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基金虧多少錢
Ⅰ 千億「公募一哥」張坤違約:易方達怎麼了
對於危機的處理,易方達基金快速反應可謂神速,有關千億「公募一哥」張坤違約的消息,很快就被刪掉了。
出品 | 商業大咖研究院
連日來,易方達基金經理張坤「違約」事件頓時在全網炸鍋!
彷彿一夜之間,關於千億「公募一哥」張坤如何違約,如何讓眾多「坤粉」損失慘重,如何違反《基金法》相關規定等聲音不絕於耳!
然而, 搞笑 的是,炸鍋僅半日,相關文章就在全網被「404、505」的消失了。原本商業大咖研究院想在網上搞點素材抄抄,結果啥也沒有。
由此可見,易方達基金快速反應能力堪比「香港PTU」,難怪旗下基金能漲到天上賣到秒光!
張坤違約,說的是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中小盤基金在「掛羊頭,賣狗肉」:
這樣的操作究竟有沒有違約?我們來看下《易方達中小盤基金合同》上是怎麼說的。翻閱合同,上面明確規定,基金投資目標是:
而且,規定「中小盤個股倉位不低於80%」。
什麼樣的股票屬於中小盤股?這份合同里也給出了明確的定義,翻譯一下就是:
合同還規定,本基金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最高限是95%。這意味著, 易方達中小盤基金持有中小盤股票資產不低於76%,持有大盤股的整體比例不超過19%。
但我們來看看易方達中小盤的前十大重倉股:
茅台,流通市值2.5萬億,A股流通市值排名第1;
五糧液,流通市值9979億,A股流通市值排名第4;
瀘州老窖,流通市值3425億,A股通市值排名第21;
洋河,流通市值1884億,A股通市值排名第48;
除了洋河,張坤重倉的基本都是A股流通市值TOP1%的股票。 重倉的4大白酒股佔了易方達中小盤總倉位的39.28%。
很明顯,張坤確實沒有按照合同來投資。
當然,更關鍵的是,這種違背合同的操作,虧錢了。2021年以來,易方達中小盤因為重倉大盤股,導致基金最高回撤超過31.29%。
一眾基民,慘遭屠戮,跌媽不認。
按照《基金法》相關規定,違反基金合同等原因,給基金財產或基金份額持有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換句話說, 投資者完全可以根據基金法以及基金合同,向易方達基金主張索賠。
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中國公募基金行業發展了20多年,基金合同卻依然形同一張廢紙。
張坤何許人也?
事情還要從去年說起!去年疫情期間百業凋零,大家都在想著怎麼保住飯碗之際,中國樓市和股市呈現出「二龍戲珠」的火熱場面。
霎時間,一批過去「牽著不走打著倒退」的大藍籌紛紛崛起,數千億市值的股票照樣以在半年甚至旬月之內翻倍暴漲。
更有甚者,像英科醫療這樣大發疫情橫財的公司,其股票一年暴漲30倍也是隨處可見。在此背景下,一批無心工作或剛剛下崗的90後、00後們紛紛躍躍欲試,決定在股市上大展宏圖,以此來實現人生第一個小目標。
但由於年輕人缺乏專業素質,於是在對股票一竅不通的情況下,開始嘗試投資基金。結果在傻子都能賺錢的牛市中,這幫年輕人首次嘗到了「不勞而獲」的美味。
就在此時,牛市總旗手張坤被年輕人徹底捧紅了!
人紅是非多,在張坤等基金一哥大火之時,馬桶台「天天向上」欄目組也想借著基金一哥的熱度,搞一期投資相關的節目。
2021年3月3日,多位基金經理將受邀錄制綜藝節目《天天向上》的消息滿天飛,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關於公募基金行業投教宣傳工作的倡議》,明確提出公募基金投教宣傳嚴禁 娛樂 化。隨後各大基金公司紛紛表態,相關綜藝節目也隨之取消。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張坤成為一哥之後,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力,同時給易方達基金帶來哪些「福音」?
