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金管理 » 揚中慈善基金有多少

揚中慈善基金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3-16 15:19:14

Ⅰ 中國慈善機構排名及聯系方式

中國慈善機構排名前五的聯系方式:
1. 中國麥田計劃
麥田計劃成立於 2005 年 6 月16日。因為被大山、被那些渴望讀書的孩子所感動,一名普通的志願者—莫凡在國內發起「麥田計劃"。 一個民間助學組織,致力於改善中國貧困山區孩子的教育環境,包括為貧困山區中小學生提供讀書資助。興建校舍。成立圖書室等項目。2010年10月1日,在廣東省民政廳注冊成立「麥田教育基金會"。
因為麥田計劃是個純民間的組織,活動都在網上進行。如果您想加入麥田計劃,只需在麥田計劃論壇中注冊ID,並且在活動帖後跟帖,您的身份及相關事宜經確認後。你可以在業余時間參加麥田計劃的活動。
2.壹基金
壹基金是由李連傑於2007年發起成立的公益組織,是國內第一家民間公募基金會。壹基金以「盡我所能,人人公益」為願景,致力於搭建專業透明的壹基金公益平台,專注於災害救助、兒童關懷、公益人才培養三大公益領域。
官方網站:www.onefoundation.cn
合作問詢:[email protected]
媒體問詢:[email protected]
咨詢電話:400 690 2700
3.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
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成立於1994年12月5日,是共青團中央主管的,由青年志願者組織和個人自願結成的,全國性、專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是共青團在實踐中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組織平台。
聯系方式:網站內容合作/故障申報:010-64098031
助殘系統/關愛系統的使用:010-85212049
中國青年志願者注冊/管理平台:010-85212731
其他事宜請發郵件:[email protected]
4.李嘉誠基金會
李嘉誠基金會(Li Ka Shing Foundation,簡稱LKSF)是香港認可的慈善機構,1980年由香港富商李嘉誠創辦以更有系統地資助香港及世界各地的慈善服務。基金會主要捐款予教育、醫療、文化及其他公益事業。李嘉誠希望透過教育加強人力和文化資源,透過醫療項目建立一個關懷的社會。
李嘉誠基金會是在香港注冊的非營利性組織,在內地依法注冊有李嘉誠基金會(香港)北京辦事處 ,該辦事處的電話是010- 85181559,或者直接登錄該基金會的官網在線聯系。
5.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
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經國務院批准於1984年3月15日成立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基金會的宗旨是弘揚人道,奉獻愛心,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理念是「集善」,即集合人道愛心,善待天下生命。工作目標是努力建設成為公開、透明、高效率和高公信力的慈善組織。
電話:( 8610 ) 85920220
聯系人:段連
傳真:( 8610 ) 85920214
網 址: www.cfdp.org
E-mail:[email protected]

Ⅱ 申請慈善救助能給多少錢

慈善救助能申請多少錢是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慈善救助資金情況確定、申請慈善救助基金會如何辦理?需要多少費用?申報條件經政府管理部門核准登記注冊並有較高社會公信度的本市社會組織。申報的項目要符合我會「安老、扶幼、助學、濟困」宗旨以及慈善公益項目的有關要求。資助的公益項目能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果,有利於增強慈善意識和動員慈善捐贈。
項目類型與資助形式短期項目: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實施小,資金量少,短期內完成的。長期項目: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已連續開展多年或項目必須連續開展三年以上的。特殊項目:具有突發性,時效性或受有關政府部門委託實施。對批准資助的社會慈善公益項目,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採取資金救助、實物救助、勞務救助、智力救助等多種形式實施資助。
申報評審程序需要本會資助的慈善公益項目,由負責實施的社會組織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提出申請,並填寫《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資助社會慈善公益項目申請表》,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在接到申請表後,依據本辦法規定的申報條件和本會年度的預決算立項,並報項目評審小組提出評審意見。項目評審小組根據上報的材料召開評審小組工作會議,對項目提出評審意見。評審小組工作會議一般每年召開二次。申報的社會慈善公益項目資金在10萬元以下的由項目評審小組審批,10萬元以上的項目由評審小組委託或組織專家論證後報理事長辦公會議審批。本會定期向社會公示資助的社會慈善公益項目並接受社會監督。
慈善是對人類的熱愛,為增加人類的福利所做的努力,通過救濟、援助或者捐贈等等這些手段來達到對人類的熱愛或增加人類的福利。
「慈」是指長輩對晚輩的愛,「善」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和互助。慈善事業是人們自願地奉獻愛心與援助的行為和從事扶弱濟貧的一種社會事業。慈善事業的活動對象、范圍、標准和項目,由施善者確定。

Ⅲ 記一次使你感動的人和事

十年,有這樣一種精神的力量

十年了,這些人和事,無論是否已經淡出公眾視線,重溫他們,依然帶給心靈清泉般的美好慰藉。這真是世間永不衰減的力量。不驚天動地,唯雋永深長。

十年間,這些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交融的人和事,就以這樣一種親切、平實、淳樸的雋永風格,一年又一年,感動著江蘇;並在人們的頌揚和傳播中,匯聚成具有獨特江蘇風格的精神文明影響力,一生百,百生千,千生萬,生發開來的影響既深且遠,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1997-2006,150件精神文明建設的「新人新事」。我們看到,有的,善舉由無數的瑣碎細節層層疊起;有的,人性的光彩在剎那間迸放而成奪目英雄;有的,用信念的堅守,成就尋常生活的傳奇;有的,用博大的胸懷為弱者支撐出希望的天地……

