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基金規模能賺多少
A. 我的基金收益有多少
你買的是華安策略優選吧,它是由原來的封閉式基金安久轉換而來的,原來只有約10億資金,現在擴容至100億,你買的就是增加的這90億元的一部分。而顯示的凈值為2.4502元是原來基金安久的凈值,是為了原來持有的人轉換時計算用的,和我們後面買的人沒有關系。
另外,現在90億的資金剛剛轉給基金公司,他還沒來得及買足夠的股票呢,所以凈值變化不大,就當他還是1.00元吧,你如果關心,就看大盤指數,指數漲了應該高興,因為基金至少已經買入了一些股票,開始賺錢了;若股市跌了,更應該高興,因為還有大量的資金,可以以更低的價格買進更多的股票。
B. 規模越大的基金賺錢越多嗎
現在隨著基金的普及,許多人都在開始投資基金,基金的熱度不斷攀升,而且大家對於基金的了解也越來越深。也許你聽過網路上流傳的這樣一句話:選擇基金就要選擇規模大的基金,這樣的話賺錢也就會越多。這句話到底是對是錯,我們來進行深度解析一下。
實際上,基金業內的人都很清楚一點:基金規模並不是越大越好的。
我們建議優選規模處於中等偏上的基金是最好的,因為規模較小的基金,可能會面臨基金運營成本抬升和清盤的風險,而規模過大的主動管理類基金,資產配置難度也會相應的增加。
市場上的基金多種多樣,一共有4種:貨幣基金、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每一種基金的投資類型不一樣,也會造成同樣的錢投資收益不一樣。
首先要了解的一個觀念就是:資金越多的話賺錢也會越多。比如,一個人1萬塊錢買一隻股票,一個人10萬塊錢買同一隻股票,那麼賺錢的話肯定是10萬塊錢那個人賺的更多。但是這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要買同一隻股票,這樣才能夠做對比。
比如,把貨幣基金和股票基金來做對比,貨幣型基金擁有10億的規模,股票型基金也是10億規模,貨幣基金一年的年化收益率來說最多也就是在3%左右,而股票型基金如果收益不錯的話一年100%以上的收益也是可以達到的。
所以,按照這個理論上來說的話,股票型基金即使比貨幣基金的規模小,擁有的資金少,但是股票型基金賺的錢也一樣比貨幣型基金多。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基金規模越大,賺的錢也會相應增加,但是如果要橫向去對比,那麼就不一定是這個情況了。
其實這也還是考驗大家對於基金的認知程度,有句話說得對:人永遠也不能賺到自己認知范圍以外的錢。所以,想通過投資理財來賺錢,專業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
C. 基金回報率一般多少
基金投資的年化收益大概是在10—20%之間。這個收益不是固定的,若是投資的基金好,收益可以達到20%以上,若是投資的基金不是很好,不但沒有收益,可能也會虧損,畢竟絕大多數基金不是保本的,投資人能不能賺到錢,取決於投資的這只基金怎麼樣。
基金回報率一般多少
1、選取與自己風險承受度相符的基金,例如說投資人是保守型的,就不要再挑選中高風險的基金。
2、控制好持倉比例,比如說投資者有一萬元的閑錢,那麼在購買的時候,就可以先半倉,然後根據市場的走勢再加倉。
3、挑選高質量的基金,挑選往日業績排名前列、PE低估或適中、成立年限大於3年及以上,規模在10億以上的基金等。
4、高拋低吸:基金賺錢通常是獲得買賣差價,以低價買進高價售出才可以賺錢,但高拋低吸需要投資人具有一定的投資水平,而且買賣時機無法把握,對投資者投資水平的要求很高。
D. 基金比例配售不了解,基金比例配售指的是什麼呢
許多人認為基金必須賺錢。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世界上沒有投資只賺不虧。基金的風險也很大。許多基金需要購買股票。許多人認為購買基金很容易賺錢。如果他們自己買股票,他們會損失很多錢。這主要是因為他們不會投資股票,也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基金有專業的投資團隊投資股票。相對而言,它比自己投資股票賺錢的機會要大得多。當股市大幅上漲時,基金的收入非常高,但當股市大幅下跌時,基金的下跌也非常大。我們必須明確這一點。我們不應該片面地認為我們不能在股市賺錢。購買基金必須能夠賺錢。只要投資和財務管理有風險,我想提醒你,投資是有風險的,財務管理需要謹慎。
基金比例配售是指當投資者認購基金總資金超過基金公司限定的銷售規模時,基金公司必須按照原規模和募集總金額的比例分配給投資者。配售的比例=限定發售的規模/募集期內有效認度購申請總金額×100%;投資者認購申請確認金額=募集期內提交的有效認購申請金額×配售比例。基金比例配售與以往基金發行方式最大的區別在於,投資者在認購新基金時不必排隊。只要基金籌集規模不超過規定的籌集上限,就可以確認所有有效的認購申請;如果超過規模上限,客戶的認購申請將按比例確認,即投資者的認購金額只能部分達成100筆交易。
E. 買F0F基金是規模大的好還是規模小的好
基金規模好還是小比較好。
活躍的股市帶動了基金發行的活力。有限的資金發行後就被捲走了。在投資人的熱情下,連新的集資規模也越來越大,市場和基金銷售火爆。但投資者應該靜下心來仔細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基金規模對投資回報有什麼影響?你選擇大型基金還是小型基金?
