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型定投基金怎麼選
Ⅰ 市場基金那麼多,該怎麼選擇基金產品獲得最大的收益
你需要根據自己的投資能力和投資性格來決定基金產品。
在我們選擇基金產品的時候,因為市面上的基金產品的種類實在是太多了,市面上也有上萬種基金產品。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多數新手會覺得無從下手,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這也恰恰說明你需要進一步學習基金知識,而不是單純追求基金產品的最大化收益。
一、你需要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在你選擇基金產品之前,你應該最先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如果你的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強的話,你可以選擇多去投資主動型基金,甚至可以投資股票型基金。如果你的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弱的話,我個人建議你主要以定投被動型基金為主,這一類基金主要是債券型基金或指數型基金。
Ⅱ 定投基金怎麼選擇
現實中大家都有買過基金,但是選擇一種好的基金也是一個很難的事情,這是需要技術和各方面知識的,因此今天就來告訴大家定投基金怎麼選擇。第二:基金的篩選必須在同一類型的基金中進行對比。
牢記上面兩個前提之後,我們來具體看一下篩選基金的幾個重要指標。
一、基金業績排名
我們買基金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預期收益,所以最重要的篩選條件就是看一下基金的業績排名情況。基金未來的業績增長情況我們是無從精確判斷的,但是我們可以參考歷史過往的業績排名情況,從而判斷這只基金的未來潛力。
然而,我們不能僅僅觀察當前或者短期內(比如一周、一個月或幾個月)的業績排名。排名靠前的基金,很有可能在下個月就突然業績大變臉,跌落到末尾(事實上,這種情況經常出現)。我們需要把時間拉長來看,比如過去5年、過去3年和1年的業績排名。
二、基金公司
首先,公司歷史悠久、規模較大、品牌實力較強的基金公司是我們的首選基金公司。比如南方基金、易方達基金、嘉實基金、華夏基金等。我們可以通過的基金公司管理資產規模的大小作為公司實力的參考指標。
三、基金評級
基金評級是指由基金評級機構收集有關信息,通過科學定性定量分析,依據一定的標准,對投資者投資於某一種基金後所需要承擔的風險,以及能夠獲得的回報進行預期,並根據預期收益和風險的預期對基金進行排序。
四、基金成立時間
我們在挑選基金產品時,建議盡量規避成立時間較晚的新基金。因為這類基金的歷史業績很短,短時間內的基金業績跟基金發行時所處的市場點位以及運氣有很大關系,所以我們無法通過短時間的業績表現,給一款基金產品的綜合實力下結論。
建議盡量挑選那些成立時間超過3年甚至5年的基金產品,最好是穿越過股市熊牛周期的基金產品。
五、基金規模
基金規模也是我們挑選基金產品時,比較重要的考量指標。建議優先選擇基金規模在5億-50億之間的基金產品。不宜過大,也不宜太小。
六、基金經理
我們把錢投到基金中,這些錢實際上都將由基金經理進行打理。
定投基金其實是有很多技巧的,只不過大多數人都沒有掌握好技巧,因此導致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今天告訴大家方法和技巧了,希望大家好好學,有利於基金更好地定投!
Ⅲ 定投指數基金,穩健的投資者該如何選擇呢
指數基金確實適合定投而不適合一直持有,比如滬深300如果從成立一直持有到現在也就50%左右的收益。
那麼如何定投指數基金呢?
1、個人建議分散選擇。 如果只選擇一隻指數基金如果政策或者市場風向發生變化很容易出現長期熊市而影響投資情緒,風險較大。可以選擇滬深300、中證500進行組合,當然了也可以將投資范圍擴大到全球,組合一下海外投資,比如港股、美股指數都可以投資一部分,避免A股熊市而導致整體投資虧損
2、定投的原則是止盈不止損 。所以需要提前規劃好資金,根據自己的資金實力來選擇定投的金額,避免出現投資一段時間後沒有子彈補充而影響後續定投,這樣就很容易出現消極情緒從而做出錯誤決策!
