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金管理 » 看好華為中芯國際有什麼基金么

看好華為中芯國際有什麼基金么

發布時間: 2023-04-01 17:15:03

Ⅰ 華為真是走投無路,只能去養豬了嗎

在美國對中國發起的 科技 戰背景下,華為作為中國反擊美國 科技 戰挑釁的戰士肯定會受些損失,但華為肯定會在這場戰爭中得到鍛煉,且越戰越勇!

養豬也不錯!用戶更廣

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的!只要初心不變華為一定能走出自己的光彩!華為加油!

其一,此養豬非彼養豬也!是說棗襪通過物聯網、AI、大數據等技術幫助養豬,本質是提升養豬行業生產效率。

其二,華為積累的黑 科技 還有很多,連續10多年屬於拿專利最多的公司(不是之一),目前由於供應鏈受美國連續打壓,以前看不中或放棄的市場,為求生存只好從箱底陸續拿出來,興許會闖出一片新天地。

大華為養豬??這玩笑開大了吧,只是幫助養豬的做些輔助工程而已。華為不可能走投無路,僅僅晶元是卡不住華為的。怕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華為的手機僅僅是副業吧。就算所有的晶元被卡死,華為收專利費過日子也會過得很瀟灑。說華為走投無路的人真的是太不了解華為了。

不知道這個消息源是否准確,華為作為一個受人尊重的 科技 企業會去養豬么?我覺得很大可能不會!

雖然任老爺子的人格魅力受到大家敬佩,華為的實打實的搞科研、不服輸的精神值得大家尊重,但終歸是一個企業,企業發展需要空間,需要利潤,美國對其全方位的打壓,試問有哪個企業能經得起一個國家的打壓?還是世界上綜合實力第一的國家?

還好我們國內市場夠大,華為在發展中國家的布局也比較成功,去年營收1400億美元,利潤約110億美元,所以還沒有到去養豬的地步吧?國家現在大力扶持晶元領域製造企業,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有自己的高端製造設備,希望華為能夠不忘初心,等待那一天的王者歸來!

華為受限的手機業務並非唯一 ,華為是一家通訊設備製造商,也就是通信行業通常所說的「設備商」,除了手機還有別的業務。即便華為去養豬,也該都比別人養的好,何況華為身後有全國人民和國家的大力支持,華為是一個民族品牌,經歷去年的風風雨雨,現在更是一種象徵,一種精神!

華為!屬【拼搏進取】之中。華為【養豬】【絕非被迫】,而是用【5G技術】引領中國【智慧農業】的具體舉措。略述如下:

第一 拼搏進取之中:

1 華為主業務分兩類:

約一半是5G基站等全球領先的通信類業務。

約另一半是智能手機業務。

2 M國卡高端晶元對主業務的影響:

M國不顧現有的國際業務分工格局和WTO原則,通過政治施壓和所謂知識產權禁令等,就台積電和三星、高通對華為的7納米左右的高端晶元進行限供。

其影響是華為的高端手機和5G基站所涉及的核心高端晶元。

現況大概是:高端手機幾乎已經沒有庫存。5G基站還有一年左右的晶元庫存。

當然華為已經將高端手機業務進行拆分。

3 華為拼搏進取,優異表現:

*華為已經【大覆蓋率】【80%以上】的設計出晶元:

就全世界最先進的:【高中低端手機所用晶元】以及【5G基站所用晶元】,華為設計出的【核心晶元+普通晶元】,已佔手機、基站設備,所用【總晶元數量】的80%。

這是全球一家公司在此領域的最高比例。

這預示著華為,為去【掐脖子】,早已積極布局:核心技術和產品,爭取自己掌握技術、零件、產品的命運。

*華為已經設計出【最小量程】【5ns】、【最低功耗】的高端核心晶元:

其可供全球最領先的5G基站所用。

原來能源功耗【費電】是一項重要指標,即耗電多、【使用成本】較高,是全球所有公司的最頂級設備的一項軟肋,現在華為已大大突降了此界限。

* 華為已經由原來的專攻高端手機,現已同時並舉【高、中、端手機業務】以發揮:技術、市場、品牌、等綜合優勢。

手機是一個天量的市場,這為華為獲得巨額的科研經費、獲更大的銷售額,埋下了重重的伏筆!

*綜上三點,華為是拼搏進取、成績斐然,講物賣【處境艱難】並不確切。

4 社會 的大力協同:

現在,華為與中芯國際、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其與比亞迪等諸企團、正在進行廣泛的協作;以在國內建立自己的晶元製造體系。

筆者詁計:今年可望在集成電路高端晶元,7納米左右的製程上有重大突破。

第二 華為引領智慧農業:

5 智慧農業的技術特徵:

*【人工智慧】應用凳螞激於三農,其中5G通迅技術是媒介。

*運用【物聯網】技術,即:以【5G通信技術】為【媒介】,對【各個終端】,運用【人工智慧】,進行信息的:【採集、儲存、加工】,然後對【各個環節】進行相應的處理、執行。

