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的基金虧多少
『壹』 逾84%的人浮虧,張坤的基金真是這么慘嗎
張坤有責任,但不完全是張坤的錯。
很多平台在12月1月大肆的宣傳張坤和他的易方達,直接把默默無聞的張坤推上了神壇。
張坤雖說從業年限有10多年,平均年化回報近20%。
但如果張坤沒有在最近2年搶到這一輪的白酒行情,他的實際年化回報也僅有10%多一點而已,而且他的基金管理規模,也僅有百億而已。
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風來了,張坤才起飛了。
並不是張坤本身覺得白酒行業好,是易方達這一次押准了白酒,讓易方達起飛了。
最終留下了張坤,去背了這個黑鍋,誰讓他成了風口上的豬,誰讓他分到了管理費。
張坤不慘,張坤的基金也不慘,是基民被市場輿論引導在高位買入了基金。
基金經理拿到了基民的錢,被動的加倉了手中已經超高估值的股票。
所以,錯在基民,錯在那些引導基民不停買入的輿論,錯在基金大肆宣傳業績而不提風險,錯在市場。
基金的凈值「欺騙」了很多人。
數據統計不會騙人,易方達藍籌,逾84%的人浮虧,是很正常的。
風停了,張坤跌落神壇,也是很正常的,因為在規模瘋狂擴張的後期,是基民綁架了張坤。
這件事不能說是基民的錯,也不能說是基金經理的錯,基金的制度使然。
可以說,不論是限購,還是分紅,張坤已經盡力了。
很多基金新手,沒有搞懂基金的 游戲 規則,結果被基金的收益率給「忽悠」了,也就順理成章了。
今天,就來揭開84%浮虧背後的秘密。
基金本身和股票不同。
基金的份額,也就是募集規模,其實是無限制的。
也就是說,1塊錢的時候,基金可能有1億份,2塊錢的時候,基金可能有5億份。
基金的總管理規模,從1億,變成了10億,但是凈值還是2塊錢。
我們如果看基金的收益率,顯示就會是最近一年100%,但實際收益率,可能是80%,可能是50%,可能是20%。
因為很多人可能是在1.8買入的基金。
從份額來看,2020年6月底,易方達藍籌92億份,9月底152億份,12月底236億份,春節前,應該突破了280億份。
也就是說,基民們不斷的在高位加倉。
根據數據統計來看,絕大多數人是在9月底之後買入易方達藍籌,並且最近半年一直在加倉。
所以,大部分高位買入基金的基民,出現浮虧,也是正常的。
有些基民覺得,基金為什麼不主動降倉位,為什麼不提前限購,都是等下跌了以後才有舉措。
其實,沒有基金敢第一個提出限購,因為這是一個利空信號,誰都不敢第一個去釋放這種信號。
張坤的易方達在1月27日限購,其實是為了降低風險,卻被基民錯誤解讀為好基金不讓買,更加瘋狂的加倉。
基民瘋狂的認購,把錢給到基金,迫使基金在高位不停的加碼,繼續推動股價上漲。
易方達藍籌由於倉位較高,沒有那麼多現金來支持分紅,又面對蜂擁而來的資金,陷入兩難。
這種被動的吹泡泡形式,我想不管是張坤,還是其他人,都是很難處理的。
即便基金經理都知道,股票的估值已經在相對高位,也必須默默的繼續買入,被動增加持倉。
不僅是這一隻基金,是所有的基金幾乎都重復著同樣的動作。
當中央 財經 發聲提及基金熱,基金募集規模開始放緩的時候,基金的墜崖式暴跌也就不遠了。
這時候,易方達中小盤,最終以分紅的方式降低倉位,以停止認購的方式降低倉位。
這么多信號的釋放依然沒有喚醒沉睡中的小白基民,他們相信長期持有的價值,並且不斷「抄底」和補倉,直到打光所有的子彈,才猛然間發現自己被割韭菜了。
基金墜崖背後的情況,是基金並沒有遭遇大面積贖回,絕大多數基民仍然在不停加倉。
這也就再一次解釋了,為什麼84%的基民出現了虧損,因為在相對高位買入和補倉。
很多時候,基金經理的無奈,基民不懂。
大盤到5000點的時候,你的朋友仰慕你的能力,給了你100萬讓你炒股,讓你必須持倉60%以上,那結果是什麼?
