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回撤法怎麼操作
A. 基金凈值回撤是什麼意思
基金凈值回撤是指基金的凈值從某一高點下跌到某一低點的現象。以下是關於基金凈值回撤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
- 基金凈值回撤是基金投資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基金凈值在一段時間內的下跌情況。簡單來說,就是基金的凈值從某個較高的點下跌到了某個較低的點。
二、計算方法
- 基金凈值回撤值是通過計算基金凈值在前期達到的最高點與後期跌到的最低點之間的差值來得到的。這個差值反映了基金凈值在這段時間內的下跌幅度。
- 具體來說,如果某隻基金昨天的收盤後公布的凈值是6元,而今天收盤後公布的凈值是5元,那麼這只基金的凈值就下跌了1元,即發生了回撤。
三、意義
- 基金凈值回撤是投資者評估基金風險的一個重要指標。回撤幅度越大,說明基金在面臨市場波動時可能遭受的損失也越大。
- 對於投資者而言,了解基金凈值回撤的情況有助於他們更好地制定投資策略和風險控制措施。例如,投資者可能會根據基金的歷史回撤情況來調整自己的持倉比例或選擇更穩健的投資品種。
四、注意事項
- 在評估基金凈值回撤時,投資者還需要結合其他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如基金的歷史業績、管理團隊的能力、市場環境等。
- 此外,投資者還需要注意基金凈值回撤與基金波動性的區別。雖然兩者都反映了基金凈值的變動情況,但回撤更側重於描述凈值從高點到低點的下跌幅度,而波動性則更側重於描述凈值在一段時間內的整體波動情況。
B. 分析定投最大回撤止盈法
分析定投最大回撤止盈法
市場瞬息萬變,尤其是當市場出現指數不斷上漲、點位已經接近歷史高點的情形時,投資者往往最糾結——想贖回又怕錯過後市的機會,但觀望又要承擔高點的高風險。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定投最大回撤止盈法,僅供大家參考!
最大回撤止盈法
最大回撤是指在選定周期內任一歷史時點往後推,在凈值下跌出現一個谷底時,谷底的最低點與谷底之前的最高點之間的差值,通常用百分比來表示。
簡單說,選定指數的一段時間區域並挑選其中的任一時點,指數最(極)高點位與之後回落的最(極)低點之間,所得出的最大跌幅的絕對值,即為所求最大回撤幅度。
如何使用最大回撤止盈法?
操作方法:在牛市開啟後,當定投收益率超過止盈信號線後,應每日監測基金凈值(指數收盤價)的回撤,一旦回撤幅度大於所設最大回撤閾值,則清倉鎖定牛市定投的收益。
假設:當定投累計收益率達50%(止盈信號線)考慮回撤,每周五定投1000元,選取區間為2007年年初至2015年年末。當定投收益率超過50%時,開始用下面的最大回撤閾值進行止盈,當觸發最大回撤閾值時,之前定投的金額全部止盈賣出。
另外,按照每周五定投1000元繼續下去,當定投收益率再次達到50%時,開始考慮之前設定的最大回撤閾值,如此反復。
依據上表中測算的結果,當最大回撤閾值從5%增至15%時,滬深300指數定投累計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皆呈現了下降趨勢。從中可知,當最大回撤閾值設置過大時,投資者所承受的風險更高。因為若市場依然持續下跌,則收益率持續降低,虧損增多。
然而,這是否意味著,最大回撤閾值越小,收益率越高?讓我們以中證500和創業板指數為例,依然將最大回撤閾值的范圍設在5%至15%之間,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中證500和創業板指的測算表明,即使最大回撤閾值逐漸減小,收益率也並不一定是逐漸提高的。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市場是波動起伏的,當最大回撤閾值設立得過小時,投資者很有可能會錯過「當前小幅下降,但後續上升迅猛」的更大的牛市,從而失去獲得更高收益率的機會。
因此最大回撤的設定必定有一個較為合適的范圍(值)。根據以上結果,我們知道:在中證500和創業板指數中,當最大回撤閾值設置在10%左右時,投資者能夠獲得此方法止盈的最大收益。
此外,通過對有無最大回撤點的累計收益率進行比較,我們也可以認為:當最大回撤點設置得較為合理時,所獲得的收益遠多於不設回撤點所帶來的收益。
最大回撤止盈法的局限性
最佳的最大回撤點不易確定。倘若設定的閾值過小,則容易錯失之後更大的牛市;若設定的閾值過大,投資者所要承擔的風險也就更高,因為誰也不知,現在的低點之後要面對大幅下降的預兆,還是迎接歷史高點的轉折。
使用最大回撤止盈法,就意味著無法在最高點位賣出。即所賣出的價位一般是在最高點位之後的相對高點。
若止盈信號線設置得過高,會錯過一些小牛市的收益率。例如將止盈信號線設置為50%,會錯過定投收益率為30%~40%的機會,所以止盈信號線的設置要依據你個人對盈利收益率的預期。
正常情況下,能夠在最高點位賣出的人少之又少,畢竟這種擇時需要有極好的運氣。因此,在相對高點拋出,獲得的高收益已經足夠讓投資者竊喜了,不必過於追求所謂的「最高點位」。
以上便是最大回撤止盈法的介紹。其實,每一種止盈方法都有它的最佳適用背景,投資者不應盲目亂用。只有把止盈方法用到實處,「對症下葯」方能突破常規,摘取定投之「碩果」!
近兩年來許多投資者購買的基金收益普遍不太理想,是什麼原因造成絕大部分基金的大幅虧損對於投資者的這些疑問,上海證券基金評價中心分析師李穎指出,首先基金產品本質是一攬子證券投資組合,基金的收益表現與投資標的基礎市場的表現密不可分。在股票市場連續下跌的市場環境下,以投資股票為主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也難以取得正收益。在股市上漲的行情下,偏股型基金往往大部分能取得正收益。所以,基金也不可能創造神話,在近幾年市場連續下跌的行情下創造很高的正收益。
從長期的績效來看,大部分情況下,基金的整體表現要好於個人投資者,尤其在牛市和震盪市場的比較優勢更為突出。如2006年和2007年均有超過八成的股票型基金取得了100%以上的回報,而個人投資者這一比例均達不到2012年近50%的股票型基金取得了5%至30%的回報,而調查顯示有超過50%的個人投資者虧損幅度在5%至50%。因此,基金仍不失為個人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的一個較好的投資工具。
無論是中國股市建設、經濟發展還是資產管理行業的各種問題,都不是短期能夠消除的,都需要市場整體的理性來推動。但是作為投資者本身,一定要衡量清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能盲目的聽信銷售人員的宣傳。如果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較弱或是短期要使用的資金,不能投入太多在單一的股票類基金中,以免受到股市波動風險的沖擊較大。因此,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更有實際意義的,應該是抱有長期投資的心態,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續期選擇相應適合的基金產品,避免過度追逐短期收益突出的熱點基金、多關注長期業績相對較為穩健的基金,通過定投、組合配置來分散風險、獲取長期穩健的回報。
止盈相關文章:
★基金小白入門指導
★如何設置止損和止盈點
★基金定投入門操作指南
★保持住賺錢勢頭的技巧
★炒股的入門小知識
★股市短線操作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
★兩種不同性質的止損是什麼
★2021年如何做好基金投資
★2021年基金投資中的八大基礎原則
★外匯外匯投資入門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