吉蘭丹州及柔佛州的蘇丹封為拿督,馬來西亞最高元首賜封「丹斯里」(PMN)勛銜。他還是馬來西亞大學名譽法學博士、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
銳意進取成就大業
出身窮苦的李光前,從小便能吃苦,1903年遠赴新加坡後求學於英印學堂和養正學堂,同時學習中英兩種語言。1909—1911年,他先仿返後於南京暨南學堂和北京清華高等學堂深造,後又考入唐山路礦專門學堂。1912年,他返回新加坡,進入新加坡政府測量局附設測量專門學校學習,半工半讀,並燃大乎選修美國某大學函授土木工程專業。
1916年,愛國僑領、橡膠巨商陳嘉庚試圖打破洋人商行壟斷橡膠出口局面,急需通曉中英文人才,才華出眾的李光前被其慧眼看中委以重任。由於李光前工作勤奮,表現優越,兩年後便晉升為樹膠部總經理。1920年,李光前與陳嘉庚的長女陳愛禮結婚。
1927年,李光前在馬來半島成立南益橡膠公司,經營橡膠園及橡膠加工,從而邁出了艱苦創業的第一步。
李光前逆流而上,銳意經營,南益公司業務范圍進一步擴展至印尼、泰國南部等地。
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東南亞淪陷後,南益公司在新、馬、泰、印尼等地的產業,被日軍作為「敵產」而全部沒收。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李光前從美國返回新加坡,在其長子李成義的協助下,重建南益公司。
1950年,世界樹膠價格直線上升,南益公司收獲頗豐,發展異常迅猛,至1953年,南益公司的實力已今非昔比,企業擁有樹膠廠20多家,樹膠園3萬英畝,員工近3萬人,每年經手的樹膠在50萬噸左右。同時兼營黃梨(菠蘿)園和黃梨罐頭廠。業務涉及油廠、船務、印刷、地產、農場、銀行等行業,南益公司步入高速發展時期,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橡膠生產經營商。
身居海外情系中華
一個人可以改變自己的形象,卻無法改變自己的血脈。李光前從小遠離故土,其一生大部分時光是在異國他鄉度過,但這一切都難以抹去祖國在他心中的地位。
李光前始終以「科學救國」為己任,他認為:「教育對個人、對社會都非常重要,是在啟發人類的智慧。同時,也是在求個人與社會的生存,傳遞和發揚人類的文化。國家能夠富強,完全是要依靠教育的力量。」
李光前生前雖加入英籍,但卻一直關注祖國的前途與命運,赤子之情,一片忠心。抗日戰爭期間,因新加坡淪陷而避難美國的李光前,決心興學報國,在家鄉創辦中學。為此,他節衣縮食,不惜賣掉坐車,極力贊助創辦學校,振興教育。
1938年,李光前在故鄉南安獨資創辦國專小學。至1943年,他已在家鄉創辦了國光中學、國專小學一、二、三、四校及國專幼兒園、國專醫院和影劇院。
新中國成立後,李光前認為大規模「興學報國」良機已到來,1950年李光前匯來巨款,委託陳嘉庚主持廈大、集美和國專三所學校建設。
李光前從1934年始為廈大和集美各校歷年提供經費援助。建國初期,國民黨飛機數度炸毀廈大、集美各校的校舍多處,他都給予匯款修建。1951年,他捐獻600萬港幣修復並擴建廈門大學。後來,又捐助華僑大學建造「陳嘉庚紀念堂」。
李光前對桑梓教育執著追求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海內外華人華僑,黨和人民予以高度的評價。1965年4月,李光前回國治病,周總理得知後親切地接見了他和夫人,並親自為其安排治療事宜。1984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樂育英才」的獎匾和獎章。
博愛人類造福社會
李光前以其學貫中西、才華出眾的個人魅力,銳意進取,建立了龐大的李氏企業王國,贏得了個人事業的巨大成功。他本著「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精神,畢生熱心社會公益慈善事業,極力贊助創辦學校,普及教育。
1930年創業伊始,他便以其父親之名創立「李國專基金」,用當時自己微薄的力量積極參與社會各種公益事業。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南僑各埠華僑在新加坡組織南僑籌賑總會,組織援救傷兵難民工作。每次籌賑總會發動募捐或推銷公債票,常由李光前及其摯友葉玉堆認捐一大筆,以收宏效。
1952年,李光前捐出南益集團公司的部分資金,創立新加坡「李氏基金」作為資助文教慈善事業的永久性基金。1956年,他在香港設立「李氏基金有限公司」。1960年,李氏基金「一分為二」,分別在新、馬兩地設立。1964年,李光前將其名下在南益公司的全部股權(即佔南益公司總資本的48%)捐獻給「李氏基金」。從此,「李氏基金」成了南益集團的最大股東,每年所得的投資股息全部用於永久性的社會慈善公益事業。
作為全球性的著名慈善機構,「李氏基金」不分種族、信仰和地域,只要符合「李氏基金」創立之宗旨,不論學校、醫院、孤兒院、安老院和殘障人士福利收容所之捐助,還是救災恤難之義舉,李氏基金無不竭力以赴。
李光前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億萬富翁。對社會,他總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對自己卻節儉自奉,過著清貧平淡的生活。他一生不抽煙、不喝酒、不做壽,完全沒有不良嗜好。1965年,李光前到上海治病,5名中醫與5名西醫為其會診,發現這位名震東南亞的億萬富翁,竟然營養不良,不禁愕然。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李光前胸懷仁心,人格高尚,贏得了各界人士的尊敬與愛戴,被新馬社會推崇為「華人中的第一人」。