結果就是虧的一塌糊塗。
張坤的易方達,面臨的就是這樣的難題。
散戶是怎麼虧錢的?
一隻股票,從40塊漲到100塊,你開始入場,因為別人告訴你,還能漲,可能要到200。
100塊,你試探性的買入一些。
過了兩個月,漲到110塊了,你覺得有道理,於是又買了一些。
過了兩個月,漲到了120塊,你覺得太好賺了,於是又買了不少。
結果,從120塊回撤了10%,108塊,你覺得補倉良機到了,把剩下的錢都買入了。
現如今,跌回了100塊,別人沒虧你虧了,回頭跌到90,甚至80,虧的更慘。
心理學中的價格錨定,讓你忘記了起點,40塊,記住了100塊。
而200塊的價格預期,讓你把錨放到了200,這100成了一覽眾山小。
再之後120的價格錨定,也是直接決定了你100多瘋狂的補倉最終價值回歸到100的原點。
其實,不論是股票也好,基金也罷,交易心理是一樣的,價格的錨定預期,很多時候是人內心的悸動導致的。
基金是有漲幅幾十倍的,但最近一兩年漲幅兩三倍,其實已經積聚風險了。
大家其實都知道短期的漲幅空間不大,但總覺得長期還會漲,就選在了一個相對的高點入場。
這個舉動的結果,就是長期被動的持倉,靠時間去抹平浮虧,搭進去的其實是時間成本。
尤其是剛開始下跌,回撤幅度在10%,20%,加倉一定要謹慎。
股票市場也好,基金市場也罷,任何時候都可以入場,不必急於一時。
給幾個建議。
1、熬的過時間的,卧倒。
每一次基金大幅度回撤,從開始到結束,起碼半年一年,甚至更長。
確實,估值需要靠下跌和時間來修復。
這個時候如果可以給基金一些彈葯,整個基金的企穩回本,反而會更快一些。
只可惜,估計基民們手裡的錢不多了,只能被動卧倒。
2、倉位較低的,定投。
如果倉位低,定投就可以,熊市快去下跌周期短,築底周期長。
按照定投周期規律來看,大概率可以在底部拿到比較多的籌碼,相對有利。
對於解套,甚至賺錢,定投可能最適合當下的行情。
3、有錢補倉的,等下跌企穩後再考慮。
如果你有錢補倉,再也別著急了,很多基金目前的回撤是20%,按照去年的漲幅情況判斷,最大回撤40-50%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所以不用著急現在補倉,等著基金再出現大幅度的回撤,並且企穩之後,再適度補倉,最為妥當。
不要把籌碼都集中在同一個價格區間,這樣不僅抄不到底,還容易閃著腰。
吃一塹,長一智。
基金投資,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仍然是一項非常不錯的投資。
只不過對於投資者來說,任何投資都要弄清楚風險,弄清楚規則,弄清楚玩法,弄清楚策略。
盲目的跟風,你也買我也買,大概率就是被套在山頂。
當人群盲目集聚的時候,風險就來了,因為投資市場是冷酷無情的,不會讓一大群沒有概念的人都賺到錢。
當所有人沒有投資概念,都能賺到錢,對於市場來說,這也是一種很大的風險。
投資基金是長期性投資行為,不能拿投資基金當成股票炒作,短線進出。
我特意查了一下樓主觀點的由來,部分網站已經刪除了這一說法,為了保持原汁原味,引述了天天基金網的原話:
比如牛年後下跌接近20%的 易方達藍籌,近一年虧損的用戶比例高達近84%!
