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對沖基金都在哪裡
Ⅰ 對沖基金是怎麼運做的
對沖基金一般運用的是長線與短線結合的投資策略。
基金的經理會將持有的部分資金用於吸納投資一批盈利前景被市場看好的股票,同時,基金經理還會利用市場反復波動的心裡,拋空一些被市場看淡的股票,當然這些股票或是股價過高或是盈利倒退。
這樣當股市驟升驟跌時,其持有的優質股票就可彌補因不被市場看好而遭沽空的股票投資損失。此外,此類基金的經理,為了有效地控制風險也會買入賣出其它一些種類的金融衍生產品和工具,例如指數期貨,股票期權等等。用以平衡該類基金的風險。
而此類基金的表現好壞,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基金經理對整個證券市場的熟練把握和分析,其獨到的運作風格也極大地影響到基金的業績表現。
(1)歐洲對沖基金都在哪裡擴展閱讀:
基金的特點:集合理財,專業管理。
基金就是很多人把很多錢交給一個基金公司去買股票或是買債券。一隻基金購買股票的資金比例較多,就是股票型基金。資金用於購買債券的就是債券型基金。按一定比例購買債券和股票的就是混合型基金。
基金投資者將錢要交給基金公司,由基金公司的專業人員來炒股或者炒債券,無論是技術水平上還是時間上,都比普通投資者更占優勢,獲利機會也大得多。所以投資者需要向基金公司支付一定的勞務費,這也就是基金的申購費、認購費、贖回費和管理費。
Ⅱ 世界上對沖基金有哪些
世界上最大的對沖基金規模是多少
雷·達里奧(Ray Dalio)的橋水聯合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連續兩年都登上了LCH英雄榜。這家基金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對沖基金,約有1300億美元的水平。除了管理資產龐大以外,橋水的獨特之處是它的300家客戶都是機構投資者。它們的平均投資額為2.5億美元。
什麼是 對沖基金
對 沖 基 金(Hedge Fund)
舉個例子,在一個最基本的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人在購入一種股票後,同時購入這種股票的一定價位和時效的看跌期權(Put Option)。看跌期權的效用在於當股票價位跌破期許可權定的價格時,賣方期權的持有者可將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許可權定的價格賣出,從而使股票跌價的風險得到對沖。
又譬如,在另一類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選定某類行情看漲的行業,買進該行業中看好的幾只優質股,同時以一定比率賣出該行業中較差的幾只劣質股。如此組合的結果是,如該行業預期表現良好,優質股漲幅必超過其他同行業的劣質股,買入優質股的收益將大於賣空劣質股而產生的損失;如果預期錯誤,此行業股票不漲反跌,那麼劣質股跌幅必大於優質股,則賣空盤口所獲利潤必高於買入優質股下跌造成的損失。正因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對沖基金可以說是一種基於避險保值的保守投資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對沖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風險對沖的內涵,Hedge Fund的稱謂亦徒有虛名。對沖基金已成為一種新的投資模式的代名詞,即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極其復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杠桿效用,承擔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模式。
對沖基金 hedge fund。投資基金的一種形式。屬於免責市場(exempt market)產品。對沖基金名為基金,實際與互惠基金安全、收益、增值的投資理念有本質區別。這種基金採用各種交易手段(如賣空、杠桿操作、程序交易、互換交易、套利交易、衍生品種等)進行對沖、換位、套頭、套期來賺取鉅額利潤。這些概念已經超出了傳統的防止風險、保障收益操作范疇。加之發起和設立對沖基金的法律門檻遠低於互惠基金,使之風險進一步加大。為了保護投資者,北美的證券管理機構將其列入高風險投資品種行列,嚴格限制普通投資者介入,如規定每個對沖基金的投資者應少於100人,最低投資額為100萬美元等。另為:hedgie
[編輯本段]對沖基金的起源與發展
對沖(Hedging)是一種旨在降低風險的行為或策略。套期保值常見的形式是在一個市場或資產上做交易,以對沖在另一個市場或資產上的風險,例如,某公司購買一份外匯期權以對沖即期匯率的波動對其經營帶來的風險。進行套期保值的人被稱為套期者或對沖者(Hedger).
對沖基金(也稱避險基金或套利基金)意為「風險對沖過的基金」,起源於50年代初的美國。當時的操作宗旨在於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以及對相關聯的不同股票進行實買空賣、風險對沖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規避和化解投資風險。1949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個有限合作制的瓊斯對沖基金。雖然對沖基金在20世紀50年代已經出現,但是,它在接下來的三十年間並未引起人們的太多關注,直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對沖基金才有了更廣闊的投資機會,從此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20世紀90年代,世界通貨膨脹的威脅逐漸減少,同時金融工具日趨成熟和多樣化,對沖基金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據英國《經濟學人》的統計,從1990年到2000年,3000多個新的對沖基金在美國和英國出現。2002年後,對沖基金的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對沖基金的規模依然不小,據英國《金融時報》2005年10月22日報道,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對沖基金總資產額已經達到1.1萬億美元。
[編輯本段]對沖基金的特點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對沖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風險對沖的內涵,Hedge Fund的稱謂亦徒有虛名。對沖基金己成為一種新的投資模式的代名詞。即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極......>>
國際對沖基金有哪些
全球對沖基金各策略1、2、3、5和10年期排名
排名 1年 2年 3年 5年 10年
1 全球宏觀 全球宏觀 可轉換債券套利 全球宏觀 全球宏觀
6% 10% 18% 9% 11%
2 固定收益套利 固定收益套利 固定收益套唬 管理期貨 新興市場
5% 9% 14% 5% 10%
3 市場中性 可轉換債券套利 多重策略 可轉換債券套利 事件驅動
4% 6% 12% 4% 7%
4 股票放空 多重策略 新興市場 多重策略 管理期貨
4% 5% 11% 3% 7%
5 多重策略 管理期貨 全球宏觀 事件驅動 多重策略
2% 4% 10% 3% 7%
6 可轉換債券套利 新興市場 事件驅動 新興市場 多/空倉
1% 2% 7% 3% 6%
7 管理期貨 市場中性 多/空倉 固定收益套利 可轉換債券套利
-4% 2% 7% 2% 5%
8 新興市場 事件驅動 市場中性 多/空倉 固定收益套利
-7% 1% 3% 2% 4%
9 多/空倉 多/空倉 管理期貨 股票放空 市場中性
-7% 1% 0% -6% 0%
10 事件驅動 股票放空 股票放空 市場中性 股票放空
-9% -10% -15% -7% -5%
數據來源:Hedgeindex,數據截止2011年12月31日。
建立世界上第一家對沖基金是誰
對搐基金的鼻祖是Alfred Winslow Jones。Jones最初是一位社會學家,後來成為記者,再後來成為基金經理人。1949年Jones任職於《財富》雜志期間,受命調查市場分析的技術方法並撰寫文章,結果無師自通,幾乎在一夜之間從一個新手成為一個精通者,並在文章發表兩個月前,建立起一家合夥的投資公司。公司帶有後來對沖基金的經典特徵,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家對沖基金。Jones公司起初是一家普通合夥公司,後來改為有限合夥公司,其yun zuo保持著秘密狀態,業績良好。
世界上現存的著名基金公司?
世界上基金公司多如牛毛,我們無法全部記住完,但著名的基金公司我們卻要記住了,因為他們的創奇值得我們傳送。這些基金公司有的已經早已物是人非了,讓我們惋惜不已。而有的基金公司在金融危機的壓力下,依然努力向前,不斷地發展自己,繼續著他們的輝煌。那就讓我們了解這些曾經輝煌、未來也可能繼續輝煌的基金公司。 一、老虎基金 由朱利安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創立於1980年的老虎基金是舉世聞名的對沖基金,朱利安羅伯遜到1998年其資產由創建時的800萬美元,迅速膨脹到220億美元,並以年均盈利25%的業績,列全球排名第二。其中,1996年基金單位匯報為50%,1997年為72%,在對沖基金業里,老虎基金創造了極少有人能與之匹敵的業績 二、量子基金 量子基金是全球著名的大規模對沖基金,美國金融家喬治·索羅斯旗下經營的五個對沖基金之一。量子基金是高風險基金,主要借款在世界范圍內投資於股票、債券、外匯和商品。量子美元基金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登記注冊,它主要採取私募方式籌集資金。據說,索羅斯為之取名"量子",是源於索羅斯所贊賞的一位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海森堡提出"測不準定理"。索羅斯認為,就像微粒子的物理量子不可能具有確定數值一樣,證券市場也經常處在一種不確定狀態,很難去精確度量和估計 三、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集團 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集團(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s)最大的上市基金管理公司。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集團自成立以來,一直都專注於經營基金管理業務,是目前進入國內基金管理行業的專業性最強的國際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集團與國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了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國海富蘭克林一直努力成為國內一流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其旗下的基金產品這幾年一直表現不錯,例如國富彈性市值2010年先後獲得「金基金獎」、「金基金三年期產品獎」,國富彈性市值長跑業績不俗。 四、美國國際集團 美國國際集團(英語: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AIG)是一家以美國為基地的國際性跨國保險及金融服務機構集團,總部設於紐約市的美國國際大廈。集團在英國的總部位於倫敦的Fenchurch Street、歐洲大陸的總部則設於巴黎的La Défense、而亞洲總部則設於香港。根據2008年度《福布斯》(Forbes)雜志的全球2000大跨國企業名單,AIG在全世界排名第18大,自2004年4月8日開始一直都是杜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成份股,直到因為金融海嘯發生而於2008年9月22日被除名 五、JP摩根基金 摩根大通的總部位於紐約,它為3000多萬名消費者以及企業、機構和 *** 客戶提供服務。該公司擁有7930億美元資產,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是投資銀行業務、金融服務、金融事務處理、投資管理、私人銀行業務和私募股權投資方面的領導者。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Co)為全球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由大通銀行、J.P.摩根公司及富林明集團在2000年完成合並。
對沖基金的主要幾種投資策略
主要的量化對沖策略有:
1、市場中性策略
主要追求的是通過各類對沖手段消除投資組合的大部分或全部系統風險,尋找市場中的相近資產的定價偏差,利用價值回歸理性的時間差,在市場中賺取細小的差價來獲得持續的收益。
2、事件驅動套利策略
利用特殊事件造成的對資產價格的錯誤定價,從錯誤定價中謀利。
3、相對價值策略
主要是利用證券資產間相對的價值偏差進行獲利。
對沖基金
有壓力啊,呵呵,
簡單舉例一條吧,因為太復雜了,希望你自己舉一返三,
訂天北京的白菜10元,上海的白菜是20元,
而這兩個市場的白菜價格差別很大,,根據供求關系,更多的人會去上海賣,,於是乎兩個市場的白菜價格應該趨於相同,
於是乎你可以在北京買入白菜,,然後在上海賣出白菜,,兩個市場的白菜一對沖,,其實你手中沒有白菜,,便你卻賺了這中間的差價.