許多投資者認為基金越大越好,但事實並非如此。基金有一個「優秀」的尺度,也就是適度的尺度。因為資產規模對基金的影響很多,包括費用、投資組合的流動性等等。
1.基金支出。
規模影響基金的成本。規模越大,降低費率的可能性越大。因為規模經濟:隨著總份額的增加,管理基金的運營費用占管理費收入的比例會降低,所以有降低比例的空間。
假設有兩只基金,管理費按凈資產的1%提取,總份額分別為50億和5億。顯然,前者的凈資產比後者大得多,所以管理費收入比後者高得多;但是兩個管理基金的運營費用不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因此,在海外成熟市場,一些大型基金往往會推出降低管理費率的措施。
從表面上看,1%和0.5%的收益率差似乎不算什麼,但是少量的積累會對長期收益產生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債券基金等低風險產品,原始收益有限,成本對投資回報的影響更大。這些利率變化不大,但該基金投資股票和債券的回報卻在波動。你不能控制市場的突變和基金經理的投資操作,但你可以控制費用。
2.投資組合流動性。
隨著規模的增長,基金的利率通常會降低。但這並不意味著基金越大越好。如果基金規模過大,會影響組合的流動性。對於一隻只有5億元的基金,基金經理可以自由進出買賣股票。所謂「小船掉頭」。但對於50億資金來說,買賣股票的流動性受到了挑戰。投資策略。
如果基金主要投資藍籌股,這些股票板塊大,交易活躍,不會影響大資金的流入和流出。但如果基金持股集中度高,即大部分資產投資於少數股票,那麼流動性就會出現問題。因為在調整投資組合時,大規模拋售股票會對股價產生很強的影響,使得基金經理無法投資少數股票,所以會出現流動性問題。因為在調整投資組合時,大規模拋售股票會對股價產生強烈的影響,使得基金經理無法以理想的價格賣出股票。雖然基金公司會採取許多策略來緩沖其影響,但大型股票基金的流動性仍然不盡如人意。
基金規模過大,往往會影響其運營效率。對於主要投資小盤股的基金,流動性問題更為敏感。如果基金規模很大,買賣股票會比較困難,尤其是一些不夠活躍的小盤股。在美國,通常小盤股基金規模達到10億美元後,流動性問題就變得非常突出,所以很多基金會在這個時候暫停接受新的認購。
結果表明,在不考慮基金成本的情況下,小規模基金的回報高於大規模基金。
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時,應充分注意基金的規模。規模過大容易影響基金未來的收益。所以投資者不要誤解為越大越好,要密切關注基金的回報是否因為規模過大而落後於同類可比基金。在比較了兩只類似的基金後,投資者可能希望選擇較小的基金,特別是小盤股基金,因為基金的大規模對其回報有較大的負面影響。
F. 逾84%的人浮虧,張坤的基金真是這么慘嗎
張坤有責任,但不完全是張坤的錯。
很多平台在12月1月大肆的宣傳張坤和他的易方達,直接把默默無聞的張坤推上了神壇。
張坤雖說從業年限有10多年,平均年化回報近20%。
但如果張坤沒有在最近2年搶到這一輪的白酒行情,他的實際年化回報也僅有10%多一點而已,而且他的基金管理規模,也僅有百億而已。
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風來了,張坤才起飛了。