但是可以看到,易方達藍籌近一年的回報是超107%的,
易方達基金凈值一年的回報是翻倍,可是84%基民虧錢,說明基民投資風格也是追高買進的短線投資行為,在實際中,筆者也曾經聽說過投資基金只不過是一兩天的行為,也就是看到有錢賺了,就選擇賣出,這等同於短線投機,是很容易虧錢的,畢竟一大筆錢被交易費用和傭金收走了,又無法享受基金凈值長期增長。
基金一年翻倍,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而不是一天鑄就,只有長期持有基金份額,才可能享受專家理財的穩健高收益,短線翻炒基金等同於短線投機炒股,虧錢是大概率事件,A股散戶長期以來緣何七虧二平一盈利,就在於短線投機太重,不願意長期持股。而不是A股缺少牛股。
投資張坤的基金也是一樣,基金凈值增加107%,可是很多基民沒有持有基金1年以上,也就無法獲得1倍的收益,在短線進出中,也許只有10%的收益,可是下一次抄底碰到股市調整,割肉離場,就把10%收益虧掉一截,幾次割肉離場,就會把一次10%收益割沒有甚至虧錢了。
基民虧錢,基金凈值增加,基民該思考自己的理財習慣,而不是責怪基金管理人理財能力不行。
投資基金也好,投資股市也好,我個人觀點不建議仿效,依然是長期投資,而不是瘋狂的追漲殺跌,何為風口,就追逐什麼?炒來炒去,到頭來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貳』 張坤劉格菘旗下基金創最大回撤紀錄,這個數值已經達到了多少
截止目前,張坤旗下的藍籌精選創下了最高回撤率達到了22%,而劉格松旗下的廣發雙擎升級的回撤了也達到了23%,這兩只股票都遭遇了成立以來的最大回撤。牛年開始之後,A股就沒有一天的牛的,從最早的抱團瓦解,到現在的大盤回撤,無論是股票還是基金無一倖免。有基民過年聽了親戚介紹來買基金,結果開年就給你來個大跌,新基民們根本承受不住,各大基金的評論區也是各種段子橫飛,此時股民們除了調侃,也做不了什麼事了。
『叄』 茅台5天大跌5500億,「公募一哥」張坤為啥被罵慘
我個人覺得是因為他名下的很多基金在這幾天跌值太大了,因為他名下的很多基金都持有白酒的重倉股,所以說隨著茅台大跌,很多買它基金的人也都虧損了很多,因此才會被罵。
最後,我想說的是,其實我本人也購買了張坤的基金,比如說易方達藍籌,其實還是一直比較樂觀的,隨著剛過年開盤這幾天是形勢依然不好,但是我相信如果能夠堅持,後面肯定會有起色的,因為基金的操作畢竟不是一日兩日就能夠有很多的收入的,它更加講究的是一個長期持有的過程,任何一個有能力有經驗的基金經理也不可能讓你在短短幾天就能夠有很大的收入,而且其實這都是有一定的風險的,只要能夠看清形勢,然後堅持穩定住自己購買的基金,還是能夠有所改觀的,網上的噴子其實本來就是有很多,基金大漲賺錢了很多人就去誇,但是一旦跌的有點多了就又去罵,這其實都是很正常的現象,所以說我們應該要理性看待。
『肆』 財熵|「賺錢就是大爺」:易方達頂流張坤「神起神滅」
作者 |吳楠
沉寂了一年之久的資本市場終於「久旱逢甘霖」。3月16日,A股、港股聯袂上演大反攻,上證指數大漲3.48%,恆生指數更是上漲9.08%,創出最近13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在市場一隅,不少公募基金同樣迎來強勢反彈。其中,張坤掌舵的易方達優質精選基金(原易方達中小盤混合,110011)3月16日大漲10.10%;次日,該基金凈值重新回到6字頭,兩天反彈超過15%。
「公募一哥!yyds」,3月17日,易方達基金股吧里部分投資者難掩激動,在一片沸騰聲中,有人欽佩起張坤的「先見之明」。因為就在此前不久,3月9日,張坤管理的易方達優質精選基金、易方達藍籌精選基金(005827)相繼放寬大額申購限制,由此前的1萬元上調為5萬元。
關於放寬限購的原因,財熵從易方達相關人士處了解到,「當時限購主要是(因為)規模太大,逐步打開限購主要是規模沒那麼大了」。財熵注意到,截至2021年年底,易方達優質精選的期末凈資產為199.84億元,比上一年同期減少了50.18%。但易方達藍籌精選期末凈資產為676.23億元,與上一年幾乎持平。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告訴財熵:「之前限購是因為市場的投資氛圍比較火熱,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防止他們過度追捧,所以(部分基金經理)採取了限購的措施。但現在行情比較差,基金回撤很大,基民投資意願很低,這個時候限購就沒有太大意義了;另一方面,有些想要抄底的基金,也希望能夠通過放開限購來吸引資金的入場。」但楊德龍也表示,現在即使放開了,新進的資金也不多。