Ⅲ 什麼是學術期刊影響力指數

您好,希望能幫助到您,有需要可以通過頭像找到我

一、學術期刊影響力及其構成要素

1.學術期刊影響力

學術期刊的影響力是以學術期刊的學術水平、學術特色為根本,以社會信譽度與讀者認可度為標志所體現出來的一種綜合性效果,它與學術期刊的質量、特色以及社會信譽度和讀者認可度密切相關。

學術期刊的質量與學術期刊影響力之間關系密切。學術期刊的質量尤其是學術質量是學術期刊能否產生影響力的基礎和動力源,決定著學術期刊影響力的有無及其大小。一份學術期刊的質量尤其是學術質量愈高,愈易受到學術界的關注,愈易被更多的專家、學者閱讀、接受,其影響力就可能愈大,反之,一份學術期刊的質量較低,無人問津,就很難或者根本無法產生影響力。所謂學術期刊的質量,主要是由該期刊刊發的學術論文的學術水平、創新價值決定的;學術期刊的質量是內在的東西,而學術期刊影響力則是其外在的顯現,是其客觀效野睜果。

學術期刊的特色也與學術期刊的學術影響力關系密切。學術期刊不僅應刊發高水平的學術論文,仔仿達到很高的學術水平,而且還應彰顯其人無我有或人有我優的獨有的學術特色;有無學術特色及特色鮮明與否,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學術期刊影響力及其大小。大量事實表明,一份有學術特色、內容與眾不同的學術期刊,愈容易受到讀者青睞,愈可能產生較大影響力,相反,一份學術期刊如無內容上的重點或有重點不能持續開展研究,各學科、專業研究平分秋色,面面俱到,就很難產生學術影響力。

學術期刊影響力不僅以學術期刊的學術質頌戚歲量、學術特色為立命的基礎和前提,而且也以其學風、文風的端正、嚴謹所塑造的品牌為保證。一份學術期刊只有堅持學術創新、求真求實、嚴謹治學、嚴格審稿把關、精細編校,保持學術高品位,文字表述生動、准確、流暢,就會在讀者中、在社會上形成良好形象,從而為讀者所信任、接受。反之,如果一份期刊不講質量,不守學術道德規范,不嚴格把關,發表關系稿、人情稿,甚至刊發剽竊、抄襲他人成果的文章,文字表述粗疏、漏洞百出,就難以被讀者、社會所認可,產生影響力,會被大家所唾棄。

學術期刊影響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於學術期刊的社會信譽度與讀者的認可度。作為一種精神文化產品,學術期刊影響力應當也有必要接受讀者、市場的檢驗,以專家、學者等讀者受眾歡迎不歡迎,以及學術評價機構、同行專家是否認可作為其是否具有學術影響力及影響力大小的重要標志。學術期刊的學術影響力是根本,是第一重要的、內在的東西,而其社會影響力和讀者認可度則是學術影響力的派生物,是由學術影響力決定的。學術影響力的大小決定著社會影響力的大小:學術影響力大則社會影響力就容易大,學術影響力小則很難具有社會影響力。

