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指數基金怎麼看
『壹』 主動基金和指數基金怎麼區分
1、主動基金一般指主動型基金,主動型基金是根據股票基金投資理念的不同進行的分類:一般主動型基金是以尋求取得超越市場的業績表現為目標的一種基金。與其對應的是被動型基金。被動型基金一般選取特定的指數成份股作為投資的對象,不主動尋求超越市場的表現,而是試圖復制指數的表現,因而通常又被稱為指數基金。
2、指數基金一般指指數型基金,指數基金(Index Fund),顧名思義就是以特定指數(如滬深300指數、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100指數、日經225指數等)為標的指數,並以該指數的成份股為投資對象,通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以追蹤標的指數表現的基金產品。目前市面上比較主流的標的指數有滬深300指數、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100指數等。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投資需謹慎。您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應確保自己完全明白相關的投資性質和所涉及的風險,詳細了解和謹慎評估後,再自身判斷是否參與。
應答時間:2021-07-3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貳』 怎樣看基金是主動還是被動
對於一個指數基金究竟屬於主動還是被動,有一些不同的判斷標准。最符合邏輯的判斷方法是這樣的:
1、如果基金復制的是市值加權指數,那我們就可以認為它是被動型的。
2、除此之外,其他所有的指數基金都可以歸入主動型指數基金。
3、原因在於,只有市值加權指數,才是真正"被動"的,即不管股票的價格漲跌,基金都不用做任何調整。基金唯一需要調整的時候,是指數成員發生變化的時候。
而任何其他指數,比如價值指數,聰明貝塔指數,等權重指數等,都需要隨著價格變動而做調整,因此可以歸入主動基金的范疇。
拓展資料
主動型基金與被動型基金各自的優缺點。
1、操作方式
主動型基金指的是基金的操作,例如操作買賣時間、持倉比例等,是由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來完成的,屬於主動投資管理。主動型基金對基金經理的依賴程度較高,與其從業經歷和經驗有很大關系。
而被動型基金一般就是指數基金,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不需要進行主動決策,一般通過計算機演算法完成操作。
2、基金名字
基金名字中帶有指數、ETF、ETF銜接的大多為被動型基金,但需要注意的是,名字帶有指數增強字樣的,則多為主動型基金。
3、投資標的
被動型指數基金的投資標的是指數,而主動型基金的投資標的直接決定於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因此沒有固定的投資標的。
4、倉位靈活性
主動型基金會隨股市行情而波動,倉位較為靈活,股票倉位一般在60%-80%之間,而且基金經理可隨時調倉換股。而被動型基金通常要保持高倉位運作,不能隨意減倉,靈活性要比主動型基金差。
5、交易成本
主動型基金管理費平均每年約1.5%,主動調倉也會產生相應的交易費用,被動型基金管理難度較小,無論是場內還是場外,交易成本都要低於主動型基金。
以上關於怎麼區分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叄』 怎麼看基金是主動還是被動主動基金與被動基金的區別是什麼
主動基金與被動基金的區分方法以及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如下:
區分方法:
- 名稱識別:被動型基金的名字中常含有「指數」、「ETF」等字樣,而主動型基金的名字中則不會特別指出是指數基金。如果名字中含有「增強」二字,通常為主動型基金的一種。
主要區別:
投資策略:
- 主動型基金:基金經理會根據市場情況、公司基本面分析、宏觀經濟研究等因素,主動選擇股票或其他資產進行投資,目的是超越市場平均水平或特定的業績比較基準。
- 被動型基金:通常跟蹤一個特定的市場指數,目標是復制該指數的表現,而不是試圖超越它。
費率:
- 主動型基金:由於需要支付給基金經理及相關研究團隊的費用,其管理費和運營成本通常較高。
- 被動型基金:操作相對簡單,不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工作,所以管理費較低。
倉位靈活性:
- 被動型基金:為了盡可能准確地復制指數表現,通常保持較高的倉位運作,很少調整持倉比例。
- 主動型基金:基金經理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靈活調整股票倉位,以應對不同的市場狀況。
交易成本:
- 主動型基金:由於頻繁買賣證券,可能會產生較高的交易成本。
- 被動型基金:由於較少的交易活動,交易成本較低。
綜上所述,主動基金和被動基金在投資策略、費率、名稱識別、倉位靈活性和交易成本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時,應根據自己的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和市場情況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