3、定投的止盈目標不宜過小和過大 。一般在20%-40%比較合理,如果第一年沒達到目標出現虧損,那麼可以修改下目標,將目標調高,因為連續兩年出現虧損的概率是很小的,調高是為了讓收益更大化!
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投資時,絕大多數投資者選擇基金的標准都聚焦在基金短期業績和基金經理的光環。但統計顯示,在成熟的美國市場,2010年到2015的五年時間內,美國對沖基金連續完敗於同期標准普爾500指數收益。就國內而言,我們選取2014年到2018年期間,排名前30的基金只有7隻屬於非指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佔比近80%。同時投資者一定聽說過股神巴菲特說過,普通的散戶投資者最好的投資方法就是長期持有指數基金。顯然不管是從國外的成熟市場,還是不太完善的國內市場,亦或者投資大師級人物的角度看,指數基金於中小散戶投資者而言是最佳選擇。
上圖即對沖基金指數與標准普爾500的對比。
本文集中聊聊指數型基金的定義特點,為什麼投資者選擇指數基金最佳?投資者投資指數型基金為什麼以定投方式進行?以及如此多的指數型基金,究竟該如何選擇?
指數型基金概述
指數型基金,即基金管理人在配置資產組合時,不以基金經理的個人喜好和市場偏好靈活配置投資標的,而是按照某一指數的構成標的和權重來配置資產組合,換言之即模擬指數,如果指數目標指數調整標的股票,基金經理被動同步調整,從而至少獲取市場平均收益的一種被動型基金產品。
例如今年表現靚麗的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分級,該基金的標的配置就是滬深兩市的所有白酒類股票,其中各類白酒的配置比例遵循招商中證白酒指數中各白酒類股票權重。再比如華夏滬深300ETF,則完全復制滬深300指數,假設萬科被調出指數,基金經理也相應的賣出萬科。
指數型基金的特點及分類
1、指數型基金特點。
指數型基金是一種被動管理基金,最大的特點即該基金的資產配置不受基金經理主觀情緒影響,而在投資中主觀情緒是所有投資者最大的敵人,雖然的確有鳳毛麟角的基金經理乾的相當不錯,但是整體而言,這個群體表現並不出彩。
其次,雖然不能取得超額收益,但是至少能取得市場平均收益,如果是增強型指數基金,超額收益也並非不可能。而長期看、資本市場收益曲線向上是確定無疑的,所以就長期來看,無疑都能取得正收益。
第三,指數型基金投資標的的廣泛分散性,是任何其他類型的基金所不具備的,而且組合的調整成本和交易費用也是最低的。
2、常見的分類
目前市場上關於指數型基金的分類大致有寬基指數和窄基指數,場內指數和場外指數以及增強型指數基金和完全被動型指數基金。
(1)寬基指數:是指成分股的覆蓋面足夠廣,具有相當代表性的指數基金。例如滬深300指數基金,是從滬深兩市選擇300隻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的300隻股票加權平均後的指數,每年分兩次定期調整,反應了大多數藍籌的市場水平。而窄基指數基金則是指那些集中投資在某一行業、主題概念相關的指數基金。例如前面我們舉例提到過的招商白酒指數基金。
(2)場內指數基金和場外指數基金。場內指數基金又稱場內交易性指數基金,主要是指滬市的ETF和深圳市場的LOF基金,例如嘉實滬深300ETF。除了在交易所可以自由交易的ETF和IOF基金外,其餘都屬於場外指數基金,例如投資者在微信和支付寶上面申購贖回的指數基金。
(3)增強型指數基金和被動型指數基金。增強型指數基金是指運用量化模型對指數進行增強操作,不完全跟蹤指數,賦予管理人一定有限的權利,基金經理可以發揮一定的專業能力,例如建信中證500指數增強。而被動型指數基金完全復制指數,甚至可以不需要人工進行操作管理,完全可以讓人工智慧替代,這也是指數型基金交易成本較低最重要的原因。
怎樣選擇指數型基金?針對A股市場,目前有既有反應滬深全市場的滬深300,也有專門反應創業板和中小板的不同板塊的指數,還有不同行業和主題概念的行業主題指數。這眾多的指數基金中,投資者究竟該如何捨去呢?
