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對沖基金哪個好
① 什麼叫對沖基金
所謂的「對沖」,就是在交易和投資中,用一定的成本去「沖掉」風險,來獲取風險較低或無風險利潤,即所謂「套利」。而對沖基金,顧名思義就是採用「對沖」的操作策略的基金(但很多公司根本不對沖,這個後面說)。
對沖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期現價差對沖,遠近合約對沖,相同產品地域對沖,相關產品對沖,以及對賭協議等等衍生品。狹義來說,對沖僅僅是一種交易的策略,不牽扯什麼金融陰謀論。更多情況下,你聽到的大多數關於這個行業的信息是在妖魔化對沖這個名字。
舉幾個例子(都是各種金融產品和衍生品的例子,交易中一般不牽涉實物交易):
倫敦的銅價是7萬/噸,而上海的銅價是5萬/噸。你知道這個價格是不可能永遠差這么多的:會有很多人去把上海的銅賣給倫敦市場,因此價格會變得一致。
於是你判斷出倫敦和上海的價差會縮小,因此做空倫敦銅期貨,同時買入上海銅期貨,那麼無論最後銅的走勢是漲還是跌,只要倫敦和上海的價差消失,你就可以盈利。這就是所謂相同產品的地域對沖。
你又發現12月份的煤炭期貨價格是1000/噸,而明年1月份的煤炭價格是500/噸。同樣,你知道這個價格差還是會收斂,因為大家都會等到1月份再買煤,而12月的煤就會因此降價。
於是你做空12月煤期貨,做多1月煤期貨,等到月底期貨交割日之前,12月的煤果然回落到850,而一月的煤則上升到600。這是遠近合約對沖。
股票也是一樣。如果假設中國石油和大盤的點數有很高的相關性(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那麼你發現最近幾天中國石油比大盤漲得慢5%左右,那麼你可以買入中國石油,同時做空股指期貨。這是相關產品對沖。
對沖的套利結果,由於選擇的「配對」不同,是否會減少獲利空間,也是不確定的。在上面的例子里,遠近合約對沖的結果甚至可能超過普通的交易。
另一方面,由於傳統的對沖套利模式需要使用一定成本來沖掉風險,因此一些風格激進的公司會更多採用擇時投機的方式,獲取單側利潤。但這樣也肯定增加了交易風險。總體來說,這個行業交易頻繁,信息源較多,涉獵行業多。
另外就是,對沖基金由於交易頻繁,採取的交易策略或激進或詭異或平凡,但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以及相對較穩定的出資人,因此不太可能與公募基金和銀行存款搞上關系。募集形式上與封閉型基金類似,而操作形式上類似於信託賬戶和陽光私募。
再舉個實際的例子,我的例子:
2009年,日本發生了很嚴重的通貨緊縮。我們捕捉到這個信息後,馬上鎖定了一些零售業的企業,開始觀察。
年初的時候,電器行業有幾家公司的經營惡化,而中國的資金尋風而至,擺出了要收購的架勢。而我們則轉向傳統百貨業的上市公司,因為這個行業更危險,同時作為上市公司,更可能被日本的企業,而不是中國企業所收購(這裡面牽扯很多法務以及外匯管理的問題)。
09年年中,鎖定一家百年老店,有銀行參股和財閥參股背景。從二級市場持續購入5%的股票,大概成本30億日元,並宣布成為公司大股東。
10年年初該老店的股東大會,與其他大股東接觸,提出增持意向。
3月份,該老店經營情況果然出現危機,門店關閉,股價再跌,我們增持到15%,總成本80億日元。
4月初,要求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提案將該老店幾年前引入的反並購條例取消,為潛在的並購交易鋪平道路。
6月底,大股東之一的財閥准備並購重組,宣布TOB,該公司股價上升。我們的股票溢價5%脫手。11個月的等待,85%的回報,凈利潤65億左右。
這是也是對沖基金的做法,但比較特殊,介於股權交易和二級市場投資之間。
② 什麼是高盛事件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16日向聯邦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指控高盛集團在金融產品問題上涉嫌欺詐,造成投資者損失超過10億美元。金融危機期間,一些對沖基金、投行等暗地勾結、蒙蔽投資者並做空金融市場,從而加劇了金融市場的動盪,使投資者蒙受巨額損失。
SEC在昨晚發布的一項聲明中指出,高盛設計並銷售了一種基於房地產市場次級貸款業務的抵押債券(CDO),但卻沒向投資者透露相關重要信息,特別是美大型對沖基金公司――保爾森對沖基金對該產品做空的「關鍵性信息」。
事件影響
美政府或啟動對華爾街「秋後算賬」
高盛是美國最大的投資銀行。這起針對該公司的法律訴訟被認為是美國政府打擊金融危機期間金融衍生品欺詐的一次關鍵行動。
金融危機期間,一些對沖基金、投行等暗地勾結、蒙蔽投資者並做空金融市場,從而加劇了金融市場的動盪,使投資者蒙受巨額損失。