他們做的是凡人善舉;他們是真正的平民英雄。他們最具道德的說服力,因為他們是如此普通的凡人;他們最具思想的感染力,因為他們和你我一樣是一介布衣;他們最具精神的引導力,因為他們就孕育產生在江蘇7400萬民眾中;他們最具文明的影響力,因為他們已經影響、並將繼續影響江蘇精神文明的這一方水土。

在精神文明建設新人新事評選十周年之際,我們與廣大讀者一起回訪重溫十年來當選的部分新人新事。他們中,有的已經離開人世。但是,他們身上體現的社會仔兆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他們的人生觀、價值念陸觀、榮辱觀和創業、創新、創優的精神,一定能讓我們再次從中汲取到感動和行動的力量。

「鈴鐺主任」楊民民:退休的她,讓社區居民忘不掉

在擔任南京市秦淮區高崗里社區居委會主任期間,楊民民16年如一日,帶領她組建的「搖鈴示警隊」為居民小區巡邏,先後搖破了4把鈴鐺,多次抓獲殺人、盜竊等罪犯,協助公安機關破獲多起案件,多次截獲被盜車輛,經常為居民鎖門、關窗,消除火災等隱患,保證了小區16年無重大案件發生。

從剛開始的手忙腳亂到後來的得心應手,從一家家登門拜訪到今天在社區群眾中的德高望重,楊民民十幾年的付出和奉獻不僅得到了社區群眾的肯定,也獲得了各方的認同。從1994年內退應聘到高崗里居委會工作,直至今年4月份從社區黨支部書記職位上退休,楊民民幾乎每年都能捧回一兩個「先進」。1999年,她榮獲江蘇省第三屆精神文明建設新人新事獎。

今年4月,楊民民退休了,可十幾年和社區群眾培養起來的深厚感情,讓她很多事都放不下。一個多月前,為履行人大代表職責,出院沒多久的楊民民身體還沒好利索,就又跑到社區和駐區單位開始走訪。她說,在社區工作了十幾年,人雖退下來了,心卻閑不住,總想為社區群眾再做點什麼。

高崗里社區的年輕主任們,不管遇到什麼難題,都喜歡找老主任請教,楊民民總是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十幾年積累的經驗傳授給他們。社區有什麼事,只要一個電話,老主任肯定會熱心地幫忙。

【點評】平凡又平凡、細小又細小的瑣事,折射出楊民民對平凡崗位的熱愛,和對群眾事務的火熱心腸。從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不以事小而不為」的品質,感受到「老有所為」的激情。

「夢蘭媽媽」錢月寶:在貧富間架起一座通向和諧的金橋

創出中國家紡行業第一品牌夢蘭,與中科院聯手自主研發龍芯電腦,江蘇夢蘭集團公司董事長錢月寶因此而名聲遠播。

但錢月寶更是一名農民的女兒,對農民、農村懷有特殊的感情。從創業起步第一天起,她的心中就萌發了一個夢想:「一定要讓村裡人過上城裡人一樣的日子。」經過30多年的努力,她的好夢成真,企業強了,夢蘭富了。夢蘭村有90%的勞力在夢蘭集團就業,職工年人均收入超過2萬元,並且辦齊了養老和醫療保險;在家安度晚年的280名老人,每人每年可以從社保和集體享受7000元左右收入待遇。夢蘭村的每個村民還都是夢蘭集團的股民,都能從企業發展中享受到分紅。

錢月寶在事業上有股百折不撓的志氣和銳氣,而對於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她又充滿著愛心和柔情。20年來,在抗洪賑災、慈善捐資、愛心助學、扶危濟困、「抗擊非典」等各項活動中,錢月寶都盡其所能,伸出援助之手。據不完全統計,20年來,夢蘭集團先後向社會捐助達6000多萬元,錢月寶本人則向社會捐助700多萬元。

錢月寶是全國上千名貧困兒童的「夢蘭媽媽」。上個世紀末,一場百猜槐年罕見的地震給千年古城麗江帶來一片災難,錢月寶捐資在雲南省麗江地區創辦了夢蘭孤兒院,與16名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兒建立了助學關系。在周總理的故鄉淮安創辦春蕾班,在宿遷開展向千名貧困兒童送愛心行動,在家鄉常熟創建全市愛心助學基金會,與20名貧困高中生和13名孤兒結對助學,成千上百個貧困家庭的父母因為錢月寶的關愛走出了為孩子入學四處奔波、以淚洗面的陰影。

【點評】一個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家,不能把目光只盯著財富的增長,而要追求事業的發展;也不能把目光只盯著追求個人的價值,更要追求社會價值的體現。錢月寶用畢生的忠誠實踐著為民造福的事業,在富與貧之間,在強與弱之間,架起了一座通向社會和諧的金橋。

人民的好教師殷雪梅:用愛譜寫生命贊歌

她的去世,讓一座城市乃至整個神州大地都陷入了極大的悲慟。在金壇,十萬群眾自發為其送行。

2005年3月31日,金壇市城南小學組織學生觀看革命傳統教育影片。中午12點10分,該校一、二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排隊向金壇城區進發。隊伍走出校門不久,一輛轎車由西向東飛馳而來,危急中,二(1)班班主任殷雪梅張開雙臂,奮力將正走在馬路中央的六個學生推到了路旁,自己卻被撞飛到25米外……5天後,殷雪梅,這位忠誠教育、愛生如子的女教師永遠離開了她所摯愛的學生和講台,年僅52歲。

