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金管理 » 稅收減免的基金有哪些

稅收減免的基金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4-09-17 01:33:27

❶ 一般納稅人水利基金減免嗎

法律分析:視情況而定。一般納稅人單位,月度收入低於10萬元,季度低於30萬免徵水利基金。免徵的水利基金不需要做計提分錄,也不需要做扣繳分錄。而不是先計提計入稅金及附加,然後把減免的水利金結轉到營業外收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二十五條 納稅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辦理納稅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 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扣繳義務人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

第二十六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可以直接到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也可以按照規定採取郵寄、數據電文或者其他方式辦理上述申報、報送事項。

第二十八條 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徵收稅款,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開征、停徵、多征、少征、提前徵收、延緩徵收或者攤派稅款。 農業稅應納稅額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核定。

❷ 城建稅的減免規定有哪些

法律主觀:


一、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城建稅有減免嗎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擴大有關政府性基金免徵范圍的通知》(財稅〔2016〕12號)規定,按月納稅的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10萬元(按季度納稅的季度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30萬元)的繳納義務人免徵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設基金。
二、偷稅漏稅怎麼舉報
舉報可以採用書信、口頭、電話或者舉報人認為方便的其他形式提出,當事人可以向所在地稅務機關的舉報中心舉報。
三、偷稅漏稅怎麼認定
偷稅漏稅構成逃稅罪,認定要點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1、客體要件
逃稅罪的客體是指逃稅行為侵犯了我國的稅收徵收管理秩序。
2、客觀要件
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扣繳義務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行為。
3、主體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體包括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
4、主觀要件
本罪的主觀要件是故意和過失。進行虛假納稅申報行為是在故意的心理狀態下進行的。不進行納稅申報一般也是故意的行為,有時也存在過失的可能,對於確因疏忽而沒有納稅申報,屬於漏稅,依法補繳即可,其行為不構成犯罪。因此,逃稅罪的的主觀要件一般是故意。

法律客觀:

城市維護建設稅由於是以納稅人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為計稅依據,並隨同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徵收購,因此減免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也就意味著減免城市維護建設稅,所以城市維護建設稅一般不能單獨減免。但是如果納稅人確有困難需要單獨減免的,可以由省級人民政府酌情給予減稅或者免稅照顧。減少或免除城市維護建設稅稅負的優待規定。城建稅以「三稅」的實繳稅額為計稅依據徵收,一般不規定減免稅,但對下列情況可免徵城建稅:(1)海關對進口產品代征的流轉稅,免徵城建稅;(2)從1994年起,對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免徵城建稅;(3)2010年12月1日前,對中外合資企業和外資企業暫不徵收城建稅。2010年12月1日以後,根據2010年10月18日頒布的《國務院關於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制度的通知》,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及外籍個人適用國務院1985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和1986年發布的《徵收教育費附加的暫行規定》需特別注意:1、出口產品退還增值稅、消費稅的,不退還已納的城建稅;2、「三稅」先征後返、先征後退、即征即退的,不退還城建稅。