這就是對沖基金交易的原理,,在市場和商品中尋找這種極少的價差和短時間的價差,然後獲利,
資金量大,頻繁交易,雖然每次盈利有限,但日積月累,還是非常可觀,,主要是風險比較小
王者的世界:全球十大對沖基金公司傳奇的讀者對象
本書可供對金融感興趣、從事金融行業的專業人員閱讀,對於高凈值人士,本書也是很好的理財參考書。本書由深圳市中金阿爾法投資研究有限公司總經理盧揚洲、研究員黃振主持編著。第1章介紹了對沖基金的基本內容;第2章到第11章對世界前十大對沖基金公司分別做了深入的介紹。全書經過盧揚洲、黃振多次通審校正,最後定稿。在此特別要感謝對沖網阿爾法研究中心的團隊,在本書寫作到定稿過程中,研究員蘇迪、陳浩傳、蔡哲、張弘、徐佳偉、翟振陽和對沖網副總編郭慎之先生做了大量工作。如果沒有他們的努力,本書無法如期與讀者見面。感謝中金阿爾法投資研究有限公司對本書編輯撰寫的全力支持!感謝對沖網數據中心提供數據支持。最後需要指出的是,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本書中難免存在不足,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對沖基金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對沖基金
基本內涵
人們把金融期貨和金融期權稱為金融衍生工具(financial derivatives),它們通常被利用在金融市場中作為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手段。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金融市場上,部分基金組織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採取多種以盈利為目的投資策略,這些基金組織便被稱為對沖基金。目前,對沖基金早已失去風險對沖的內涵,正好相反,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對沖基金實際是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極其復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杠桿效用,承擔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模式。
起源與發展
對沖基金的英文名稱為Hedge Fund,意為「風險對沖過的基金」,起源於50年代初的美國。當時的操作宗旨在於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以及對相關聯的不同股票進行實買空賣、風險對沖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規避和化解投資風險。1949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個有限合作制的瓊斯對沖基金。雖然對沖基金在20世紀50年代已經出現,但是,它在接下來的三十年間並未引起人們的太多關注,直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對沖基金才有了更廣闊的投資機會,從此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20世紀90年代,世界通貨膨脹的威脅逐漸減少,同時金融工具日趨成熟和多樣化,對沖基金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據英國《經濟學人》的統計,從1990年到2000年,3000多個新的對沖基金在美國和英國出現。2002年後,對沖基金的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對沖基金的規模依然不小,據英國《金融時報》2005年10月22日報道,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對沖基金總資產額已經達到1.1萬億美元。
對沖基金的運作
最初的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購入一種股票後,同時購入這種股票的一定價位和時效的看跌期權(Put Option)。看跌期權的效用在於當股票價位跌破期許可權定的價格時,賣方期權的持有者可將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許可權定的價格賣出,從而使股票跌價的風險得到對沖。在另一類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選定某類行情看漲的行業,買進該行業幾只優質股,同時以一定比率賣出該行業中幾只劣質股。如此組合的結果是,如該行業預期表現良好,優質股漲幅必超過其他同行業的股票,買入優質股的收益將大於賣空劣質股的損失;如果預期錯誤,此行業股票不漲反跌,那麼較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於優質股,則賣空盤口所獲利潤必高於買入優質股下跌造成的損失。正因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對沖基金才被用於避險保值的保守投資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的理解逐漸深入,近年來對沖基金倍受青睞是由於對沖基金有能力在熊市賺錢。從1999年到 2002年,普通公共基金平均每年損失11.7%,而對沖基金在同一期間每年贏利11.2%。對沖基金實現如此驕人的成績是有原因的,而且它們所獲得的收益並不像外界所理解的那麼容易,幾乎所有對沖基金的管理者都是出色的金融經紀。
被對沖基金所利用的金融衍生工具(以期權為例)有三大特點:第一,它可以以較少的資金撬動一筆較大的交易,人們把其稱為對沖基金的放大作用,一般為20至100倍;當這筆交易足夠大時,就可以影響價格(見圖1);第二,根據洛倫茲·格利茨的觀點,由於期權合約的買者只有權利而沒有義務,即在交割日時,如果該期權的執行價格(strike price)不利於期權持有者,該持有者可以不履行它。這種安排降低了期權購買者的風險,同時又誘使人們進行更為冒險的投資(即投機);第三,根據約翰·赫爾的觀點,期權的執行價格越是偏離期權的標的資產(特定標的物)的現貨價格,其本身的價格越低,這給對......>>
國內目前有對沖基金嗎
對沖基金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大概有幾個特點。
1.都有錢人參與,高凈值人群,不能是誰的錢都要,最低也得100萬才能買
2.運作方,要自己投入一部分錢投入自己的基金
3.基金不能隨便取出來,比如鎖定期1年,要拿回錢,必須得約定周期時間
4.豐富的投資品種,涉及各個市場,採取各種衍生品投資, *** ,多種投資策略
5.對沖基金有年費率,大部分還跟投資者分成。比如管理費2%必須收,再談個收益37分賬
6.對沖基金會採用金融杠桿,放大自己的資金規模
凡事有以上特徵的都可以叫做對沖基金了,廣義上是可以這么定義。而狹義上的對沖基金就是指用對沖策略的基金而已。
這種基金中國是有的,但是也只有私募基金才可能有這種交易方式。
Ⅲ 什麼是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屬於免責市場產品,是投資基金的一種形式。
對沖基金名為基金,實際與互惠基金安全、收益、增值的投資理念有本質區別。這種基金採用各種交易手段(如賣空、杠桿操作、程序交易、互換交族梁易、套利交易、衍生品種等)進行對沖、換位、和嫌套頭、套期來賺取巨額利潤。
對沖本是一種旨在降低風險的行為或策略。但在幾十年的演變中,對沖基金已失去其初始單純風險對沖的內涵,它已成為一種新的投資模式兆棚運的代名詞,即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極其復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杠桿效用,承擔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模式。
拓展資料
對沖基金的特點
投資活動復雜:各類金融衍生產品如期貨、期權等逐漸成為對沖基金的主要操作工具。這些衍生產品本為對沖風險而設計,但因其低成本、高風險、高回報的特性,成為許多現代對沖基金進行投機行為的得力工具。
投資效應具有高杠桿性:典型的對沖基金往往利用銀行信用,以極高的杠桿借貸在其原始基金量的基礎上幾倍甚至幾十倍地擴大投資資金,從而達到最大程度地獲取回報的目的。
對沖基金的證券資產的高流動性,使得對沖基金可以利用基金資產方便地進行抵押貸款。
籌資方式屬於私募性:對沖基金的組織結構一般是合夥人制。基金投資者以資金入伙,提供大部分資金但不參與投資活動;基金管理者以資金和技能入伙,負責基金的投資決策。
由於對沖基金的高風險性和復雜的投資機理,許多西方國家都禁止其向公眾公開招募資金,以保護普通投資者的利益。
操作隱秘且靈活:對沖基金可利用一切可操作的金融工具和組合,最大限度地使用信貸資金,以牟取高於市場平均利潤的超額回報。
Ⅳ 對沖基金的結構
對沖基金本身除了其投資之外既沒有員工也沒有資產。投資管理公司管理投資組合,是真正開展業務、僱用員工的獨立實體。
除了投資管理公司以外,還有其他服務於對沖基金的部門。最常見的有:
主要經紀部門:主要經紀業務包括融資融券、在衍生品合約中充當交易對手、執行交易、清算和結算。許多主要經紀部門也提供託管服務。一般來說,主要經紀部門都是大型投資銀行的部門。
管理部門:管理部門一般處理與股票相關的事務,並執行有關的清算功能。某些基金,特別是美國基金,其管理公司也會負責上述部分業務,這樣一來,投資管理公司既可以掌控賬面資產凈值,又能通過凈值增加獲得業績報酬,就可能會增加固有的利益沖突。在美國以外的國家,一般規定此職能由第三方承擔。
營銷部門:營銷部門負責將基金賣給潛在投資人。通常這個任務也由投資管理公司承擔。
注冊地
對沖基金的法律結構,尤其是其注冊地和法人實體的類型,通常由基金目標投資者的稅收環境決定。監管方面的因素也有影響。許多對沖基金都在離岸金融中心設立,這樣當投資組合升值時,基金就不用繳稅了,稅收由投資者承擔。而投資管理公司的總部通常位於大型金融中心,根據其收到的基金管理費來繳稅。