1、場內指數基金和場外指數基金相互搭配。場內指數基金費用低廉,沒有印花稅,僅僅只有券商傭金,在牛市時ETF會有一定的溢價,同時其交易於股票一樣,可以發揮投資者的主觀能動性,賣在相對高位且資金能快速回籠。場外指數基金則彌補投資者交易沖動或帶來的損失。
2、寬基指數基金和窄基指數基金搭配。其目的在於窄基指數基金能享受單一、特定主題行業超越平均漲幅的收益,而寬基指數基金在享受平均收益的同時能分散市場下跌帶來的風險。
3、選擇跟蹤誤差較小的指數基金。理論上指數基金可完全復制指數,但是由於管理費用,增強型基金經理個人的能力差異,一定會存在有些指數基金同步指數,另一些差異較大。
4、選擇管理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發行的指數型基金。大公司在跟蹤誤差的修正、糾錯能力上大概率強於小公司。例如易方達大創業板ETF就明顯強於廣發創業板ETF。
穩健型投資者怎樣定投指數基金? 對於穩健型投資者,定投指數基金除了遵循上述四點建議外,還需要注意以下一些原則。(我個人投資定投基金的經驗,供參考)
1、盡量選擇在熊市中後期開始定投。雖然投資者不可能預判市場的底部和頂部,但是底部區域還是比較容易判斷。要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堅持自己的判斷定投買入。比如就當前時點,滬市3000以下,雖然不知道牛市何時來,但現在定投指數基金大概率是正確的選擇。
2、選擇三隻指數基金定投。我的做法是滬深300、中證500和創業板ETF,三者的比例我三四三。30%滬深300,40%中證500,30%創業板指數基金。
3、提高定投頻率。即如果計劃一月定投一次,我建議是將這一月一次改為一月兩次或者三次,這樣更能平滑成本。
4、做好定投資金來源規劃,長期堅持,絕不要中斷。
總之,關於定投指數基金總結一句話是:寬窄基指數基金搭配,長遠規劃,堅持持有!
附:滬深兩市常見被跟蹤、模擬的指數表
指數的家庭成員實在太多了,從長期分散風險的角度,一般基民最好是選擇幾個代表性的 寬基指數 進行定投。那麼選哪一個?簡單說,你選擇的指數取決於你的風險偏好或者投資風格。 忽略短期波動因素 ,以下幾個指數可以作為參考,下面說下各自的優劣勢:
上證50指數 ,中老年的風格,基本面較好,長期來講提供穩妥的盈利和回報,但市場代表性不強,成長性不佳。
滬深300指數 ,壯年的風格,滬深市場的主力軍,A股市場風向標。缺點是金融和房地產集中度高,這就弱化了其代表性。
中證500指數 , 青年的風格,年輕有為,成長可期。但不夠成熟, 常常給人以「 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的印象。
創業板指數 ,基本上屬於青春年少,給人一種後生可畏,前途無量的期待。但成長中的它跌跌撞撞,難免時不時犯些錯誤,這個你要有心理准備。
以上指數都有不少相應的指數基金,又有場內的ETF,如何選?切記選擇 規模不要太小,費率不能太高 的那些,基金經理是誰不是很要緊。當然,也可以把不同的指數結合起來,構建類似全市場的組合。 作為穩健風格的投資者,上證50指數產品可作為組合的主力。
補充說明:由於主動型股票基金的長期回報慘不忍睹,指數化投資在國內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千萬要注意, 指數基金是長期產品,應結合國內市場情況,進行長期投資( 故請忽略2018全年的慘跌)。
最後,提醒大家, 投資有風險,指數基金尤其如此,參與須謹慎!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
更多關於指數的問題,歡迎和我一起討論!
Ⅳ 怎樣看基金是主動型還是被動型四個技巧!