英雄的生命雖然已經終止,但她用愛譜寫生命贊歌的感人事跡,卻始終激勵和鼓舞著家鄉人民。殷雪梅,已經成為金壇的驕傲,成為金壇城市精神的一張名片。「殷雪梅小組」、「殷雪梅團隊」、「殷雪梅式的好教師」……在金壇,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各種先進集體和個人層出不窮。

在「雪梅精神」感召下,10多位金壇優秀青年教師主動放棄優越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先後到艱苦的青海省去支教,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殷雪梅「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可貴品質,傳播到青藏高原;70多歲的退休教師呂懷誠自己收集殷雪梅的各種宣傳資料和圖片,製作了10多塊宣傳版面,騎著自行車風里來,雨里去,到金壇城鄉的各個學校和廣場擺放,向師生和過往群眾宣傳英雄事跡。

在「雪梅精神」鼓舞下,金壇大力營造文明、和諧、奮進的社會氛圍,企業家們在慈善周活動中一次性捐贈慈善基金上億元;5000多黨員主動「攀窮親」,與城鄉困難群眾結成幫扶對子……

【點評】面對突如其來的生死抉擇,殷雪梅毫不猶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愛心奏響了一曲感天動地的師德頌歌。典型潤物無聲,雪梅精神已經成為金壇城市精神的重要內涵,雪梅事跡正在這座城市廣為傳唱。

揚中好人陸明才:感人善舉,從十年前救人開始

誰也不會想到,十多年前一次見義勇為的救人之舉,竟然只是揚中農民陸明才做的這件好事的開始。

1995年5月27日深夜2點多鍾,湖北省枝江縣個體船民袁孝清駕駛的裝滿農用卡車和柴油機的"枝江號",在揚中市一帶的江心翻沉。被呼救聲驚醒的陸明才二話沒說,直奔江邊,駕起自己的小船向呼救方向駛去。袁孝清和兩名船員被迅速救起,其妻子和三名船員因來不及搶救而不幸身亡。當晚,陸明才將袁孝清及船員帶回自己家中,並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5000元給他們開支,幫助他們打理善後工作。

誰知禍不單行,就在同年的11月,袁孝清又在湖南境內翻船身亡。1996年5月,陸明才得知這一消息,立即捎上家裡僅有的300元現金,隻身趕往湖北,看著袁孝清留下的一對孤兒袁軍、袁玲和80多歲的寡母,他不禁潸然淚下。

1996年秋,陸明才攢齊1000元錢,從郵局把錢匯到了枝江。此後的幾年中,陸明才一直冒著袁軍母親的名義給姐妹倆寄錢、寫信,平均每年要寄3000多元錢,這些錢幾乎是陸明才一年的收入。但姐妹倆終於還是知道了媽媽早已去世的消息,陸明才經常寫信安慰孩子們,鼓勵孩子們要堅強……

隨著2002年4月國家在長江開始實施為期三個月的春季禁漁,陸明才失去了經濟來源。為了給姐妹倆籌集學費,他不惜將家中飼養了才兩個多月的兩只半大豬仔提前賤賣,湊齊錢讓姐妹倆按期入學。2005年9月15日,以517分考取大連海事大學的袁軍又收到陸明才寄來的2000元錢。

如今,陸明才與這對孤女的真情故事仍然在流淌著,他平凡而感人的舉動,激勵著更多的人們加入了這場愛心接力:今年夏天,揚中市一位企業老闆去大連出差,專程看望袁軍並給予了資助,陸明才所在鎮政府也給予了他每月300元的生活補助。

【點評】"陸明才的淳樸與善良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厚積薄發,我們要學習他那種無畏的英雄主義和多年一貫堅持的無私的大義情懷,要將這種奉獻精神導入到社會的各行各業……"(引自湖北省省長羅清泉語)

無錫愛心車隊:流動的「城市名片」

「錢是要賺的,但人還得求個精神充實,活得有意義」。無錫愛心車隊隊員們這樣說。

2002年2月,無錫一批熱心的計程車駕駛員自發成立了以計程車司機為主的一個志願服務小分隊,定名為「志願者愛心車隊」。

隊員們把文明行車、優質服務作為最基本的服務宗旨,在日常工作中扶老攜幼、誠信服務,隊員們還急難解困、救死扶傷、助人為樂,熱心為抗非勇士、災區人民、癌症患者捐款捐物,參與了擁抱孤兒過新年、援助千戶貧困家庭,義務服務電影節、太博會、十運會等一系列活動。如今,愛心車隊已擁有200多名注冊志願者計程車司機,下轄13個分隊,並在敬老院、醫院、部隊等長期設立了13個愛心服務基地。

自從有了愛心車隊,無錫市民就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親切感:敬老院搬家,愛心車隊相助;遇有生活困難,愛心車隊義務接送;四屆太博會,愛心車隊義務出車2000多輛次,為各地記者和中外嘉賓免費接送服務2000多人次;每年全市性的「學雷鋒」、志願者活動和敬老日、黃金周,總少不了愛心車隊助人為樂的「紅頂燈」……

寧可自己多一事,但願社會少一事。愛心車隊的隊員都有一個「通病」——愛管閑事。他們不僅管百姓的難事,心裡還裝著社會的治安。去年10月15日,愛心車隊的「元老」郭師傅駕車在國際飯店前看到兩名歹徒正持刀朝一人砍去,馬上趕去抓捕,最後在眾人協助下,終於將持刀者擒獲。

現在,越來越多的「的哥」「的姐」們肩負起了社會治安的擔子,203名愛心車隊隊員已全部加入「義務110」的隊伍中。近四年來,愛心車隊為公安部門提供信息2200餘條,協助破獲重大案件300多件,見義勇為近150人次,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33人,拾金不昧價值達165萬余元,成為城市安全防控體系的一道「流動防線」。

