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做大學基金志願者得到什麼
⑴ 知乎· 在美國大學的捐贈基金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其實大部分美國大學基金會就是一種FOF (Fund of Fund),只不過沒有直接客戶的壓力,而程序上只需對董事會負責。至於內部工作如何,基本上每家學校各不一樣。在我知道範圍內,大概介紹下。
首先,分兩類:一, 公共的-大多是公立大學的基金會,如加州大學,德州大學。這類基金會需要向公眾定期報告。幾個特點:
1. 由於需要公開很多信息,這樣子學校基金可能會喪失一部分的超額收益,因為不共享倉位的投資經理會被排除。從投資配置的角度講,這樣就有了偏見。如果你不是因為認為不透明的經理比透明經理表現要差而做這樣的決定,理論上你的配置不是最優的。
2. 公共的大學基金管理人員的薪水要公開,如果完全市場化的薪水結構,會受到很大的公共壓力。
3. 會收到很多公眾的質問,需要PR部門支持。公共關系很重要。
二,私有的-大多是私立大學基金會。如哈佛耶魯。
1. 由於是私有化的部門,這類的大學基金會不需要公開太多信息。
2. 基金管理人員薪金可以完全市場化,只要董事會批准。之前有新聞爆出哈佛的交易員幾百萬美金薪水遭到董事會質疑。
3. 投資也更自由,工具更多,可投資的范圍更廣。大學基金會是非盈利組織,從公司本質上就決定了整體工作節奏跟各大對沖基金投行肯定是要慢些。而且大學基金是買方,各大基金經理,咨詢公司,資管公司,軟體公司都會到你辦公室來攬生意。另外,個人覺得,由於跟大學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大部分的大學基金的學術氣氛濃厚,有很多高級經理同時也是教授,也經常會有學術大牛來探訪。我曾經打開過一個「古老」的EXCEL模型是由William Sharpe(諾獎得主,Sharpe Ratio公式發明者)親自編寫,蠻驚訝的當時。這些人都是慢性子,所以大學基金大都是四平八穩的。
現在把題目延伸出去一下下,從投資角度來講,大學基金的兩個主要特徵:
1. Allocation 比 Selection 重要!大學基金其實就是allocator。 資產配置對總體收益的影響比選擇出好經理人影響要大的多。畢竟大學基金講究的是Diversified,表現再好的經理,在整個portfolio下不見的佔比能超過個位數百分比的。
2. 大學基金是長期投資者。捐贈金從技術角度上講是最追求長期收益的一種資本,因為捐贈金沒有obligations。如果學校沒有財務上的需要,理論上捐贈金是不用考慮「贖回」的。所以如我之前答的一貼里問的,這就是為什麼VC/PE拿了很多養老金捐贈金的投資。因為長期投資者可以拿流動性缺失的超額收益,這正是VC/PE提供的。也正因為是長期投資者,所以在大學基金里的人都有很長的工齡,流動性較低,這也復合了整個基金的格調:長期穩定的增長。稍微講下耶魯和張磊,據我所知,張磊只在耶魯實習過,但是這就夠了,因為結識了David Swensen,當代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或者沒有之一)。而且張磊本身當時能力就很突出,已經夠格可以當基金經理了。Yale給了第一筆錢,也帶動了其他幾所學校基金。加一句,現在前10大美國大學基金,有6家還是7家的首席投資官都是David Swensen以前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