基金按照慣例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兩種類別,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雖然在投資成本、投資風險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區別,但很多投資者對此並不了解,那麼怎樣看基金是主動型還是被動型呢?主動型基金就是基金經理通過主動投資管理策略來運作基金,例如可主動選擇進出股票市場的時間。主動型基金對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要求較高,獲得超額預期收益的概率也更高。
被動型管理基金一般選取特定的指數成份股作為投資的對象,不需要基金經理進行選股,基金業績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小。
2、基金類型區別
主動型基金通常是指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等基金類別,而被動型基金則通常指的是指數基金。
3、基金名稱區別
被動型基金一般基金名稱中帶有指數、ETF、ETF銜接等字樣,例如南方中證銀行ETF聯接A。
需要注意的是,指數增強型基金一般視為一類特殊的主動型基金,而非被動型基金,因為這類基金帶有追求超額預期收益最大化的主動管理性質,不過相比於一般的主動型基金,指數增強型基金的投資風格更為穩健。
4、基金費率區別
主動型基金的交易費率通常要高於被動型基金,被動型基金的管理費一般在左右,主動型基金中屬股票型基金的的管理費最高,一般在以上,甚至可高達以上關於怎樣看基金是主動型還是被動型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Ⅳ 基金定投買哪種好看完就會選了!
基金投資分為定投和一次性買入兩種方式,對於普通個人投資者,基金定投在投資成本和投資風險等方面都更具優勢。不過市場面的基金產品多如牛毛,基金定投買哪種好呢?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一下。1、指數型基金
指數型基金屬於被動型基金,與之對應的是主動型基金。作為基金定投,一般指數型基金會更加合適。
主動型基金的基金業績與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有直接關系,人為影響因素較大,所以需要投資者具備識別基金和基金經理的能力,畢竟優秀的基金經理並不多。
指數型基金買入的是某個指數的成份股,基金預期收益基本取決於該指數的走勢,其平均業績通常要比主動型基金更好。
中證500、滬深300ETF和上證50是常見的三類指數基金,其中上證50和滬深300風格相對偏穩健,中證500風格更偏成長。
2、股票型基金
如果要選擇主動型基金定投,一般建議選擇基金波動較大的股票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是指股票持倉比例不低於80%的基金產品,其投資風險和預期預期收益相對較高,相比債基和貨基,股票型基金定投在攤薄風險方面的優勢會更加明顯。
選擇股票型基金定投時,需重點關注基金經理。盡量選擇從業經驗豐富,從業時間達到7年以上的基金經理。此外,基金經理所管理基金數量也不宜過多。
以上關於基金定投買哪種好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Ⅵ 如何挑選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
主動型基金的挑選標准主要有
基金的過往業績:
雖然過去不能代表未來,但由於基金的運作和人員配置都有很強的延續性,所以基金的過往業績是評價基金的重要指標。
要注意,我們不應只看1個月或3個月的短期表現,因為這很容易到市場波動的影響,而是應該更關注3-5年的長期業績表現。
基金經理資質:
基金經理是基金的靈魂,基金經理的從業經驗是否豐富,以往業績好壞,以及投資風格是否適合基金策略,都需要重點關注。
基金的規模:
對於主動基金來講,基金規模不宜過大,因為那會造成船大難掉頭,難以持續獲得高收益,也不宜過小,因為一旦投資者加快贖回,容易造成基金的不穩定。
一般來講,除貨幣基金外,主動型基金規模最好在30-150億。
基金投資理念和策略:
僅僅從文字上,我們很難比較投資理念策略的優劣,我們只需要知道基金的風格適不適合我們自己的風格和風險承受能力就好。
基金評級:
晨星等第三方專業機構會給基金評級,可以作為我們的參考。
被動型基金的挑選標准主要有
指數估值水平:
由於被動型基金復制指數表現,因此指數當下的估值水平和未來走勢是被動基金最主要的指標。
基金費率:
由於復制同一個指數的被動型基金有著相同的策略,因此費率越低越好,這也是被動型基金的一個重要指標。
基金規模:
被動型基金的規模越大越好。不同於主動型基金,被動型基金一般不追求超越市場基準的回報,規模越大,它的穩定性越好。
跟蹤誤差:
跟蹤誤差是被動型基金實際表現和所復制指數的差異,跟蹤誤差越小,被動型基金越有效。
對於指數增強型被動基金,它允許有一定的跟蹤誤差,但它的實際表現應該優於指數。
銀行理財可以參考辨險識財上面的評價報告。
Ⅶ 怎麼選擇定投的基金這兩類基金比較合適!
