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指數基金做股債平衡
① 買基金如何搭配這5中方法最實用
買基金時的搭配策略至關重要,以下五種方法是在實際操作中最為實用的基金搭配策略:
一、股債搭配
- 核心思路:利用股票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之間的負相關性,實現收益和風險的平衡。
- 實施方式:根據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確定股票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的配置比例。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投資者可適當增加股票型基金的比例;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則應增加債券型基金的比例。
- 調整策略:結合投資期限和市場環境進行階段性調整,如牛市中增加股票型基金比例,熊市中減少。
二、大、小盤指數基金搭配
- 核心思路:利用大、小盤指數之間的互補性,實現收益和風險的平衡。
- 實施方式:大盤指數基金適合穩健型投資者,小盤指數基金適合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根據市值加權法則或動量法則確定配置比例。
- 調整策略:根據市場變化和個人風險偏好,及時調整大、小盤指數基金的配置比例。
三、平衡型組合
- 核心思路:將資金平均分配到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中,以實現收益和風險的平衡。
- 實施方式:根據市場環境和個人投資目標,靈活調整各類基金的配置比例。
四、核心衛星組合
- 核心思路:以穩健的債券型基金或混合型基金作為核心,占據較大比例;再選擇幾只表現優秀的股票型基金作為衛星,追求超額收益。
- 實施方式:精心挑選核心基金,確保其穩健性和長期收益性;衛星基金應注重其成長性和業績表現。
五、多元化配置
- 核心思路:考慮行業主題基金、QDII基金、REITs基金等多元化配置方式,以進一步分散風險並捕捉特定市場的增長機會。
- 實施方式:行業主題基金捕捉特定行業的增長機會;QDII基金投資海外市場,分散地域風險;REITs基金提供穩定的租金收入和資本增值潛力。
- 調整策略:根據市場熱點、政策變化和個人投資目標,靈活調整各類基金的配置比例。
綜上所述,投資者應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和市場環境來選擇合適的基金搭配策略,並保持長期投資的心態。
② 股債平衡策略是什麼教你一個傻瓜投資法
股市很無語,上證指數在2900點上上下下,這種震盪行情還是挺糾結的。很多小夥伴既想上車吃肉,又擔心虧損風險,那麼有什麼辦法嗎?今天就來聊一個傻瓜投資法--股債平衡策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股債平衡策略是什麼?
股債平衡策略是這么做的,首先拿出一筆閑錢,要保證能堅持長期投資,至少三五年不會用到。然後,把這筆錢平分成兩份,一份買股票,另一份買債券。買入之後安心持有,每隔一年做一個動態平衡,使得股票債券的市值維持1:1的比例。
打個比方,假如你拿100元做投資,50塊買了股票,50塊買了債券,一年之後,股票跌到了30,債券漲到了60,這時候我們做一次動態平衡,(30+60)/2=45,賣掉60-45=15元的債券,買入15元股票,使得股票和債券的市值都是45。
具體標的的選擇,我們可以考慮寬基指數基金和純債基金,比如滬深300指數基金、國債ETF等等(僅做舉例)。從回測數據來看,過去五年這個投資策略在熊市比滬深300跌的更少,最終累計預期收益跑贏A股整體市場超過13%。
它的原理就是通過動態平衡間接實現了低買高賣,因為債券漲了,股票跌了,動態平衡的時候我們就把債券賺的那部分投入到跌的股票肆配,同理來說如果股票漲了債券跌了,我們也可以把股票賺的錢投入到債陸清券。
好了,關於股債平衡策略就說到這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本早雹前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時應審慎評估)
③ 股債平衡策略+網格策略
市場上的資金量是一定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通常是此消彼長的狀態(負相關)
50:50股債平衡是將資金平均分配到股票類資產和債券類資產,各佔50%
每年調整一次,將兩類資產的比例再恢復到50:50的比例
優點:簡單操作
缺點:固定的比例會使我們錯過不少的收益
簡投法是根據市場行情決定投資比例,更加靈活
缺點:基金品種和數量增加後操作復雜
總結:溫度越低,買入越多;溫度越高,買入越少,這樣就可以降低投資指數基金的成本。
升級版股債平衡其實是在50:50股債平衡基礎上,吸取簡投法的優點進行改進,即每年調整時不再以一個固定比例,而是根據市場估值來靈活調整股債資產的配比。可以利用長投溫度來判斷股市估值高低。
溫度越高,說明股市越火爆,風險越大,上漲空間越小
溫度越低,說明股市越冷清,風險越小,上漲空間越大
可以根據中證全指的長投溫度來得出目前股市的估值情況
中證全指,是由整個A股市場的股票組成的指數,可以用來代表整個A股市場的情況,每年計算一次中證全指的溫度,根據溫度來進行股債資產的調整。
網格策略就是在股市波動情況下,講資金分成若干份,在交易之前設定好美分資金的買入賣出價,再嚴格執行,以獲取收益的策略
在設定買賣價格時,每一份的賣出價是上一份的買入價,首尾相連,猶如織了一張大網,不管價格如何波動,都將其網在其中,每份資金都能獲取利潤,所以稱為網格策略
不僅能轉到收益,獲得心理上的即時滿足,更能減輕賺不到錢的焦慮信泰,將長期投資堅持的更好
設計的網格並不能王祝所有的價格,對於單純的上漲和下跌,網格策略都不太適用。
1)交易品種不能死。不管市場情況再怎麼不好,價格再怎麼跌,也不會退出市場,避免血本無歸。
