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和基金減持哪個好
⑴ 買基金是在銀行買好還是在證券公司買好 有什麼區別
正文:買基金在證券公司買比較好
一、 優惠:
在股票賬戶里申購,贖回基金,只需按你股票的傭金量算,傭金最高也只是千分之三,而且現在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少還是千分之三那麼高的傭金了,都是千分之一左右。而在銀行的手續費是絕對高過千分之三的,一般要千分之六左右,這個大家可以去銀行問下。所以在手續費上你將近可以省一半的錢!
二、方便:
用股票賬戶申購贖回基金就跟買賣股票一樣,非常快速簡單。在銀行買的話,買的時候你親自到銀行,排上半小時一小時的隊,贖回的時候還是要親自去一趟銀行,耗時耗力。再者,你的股票基金在同一交易系統買賣,方便管理,可以隨時全面查閱自己投資的盈虧,一目瞭然!
三、齊全:
在銀行里買的到的基金,在證券公司同樣可以買到,但在證券公司可以買到的不一定能在銀行買到,像ETF,封閉式基金等,當然,開放式基金你可以在銀行和證券公司買。所以在證券公司買基金,可以選擇的品種更多,更全面!
四、服務:
在銀行買基金,你買了就完事了,他們的考核也完成了,很少會就這只基金再提供後續服務。這個基金後市走勢會怎樣,建議贖回還是持有或是關於凈值問題,在銀行都已經沒有了這繼續的服務。我問起客戶在銀行買什麼基金,超過一半的都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基金,說:是銀行推薦的,他們說好我就買了。當然這是出自對銀行的信任,但很多時候是我們要想想銀行為什麼要推這個基金?為什麼?每天對著股市大盤走勢的是證券公司而不是銀行,你說這樣誰更專業呢?證券公司的客戶賺錢了他們才能賺錢,而銀行的客戶賺不賺錢,對銀行來說沒什麼區別。所以這里還涉及一個負不負責的問題。客戶的輸贏與證券公司的利益息息相關,所以他們必須專業負責。這就是區別。
拓展資料:
一、證券公司和銀行買基金的區別
1、渠道差別
銀行櫃台買基金,大多數是銀行員工推薦,證券公司則是提供一個基金池子供投資者參考。
2、便利性
到銀行買比較便利,工作人員會幫您操作好,;證券公司需要開戶,但是能查看交易系統買賣,能及時查看基金凈值變化、盈虧收益、基金品種的變更、修改等。
3、服務層次
銀行基本沒有後續服務,你買了就是買了;證券公司有專門的研究報告給投資者研究、參考。
二、銀行基金的購買方法:
1、網銀購買:通過瀏覽器打開銀行的網上銀行,然後登錄個人賬戶,找到金融理財相關的欄目,點擊進入購買。
2、手機銀行購買:手機銀行登錄個人賬戶,然後找到並進入理財的欄目購買即可。
3、銀行網點購買:用戶可以帶身份證、銀行卡到銀行營業網點,直接在櫃台購買基金產品即可。
三、證券公司基金購買方法:
1、選擇好投資某隻基金,然後到代銷該基金的證券公司營業部申請開戶、填寫申請表。
2、決定投資金額即可,選擇申購份額,申購份額=(申購金額-申購費用)÷申購日基金單位凈值,申購費用=申購金額×申購費率。
3、填寫申請表,選擇現金分紅或者紅利再投資。
4、填寫申購申請表和交付申購款項後,申購申請即為有效,投資人要記得領取確認憑證並完整地保存。多數基金管理公司每個季度或每個月都會向投資人寄送對賬單。
⑵ 基金公司和券商哪個收入高
基金公司和券商是金融行業中的兩個不同類型的機構,在收入方面也有所不同。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基金管理費和銷售費用,其備喊具體實現方式為持續管理基金資產組合,獲得高於標准市場指數的回報,從而獲得收益。而券商則主要從證券交易傭金、保薦、承銷、財務顧問和投行等業務中獲宏蘆得收入仿絕野。盡管兩個機構都處於金融行業,但由於業務類型和盈利模式的不同,券商相對於基金公司更容易獲得更高的收入。
⑶ 券商和基金的區別
一、發行機構不同:券商理財是指券商機構發行的理財;而基金是由基金公司發行的。
二、收益不同:券商理財預期收益低於基金,理財是固收類產品;而基金是浮動收益產品。
三、交易場所不同:券商理財主要在券商平台交易,而基金在基金官網交易、也可以在各個第三方交易平台交易。
四、風險不同:券商理財風險低於基金,理財主要投資於存款、大額存單等風險較低的產品;而基金主要投資於債券、股票等。
【拓展資料】
證券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和《證券法》的規定設立並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審查批准而成立的專門經營證券業務,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證券公司(Securities Company)是專門從事有價證券買賣的法人企業。分為證券經營公司和證券登記公司。狹義的證券公司是指證券經營公司,是經主管機關批准並到有關工商行政管理局領取營業執照後專門經營證券業務的機構。它具有證券交易所的會員資格,可以承銷發行、自營買賣或自營兼代理買賣證券。普通投資人的證券投資都要通過證券商來進行。
在不同的國家,證券公司有著不同的稱謂。在美國,證券公司被稱作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或者證券經紀商(Broker-Dealer);在英國,證券公司被稱作商人銀行(Merchant Bank);在歐洲大陸(以德國為代表),由於一直沿用混業經營制度,投資銀行僅是全能銀行(Universal Bank)的一個部門;在東亞(以日本為代表),則被稱為證券公司(Securities Company)。
⑷ 券商理財和基金有什麼區別
一、券商理財和基金的區別如下:
1、發行機構不同:券商理財是指券商機構發行的理財;而基金是由基金公司發行的。
2、收益不同:券商理財預期收益低於基金,理財是固收類產品;而基金是浮動收益產品。
3、交易場所不同:券商理財主要在券商平台交易,而基金在基金官網交易、也可以在各個第三方交易平台交易。
4、風險不同:券商理財風險低於基金,理財主要投資於存款、大額存單等風險較低的產品;而基金主要投資於債券、股票等。