據估計,2011年,有一半的對沖基金離岸注冊,另一半在岸注冊。在開曼群島注冊的對沖基金數量位居全球第一,佔34%,其後是美國24%,盧森堡10%,愛爾蘭7%,英屬維爾京群島6%,百慕大3%。
投資管理公司的位置
和基金本身不同,投資管理公司大都在岸,為的是吸引大批金融人才並接近投資者。對沖基金獲得的投資,大部分來自以紐約市和康涅狄格州黃金海岸區(Gold Coast area)為主的美國東海岸,這里也是對沖基金管理公司最多的地方。據估計,2004年,美國有7000家投資管理公司。
倫敦則是歐洲對沖基金管理公司最為集中之處,2011年末,倫敦擁有全歐對沖基金70%的投資額,摺合3950億美元。亞洲,尤其是中國,是全球對沖基金行業日漸重要的資金來源地。亞洲對沖基金資產集中於英國和美國,兩國大概各佔四分之一。
法人實體
以在美國納稅的投資人為目標的對沖基金,主要採用有限合夥人制,因為投資人在美國能享受相對比較優惠的稅收待遇。在有限合夥人制中,投資管理公司(盡管有時是離岸的法人)一般是普通合夥人,而投資者為有限合夥人。美國以外的投資者和在美國不用納稅的投資者,如州、公司、私人養老基金和工會養老基金等,一般投資離岸的公司制基金,因為這樣可以減免部分稅收。有時候,對沖基金為了吸引日本投資者,會採用單位信託基金的形式。除了稅負不同,這種形式並不影響基金的本質。
投資管理公司負責組織設立對沖基金,也可以通過在有限合夥制基金中擔任普通合夥人,或在公司制基金中持有原始份額,來保留自己的權益。原始份額一般無經濟權利,投票權也只限於某些事務,比如挑選投資經理。基金的戰略決策由獨立的董事會制定,董事會一般會接受投資經理的意見。
開放式的本質
對沖基金一般都是開放式的,也就是說,每隔一段時間,投資者都可以申購或贖回。公司制基金的發行價和贖回價都是單位凈值,因此,如果基金投資的資產升值,單位凈值就會增加,投資者贖回的金額就高於其購買的費用。與之類似,有限合夥人制扮畢基金投資者也按其認購額承擔一部分盈虧,這樣投資者的贖回額相較於其出資額就可能有出入。
投資者之間一般不買賣份額或有限合夥人權益,對沖基金一般也不會在投資者贖回之前分紅。但封閉式基金則不同,要麼可以交易一小部分份額,要麼會分紅,或者會在有限的存續期結束時把資金返還給投資者。大部分對沖基金允許投資者每月或每季度贖回一次,也有每年或每兩年才能贖回一次的。
廳派芹分離賬戶
如果對沖基金持有的資產無法可靠地估值,或相對流動性較差,但基金本身的贖回比較容易,基金就可能設立「分離賬戶」。基金將流動性較差的資產與羨咐主資產組合分離,單獨歸入「分離賬戶」,並授予投資者相關的權益。但是這些權益或者份額不能隨時贖回。只有基金賣出「分離賬戶」中的資產以後,投資者才能將其贖回並取得預期年化收益。
分離賬戶的設置,是為了解決有關投資者贖回所持有的份額時需要估值的問題。如果投資者贖回時,有的資產無法估值或賣出,基金就無法確定其贖回款項是否計算正確。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只有賣掉基金的流動資產才能支付投資者的贖回款。如果該投資者贖回之後,非流動資產的價值並沒有達到預期水平,那麼全部的損失都將由其他投資者承擔,而該投資者則不承擔任何損失。有了分離賬戶以後,基金就能夠確保,一旦相關資產流動性變差,此時所有投資者都會承擔相同的損失,同時主資產組合可以繼續接受申購和贖回。反過來,這一時期的申購也有同樣的問題。
分離賬戶一般作為緊急措施使用。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後,對沖基金紛紛設立分離賬戶,以此避免因市場崩盤而導致基金無法按市值賣出資產。
幾種特殊的基金在日常經營是可能也會使用分離賬戶。比如,投資保險產品的基金,在自然災害發生後,可能會將相關的證券劃入分離賬戶。一旦評估出賠償金額,這些證券就可以再相對精確地估值。
上市基金
公司制基金有時會在小型證券交易所上市,比如愛爾蘭證券交易所,這樣一來投資者的監管要求就比較低。但這些上市對沖基金的份額一般不在交易所交易。
基金上市和投資管理公司上市或者首次公開募集(IPO)不同。盡管媒體報道成「對沖基金IPO」,但Fortress 投資集團的IPO其實是投資管理公司上市,而不是其管理的對沖基金上市。
Ⅳ 什麼是對沖基金,如何操作
對沖基金的英文名稱為Hedge Fund,意為"風險對沖過的基金"。起源於50年代初的美國。其操作的宗旨,在於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以及對相關聯的不同股票進行實買空賣、風險對沖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規避和化解證券投資風險。
在一個最基本的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購入一種股票後,同時購入這種股票的一定價位和時效的看跌期權(Put Option)。看跌期權的效用在於當股票價位跌破期許可權定的價格時,賣方期權的持有者可將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許可權定的價格賣出,從而使股票跌價的風險得到對沖。在另一類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選定某類行情看漲的行業,買進該行業中看好的幾只優質股,同時以一定比率賣出該行業中較差的幾只劣質股。如此組合的結果是,如該行業預期表現良好,優質股漲幅必超過其他同行業的股票,買入優質股的收益將大於賣空劣質股而產生的損失;如果預期錯誤,此行業股票不漲反跌,那麼較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於優質股。則賣空盤口所獲利潤必高於買入優質股下跌造成的損失。正因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對沖基金可以說是一種基於避險保值的保守投資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對沖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風險對沖的內涵,Hedge Fund的稱謂亦徒有虛名。對沖基金己成為一種新的投資模式的代名詞。即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極其復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杠桿效用,承擔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模式。現在的對沖基金有以下幾個特點:
(1)投資活動的復雜性。近年來結構日趨復雜、花樣不斷翻新的各類金融衍生產品如期貨、期權、掉期等逐漸成為對沖基金的主要操作工具。這些衍生產品本為對沖風險而設計,但因其低成本、高風險、高回報的特性,成為許多現代對沖基金進行投機行為的得力工具。對沖基金將這些金融工具配以復雜的組合設計,根據市場預測進行投資,在預測准確時獲取超額利潤,或是利用短期內市場波動而產生的非均衡性設計投資策略,在市場恢復正常狀態時獲取差價。
(2)投資效應的高杠桿性。典型的對沖基金往往利用銀行信用,以極高的杠桿借貸(Leveradge)在其原始基金量的基礎上幾倍甚至幾十倍地擴大投資資金,從而達到最大程度地獲取回報的目的。對沖基金的證券資產的高流動性,使得對沖基金可以利用基金資產方便地進行抵押貸款。一個資本金只有1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可以通過反復抵押其證券資產,貸出高達幾十億美元的資金。這種杠桿效應的存在,使得在一筆交易後扣除貸款利息,凈利潤遠遠大於僅使用1億美元的資本金運作可能帶來的收益。同樣,也恰恰因為杠桿效應,對沖基金在操作不當時往往亦面臨超額損失的巨大風險。
(3)籌資方式的私募性。對沖基金的組織結構一般是合夥人制。基金投資者以資金入伙,提供大部分資金但不參與投資活動;基金管理者以資金和技能入伙,負責基金的投資決策。由於對沖基金在操作上要求高度的隱蔽性和靈活性,因而在美國對沖基金的合夥人一般控制在100人以下,而每個合夥人的出資額在100萬美元以上。由於對沖基金多為私募性質,從而規避了美國法律對公募基金信息披露的嚴格要求。由於對沖基金的高風險性和復雜的投資機理,許多西方國家都禁止其向公眾公開招募資金,以保護普通投資者的利益。為了避開美國的高稅收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在美國市場上進行操作的對沖基金一般在巴哈馬和百慕大等一些稅收低,管制鬆散的地區進行離岸注冊,並僅限於向美國境外的投資者募集資金。
(4)操作的隱蔽性和靈活性。對沖基金與面向普通投資者的證券投資基金不但在基金投資者、資金募集方式、信息披露要求和受監管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別.在投資活動的公平性和靈活性方面也存在很多差別。證券投資基金一般都有較明確的資產組合定義。即在投資工具的選擇和比例上有確定的方案,如平衡型基金指在基金組合中股票和債券大體各半,增長型基金指側重於高增長性股票的投資:同時,共同基金不得利用信貸資金進行投資,而對沖基金則完全沒有這些方面的限制和界定,可利用一切可操作的金融工具和組合,最大限度地使用信貸資金,以牟取高於市場平均利潤的超額回報。由於操作上的高度隱蔽性和靈活性以及杠桿融資效應,對沖基金在現代國際金融市場的投機活動中擔當了重要角色。
美國金融家喬治·索羅斯旗下經營了五個風格各異的對沖基金。其中,量子基金是最大的一個,亦是全球規模較大的幾個對沖基金之一。量子基金最初由索羅斯及另一位對沖基金的名家吉姆·羅傑斯創建於60年代末期,開始時資產只有400萬美元。基金設立在紐約,但其出資人皆為非美國國籍的境外投資者,從而避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量子基金投資於商品、外匯、股票和債券,並大量運用金融衍生產品和杠桿融資,從事全方位的國際性金融操作。索羅斯憑借其過人的分析能力和膽識,引導著量子基金在世界金融市場一次又一次的攀升和破敗中逐漸成長壯大。他曾多次准確地預見到某個行業和公司的非同尋常的成長潛力,從而在這些股票的上升過程中獲得超額收益。即使是在市場下滑的熊市中,索羅斯也以其精湛的賣空技巧而大賺其錢。經過不到30年的經營,至1997年末,量子基金己增值為資產總值近60億美元的巨型基金。在1969年注入量子基金的1萬美元在1996年底已增值至3億美元,即增長了3萬倍。
