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金管理 » 為什麼離職後福利要存在基金里

為什麼離職後福利要存在基金里

發布時間: 2023-04-24 08:56:04

1. 離職之後,公積金有必要現在提取出來嗎

引言:離職之後公積金會被公司進行封存,封存之後會保留公積金的賬戶和余額,之前繳納的金額也會存放在賬戶余額當中,等到找到新的工作之後,新公司可以進行再次的繳納。在離職之後公積金是否有必要現在就提取出來也需要看個人的情況,如果有買房規劃的人員需要通過公積金買搏粗房的話,那麼就不應該將公積金馬上提取出來,可以將公積金進行轉移,這樣在換工作的時候也不會影響公積金繳納的連續性也不會影響到買房貸款。如果沒有購房打算或者有想要離開這座城市去到另外一個城市工作的話,那麼就可以將公積金里的錢提取出來。

總結

最後除了公積金的領取之外,其他社保上的業務在離職之後也是需要多多注意的,畢竟社保也是關繫到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的對於我們是息息相關的,是關乎到切身利益的答沖。

2. 職工薪酬包括哪些內容離職後福利應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之了回答:
離職後福利計劃,是指企業與職工就離職後福利達成的協議,或者企業為向職工閉罩橘提供離職後福利制定的規章或辦法等。企業應當按照企業承擔的風險和義務情況,將離職後福利計劃分類為設定提存計劃和設定受益計劃兩種類型。
(一)設定提存計劃的確認和計量(支付給單獨主體)
設定提存計劃,是指企業向單獨主體(如基金等)繳存固定費用後,不轎團再承擔進一步支付義務的離職後福利計劃(如職工繳納的養老、失業保險)。
設定提存計劃的會計處理比較簡單,因為企業在每一期間的義務取決於該期間將要提存的金額。因此,在計量義務或費用時不需要精算假設,通常也不存在精算利得或損失。
對於設定提存計劃,企業應當根據在資產負債表日為換取職工在會計期間提供的服務而應向單獨主體繳存的提存金,確認為職工薪酬負債,並計入當期損益或相關資產成本。
(二)設定受益計劃的確認和計量
設定受益計劃,是指除設定提存計劃以外的離職後福利計劃。與設定提存計劃的區分取決於計劃的主要條款和條件所包含的經濟實質。
設定受益計劃核算涉及四個步驟:
第一步驟:確定設定受益計劃義務的現值和當期服務成本
企業應當通過下列兩步確定設定受益義務現值和當期服務成本。
(1)企業應當根據預期累計福利單位法(國際會計准則表述也稱之為按服務比例的應計福利費;福利/服務年數法),採用無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設對有關人口統計變數(如職工離職率和死亡率)和財務變數(如未來薪金和醫療費用的增加)等作出估計,計量設定受益計劃所產生的義務,並確定相關義務的歸屬期間。
(2)企業應當根據資產負債表日與設定受益計劃義務期限和幣種相匹配的國債或活躍市場上的高質量公司債券的市場收益率確定折現率,將設定受益計劃所產生的義務予以折現,以確定設定受益計劃義務的現值和當期服務成本。
①設定受益計劃義務的現值,是指企業在不扣除任何計劃資產的情況下,為履行當期和以前期間職工服務產生的最終義務,所需支付的預期未來金額的現值。
②企業應當通過預期累計福利單位法確定其設定受益計劃義務的現值、當期服務成本和過去服務成本。根據預期累計福利單位法,職工每提供一個期間的服務,就會增加一個單位的福利權利,企業應當對每一單位的福利權利進行單獨計量,並將所有的單位福利權利累計形成最終義務。企業應當將福利歸屬於提供設定受益計劃的義務發生的期間。
③企業在確定設定受益計劃義務的現值、當期服務成本以及過去服務成本時,應當根據計劃的福利公式將設定受益計劃產生的福利義務歸屬於職工提供服務的期間,並計入當期損益或相關資產成本。
④當職工後續年度的服務將導致其享有的設定受益計劃福利水平顯著高於以前年度時,企業應當按照直線法將累計設定受益計劃義務分攤確認於職工提供服務而導致企業第一次產生設定受益計劃福利義務至職工提供服務不再導致該福利義務顯著增加的期間。
⑤精算假設,是指企業對確定離職後福利最終義務的各種變數的最佳估計。精算假設應當是客觀公正和相互可比的,無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設包括人口統計假設和財務假設。人口統計假設包括死亡率、職工的離職率、傷殘率、提前退休率等。財務假設包括折現率、福利水平和未來薪酬等。
第二步驟:確定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
設定受益計劃存在資產的,企業應當將設定受益計劃義務的現值減去設定受益計劃資產公允價值所形成的赤字或盈餘確認為一項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
設定受益計劃存在盈餘的,企業應當以設定受益計劃的盈餘和資產上限兩項的孰低者計量設定受益計劃凈資產。其中,資產上限,是指企業可從設定受益計劃退款或減少未來對設定受益計劃繳存資金而獲得的經濟利益的現值。