二、券商實際上是一家在證券或證券公司交易的公司。在中國有中信, 申銀, 齊魯, 銀河等。事實上,他們是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代理商,而他們也代銷基金,與投資基金相比,券商在機制上更加靈活。從券商設計的產品結構來看,也相當廣泛,如上市推薦、新股承銷、配股承銷、新股發行等。這大大縮短了券商與上市公司之間的距離,為券商與上市公司的密切接觸創造了客觀條件。此外,由於券商還代表客戶進行理財投資、自我管理等項目,客觀上為券商在資金滿足需求打開了方便之門。此外,券商在組織結構上也有投資銀行,可以利用與上市公司的密切業務關系,然後通過投資銀行,通過為上市公司打造項目,從而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根據市場熱點打造豐富的主題和炒作概念,以及為ST上市公司制定計劃,甚至進行資產重組。由於證券公司的資產和利潤是自己的,證券公司可以將資產和利潤移植到ST上市公司進行資產重組,從而在二級市場獲得更高的回報。
三、現在的券商概念股主要有三種:
1、直接券商股,如中信證券, 宏源和證券;
2、控股券商股,如陝國投;
3、參股券商的個股,如遼寧成大。
⑸ 銀行、券商、基金、保險資產管理優劣比較
何謂資管?資管,即資產管理,就是獲得監管機構批準的公募基金子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銀行等,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行為。
這個過程可以形成標准化的金融產品,謂之資管產品。
市場上常見的資管業務主要包括:基金子公司資管、券商資管、保險資管,以及銀行資管。當然,我們熟悉的信託也屬於資管范疇,在這里就不贅述了。
銀行資管
政策法規:2013年9月末,銀監會批准了國內11家商業銀行開展理財資產管理業務試點,宣告銀行理財正式進入資管時代。截至2013年底,試點銀行均完成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申報,總規模超過100億元。
優勢:客戶基礎好,具有平台優勢,資金實力強。
劣勢:資管能力不強,需要一個積累和發展的過程;鑒於銀行的國民地位,銀行資管對產品的安全性要更為謹慎,投資策略較保守,產品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不高;收手續費和業績提成。
券商資管
政策法規:2012年10月18日,證監會公布《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及配套的《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和《證券公司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證券公司被譽為擁有了金融投資全牌照,能夠開展信託公司能做的大部分業務。券商資管一經放開,便迅速發力。
優勢:小額充足,300萬元以下的小額200個;營業部網點多,在客戶資源、營銷能力和投資證券市場等方面具有先天優勢,以及和銀行、基金、信託、保險等機構長期合作建立了良好的渠道。
劣勢:大部分為操作簡單,缺少技術含量的通道業務,主要依賴銀行渠道,難以形成持續競爭力。
基金子公司資管
政策法規:2012年9月26日,證監會公布《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10月31日發布《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暫行規定》,自此,向基金管理公司全面放開資管業務。此後一年半的時間,基金資管行業發展迅速。截至2013年底,基金子公司已成立62家,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很快將破萬億。
優勢:小額充足,300萬元以下的小額200個;在操作模式上與信託最接近;且由於讓利於投資者,產品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高於信託,在募集速度和投資者喜好程度上更勝信託。
劣勢:基金子公司成立時間較短,自身資本實力不如信託;以降低費用,提高產品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壓縮自身利益擴張發展的模式不可持續;運作尚不夠成熟,產品需要精挑細選。
保險資管
政策法規:2012年10月22日,保監會發布《關於保險資金投資有關金融產品的通知》、《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管理暫行規定》;2013年2月17日,發布《關於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開展資產管理產品業務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後,保險資產管理的業務范圍得以拓寬。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國保險資產管理規模6833億元。
優勢:保險資管因其行業特殊性,擁有先發的資金優勢;風險較低,安全性高。
劣勢:因對資金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保險資管過於保守、弱勢,產品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相對偏低。數據顯示,2013年保險行業的投資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為市場可查詢的主要幾款保險資管產品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大多處於2-3%。
⑹ 劵商理財和基金的區別
不同如下:
1.券商集合理財的門檻高於基金,一般來說券商集合理財的門檻為5萬元,比如方正證券的金添利C569,而基金的門檻為1000元,甚至幾百元。