索羅斯成為國際金融界炙手可熱的人物,是由於他憑借量子基金在90年代中所發動的幾次大規模貨幣狙擊戰。量子基金以其強大的財力和兇狠的作風,自90年代以來在國際貨幣市場上興風作浪,常常對基礎薄弱的貨幣發起攻擊並屢屢得手。量子基金雖只有60億美元的資產,但由於其在需要時可通過杠桿融資等手段取得相當於幾百億甚至上千億資金的投資效應,因而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上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同時,由於索羅斯的聲望,量子基金的資金行蹤和投注方向無不為規模龐大的國際游資所追隨。因此,量子基金的一舉一動常常對某個國家貨幣的升降走勢起關鍵的影響作用。對沖基金對一種貨幣的攻擊往往是在貨幣的遠期和期貨、期權市場上通過對該種貨幣大規模賣空進行的,從而造成此種貨幣的貶值壓力。對於外匯儲備窘困的國家,在經過徒勞無功的市場干預後,所剩的唯一辦法往往是任其貨幣貶值,從而使處於空頭的對沖基金大獲其利。在90年代中發生的幾起嚴重的貨幣危機事件中,索羅斯及其量子基金都負有直接責任。
90年代初,為配合歐共體內部的聯系匯率,英鎊匯率被人為固定在一個較高水平、引發國際貨幣投機者的攻擊。量子基金率先發難,在市場上大規模拋售英鎊而買入德國馬克。英格蘭銀行雖下大力拋出德國馬克購入英鎊,並配以提高利率的措施,仍不敵量子基金的攻擊而退守,英鎊被迫退出歐洲貨幣匯率體系而自由浮動,短短1個月內英鎊匯率下挫20%、而量子基金在此英鎊危機中獲取了數億美元的暴利。在此後不久,義大利里拉亦遭受同樣命運,量子基金同樣扮演主角。
1994年,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對墨西哥比索發起攻擊。墨西哥在1994年之前的經濟良性增長,是建立在過分依賴中短期外資貸款的基礎之上的。為控制國內的通貨膨脹,比索匯率被高估並與美元掛鉤浮動。由量子基金發起的對比索的攻擊,使墨西哥外匯儲備在短時間內告磬,不得不放棄與美元的掛鉤,實行自由浮動,從而造成墨西哥比索和國內股市的崩潰,而量子基金在此次危機中則收入不菲。
1997年下半年,東南亞發生金融危機。與1994年的墨西哥一樣,許多東南亞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和韓國等長期依賴中短期外資貸款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匯率偏高並大多維持與美元或一攬子貨幣的固定或聯系匯率,這給國際投機資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捕獵機會。量子基金扮演了狙擊者的角色,從大量賣空泰銖開始,迫使泰國放棄維持已久的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而實行自由浮動。從而引發了一場泰國金融市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危機很快波及到所有東南亞實行貨幣自由兌換的國家和地區,迫使除了港幣之外的所有東南亞主要貨幣在短期內急劇貶值,東南亞各國貨幣體系和股市的崩潰,以及由此引發的大批外資撤逃和國內通貨膨脹的巨大壓力,給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Ⅵ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450億做空歐洲股市,做空的方式是什麼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450億做空歐洲股市,做空的方式是什麼?橋水基金450億做空歐洲股市,這個決策是有充分理論和經驗依據的!
4、美國擁有世界金融市場的主導權,而歐洲則不具備這種地位。當美國進行加息和緊縮操作,而其他經濟體受其影響,發生大的國際性危機的時候。美股下跌幅度會小於發生危機的國家,然後由於避險資金的迴流,美股會得到較強的支撐,甚至會出現大幅反彈甚至上漲。而歐洲遇到危機,則會出現大量的資本外逃,市場下跌幅度很可能會高於美國。何況這次俄烏戰爭,引發了歐洲嚴重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危機。只要戰爭持續,歐洲經濟和金融的基本面會嚴重惡化,因此做空歐洲股市的潛在盈利會十分豐厚,具有很高的預期收益率。
Ⅶ 請幫忙解釋一下對沖基金。
一、對沖基金概況
1、什麼是對沖基金(定義和特點)
能說出對沖基金的許多別名,如套頭基金、套利基金和避險基金,但要說清對沖基金是什麼並非易事。90年代以來國內出版的多種大型金融工具書,如《新國際金融辭海》(劉鴻儒主編,1994年)、《國際金融全書》(王傳綸等主編,1993年),選入了「對沖(hedging)」、「基金(fund)」、「套利(arbitrage)」、「共同基金(mutual fund)」等條目,卻沒有「對沖基金」的條目,說明直到90年代中期,雖然對沖基金的一些相關術語早已進入,對沖基金卻還聞所未聞。
國外對對沖基金的理解也頗為混亂不一,試列舉一些最新的研究文獻對對沖基金的定義如下。IMF的定義是「對沖基金是私人投資組合,常離岸設立,以充分利用稅收和管制的好處」。美國第一家提供對沖基金商業數據的機構Mar/Hedge的定義是 「採取獎勵性的傭金(通常佔15—25%),並至少滿足以下各標准中的一個:基金投資於多種資產;只做多頭的基金一定利用杠桿效應;或者基金在其投資組合內運用各種套利技術。」美國另一家對沖基金研究機構HFR將對沖基金概括為:「採取私人投資合夥公司或離岸基金的形式,按業績提取傭金、運用不同的投資策略。」著名的美國先鋒對沖基金國際顧問公司VHFA的定義是 「採取私人合夥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主要投資於公開發行的證券或金融衍生品。」
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向美國國會就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問題作證時給出了一個對沖基金的間接定義。他說,LTCM是一家對沖基金,或者說是一家通過將客戶限定於少數十分老練而富裕個體的組織安排以避開管制,並追求大量金融工具投資和交易運用下的高回報率的共同基金 。
根據以上定義,尤其是格林斯潘的間接定義,我們認為,對沖基金並非 「天外來客」,實質仍不外乎是一種共同基金,只不過組織安排較為特殊,投資者(包括私人和機構)較少,打個形象的比方,它就像是「富人投資俱樂部」,相比之下普通共同基金便是「大眾投資俱樂部」。由於對沖基金特殊的組織安排,它得以鑽現行法律的空子,不受監管並可不受約束地利用一切金融工具以獲取高回報,從而衍化出與普通的共同基金的諸多區別開來。
有人認為,對沖基金的關鍵是應用杠桿,並投資於衍生工具。但實際上正如IMF所指出的,另外一些投資者也參與對沖基金完全相同的操作,如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自營業務部門持倉、買賣衍生品並以與對沖基金相同的方式變動它們的資產組合。許多共同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和大學捐款參與一些相同的操作並且名列對沖基金的最重要投資者。此外,從一個細分的銀行體系中商業銀行的總資產和債務是它們的資本的好幾倍這個意義上看,商業銀行也在運用杠桿。
通過對文獻的解讀,試將對沖基金與一般共同基金作如下對比(表1),從中可清楚地看出對沖基金的特點,進而確切把握究竟什麼是對沖基金。
表1 對沖基金與共同基金的特徵比較
對沖基金 共同基金
投資者人數 嚴格限制 美國證券法規定:以個人名義參加,最近兩年裡個人年收入至少在20萬美元以上;如以家庭名義參加,夫婦倆最近兩年的收入至少在30萬美元以上;如以機構名義參加,凈資產至少在100萬美元以上。1996年作出新的規定:參與者由100人擴大到了500人。參與者的條件是個人必須擁有價值500萬美元以上的投資證券。 無限制
操作 不限制 投資組合和交易受限制很少,主要合夥人和管理者可以自由、靈活運用各種投資技術,包括賣空、衍生證券的交易和杠桿 限制
監管 不監管 美國1933年證券法、1934年證券交易法和1940年的投資公司法曾規定不足100投資者的機構在成立時不需要向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等金融主管部門登記,並可免於管制的規定。因為投資者對象主要是少數十分老練而富裕的個體,自我保護能力較強。 嚴格監管 因為投資者是普通大眾,許多人缺乏對市場的必要了解,出於避免大眾風險、保護弱小者以及保證社會安全的考慮,實行嚴格監管。
籌資方式 私募 證券法規定它在吸引顧客時不得利用任何傳媒做廣告,投資者主要通過四種方式參與:依據在上流社會獲得的所謂「投資可靠消息」;直接認識某個對沖基金的管理者;通過別的基金轉入;由投資銀行、證券中介公司或投資咨詢公司的特別介紹。 公募 公開大做廣告以招徠客戶
能否離岸設立 通常設立離岸基金 好處:避開美國法律的投資人數限制和避稅。通常設在稅收避難所如處女島(Virgin Island)、巴哈馬(Bahamas)、百慕大(Bermuda)、鱷魚島(Cayman Island)、都柏林(Dublin)和盧森堡(Luxembourg),這些地方的稅收微乎其微。MAR於1996年11月統計的對沖基金管理的680億美元中,有317億美元投資於離岸對沖基金。這表明離岸對沖基金是對沖基金行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WHFA統計,如果不把「基金的基金」計算在內,離岸基金管理的資產幾乎是在岸基金的兩倍。 不能離岸設立
信息披露程度 信息不公開,不用披露財務及資產狀況 信息公開
經理人員報酬 傭金+提成 獲得所管理資產的1%-2%的固定管理費,加上年利潤的5%-25%的獎勵。 一般為固定工資
經理能否參股 可以參股 不參股
投資者抽資有無規定 有限制 大多基金要求股東若抽資必須提前告知:提前通知的時間從30天之前到3年之前不定。 無限制或限制少
可否貸款交易 可以自有資產作抵押貸款交易 不可以貸款交易
規模大小 規模小 全球資產大約為3000億。 規模大 全球資產超過7萬億
業績 較優 1990年1月至1998年8月間年平均回報率為17%,遠高於一般的股票投資或在退休基金和共同基金中的投資(同期內華爾街標准-普爾500家股票的年平均增長率僅12%)。據透露,一些經營較好的對沖基金每年的投資回報率高達30-50%。 相比要遜色
2、什麼是「對沖(hedging)」,為什麼要對沖?