*其中【各個終端】, 即為:千家萬戶、各種設備、家畜、林木、農作物等 。

*其中【各個環節】進行相應的處理、執行,即為:

*例如:對集約化10萬頭養豬,對飼料:

配比、混合、包裝/管道運輸,分配、個性化分配每周四餐【根據豬的日增重,選擇每一餐給的最優飼料重量】,這其中要控製成千上萬個機械和電子動作和開關等。

6 智慧農業對中國、對全球的意義:

*現在,中國農業生產水平基本屬於【准機械化階段】。

*簡單的自動控制和高端的電腦控制普及率還很低。

*類似於人的某些功能的【人工智慧】應用到農業,更是絕無僅有華為。

*華為將5G通訊技術人、工人智能運用於大規模養豬,必將推動我國農業養殖業翻天覆地的變化,將改變我國養殖低效的局面,對解決三農問題、擴大內需、扶貧和降低菜價都有巨大的影響。

*最高端的技術,不僅僅用於軍事和工業,如果用於農業,更加利於民生,對全球都有巨大正向的示範意義。

7 5G技術的應用:

5G技術幾乎可以應用到工業、農業、軍事、生活、服務等等每一個方面。應用於養豬,則是在農業大欄目下的一個孫欄目應用。

8 5G技術應用在養豬領域:

華為領先將全球最高端的技術用於養豬,必將引領全 社會 各路資金各路資源匯聚於此領域。

隨著5G技術在各個應用領域的擴展,例如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智能挖掘管理煤礦。

人工智慧加5G技術加各個傳統領域,必將培育出一個生態圈,可以比超:現有的房地產業或者基建業。

其 社會 經濟效益, 社會 影響應該【遠超於】:馬斯克和微軟所形成的生態圈。

9 故華為絕不是被迫養豬:

所以華為現在進入養豬行業,只是培育高端生態圈的一個具體舉措,一個入門。

是應對國內外經濟、產業競爭格局,相應做的一個戰略、戰術性的調整。

不存在有【大老闆】被迫去【做一個小生意】。不存在【被迫養豬】的問題。

若有興趣,歡迎關注+交流。

是的,最終結果就是這么殘酷。就好比唱戲要搭台,你在別人的舞台演出,再好的戲人家不讓你上台,你就演不了......

華為的 科技 更被廣泛應用於實踐,能夠推動生產力發展就是好的 科技 !華為一定會涅槃重生,一飛九天!

Ⅱ 實地探訪華為「最強備胎」:火熱量產14nm,高端光刻機成轉正攔路虎

黃昏時,中芯國際頭頂一圈光暈,這似乎是個吉兆

30秒快讀

1、先進製程的造芯工藝卡著中國公司的脖子,中芯國際作為國內唯一能夠提供14納米製程的晶圓代工企業,成為「最強備胎」,目前華為已有產品晶元轉由中芯國際代工。

2、《IT時報》記者實地走訪上海中芯國際,14nm晶元火熱量產,7nm工藝研發多時,但礙於高端光刻機缺位,研發進展滯緩。但就像中芯國際頭頂的光暈,二期產線火熱建設,此次事件被認為是中芯國際「轉正」的最好時機。

1999年,農田遍布的張江迎來一批特殊的拜訪者,時任上海市長徐匡迪帶著一群人來到這里考察,其中就有後來被稱為「中國半導體教父」的張汝京。

盡管當時的張江阡陌縱橫,但在張汝京眼裡,這里是發展中國半導體事業的絕佳試驗場,「世界晶元製造業的下一個中心將在上海。」

2000年,張汝京作為創始人的中芯國際落地張江,隨後來自晶元行業的上下游企業集聚於此,包括晶元設計、光掩膜製造、封裝測試、設備供應、氣體供應等企業,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真正在這片土地生根。

20年後,張江已成為中國的「矽谷」 ;20年後,造芯卻成為中國的心事,先進製程的製造工藝更成為遏制中國公司發展的卡脖子技術。

圖源/中芯國際官網

5月15日,美國商務部下屬負責出口管制的產業安全局(BIS)發布通知,稱在美國境外為華為生產晶元的企業,只要使用了美國半導體生產設備,就需要申請許可證。這意味著,華為很可能不能再通過台積電量產自家海思設計的高階晶元,而台積電是全球晶圓代工的頂尖企業,可以生產7nm(納米),甚至5nm的高端晶元。

危機之下,中芯國際作為國內唯一能夠提供14納米製程的晶圓代工企業,成為「最強備胎」,目前華為已有產品晶元轉由中芯國際代工。

近日,《IT時報》記者實地探訪上海攜畝伍中芯國際,發現中芯南方廠區在火熱量產14nm晶元的同時,也在抓緊耐團建設二期產線;7nm工藝已研發多時,只是由於高端光刻機的缺位,研發進展不是很快。

01

「你看,這里一片火熱」

和20年前相比,張江的變化翻天覆地,已從一個鄉村小鎮進階為一座現代科學城:不僅交通發達,而且商業繁榮,充滿著生活氣息,這點與那些只有工廠、生活配套設施缺少的高新開發區很不一樣。