建議選擇指數基金作為網格策略的交易品種,這樣比較保險
2)品種的價格最好有較高波動。這里的波動,既指波登的程度也指波動的頻率。
價格波動越強,觸及買入賣出線的可能性越大,次數就越多,利潤就越多
通過看指數的波動率就可以判斷指數基金的波動率。
指數的波動率數據可以通過在Wind中查到,因為網格操作是中短期投資,所以,我們看120日波動率。
網格策略適用於場內基金,交易更方便,手續費也更低。適用指數:首先是證券公司和創業板指;其次是中證500,深證紅利,中證消費。
在地位上,一定是定投為主,網格為輻。在網格策略上分配的資金一定不要超過股權類資產總投資金額的10%
定投:在熊市中不斷買入低估的指數基金,降低持有基金的整體成本,等到牛市時一起賣出,獲取50%,100%甚至更多的超額收益,賺的是股市長周期波動的大錢。
網格:將資金分成不同份額,在波動的市場中分檔買入,再分檔賣出,使得美分資金都能獲得既定的一小格收益,賺的是波動的小錢。
④ 大類資產配置——升級版股債平衡
為了獲得更穩定的高收益,在股票類資產的組合上,可以引入與之負相關的債券類資產,組成股債兩大類資產的投資組合,通過組合的形式獲取穩定的收益。
關於基金已經學習了兩種資產配置:
一個是50:50配置,一個是簡投法。
50:50股債平衡是將資金平均分配到股票類資產和債券類資產,各佔50%,一年後調整一次,將兩類資產的比例再恢復到50:50的比例。
簡投法的核心是根據溫度策略進行定期不定額投資。
50:50股債平衡和簡投法各有優缺點。
50:50股債平衡雖然操作簡單,卻不能根據市場情況來靈活調整配置比例獲得更高收益。50:50這個固定的配置比例,會導致我們在估值較高的時候買入相對過多的股票類資產,在下跌時造成損失,而在估值低的時候,少買了股票類資產,上漲時收益又不夠高。
簡投法,雖然十分靈活,但是基金的品種和數量增加以後,操作起來十分復雜。
一種更加靈活的資產配置方案:
升級版股債平衡是在50:50股債平衡的基礎上,吸取簡投法的優點進行了改進,即每年調整的時候不再以一個固定的比例,而是根據市場估值來靈活調整股債資產的配比。
關於股債平衡的應用問題——
在進行股債平衡的時候,考慮到收益最大化,我們的順序可以這樣進行:
1.在進行升級版股債平衡的時候,可以先看中證全指的溫度,確定債券類資產和股票類資產投資的比例。
2.確定投資比例後,我們優先去選擇每個位置溫度相對較低的指數,一次性買入跟蹤它的指數基金。
假如計劃投資指數基金部分是一萬,那麼確定低溫的指數以後,就直接把1萬一次性買入。
當然投資指數基金的比例,可以按照50%寬基指數基金,30%策略指數基金,20%行業指數基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風格進行調整。
3.買入後,我們只需要每年根據中證全指溫度進行一次調倉。
如果投資期間當有指數溫度達到賣出溫度時,也可以賣出相應的基金,存入貨幣基金。
但是我們這一部分也需要在每年進行調倉的時候,進行調整(重新回到第一步)。
4. 每一種類型的基金都有單獨投資的買賣方法。在【單獨投資該資產】時,可以根據給出的估值指標判斷買賣時機。
但如果在【組合策略】中,策略的買賣方法和投資品的買賣方法不完全一樣。那這時,就要用策略的買賣方法,不需要參考單個投資品的買賣方法了。
比如,在股債平衡的策略中,債券基金的購買就不需要遵守利率的買賣指標。因為策略在設計時,就已經將低買高賣融入到了【整體】的操作中。
比如,在升級版股債平衡中,動態再平衡這一步,就是將相對高估的賣出,買入相對低估的,其實已經間接【達成了】我們根據估值買賣的要求。
它是以整體資產收益作為考量,不強調單個投資品的收益。
5.對於股票組合和個股以及可轉債和可轉債基金,它們有自己的買入賣出時機,單獨配置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另外,資產配置總的指導方針就是,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靈活調整自己的投資方案,不要生搬硬套。因此,分析自己的投資需求、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很重要。
⑤ 股票型、債券型、平衡型、指數型基金的特點是什麼
各類基金在風險與收益上存在顯著差異。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投資對象。股票型基金以股票為主要投資標的,風險最高,預期收益也最為可觀;債券型基金則以債券為核心投資方向,風險較低,預期收益相對有限。平衡型基金則在股票與債券之間尋找平衡,風險與收益介於兩者之間,側重於資產配置的合理性。這類基金旨在通過股票和債券的組合投資,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指數基金屬於股票基金的一種特殊類型,其投資策略為被動型管理,通過復制特定指數的構成來構建投資組合,而非主動挑選股票。在成熟的市場中,指數基金的風險一般低於主動管理的股票基金,長期收益往往不低於後者。然而,由於我國股市尚不完善,存在主動選股基金錶現優於指數基金的現象。
股票型基金的風險較高,預期收益也相對較高,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投資者。債券型基金風險較低,適合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平衡型基金則為風險偏好中等的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平衡的選擇。指數基金則為尋求市場平均收益的投資者提供了一種低成本、低維護的投資方式。
投資各類基金時,重要的是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和市場狀況,選擇最符合自身需求的基金類型。在選擇基金時,除了關注基金的預期收益和風險,還需要考慮基金的歷史表現、管理團隊的專業能力以及費用結構等因素,以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