「對沖」又被譯作「套期保值」、「護盤」、「扶盤」、「頂險」、「對沖」、「套頭交易」等。早期的對沖是指「通過在期貨市場做一手與現貨市場商品種類、數量相同,但交易部位相反之合約交易來抵消現貨市場交易中所存價格風險的交易方式」(劉鴻儒主編,1995)。早期的對沖為的是真正的保值,曾用於農產品市場和外匯市場 。套期保值者(hedger)一般都是實際生產者和消費者,或擁有商品將來出售者,或將來需要購進商品者,或擁有債權將來要收款者,或負人債務將來要償還者,等等。這些人都面臨著因商品價格和貨幣價格變動而遭受損失的風險,對沖是為迴避風險而做的一種金融操作,目的是把暴露的風險用期貨或期權等形式迴避掉(轉嫁出去),從而使自己的資產組合中沒有敞口風險。比如,一家法國出口商知道自己在三個月後要出口一批汽車到美國,將收到100萬美元,但他不知道三個月以後美元對法郎的匯率是多少,如果美元大跌,他將蒙受損失。為避免風險,可以採取在期貨市場上賣空同等數額的美元(三個月以後交款),即鎖定匯率,從而避免匯率不確定帶來的風險。對沖既可以賣空,又可以買空。如果你已經擁有一種資產並准備將來把它賣掉,你就可以用賣空這種資產來鎖定價格。如果你將來要買一種資產,並擔心這種資產漲價,你就可以現在就買這種資產的期貨。由於這里問題的實質是期貨價格與將來到期時現貨價格之差,所以誰也不會真正交割這種資產,所要交割的就是期貨價格與到期時現貨價格之差。從這個意義上說,對該資產的買賣是買空與賣空。
那麼什麼是對沖基金的「對沖「?不妨舉出對沖基金的鼻祖Jones的例子。Jones悟出對沖是一種市場中性的戰略,通過對低估證券做多頭和對其它做空頭的操作,可以有效地將投資資本放大倍數,並使得有限的資源可以進行大筆買賣。當時,市場上廣泛運用的兩種投資工具是賣空和杠桿效應。Jones將這兩種投資工具組合在一起,創立了一個新的投資體系。他將股票投資中的風險分為兩類:來自個股選擇的風險和來自整個市場的風險,並試圖將這兩種風險分隔開。他將一部分資產用來維持一籃子的被賣空的股票,以此作為沖銷市場總體水平下降的手段。在將市場風險控制到一定限度的前提下,同時利用杠桿效應來放大他從個股選擇中獲得的利潤,策略是,買進特定的股票作多頭,再賣空另外一些股票。通過買進那些「價值低估」的股票並賣空那些「價值高估」的股票,就可以期望不論市場的行情如何,都可從中獲得利潤。因此,Jones基金的投資組合被分割成性質相反的兩部分:一部分股票在市場看漲時獲利,另一部分則在市場下跌時獲利。這就是「對沖基金」的「對沖」手法。盡管Jones認為股票選擇比看準市場時機更為重要,他還是根據他對市場行情的預測增加或減少投資組合的凈敞口風險。由於股價的長期走勢是上漲的,Jones投資總的說來是「凈多頭」。
加入金融衍生工具比如期權以後會怎麼樣?不妨再舉個例子。如果某公司股票的現價為150元,估計月底可升值至170元。傳統的做法是投資該公司股票,付出150元,一旦獲利20元,則利潤與成本的比例為13.3%。但如果用期權,可以僅用每股5元(現股價)的保證金買入某公司本月市場價為150元的認購期權,如果月底該公司的股價升至170元,每股帳面可賺20元,減去保證金所付出的5元,凈賺15元(為簡便計,未算手續費),即以每股5元的成本獲利15元,利潤與成本的比率為300%,如果當初用150元去作期權投資,這時賺的就不是20元,而是驚人的4500元了。
可見,如果適當地運用衍生工具,只需以較低成本就可以獲取較多利潤,就象物理學中的杠桿原理,在遠離支點的作用點以較小的力舉起十分靠近支點的重物。金融學家將之稱為杠桿效應。這種情況下,假如說不是為了避險(也就是實際上不對沖),而純粹是作市場的方向,並且運用杠桿來進行賭注,一旦做對了,當然能獲暴利,不過風險也極大,一旦失手損失也呈杠桿效應放大。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基金(LTCM)用自有資金22億美元作抵押,貸款1250億美元,其總資產1200多億美元,它所持有的金融產品涉及的各種有價證券的市值超過一萬億美元,杠桿倍數達56.8,只要有千分之一的風險就可遭滅頂之災。
3、對沖基金類別(Strategy Defined)
Mar/Hedge根據基金經理的報告將對沖基金分為8類:
1、宏觀(Macro)基金:根據股價、外匯及利率所反映出來的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進行操作。
2、全球(Global)基金:投資於新興市場或世界上的某些特定地區,雖然也像宏觀基金那樣根據某一特殊市場的走勢進行操作,但更偏向選擇單個市場上行情看漲的股票,也不像宏觀基金那樣對指數衍生品感興趣;
3、多頭(Long Only)基金:傳統的權益基金,其運作結構與對沖基金相類似,即採取獎勵性傭金及運用杠桿。
4、市場中性(Market-neutral)基金:通過多頭和空頭的對沖操作來減少市場風險,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們的投資哲學與早期對沖基金(如Jones基金)最為接近。這一類基金包括可轉換套利基金;對股票和期指套利的基金;或者根據債券市場的收益曲線操作的基金等;
5、部門(Sectoral)對沖基金:投資於各種各樣的行業,主要包括:保健業、金融服務業、食品飲料業、媒體通訊業、自然資源業、石油天然氣業、房地產業、技術、運輸及公用事業等;
6、專事賣空(dedicated short sales)基金:從經紀人處借入他們判斷為「價值高估」的證券並在市場上拋售,以期在將來以更低的價格購回還給經紀人。投資者常為那些希望對傳統的只有多頭的投資組合進行套期保值,或希望在熊市時持有頭寸的投資者;
7、重大事件驅動(Event-driven)基金:投資主旨是利用那些被看作是特殊情況的事件。包括不幸(distressed)證券基金,風險套利基金等。
8、基金的基金(Funds of funds):向各個對沖基金分配投資組合,有時用杠桿效應。
美國先鋒對沖基金研究公司(1998)則將對沖基金分為15類:
1、 可轉換套利Convertible Arbitrage)基金:指購買可轉換證券(通常是可轉換債券)的資產組合,並通過賣空標的普通股對股票的風險進行對沖操作。
2、 不幸證券(Distressed Securities)基金:投資於並可能賣空已經或預期會受不好環境影響的公司證券。包括重組、破產、蕭條的買賣和其它公司重構等。基金經理人運用標准普爾賣出期權(put Option)或賣出期權溢價(put option spread ) 進行市場對沖。
3、 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s)基金:投資於發展中或「新興」國家的公司證券或國家債券。主要是做多頭。
4、 權益對沖(Equity Hedge)基金:對一些股票做多頭,並隨時賣空另外一些股票或/和股指期權。
5、 權益市場中性基金(Equity Market Neutral):利用相關的權益證券間的定價無效謀求利潤,通過多頭和空頭操作組合降低市場敞口風險(Exposure)。
6、 不對沖權益基金(Equity Non-Hedge):盡管基金有能力用短賣股票和/或股指期權進行對沖操作,但主要是對股票做多頭。這類基金被稱為「股票的采擷者」。
7、 重大事件驅動型基金(Event-Driven):也被稱作「公司生命周期」投資。該基金投資於重大交易事件造成的機會,如並購、破產重組、資產重組和股票回購等。
8、 固定收入(Fixed Income:)基金:指投資於固定收入證券的基金。包括套利型基金、可轉換債券基金、多元化基金、高收益基金、抵押背書基金等。
9、宏觀基金(Macro):指在宏觀和金融環境分析的基礎上直接對股市、利率、外匯和實物的預期價格移動進行大筆的方向性的不對沖的買賣。
10、市場時機基金(market timing):買入呈上升趨勢的投資品,賣出呈下滑趨勢的投資品。該基金主要是在共同基金和貨幣市場之間進行買賣。
11、合並套利基金(Merger Arbitrage):有時也稱為風險套利,包括投資於事件驅動環境如杠桿性的收購,合並和敵意收購。
12、相對價值套利基金(Relative Value Arbitrage):試圖利用各種投資品如股票、債券、期權和期貨之間的定價差異來獲利。
13、部門(Sector)基金:投資於各個行業的基金。
14、空頭基金(Short Selling):包括出售不屬於賣主的證券,是一種用來利用預期價格下跌的技術。
15、基金的基金(Fund of Funds):在基金的多個經理人或管理帳戶之間進行投資。該戰略涉及經理人的多元資產組合,目標是顯著降低單個經理人投資的風險或風險波動。
盡管有以上許多種對沖基金的類別,但一般說來,主要是兩大類。
一是宏觀(Macro)對沖基金,最著名的就是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很多人都以為宏觀對沖基金是最凶惡的基金,風險最大,其實宏觀對沖基金的風險並非最大,一般只使用4-7倍的杠桿。雖然宏觀對沖基金追求投資戰略的多元化,但這類基金仍有幾個共同的特徵:
A、利用各國宏觀的不穩定。尋找宏觀經濟變數偏離穩定值並當這些變數不穩定時,其資產價格以及相關的利潤會劇烈波動的國家。這類基金會承擔相當的風險,以期有可觀的回報。
B、經理人尤其願意進行那些損失大筆資本的風險顯著為零的投資。如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投資者判斷泰銖將貶值,雖然無法准確預料具體貶值的日期,但可斷定不會升值,因此敢放膽投資。
C、當籌資的成本較低時,最有可能大量買入。便宜的籌資使它們即使對事件的時期不確定時也敢於大量買入並持倉。
D、經理人對流動性市場很感興趣。在流動市場上它們可以以低成本做大筆的交易。而在新興市場,有限的流動性和有限的可交易規模對宏觀對沖基金和其他試圖建倉的投資者造成一定的約束。新興市場對與離岸同行有業務往來的國內銀行進行資本控制或限制使得對沖基金很難操縱市場。由於在較小的、缺乏流動性的市場,無法匿名投資,經理人還擔心會被當作政府或中央銀行交易的對立方。
另一類是相對價值(Relative Value)基金,它對密切相關的證券(如國庫券和債券)的相對價格進行投資,與宏觀對沖基金不一樣,一般不太冒市場波動的風險。但由於相關證券之間的價差通常很小,不用杠桿效應的話就不能賺取高額利潤,因此相對價值基金比宏觀對沖基金更傾向於用高杠桿,因而風險也更大。最著名的相對價值基金就是LTCM。LTCM的總裁梅里韋瑟相信「各類債券間的差異自然生滅論」,即在市場作用下,債券間不合理的差異最終會消彌,因此如果洞察先機,就可利用其中的差異獲利。但債券間的差異是如此之小,要賺錢就必須冒險用高杠桿。LTCM在歐洲債市一直賭「在歐元推出之前,歐盟各國間債券利息差額將逐漸縮小」,因為德國和義大利是第一批歐元國成員,希臘也於今年5月宣布加入單一歐幣聯盟,於是LTCM大量持有義大利、希臘國債以及丹麥按揭債券的多倉,同時也持有大量德國國債的空倉。與此同時,在美國債市,LTCM的套利組合是購入按揭債券和賣出美國國債。1998年8月14日俄羅斯政府下令停止國債交易,導致新興市場債券大跌,大量外資逃離並將德國和美國的優質債市視為安全島。於是德、美兩國國債在股市面臨回調的刺激下,價格屢創新高,同時新興市場債市則暴跌,德、美國債與其他債券的利息差額拉大。1998年年1至8月,義大利10年期債息較德國10年期債息高出值A1的波動基本保持在0.20-0.32厘之間;俄羅斯暫停國債交易後,A1值迅速變大,更在8月底創出0.57厘的11月來新高;進入9月,A1變化反復,但始終在0.45厘上的高位;9月28日更是報收0.47厘,A1的增高意味著LTCM「買義大利和希臘國債,賣德國國債」的投資組合失敗了(希臘國債虧損同理於義大利國債);同時持有的大量俄國國債因為停止交易而成為廢紙;丹麥按揭債券自然也難逃跌勢。在美國,市債交易異常火爆,國債息減價增。自1998年8月1日後,市場利率較10年期美國國債利息高出值A2大幅攀升;8月21日,美國股市大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掉512點。同時,美國公司債券的拋壓同國債強勁的買盤形成鮮明對比,國債的利息被推到29年來低位,LTCM逃離持有的美國國債空倉被「逼空」。因此,LTCM在歐美債券市場上的債券投資組合上多空兩頭巨損,9月末,公司資產凈值下降78%,僅餘5億美元,瀕臨破產的邊緣。
3、 對沖基金的歷史與現狀
(1)創始階段:1949-1966年
對沖基金的鼻祖是Alfred Winslow Jones。瓊斯最初是一個社會學家,後來成為一個記者,再後來成為基金經理人。1949年Jones任職於《財富》雜志期間,受命調查市場分析的技術方法並撰寫文章。結果無師自通,幾乎在一夜之間從一個新手成為一個精通者,並在文章發表兩個月前,建立起一家合夥的投資公司。公司帶有後來的對沖基金的經典特徵,所以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家對沖基金。存在一個獎勵傭金制和把他自己的資本投入基金,向一般經理人員支付的薪水占所實現利潤的20%。此外,Jones在隨後的十年裡還創建了一套模擬指標。
Jones公司起初是一家普通合夥公司,後來則改為有限合夥公司,其運作保持著秘密狀態,業績良好。
(2)初步發展和變化階段:1966-1968年
1966年《財富》的另一位記者Carol Loomis發現了業績不凡的Jones基金,撰文盛贊 「Jones是無人能比的」。該文詳細描述了Jones基金的結構和激勵方式,以及jones在後來幾年創建的模擬指標,並列出Jones基金的回報率-酬金凈額,發現大大超過了一些經營最成功的共同基金。例如,它過去五年的回報率比誠信趨勢(Fidelity Trend )基金高出44%,過去10年的回報率則比Dreyfas基金高87%。這導致了對沖基金數目大增,雖然並不知道在隨後幾年中所建立的基金的准確數字,但根據SEC的一項調查,截至1968年底成立的215家投資合夥公司中有140家是對沖基金,其中大多數是在當年成立的。
雖然對沖基金的迅速成長與強勁的股票市場同步,但一些基金經理發現通過賣空來對沖投資組合不僅難度大、耗時,且成本高昂。結果,許多基金越來越求助於高額頭寸來放大股票多頭的戰略,從而對沖基金開始向多種類別發展,所謂「對沖」,不過是象徵性的意義罷了。
(3)低潮階段:1969-1974年
1969—1970年的股市下跌給對沖基金業以災難性的打擊,據報道,SEC在1968年底所調查的28家最大的對沖基金,至70年代末其管理的資產減少了70%(由於虧損和撤資),其中有5家關門大吉。規模較小的基金情況則更糟。1973—1974年的股市下跌,再次使對沖基金急劇萎縮。
(4)緩慢發展階段:1974-1985年
從1974—1985年,對沖基金重新以相對秘密的姿態進行運作。雖然宏觀對沖基金在此期間嶄露頭角,但總的說來發展不是太快。
(5)大發展階段:90年代之後
對沖基金是隨著金融管制放鬆後金融創新工具的大量出現興盛起來的,特別是90年以後,經濟和金融全球化趨勢的加劇,對沖基金迎來了大發展的年代。1990年,美國僅有各種對沖基金1500家,資本總額不過500多億美元。90年代以來,對沖基金高速增加,最近兩年的發展速度更是驚人。據美國《對沖基金》雜志調查,目前約有4000家基金資產超過4000億美元。據基金顧問公司TASS的資料表明,目前全球約有4000多對沖基金,比兩年前的數目多出逾一倍,所管理的資產總值則由1996年1500億美元,大幅增加至目前的4000億美元。而美國先鋒對沖基金國際顧問公司的資料則認為,對沖基金目前在全球已超過5000個,管理資產在2500億美元以上。另據預測,今後5-10年間,美國的對沖基金還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其資本總額的增長將高於15%。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對沖基金正在把退休資金以及各種基金會和投資經理人吸引過來,形成更強大的勢力。5年前,退休資金和各種基金會的投資在對沖基金資本總額中僅佔5%,現在已猛增到80%。
5、目前國際上主要的對沖基金組織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有對沖基金。歐洲一些國家也有類似的基金,但正式名稱不叫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聲名顯赫,許多人猜想它一定是「巨無霸」(「600磅的大猩猩」),其實大部分的對沖基金規模並不大。按資本總額來區分:5億美元以上的僅佔5%;5000萬-5億美元的約佔30%;500萬美元以下的約佔65%。約有四分之一的對沖基金總資產不超過1000萬美元,有人說,「它們的運作像個小作坊,通常是在僅有一兩個人的辦公室里工作。」
排名前10位的美國國際對沖基金依次為:美洲豹基金(資產100億美元)、量子基金(資產60億美元)、量子工業基金(資產24億美元)、配額基金(資產17億美元)、奧馬加海外合夥人基金(資產三類17億美元)、馬弗立克基金(資產17億美元)、茲維格-迪美納國際公司(資產16億美元)、類星體國際基金(資產15億美元)、SBC貨幣有價證券基金(資產15億美元)、佩里合夥人國際公司(資產13億美元)。
排名前10位的美國國內對沖基金依次為:老虎基金(資產51億美元)、穆爾全球投資公司(資產40億美元)、高橋資本公司(資產14億美元)、帽際基金(INTERCAP,資產13億美元)、羅森堡市場中性基金(資產12億美元)、埃林頓綜合基金(資產11億美元)、套利稅收等量基金(資產10億美元)、定量長短賣資金(資產9億美元)、SR國際基金(資產9億美元)、佩里合夥人公司(資產8億美元)。
二、對沖基金與金融風險