5月19日,《IT時報》記者來到中芯國際,它同華虹宏力、日月光等「鄰居」已和諧地融入到這座科學城中。目前,中芯國際已經開始量產14nm晶元,並拿到一筆來自華為海思14nm手機晶元的訂單。

在14nm產線上工作的周豪(化名)告訴記者:「最近加班比較多,已經向客戶供應了8萬多批貨了;產線上也在招人,比如普工、助理工程師。」由於晶圓廠自動化程度較高,周豪的工作簡單且枯燥,只要把晶圓放置到設備上,其他的事交給設備即可。作為普工,他的底薪為3300元,算上加班費,每個月能掙七八千元。58同城上,一條中芯國際招聘信息顯示普工月工資在5500~7500元。

相比產線上普工的工作,宋傑(化名)的工作顯得高級些。在實驗室工作的他,每天要做的是根據研發人員發來的Case做實驗。「14nm產線設在中芯南方,去年下半年建成,今年開始量產;7~8nm的研發,也已經開展很久了。」宋傑說。

據了解,中芯南方由中芯國際辯或、國家「大基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以及上海市「地方基金」(上海市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以合資的方式成立,為一座12英寸晶圓廠,能滿足14nm及以下先進技術節點的研發和量產計劃,14nm技術也可用於主流移動平台、 汽車 、物聯網及雲計算。

宋傑還表示,受限於設備,中芯國際7~8nm的研發進展不是很快,做出來的成品沒那麼快,也沒那麼好,「同樣一道工序,台積電只要一步就能完成,我們可能需要三四步」。高端光刻機的缺失,是其中最關鍵的問題,「除了光刻機,別的設備都能解決。」

早在3月,中芯國際對外公布已從荷蘭ASML公司購入了相關光刻機設備,但並非是最新的EUV極紫外光刻機。

5月15日,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和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二期將分別向中芯南方注資15億美元和7.5億美元(合計約合160億元人民幣)。

這個消息的釋放,把剛從疫情陰影里走出來的中芯南方設備供應商的熱情重新點燃。一位冷卻設備供應商很看好與中芯南方的合作,他們已和中芯南方簽約了幾千萬元的生意。

「你看,這么多的工人、這么多的設備,一片火熱!國家很重視晶元行業,中芯南方效益會越來越好!」他看著正在修建的中芯南方二期產線,語氣間流露出興奮之色。

據了解,在中芯國際上海廠區保留地塊上,中芯南方將建設兩條月產能均為3.5萬片晶元的集成電路生產線(即SN1和SN2),生產技術水平以12英寸14納米為主。記者從員工、駐廠設備商等多個信源獲悉,中芯南方已完成一期建設,目前正在建設二期。

在中芯國際官網上,記者注意到,從今年年初到現在,中芯國際釋放出的職位明顯多於去年同期,特別是5月以來,增加了對生產運營類和業務支持類兩種崗位的需求,大部分都接受應屆生,比如生產線主管、設備工程師、工藝工程師、良率提升工程師、倉庫管理員、助理工程師等。這或許是中芯南方14納米新廠生產火熱的一個注腳。

02

華為的「危」 中芯國際的「機」

去年5月,華為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谷歌、偉創力、YouTube等美國本土公司對華為按下了暫停鍵,為此,華為通過「自研+去美化」的方式,開啟多種自救模式。

經過一年時間的調整,華為在「自研+去美化」上步步為營:先是在谷歌服務停供前推出自研的操作系統鴻蒙,其後在5G基站上不再使用美國零部件,再在Mate30、P40等高端機型上降低美國零部件含量,P40系列更是首次搭載HMS以替代谷歌GMS。

相比之下,新一輪的限制將是華為真正的至暗時刻。

和晶元設計不同,晶元生產的高投入不可能完全被一家公司所覆蓋,就目前而言,大多數晶元製造商依賴於KLA、LAM和AMAT等美國企業生產的設備。

中芯國際3月披露的公告顯示,其采購了美國公司LAM和AMAT的設備,且采購金額較大。除了中芯國際,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全球眾多晶圓代工廠都是這兩家廠商的客戶,他們在沉積、刻蝕、離子注入、CMP、勻膠顯影等領域技術領先,尤其先進製程設備,基本沒有廠商可以替代這兩家企業。

世紀證券一份研報顯示,在半導體設備與材料方面,關鍵技術被歐美日壟斷,LAM和AMAT這兩家美國公司暫停供貨影響顯著,其中AMAT的產品幾乎包括除光刻機之外的全部半導體前端設備。而荷蘭的ASML是高端光刻機的全球第一,國內企業與其研發投入與技術實力差距甚遠。

目前華為晶元製造主要依賴於台積電,美國限制升級,被解讀為有可能迫使台積電對華為斷供,導致華為無晶元可用。

盡管這種猜測還可能有多種變數,但華為已經啟動B計劃。

此前有媒體稱,華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向中芯國際派駐工程師,幫助中芯國際解決其晶元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問題。近期,華為已將中芯國際14nm工藝代工的麒麟710A晶元應用在榮耀Play 4T手機上。