計劃資產包括長期職工福利基金持有的資產以及符合條件的保險單,不包括企業應付但未付給基金的提存金以及由企業發行並由基金持有的任何不可轉換的金融工具。
第三步驟:確定應當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
報告期末,企業應當在損益中確認的設定受益計劃產生的職工薪酬成本包括服務成本、設定受益凈負債或凈資產的利息凈額。服務成本包括當期服務成本、過去服務成本和結算利得或損失。
①當期服務成本,是指因職工當期服務導致的設定受益計劃義務現值的增加額。
②過去服務成本,是指設定受益計劃修改所導致的與以前期間職工服務相關的設定受益計劃義務現值的增加或減悶斗少。
當企業引入或取消一項設定受益計劃或是改變現有設定受益計劃下的應付福利時,就發生了計劃修改。當企業顯著減少計劃涵蓋的職工數量時,就發生了計劃縮減。縮減可能源於某單一事件,比如關閉某個廠房、終止一項經營、暫停或終止一項計劃。
過去服務成本是指由於計劃修改或縮減所導致職工前期服務的設定受益義務現值的變化,所有過去服務成本均在其發生的當期計入損益。
在修改或縮減與重組費用或者辭退福利無關的情況下,企業應當在修改或縮減發生時確認相關的過去服務成本。
③結算利得和損失。
企業應當在設定受益計劃結算時,確認一項結算利得或損失。
設定受益計劃結算,是指企業為了消除設定受益計劃所產生的部分或所有未來義務進行的交易,而不是根據計劃條款和所包含的精算假設向職工支付福利。設定受益計劃結算利得或損失是下列兩項的差額:
A.在結算日確定的設定受益計劃義務的現值。
B.結算價格,包括轉移的計劃資產的公允價值和企業直接發生的與結算相關的支付。
結算是未在計劃條款中規定的福利的支付,未納入精算假設中,因此結算利得或損失應當計入當期損益,而在計劃條款中規定的福利的支付(包括可選擇福利支付性質的情況)不屬於結算,已納入精算假設中,在支付此類福利時產生利得或損失,則屬於精算利得或損失,應作為重新計量的一部分計入其他綜合收益。
④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的利息凈額
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的利息凈額,是設定受益凈負債或凈資產在所處期間由於時間流逝產生的變動。包括計劃資產的利息收益、設定受益計劃義務的利息費用以及資產上限影響的利息。
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的利息凈額通過將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乘以確定的折現率來確定。
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的利息凈額的計算應考慮資產上限的影響。計劃資產的利息收益是計劃資產回報的組成部分之一, 通過將計劃資產公允價值乘以折現率來確定。
第四步驟:確定應當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額
企業應當將重新計量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所產生的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並且在後續會計期間不允許轉回至損益,但企業可以在權益范圍內轉移這些在其他綜合收益中確認的金額。
重新計量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所產生的變動包括下列部分:
(1)精算利得或損失,即由於精算假設和經驗調整導致之前所計量的設定受益計劃義務現值的增加或減少。企業未能預計的過高或過低的職工離職率、提前退休率、死亡率、過高或過低的薪酬、福利的增長以及折現率變化等因素,將導致設定受益計劃產生精算利得和損失。精算利得或損失不包括因設立、修改或結算設定受益計劃所導致的設定受益計劃義務現值的變動,或者設定受益計劃下應付福利的變動。這些變動產生了過去服務成本或結算利得或損失。
(2)計劃資產回報,扣除包括在設定受益凈負債或凈資產的利息凈額中的金額。計劃資產的回報,指計劃資產產生的利息、股利和其他收入,以及計劃資產已實現和未實現的利得或損失。即:
計劃資產回報=(期末計劃資產-期初計劃資產)-(本期繳存額-本期支付額)
通俗說,計劃資產回報越高,計劃資產的公允價值就越高,需要繳存的款項就越少,積累的應付職工薪酬就越少,因此,計劃資產回報是權益的一項收益,但是按照會計准則規定不計入當期損益,而計入其他綜合收益,但是需要說明的是計劃資產回報中利息部分計入當期損益(財務費用)。
(3)資產上限影響的變動,扣除包括在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的利息凈額中的金額。
與計劃資產回報類似,運用資產上限影響的變動也區分兩部分,計劃凈資產或計劃凈負債的利息凈額,計入損益;其他資產上限影響的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