並不是張坤本身覺得白酒行業好,是易方達這一次押准了白酒,讓易方達起飛了。
最終留下了張坤,去背了這個黑鍋,誰讓他成了風口上的豬,誰讓他分到了管理費。
張坤不慘,張坤的基金也不慘,是基民被市場輿論引導在高位買入了基金。
基金經理拿到了基民的錢,被動的加倉了手中已經超高估值的股票。
所以,錯在基民,錯在那些引導基民不停買入的輿論,錯在基金大肆宣傳業績而不提風險,錯在市場。
基金的凈值「欺騙」了很多人。
數據統計不會騙人,易方達藍籌,逾84%的人浮虧,是很正常的。
風停了,張坤跌落神壇,也是很正常的,因為在規模瘋狂擴張的後期,是基民綁架了張坤。
這件事不能說是基民的錯,也不能說是基金經理的錯,基金的制度使然。
可以說,不論是限購,還是分紅,張坤已經盡力了。
很多基金新手,沒有搞懂基金的 游戲 規則,結果被基金的收益率給「忽悠」了,也就順理成章了。
今天,就來揭開84%浮虧背後的秘密。
基金本身和股票不同。
基金的份額,也就是募集規模,其實是無限制的。
也就是說,1塊錢的時候,基金可能有1億份,2塊錢的時候,基金可能有5億份。
基金的總管理規模,從1億,變成了10億,但是凈值還是2塊錢。
我們如果看基金的收益率,顯示就會是最近一年100%,但實際收益率,可能是80%,可能是50%,可能是20%。
因為很多人可能是在1.8買入的基金。
從份額來看,2020年6月底,易方達藍籌92億份,9月底152億份,12月底236億份,春節前,應該突破了280億份。
也就是說,基民們不斷的在高位加倉。
根據數據統計來看,絕大多數人是在9月底之後買入易方達藍籌,並且最近半年一直在加倉。
所以,大部分高位買入基金的基民,出現浮虧,也是正常的。
有些基民覺得,基金為什麼不主動降倉位,為什麼不提前限購,都是等下跌了以後才有舉措。
其實,沒有基金敢第一個提出限購,因為這是一個利空信號,誰都不敢第一個去釋放這種信號。
張坤的易方達在1月27日限購,其實是為了降低風險,卻被基民錯誤解讀為好基金不讓買,更加瘋狂的加倉。
基民瘋狂的認購,把錢給到基金,迫使基金在高位不停的加碼,繼續推動股價上漲。
易方達藍籌由於倉位較高,沒有那麼多現金來支持分紅,又面對蜂擁而來的資金,陷入兩難。
這種被動的吹泡泡形式,我想不管是張坤,還是其他人,都是很難處理的。
即便基金經理都知道,股票的估值已經在相對高位,也必須默默的繼續買入,被動增加持倉。
不僅是這一隻基金,是所有的基金幾乎都重復著同樣的動作。
當中央 財經 發聲提及基金熱,基金募集規模開始放緩的時候,基金的墜崖式暴跌也就不遠了。
這時候,易方達中小盤,最終以分紅的方式降低倉位,以停止認購的方式降低倉位。
這么多信號的釋放依然沒有喚醒沉睡中的小白基民,他們相信長期持有的價值,並且不斷「抄底」和補倉,直到打光所有的子彈,才猛然間發現自己被割韭菜了。
基金墜崖背後的情況,是基金並沒有遭遇大面積贖回,絕大多數基民仍然在不停加倉。
這也就再一次解釋了,為什麼84%的基民出現了虧損,因為在相對高位買入和補倉。
很多時候,基金經理的無奈,基民不懂。
大盤到5000點的時候,你的朋友仰慕你的能力,給了你100萬讓你炒股,讓你必須持倉60%以上,那結果是什麼?
結果就是虧的一塌糊塗。
張坤的易方達,面臨的就是這樣的難題。
散戶是怎麼虧錢的?