2.學術期刊影響力的構成要素

關於學術期刊影響力的構成要素,學術界尚未見人專門研究。但有關觀點可以從對核心期刊以及各種學術期刊質量或學術期刊影響力評價標準的研究中見出。對此,目前學界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有學者從學術期刊評價標準的角度將其概括為兩大體系,即多指標體系與單指標體系。多指標體系以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核心期刊評價體系為代表,稱為北系;單指標體系以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評價體系為代表,稱為南系。北大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評價體系認為,構成學術期刊影響力的要素有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響因子、獲獎或被檢索系統收錄情況、基金論文率、web下載量等9項。南大系統採用被引指數評價學術期刊的學術質量與影響力,該系統採用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半衰期、影響廣度4項進行測評,從中可以見出南系關於學術期刊影響力構成要素認定。

我們認為,構成學術期刊影響力的要素起碼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其一是學術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包括兩項:一是學術創新水平。它主要體現在學術期刊的被引率、影響廣度、轉摘率、獲獎率以及高影響力論文率等客觀數據上。二是特色化辦刊的效果。學術期刊無論是專業性或是綜合性的,都存在一個在本學科專業領域或相關多學科專業領域內形成本刊內容特色,以致成為有關學科研究人員研究某一問題必讀的文獻,即形成自己的「拳頭產品」——品牌欄目、有影響力的研究領域。這是決定一份學術期刊是否具有影響力以及影響力之大小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其二是學術期刊的社會實踐影響力,主要體現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的觀點、理論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或提出的意見、建議被政府採納或作為決策參考等。其三是學術期刊的社會信譽度與讀者認可度:社會信譽度包括期刊獲獎數量及等次,選收核心期刊及國內外重要資料庫的情況,以及有關媒體機構與同行專家的評價等;讀者認可度包括期刊印刷版的國內外發行量、中國知網等電子媒介國際國內傳播情況,以及網上訪問量等。

二、學術期刊影響力評價指標

體系的構建

對於學術期刊的評價(包括學術期刊影響力的評價、學術期刊質量的評優尤其是對學術期刊核心期刊的遴選等)的研究成果頗多,但是觀點分歧較大,如有學者就對近年來比較流行的以量化評價為

主的期刊評價方法頗有質疑甚至持尖銳的批評態度。我認為評價學術期刊影響力,最關鍵的是在構建一個相對科學、合理、可行的評價的標准及評價指標體系。

1.對幾種評價指標體系的討論

總結、梳理近年來學術期刊影響力評價指標的有關研究,有以下三種有代表性的觀點,可以再討論:

第一,認為要有效構建學術期刊影響力的評價體系,應引進學術輻射力和市場佔有率兩個主要指標。論者認為:學術輻射力「可以通過總被引頻次(從期刊創刊至今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即年指標(某種期刊當年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的總次數與當年發表論文總數之比)和基金產文率(該指標為期刊中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與論文總數之比)等主要指標綜合評價學術期刊的學術水平和學科地位」。而市場佔有率表徵學術期刊對用戶的作用,是體現學術期刊在市場競爭中地位和可持續發展潛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可用市場有效容量表示;市場有效容量「等於某刊實際發行量與本學科領域同類期刊當年發行總量的比值」。讀罷該文,我們認為有兩個問題需要加以討論。首先,從大的評價體系著眼,將學術期刊影響力的評價指標僅僅局限在學術輻射力與市場佔有率兩項有失偏頗。根據多年編輯學術期刊的體會,我們認為評價學術期刊的影響力,除上述兩項指標外,起碼還應包括社會實踐影響力以及學術期刊的社會信譽度等等方面。其次,仔細分析論者的上述觀點,其有關學術期刊學術幅射力和市場佔有率兩項指標的內涵亦存在不妥之處。一是學術輻射力僅局限在被引頻次、即引指數、基金產文率3項,顯然不夠全面且不盡科學合理。其不全面之處在於缺漏了公認的影響因子、論文轉摘率、獲獎率及高影響力論文率等表徵學術期刊學術水平和影響力的重要指標。其不合理、不科學之處在於:(1)以被引頻次作為學術評估的重要指標,歷來受到期刊界以及學界質疑,其問題在:被引頻次的高低一方面受到學科(如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性質的不同)的影響,同時也受到學術期刊刊期和容量大小(由季刊、雙月刊、月刊等的不同所引起的刊物發文總篇數、如一期刊發10篇論文與一期刊發四五十篇論文不同)等的影響,評價的結果難以公正公平、合理。(2)即引指數雖然能夠反映期刊論文被用戶利用的速度或時差,表徵期刊學術論文擴散的速度,但對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學術論文來說,這一指標並不是決定學術期刊影響力的最重要的指標;由於人文社會科學繼承性等特點的影響,真正有價值、高水平的學術成果,其對某一學科的建設、某一領域的研究價值及作用並不一定都能很快顯現出來,相反真正有重大學術價值的論作其大多數都能在長時段內保持學術影響力,被人參閱、引用、借鑒,因此,沒有必要舍棄影響因子、摘轉率等指標而把學術期刊論文擴散、利用時速作為判定期刊影響力的重要指標。(3)基金產文率對自然科學來說,的確是判定科技學術期刊的重要指標,但是對人文社會科學來說,似應作具體分析,因為是否為基金產出論文並不與論文價值大小、水平高低劃等號:在實踐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情況是,雖然論文是基金項目產出的成果,但水平一般,而一篇經作者多年研究、磨煉寫成的水平很高的論文,卻可能不是基金項目成果。因此,上述三項指標並不完全是決定學術期刊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最重要的指標。二是以市場佔有率評價學術期刊的學術影響力,應是十分重要的指標,但是從其具體內涵看,缺漏和局限性明顯。事實上,決定一份學術期刊在讀者、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影響力,除了其用戶、發行量等市場佔有情況外,還應看其是否受到同行專家(包括學科專家、期刊專家)的認可和肯定性評價,以及被國內外核心期刊、重要資料庫收錄情況、政府及行業機構組織的期刊評優中的獲獎情況等,作多方面的考察、評估。另外,「市場有效容量」僅以發行量多寡作依據,未包括中國知網等網上傳播情況以及讀者點擊率、下載率等訪問量也顯得過時。

