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基金上會了之後看什麼
Ⅰ 國自然青年基金上會後的通過率是多少
通過率大約是在60%~70%之間,而且這樣的通過率,我感覺也是非常高的。
Ⅱ 科研基金評審人主要看這個五個打分信息,你寫清楚了嗎
關鍵詞: 基金申請;評審;撰寫
基金申請期待結果是:評審人給出「優先資助」。
而這個結果是基於一系列具體的評分。
因為評審國自然時,簽署有保密約定,不能透露具體信息。所以借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基金申請注意事項,結合自己的體會,從 基金評審人需要看到的打分信息 角度,總結 基金申請書(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中需要突出哪些信息 。
美國NIH基金評審 從以下五個方面打分。
1,研究的意義
該項目是否解決了其研究領域內的重要問題或者發展中的重大障礙?
如果實現了項目的目標,該研究將如何改善科學認識、技術水平和/或臨床實踐?
成功完成目標將怎麼改變該領域的概念、方法、技術、治療或者預防性干預措施?
Hanson解讀:
研究意義其實就是研究的 必要性 。重點在立項依據中表明:該領域中本項目研究的問題非常重要,需要盡快優先資助以解決問題。
但立項依據中不能僅僅說研究的必要性。而是要解釋之前未能解決的難點是什麼。但是,因為科學發展/技術突破,這個問題現在可以解決了;課題組的工作基礎證明了可以解決,由此提出科學假說。如果本研究做了,將可能會。。。
2,研究的創新性
申請的課題是否通過利用新的理論、方法或者技術來挑戰並尋求改變當前的認識或者臨床實踐?
從廣義上講,這些概念、方法、技術對於本研究領域來說是否新穎?
本研究是否提出了對理論概念、方法或者技術、干預措施的改進?
Hanson解讀:
科研的目的就是創新和探索未知。需要注意的是,與技術開發不同,科學研究無國界;所以研究的起點一定是目前能夠檢索到的科學研究的終點。不過,創新性可以是解決了自己研究的疾病/領域未解決的問題,可以是用了在另外一個疾病上被驗證過可靠的新技術手段。
基金申請書幾乎一直都是在從不同角度說本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是為了說明這個課題必須盡快開始做,可行性是為了說明這個課題目前終於可以做了、並且申請人是最佳(唯一)能夠做好的研究者。
這個課題現在終於可以做了,就是因為本研究的創新。
很多申請人很巧妙地用 工作基礎及預實驗 展示自己課題的創新性,展示自己之前的工作就是創新性的,本研究是之前的延伸和深入,更具創新。
3,申請人
主要研究者(PI),合作者及其他研究人員是否非常適合該項目?
如果是青年基金,或者處於獨立職業的早期階段,申請人是否有適當的經驗和培訓?
如果有,申請人是否展示了持續而深入的科研記錄?
如果是協作項目或者多個PI(如交叉學科),申請人是否具有互補的專業知識?
其組織結構是否合適?
Hanson解讀:
申請人部分,一直要展示出, 申請人團隊是完成這個「有必要做的項目的最佳(唯一)科研團隊」 ;並且一定要展示申請人在 該項目中研究的「持續-深入」 。
因為我們都知道,科學研究就是一點點往前拱,也就是持續而深入的研究才能真正做成事情。
另外,要與研究內容和方法密切對應,展示團隊中的人「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
還有一個小但是關鍵的問題:早點和實驗室的技術員約好加入。我們都知道,實驗室的核心是PI+技術員,鐵打的技術員、流水的博士後。博士後是根據項目需要招來的,而技術員則是實驗室可以正常運行的關鍵,不管是動物模型的建立、高質量的取材還是基礎實驗數據。而對於部分臨床背景申請人來說,很可能沒有自己專門的實驗室和技術員,所以早點「搶」到技術員參加自己的課題就非常重要。
不知道其他評審人如何,我在評審面上項目時,一定要檢索技術人員之前(參與)發表過的論文。
4,研究方法
總體規劃、具體的實驗方法和分析,是否合理且恰當地實現了研究的特定目標?