《華爾街日報》指出,有人甚至認為這些交易可能導致了金融危機的爆發。
《紐約時報》稱,接下來人們將看到一個「更具攻擊性的」SEC,該部門將徹查華爾街在次貸危機中的角色。
這也引起了市場對SEC可能調查其他銀行及CDO產品的猜測,16日,道・瓊斯指數結束了六連陽,下跌126點。花旗集團、美國銀行也同遭連累,股價連聲下跌,金融行業股票幾乎無一倖免。
美國媒體感嘆:「好不容易復甦的金融市場又被高盛的一隻鞋子打下去了。」
洋投行在華也行為不軌
實際上,洋投行對中國投資者做出的不軌行為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最有名的當屬高盛、花旗、匯豐等洋投行將在美國國內被禁止銷售的「累積期權」類金融衍生品兜售給中國投資者。
許多投資者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購買這種被稱為「金融鴉片」的產品,並在金融危機中大多賠得血本無歸,損失動輒以千萬元計。2009年7月,大批被「血洗」的內地投資者組成「香港銀行受害者聯盟」,開始集體維權之路。
③ 什麼是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到底是什麼
一、對沖基金的含義
1、對沖基金屬於免責市場產品,是投資基金的一種形式。
2、對沖基金名為基金,實際與互惠基金安全、收益、增值的投資理念有本質區別。這種基金採用各種交易手段(如賣空、杠桿操作、程序交易、互換交易、套利交易、衍生品種等)進行對沖、換位、套頭、套期來賺取巨額利潤。對沖本是一種旨在降低風險的行為或策略。
3、但在幾十年的演變中,對沖基金已失去其初始單純風險對沖的內涵,它已成為一種新的投資模式的代名詞,即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極其復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杠桿效用,承擔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模式。
二、對沖基金具有這樣一些基本特性:
1、投資目標比較空泛,對象除傳統的證券外,還包括期貨、期權以及各種各樣的金融衍生產品和工具;
2、較多運用金融衍生產品和工具以及拋空等手段來進行買賣;
3、重視基金經理的能力。
三、對沖基金的主要種類
1、股指期貨對沖
股指期貨對沖是指利用股指期貨市場存在的不合理價格,同時參與股指期貨與股票現貨市場交易,或者同時進行不同期限、不同(但相近)類別股票指數合約交易,以賺取差價的行為。股指期貨套利分為期現對沖、跨期對沖、跨市對沖和跨品種對沖
2、商品期貨對沖
與股指期貨對沖類似,商品期貨同樣存在對沖策略,在買入或賣出某種期貨合約的同時,賣出或買入相關的另一種合約,並在某個時間同時將兩種合約平倉。
在交易形式上它與套期保值有些相似,但套期保值是在現貨市場買入(或賣出)實貨、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入)期貨合約;而套利卻只在期貨市場上買賣合約,並不涉及現貨交易。 商品期貨套利主要有期現對沖、跨期對沖利、跨市場套利和跨品種套利4種
3、統計對沖
有別於無風險對沖,統計對沖是利用證券價格的歷史統計規律進行套利的,是一種風險套利,其風險在於這種歷史統計規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是否繼續存在。
統計對沖的主要思路是先找出相關性最好的若干對投資品種(股票或者期貨等),再找出每一對投資品種的長期均衡關系(協整關系),
當某一對品種的價差(協整方程的殘差)偏離到一定程度時開始建倉——買進被相對低估的品種、賣空被相對高估的品種,等到價差回歸均衡時獲利了結即可。 統計對沖的主要內容包括股票配對交易、股指對沖、融券對沖和外匯對沖交易。
4、期權對沖
期權(Option)又稱選擇權,是在期貨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衍生性金融工具。從其本質上講,期權實質上是在金融領域將權利和義務分開進行定價,使得權利的受讓人在規定時間內對於是否進行交易行使其權利,而義務方必須履行。
在期權的交易時,購買期權的一方稱為買方,而出售期權的一方則稱為賣方;買方即權利的受讓人,而賣方則是必須履行買方行使權利的義務人。
(3)高盛對沖基金哪個好擴展閱讀:
對沖基金原本是指一些基金,這些基金在運作上除了對投資市場的優質證券長期持有外,更結合沽空及金融衍生產品的買賣來進行對沖和減低風險。這些風險包括:市場風險,財務風險以及經濟風險等,一般投資者將這種基金稱為對沖基金,以此來區別於多種傳統性的投資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