❸ 我國對捐贈稅收的減免優惠有哪些

公益性捐贈是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向非營利公益事業的捐贈支出。作為我國社會組織的重要籌資渠道,公益性捐贈對於發展壯大社會組織、推動我國慈善事業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國民政統計年鑒——2008》數據,2007年民政部門、慈善會、各類基金會總計收到社會捐贈款物148.387億元,其中社會捐贈款132.82億元。為鼓勵社會公益性捐贈行為,推動我國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國家有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的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但由於我國公益事業的重要參與力量——社會組織,尤其是公益性社會團體,起步較晚,相關規章制度不夠健全,導致政策的制定、推行遭遇瓶頸。本文通過對我國目前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的介紹,結合稅收優惠政策實施中所遇到的問題,借鑒目前國際社會的先進經驗,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旨在為發揮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的效能作用、加強社會組織尤其是公益性社會團體建設、推動公益事業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一、 我國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
我國公益性捐贈的受贈主體是公益性社會團體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公益性社會團體,是指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基金會、慈善組織等社會團體:依法登記,具有法人資格,以發展公益事業為宗旨,且不以營利為目的;全部資產及其增值為該法人所有;收益和營運結余主要用於符合該法人設立目的的事業;終止後的剩餘財產不歸屬任何個人或者營利組織;不經營與其設立目的無關的業務;有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捐贈者不以任何形式參與社會團體財產的分配;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民政部門等登記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現階段,我國並沒有專門的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法律法規,更多的是散見於各類法規條文中。歸納一下,政策規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公益性社會團體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認定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公益救濟性捐贈稅前扣除政策及相關管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07]6號)規定:經國務院民政部門批准成立的非營利的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基金會,其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進行確認;經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批准成立的非營利的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基金會,其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由省級財稅部門進行確認,並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備案。並對申請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公益性社會團體所應具備條件、捐贈物資用途、捐贈票據使用作了相應規定。
(二)捐贈稅前部分扣除政策規定
1.企業公益性捐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九條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2.個人公益性捐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個人捐贈額未超過納稅義務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3.受贈單位免稅制度。根據《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企業所得稅徵收管理辦法》第三條規定,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獲得的社會各界捐贈收入免徵企業所得稅。
之所以規定公益性捐贈稅前部分扣除政策,是因為公益性捐贈本質上涉及到捐贈者、受贈者和政府三方面。公益性捐贈支出稅收扣除部分實質上是由政府承擔的,如果允許公益性捐贈支出全額在稅前扣除,其稅收負擔便全額轉嫁到政府身上,加大了政府財政負擔,不利於政府支出的宏觀調控。另外,公益性捐贈的稅前部分扣除政策,可以防止部分捐贈者利用此項政策來規避稅收,從而能有效堵塞稅收漏洞。
(三)捐贈稅前全額扣除政策規定
為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個人向國家急需發展的公益事業捐贈,國家也同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條例,對一些公益性捐贈實行捐贈稅前全額扣除政策。
《關於企業等社會力量向紅十字事業捐贈有關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0]30號)規定: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包括中國紅十字會)向紅十字事業的捐贈,在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時准予全額扣除。
《關於對老年服務機構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0]97號)第二條規定: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政府部門向福利性、非營利性的老年服務機構的捐贈,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前准予全額扣除。並在第三條規定中指出,本通知所稱老年服務機構,是指專門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護理、健身等多方面服務的福利性、非營利性的機構,主要包括:老年社會福利院、敬老院(養老院)、老年服務中心、老年公寓(含老年護理院、康復中心、托老所)等。