事實上,即便過去幾日市場行情有所回暖,但許多投資者仍對於此前的暴跌心有餘悸。以張坤的易方達優質精選基金為例,截至3月15日,該基金凈值為5.28,較2月18日下跌約25%,較前期高點下跌超過50%。即便3月16日、17日有所反彈,但基民損失依舊慘重。
在過去一年時間里,由於虧損嚴重,易方達基金股吧里一直充斥著「哀嚎」與「怒罵」——「張坤你還要臉么,都不控制回撤的么」、「收了快二十億管理費,就這操作水平?遇事就硬抗。只能順風就起飛?」……
在圍繞張坤的討論中,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愛恨就在一瞬間」的經典戲碼,觸發基民態度轉變的「按鈕」,就是基金的直接損益。而近年來,伴隨著資本市場風雲變幻,張坤也在輿論的裹挾中演繹著「神起神滅」的話本。
時間回到2021年1月25日。那一天滬指上漲0.48%、深成指上漲0.52%、創業板下跌0.09%,在全天超3000隻個股飄綠的背景下,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異軍突起,暴漲5%,無數基民熱血沸騰。
次日,在「藍籌」、「張坤」等詞條相繼沖上熱搜後,一張配有「坤坤勇敢飛,ikun永相隨,坤坤不老,藍籌到老」字樣的圖片在微博上刷屏。此時,人們才注意到,原來張坤早已「出圈」。張坤的粉絲們自封「ikun」,不僅為張坤建立了「全球後援會」以及超話,還不遺餘力地為他打榜「應援」。
「我在2021年1月份買的(易方達藍籌精選),就是所有人都在說愛坤的那個時候」、「我在2020年底買的(易方達)中小盤,那時候有很多朋友都在推薦張坤的基金」多位投資者用親身經歷向財熵證實了「明星光環」下的「吸金效應」有多強悍。
當然,粉絲們的「愛意」並非憑空而生。相比起 娛樂 圈明星通過販賣夢想、打造人設來圈粉固粉,基金經理「吸粉」的一大關鍵是,要實實在在為粉絲「賺錢」。
作為首位擁有「全球後援會」的基金經理,張坤的賺錢能力可見一斑。
目前張坤在管基金產品4隻,其中原易方達中小盤基金是張坤管理時間最長的產品,自2012年9月接任以來,截至2020年年底累計回報高達983.5%,在同類產品中排名前列。張坤亦憑此連續四年攬入「金牛獎」獎杯;而另外一隻張坤的「代表作」——易方達藍籌精選基金錶現同樣不俗,成立不到兩年累計收益率便超過174%。
財熵梳理發現,僅2020年,張坤通過其管理的四隻基金,總共為「ikun」們賺取了363.56億元的收益。
伴隨著收益率曲線的增長,張坤的基金管理規模也在逐年擴大。截至2020年年底,張坤管理的易方達基金總規模突破1200億元,成為公募基金史上首位在管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超千億的基金經理,他也因此被冠以「公募一哥」的稱號。
但管理規模太大,反而有可能給基金經理帶來煩惱。楊德龍告訴財熵,「規模超過50億以上的基金,在操作上都會有一定的難度。比如看好的標的可能會買不到足夠的量,而且買賣對市場的沖擊成本會比較高。所以規模太大時,最好的做法就是採取限購。」
深知其中風險的張坤,確實早早開啟了「限購」的策略。據財熵不完全統計,自2020年以來,易方達中小盤曾經歷6次申購限額上限調整,從限購100萬逐步收緊,直至2021年2月24日暫停申購;而易方達藍籌精選,最低曾被限制交易不超過2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發出暫停申購公告的當天,易方達中小盤宣布啟動2021年首次現金分紅,每10份基金份額分9元。這是易方達中小盤自成立以來最大手筆的一次分紅。「限購+分紅」的組合拳,曾被業內人士視為張坤對外提示風險的信號。
財熵注意到,張坤在2020年基金年報中也曾「委婉」地提示過風險:「近兩年公募權益類基金的復合收益率遠高於市場平均 ROE 水平,這樣的趨勢很難長期持續,因此,我們或許應該降低對收益率的預期。」