第二,認為學術期刊影響力的評價應採用國際上通用的指標,提出高影響力學術期刊應具備三點:一是讀者群和發行量大;二是被國際權威檢索系統或資料庫收錄;三是刊載的論文被引率高。由於該文主要是對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影響力作分析的,故並未對一般(或普遍)意義上的評價指標作深入具體分析,如講檢索系統或資料庫收錄,只提到國際權威機構而未涉及國內核心期刊或相關來源資料庫。作為對學術期刊影響力評估的指標體系,該文所提出的三項標准雖能抓住重點,擊中要害,但卻缺乏全面、系統及應有的概括高度,缺項漏項較多,如對能體現學術期刊學術影響力的重要指標只以點代面,僅提到被引率,而對論文轉摘率、獲獎率、基金產文率、高影響力論文率以及學術特色化的程度等均未涉及。另外,對學術期刊的社會實踐影響力也未涉及,因此,需要作大的補充、完善。

三是認為學術期刊影響力的「評價指標體系應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被引用情況,具體指數可採用南大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的四組指數,這種方法可以較為客觀地反映學術期刊的學術影響力;二是被採納(或採用)及其實踐效果情況,具體指標內容或數據採集處理有待進一步研究」。該文提出以學術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實踐影響力作為評價學術期刊影響力的指標,可以說是抓住了學術期刊影響力評價的關鍵指標,但所提出的具體內容或尚缺乏全面,或模糊籠統,值得再研究並補充。

2.對建構學術期刊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初步構想

我們認為,構成學術期刊影響力的指標應是科學、全面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具體應包括三個大項:

(1)學術影響力。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術創新水平,這是決定學術期刊影響力的基礎,也是根本。學術期刊影響力來源於其學術水平,尤其是學術論文的創新觀點、新穎資料、深刻而充分的論證,等等。一份學術期刊刊發的學術論文如無學術創新價值和一定的學術水平,其學術影響力就無從談起。所謂學術期刊的學術水平、學術價值,如作客觀評價應主要體現在其刊載的論文的轉摘率、被引率(包括被引頻次、影響因子、五年影響因子、當年即引指數)、獲獎率,以及發表的高影響力論文的數量及比率。在以往對學術期刊質量的評價中,對高水平、高影響力論文一項未予應有的重視,我們認為這是很大的失誤。其實真正能夠決定一份期刊學術水平或學術影響力的最重要的指標應是其發表的高影響力論文的狀況。關於高影響力論文的標准,參考新聞出版總署《社科期刊質量管理辦法》中的有關規定,-8"。我們以為除所發的論文是否被省級以上黨委、政府採納作為決策的參考外,主要是指被公認的重要文摘刊物《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或被3家以上文摘刊物同時轉摘,或獲省部級以上高層次獎勵,或訪問量、被引頻次排名位居同學科專業前列等。

