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有多少只基金是虧的
⑴ 基金虧損比如基金投了100塊錢,然後,虧了,全虧了,我也只是會損失這100對嗎
一般不會全虧。基金屬於風險投資,其是可能虧錢的,所以是會損失本金的,但不會虧損掉那末多錢,一般最多回撤百分一半,但長期堅持的話會慢慢盈利的。股票理論上是存在本金全部虧損風險的,例如公司破產、股票套牢無法變現等等。但基金產品不同,即使是以股票為主要投資標的的股票型基金,正常情況下也不存在本金全部虧損的風險。
拓展資料:基金是一種比較親民的投資方式,市場波動較大時可作短線投資,市場波動較小時又可做長線投資。基金的收益和風險在各類投資方式中是較為適中的,不過基金也存在虧損的風險,尤其是股票型基金。
1、基金凈值漲跌不影響基金份額
投資者在買入基金產品時,會根據投資資金和買入時的單位基金凈值折算成對應的基金份額,例如投資者買入1萬元基金,基金凈值為1,在不考慮申購費的情況下,買入的基金份額即為1萬份。
買入基金後,基金凈值會每日變動,有漲有跌,但無論凈值如何變化,基金份額是不會變的。如有基金分紅,基金份額還有可能增加。所以只要基金份額在,投資者就可以按照份額和基金凈值進行贖回。
2、基金凈值一般不會下跌至0 如果基金凈值持續下跌,那麼基金經理會採取適當的措施來止損。如果凈值下跌到無法挽救的地步,一旦達到基金清盤標准,那麼基金管理人也會宣布基金清盤。基金清盤標准為:基金持有人數量連續60個工作日達不到100人,或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於5000萬元人民幣。 所以基金凈值一般情況下是不會下跌至0的,更不會出現負數和倒扣錢的情況。
⑵ 都2020年了,這些基金還在虧
事先聲明,某些基金公司可能會比較受傷,請千萬別玻璃心。
漫漫時光中,有些基金不斷收復失地,創新高;有些基金磕磕絆絆,卻始終一蹶不振;更有基金曾經輝煌一時,如今跌落雲泥。
成立時間10年(包含)以上
截至5月18日,成立在10年以上的基金(剔除貨幣基金、短期 理財 )共有555隻,至今仍是負 收益 的有且只有12隻。
中郵核心成長,極具傳奇色彩的一隻基金。
它是中郵基金旗下的第二隻產品,2007年8月13日發行首日認購金額達到600億元左右,遠遠超過該基金150億的預定發售目標。
彼時,中郵核心成長首日認購金額僅次於2007年4月10日發行的上投摩根內需動力(首日募集資金即達到900億元左右)。
同時成為繼5.30之後,發行速度最快、單日認購量最高的基金。
到2007年底,中郵核心成長的規模達到481.74億元,對比看,現在的易方達消費行業、招商中證白酒100多億的規模都不夠比的。
直至2015年上半年,中郵核心成長的規模一直在100億元以上。
進入2015年下半年,隨著市場進入殺杠桿調整期,加之基金經理鄧立新因「老鼠倉」被查,中郵核心成長自此駛入下坡。
根據庭審相關信息,鄧立新自2009年3月至案發前止,單獨或夥同孫某鴻、王某一起操縱上海、北京兩地的12個股票賬戶,先於、同期或稍晚於中郵旗下的兩只基金買賣相同股票。8年時間,鄧立新通過200萬老鼠倉本金,34.7億元的交易額,賺得5507萬元,收益率高達26倍。
2016年-2019年,中郵核心成長連續4年跑輸同類平均。
在A股2007年「牛市」和海外資產配置的熱情下,首批出海基金一經誕生,並備受市場追捧,2007年9-10月間成立的4隻「出海」基金首募規模皆在300億元附近,華夏全球精選規模最高,達到300.49億元。
4隻QDII基金閃電募集約1200億元「揚帆出海」,然而,經歷過「十多年海外出征路」,首批出海的QDII基金規模都已經跌落到30-40億元區間,規模縮水皆超過8成以上。
收益上,南方全球、華夏全球收益已經撥正,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混合、嘉實海外中國股票混合,依舊苦苦掙扎。
華夏盛世混合,10年中,有7年跑輸同類平均。
先後踩雷神霧環保、新開源,尤其是神霧環保,還牽扯出一段「掐架」。
2017年5月24日,葉檀老師發布一篇文章:《神霧集團:對不起賈布斯 我用你的套路 實現了你的夢想!》,裡面提到,神霧環保利用關聯交易實現業績增長套路、質疑神霧節能2016年年報現金未正常迴流及毛 利率 過高等問題。
次日凌晨5點,招商證券分析師朱純陽,發文:《(神霧相關)葉檀嘩眾取寵可以,但不好意思,你惹到的是我》。
彼時的華夏盛世混合持有神霧環保52475萬股,占基金凈值比重9.65%,
表:2017年一季報華夏旗下基金持倉神霧環保數據(數據來源:公告)
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神霧環保被查出財務造假,
現在股價連1元都沒有,即將終止上市。
猶記得當時華夏基金相關投資負責人的回復,說「華夏基金對神霧集團 上市公司 各個方面的情況有信心,持積極態度。」
太打臉了。
成立5年(包含)-10年
國泰商品、信誠商品、華寶油氣、諾安油氣,
受困於今年國際油價的暴跌,
我是不太建議基民去通過場外買商品類基金的,
詳看→原油可以抄底嗎?怎麼抄底?