90年代以來,對沖基金行業獲得極大的發展,其表現引人矚目,而90年代也是國際金融動盪不安,風險日增的年代,從1992年歐洲貨幣危機,1994年債券市場危機機墨西哥危機,到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世界似乎越來越不得安寧。許多人指責對沖基金是金融風險之源,特別是導致了亞洲金融危機。對於這一流行的說法,我們先作一般性的討論,然後再引證資料,介紹一些對對沖基金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扮演的角色所作的實證分析。
1、對沖基金與金融風險:一般性討論
一般來說,對沖基金並不具有較其他機構投資者更不安全的特性,理由如下:
(1)相對較小的規模。到1997年底,對沖基金全球資產僅3000億美金,而成熟市場的機構投資者所管理的資產超過20萬億美金,其中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德國的共同基金、退休基金、保險公司及非金融性公司所管理的資金高達11萬億美元,全球共同基金則在1996年就已有7萬億美元之多。
(2)大部分對沖基金不用杠桿或所用的杠桿比例小。有人或許會說,對沖基金雖然規模小,但使用杠桿作用大。事實並非如此。VHFA的研究表明,對沖基金整體上運用的杠桿比較適度。約30%的對沖基金不運用杠桿,約54%的對沖基金運用小於2:1的杠桿(1美元當作2美元投資),只有16%的對沖基金運用大於2:1的杠桿(即借貸額超過了其資本額)。極少數的對沖基金的杠桿大於10:1。並且大多數運用高杠桿的對沖基金進行各種各樣的套利戰略,因此其杠桿的量不一定是其實際市場風險的一個准確尺度。與此同時,銀行、公司及機構投資者也運用杠桿,考慮到它們管理的資產加起來數倍於對沖基金,誰的作用更大不難想像。
(3)對沖基金信息匱乏。有人認為,對沖基金還可利用「羊群效應」,自己作領頭羊。如果這是真的話,將取決於信息及處理信息的能力。
Ⅷ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450億做空歐洲股市,主要涉及了哪些企業
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目前押注至少67億美元(約合450億元人民幣)做空歐洲股票。據報道,橋水基金對21家歐洲公司進行了押注,包括阿斯麥、道達爾、制葯商賽諾菲、法國巴黎銀行、施耐德電氣、拜耳和安聯,涉及從金融到能源等多個行業。如果它成功了,橋水公司將迎來輝煌時刻。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橋水兩次做空歐洲股票。其中,2018年約有220億美元被賣空,2020年約有140億美元。
消息人士表示,如果做空成功,2022年可能是橋水基金又一個輝煌的年份。其旗艦基金Pure Alpha2022年已上漲26.2%,這不是橋水第一次做空歐洲。2020年,它做空了包括ASML在內的多家歐洲知名公司,空頭倉總計140億美元。2018年,橋水基金還大量做空了一系列歐盟公司,規模一度接近220億美元。
Ⅸ 世界上最大的九家對沖基金公司
公開和透明,是對沖基金最討厭的事情。這與它所建立的結構有直接的關系。以在位於維京群島注冊的對沖基金為例,他們可以使用任何合法的金融投資組合,在全世界范圍內的任意地點運行套利,而無需向任何國家或部門申報投資技巧和融資結構。
要想在這片風光旖旎的美麗小海島上,找到一個實實在在的對沖基金經理人,卻絕非易事。絕大多數時候,這里的注冊電話只有空空的忙音,從不會有人將聽筒拿起。這還不算不負責任的,有的對沖基金甚至將電話連接到海龜養殖場。
英國最大的對沖基金投資商HERMES BPK風控部門負責人萬德布魯克曾抱怨道:「我們把大把的錢投到了對沖基金者的手裡,但他們連五分鍾的見面會都沒開過,我們不知道他們怎樣用錢的。」
金融危機使對沖基金經歷了一場急速變革。十幾年前,對沖基金圈是一個相對封閉狹窄的圈子,大家做的幾乎都是熟人之間的業務,信任程度很高,根本不需要簽合同就把生意做了。有時,僅僅是上午握個手,下午就把數百萬美元打到了對方的賬戶之上。
但恰恰這種荒誕般的神秘,成為對沖基金最本質的贏利特點。
而隨著中國金融及資本市場的不斷多元化及國際化,讓越來越多的境外對沖基金注目中國。在這個國內對沖基金大力發展完善的重要階段,國際資本經驗豐富的海外對沖基金也盯上了中國這塊蛋糕。不少海外對沖基金或在海外有過對沖基金管理和投資經歷的人准備嘗試或已進駐中國,尋求發展和合作機會。
海外對沖基金看重中國區的發展。其實無非是三大原因:一是漸漸國際化的人民幣,逐步開放人民幣資產的跨境流動,讓中國部分的資產管理人或投資人供應大量走出去的機會的同時,也會給海外大量機構投資人和高凈值客戶供應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二是監管層和中國基金業對對沖基金的態度越來越開放,基金法正在不斷修改和完善,這使得對沖基金所參與的二級市場會有更多的流動性,讓對沖基金能真正發展起來。三是中國財富的增值。銀行高凈值客戶管理著17萬億元的資金,而公募基金管理的資金規模才200億元,陽光私募也只有2500億元,未來中國人的財富將會流向更有效和積極管理型的投資領域。
這些海外的對沖基金大佬其實早已布局內地;譬如被大家所悉知的,著名的對沖基金大鱷 索羅斯 光在香港及內陸就設有3個辦事處,以極其低調的姿態,從而達到其慣有的避開監管與分散媒體視線之手法。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證,這家管理著亞洲資產多達80億至100億美元(約624億至780億港元)的 「SFM HK Management Limited」,其注冊僅為港幣1元。可見該領域低調的重要性。盡管如此,隨著中國投資市場的逐漸向國際放開懷抱,以下幾家對沖大佬早已先行一步,搶灘內陸:
1、Bridgewater Associates
雷·達里奧(Ray Dalio)的橋水聯合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連續兩年都登上了LCH英雄榜。這家基金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對沖基金,約有1300億美元的水平。除了管理資產龐大以外,橋水的獨特之處是它的300家客戶都是機構投資者。它們的平均投資額為2.5億美元。在戴利奧和羅伯特·普林斯的共同領導下,橋水善於創造不同的利潤流,鑒別貝塔源,市場驅動型回報,阿爾法,基於技能回報,然後把它們打包成與客戶需求的兼容的戰略。該公司通過債券和貨幣管理外包供應源阿爾法。但是當機構開始轉向其他資產類別和關注額外利潤源時,橋水也在調整戰略。
達里奧在2012年初被業內評為對沖基金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公司旗下純阿爾法基金(Pure Alpha Fund)在1975年至2011年為投資人凈賺了358億美元,超過了索羅斯量子基金自1973年創立以來的總回報。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曾評價說,達里奧的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對經濟的統計分析甚至比美聯儲的更靠譜。這家掌管著1300多億美元資產的頂級對沖基金隱匿在康州Westport的樹林里,與紐約華爾街的喧囂保持遠離。橋水聯合基金已於2012年底在上海低調的成立了代表處。
2、Man Group
英仕曼集團是全球第二大對沖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達680億美元,其業務框架主要由三大類別組成:AHL(管理期貨基金CTA)、GLG(由30多個策略的基金組成的多策略基金)以及剛收購的FRM(對沖基金的基金),此外,英仕曼擁有一支有卓越投資專家組成的龐大團隊,就投資管理以至客戶服務的每個范疇,給予強勁的支持。
英仕曼銳意取得可觀的長期表現,供應一系列廣泛,靈活並屢獲殊榮的投資方案定能滿足不同投資者的獨特需求。英仕曼中國區主席李亦非透露,集團希望在中國首先推進的是旗下的管理期貨基金。據了解,AHL基金希望能通過中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化發展先進入中國,同時也想藉助QFII、QDII等各種跨境方式,在中國尋找投資和合作的機會。
3、Paulson Co
保爾森公司管理著約為360億美元的資產(其中95%為機構投資者)。據《阿爾法》雜志統計,僅約翰·保爾森個人在2007年的收入就達到了37億美元,一舉登頂2007年度最掙錢基金經理榜,力壓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和詹姆斯·西蒙斯。一時間,約翰·保爾森在華爾街名聲大震,「對沖基金第一人」、「華爾街最靈的獵豹」等稱號紛紛被冠在了他頭上。在接下來的三年中約翰·保爾森與保爾森基金持續的穩定盈利。直到2011年6月3日,保爾森所持有3740萬股的嘉漢林業(Sino-forest)瞬間爆出一系列的財務丑聞,同時渾水調查公司給予嘉漢林業「強烈賣出」的評級,同時給出的估值不到1美元(當時股價為18加幣)。導致嘉漢林業公司市值在兩個交易日內蒸發了近33億美元,而保爾森基金面臨了4.68億美元的虧損。