一語成讖!伴隨著2021年以來宏觀環境突變及市場風格轉換,張坤管理的基金業績急轉直下,易方達中小盤、易方達藍籌精選最大回撤一度達到30%和31.88%,收益在同類基金中排名倒數。
隨著基金業績走下坡路,張坤的投資能力不可避免地受到質疑,不少粉絲因為虧損嚴重,對張坤「脫粉」,甚至「粉轉黑」。
但仍有不少「理智粉」認可張坤的人格魅力。在他們看來,張坤在高位分紅讓投資者落袋為安,暫停申購也避免了基民在此後1年裡因為加倉而加劇虧損,無論是人品還是能力都值得稱贊。
相比起投資者對張坤的「愛恨交織」,業內人士對張坤的評價還是比較高的,有人認為他是極少數能夠做到「知行合一」的人,也有人稱贊他是中國公募基金界的「巴菲特」。中銀證券曾洋洋灑灑為張坤撰寫了21頁的深度報告,稱其是「市場中極其稀有的能長時間穩定打敗市場的明星基金經理」。
對於外界的評價,張坤本人總持謙虛態度。
「 我認為評價一個投資人至少需要 10 年的維度,才能平滑掉風格、周期、運氣等方面的影響。相比國際上不少有30年、甚至50年記錄的傑出投資人說,我還有太多需要學習和積累的。 」這是來自張坤在管基金2020年年報中的表述,彼時張坤的任職年限還不到8年。
如果說因為時間問題,難以判斷張坤的成就是否有運氣等因素的加持,那如今,截至2022年3月19日,距離張坤初任基金經理已經過去了9年174天,接近10年之久。站在當下這個節點回溯過去,或許可以給張坤一個相對客觀的評價了。
據財熵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3月19日,在A股接近3000位基金經理中,管理同一隻主動權益類基金超過9年,且任職年化超過15%的基金經理只有12位,其中年化收益率超過20%的也僅有3位,張坤位列第二。從結果來看,張坤的基金管理水平可謂「TOP」級。
為了更好的探究這份成績單背後的成分,財熵拆解了易方達中小盤基金的歷年年報,試圖還原一個真實的張坤。
從年度漲幅來看,在過去8個完整的年度里,張坤掌舵的易方達中小盤只有在2018年、2021年取得負收益,其中2018年雖然下跌14.3%,但在同類排名中仍屬前列。此外,除了2014年、2021年,易方達中小盤多年來跑贏滬深300指數。
從投資邏輯看,自2012年9月接管易方達中小盤開始,張坤致力於展現自己的「投資風格」——在權益類資產的調整中,不斷加大業務模式有特色、成長明確、估值水平合理的個股的投資比例,同時長期堅定持有。
2013年至2016年,易方達中小盤逐步加強對食品飲料、家電、醫葯等行業的配置比例。尤其是白酒板塊,從2013年Q2重倉貴州茅台(600519.SH),2014年Q1買入五糧液(000858.SZ),2015年Q2布局瀘州老窖(000568.SZ),至此集齊了高端白酒三巨頭「茅五瀘」。此後,白酒在易方達中小盤的收益變動中,發揮著「舉重若輕」的作用。
不過在此期間,易方達中小盤在同行業中的表現並不算亮眼。從收益率曲線來看,易方達中小盤基金在2016年之後才開始展現出明顯的收益增長趨勢,尤其是2019年後增長曲線越發陡峭,這與當時市場風格的轉換不無關系。
2016年前後,市場風格從中小盤逐漸轉向低估值且業績增長穩定的白馬藍籌股,易方達中小盤此前重倉堅守的家電、醫葯、白酒等行業開始漸露優勢。而隨著2019-2020年消費牛市的到來,資金對白酒等白馬藍籌股的追捧近乎狂熱,易方達中小盤收益及規模也在這兩年裡獲得了急劇性增長。
張坤曾坦言「基金持續超額收益來源於個股選擇的alpha,即對高質量成長公司的發掘並長期堅定持有」。以「茅五瀘」為例,截至2021年年末,易方達中小盤最新的前十大重倉股中,貴州茅台已經連續持有35個季度,五糧液連續持有32個季度,瀘州老窖連續持有27個季度。
由此可見,張坤此前的成功,既源於其對個股的選擇能力,但同樣也離不開時代風口。
「至少應該在你的從業 歷史 上,有過兩三次敢於對抗全市場,在全場都說不好的時候,你敢於說好」,這是張坤認為一個好的投資人所應該具備的品質。
當然,只有成功的人才有底氣說這種話。
在張坤近10年的從業 歷史 上,有過不少次這樣的成功「抵抗」:比如2013年買入茅台之後,因「塑化劑」風波以及限制「三公消費」等因素跌了30%,但張坤仍選擇逆勢加倉,這才有了後來「年少不知白酒香」的傳奇;2017年華蘭生物(002007.SZ)因中報業績低於預期,9天跌超20%,張坤卻選擇持續抄底,這才沒有錯過華蘭此後3年超200%的上漲行情。