申請人是採取了可靠、穩健而正確的方法?
是否提出了潛在的風險、替代方案和成功的標准?
如果項目處於研發的早期階段,該設計是否確定可行,是否有管理方面的風險?
研究人員是否提出了相對詳細的設計,以解決生物學變數(如性別)?
如果課題涉及臨床研究,是否有倫理批件,是否有針對受試者的保護措施,納入標准和排除標準是否明確?
Hanson解讀:
研究方法也是為了展示本研究的可行性。需要針對研究內容而採用的合適方法,並不必要非要最先進。另外,預實驗結果在展示研究設計的可靠性方面非常重要。除非是專門的課題,盡可能不用國自然基金篩選候選研究靶點,因為這意味著不確定性。
5,工作條件
申請人所能夠利用的研究場所、實驗室能夠提供課題設計所需嗎?
為研究人員提供支持的機構、設備和其他資源是否能夠滿足本研究需要?
本項目是否因為申請人所在的研究場所、團隊或者合作者的獨特功能而收益?
Hanson解讀:
申請人往往忽略這部分內容,直接從科研處那裡復制來所在單位(中心實驗室)的研究條件。
其實不然,應該根據課題設計而逐條說明自己所能夠提供的場所、儀器設備解決方案,與 研究方法對應 。讓評審人一目瞭然。
工作條件也應該是展示「研究可行性」中、具有完成那些創新性工作的最佳(唯一)平台 。
小結:
科研基金申請書中,無處不在、一直需要展示的都是「 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研究的必要性主要由研究的意義/價值展現,也可以在後面工作基礎中「因為解決了某一問題、而取得好的臨床/社會價值」來展示。
研究的可行性卻需要從四個方面展示。「基於本研究中的創新,所以現在做這個重要的研究成為可能」、「而申請人是完成該研究的最佳人選」、「研究方法靠譜,確保了:你給錢、我就能給成果」、「工作條件獨一無二,是完成該研究的獨一無二(最佳)的場所」。
一句話:
在一個對臨床/社會發展 有意義 、有價值的領域,
提出了一個 創新 而合理的目標;
基於 申請人 的工作基礎,
能應用先進、系統、可行的 研究方法 完成這一目標;
並有相應的 工作條件 來支持目標的實現。
本期編輯: Henry
沃斯(WOSCI)由耶魯大學博士團隊匠心打造,專注最新科學動態並提供各類科研學術指導,包括:前沿科學新聞、出版信息、期刊解析、論文寫作技巧、學術講座、SCI論文潤色等。
Ⅲ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特別是青年基金主要還是看已經發表的文章
否限項由申請職稱決定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員申請承擔項目總數超3項;級或初級職稱員作負責申請承擔項目總數超1項作參與者參加項目數量限晉升高級職稱作負責承擔項目限項作參加員記入限項范圍
Ⅳ 自然青年基金上會後的通過率是多少為什麼
前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會的標准還有審判的流程,相信有很多的青少年和社會網友們都是比較關心的,現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商會已經在醫學部進行了,那麼它的通過率是多少呢?
三、通過的概率這次便宜的重點就是決定哪些項目有一場哪些項目應該得到資助,一般來說,就按照每個類別劃分地域進行評價,每一個區域指定一位專家進行負責,專家拿到這個項目的申請書和評審意見,然後進行思考決定是否對他進行通過。
Ⅳ 中了青年基金有什麼好處
做項目當然有好處了,一方面說明你的研究問題得到認可,另一方面得到了國家的支持,有錢也容易做出東西。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英文:The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簡稱:傑青基金),是中國為促進青年科學和技術人才的成長,鼓勵海外學者回國工作,加速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而特別設立的科學基金。
「十五」計劃期間,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每年資助優秀青年學者160名左右, 每人資助經費一般為80 ~100萬元,研究期限為4年。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吸引海外人才,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
該基金資助全職在中國內地工作的優秀華人青年學者從事自然科學基礎研究工作。本基金所指的中國內地,系指中國除港、 澳、台地區之外的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每年受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