對於上述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捐贈,實行稅前全額扣除政策,有利於引導社會公益性捐贈方向,最大化公益性捐贈的社會效用。目前我國實行稅前全額扣除政策的捐贈還包括:向農村義務教育的捐贈,向公益性青少年活動場所的捐贈,向中華健康快車基金會等五家單位的捐贈,向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的捐贈,向宋慶齡基金會等六家單位的捐贈,向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等八家單位的捐贈,向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的捐贈,向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的捐贈,向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捐贈等。
二、我國公益性稅收優惠政策執行狀況及存在的問題
縱觀我國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執行狀況,成果顯著,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我國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執行狀況
一方面我國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實施激勵了社會捐贈行為,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公益事業發展;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相關法規不健全,導致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在落實上的效果大打折扣。目前各省市政策不一,管理不規范。尤其體現在社會團體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認定上,確認程序、資格範圍差異較大。在此以北京、山東、江蘇、重慶為例。
北京出台《關於北京市公益救濟性捐贈稅前扣除管理工作的補充通知》,規定:北京市民政局負責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初審,北京市財政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負責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確認。
山東出台《關於對非營利的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基金會進行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確認工作的通知》規定:省財稅部門根據業務主管部門報送的資料確認稅前扣除資格,范圍僅限於省級社會組織。
江蘇出台《江蘇省非營利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基金會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認定辦法(試行)》,規定:省民政廳會同省財政廳、省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負責非營利性公益組織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認定工作,同時規定范圍僅限於省級社會組織。
重慶出台《關於加強公益救濟性捐贈接收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市級社會組織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經市民政局審核,再送市財稅部門統一確認;各區縣(自治縣)慈善會經區縣(自治縣)民政局簽注意見,送市民政局審核,再送市財稅部門統一確認。最後由市民政局通過媒體統一向社會公示。
通過上述各省市政策,我們可以看出,山東省與江蘇省規定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僅限於省級社會組織,而重慶范圍卻覆蓋到了區縣級。另外,北京、重慶實行的是民政初審、財稅確認的方式,山東實行的是財稅部門根據業務主管單位報送材料進行資格確認,江蘇實行的是民政會同財稅部門共同審定。
同時,我國捐贈票據使用缺乏明確統一的政策規定,各省市自定政策,有些省市政策變動頻繁。導致一方面一些公益性社會組織接受捐贈無票據可用,地區間票據無法通用,跨省區捐贈活動受限;另一方面由於政策的頻繁變動,使得一些社會組織無所適從,同時也給政府監管帶來困難,增加了社會成本。對於社會組織公益性捐贈資金使用狀況的監督方面,也存在政府各職能部門重復監管、越位監管、缺位監管狀況。
(二)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國目前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在執行過程中仍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有待於進一步改進、完善。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認定標准不統一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公益救濟性捐贈稅前扣除政策及相關管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07]6號)對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認定范圍沒有明確,具體操作程序也未做統一規定,導致各省市自定公益性捐贈稅收扣除資格範圍、審定程序。不利於形成統一規范的社會組織獲取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評價體系,不利於社會組織尤其是公益性社會團體建設和健康發展,也不利於社會公益性捐贈平台的構建。
2.公益性捐贈票據使用混亂
捐贈票據,是證明單位或個人捐贈行為,從而享受捐贈稅收優惠政策的法律憑證,同時也是單位財務收支的法律憑證和會計核算的原始憑證,更是財政、審計、稅務部門進行監督檢查的重要依據。目前我國對於公益性捐贈票據的使用沒有統一的政策約束。各省市自行制定捐贈票據法規,公益性捐贈票據使用混亂,公益性社會團體接受捐贈沒有可供開具的票據等現象也屢見不鮮。同時,由於捐贈票據差異性,導致地區間開展捐贈活動深受制約。不利於規范和推動全社會公益性捐贈行為,不利於政府有效監管。
3.部分省區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覆蓋范圍有限
目前部分省區我國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其覆蓋范圍僅限於全國性、省級社會團體,如:山東省、江蘇省。而對於大量活躍在基層、直接參與公益性活動的社會團體卻因無政策法規支持而無法享受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不利於扶持和培養基層社會組織,不利於加強我國社會組織整體建設和管理,更不利於公益性事業進一步開展。