易方達新常態混合自2019年更換基金經理後,凈值有所反彈,
趙鍇、孫松,兩位專戶基金經理聯合管理,管理方向一分散;二偏大盤藍籌。
華商未來主題混合,曾經華商基金五虎將之一的梁永強管理,
然而重股軍工,導致基金多次位列同類倒數榜。
我也曾經專門說過→曲未終,人卻散
2018年7月14日早間,華商基金發布公告,公司總經理梁永強因個人原因離職,
作為昔日名滿公募圈的「華商三劍客」之一,在庄濤、孫建波早早奔私之後,梁永強也終於迎來告別時刻。
坊間未經證實傳言指出,梁永強實際上是在股東方的壓力下被迫「下課」的,原因是在踏錯軍工股行情、連續踩雷違約債等問題出現後,公司公募的規模縮水嚴重,
數據顯示,2015年四季度末時,華商基金的公募規模約為621.1億,但2018年二季度末,公募資產規模僅為233.1億。
自梁永強離任後,華商未來主題先後發生3任基金經理變更,現如今基金經理是李雙全,中規中矩的一位基金經理。
成立時間3年(包含)-5年
長盛國企改革混合,顧名思義,一隻聚焦於國企改革的主題基金,
不完全統計,市場上帶有「國企改革」字樣的基金有17隻,其中3隻為分級基金。此外,帶有「國企」字樣的基金有25隻,而帶有「改革」、「混改」、「國企」字樣的基金合計達到46隻。從成立時間來看,2015年是此類基金的成立高峰,
當年恰是國企改革大熱之年,成立於2015年6月4日的長盛國企改革毫無疑問是趁熱發行的。
只不過,同一年成立的國企概念基金,長盛國企改革是業績最差的。
這和基金的高位建倉+後續管理不善有關。
2015年6月基金剛成立沒多久,A股開始階段見頂,這導致基金在高位建倉,而後股市開始持續的深度回調,一直到2016年2月份A股暫時見底,A股深度回調讓這只基金損失慘重。
而後的四位基金經理也沒有能挽回頹勢,造成凈值長期為負,以及規模持續縮水。
現任基金經理喬培濤、代毅,主動能力一般。
除了個別細說的主動權益基金,以上還有大量的指數型基金,尤其是行業指數型基金,
這與基金本身發行的時間點、市場行業輪動均有關系,
同時提醒我們,行業指數型基金被動投資某一個行業,集中度高,實際投資中的風險性比寬基略高。
風險提示
文章內涉及到的產品,僅個人看法,不構成買賣建議,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⑶ 虧損的債券基金有哪些
虧損的債券基金有哪些?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債券基金的投資范圍。根據相關規定,債券基金的投資范圍包括國債、金融債、企企業債、公司債、次級債、可轉換債券、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超短期融資券、資產支持證券、債券回購、銀行存款、貨幣市場工具、權證、股指貨、法律法規或中國證監會允許基金投資的其他金融工具。
一:純債券基金會不會虧損
理論上來說,純債基金因為不參與投資打新股、可轉債和股票,只是專注於國債、高品級企業信用債,所以安全邊際是非常高的。雖然收益偏低,但虧損本金的概率極低! 不過,理論上畢竟只是理論上。如果出現全球性經濟危機(股災)或者央行迫於貨幣壓力而大幅上調存款利率(幾次加息),那麼,純債基金也是會出現本金虧損局面的,只是會相對虧損較少!可以參考2007年、2011年的數據!
應該是不會虧損的,而且 你持有時間越長虧損的概率越低,只不過純債基金的收益率是不是很高啊。
現在的中國市場是絕對不會的。如果推出股指期貨後或者其他套期工具頭寸超過現貨金融工具發生的虧損就有可能,但這也是理論上的,金融機構不會冒著這種敞口風險的,所以結論就是什麼時候也不會。
二:債券基金為什麼會虧損
買基金如果不想承擔太大的風險,就可以買一些風險較小的基金,比如債券基金。不過,債券基金也並不是沒有風險,哪怕是風險最低的短債基金,也是有可能會跌的,有的債券基金甚至還會出現大跌。那麼,如果債券基金出現大跌,要不要把它贖回呢?