很多人都知道,基金定投是一個不錯的操作策略。但是,市場上有6000多隻基金產品,想選到合適的基金簡直是大海撈針。那麼,怎麼選擇定投的基金呢?今天就來聊一聊。一、選擇合適的基金類型
基金根據能不能隨時申贖,可以分為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封閉式基金和定期開放式基金都不能隨時申購或者贖回,而我們定期要進行投資,所以這類基金優先排除。
除此之外,ETF基金雖然交易成本低,但是要通過股票賬戶交易。太靠近市場,我們很容易管不住手,進行頻繁操作,不僅增加交易成本,還容易犯錯,所以ETF基金也可以排除。
債券基金、貨幣基金波動性很小,不適合定投。債券基金可以在市場利率下行時進行投資,貨幣基金隨時可以一次性投資,這兩類基金也不用考慮。
比較合適的定投基金可以選擇主動型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以及被動型的指數基金(LOF基金、ETF聯接基金等)。
二、選擇合適的基金
成立時間太短的基金可以排除,如果成立時間不足6個月,基金可以還在建倉;如果成立時間不足三五年,基金都沒經歷過一個牛熊周期,業績能力根本看不出來;
基金規模太小的基金也可以排除,連續60天基金規模低於5000萬,就是一隻迷你基金,迷你基金是有清盤風險的,會打亂定投計劃,保守起見的話,可以選擇基金規模超過3億元的基金;
機構佔比太高的基金不要考慮,股票市場是一個博弈市場,機構相比散戶在各方面的優勢都大,散戶選擇機構扎堆的基金很容易吃虧;
波動太低的基金也不適合定投,排除波動率小於5%的基金。最後,每一隻基金都不是滿倉持有股票的,哪些股票倉位不足一半的基金也可以排除,更本沒有彈性,發揮不了定投的優勢。
總的來說,基金定投的合適目標是成立時間至少三到五年、基金規模超過3億、股票倉位高於50%、機構佔比不高的股票指數基金或主動偏股型基金。關於基金定投怎麼選基金就介紹到這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Ⅷ 基金定投如何選擇基金怎麼選擇好的基金
基金定投是指定時定額的去買同一隻基金,那麼既然是長期投資同一隻基金,那麼基金定投選一個好的基金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選的不好,一直虧損,就會越虧越多的,那麼基金定投如何選擇基金?怎麼選擇好的基金?首先我們在基金定投時選基金,要明白自己能承受的風險范圍,以下是從基金的風險性、收益性,和波動性做個排位,具體詳情如下:
風險性:股基(指基)>混基>債基>貨基
收益性:股基(指基)>混基>債基>貨基
波動性:股基(指基)>混基>債基>貨基
一般來說純債基金和債券基金的風險性是很小的,比較適合一次性投入,比較省力,如果是承受風險能力很低,每個月固定發工資的時候想存入也是可以基金定投的。
但一般而言,基金定投是比較適合股基(指基)和混基的,這類基金風險比較大,基金定投是可以分散其風險性。另外大家可能根據自己能承受的風險范圍來挑選,其次一個值得注意的點就是基金經理,因為我們買基金都是把錢集中給基金經理去投資的,如果基金經理頻繁更換、或者歷史業績不佳,那麼是很容易出現虧錢的情況。
因此,我們在買基金的時候要看基金經理過往的收益率、從業回報率、名下其他基金歷史業績等等多方面來綜合選出一個好的基金經理。
最後就是行業了,投資者可以選擇投資行業發展前景大、行業賺錢效應高或者行業穩定性好的基金。
總得來說,基金定投要考慮到的因素是很多的,主要有基金的種類、基金經理、投資行業、最大回撤率、年化波動率、夏普比率等等這幾種,我們在基金定投選基金的時候,要明白自己能承受的風險范圍來挑選好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