2.券商集合理財的門檻費用要低於基金,投資者投資基金可能要交申購費、贖回費、管理費等手續費,而券商理財產品一般收取參與費和退出費,其費用較低。
3.券商集合理財存在一定的期限,其流動性較差,而一些在二級市場上交易的基金,當天買入,下一個交易日可以賣出,其流動性相對較好。
4.券商集合理財具有一定的預期收益率,其安全性較高,而基金可能會受到股票市場的波動而波動,導致投資者出現虧損的情況,其安全性相對較低。
券商集合理財也稱為集合資產管理業務。指的是由證券公司發行的、集合客戶的資產,由專業的投資者(券商)進行管理的一種理財產品。它是證券公司針對高端客戶開發的理財服務創新產品。通俗地講就是券商接受投資者委託,並將投資者的資金投資於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的一種理財服務,其風險和收益介於儲蓄和股票投資之間。證券公司是這種理財產品的發起人和管理人。
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分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兩類。
基金,英文是fund,廣義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種基金會的基金。
從會計角度透析,基金是一個狹義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資金。我們提到的基金主要是指證券投資基金。
根據不同標准,可以將證券投資基金劃分為不同的種類:
1.根據基金單位是否可增加或贖回,可分為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這要看情況),通過銀行、券商、基金公司申購和贖回,基金規模不固定;封閉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續期,一般在證券交易場所上市交易,投資者通過二級市場買賣基金單位。
2.根據組織形態的不同,可分為公司型基金和契約型基金。基金通過發行基金股份成立投資基金公司的形式設立,通常稱為公司型基金;由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和投資人三方通過基金契約設立,通常稱為契約型基金。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均為契約型基金。
3.根據投資風險與收益的不同,可分為成長型、收入型和平衡型基金。
4.根據投資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債券基金、股票基金、貨幣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四大類。
⑺ 十大股東券商好還是基金公司好
十大股東多為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以及大型投資基金公司,而基金公司則是專注於公募和私募基金的管理和投資。兩者在投資風格和方向逗絕上略有不同,但都是參與資本市場的主橘指哪體。在投資股票方面,券商往往具有較強的自營實力和研究能力,可以把握公司財務、圓碼交易情況等信息,從而進行自主投資,而基金公司則主要依靠借用股東資金,參與優質企業的股權投資,實現風險控制和收益最大化。所以說,十大股東券商和基金公司各有長處,都有助於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和風險控制。
⑻ 券商etf和證券etf哪個好
券商ETF要好一些。今天成交量27億元,證券ETF今天成交量54億元,證券ETF成交量更大些,但這兩個是行業ETF的老大和老二,對我們交易者來說,這樣雙頂級的流動性對於買賣的差別幾乎不影響。
拓展資料:ETF的優勢是什麼?一、ETF不會暴雷,不會像其他個股一樣,存在解禁、減持、定增、業績不及預期等負面消息影響而可能造成股價次日大跌;二、在遇到大跌時,不會像個股那樣跌停賣不出去;三、一手100份即可購買,免印花稅。四、市場表現較好,偶爾一兩只個股下跌,ETF都會收紅。
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成分股一共有45隻,以上成分股平均收益率-3.07,跑輸證券ETF超過30隻,佔比達到66.6%,但是收益率跑贏ETF的個股其最大回撤大多都是超過ETF的。最大回撤超過ETF的個股佔比達到78%,回撤是能否堅持持倉一個重要因素,回撤過大投資者就容易進行止損,反而失去反彈的收益。最後再看看本月份最高收益超過ETF佔比僅42%,當然有一些個別妖股收益率是比較大的,幅超過ETF,比如光大證券,其較大的回撤越波動相信不是ETF投資者所喜歡的。
國證證券龍頭指數成分股一共只有25隻,從收益上看跑贏ETF的共有10隻佔比40%,平均收益率-2.65與ETF差距不大。本月最高收益超過ETF的佔比52%,回撤超過ETF佔比達到64%。從成分股上的波動與收益來看該ETF還是相當不錯的,但是該ETF的流動性卻是比較差,所以不適合資金量較大的進行場內交易。
跟蹤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的512880與512000 ETF對於投資證券ETF是比較好的標的,因為流動性足夠好,相比收益率與回撤以上ETF都差距不大,所以當然要選擇流動性更好的了。還有從投資證券行業個股與證券ETF來看,投資個股優勢並不大,在回撤波動上面大多超過ETF且超過66%的個股收益跑輸ETF。當然也會有一些收益率超過ETF,但是其波動較大還有選股與操作的難度也是很重要一方面,對投資者的要求較高。綜上,真是買個股不如買ETF進行被動投資更省心。
個人建議:券商ETF和證券ETF都是跟蹤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399975)的,所有上市半年以上的券商股一網打盡了,大中小券商全覆蓋,擁有非常好的板塊代表性,這也是券商類ETF跟蹤的最主流的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