中芯國際則被認為迎來最好時機。160億元的大基金二期加碼主要面向中芯國際14 納米及以下先進製程研發和產能,目前14納米產能已達6000 片/月,目標產能為每月3.5 萬片。而中芯國際最新發布的2020 年一季報顯示,一季度營收9.05億美元,同比增長35.3%,環比增長7.8%。此外,中芯國際決定將2020 年資本開支從 32 億美元上調至 43 億美元,增加的資本開支主要用於對上海300mm晶圓廠以及成熟工藝生產線的投資。

03

「轉正」的期待

然而,無論對華為還是中芯國際而言,依然有跨不過去的門檻。

與台積電相比,中芯國際的工藝相對落後。現階段中芯國際的工藝還停留在14nm,這是台積電4年前的技術,而台積電7nm工藝已大范圍普及,幾乎是如今各品牌5G旗艦手機和主流晶元的標配。根據規劃,台積電今年開始量產5nm,2022年開始3nm的規模量產,甚至已規劃好2nm。

圖源/台積電官網

據了解,此次美國限制升級前,華為海思已加速將晶元產品轉至台積電的7nm和5nm,只將14nm產品分散到中芯國際投片。但如果120天之後,無法使用台積電的5nm工藝,華為的5G旗艦手機可能要面對工藝製程的競爭壓力。

最新消息是,5月21日,台積電拿下了蘋果5nm處理器的全部訂單,下半年蘋果的多款5G版iPhone處理器將採用5nm工藝,而華為此前發布的14nm製程的榮耀Play 4T手機只是千元出頭的中低端手機。

產能也有較大差距。中芯國際目前14nm月產能僅2000 ~3000片,預計到年底擴大到1.5萬片,但這無法滿足華為的胃口。台積電2019年財報顯示,華為為其一年貢獻了近350億新台幣的營收。

更何況,中芯國際下一代製程何時能投產,才是「最強備胎」能否轉正的關鍵。

今年2月舉行的2019年四季度財報會議上,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首次公開了中芯國際N+1、N+2代FinFET工藝情況。相比於14nm,N+1工藝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57%、邏輯面積縮小 63%、SoC面積縮小55%,這意味著除了性能,N+1其他指標均與7nm工藝相似,之後的N+2工藝性能和成本都更高一些。梁孟松表示,在當前的環境下,N+1、N+2代工藝都不會使用EUV工藝,等到設備就緒之後,N+2之後的工藝才會轉向EUV光刻工藝。事實上,台積電也是在第三代7nm工藝才開始引入EUV。

對此,電子創新網CEO張國斌表示:「製程越小,工藝越高級,IC里的線寬越小,就需要更高級的光刻機;盡管EUV技術對7nm製程不是必需的,但EUV技術的注入能提高良品率,效果好。」

2019財報會議上,中芯國際表示N+1工藝的研發進程穩定,已進入客戶導入及產品認證階段。之前該公司表示去年底試產了N+1工藝,今年底會有限量產N+1工藝。

14nm量產後,N+1、N+2研發項目更加值得期待。張國斌:「只要中芯國際的N+1、N+2工藝能做出產品來,就能代替台積電為海思代工7nm晶元。」

中芯國際真正的考驗將是7nm以下。

多位采訪對象表示,7nm以下的製程少不了EUV技術,公開資料顯示,台積電和三星的5nm晶元均採用了EUV技術。對此,中芯國際還未公開過是否有替代技術方案。

編輯/挨踢妹

排版/馮誠傑

圖片/李玉洋 Pixabay 網路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Ⅲ 又一個晶元巨頭「諾曼底登陸」,意味著什麼

又一個晶元巨頭「諾曼底登陸」,意味著什麼?


中芯國際的5個第一名: 中芯國際6月19日科創板首發過會通過消息刷屏!從受理到過猜畢會,僅用時19天,中芯國際創造了好幾個記錄:


1)創造了科創板公司的最快過會紀錄!此前的過會記錄是京滬高鐵創下23天;

2)中芯國際也創造了刷新科創板審核過程中首輪答復的最快紀錄;

3)創造了200億元的擬募資額,成為科創板「募資王」!此前中國通號其IPO募資金額為105億元。

4)中芯國際成功摘得科創板首家「A+H」紅籌企業頭銜;

5)中芯國際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號稱「國產晶元之光」。


根據IC Insights公布的2018年純晶圓代工行業全球市場銷售額排名,中芯國際位居全球第四位,在中國大陸企業中排名第一,具備濃厚的科創板屬性及產業戰略地位。

中芯國際是誰? 中芯國際是由張汝京於2000年在上海創辦的。張汝京是一個傳奇人物,曾經是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的同事。後來張忠謀創辦了台積電,而張汝京創辦了中芯國際,這二者都的確很不得了。


張汝京(Richard Chang) ,目前為美國籍,畢業於台灣大學,在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獲得工程學碩士學位,美國在南方衛理公會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博士學位。曾經在德州儀器工作了20年。曾經擔任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上海)有限公司總裁。

張汝京無疑是中芯國際的最大功臣,在他建立中芯國際並且快速發展時,曾經引起美國跟台灣當局的不滿,受到來自美國跟台灣的雙重壓力。2009年11月10日, 中芯國突然宣布總裁兼CEO張汝京宣布離職,並物州辭去執行董事離職公告。原因來自於他在美國和台灣雙重打壓之下,張汝京身上積累了大量的官司,畢竟張汝京是從台積電出來的!