4.對於企業、個人的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政策有待完善
我國稅法規定,企業發生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個人發生的捐贈額未超過納稅義務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但對於超額捐贈部分,卻沒有做出諸如結轉下年的相關規定。這不利於擴大社會公益性捐贈規模,不利於推動公益性事業較快發展。
5.政府對社會組織尤其是公益性社會團體財務監管缺位
由於我國沒有專門的關於社會組織財務監管的法律規范,導致民政部門、財政、稅務、審計部門或「九龍治水」,或監管缺位。加上我國政府對社會組織的財務監督主要通過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報告,而審計機構在審計過程中的疏漏,也會影響到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三、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的國際借鑒
目前,國際上對於捐贈有四種稅收優惠政策,包括:減免、抵免、受益方案和指定方案。減免是指減少納稅人應納稅所得額;抵免則是指減少應繳稅額;受益方案和指定方案,是指納稅人把自身的應納稅額變相支付給指定受益組織。美國、德國採用減免政策,加拿大實行二級納稅抵免制度,英國採用納稅受益方法,匈牙利、羅馬尼亞則採用「稅款指定」法。
我國與美國、德國同屬於減免政策。美國作為社會組織發展相對成熟的國家,其相關的稅收政策也較為完善,在此著重介紹美國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時也介紹被譽為大陸法系代表——德國相關的捐贈稅收優惠政策,以供借鑒。
(一) 美國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
美國稅法所規定的享受捐贈稅前扣除優惠政策,必須向免稅機構提供捐贈。聯邦法典第26卷「國內稅收法典」第501(C)款對免稅機構進行了明確規定。美國設立國內收入署(IRS),一方面負責捐贈稅收優惠法規的管理實施,另一方面,運用先進信息技術統一審定並監管全國免稅機構。
同時,美國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程度主要取決於捐贈對象的社會組織性質,並在「國內稅收法典」第170條中作了詳細規定。企業向公益性社會團體捐款,其捐贈稅前扣除額不得超過應納稅額的10%;個人向公益性社會團體捐款,其捐贈稅前扣除額不得超過應納稅額的50%。同時規定超出比例的捐贈,可以累計到下一年度結轉予以扣除,但結轉期限不得超過5個納稅年度。捐贈給私人基金會,則只是規定了個人捐贈稅前扣除額不得超過應納稅額的20%,且超出部分不能結轉。
(二)德國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
德國稅法規定,個人和團體向公益性組織的捐贈可以享受稅收減免政策。捐贈者申請稅收減免時必須持有受贈者填寫的可扣除稅款證明。德國企業和個人對那些被承認是追求公共目標的慈善組織、教會等的捐贈,可享受5%的稅前收入扣除優惠;對專門追求文化目標的科學性、慈善性組織的捐贈,最高可享受10%的稅前收入扣除優惠。同時規定,每三年對享受稅收特惠政策的實體進行一次評估,對取消享受稅收特惠實體的捐贈,納稅人不得享受捐贈稅前扣除政策優惠。
(三)借鑒意義
我國自2008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把企業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比例從3%提高到了12%,以期與國際接軌,更好地激勵社會公益性捐贈行為。
然而應該看到,我國還沒有專門的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法律法規,而且規范社會組織發展的三大條例《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都屬於行政法規,還沒有涉及到法律層面上的立法。從國際上看,無論是英美法系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還是大陸法系國家(如:德國、韓國),其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通常都會有統一的法律政策來保障實施,而且對於受贈主體、監管程序等都有明確規定,這也給予了我們重要啟示。
下一步,應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加快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法規建設,明確公益性社會團體稅前扣除資格認定程序,規范捐贈票據使用,加強社會組織監管,推動我國公益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四、完善我國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的思考
現階段,我們應立足國情,借鑒國際經驗,加快與捐贈稅收優惠政策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建設步伐。在政策的具體制定上,應明確公益性捐贈實施規范,加強社會組織監督管理,從而進一步完善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推動我國公益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一)統一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認定製度
社會組織發展較為成熟的國家,如:美國、德國,其對公益性捐贈受贈主體的資格認定都有統一明確的立法規范,而且德國稅法規定每三年對享受稅收特惠政策的實體進行一次評估。我國目前對於社會組織獲取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認定標准不統一、程序不明確、評估體系不健全,導致政策實施效果大打折扣。
民政部門作為非營利社會團體的登記管理機關,在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認定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作用。我們知道,公益性社會團體的設立宗旨、日常活動內容和資金用途,是其能否獲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關鍵因素。而公益性團體的設立宗旨需要民政部門核准,其日常活動內容規范需要民政部門進行監管並在年檢結論中得以體現,加上民政部門的年檢中還包括了對公益性社會團體資金用途、財務狀況的審計情況,因此,民政部門審定意見對公益性社會團體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認定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民政、財政稅務、審計部門明確責任、各司其職,建立民政初審、財政稅務確認、審計監督聯動機制,有利於發揮政府各部門職能作用,形成統一規范的社會組織獲取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評價體系,加強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
(二)規范公益性捐贈票據使用制度