【點評】愛心車隊,似一輛輛流動的文明宣傳車,又似一張張流動的「城市名片」,彰顯著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碩果,體現著無錫的城市精神,也成為無錫新時期最為耀眼的城市品牌之一。

帶富眾鄉親的村支書王偉章:辭不掉共產黨員的責任

十多年前,漣水縣王嘴村還是蘇北最落後、極偏僻的一個貧困村。如今,王嘴村經濟富裕,環境優美,社會和諧,已經成為蘇北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典型,榮獲江蘇省文明村稱號。這靠的是有一個好的當家人——王偉章。

1995年5月29日,280名村民聯名上書鄉黨委,要求在外經商的王偉章擔任村支書。患直腸癌做過手術、身體依然虛弱的王偉章,望著按滿紅手印的聯名書,想著窮苦不堪的鄉親們,牙一咬心一橫,「豁出命來,拼上一回」。上任十二年來,他致力清理並公開村民最關心的村財務,一月一清,半年一審,沒有發生一筆糊塗賬;他致力發展集體經濟,致富農民群眾,對不合理的土地承包金重新發包,建起了全市知名的良種繁育基地,農民年均收入4000餘元;他不顧病魔纏身,曾連續7天7夜帶領村組幹部抗洪排澇,累得咳血,又被診斷早期肺癌;他一心追求小康村之夢,帶領鄉親們奮戰數年,建起了蘇北首屈一指的「中心村」,287戶農戶住進了別墅;他清正廉潔,從不接受農戶的一次吃請,從不隨便開支村裡一分錢;他放棄個人經商辦廠幾萬元一年的收入,甘願拿當村支書4000元左右的津貼;他也曾擔心身體不好誤了村上的事,三次提出辭職,但三次被鄉親們挽留,贏得34名黨員無記名全票當選。

今年上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賈慶林在王嘴村視察時,充分肯定了王嘴村對全國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意義,這更是對王偉章的最高褒獎。

【點評】「光我一家富沒用,只有村民樓房都蓋起來,村裡的環境好了,大家的日子都好起來了,我這個村支書才沒白乾。」對於王偉章這個「辭不掉的村支書」來說,永遠不肯辭去的,是共產黨員那份沉甸甸的責任。

東台農村道德評議:以德治村好經驗

「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新舉措——東台市村村建立道德評議會」當選省第六屆新人新事獎後,東台市不斷拓展新途徑、新方法,放大影響力。省委書記李源潮專門作出批示:東台市以德治村經驗很好。

「道德評議會」在成長壯大。全市開展了「十佳評議會」、「十佳評議員」、「十佳評議案例」評比活動。每年有3300多名評議員、1000多個評議案例和390多個評議會參加評比,市委對三「十佳」進行表彰獎勵。評議內容也在與進俱進。今年,唐洋鎮在榮辱觀教育中,就組織各村評議會對農村在榮辱觀方面的問題進行評議,找出不符合榮辱觀要求的具體現象,在全鎮開展了「追求真善美,爭做十種人;抵制假丑惡,不做十種事」主題教育活動,產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評議從農村向社區、機關拓展延伸。社區開展了道德點評活動,圍繞垃圾亂倒、衣物亂曬、鄰里生疏、違章搭建、毀綠種菜等不文明、不和諧現象,採取「點評堂」、「點評場」、「點評欄」等多種形式進行點評;機關圍繞機關作風、服務經濟、服務企業、服務招商引資進行「萬人評機關」活動,提高了機關形象,優化了經濟發展環境。

現在,道德評議不僅是群眾自我教育的有效載體,而且日益成為市委、市政府重點宣傳的好抓手、新方法。近年來,東台市分期邀請優秀評議員走進直播室,圍繞全市性的重點工作,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評議,先後舉辦了《愛財不能違法》、《文明治喪,倡導新風》、《遠離不良網吧,優化育人環境》、《五期城改,眾望所歸》、《整治黑三輪,保護生命線》等專場點評,就舊城改造、征地拆遷、專項治理、未成年人德育、違章建築等社區管理、社區服務等工作,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做好群眾的思想引導和焦點疏導工作,有力地推動了這些工作的順利開展。

【點評】東台的"農民道德評議",生發於道德評判的民間需求,使得傳統的道德資源在新時代獲得了新的地位和價值,並成功介入了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新矛盾、新問題,改變著一方道德氛圍,滋養著一方道德土壤。

Ⅳ 那中國中華國際慈善基金會是真的還是假的,還每個人交兩百元。全國各地都有幾萬人上交

只有一個中華慈善總會,它不是公司,也不是基金.
總會的章程: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春御 中華慈善總會(英文名China Charity Federation,縮寫CCF)由熱心慈善事業的中國公民、法人及其它社會組織志願參加的全國扒桐岩性非營利公益社會團體。依法登記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會址:中國北京。
第二條 本會業務主管單位和登記管理機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接受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第三條 本會宗旨是: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輪慎,幫助社會上不幸的個人和困難群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救助工作。

而沒有叫中華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的.