但張坤也認為,與市場的對抗總會有失敗的時候。而失敗的代價,似乎比張坤預期的還要慘烈。
2020年Q4至2021年Q1,出於對教育行業未來趨勢的樂觀判斷,張坤通過其掌舵的易方達亞洲精選基金(118001),大舉購入好未來(TAL.NYSE)與新東方(09901.HK)的股票。但隨著2021年7月「雙減」政策出台,教育股全線潰敗,2021年Q2易方達亞洲精選凈值大幅下跌9.79%。
在易方達2021年中報里,張坤「罕見」地承認了錯誤:「二季度,教培企業受政策預期影響股價跌幅較大,對基金凈值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也使我反思長期投資框架中的一些假設,希望能夠將其進一步完善。」
事實上,即便沒有踩雷教育股,易方達亞洲精選基金一直以來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張坤自2014年掌管該基金以來,主要用於配置港股和中概股。但盤點其歷年來的漲幅,除了2017年、2019年、2020年取得明顯收益之外,其餘年份均表現不佳。而且即便是正收益,其成績與恆生 科技 指數相比也沒有太大的優勢。
張坤曾在2013年的一篇投資筆記中坦言「投資的業績是由兩方面決定的,一是把握住了多少機會,二是犯了多少錯誤」。回過頭來看,這一年多來張坤在管基金錶現差強人意,很大程度也與這兩個因素有關。
一方面,是為了堅守自己的「能力圈」,張坤在2021年錯失了新能源和半導體的大好行情,導致基金業績不佳;另一方面,自2020年以來,張坤在個股層面頻繁踩雷,最典型的莫過於在2020年Q3重倉買入美年 健康 (002044.SZ)。
彼時美年 健康 商譽高企,且連續5個季度扣非凈利潤出現下滑。按理來說,這種公司不應該出現在張坤的「選股池」中。但張坤不僅重金押注,之後的操作更是令人不解。
2021年Q3,阿里巴巴(09988.HK)大舉減持了美年 健康 的股票,導致其股價連續暴跌超過20%。而張坤掌管下的易方達中小盤、易方達藍籌精選基金卻「逆流而上」,易方達中小盤甚至在2021年Q1把美年 健康 加倉到了第一重倉股的位置。後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隨著業績暴雷,美年 健康 股價短短半年跌去60%,易方達藍籌精選與易方達中小盤則相繼在2021年Q2、Q3「落荒而逃」。
雪上加霜的是,隨著國家反壟斷政策出台,原本在2020年度為易方達藍籌精選貢獻超額收益的騰訊(00700.HK)、美團(03690.HK)等互聯網巨頭在2021年相繼遭遇滑鐵盧,對該只基金的回撤構成了極大壓力。
耐心尋味的是,就在這樣的背景下,2021年9月,張坤將旗下的「易方達中小盤混合」變更為「易方達優質精選」,投資范圍擴大為A股和港股,同時重倉購入騰訊、京東(09618.HK)、香港交易所(00388.HK)等個股。其中騰訊控股在張坤或主動加倉或減持白酒導致被動上升的情況下,在2021年Q4一舉躍升為易方達優質精選、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期(009342)的第一大重倉股,在易方達亞洲精選中位列第二。
然而,2022年開年後的一場「中概股風波」,讓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再次遭遇重創。張坤旗下基金接連折損,其中易方達藍籌在3月15日當天創下了44.59%的 歷史 最大回撤,
易方達優質精選也是近十年來首次回撤超過45%,實屬罕見。
除了錯失熱門行情,且在部分企業中不斷踩雷之外,張坤擅長的白酒股,回頭看也沒有實現穿越周期,近一年來走勢同樣疲軟。
借用張坤自己對老虎基金掌門人羅伯遜的評價,其近一年多來業績不佳,或是三重因素疊加的結果:「錯過自己不擅長的、沒有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好、進入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並做錯」。
兜兜轉轉,無論是被捧上神壇,還是被踩入谷底,張坤還是那個張坤。2021年以來對港股的增持、對未來趨勢的樂觀研判,以及2022年以來逐步放開限購等動作表明,張坤正在堅守自己的「獨立思考」。
但在經歷了最近一年的滑鐵盧之後,這一次,張坤能夠「對抗」成功嗎?