為什麼債券基金也會跌?
債券基金之所以會跌,主要是因為債券價格下跌造成的。
對於債券基金來說,其主要投資的對象就是債券,有可能是國債,也有可能是金融債券、企業債券或其他債券。
由於債券也會上市交易,只要上市交易,債券的價格就會波動。而債券基金的大部分資產就是債券,當債券價格下跌時,也就意味著基金的資產價值減少了,基金凈值也就會相應下跌。
至於為什麼債券價格會跌,原因就有很多了。比如央行加息,令市場利率上漲,債券的利率也會隨著上漲,相應的債券價格就會下跌。
當然,雖說債券基金也會下跌,但正常情況下還不至於會出現大跌,因為債券的價格一般來說很少出現大跌,但有的時候,債券基金也會出現大跌,比如債券基金重倉的債券出現違約,此時該債券必將遭到拋售而導致價格大跌,債券基金也就有可能會大跌。
另外,可轉債基金在股票市場大跌時,也有可能會出現大跌。那麼,如果遇到債券基金出現大跌,要不要贖回呢?
債券基金大跌要不要贖回?
在基金出現大跌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馬上贖回止損,這種做法到底對不對呢?
首先,如果是純債基金出現大跌,就未必需要把債券基金贖回來。
純債基金一般很少出現大跌,一隻純債基金如果出現大跌,大概率是出現了什麼黑天鵝事件,比如債券違約。不過債券違約畢竟是小概率事件,如果真碰上,相信基金經理會迅速做出反應,將問題債券清理掉。
此時雖然損失已無法挽回,但只要能清理掉不安的因素,之後還是能回到正軌中的。而只要基金能回到正軌,還是有希望把之前虧的錢再賺回來的。可如果在此時把基金贖回,那麼投資的虧損就變成實際虧損了。
當然,如果一隻純債基金在大跌之後元氣大傷,甚至面臨清盤風險,或者即便是沒有這次大跌,基金的收益也不行,那不把它贖回還留著幹嘛呢?
其次,如果是混合債基及可轉債基金出現大跌,短期內或許可以考慮先把基金贖回來。可轉債基金和混合債基如果出現大跌,很有可能是市場變盤的信號。尤其是債券基金從高位上跌下來。此時短期內或許就可以考慮先贖回,以規避可能出現的進一步下跌的風險。
而從中長期來看,只要基金本身沒有問題,大跌之後也遲早還有漲上去的機會,也就沒有太大必要將基金贖回了。只有基金本身有問題時才需要贖回,比如基金的業績一直都不好,或者隨時都可能清盤等等。
總而言之,債券基金大跌後要不要贖回,還得分情況來看。
三:債券基金虧損概率有多大
債券基金一直虧到底的概率比較小,債券基金是主要投資債券的基金,根據規定基金投資債券的比例不低於80%,債券基金具有風險小,收益穩定的特徵,一般不會一直虧損。
債券基金漲跌由投資的債券決定,債券的收益主要包括債券的利息收入和債券買賣的價差收入,而債券利息收益是固定的,即便是債券下跌,債券有利息收益。這就使得債券基金風險比較小。
債券(Bonds、debenture)是發行者為籌集資金發行的、在約定時間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息,並在到期時償還本金的有價證券。其本質是債的證明書,具有法律效力,發行者通常是政府、企業、銀行等。政府債券因為有政府稅收作為保障,因而風險最小,但收益也最小。公司債券風險最大,收益相應較高。債券購買者或投資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投資者(債券購買者)即債權人。
債券作為一種債權債務憑證,與其他有價證券一樣,也是一種虛擬資本,而非真實資本,它是經濟運行中實際運用的真實資本的證書。
債券作為一種重要的融資手段和金融工具具有如下特徵:
償還性是指債券有規定的償還期限,債務人必須按期向債權人支付利息和償還本金。
流動性是指債券持有人可按需要和市場的實際狀況,靈活地轉讓債券,以提前收回本金和實現投資收益。
安全性是指債券持有人的利益相對穩定,不隨發行者經營收益的變動而變動,並且可按期收回本金·。
收益性是指債券能為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收入,即債券投資的報酬。在實際經濟活動中,債券收益可以表現為三種形式:一是投資債券可以給投資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帶來利息收入:二是投資者可以利用債券價格的變動,買賣債券賺取差額;三是投資債券所獲現金流量再投資的利息收入。
1.投資者委託證券商買賣債券,簽訂開戶契約,填寫開戶有關內容,明確經紀商與委託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
2.證券商通過它在證券交易所內的代表人或代理人,按照委託條件實施債券買賣業務。
3.辦理成交後的手續。成交後,經紀人應於成交的當日,填制買賣報告書,通知委託人(投資人)按時將交割的款項或交割的債券交付委託經紀商。
4.經紀商核對交易記錄,辦理結算交割手續。
⑷ 量化對沖基金有虧的嗎
都說有輸有贏才是人生,在投資領域沒有絕對的正回報,影響的因素繁多,所以進行風險投資時需要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那量化對沖基金有虧的嗎?現量化對沖基金虧損情況是怎樣的?