張汝京曾經直言,他已經累了,整場官司打了四年,比運營中芯國際更讓他感到耗費心力,自己的辭職不是和解協議的一部分,但穗螞芹自己想要對這個結果負責。

事情的起源:據國外媒體報道,中芯國際創始人兼CEO張汝京於2009年11月10日,有消息稱,張汝京離職可能是受台積電指控中芯國際侵犯其專利產權一事所致 。在中芯國際同台積電的專利糾紛中,中芯國際被裁定向台積電支付2億美元的現金。


但有消息表明,同台積電此前要求8億美元至10億美元的賠款相比,這項判決相對較輕。法院陪審團調查發現,說在65個有爭議的專利項目當中,中芯國際違規使用了其中的61個。據外界媒體猜測,台積電為了戰略原因,希望能夠在中國增強自身地位,才決定願意接收中芯國際2億美元的賠款,並且部分持股中芯國際。在台積電成為中芯國際持少數股股東之後,要求CEO張汝京辭職,因為台積電認為張汝京從創立中芯國際開始,盜用了台積電的知識產權。


中芯國際與國際晶元巨頭的差距。 中芯國際目前是本土龍頭,但在技術上據悉仍舊落後台積電大概四年左右的時間。


晶元領域主要分為三大產業:設計、製造、封裝。在設晶元計及晶元製造上高通和台積電是領先的。如果從晶元上游來看,國內半導體晶元製作的各個環節都處於弱勢狀態,市場佔有率也遠小於高通、英特爾、台積電等這些國際巨頭。尤其是上游的光刻機、晶元設計在技術上落後國際巨頭兩到三代,這些領先技術都被高通、英特爾、三星等在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際上晶元設計使用的軟體基本上被美國鏗騰電子、日本圖研株式會社等壟斷,僅僅美國四家晶元設計公司在全球市場份額就佔到70%以上。


美國領先的晶元公司:1)高通。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晶元品牌之一。著名的驍龍系列手機處理器就是高通產品,包括華為、樂視、小米等公司都在用。2)英偉達。是全球圖形技術和數字媒體處理器行業領導廠商。3)超威 科技 。大家熟知的AMD是其王牌產品;4)蘋果公司。蘋果公司的晶元只用於它自己的手機,主要是蘋果手機的銷量佔比高,蘋果的晶元出貨量和研發實力水平很強。5)賽靈思 科技 。賽靈思是全球領先的可編程邏輯完整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日本圖研株式會社公司:它的主流產品PCB/MCM/Hybrid設計軟體已連續多年在世界上銷售排名第一,在EDA行業一直保持穩步上升的強勁態勢。 成為與索尼、三菱、松下,東芝等著名大公司齊名的的高 科技 公司。

在先進的光刻機領域,光刻機是制約晶圓製造的重中之重,屬於核心技術中的核心,被稱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目前,世界上80%的光刻機市場被荷蘭公司ASML占據,高端光刻機也被ASML被壟斷。因此,中國必須努力追趕,縮小與國外先進公司的技術代差。

目前中國集成電路產值不足全球7%,但是市場需求接近全球1/3!因此在信息領域,國內集成電路的咽喉已被國外巨頭掐住,能否在未來挽回弱點局面在於大資金的不斷加大投入!


國企及國家基金戰略性加持中芯國際: 可喜的是國內正在奮勇追趕!由於眾所周知的由於,美國一直在壓制華為,限制華為的發展,並且從多個方面對華為進行制裁,並且限制措施不斷全面升級!目標掐斷華為的晶元供應鏈!

不得不說美國公司將對華為的晶元進口的確享有絕對的實力,比較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生產晶元的公司都或多或少具有美國公司的技術,尤其是華為重要的合作夥伴台積電。

大家知道,台積電是世界上最大的晶元晶圓代工廠,華為是台積電最大的客戶之一,每年都為台積電貢獻了40%左右的利潤。

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現象就是中芯國際成為國企的重點加持!比如著名國企大唐電信成為了中芯國際最大的股東。另外一家大型國有企業中投公司也加入進來!,並且大唐電信和中投公司成為了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特別是國家集成電路基金為了戰略性發展力助華為向中芯國際注入了大量戰略性基金,並成為了中芯國際的大股東之一。

這樣一來,中芯國際背後的大股東主要有三個:大唐電信、中投公司和國家集成電路基金。由此,中芯國際背後的靠山清一色的都是國有企業,有了重磅地位的國企為中芯國際打氣撐腰,拿出真金白銀鼎力相助,中芯國際必然快速崛起,未來補齊華為晶元製造短板大有希望!