『伍』 北大畢業,90後美女基金經理,10天虧20%,有點冤
上任短短10天虧損高達20%!一位90後美女基金經理「一虧成名」引發熱議。
不過仍有網友力挺,認為她剛從前任基金經理接手,並沒有任何操作,基金產品凈值大幅下跌不該她來背鍋。
其實90後基金經理意外「出圈」,還不如她的前輩們跌得多。近期大幅創紀錄回撤的基金產品,導致了多位明星基金產品紛紛跌下神壇。
與此同時,多家基金公司也紛紛發布致投資者信,安撫投資者的情緒,呼籲投資者「對市場波動不需過度悲觀」。
90後基金經理「一虧成名」
近期眾多抱團基金大跌,農銀匯理創新醫療混合(008293)、農銀匯理醫療保健(000913)短期跌幅達20%,導致90後基金經理夢圓「一虧成名」。
90後基金經理夢圓,圖據官網
農銀匯理醫療保健主題股票成立於2015年2月10日,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產品規模約31億元。另一隻農銀匯理創新醫療混合也大體一致,產品管理規模為16億元。兩只基金產品近10個交易日產品凈值大幅下跌。
今年2月24日,夢圓開始接手管理該基金。截至3月9日,夢圓管理僅10個交易日,兩只基金跌幅已超20%。
農銀匯理醫療保健基金走勢
很快,「90後美女基金經理上任10天虧損20%」在網路上引發熱議,也引發一些質疑:作為一名90後基金新人,接手管理老基金,連一輪像樣的牛熊都沒經歷過,就管理幾十億資金,這是否合適?是否對投資者真正負責?
就此疑問,紅星資本局3月11日致電農銀匯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但未得到回應。倒是農銀匯理基金最新文章《跌到不想看賬戶時 該怎麼辦?》又引起了市場熱議。
該文章說:「北京一位丈母娘,2003年買入一隻基金4.7萬元,2020年10月一看,資產已經漲到137萬元!」文章建議投資者,放棄短期市場猜測,投資是一個長期的正確的事。
結果這篇文章又引發網友吐槽,比如「忽悠韭菜繼續接飛刀」「自己都虧成那樣了還談啥」「照這樣下去,4.7萬元怕要變4700塊」……
農銀匯理基金經理夢圓的個人資料顯示,她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碩士為英國雷丁大學,有6年證券從業經歷,歷任中銀基金研究員,農銀匯理基金經理助理,2021年2月24日開始擔任基金經理至今。
90後基金經理夢圓個人資料,圖據官網
從基金經理夢圓的投資理念看,其持續看好醫療創新,然後堅持買入行業龍頭股。夢圓在2月8日致投資者信中強調:「要圍繞一個核心,那就是堅持投資醫葯創新領域,堅持投資那些未來很長時間里最具競爭力的公司。」
她都買了些啥股票?
美女基金經理夢圓管理的兩只基金產品,跌這么多究竟買了啥股票,才導致如此嚴重崩塌?這也引起了市場關注。
紅星資本局查詢兩只基金持倉,前十大重倉股高度重合,主要包括:貝達葯業(300558.SZ)、邁瑞醫療(300760.SZ)、葯石 科技 (300725.SZ)、愛爾眼科(300015.SZ)、安圖生物(603658.SH)、康龍化成(300759.SZ)、歐普康視(300595.SZ)、通策醫療(600763.SH)、南微醫學(688029.SH)、葯明康德(603259.SH),只是持股比例略有不同。
十大重倉股「抱團」高價醫葯股
從兩只醫療 健康 基金的持倉看,基本上參與了「抱團」優質醫葯白馬股。這些股票的一大特徵是:清一色的高價醫葯股,比如邁瑞醫療372元、通策醫療240元、南微醫學179元、葯明康德140元。這些高價醫葯股,恰好也是春節後調整最厲害的。
事實上,大量醫葯 健康 基金產品都在「抱團」,如廣發醫療保健股票基金(004851)、博時醫療保健行業混合(050026)、易方達醫療保健行業混合(110023)、中歐醫療 健康 混合(003095)、工銀醫療保健股票基金(000831)等,其持倉結構均十分接近,導致短期內這些基金遭遇了「無差別下跌」。
由此可見,農銀匯理兩只醫葯 健康 基金凈值下跌,並非夢圓一個人有此遭遇。何況她剛剛上任不久,基金倉位均由上任基金經理遺留,網友也據此力挺:這鍋不應該由她來背!