數據顯示,今年1月,易方達發行的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混合基金募集規模高達2398億,這是中國第一隻募資超2000億的公募基金。
然而,史上規模最大還不能完全展現坤哥的影響力,幾秒鍾時間被搶購一空才是實力的體現。
就在今年一月份,全市場發行的幾十隻基金集體出現搶購秒殺的局面,最終促使基金公司玩起了限購的套路。這種場面真可謂是百年罕見。
這讓人想起了2015年股災之前,打錯股票代碼都能撿錢的歲月,那種瘋狂歷歷在目,但瘋狂之後就是「踩踏」。股市泡沫就像沙上建塔,只要有一丁點不利因素出現,都可能讓其煙消雲散。
而張坤的走紅正好暗合這場基金狂潮的韻腳。但隨之而來的基金暴跌潮,也把張坤打下了神壇。
一夜之間,「坤哥」變成了「坤狗」,綠得發慌的基民恍然發現,張坤竟然是個「酒神」。他操作的易方達中小盤基金的持倉里,白酒佔了半壁江山,他的最愛是——貴州茅台、洋河股份、五糧液和瀘州老窖等,再加上水井坊,白酒股總市值占基金凈值接近50%。
儼然是把中小盤基金搞成了白酒ETF。不僅如此,前十大重倉股中,市值最小的宇通客車也價值300多億。
那麼問題來了,所謂的易方達中小盤混合基金到底能不能參與「偷懶抱團」,豪飲萬億市值的白酒股?
毫無疑問,按照基金約定,決不允許!
這樣說來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中小盤混合基金就是在「掛羊頭,賣狗肉」,跟風投機,惡炒白酒!
根據《易方達中小盤基金合同》顯示,該基金投資目標是:具有競爭優勢和較高成長性的中小盤股票。而且,規定「中小盤個股倉位不低於80%」。
那什麼樣的股票屬於中小盤股?這份合同里也給出了明確的定義,翻譯一下就是:A股流通市值排名後2/3的股票。
對此,商業大咖研究院粗略看了一下,凡是流通市值超過100億的,基本不屬於中小盤投資標的。
此外,合同還規定,本基金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最高限是95%。這意味著,易方達中小盤基金持有中小盤股票資產不低於76%,持有大盤股的整體比例不超過19%。
但易方達中小盤的前十大重倉股中,茅台五糧液流通市值都達到萬億,最小的也有三百多億市值。很明顯,張坤確實沒有按照合同來投資。
當然,更關鍵的是,這種違背合同的操作還出現大虧。2021年以來,易方達中小盤因為重倉大盤股,導致基金最高回撤超過30%。
按照《基金法》第八十三條規定,基金管理人違反基金合同約定,給基金持有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換句話說,投資者完全可以根據基金法以及基金合同,向易方達基金主張索賠。但在我印象中,好像中國證券市場還無此先例。
這樣看來,中國公募基金的合同形同一張廢紙,否則就是涉嫌公開的合同欺詐。而在券商銷售埠,該基金還存在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涉嫌嚴重的虛假宣傳。
這兩點,任何一點都可以讓基金公司連帶承銷的證券公司一起跟著上法院。
那麼問題又來了,連我這種吃瓜散戶都知道這些基金存在違法違約情形?這張坤作為專業人士會不懂嗎?