近期國家大基金二期與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二期同意分別向附屬公司中芯國際注資15億美元、7.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06億元、53億元。後期的注資依然會持續不斷的出現!



對於半導體先進製程而言,資金門檻和技術門檻都非常高,尤其關鍵的生產工藝極需要不斷技術積累投入和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取得實質性突破。可以說,先進製程是一個較為燒錢的尖端行業,但其戰略性地位非常重要。

先進製程屬於戰略性核心資產,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台積電至少目前的不可替代讓華為在晶元的代工非常被動,受制於人!目前台積電的市值為2705億美元,台積電市值佔台灣股市近1/3,成為這個行業世界級老大。

綜上所述,中芯國際的快速上市發行並非普通的上市,是具有重要的戰略性意義。通過過去的20年統計,台積電和三星成為資本市場的大牛股並非是偶然的,因為是爭相購買的戰略性的核心資產,因此為投資者賺取了高額的利潤。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曾經說過:「什麼是信息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自華為中興受到美國打壓之後,信息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短板一下子暴露出來,電腦CPU和操作系統被稱之為信息產業的心臟和大腦,這兩樣一直是美國大公司主導的,現在生態已經形成,成了尾大不掉之勢,如果沒有美國的制裁,國產CPU和操作系統永無出頭之日,不可能有市場空間。

中芯國際的快速暗示晶元行業作為戰略性行業,已經不能再等下去,勢必要技術提速,資金投入提速、研究提速、只有方方面面的努力,才能在唇亡齒寒的戰役中取得進步,並且實現趕超。

古羅馬名士奧維德說過:「一匹馬如果沒有一匹馬緊緊追趕著它,就永遠不會疾馳飛奔!」這句話充分地闡釋了競爭的重要性,若世間沒有競爭,人們的惰性就會顯現無疑。


Ⅳ 為了華為!中芯國際真的盡力了

合理的市場應該充分展示其公平性。態桐悶但從華為這個事上來說,美國是厚顏無恥地動用國家力量來打壓一家公輪鉛司。這在世界上可以說是頭一份。

從2018年開始,華為在5G和智能手機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正是因為華為的優秀,所以才遭到了美國的無情打壓。

當前,華為在全球的晶元供應鏈受到了阻擊,一直給華為代工晶元的台積電現在拒絕和華為合作。所以,大家都把希望放在了中芯國際這家公司上來。

近日,中芯國際在港交所公告:公司知悉,對於向中芯國際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進一步限制,正在評估該出口限制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中芯國際想要為華為代工,那必須要申請下許可證才行。但明白人都看出來了,這個操作當前是不現實的。

美國之所以要連帶著把中芯國際也打壓了,是因為中芯國際製程提升速度很快,年底就能量產N+1工藝。雖然當前實力和台積電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但中芯國際現在站隊華為,誓要和華為打造出一條「帆彎去美化」的產業路線。

是中芯國際不想幫助華為嗎?顯然不是!而中芯國際之所以遭到很多網友們的吐槽,無非是一些買了中芯國際股票的散戶們不滿罷了!

眾所周知,中芯國際作為今年最強勢的 科技 股登陸大A市場。 按正常邏輯來說,這應該是今年的 科技 牛股,可大家也看到了,由於各種利空因素的發生,中芯國際在大A的股價可以說是一路下滑,這讓很多散戶感到很氣憤。

但我認為,這種心態的散戶走到哪裡都是輸。因為怎麼說呢?中芯國際發行價27.46元,中簽繳款的都賺錢了,哪有被騙了?至於那些在80元高位接盤的散戶,他們應該反思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推卸責任!

這還用說嗎?既然美國處處限制中芯國際,那麼中芯國際就應該聯合華為,正大光明的開建非美技術生產線呀!既然你限制出口設備給我,那我正好可以聯合其他非美技術廠商。要知道,現在歐洲一些國家也想和中國的 科技 公司合作,盡快地實現「去美化」的產業鏈路線。

如今半導體產業已經是 科技 界的難度最高產業,雖然我們在高端技術上很被動,但我們可以一步一步腳印來。

有些時候,如果你自己不逼自己一把,你壓根就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現在美國急了,終於能倒逼我們國產替代了,預計今年實現替代,並且反超,美國是在抱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美國企業將損失慘重,相反,一旦我們把產品做出來,那麼就是白菜價。到時候看美國所謂的 科技 霸權又能玩多少年呢?

Ⅳ 華為蘋果正面交鋒,消費電子迎來布局良機

蘋果公司原定於北京時間9月14日,發布新一代手機iPhone14,前不久決定提前一周至9月7日,並將首批新機備貨總量增加5%達到9500萬部,可見對於iPhone14銷量的信心。此外,傳聞中的蘋果MR頭顯設備也計劃於2023年初推出,作為一款混合現實的設備,該產品結合了VR和AR功能。



從 歷史 表現看,在iPhone秋季發布會前,A股消費電子板塊走強概率也較高。昨日(8月22日),在兩大重磅手機利好消息的刺激下,行情好戲提前上演!