在夢圓接手管理兩只基金之前,是由知名基金經理趙偉管理。
趙偉歷任葛蘭素史克(上海)醫葯研發有限公司葯物化學部助理研究員、廣發證券投資自營部醫葯研究員、招商基金研究部醫葯組組長及招商基金國際業務部基金經理助理。2017年6月起任農銀匯理醫療保健基金經理,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190.69%。
趙偉自己從事過醫葯行業,做醫葯行業研究員的時間也比較長,偏向於基本面交易,對個股估值的高低有容忍度,堅信好公司有好價格,「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這也是他身上鮮明的投資風格。
明星基金經理比她跌得更多
90後基金經理夢圓10天跌掉20%意外「出圈」,但紅星資本局發現,她還不如前輩們跌得多。近期大幅創紀錄回撤的基金產品,導致了多位明星基金產品紛紛跌下神壇。
「公募一哥」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005827),因重倉白酒、互聯網股票,近期最低凈值相對前期高點回撤22.48%,這也是易方達藍籌精選成立以來的最大回撤。
明星基金經理王宗合管理的鵬華匠心精選混合(009570),也是重倉白酒、互聯網股票,相對前期高點該基金A、C份額回撤分別達到22.72%、22.77%,也是產品成立以來的最大回撤。
而2019年公募冠軍劉格菘管理的廣發雙擎升級混合A(005911),雖然沒有買白酒股,卻重倉了多隻光伏、新能源股票,近期最低凈值相對前期高點回撤23.95%,也創下成立以來的最大回撤紀錄。不過該基金成立以來業績仍超170%,其回報仍然十分可觀。
此外,800億基金經理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鼎益混合(162605)、打破公募募集紀錄的基金經理馮波管理的易方達研究精選(008286)、明星基金經理許炎管理的富國成長策略(009892)等產品,也紛紛創造了 歷史 性回撤紀錄。
「由於春節後A股市場調整劇烈,多隻基金凈值近期回撤較大,包括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也不能倖免。」有券商資深分析師告訴紅星資本局,像夢圓這樣的基金新人,剛剛接手兩只基金,即使她想調倉,也很難快速完成操作。
「憑心而論,基金產品凈值大幅回撤不該算到她頭上,更應該算到前任基金經理頭上。」該分析師說。
隨著3月10日、11日兩只基金均有較大幅度反彈,按照3月11日凈值計算,夢圓上任以來的凈值跌幅已縮小到15%左右。
面對基金凈值大幅回撤,不少投資者心慌慌,甚至打算準備贖回。多家基金公司也坐不住了,一些基金經理直接化身「心理按摩師」,安撫投資者崩潰而又脆弱的心靈。
天弘基金發文表示:「做時間的朋友,未來屬於理性樂觀派!」
平安基金發布致投資者信:「多一些信心,多一些耐心,一起努力跑贏投資馬拉松。」
景順長城基金發文表示:「當前市場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對市場波動不需過度悲觀。」
支付寶理財智庫也號召:「相信專業的力量!」希望投資者給優秀基金經理更長的時間進行專業的運作,用時間換取投資增值。
此外,招商基金、海富通基金、信達澳銀基金等,紛紛發布致投資者的一封信,解釋市場近期大幅波動的原因,安撫投資者的情緒,並告訴投資者面對調整該如何應對。
責編 任志江 編輯 陳應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陸』 張坤一年賺120%卻有80%基民虧損,投資基金最忌諱什麼
最近的基金情況,可是讓不少人大哭,畢竟一片綠油油的現狀,只想引用山海情中的那句歌詞,院子里長的是綠韭菜啊,你不要割呀,你叫他綠油油的長著。張坤被稱為基民中的大神,畢竟打造了很多穩定增長的案例,但是張坤一年賺了120%,卻有80%的基民一直在虧損。那麼在投資基金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三、喜歡追逐熱點,低吸高拋。
也有一部分的投資者喜歡去追逐市場的熱點,根據市場的熱點來購買基金,但是這種思想應該摒棄,這是因為當某個行業成為熱點的時候,股票價格其實已經很高了,這個時候購入,可能會出現低價回撤的現象。此外,部分投資者往往把購買基金作為一種投機手段,但是持有的周期比較短,往往就會出現不盈利的現象。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