目前我國對於公益性捐贈票據使用,尤其是沒有獲取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社會團體捐贈票據的領用,沒有統一政策規定,各省市自定捐贈票據政策。導致了目前我國公益性捐贈票據使用混亂,各地政策不統一、票據存在差異,致使地區間捐贈受限。加上我國目前部分省區獲取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社會組織局限於全國性和省級,基層社會組織因無法獲取公益性捐贈票據而籌資困難、舉步維艱,不利於推動公益事業的全面發展。
作為證明捐贈行為法律憑證,公益性捐贈票據式樣、印製及票據領用、保管、銷毀等各個環節程序應予以規范化、制度化,明確各類社會組織捐贈票據使用規范,統一我國票據制度,保障全社會公益性捐贈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 擴大獲取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社會團體認定范圍
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制定實施,是為了激勵社會公益性捐贈行為,擴大社會組織籌資渠道,加強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從而更好地推動全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增加社會福利。目前,我國部分省市獲取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社會團體僅限於全國性和省級。現實生活中,更多公益性社會團體卻是活躍在基層,他們直接與群眾接觸,往往更了解人民群眾需求,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通過創辦愛心社、救助站、咨詢中心,組織志願服務,開展鄰里互助活動,號召社會向災區捐款捐物等公益性活動,幫助群眾、服務於群眾。
基層公益性社會活動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連,有效推動基層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是維護群眾利益、提高社會福利的現實需求。當前,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便是擴大獲取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社會團體認定范圍。基層社會組織,凡是在社會團體設立宗旨、資金用途、社團財務制度等方面符合相關條件的,均可向所屬省級政府部門申請獲取捐贈稅前扣除資格。這樣,一方面激勵基層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與管理,合理規范使用捐贈資金,以期獲取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另一方面公益性捐贈票據的開立,也激勵了社會向基層社會組織的捐贈行為,擴大其籌資渠道,增強開展公益活動的能力,從而更好更有效地服務於人民群眾。
(四) 鼓勵超額捐贈行為
我國目前稅法只規定企業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個人捐贈額未超過納稅義務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當年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而對於企業、個人的超額捐贈部分沒有做出諸如結轉下年的相關規定,不利於提高企業、個人的公益性捐贈積極性,不利於推動我國公益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目前社會組織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往往對於企業和個人的超額捐贈都有可以結轉到下一年的相關規定,以激勵社會公益性捐贈行為。以美國為例,美國企業和個人向公益性社會團體的捐款超出稅前扣除比例的,可以累計到下一年度結轉予以扣除,但結轉期限不得超過五個納稅年度。
我國應結合自身國情,出台關於超比例捐款如何結轉的規定。比如,可以規定企業和個人向公益性社會團體的捐款超出稅前扣除比例的,可以累計到下一年度結轉予以扣除,但結轉期限不得超過三個納稅年度等。這樣,可以更大程度上激勵社會公益性捐贈行為,擴充社會組織籌資來源,為公益性事業發展提供更堅實的資本支持。
(五) 規范政府對社會組織尤其是公益性社會團體的財務監管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第二十條規定 「受贈人每年度應當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受贈財產的使用、管理情況,接受監督。必要時,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對其財務進行審計」;《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三十條規定「社會團體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接受財政部門的監督;資產來源與國家撥款或者社會捐贈、資助的,還應當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基金會管理條例》第三十七條規定「基金會應當接受稅務、會計主管部門的稅務監督和會計監督」。加上《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頒布實施,也使得社會組織的財務運作、資金使用進一步規范化、明晰化、標准化。但同時我們應該看到我國對社會組織的財務監管秩序仍比較混亂,沒有一套明確規范監督機制的法律法規。長此以往,一方面滋長了某些社會組織尤其是公益性社會團體以公益為名號,挪用捐贈款項、中飽私囊的作風,違背了捐贈者的意願,損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公益性社會團體的整體名譽受到損害,出現信任危機,對社會公益性捐贈產生消極影響,不利於推動公益事業的發展。
明確民政、財政、稅務、審計等政府部門對公益性社會團體財務機制、捐贈款項資金用途的監管責任,避免監督的缺位、越位和錯位,建立政府、社會、公益性社會團體三位一體的監管機制是保證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落到實處的現實需要。從國際上看,公益性社會組織發展較為成熟的國家,一般都從法律上明確了各監督部門的監督范圍和許可權,政府各部門共享信息數據、遵守保密制度、相互溝通協商、共同配合。美國設立國內收入署(IRS),運用先進信息技術,加強對納稅人監管。我國政府可以通過制定有關財務監管的專項法律法規把民政、財政、稅務、審計等部門的財務監督職責、許可權、具體的運作程序予以明確和固定化,從而建立統一規范的政府監管機制,解決政府監管的缺位、越位和錯位問題。同時,進行宣傳教育,增強人民群眾的社會監督意識和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觀念,在公益性社會團體內部制定經費支出預算管理制度,從整體上最終形成政府、社會、公益性社會團體三位一體的監管機制,加強社會組織尤其是公益性社會團體的建設和管理,使得我國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落到實處。