Wind消費電子產品指數(882446.WI)上漲1.53%,創出4月27日反彈以來新高,漫步者、國光電器、惠威 科技 等個股強勢漲停。而今日,深華發A開盤就迅速拉升漲停。


回顧今年以來,手機銷售數據較為疲軟,可見大家換機慾望不強。但是,考慮到歷年四季度都是手機出貨旺季,消費電子板塊往往存祥胡在著較好的超額收益。例如,2021年四季度,Wind消費電子產品指數上漲12.96%(中證500上漲3.60%);2020年四季度,Wind消費電子產品指數下跌7.13%(中證500上漲2.82%);2019年四季度,Wind消費電子產品指數上漲21.36%(中證500上漲6.61%)。


前期行情火爆的Chiplet題材,其實也有消費電子板塊的身影。Chiplet俗稱「芯粒」,又叫做「小晶元」,幾個芯粒通過先進封裝技術重新組成出一個新的晶元,從而在不改變製程的前提下提升算力,還能改善晶元製造良品率,是實現晶元國產替代的一種重要途徑,有望打破摩爾定律,前期被廣泛應用於 汽車 電子等領域。


消費電子領域,精彩事件不斷。2021年8月,小米收購了自動駕駛 科技 公司深動 科技 ,今年8月11日對外正式公布了最新進展,採用全棧自研演算法的技術布局策略,路測效果表現優異,有望於2024年進入第一陣營並量產。再比如,前不久市場熱議的人形機器人,也帶動了一波靚麗的市場行情。


消費電子領域好戲不斷,亂兆行情或有望延續至四季度! 那麼,有哪些主題基金可以潛伏呢?


場內指數產品,比如易方達/富國/國泰/平安/銀華/景順長城/招商中證消費電子主題ETF,還比如華夏國證消費電子主題ETF,場外比如東財國證消費電子A/C。考慮到消費電子板塊波動較大,場內ETF比較適合短線博弈。


中證消費電子主題指數,是從滬深兩市中挑選出50隻業務涉及元器件生產、整機品牌設計及生產等消費電子相關的個股,前十大重倉股依次是:立訊精密、京東方A、億緯鋰能、謹陪攔紫光國微、歌爾股份、兆易創新、中芯國際、韋爾股份、聞泰 科技 、聖邦股份;國證消費電子主題指數,成分股同樣是50隻,包括手機產業鏈、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細分領域,前十大重倉股中有7隻與中證消費電子指數相同。


從估值角度看, 中證消費電子主題指數近十年市盈率-TTM約25倍,百分位處於 歷史 17%位置;國證消費電子主題指數近十年市盈率-TTM約28倍,百分位處於 歷史 18%位置。 可見,兩只消費電子指數眼下正處於低估。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22日,最近三個月以來中證消費電子主題指數上漲7.41%,國證消費電子主題指數上漲6.98%,走勢均大幅領先同期滬深300。


而主動型產品中,近三個月以來海富通電子傳媒(漲幅28.17%)、廣發電子信息傳媒(漲幅16.50%)、景順長城電子信息產業(漲幅14.86%)、長盛電子信息產業(漲幅14.13%)、中歐電子信息產業滬港深(漲幅12.88%)、華商電子行業量化(漲幅11.75%),區間凈值表現不僅領先於市場,也明顯強於兩只消費電子指數,比較適合場外方式布局。




Ⅵ 大基金二期投資了哪些企業


一、大基金二期投資了刻蝕機、薄膜設備、測試設備和清洗設備等領域,推動龍頭做大做強;
按照目前的進度,大基金二期投資了紫光展銳、中芯國際等公司,因為這些公司目前是國內數一數二的科技製造型公司。
1.國家大基金二期即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按照相關進度,大基金二期的投資方向會以設計材料設備等為主。
2.最先投資紫光展銳其實不讓人以外,因為紫光展銳是我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龍頭企業,公司高舉5G和AI兩面技術旗幟。值得注意的是,它是國內5G通信晶元的龍頭,也是國內唯一對公開市場提供5G通信晶元的公司(目前,華為海思的5G晶元僅自用)。

二、大基金二期介紹:
1.盤面上以晶元半導體為首的科技股普漲,帶動指數繼續反彈。然而隨著券商股盤中異動吸金,一度打亂了科技股的節奏,導致下午指數下跌,最終收綠。近期的行情,可以這樣形容,券商股是盾,科技股是矛。以市場當前的量能,基本上不支持兩者同時上漲。所以當盤中券商股異動時,科技股有所收斂。而尾盤以浙商證券為首的券商股炸板沖高回落的時候,科技股同樣受拖累部分沖高回落。
2.除5G以外,科技股里最受資金青睞而反復炒作的,基本上都是晶元半導體產業鏈,這與今年以來國家環境和貿易技術封鎖等等因素有關。自主可控相關產業鏈也受到了政策大力扶持,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成立並投資相關企業。而這些企業也在近一年來漲幅驚人,比如今天漲停的兆易創新,年內錄得近3倍的漲幅。
3.在首個投資項目紫光展銳確定之後,5月15日,國內集成電路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中芯控股與國家集成電路基金等多方訂立新合資合同及新增資擴股協議。結合目前已投的兩家公司來看,晶元製造以及設備製造龍頭企業或更容易得到大基金二期的青睞。
內容來源於網路。