二是學術特色。這也是決定學術期刊影響力的重要指標。它包括學術期刊內容上的特色以及裝幀

設計和印製等形式上的特色。一個高水平、高品位的學術期刊,不僅應具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內容上有價值,而且應當在欄目的策劃設置、學術個性特色的鮮明及編校質量的講究,封面、版式以及印製的精良等方面綜合性地顯示出自己的特色和高水平。如《中國社會科學》、《文史哲》、《北京大學學報》等學術名刊的影響力主要來自於它們長期形成的注重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理論問題研究的鮮明的學術特色;而作為一所普通高校主辦的學報《廣西民族大學學報》之所以入選教育部名刊工程,是與該刊人類學、民族學研究特色造成的學術影響力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而某些規模不大的地方院校如湖南理工學院學報《雲夢學刊》、安陽師范學院學報《殷都學刊》、《孝感學院學報》等之所以近年來在學術界產生較大影響,重要原因是它們分別在當代學術史研究、甲骨學、古文字學研究以及孝文化研究等領域形成的鮮明的內容特色。

(2)社會實踐影響力。積極參與研究、解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提出的重大理論與實際問題,為黨和政府的決策提供理論指導和智力支持,促進經濟建設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這是新時期以來國家賦予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歷史任務,也是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應自覺擔當的社會責任。由此,評價一份學術期刊的影響力,應當特別看其在研究解決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現實問題上的貢獻與價值。大量事實表明,凡是重視研究重大社會現實問題,為促進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提出了有價值的意見、建議,其觀點、結論被政府用作決策參考的論文及其載文期刊,都會引起社會反響,受到學界和社會的關注。如改革開放之初,發表在《光明日報》上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文,就為沖破「兩個凡是」的精神枷鎖,發動我國思想解放運動,乃至開啟改革開放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新時代做出了重大貢獻,產生過重大的社會影響。再如,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劉國光、胡鞍鋼等人的許多研究成果,雖被引率不能排名本學科前列,但其建議被政府採納,用作決策參考,其社會實踐影響力十分廣泛。《陝西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多年來在堅持以學術為本的前提下,十分重視從各學科角度研究、解決現代化建設中提出的重大現實理論問題,如20世紀70年代發表的蘭州軍區的課題成果《秦始皇直道遺跡的探索》,20世紀80年代發表的《論西安周圍諸河流量的變化》,20世紀90年代發表的《論西安建都的朝代問題》等,或直接服務國防建設,或為從根本上解決西安水源提出了有價值的建議,或為陝西省、西安市對外宣傳提供了權威的結論,被省、市政府採納並組織專門工作機構予以落實,在學術界、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反響。該刊也因致力於「歷史地理學」學科的研究,被《光明日報》等發文給予高度評價;《陝西師范大學學報》首批入選教育部名刊工程,與其堅持以古鑒今、為世所用的歷史學、歷史地理學研究的學術水平和社會實踐影響力有著很大的關系。

(3)社會信譽度和讀者認可度。這也是評價學術期刊影響力十分重要的指標。其內容具體包括學術期刊獲省級以上政府出版獎、期刊獎的獲獎情況,期刊被有關學術評價研究機構或圖書情報機構的認可程度(如人選中國期刊方陣、國家或者省市名刊建設工程、收入國內外有影響的期刊資料庫及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等),國內外有關媒體、學術機構或同行專家、學者個人評價情況(主要是報刊肯定性評介文章及專家的賀辭、賀信及其他評論文字),以及期刊在國內外的傳播(如中國知網的海內外傳播情況,網上閱讀、下載等訪問量)、發行效益情況等。