Ⅳ 平和縣三坪寺慈善基金會注冊資金有多少

三坪寺慈善基金會是平和縣答兄知名的慈善機構,注冊資金為200萬元清塵襲。他們的慈善活動多次得到縣政府的認可,每年會投入大量資金到社會救濟、義務教育、關愛老人等活動中。目前,三坪寺慈善基金會成立五年,為當地兄鎮人士及社會福祉發揮著重要作用。

Ⅵ 介紹一下中國富豪前十名的資料

2007年中國十大首富
名次 姓名 財富 05名次 主要公司/公司總部 主要行業 性別 年齡
1 施正榮 150 無錫尚德/江蘇無錫 光伏發電 男 43
2 黃光裕 121.2 2 鵬潤集團/北京 家電零售、房地產 男 37
3 朱孟依家族 100 12 合生創展/珠江投資/廣東廣州 房地產 男 47
4 陳卓林家族 92.3 59 雅居樂集團/廣東中山 房地產 男 39
5 榮智健 89 3 中信泰富/香港 房地產、電力、航運、電訊、基礎設施、製造 男 64
6 丁磊 78 5 網易/北京 互聯網服務 男 35
7 許家印 72 437 恆大實業集團/廣東廣州 房地產 男 48
8 許榮茂家族 69.6 6 世茂集團/上海 房地產 男 57
9 魯冠球家族 67 4 萬向集團/浙江杭州 汽車零部件、農業、金融 男 61
10 陳寧寧、呂慧 64 47 嘉鑫集團/香港 鐵礦進出口、礦業投資 女 35/56

Ⅶ 江蘇窮小子成首富後,請保鏢、買10多輛豪車,花126萬包機去開會

施正榮的前半輩子,可謂起起伏伏。

出生的時候,因為家境貧困,親生父母留下了一母同胞的哥哥,將他送給了同村的養父母。

在養父母家,除了上學,他在各種各樣的農活中度過了童年野亮時光。

即便如此,憑借聰明好學,他16歲考上大學,20歲讀研究生。

之後,施正榮成功獲得前往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留學的資格。

師從國際太陽能電池領域泰斗馬丁·格林,在獲得博士學位的同時,也成功取得澳大利亞國籍。

2000年,37歲的他回國創業,成立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

5年之後,他成為中國首富,身價186億。

僅僅過去7年,公司破產重組,他的信譽也跟著破產,被尚德掃地出門。

在澳大利亞養精蓄銳之後,他悄悄重返太陽能領域。

2019年憑借25億身價,重登福布斯富豪榜榜單。

有技術,卻已經失去信譽的他,可還能走遠?

1963年,三年自然災害才過去一年多,江蘇揚中太平村並沒有恢復元氣。

可以說,家家戶戶基本連溫飽都夠不著,只是餓不死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村裡一戶陳姓人家,因為在這一年生下了第三胎,一對生龍活虎的雙胞胎兒子,陷入了煩惱憂愁。

而一條河之隔的施家,卻因為生下的孩子不幸夭折,而陷入了悲傷。

一家是養不起四個孩子,一家是痛失愛子。

兩家人商量之後,做了一個決定。

由施家收養雙胞胎中的弟弟,並為他取名,施正榮。

很多人都覺得, 這一舉措一下子救了兩個家庭。

可是,作為被拋棄者,施正榮是不會這樣想的。

農村裡,很多人都喜歡茶餘飯後,說一些家長里短打發時間。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施正榮早早地就從大人們、或者是吵架的小夥伴的口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不需要求證什麼,一河之隔的陳家哥哥的模樣,就是最好的證明。

可以說,從那以後,被遺棄的陰影一直糾纏著他。

讓他喘不過氣的同時,也造成了他敏感、自尊、要強、缺乏安全感且擰巴的性格。

如果在施家的生活相對幸福些,或者說,比在親生父母身邊輕鬆些,或許,陰影的傷害會小一些。

可惜的是,事實並非如此。

收養施正榮之後,施家後面還生了幾個小孩。

作為家中長子,施正榮小小年紀,就不得不開始為大人分擔家務、為家計操勞。

從日常的掃地做飯、打豬草、剁豬食、喂雞喂豬,到鋤草插秧,跟著大人一起編織暖壺套售賣,他樣樣都要干。

而陳家哥哥作為家中幼子,家務農活有上面的哥哥姐姐幫忙干,他可以獨享清閑。

每次自己幹活累得要死,抬眼卻看見,和自己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哥哥,跟村裡其他的小夥伴在玩耍、打鬧,施正榮免不了要問一問蒼天,為什麼?

為什麼是自己被送給了施家,而不是哥哥?

十歲生日,在很多地方,是一個大日子。

條件好的,會大宴賓客,為孩子慶祝生日;

即便條件有限,也會弄幾個好酒好菜,請親近的親朋好友,坐一坐,熱鬧熱鬧。

兩兄弟十歲生日那一天,陳家便邀請了相熟的人,一起吃酒。

有個伯伯買了兩套流行的軍裝,送給施正榮和陳家哥哥當生日禮物。

陳家哥哥很快便穿上軍裝,和一群小夥伴風風火火地,玩起了警察捉小偷的 游戲 。

施正榮卻沒有穿上新衣服,他只是站在河這邊,看著對岸,也不過去。如隱

彷彿那一場熱鬧,與他無關。

沒人知道,他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偶爾與親生母親見面,施正榮都透露出,自己不喜歡干農活。

可是,這樣的抱怨讓親生母親如何回應呢?