毫無疑問,十分清楚自己的行為。但在巨大的名利面前,所有的職業操守都化作了「利令智昏」。
雖然基金經理炒股虧錢很常見,虧錢之後也不用賠償,但基金總是虧錢,就會遭到大量贖回,這樣形成的惡性循環會導致基金規模大幅下降。
最終的結果就是,基金公司沒錢賺,基金經理沒獎金,甚至工資都要扣減。最嚴重的是,基金經理投資水平太爛,臭名昭著後,很快就會被這一金領行業拋棄。那這幫所謂的「天之驕子」,靠著多年「寒窗苦讀」搞來的資質和學歷就全白瞎了。
所以說,無論是為了基民利益,還是為了自身或基金公司利益,基金經理都要「不擇手段」把凈值搞上去。
這樣一來,去年機構集體抱團大藍籌的現象也就可以理解了!畢竟藍籌股經營相對穩定,暴雷概率不高,且市值夠大,怎麼看都十分適合大家抱團取暖。
至於以後怎麼套現離場,那是下一任經理的事,咱們先把自己業績做起來,搞個名利雙收之後跳槽就行了。這也直接導致某基金公司90後美女經理上任後,一股沒買慘遭巨虧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據商業大咖研究院了解,這個基金一哥的投資水平也相當一般。
張坤從2013年開始,茅台就出現在易方達中小盤混合基金十大持倉中,也正是從那時開始,消費股在張坤的持倉中佔比越來越高,持股集中度也越來越高,到2013年四季度,消費類的股票佔了他前十大持倉中的八席。
很明顯,張坤在大力押注消費股。遺憾的是,張坤押注後的三年,其業績都乏善可陳,直到2016年開始,以茅台為代表的消費類股才開始飆漲。
很明顯,張坤的研判並不準,賺錢純粹靠散戶慣用的伎倆「死扛」。不過,研判出現差錯並不影響幸運之神來敲門,三年後張坤等來了白酒的騰飛。所以說,死扛也是一種投資策略。
在賭場里,接連贏錢的可能是技術超群的賭神,也可能是千王之王的賭聖,但更可能是走了大運的賭徒。
同樣,股市充滿隨機性,基金 歷史 表現好,可能是能力水平的表現,也可能是運氣,憑運氣賺來的錢,遲早要憑實力還回去。
機構抱團無論是「抱自個」:基金經理操作的多隻基金聯手買一類股票;還是「抱同事」:同一家基金公司經理進行互相「串通」買一類股票,但這屬於違法行為;或是「抱同行」:看同行同體量的基金都買啥,大家心照不宣買一類股票,都是偷懶且自私的行為。
要知道,基金投資股票本質上不是為了當大股東,也不是為了參與公司治理,而通過二級市場賺差價。換句話說,沒有那個基金是指望上市公司分紅來盈利的,這樣的話基金早就被基民用腳投票了。
因此,機構抱團後,總有互相傷害的一天,即拋售的時候。茅台股價之所以多年持續上漲,並不是真的極具投資價值,而是這只股票幾乎沒有散戶,任何機構拋售都是在割同行的韭菜。
但是在這互相傷害的那天沒來之際,基金經理們老老實實抱團也就成最靠譜的投資策略了,畢竟賺取基民的錢才是王道啊。
數據顯示,2020年,基金管理人收取的管理費用高達929.63億元,較2019年增長了47%,遠超絕大多數基金創造的收益。其中,易方達基金憑借12251.67億元的資產規模收取56.47億元,管理費排名基金公司首位。
易方達基金管理費排名第一,「千億大咖」張坤的管理費收的也不少。數據顯示,2020年,張坤收取的管理費為6.97億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一季度,新基民超7成虧損。基民「跌媽不認」的時候,張坤的管理費拿到手軟。
這就形成了「不管基民賺不賺錢,反正基金公司旱澇保收」的怪圈,難怪人們把基金公司稱為中國最牛「收割基」。
正因如此,回過頭來我們就很能理解,為啥張坤冒著「違約」的風險也要豪飲白酒巨頭了?都是名利惹的禍!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你「先富一步」,而你卻被蒙在鼓裡,不斷地懷疑自己「眼瞎」!