量化對沖基金有虧的嗎?
在金融市場上沒有穩賺不賠的買賣,所以無論採取何種策略何種交易方式都不可避免虧損這個事情,量化對沖一樣是會虧損的,有時可能虧的會非常慘烈,且量化對沖涉及的流程和各種保障措施要求比較苛刻,若一個交易環節正常運轉另一個交易環節發生問題那麼就會造成對沖不及時產生較大風險敞口。
量化對沖基金虧損情況:
受股指期貨市場持續貼水影響,去年表現較好的量化對沖基金今年顯然過「小年」,整體表現平平。數據顯示,20隻對沖量化基金(各類型分開算)前三季度平均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為-1.26%,雖然相對今年A股市場震盪來看仍表現出抗跌力,但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明顯不如去年。從投資策略看,量化對沖基金三季度紛紛加倉,不少基金也加大了對沖力度。
前三季微虧1.26%最差虧損超14%
為應對A股的非理性下跌,中金所去年9月份開始執行股指期貨新規,股指期貨單品種日開倉量被限制在10手以內,且日內交易手續費大幅提高,因此讓一批量化對沖產品套期保值的成本大幅增加,也直接導致這類產品前三季度業績平平。
數據顯示,市場上20隻可以對沖的絕對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基金(各類型合並算)三季度平均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為-0.08%,而同期滬指漲幅為2.56%,僅華泰柏瑞量化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華寶興業量化對沖等基金獲得微幅正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表現最差的產品虧損幅度達到3.6%。
從前三季度業績來看,這類量化對沖基金平均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為-1.26%。華寶興業量化對沖、海富通阿爾法對沖、華泰柏瑞量化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廣發對沖套利等產品表現較好,表現最差的產品虧損幅度超過14%。
這類產品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看似抗跌,但與去年相比遜色很多。數據顯示,2015年8隻對沖量化基金平均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高達12.8%。
據深圳一位基金經理表示,股指期貨新規對量化對沖產品影響較大。「過去一段時間持續深度貼水情況下,這類產品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普遍下降,阿爾法策略基本失效,主要是通過積極尋找新策略做一點增強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或者尋找交易性機會。」
也有基金經理表示,深度貼水情況正在好轉。永贏量化基金就在的公告中表示,「2016年三季度股指期貨市場持續處於深度貼水狀態,流動性明顯下降,給對沖策略的執行造成一定影響。隨著市場情緒穩定,股指期貨合約貼水水平有所收斂,但貼水現象預計仍將持續」。
⑸ 銀行買基金有人虧過嗎
1. 銀行購買基金的人群廣泛,其中既有盈利者,也不乏虧損的案例。
2. 那些承諾保本保息的基金,由於風險較低,通常更受投資者青睞。
3. 基金投資本質上帶有風險,不同類型的基金風險水平和收益潛力存在顯著差異。
4. 例如,貨幣市場基金通常具有較低的風險和穩定的收益,波動性較小,因此本金損失的風險相對較低。
5. 投資者在挑選貨幣市場基金時,應綜合考慮歷史業績、基金經理能力、基金規模等因素,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6. 關於通過銀行購買基金虧損的情況,目前沒有確切的數據來量化虧損者的數量。
7. 盡管如此,確實存在一些投資者在銀行購買基金時遭遇了虧損。
8. 若是追求穩健投資,不願承擔過高風險,選擇貨幣市場基金是一個相對安全的選擇。
9. 貨幣市場基金通常投資於低風險資產,如短期債券,因此本金損失的可能性較小。
10. 市場上存在眾多貨幣市場基金,投資者應從中選擇排名靠前的基金,同時參考其過往業績,盡管過往業績不能完全預示未來表現,但仍有參考價值。
11. 希望以上信息能夠為大家提供幫助。
⑹ 1238隻基金暴跌20%,最慘回撤33%,你怎麼看待基金的虧損
我覺得基金的虧損是好事,能夠讓過熱的市場稍微冷卻,讓更多散戶投資者對市場存有敬畏之心,更加理智看待投資。
敬畏市場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
熟悉投資的人都知道這是巴老爺子的名言。
因為當下的回調是暫時的。長期來看,中國經濟依然向好,好公司依然擁有在行業內較強的盈利能力。給予它們足夠的時間,仍然會有比較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