送出去的孩子,潑出去的水,各人有各人的命,她也無能為力。

眼看著親生父母沒有給他任何回應,施正榮漸漸地什麼都不說了,變得更加沉默寡言。

不知道是覺醒得比較早,明白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還是天生就有求知慾,對讀書有興趣。

施正榮開渣脊廳始喜歡往學校跑,站在教室外,聽老師講課。

養父母見他這么好學,也不耽誤幹活,便將他送到學校讀書。

這種一邊幹活、一邊讀書的日子,持續到他13歲,考上了高中,才結束。

1979年,高考才恢復兩年,年僅16歲的施正榮便參加了高考。

或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錄取機會,他填報了冷門專業,長春理工大學(原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光學儀器專業,被成功錄取。

作為村裡少有的大學生,施正榮心裡的壓抑,不知道是否減少了一些。

在同學們的眼裡,施正榮是一個不吝言辭的高冷學霸,每天都在寢室、教室、圖書館、實驗室來回穿梭。

那個時候的大學生,畢業之後,是包分配的。

施正榮並沒有急於參加工作,而是選擇報考研究生。

1983年,他成功考取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在上海讀書時,有一次,陳家哥哥來探望他。

乘此機會,他想同陳家哥哥一起見見世面,便准備進一家高檔餐廳吃飯。

不想,門衛卻不放行,聲稱,餐廳只對洋人開放。

多年後,陳家哥哥回憶,當時施正榮就有些惱怒。

他轉頭就走的同時,說道:」我將來一定要當洋人!「

這件事是否是他留學的誘因,或許只有施正榮知道。

但是,不管是不是,都能說明,施正榮比較要。

而且有能力憑借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的專業水平,達到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因為,1988年,也就是施正榮碩士畢業兩年後,他獲得了公費留學的資格,前往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物理系深造。

為期一年的留學生活很快結束,但施正榮也碩果累累,發表了多篇學術研究報告。

正是因為這些成績,原本該回國了的施正榮,被素有「太陽能之父」的馬丁·格林教授看中,將他招到了自己的實驗室里來。

彼時,馬丁教授的實驗室正在研究,既能降低太陽能電池成本,又能大規模應用的項目,薄膜太陽能電池。

施正榮接觸這個項目後,憑借自己高超的悟性和細心的研究。

僅僅只用了半年時間,就成功將薄膜硅附在了玻璃上。

要知道,這個實驗,馬丁教授三年都沒有做成功。

憑借著多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研發,施正榮獲得了博士學位,並成為了該校太陽能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員。

隨後,他還取得了澳大利亞國籍,真的成為了一名「洋人」。

1995年,施正榮再次受邀馬丁教授,前往他籌建的太平洋太陽能研究中心任職,薪水優渥。

對於施正榮為什麼會回國創業,一般有兩種說法。

其中一種,是施正榮在一次訪談中,他自己說的。

在研究所待了幾年之後,他發現,在自己所研究的領域裡面,已經很難找到同級別的對手了。

平日里,他想找個人探討探討理論,都找不到。

而且,不管是在大學里,還是公司里,他所在的職位都已經做到頂了。

所以,那時候,他覺得非常無聊。

考慮到全球環境惡化,能源枯竭問題迫在眉睫。

思前想後,他向上司提出,想將太陽能電池進行開發應用,讓人類真正使用到這種可再生能源。

誰知,這個提議遭到了上司的反對。

陷入苦惱的施正榮聽朋友說,國內在太陽能光伏產業方面,還是一片空白。

如果他回國創業,應該很快就能做出成績。

於是,他就回國了。

施正榮的說法,在邏輯上,倒是站得住腳。

畢竟,當一個人在一個領域,將自己做成了權威,那麼,他很容易陷入舒適區。

打破舒適區的方法之一,是在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當下,繼續攀高峰,以期取得更多更大的突破。

打破舒適區的方法之二,就是重新換一個領域,去進行深耕。

施正榮只是選擇了第二條路而已。

但是,坊間還有一種說法,說施正榮只是該研究所里一個普通的研究員。

因為他在研究所的項目要黃了,迫不得已才選擇回國創業。

到底是真是假,也只有施正榮自己知道了。

畢竟,施正榮在訪談中說的話,已經不止一次被人認為是謊言。

比如,他曾說自己上高中時,是三好學生。但他的同學卻說,他從沒有獲得過三好學生的稱號。

比如,他說成立尚德公司時,自己帶了40萬美金入股。

但有人指出,他只是憑借技術入股,並沒有現金之說......

不管真假,都可以看出,施正榮太過敏感和自尊,總想向大眾展示自己優秀的一面。

哪怕有些優秀,也有誇大其詞的嫌疑。

施正榮在澳大利亞「高處不勝寒」的時候,1998年5月,中國簽署了《京都議定書》。

而在這前後,很多國家也都簽署了這份議定書。

這是人類第一次,准備以法規的形式,來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

此後,2000年,德國還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

這給施正榮的創業,帶來了巨大的契機。

在將近一年的時間里,施正榮拿著自己的創業計劃書,走了很多城市。

向很多地方領導,描述過自己的創業前景:

「給我800萬美金,我給你做一個世界第一大企業。」

雖然那個時期,國內大量引進國外技術。

但對於施正榮的「大言不慚」,很多人還是抱觀望態度,只有無錫行動了起來。

在伯樂李延人的牽線下,施正榮獲得了幾家無錫國有企業的投資,成立了尚德。

並且在很多方面走了綠色通道、獲得優待政策。

這使得尚德在當時,成為一個特殊的存在。

在太陽能領域,國內一片空白,確實有發展前途。

但這也意味著,最初的一段時間,國內根本就沒有市場,來接受產品。

而此時,國外的市場也並沒有完全成熟起來。

因此,2002年,尚德第一條生產線投產運行後,生產的產品根本就賣不出去。

整整三年,尚德一直都在虧本的狀態中,施正榮每天都會在企業裡面轉悠,跟員工們一起吃飯,給他們打氣。

終於,2004年,德國重新修訂了《可再生能源法》,給予大陽能發電者為期20年、金額不小的補貼。

這一修訂,點燃了德國的太陽能市場。

隨後,歐洲其他國家,相繼出台類似法規,整個歐洲的太陽能發電市場,徹底爆發。

尚德生產的產品,開始遠銷海外,並且供不應求。

僅僅這一年,尚德的產值就翻了十倍,純利潤將近2000萬美元。

施正榮一下子成為了無錫尚德、乃至中國的英雄。

而接下來,尚德一系列的操作,又傳出了不同的版本。

對於給尚德投資的那些企業的退出,以及很多骨乾的離去。

有報道稱,這是尚德在某些人的幫助下,完成私有化的過程。

那些退出的企業,也獲得了十幾倍的利益。

然而,另外一個版本卻說,施正榮過河拆橋、卸磨殺驢,重用自己的親信,將尚德變成了一個家族企業。

比如,不僅僅七大姑八大姨在尚德,他將自己的高中教師,也招進了尚德。

而完成私有化之後,他曾表示:「我覺得自由了。」

如果僅僅只是這些操作,施正榮的聲譽,也不會跌落得那麼徹底。

2005年12月,在資本的追捧下,尚德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成為中國首家登陸紐交所的民營企業。

同年,他以186億身價,成為中國首富,並被紐交所聘任為國際顧問,是30名顧問中,唯一的一位「中國人」。

隨後,各種榮譽紛至沓來:

美國《時代》周刊,先後賦予他「環保英雄」、「綠色國家年度人物獎」、「可以拯救地球的50人之一」等稱號。

還有人稱,他將中國的太陽能事業,與國際太陽能事業的差距,縮短了15年。

然而,他肉眼可見地,變了。

沒有人明白,他到底是因為環境的改變,不得不開始展示自己;

還是,骨子裡,他原本就是一個喜歡交談、願意社交的人,只是因為幼時的環境,迫使他不得不壓抑自己。

在巨大的名利面前,施正榮開始了報復性地消費,和表現自己。

他一改往日惜字如金的性格,在各個座談會、論壇上,開始侃侃而談。

但可以看出,他還是比較享受這種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的感覺的。

有一次,在光伏產業受到國際環境影響,業績產生下滑傾向時,他甚至指著一眾大人物和同仁,大聲道:」你們回去後要好好反思一下。「

另外,尚德上市時,他曾對身邊人說:

」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會去掙一分錢,我就花錢。

如果說,給養父母造豪華別墅,是返哺之恩;

那麼,在施家與陳家之間的那條河上,造一座「博士橋」,可能僅僅就是為了彌補兒時,有家不能回的遺憾了。

如果說,他斥巨資,在公司總部建一面全球最大的光電幕牆,是為了給尚德造勢;

那麼,成立「施姓家族慈善基金」,號稱一年花6000萬做公益,卻被曝出詐捐,簡直就是沽名釣譽了。

何況,他還買了10多輛頂級豪車,見不同的人,開不同的車;

僅僅參加一個會議論壇,就花126萬包機前往;

日常隨行的保鏢,高達數十人。

很難說,這些現象是因為他的貪婪。

或許,虛榮而缺乏安全感,想要向養父母、親生父母、乃至所有人,證明自己,更能解釋這一切。

就在他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時,卻不知道,一場滅頂之災,在等著他。

當時包括尚德在內的,很多中國太陽能產業,做的其實只是一個「加工」工作。

原材料矽片需要進口,產品生產好之後,遠銷海外。

國內人稱,這就是一個「兩頭」在外的企業;

做的,還是犧牲中國的環境,來換取海外國家綠化的工作。

可惜,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很少有人冷靜下來,思考這個問題。

僅有的那麼幾個發現市場過熱,而開始轉型,走技術路線的企業,都笑到了現在。

可惜,這裡面不包括尚德。

尚德在干什麼呢?

因為市場爆發,導致矽片集體漲價。

施正榮為了確保自己能夠以相對優惠的價格,購買到矽片,先後與兩家海外企業,簽訂了為期十年的長期合同。

合同約定,尚德每年以固定的價格,購買固定數量的矽片,否則,要交天價違約金。

如果說,這是尚德經濟破產的誘因;

那麼,施正榮與亞洲硅業,簽訂了類似合約的做法,就讓他走上了,信譽破產的道路。

這家剛剛成立不久的企業,獲得了尚德時間長達16年,資金高達15億美元的、無條件支付合約。

這明擺了,就是將尚德的錢,送給了亞洲硅業。

而種種跡象表明,亞洲硅業的幕後抄手,很可能就是施正榮本人。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很快波及歐美的太陽能市場。

很多國家降低了太陽能產業扶持力度,使得太陽能產業大面積縮水;同時,為了保護本國的企業,他們開始大幅縮減產品的進口數額。

對於靠出口產品而崛起的尚德,毫無疑問地,遭到了打擊。

屯了大量的矽片,卻賣不出去。

收益縮水的同時,尚德還得向上游供貨商,交付天價違約金。

其實,在曝出亞洲硅業實際實控人,可能是施正榮之後,地方和各大企業,已經不是那麼信任施正榮了。

當尚德處在生死存亡之際,國開行准備給尚德注資。

條件是,希望施正榮拿出一個能夠與尚德共存亡的態度來,以個人全部資產做無限責任擔保。

可是,施正榮拒絕了。

後來,地方表示,讓本地公司接盤尚德,條件是施正榮退出在尚德的股份

施正榮,仍舊拒絕了。

他說:「我有這么多的職工,你不救我,我就要關門。」

耍賴的嘴臉,躍然紙上。

在當時,到底是覺得地方一定會救尚德,還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想將錢財牢牢抓在手中,還是有其他打算。