三、學術期刊影響力評價中應正確

認識和把握的幾個問題

要科學、准確地評價學術期刊的影響力,有如下幾個關系需要正確地認識和處理。

1.學術論文影響力與學術期刊影響力

學術論文影響力與學術期刊影響力兩者的關系密切但又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期刊影響力是一份期刊整體學術水平、學術特色和社會效果的綜合性體現,其評價的對象是某一份學術期刊,其影響力與編輯主體的水平與工作努力的程度密切相關。評價學術期刊影響力的項目如上文所論不僅包括期刊學術內容的創新價值等內在質量,而且涉及期刊的外在質量以及社會信譽度與讀者認可度等方方面面。而學術論文影響力評價的對象則是某一篇具體的論文,其評價的項目主要是學術內容即學術創新性、科學性及其對學科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的價值。學術論文的影響力體現的是作者的學術創新水平和文章的研究深度,與發表論文的學術期刊的影響力有關,但兩者間並沒有必然聯系,並不具有正相關性。一般說來,一份期刊發表的具有較高水平及較大影響力的論文數量愈多,該刊的學術水平也就愈高,影響力也愈大;反過來,有較大影響力的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大多都有較高水平,因而容易產生較大影響力。但必須指出的是,並非在影響力大的學術期刊上發表的每篇論文都有較高水平或較大影響力,更不能說發表在影響力不大的學術期刊上的論文就一定水平不高,不會產生學術影響力。目前,在我國許多高校、科研機構普遍實行以期刊等級評價學術論文水平,認為凡是在所謂權威或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都是高水平,都可獲得單位的獎勵,在評職、考核、聘任時得到認可,而在一般期刊發表的論文往往不被認可,即是混淆了學術期刊的辦刊水平及影響力與學術論文水平及影響力二者間的不同造成的誤區。這種認識及評價制度值得研究和改進。

2.影響因子(或被引率)與學術期刊影響力

決定某一事物性質的往往有多種因素。影響因子(或被引率)的確是可以相對比較客觀地決定學術期刊影響力的重要因素,但並非惟一因素。正如上文已講到的,如果主要以影響因子高低評價學術期刊影響力的大小,可能因期刊所涉學科專業的不同,期刊性質、類型的差異,出現很大偏差。如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不同學科專業、現實問題研究與古代問題研究、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開發研究等研究對象的差異以及綜合性期刊與專業性期刊等期刊性質類型的不同,形成評價中缺少可比性,從而造成評價結果的不公。一般說來,從學科專業看,社會科學的被引率、影響因子比之人文學科要高;從研究對象看,現實問題、基礎理論問題研究的被引率、影響因子比之古代問題、應用開發問題研究要高;而從期刊的性質類型看,專業性期刊的被引率、影響因子比之綜合性期刊要高。學術期刊影響力本身是一個涉及多種因素的十分復雜的現象,因此,對其評價在實際操作層面上應特別注意避免方法的簡單化和指標的單一化。

3.核心期刊與學術期刊影響力

核心期刊的概念來自國外,布拉德福認為,對於某一學科或某一主題來說,大量的該學科或主題的研究論文分布在少數期刊中,而其他少數的該學科或主題的論文卻分布在大量的期刊上;他以慧星的結構比喻核心期刊,將那些刊載大量某一學科或主題論文的少數期刊比喻為慧核部分,從而提出期刊中存在著一個核心區。布氏最初關於核心區的概念

只涉及論文的分布狀況,並未涉及對期刊的評價。加菲爾德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了核心期刊的遴選,由此核心期刊具有了評價期刊的功能。我國學術期刊評估體系的建立始自對核心期刊的研究。上世紀90年代初,北京大學圖書館研製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內部出版。此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研製出版了《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研製了《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庫(實質為核心期刊)。對於研究遴選核心期刊的目的或指導思想,《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2008年版)的表述是「某學科(或某領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發表該學科(或該領域)論文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轉率和流通率)較高、學術影響力較大的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的表述則是:「人選期刊是社會科學領域內各個學科中水平較高、社會影響較大、編輯出版較規范,且能體現各學科最新水平的重要學術刊物」。《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則表述為:「某學科核心期刊是指發表該學科論文數量較多,文摘率、引文率、讀者利用率相對較高,在本學科學術水平較高、影響力較大的那些期刊。」由此可見,評選、評估核心期刊(或類似核心期刊的來源期刊)其主要目的是反映、評價學術期刊的影響力。評價學術期刊的影響力,應當十分重視各評價機構遴選出的核心期刊,將其作為重要參考,但是,正如上文所述,目前我國核心期刊評選的標准和評價指標尚存在明顯偏頗,值得再研究並加以改進。這一點學界和期刊界可以說已基本上達成了共識。雖然大家也承認,現有的核心期刊大多數質量較高、學術影響力較大,但是對學術期刊影響力的評價,是一項范圍更廣泛的學術評價活動,它既包括核心期刊也涉及大量非核心期刊,每一份學術期刊都存在著影響力評價的問題。應在不斷地總結、吸收核心期刊研製中的有益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通過深入的研究、探討,制定出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學術期刊影響力的更為科學、合理、公正的評價標准和指標體系,這是當前擺在學術界、期刊界學人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4.傳播方式與學術期刊影響力

