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人買基金
1. 為什麼大多數中國股市投資者寧願自己買股票,而不購買股票型基金
為什麼大多數中國投資者寧願自己買股票,而不是購買股票型基金?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一組數據吧,目前A股的個人投資者有1.7億,不過這1.7億賬戶到底有多少資金在裡面我們沒有更詳細的數據,如果人均1萬 ,那麼就是1.7萬億,如果人均10萬元,那麼就是17萬元,而另一個數據就是我們的投資者中95%以上賬戶資金不足50萬元,憑借這些數據我們有一個大概的輪廓。
1、A股投資者相比買基金更願意自己買股票是事實嗎?再來看一個基金的數據,根據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7月末,私募管理基金總規模14.96萬億元,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的基金規模為3.09萬億,並且較6月份增加了0.44萬億。
不過這種情況在改變,尤其是最近一年,基金公司比以往更能獲得投資者的信任,這里有兩個原因,第一是2019年行情不錯,基金獲得了不錯的收益率,這為基金展示了非常好的信任。第二是因為2018年以來互聯網金融平台的倒閉以及被取締,導致這部分投資不僅沒有收益,本金更是受損
當這部分資金脫離互聯網金融後,能夠尋找的下一個投資渠道大多就進入了基金和股票,但是又由於第一個原因,基金公司2019今年業績大好,這給予了這些投資人信任和信心,所以最近 一年基金大賣,非常受投資人喜愛。從長期來看,散戶是會被逐漸消滅的,從散戶化到機構化和專業化是必然的過程,專業人做專業事。
2. 2020年下半年,中國家庭的理財行為有什麼變化
就在7月26日,支付寶理財智庫舉辦了夏季論壇,在論壇上發布了發布第二季度中國家庭財富指數報告。2020年下半年,中國家庭的理財行為會有人如下一些變化:
第二種變化是大眾理財在下半年也會趨於理性。螞蟻集團數字金融財富事業群總經理王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更願意選擇基金而非股票,說明眾多個人投資者越來越理性了。」事實上,不管從經濟結構上看,還是疫情的影響上來看,基金都比股票更受投資者青睞。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雖然普通用戶不知道怎樣判斷市場的走勢,但是基金的管理人卻懂得如何發揮專業能力,幫助大家參與進來。也有相關經濟專家表示,「疫情加速了我國線上投資理財需求,也讓中國家庭的理財觀念變得更理性。相比股市,投資基金的人正在增多,這也是國家所鼓勵的,讓個人投資者通過基金去參與股市。」
3. 中國有多少人買基金
先說結論:這個數字沒有意義,因為會有重復計算和不同的細分的基金種類,但可以提升一下概念性認知。
先拋出兩個數據,隨處可查到的:
「據2021年3月統計,至19年底,場外公募開戶數6億,是個人股票投資者1.58億的3.8倍」
「據2022年5月統計,至21年底,我國基金投資者超過7.2億,個人股票投資者已超過1.97億。」
但這個問題很大,簡單拆分來看,基金分公募、私募。狹義來理解,且當您問的是公募,所以上面引用的也都是公募數據,但也分很多種類:貨幣基金、債券基金、股票基金等。
上述的7.2億絕大部分都是貨幣型基金,而且都是在投資者不知道自己投了什麼的情況下參與的,因為某寶、某信等互聯網平台都有一鍵購入的通道,吸引了大量資金和客戶。例如絕大多數的人不知道自己在某寶「存」的實際是某弘基金的貨幣型基金。
在此基礎上,這7.2億的統計會重復計算,比如某寶、某信各留了1000塊錢自動轉入活期理財,大概率會計算兩次參與者數據。而真正參與債券型基金的人數要遠遠小於這7.2億的數字,參與混合型以及股票型的人數又要遠遠小於債券型的人數。
所以如果您問的是股票型基金的參與人數,只考慮公募的情況下,參與的實際人數數字一定是以千萬人為單位計算的。
私募角度也說幾句:
公募基金2022年總管理規模約27萬億,其中貨幣型基金就佔了近一半。
而私募基金的總管理規模接近20萬億,私募多是百萬起投的產品,而且有合格投資者限制,有很多是以機構名義參與的,就個人而言,可投資資產超1000萬元的佔全國1%總人口,達到合格投資人標準的佔全國3%人口,這部分人未必投過,但客觀有需求。
所以私募基金投資者人數是以百萬人為單位計算的。
綜上,希望有啟發。歡迎追問或留言!
4. 全國超一半人買基金,大家都能賺錢嗎基金報告公布基民現狀
作為兩大國民支付平台,支付寶和微信的支付功能同樣強大,但是在金融屬性方面,支付寶宏姿則要更勝一籌散空。
不同於微信的社交屬性,支付寶從誕生開始,就一直在金融業務上發力,大家可以發現,在購買理財的時候,很多人首選的平台都是支付寶。不同於微信的強大社交功能,支付寶在理財方面,更有說服力。
進入2021年,有一個詞語頻頻地出現在大家的生活中——基金。很多之前對它零接觸的人,都漸漸參與其中。根據支付寶公布的基金報告,目前已有6億人購買過基金,也就是說,中國的「基民」數量,已經達到了6億。
在這6億基民中,有60%的基民都是年輕人,隨著年蔽掘絕輕人的理財意識慢慢蘇醒,再加上互聯網 科技 的發展,購買基金相比於購買股票,手續更加便捷的同時,風險也相對更低。
基金和股票不同,基金是由多個股票組成的,包括了我們日常接觸的公積金、退休基金等等,還有一些白馬股、藍籌股等等,但是相比於直接購買股票,基金的風險要低了不少,同樣的,收益率也會更加穩定。
全國已有6億人參與到基金隊伍中,那麼這6億人基民都賺到錢了嗎?事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基金盈利投資者佔比41.2%
根據支付寶公布的基民報告顯示,截止到2018年,支付寶從有了理財產品至今,盈利投資者佔比所有投資者41.2%。其中盈利超過30%的投資者,佔比僅6.5%。很顯然,投資基金並非所有人都能賺錢。
持有基金時間線拉長
根據基金報告顯示,基金持有的時間越長,投資者越容易賺錢。基金持有3年以上的,賺錢的概率大約在70%左右。根據分析來看,3年的時間可以平抑很多短期因素帶來的波動,簡而言之,持有時間越長,基金投資越穩固。
無收益基金及時更換
對於基金,很多人的心態都是「鴕鳥心態」,虧錢了就放著,眼不見心不煩,但事實情況卻相反,有些基金錶現不好可能是長期現象,即便是你一直放著,拿滿三年可能也是負收益。
由此可見,如果買到那些品質差的基金,長期持有的意義並不大,及時止損才是真理,基金並不是每一支都會賺錢,拿了很久都沒有波動的基金,可以考慮更換了。
買基金不要頻繁操作
購買過基金的朋友都知道,基金購買贖回是需要手續費的,如果不滿7天就操作,手續費會更貴。而頻發操作基金的買賣,你的收益可能還不夠抵手續費的。
綜上所述,基金想要掙錢不難,但是想每個基民都能賺到錢,首先你要剋制自己「追漲殺跌」的心態,無論是炒股,還是買基金,這一點都是最需要注意的。想要賺大錢,首先你要拿得住你手裡的投資理財產品。
5. 買基金的人多還是買股票的人多
不太清楚,但從趨勢上來說,股市裡機構投資者的比例會越來越高,也就是說,買基金的人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