導致他對尚德袖手旁觀,除了他自己,怕是無人知曉。

他一邊向美國投資者確保,尚德一定能按時還債;

一邊向地方保證,自己能夠讓美國投資者延期,給尚德喘息的時間。

可惜,最後都沒有實現。

董事會認定他將尚德的資產,轉移到了亞洲硅業,損壞了董事們的利益,將他逐出了董事會。

而他的信譽,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

有人說,施正榮的下場,只是牆倒眾人推而已。

也有人說,當時國內的太陽能企業,都陷入了瘋狂。

施正榮只是被環境裹挾,才造成了尚德最後的結局。

雖說,確實有部分原因在此,但,作為一個企業的決策者,施正榮自己的問題更大。

在外人看來,他只抓取眼前的利益,沒有看到技術短板、導致國內市場不景氣這個致命傷。

可是,同樣在當時成立的、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克服重重困難,突破技術障礙。

成就了如今,市值4730億的隆基股份,被人稱之為,另一個華為。

難道,科班技術出生的施正榮,真的沒有看出來嗎?

怕不盡然。

2014年,被逐出董事會的施正榮,在澳洲養精蓄銳的那段時間,一家研發晶硅薄膜產品,名為上海羿仕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注冊成立。

2016年,施正榮帶著上海羿仕新能源的新產品,亮相央視《對話》。

2019年,他已經成為了上海羿仕新能源的董事長,以25億身價,再次登上了胡潤百富榜。

對此,人們很難不猜測,當初他棄尚德於「不顧」。

不僅僅是認為地方一定會保尚德,另一個原因,怕是因為他已經為自己安排好了兩條退路。

一個是亞洲硅業,一個是上海羿仕新能源。

不得不說,這招暗度陳倉,唱得真精彩。

如今,左手亞洲硅業、右手上海羿仕新能源的施正榮,要原材料有原材料,要技術有技術。

只要市場這股東風吹起,他就能將之變成真金白銀。

隨著全球能源短缺,可再生能源成為市場的新寵兒,已經確認無疑。

而所有可再生能源,都離不開太陽能。

全球的太陽能市場,差不多都向有技術的施正榮,敞開了大門。

這兩年,在全世界各地展開的新能源相關論壇會議上,大多都能看見他的身影。

另外,亞洲硅業也一直在申請上市,施正榮想重返資本市場的野心,昭然若揭。

有人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這句話用在施正榮,似乎也很合適。

他的品行如何,外人不好下定論,但他的性格有缺陷,卻是不爭的事實。

當他的公司再度上市時,股民們如何選擇,怕是一道難題了。

他上半輩子的「失信」,會不會在下半輩子重新上演?

對此,你怎麼看呢?

作者:朱小暢&銅豌豆

Ⅷ 中國有哪些公益基金會

中華慈善總會
中國扶貧基金會
李嘉誠基金會
玉米愛心基金
宋慶齡基金會
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
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
中華環保基金會
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
中國青少年基金會
周凱旋基金會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
福慧慈善基金會
雁心會樂幼基金
田家炳基金會
樂群慈善基金
和富慈善基金
兒童危重病基金

Ⅸ 你們這些所謂的慈善基金會真正幫助了多少苦難的人

可以說慈善基金會在多個方面對社會有積極的影響,他們在許多領域展開慈善行動,幫助被困在貧困、疾病、災難和不公平待遇等面臨的人。

例如,在教育領域,一些慈善基金會會投入大量資源,資助建立圖書館、設立獎學金和提供培訓念敗機會,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機會。在公共衛生和醫療領域,一些基金會則會捐贈醫療設備、成立醫療中心和提供醫療幫助,為挽救病患的生命貢獻自己的力量。在災害救援領域,慈善機構會積極響應災害情況,提供物資和經濟援助,為災區人民提供必要的生活支持和安全保障,幫助他旅敏們走出困境。

雖然慈善基金會的具體工作量難以量化,但它們在許多領域的貢獻是值得我們肯定和鼓勵的。它們通過為弱勢群體拆高枝帶來希望和改善其生活質量,為社會建設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Ⅹ 慈善基金會對外投資最高限額是多少

最高額20萬。慈善基金會以私人財富用於公共事業的合法社會組織。慈善捐贈自古就有,基金會形式於20世紀在美國興起。一般為自治機構。旨在資助諸如教育、科學、醫學、公共衛生和社會福利方面的科學研究和公共服務項目。

熱點內容
誇客金融官方網站怎麼打不開 發布:2025-02-12 12:12:23 瀏覽:281
哪裡看基金的費率 發布:2025-02-12 12:07:47 瀏覽:299
沒有利好低位股票直接漲停 發布:2025-02-12 11:54:43 瀏覽:798
棗莊房屋維修基金是多少 發布:2025-02-12 11:54:09 瀏覽:545
股市有多少萬億市值 發布:2025-02-12 11:46:46 瀏覽:133
港股美股a股都有的基金哪個好 發布:2025-02-12 11:30:05 瀏覽:876
微信零錢理財怎麼沒有收益 發布:2025-02-12 11:29:16 瀏覽:194
自己如何存數字貨幣 發布:2025-02-12 11:24:24 瀏覽:196
什麼看股票軟體 發布:2025-02-12 11:13:28 瀏覽:998
匯豐瑞銀理財到底是什麼 發布:2025-02-12 11:03:14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