3. 計提住房公積金屬於離職後福利嗎

不屬敏敬彎於。
離職後福利,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而在職工退休或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後,提供的各種形式的報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辭退福利除外。
離職後福利,包括退休福利(如養老金和一次性的退休支付)及其橋悶他離職後福利(如離職後人壽保險和離職後醫療保障)。企業向職工提供了離職後福利的,無論是否設立了單獨主體接受提存金並支付福利,均應當適用准則的相關要求對離職後福利進行會計處理。
住房公積金,是指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稿亂及其他城鎮企業和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其在職職工,對等繳存的長期住房儲蓄。

4. 辦離職時,為什麼公司要卡公積金

引言:在正規的工作當中,公司會為員工提供各種的福利,無搜尺論是五險一金還是住房公積金,都需要有所保障。但是有員工表示,在自己離職時公司對於自己的公積金卡的非常嚴,甚至想要扣除回去扮冊煩惱,非常的煩惱,不知道為什麼公司要扣自己的公積金。其實這個問題非常的簡單。公積金對公司也非常的有利。

三、善於保護自己的權益。

倘若公司一直這么卡著不放,那麼員工是有權利將公司告上法庭來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面對這樣的公司,想必公司的信用也並不是多麼優秀,所以離開也是毫不猶豫的。而如果公司仍然拒不交,還甚至還威脅員工的話,那麼通過法律可以讓員工得到自己的保障,而按照相關規定,這份企業可能被處罰的就不是簡簡單單的公積金問題。

5. 離職後福利包括哪些內容

法律主觀:

離職後能享受哪些福利離職後福利,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而在職工退休或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後,提供的各種形式的報酬和福利,屬於短期薪酬和辭退福利的除外。離職後福利計劃,是指企業與職工就離職後福利達成的協議,或者企業為向職工提供離職後福利制定的規章或辦法等。離職後福利計劃按其特徵可以分為設定提橡衫塵存計劃和設定受益計劃。1、設定提存計劃,是指向獨立的基金繳存固定費用後,企業不再承擔進一步支付的離職後福利計劃。2、設定受益梁禪計劃,是指除設定提存計劃以外的離職職工福利計劃。(1)在設定提存計劃下,企業的法定義務是以企業同意向基金的繳存額為限,從而精算風險等實質上要由職工來承擔。(2)在設定受益計劃下,企業的義務是為現在及以前的職工提供約定的福利,並且精算風險等與投資的實際結果比預期差,則企業的義務可能會增加。設定受益計劃的會計處理:企業應當將設定受益計劃產生的職工薪酬成本確認為下列組成部分:1、服務成本,包括當期服務成本、過去服務成本和結算利得或損失。其中,當期服務成本,是指職工當期提供服務所導致的設定受益計劃義務現值的增加額;過去服務成本,是指設定受益計劃修改所導致的與以前期間職工服務相關的設定受益計劃義務現值的增加或減少。2、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的利息凈額,包括計劃資產的利息收益、設定受益計劃義務的利息費用以及資產上限影響的利息。3、重新計量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塌薯或凈資產所產生變動。除非其他會計准則要求或允許職工福利成本計入資產成本,上述第1項和第2、應計入當期損益第3項應計入其他綜合收益,並且在後續會計期間不允許轉回至損益,但企業可以在權益范圍內轉移這些在其他綜合收益中確認的金額(如轉入留存收益)。如果您還有其他的法律問題,歡迎咨詢網相關律師。

6. 離職後福利 設定提存計劃包括哪些

包括有以下幾項:

一、設定提存計劃

設定提存計劃,是指向獨立的基金繳存固歷睜定費用後,企業不再承擔進培伍一步支付義務的離職後福利計劃。

企業應在資產負債表日確認為換取職工在會計期間內為企業提供的服務而應付給設定提存計劃的提存金,並作為一項費用計入當期損益或相關資肢中歲產成本。

二、設定受益計劃

設定受益計劃是指除設定提存計劃以外的離職後福利計劃。在設定提存計劃下,風險實質上要由職工來承擔。在設定受益計劃下,風險實質上由企業來承擔。員工多數享有的是利益,毋庸與企業一起承擔風險。