一隻股票,從40塊漲到100塊,你開始入場,因為別人告訴你,還能漲,可能要到200。
100塊,你試探性的買入一些。
過了兩個月,漲到110塊了,你覺得有道理,於是又買了一些。
過了兩個月,漲到了120塊,你覺得太好賺了,於是又買了不少。
結果,從120塊回撤了10%,108塊,你覺得補倉良機到了,把剩下的錢都買入了。
現如今,跌回了100塊,別人沒虧你虧了,回頭跌到90,甚至80,虧的更慘。
心理學中的價格錨定,讓你忘記了起點,40塊,記住了100塊。
而200塊的價格預期,讓你把錨放到了200,這100成了一覽眾山小。
再之後120的價格錨定,也是直接決定了你100多瘋狂的補倉最終價值回歸到100的原點。
其實,不論是股票也好,基金也罷,交易心理是一樣的,價格的錨定預期,很多時候是人內心的悸動導致的。
基金是有漲幅幾十倍的,但最近一兩年漲幅兩三倍,其實已經積聚風險了。
大家其實都知道短期的漲幅空間不大,但總覺得長期還會漲,就選在了一個相對的高點入場。
這個舉動的結果,就是長期被動的持倉,靠時間去抹平浮虧,搭進去的其實是時間成本。
尤其是剛開始下跌,回撤幅度在10%,20%,加倉一定要謹慎。
股票市場也好,基金市場也罷,任何時候都可以入場,不必急於一時。
給幾個建議。
1、熬的過時間的,卧倒。
每一次基金大幅度回撤,從開始到結束,起碼半年一年,甚至更長。
確實,估值需要靠下跌和時間來修復。
這個時候如果可以給基金一些彈葯,整個基金的企穩回本,反而會更快一些。
只可惜,估計基民們手裡的錢不多了,只能被動卧倒。
2、倉位較低的,定投。
如果倉位低,定投就可以,熊市快去下跌周期短,築底周期長。
按照定投周期規律來看,大概率可以在底部拿到比較多的籌碼,相對有利。
對於解套,甚至賺錢,定投可能最適合當下的行情。
3、有錢補倉的,等下跌企穩後再考慮。
如果你有錢補倉,再也別著急了,很多基金目前的回撤是20%,按照去年的漲幅情況判斷,最大回撤40-50%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所以不用著急現在補倉,等著基金再出現大幅度的回撤,並且企穩之後,再適度補倉,最為妥當。
不要把籌碼都集中在同一個價格區間,這樣不僅抄不到底,還容易閃著腰。
吃一塹,長一智。
基金投資,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仍然是一項非常不錯的投資。
只不過對於投資者來說,任何投資都要弄清楚風險,弄清楚規則,弄清楚玩法,弄清楚策略。
盲目的跟風,你也買我也買,大概率就是被套在山頂。
當人群盲目集聚的時候,風險就來了,因為投資市場是冷酷無情的,不會讓一大群沒有概念的人都賺到錢。
當所有人沒有投資概念,都能賺到錢,對於市場來說,這也是一種很大的風險。
投資基金是長期性投資行為,不能拿投資基金當成股票炒作,短線進出。
我特意查了一下樓主觀點的由來,部分網站已經刪除了這一說法,為了保持原汁原味,引述了天天基金網的原話:
比如牛年後下跌接近20%的 易方達藍籌,近一年虧損的用戶比例高達近84%!
但是可以看到,易方達藍籌近一年的回報是超107%的,
易方達基金凈值一年的回報是翻倍,可是84%基民虧錢,說明基民投資風格也是追高買進的短線投資行為,在實際中,筆者也曾經聽說過投資基金只不過是一兩天的行為,也就是看到有錢賺了,就選擇賣出,這等同於短線投機,是很容易虧錢的,畢竟一大筆錢被交易費用和傭金收走了,又無法享受基金凈值長期增長。
基金一年翻倍,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而不是一天鑄就,只有長期持有基金份額,才可能享受專家理財的穩健高收益,短線翻炒基金等同於短線投機炒股,虧錢是大概率事件,A股散戶長期以來緣何七虧二平一盈利,就在於短線投機太重,不願意長期持股。而不是A股缺少牛股。
投資張坤的基金也是一樣,基金凈值增加107%,可是很多基民沒有持有基金1年以上,也就無法獲得1倍的收益,在短線進出中,也許只有10%的收益,可是下一次抄底碰到股市調整,割肉離場,就把10%收益虧掉一截,幾次割肉離場,就會把一次10%收益割沒有甚至虧錢了。
基民虧錢,基金凈值增加,基民該思考自己的理財習慣,而不是責怪基金管理人理財能力不行。
投資基金也好,投資股市也好,我個人觀點不建議仿效,依然是長期投資,而不是瘋狂的追漲殺跌,何為風口,就追逐什麼?炒來炒去,到頭來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