❹ 我國對捐贈稅收的減免優惠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捐贈稅收優惠措施如下:

一、公司和其他企業的捐贈

公司和其他企業依照本法的規定捐贈財產用於公益事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稅方面的優惠。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扣除。

二、自然人和個體工商戶的捐贈

自然人和個體工商戶依照本法的規定捐贈財產用於公益事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享受個人所得稅方面的優惠。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個人捐贈額未超過納稅義務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三、境外捐贈

3、境外向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捐贈的用於公益事業的物資,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減征或者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的增值稅。

四、工程項目的捐贈

對於捐贈的工程項目,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給予支持和優惠。

(4)稅收減免的基金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捐贈活動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照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逃匯、騙購外匯的;

二、偷稅、逃稅的;

三、進行走私活動的;

四、未經海關許可並且未補繳應繳稅額,擅自將減稅、免稅進口的捐贈物資在境內銷售、轉讓或者移作他用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家稅務總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中央人民政府



❺ 上海有哪些稅收優惠政策

在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互聯網科技發達的時代,各行各業在不斷地涌現,特別是科技型企業更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展現在人們眼前,那麼正上海注冊一家科技型企業,有哪些財政稅收扶持優惠政策?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上海注冊科技型企業財政稅收扶持優惠政策吧。



一、創新基金

1、種子資金(實施細則另訂)

(1)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從事高新技術和高經濟增長性的產品研發、中試項目。

(2)支持經費一般項目不超過30萬元,重點項目不超過50萬元。

(3)、探索有償資助或投轉股的項目投入機制。

2、融資輔助資金(實施細則另訂)

(1)、旨在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科技成果產業化過程中遇到的貸款難矛盾,與銀行聯手運作。

(2)、單個項目貸款數額原則上下不超過企業注冊資金二倍,貸款期限一般為二年。

3、匹配資金(實施細則另訂)凡列入國家創新基金的項目,原則上按國家資助資金的10—20%比例給予無償匹配資助。

二、專利資助

1、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申請費,按實際繳納的費用資助。

2、授權發明專利的實質審查費,按實際繳納的費用資助。

3、發明專利的授權費及授權後第二年、第三年的年費,按實際繳納的費用資助。

4、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的授權費,按實際繳納費用資助。

5、在香港或澳門申請發明專利的,授權後每項最高一次性資助人民幣10000元。

6、申請國外發明專利的,每獲得一個國家的授權最高資助人民幣30000元,每項發明專利最多資助3個國家。

7、國內每項發明專利申請資助人民幣3000元,每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資助人民幣800元,每項外觀設計專利申請資助300元。

三、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

經認定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根據其綜合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及項目知識產權的具體屬性,在認定之後的一定期限內,由財政專項資金對其專項研發給予扶持。

經認定的創業投資公司,對其投資經認定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和高新技術企業的資金余額超過凈資產50%,並且其他投資的資金余額未超過凈資產30%的,給予財政專項資金扶持。

熱點內容
股票交易是由哪方出過戶費 發布:2024-09-17 06:34:26 瀏覽:650
股票兩日漲停 發布:2024-09-17 06:29:21 瀏覽:240
天狼50期貨有什麼用 發布:2024-09-17 06:13:08 瀏覽:906
l如何開期貨 發布:2024-09-17 06:12:34 瀏覽:471
股票放量漲停能漲多少板 發布:2024-09-17 06:05:14 瀏覽:758
間接融資有哪些金融機構 發布:2024-09-17 05:54:39 瀏覽:571
如何查看個人期貨帳戶交易量 發布:2024-09-17 05:50:14 瀏覽:3
夏門鎢業股票歷史行情 發布:2024-09-17 05:34:32 瀏覽:988
收費的股票軟體靠譜嗎 發布:2024-09-17 05:34:31 瀏覽:924
創業公司的股權如何轉讓 發布:2024-09-17 05:33:56 瀏覽: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