步驟一:確定設定受益義務現值和當期服務成本。

步驟二:確定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

步驟三:確定應當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

步驟四:確定應當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額。

以上就是設定提存計劃所包括的內容。

(6)為什麼離職後福利要存在基金里擴展閱讀

設定提存計劃(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DCP)是指企業向一個獨立主體(通常是基金)支付固定提存金,如果該基金不能擁有足夠資產以支付與當期和以前期間職工服務相關的所有職工福利,企業不再負有進一步支付提存金的法定義務和推定義務。根據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相關文件的規定,職工養老保險待遇即收益水平與企業在職工提供服務各期的繳費水平不直接掛鉤,企業承擔的義務僅限於按照規定標准提存的金額,屬於國際財務報告准則中所稱的設定提存計劃。

參考資料

設定提存計劃_網路

7. 離職補償金計入什麼科目

離職補償金應該通過管理費用和應付職工薪酬兩個科目進行核算,具體的會計分錄如下。
提取員工離職補償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離職補償金,
貸:應付職工薪酬—離職補償金,
實際發放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付職工薪酬—離職補償金,
貸:銀行存款。
離職補償是應付職工薪酬的一部分,應該通過應付職工薪酬科目進行中轉。但離職補償和正常的職工薪酬是有差別的,畢竟離職員工不能再為企業服務了,因此它不能根據員工的任職部門確定該歸屬於哪個費用科目。
補充:離職補償金可以做為福利費的計提依據嗎?
離職補償金不可以做為福利費的計提依據。
離職補償金雖然屬於「應付職工薪酬」的核算范圍,但它不屬於企業所得稅規定的「工資薪金」范疇,所以離職補償不作為計提三項經費(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的基數。另外,離職補償金也不作為計提殘保金的基數。
離職補償金所得稅前扣除方式:
離職補償金在繳納所得稅前可以扣除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超過3倍數額的部分,不並入當年綜合所得,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
離職補償金是指經濟補償按勞動者手嫌磨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者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畢斗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按照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進行支付,並且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法律依據
財政部關於印發修訂《企業會計准則第9號--職工薪酬》的通知
第十條職工只有在企業工作一段特定期間才能分享利潤的,企業在計量利潤分享計劃產生的應付職工薪酬時,應當反映職工因離職而無法享受利潤分享計劃福利的可能性。
如果企業在職工為其提供相關服務的年度報告期間結束後12個月內,不需要全部支付利潤分享計劃產生的應付職工薪酬,該利潤分享計劃應當適用本准則其他長期職工福利的有關規定。
第十一條企業應當將離職後福利計劃分類為設定提存計劃和設定受益計劃。
離職後福利計劃,是指企業與職工就離職後福利達成的協議,或者企業為向職工提供離職後福利制定的規章或辦法等。其中,設定提存計劃,是指向獨立的基金繳存固定費用後,企業不再承擔進一步支付義務的離職後福利計劃;設定受益計劃,是指除設定提存計劃以外的離職後福利計劃。

8. 辭職後五險一金怎麼處理

一是保留機關事業身份。要仔橋歷憑辭職文件、人事代理協消缺議、本人身份證前往社保中心辦理。退休時可以享受辭職時機關身份等級待遇。
二是轉為個人參保。接續參保後,按個人退休計算退休工資,退休時不再享受機關退休待遇。到戶口所在地的勞動保障所辦理。
三是企業參保。接續參保後,按企業退休計算退休工資,退休時不再享受機關退休待遇。到企業所在地勞動保障所參保。
四是轉為念搜個人後停保。如果參保年限已滿15年,可以停止參保。到退休年齡時前往戶口所在地勞動保障所辦理退休手續。這樣退休時不再享受機關退休待遇。

熱點內容
數字貨幣交易qc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8 04:58:20 瀏覽:775
掌門一對一上市市值大概多少 發布:2025-02-08 04:54:08 瀏覽:3
兩個理財方案你選哪個 發布:2025-02-08 04:35:04 瀏覽:970
期貨交易怎麼判斷合約漲跌 發布:2025-02-08 04:17:03 瀏覽:932
周一原油基金按什麼價格 發布:2025-02-08 04:17:03 瀏覽:703
銅陵有色股票歷史行情查詢 發布:2025-02-08 04:17:02 瀏覽:992
什麼是股市走牛 發布:2025-02-08 04:14:18 瀏覽:436
網行金融為什麼這么多人投資 發布:2025-02-08 04:08:21 瀏覽:230
航錦科技的股票能買嗎 發布:2025-02-08 04:03:17 瀏覽:438
金種子股票歷史行情 發布:2025-02-08 03:53:40 瀏覽: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