Ⅶ 中芯國際國家大基金一期是什麼時候買的

2020年買的
中芯國際搜毀不是一隻基金,而是股票,因此是沒有基金代碼的。
中芯國際2020年7月16日在科創板上市,股票代碼為:688981。中芯國際公世滾備司全名為中芯國備漏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於2000年4月3日,主要從事的是集成電路晶圓代工業務,屬於集成電路相關的行業。

Ⅷ 那隻基金里有中芯國際這個股份

中芯國際(688981)持有的基金名單一覽

006540南方績優成長混合C、202003南方績優成長混合A、006131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聯接C、460300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聯接A、006399寶盈祥頤定期開放混合C、002011華夏紅利混合、001910泰康新機遇混合。

001475易方達國防軍工混合、001513易方達信息產業混合、001837前海開源滬港深藍籌精選混合、001118華寶事件驅動混合、163415興全商業模式優選混、006435景順長城創新成長混合、006608泓德研究優選混合。

(8)看好華為中芯國際有什麼基金么擴展閱讀:

(1)根據基金單位是否可增加或贖回,可分為開放式基金首族握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這要看情況),通過銀行、券商、基金公司申購和贖回,基金規模不固定;封閉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續期,一般在證券者慶交易場所上市交易,投資者通過二級市場買賣基金單位。

(2)根據組織形態的不同,可分為公司型基金和契約型基金。基金通過發行基金股份成立投資基金公司的形式設立,通常稱為公司型基金;由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和投資人三方通過基金契約設立,通常稱為契約型基金。我國穗棚的證券投資基金均為契約型基金。

(3)根據投資風險與收益的不同,可分為成長型、收入型和平衡型基金。

(4)根據投資對象的不同,可分為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期貨基金等。

Ⅸ 大基金二期投資了哪些企業

按照目前的進度,大基金二期投資了紫光展銳、中芯國際等公司,因為這些公司目前是國內數一數二的科技製造型公司。
1、國家大基金二期即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於2019年10月注冊成立。公司注冊資本為2041.5億元,比一期的兩倍還多。按照相關進度,大基金二期的投資方向會以設計材料設備等為主。
2、最先投資紫光展銳其實不讓人以外,因為紫光展銳是我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龍頭企業,公司高舉5G和AI兩面技術旗幟。值得注意的是,它是國內5G通信晶元的龍頭,也是國內唯一對公開市場提供5G通信晶元的公司(目前,華為海思的5G晶元僅自用)。
3、在首個投資項目紫光展銳確定之後,5月15日,國內集成電路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中芯控股與國家集成電路基金等多方訂立新合資合同及新增資擴股協議。結合目前已投的兩家公司來看,晶元製造以及設備製造龍頭企業或更容易得到大基金二期的青睞。
拓展資料:
所謂大基金二期並不是指某個基金,因此沒有場內場外之分,也不能申購。
而是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二期(簡稱「國家大基金二期」)。是國家對整個半導體產業的戰略部署,推動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國家大基金二期共27位股東,既有財政部、地方,也有中國電信、聯通資本、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紫光通信、福建三安等機構。
國家大基金二期基於晶元產業的自主可控進行布局,設計環節、材料及裝備預計是投資側重方向,如對刻蝕機、薄膜設備、測試設備和清洗設備等領域企業投資。望打造一個集成電路產業鏈供應體系,尤其是國產裝備、材料等上游產業鏈環節。

Ⅹ 晶元封裝有那些龍頭基金

晶元封裝有這些公司龍頭基金:
北方華創、中微公槐悉司、長電科技、中磨歲穎電子、上海新陽、康強電子、通鉛游乎富微電、匯頂科技、紫光國微、中芯國際

熱點內容
徐州新沂有多少家金融機構 發布:2025-02-09 08:25:28 瀏覽:95
為什麼股票軟體會顯示方塊 發布:2025-02-09 08:19:44 瀏覽:798
數字貨幣dgd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9 08:17:18 瀏覽:432
定投和期貨有什麼不同 發布:2025-02-09 08:02:02 瀏覽:182
什麼是蘇寧金融合作商 發布:2025-02-09 07:52:23 瀏覽:29
股票軟體哪個手續費低 發布:2025-02-09 07:43:02 瀏覽:967
新上崗教師住房基金每年多少 發布:2025-02-09 07:34:29 瀏覽:634
古越龍山股票歷史最低 發布:2025-02-09 07:24:44 瀏覽:956
如何學會炒股書籍 發布:2025-02-09 07:13:07 瀏覽:814
新冠疫苗由醫保基金承擔多少 發布:2025-02-09 07:05:42 瀏覽: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