學術期刊的影響力與學術期刊的傳播方式等密切相關,其中涉及兩個問題:一是期刊的語種以及傳播途徑等影響到學術期刊的影響力。作為學術期刊,其內在的學術水平及價值在稿件確定以後基本上可以判定,但期刊的影響力除了主要決定於其內在的學術水平及價值之外,還與文本的語種以及傳播的途徑等關系密切。一個十分明顯的事實是:在國內,漢語言文本期刊與少數民族語言文本期刊傳播效果不同;在國際,英文語種期刊與漢語言文本期刊的傳播效果也肯定是不一樣的;傳統媒介時代紙介質期刊傳播與在當今新傳播語境下的網路版期刊的傳播效果更是差別很大,由此也決定了其影響力的大小與高低。二是傳播的時滯也影響到學術期刊的影響力。譬如一份學術月刊相比雙月刊、季刊,就容易產生較大影響力。近年來,海內外學術期刊界出現了學術期刊優先數字出版的嘗試,這將對加快學術期刊傳播速度、提高學術期刊的影響力產生革命性影響。據有關專家統計分析,一篇論文刊出後的引用高峰是在第2—4年間,如果將期刊論文的發表時間提前1—2年在網上發表,將對提高該文的被引率和學術影響力產生重要影響。

5.定量評價方法與定性評價方法

近年圍繞學術期刊質量或影響力評價的方法,學術界、期刊界開展了較多討論,目前意見仍存在很大分歧。一種觀點認為,量化評價方法體現了客觀、公正,較之過去以定性為主的評價方法是巨大的進步,是科學先進的方法。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目前採用的量化評價方法,看重的只是一些冷冰冰的統計數據,而忽略了同行專家在評價中的作用,使評估專家變成了計算器。根據筆者多年的辦刊實踐,對學術期刊的評價,繞開定量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試想,如果沒有被引率、轉摘率、獲獎率、高影響力論文率以及期刊的獲獎、收錄核心期刊的情況及印刷版發行和網上傳播情況的統計數據,以及按照一定的權重對之所作的統計、分析和排序,而僅僅由若干同行專家對幾十種甚至幾百種期刊進行質量、水平的評判,不但這種評價無從下手,而且評價中大家的意見很可能難以統一。必須指出的是,有關定量的數據看似是純客觀的,其實是這些數據的產生,都無不體現、凝結著諸多方面、眾多同行專家、學者的主觀評價,無論徵引、轉載、獲獎、評選核心期刊、訂閱、訪問、下載,以及社會評價,哪一項可以離開同行專家、學者的選擇與評判?我們認為,對學術期刊質量及影響力的評價,不僅不能拋開定量評價的方法,而且還應以相關客觀、准確、科學的量化統計與綜合分析及排序作為重要依據,以此為基礎、前提,再進行定性評價,堅持國內外經過多年實踐形成的比較成熟的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

學術期刊影響力的評價,不僅涉及評價標准及指標體系的建構,還包括評價原則、評價方法、程序以及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的評價等諸多問題,限於篇幅,本文不再討論。企盼更多同行關注並參與這一問題的討論,推進這一研究的不斷深入。

熱點內容
廣發證券股票交易傭金是多少錢 發布:2025-02-08 01:41:14 瀏覽:536
同花順股票軟體換手排序如何查 發布:2025-02-08 01:39:49 瀏覽:928
烏克蘭貨幣有什麼價值嗎 發布:2025-02-08 01:35:26 瀏覽:210
戰地貨幣能做什麼 發布:2025-02-08 01:30:34 瀏覽:358
華新水泥股票歷史股價 發布:2025-02-08 01:29:48 瀏覽:17
理財與基金哪個穩定性賺錢多點 發布:2025-02-08 01:20:55 瀏覽:760
西安銀行股票歷史價格查詢 發布:2025-02-08 01:16:30 瀏覽:236
華訊方舟股票歷史最高價 發布:2025-02-08 01:08:02 瀏覽:878
太原理財哪個公司最好 發布:2025-02-08 01:05:43 瀏覽:429
基金加倉後怎麼算持有收益率 發布:2025-02-08 00:43:35 瀏覽: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