距離該事件發生已經近兩年,約翰·保爾森這位曾經的「沽神」似乎逐漸淡出了華爾街。是歸於平淡,還是在醞釀又一場巨額交易,我們不得而知。據悉保爾森基金已在北京金融街及上海陸家嘴分別設立了代表處。
4、Lone Pine Capital
孤松資本始建於1997年,由斯蒂芬·曼德爾(Steve Mandel)創建,總部設在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在倫敦,香港,北京,紐約均設有辦事處。隆派恩資本是一家私人擁有的對沖基金,在世界各地的公共股權市場運行投資。從最初的800萬美元開始,直到該基金成為了打理自有資金的「超級基金」,為約56億美元的投資者和自有資金估計為150億美元的曼德爾先生服務。
孤松資本是一個典型的長/短倉股票對沖基金,採用基本面分析與自下而上的選股方法來制定其投資組合。不過,曼德爾先生的敏銳性和奇異的態度對基本面的分析。讓塞斯·卡拉曼(Seth Klarman)曾形容他為「夢幻分析師」。大多數人相信,曼德爾先生的成功可以歸咎於他的「自下而上」的投資。他的重點放在企業的基本面問題上。曼德爾先生認為,破譯業務運行深入的基本面分析,了解其做法,運營和未來的增長。這是重點,這影響到最後的選股和決定是否或長或短。不像大多數的對沖基金管理人,曼德爾先生巧妙地依靠他強烈的判斷和快速決策的位置和移動。孤松資本在花旗集團(Citigroup)和斯倫貝謝公司的增持是證明曼德爾先生靈巧之至最好的例子。
5、DE Shaw
德劭基金由數學家大衛·肖成立於1982年。DE Shaw大部分投資基於復雜的數學模型,旨在找出隱藏的市場趨勢或定價異常。不過該基金也進入到私人股本領域和自下而上的價值驅動型投資領域。DE Shaw進軍中國內地的舉措,會讓人將之與其2006年和2007年在印度的擴張運行比較。該公司在印度看到了巨大的招聘和投資機遇。
就員工數量而言,DE Shaw令一些更靈活的競爭對手相形見絀。該公司大約有1700名員工——其中估計有100名擁有博士學位。只有英國曼集團(Man Group)的員工數量超過了DE Shaw。
過去兩年,不願拋頭露面的DE Shaw在其主要戰略方面表現穩妥。該公司的旗艦基金Oculus回報率為8.7%。Oculus按照該公司的一系列定性及定量戰略運行投資。一位投資者表示,該公司旗下的另一支基金DE Shaw Composite實現了21.1%的回報率。位為處於上海陸家嘴的辦事處擁有一支私募股權投資分析師團隊。拓展該集團在亞洲地區的業務,並標志著首次進入中國內地。該辦事處將重點關注中國的收購機會。
6、Hoyder Asia
匯德亞洲(Hoyder Asia)是匯德投資集團於2001年成立的面向亞太地區的全資附屬公司。匯德亞洲於投資全球外匯,商品期貨以及股票方面,乃亞太地區最優秀的資產管理服務商之一. 其憑借對新興市場的專業認識及豐富經驗, 於十年內迅速增長.匯德亞洲透過旗下的匯德品牌基金與信託為客戶供應不同層面的投資服務及產品,憑借其專業及奉行多年的環球對沖與價值投資等方法,於國際資產管理巿場已建立優良的聲譽。據悉, 位於中國上海的匯德亞洲辦事處, 在2013年初早已悄悄布局內陸,公司高層也放言會從運營決策上更重視大中華市場。
7、Hillhouse Capital
高瓴資本(Hillhouse Capital)是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之一。成立於紐約,總部在新加坡,在上海、北京均設有辦事處,與耶魯大學基金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公司創始人為耶魯管理學院畢業生張磊。大多數人之所以從未聽說過這家基金,是因為其創始人張磊住在北京。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高瓴資本並非一家中國本土基金——它的投資者在海外,他們向張磊投資的是美元,而非人民幣。但越來越多的大陸人在西方接受完教育和培訓後,回到中國運營另類投資基金,張磊就是其中之一。這些經理人將辦事處設在北京,從而擁有信息和人脈方面的優勢。自2005年利用耶魯大學投資基金辦公室(Yale Endowment)供應的3000萬美元創立高瓴資本以來,張磊和高瓴資本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張磊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People』s University),隨後赴耶魯管理學院(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深造,在那裡認識了耶魯投資基金的負責人大衛·史文森(David Swensen)。高瓴資本擁有其他人只能羨慕的業績——自創立以來,年均復合回報率高達52%,即便在2008年出現了37%的跌幅。黑石集團(Blackstone)對沖基金投資業務負責人湯姆·希爾(Tom Hill)將張磊譽為中國的斯蒂芬·曼德爾(Steve Mandel)——曼德爾是孤松資本(Lone Pine)創始人,對沖基金領域最受人尊敬和低調的人士之一。高瓴資本擁有許多基金缺乏的靈活性,可以自由地投資於公開市場和私人市場,向年輕的公司供應成長所需的資本,並在這些公司上市前購入其大量的股份。例如中國知名社區籬笆網,京東商城以及遠東國際租賃等公司。
8、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文藝復興科技成立於1988年,其創始人為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 他是世界級的數學家,擔任著美國數學協會的主席(Math for America);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對沖基金經理之一,在全球投資業內,他的名氣並不亞於索羅斯,更是被認為是保爾森、達利歐這些業內領軍者的前輩。「量化基金之王」是這位國際投資行業領袖最顯貴的稱呼,雖然,他本人並不在意。雖然2010年,這位74歲的老人已經從他價值20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公司文藝復興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退休,但是他一直在公司發揮著重要作用並享有收益。2011年,這家公司管理的基金獲得了高達33%的凈收益回報率。2012年前11個月,表現亦同樣不俗。歷史業績更能說明他的輝煌。1989年到2009年間,他操盤的大獎章基金平均年回報率達35%,較同期標普500指數年均回報率高20多個百分點,比「金融大鱷」索羅斯和「股神」巴菲特的旗艦基金也高出10餘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回報率數據已經扣除了資產管理費和投資收益分成等費用,而大獎章基金對此類費用的收取比例幾乎是同行的兩倍——分別是5%和44%。
作風低調的西蒙斯很少接受采訪。在僅有的幾次接受國外媒體采訪時,他透露稱:「我們隨時都在賣出和買入,依靠活躍掙錢。」他只尋找那些可以復制的微小獲利瞬間,而絕不以「市場終將恢復正常」作為賭注投入資金。事實上,西蒙斯幾乎從不僱用華爾街的分析師,他的文藝復興科技公司僱傭了由數學博士,物理博士及自然科學博士組成的超過150人的投資團隊。用數學模型捕捉市場機會,由電腦做出交易決策。文藝復興科技公司及旗下多家關聯子公司於2013年1月分別在北京,上海成立了代表處。
9、Chilton Investment
奇爾頓公司由理查德·L·奇爾頓(Richard L. Chilton)先生於1992年成立。管理著超過65億美元的資產。其核心的運作手法是通過價值導向的基礎研究和紀律嚴明的投資組合來運行管理。奇爾頓先鞏固了長期投資的理念,其紀律嚴格的文化是一個標志。 多元化股票策略包括了美國,歐洲及亞洲為整體的全球性市場。 奇爾頓的全球策略中的每個基金管理人都有自己的投資指引和風險參數。然而,在每一個戰略中,通過研究各種市場周期來為投資人供應穩定可觀的回報。
而奇爾頓公司正計劃採取一項不同尋常的舉措,奇爾頓公司在中國北京及成都分別成立了代表處,這是該公司在中國擴張戰略的一部分。
其實,以上這些筆者了解到進入國內的海外對沖基金,只是全球對沖基金大軍的冰山一角;中國這只美味十足的大蛋糕,相信吸引到更多的大鱷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