Ⅱ 逾84%的人浮虧,張坤的基金真是這么慘嗎
張坤有責任,但不完全是張坤的錯。
很多平台在12月1月大肆的宣傳張坤和他的易方達,直接把默默無聞的張坤推上了神壇。
張坤雖說從業年限有10多年,平均年化回報近20%。
但如果張坤沒有在最近2年搶到這一輪的白酒行情,他的實際年化回報也僅有10%多一點而已,而且他的基金管理規模,也僅有百億而已。
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風來了,張坤才起飛了。
並不是張坤本身覺得白酒行業好,是易方達這一次押准了白酒,讓易方達起飛了。
最終留下了張坤,去背了這個黑鍋,誰讓他成了風口上的豬,誰讓他分到了管理費。
張坤不慘,張坤的基金也不慘,是基民被市場輿論引導在高位買入了基金。
基金經理拿到了基民的錢,被動的加倉了手中已經超高估值的股票。
所以,錯在基民,錯在那些引導基民不停買入的輿論,錯在基金大肆宣傳業績而不提風險,錯在市場。
基金的凈值「欺騙」了很多人。
數據統計不會騙人,易方達藍籌,逾84%的人浮虧,是很正常的。
風停了,張坤跌落神壇,也是很正常的,因為在規模瘋狂擴張的後期,是基民綁架了張坤。
這件事不能說是基民的錯,也不能說是基金經理的錯,基金的制度使然。
可以說,不論是限購,還是分紅,張坤已經盡力了。
很多基金新手,沒有搞懂基金的 游戲 規則,結果被基金的收益率給「忽悠」了,也就順理成章了。
今天,就來揭開84%浮虧背後的秘密。
基金本身和股票不同。
基金的份額,也就是募集規模,其實是無限制的。
也就是說,1塊錢的時候,基金可能有1億份,2塊錢的時候,基金可能有5億份。
基金的總管理規模,從1億,變成了10億,但是凈值還是2塊錢。
我們如果看基金的收益率,顯示就會是最近一年100%,但實際收益率,可能是80%,可能是50%,可能是20%。
因為很多人可能是在1.8買入的基金。
從份額來看,2020年6月底,易方達藍籌92億份,9月底152億份,12月底236億份,春節前,應該突破了280億份。
也就是說,基民們不斷的在高位加倉。
根據數據統計來看,絕大多數人是在9月底之後買入易方達藍籌,並且最近半年一直在加倉。
所以,大部分高位買入基金的基民,出現浮虧,也是正常的。
有些基民覺得,基金為什麼不主動降倉位,為什麼不提前限購,都是等下跌了以後才有舉措。
其實,沒有基金敢第一個提出限購,因為這是一個利空信號,誰都不敢第一個去釋放這種信號。
張坤的易方達在1月27日限購,其實是為了降低風險,卻被基民錯誤解讀為好基金不讓買,更加瘋狂的加倉。
基民瘋狂的認購,把錢給到基金,迫使基金在高位不停的加碼,繼續推動股價上漲。
易方達藍籌由於倉位較高,沒有那麼多現金來支持分紅,又面對蜂擁而來的資金,陷入兩難。
這種被動的吹泡泡形式,我想不管是張坤,還是其他人,都是很難處理的。
即便基金經理都知道,股票的估值已經在相對高位,也必須默默的繼續買入,被動增加持倉。
不僅是這一隻基金,是所有的基金幾乎都重復著同樣的動作。
當中央 財經 發聲提及基金熱,基金募集規模開始放緩的時候,基金的墜崖式暴跌也就不遠了。
這時候,易方達中小盤,最終以分紅的方式降低倉位,以停止認購的方式降低倉位。
這么多信號的釋放依然沒有喚醒沉睡中的小白基民,他們相信長期持有的價值,並且不斷「抄底」和補倉,直到打光所有的子彈,才猛然間發現自己被割韭菜了。
基金墜崖背後的情況,是基金並沒有遭遇大面積贖回,絕大多數基民仍然在不停加倉。
這也就再一次解釋了,為什麼84%的基民出現了虧損,因為在相對高位買入和補倉。
很多時候,基金經理的無奈,基民不懂。
大盤到5000點的時候,你的朋友仰慕你的能力,給了你100萬讓你炒股,讓你必須持倉60%以上,那結果是什麼?
結果就是虧的一塌糊塗。
張坤的易方達,面臨的就是這樣的難題。
散戶是怎麼虧錢的?
一隻股票,從40塊漲到100塊,你開始入場,因為別人告訴你,還能漲,可能要到200。
100塊,你試探性的買入一些。
過了兩個月,漲到110塊了,你覺得有道理,於是又買了一些。
過了兩個月,漲到了120塊,你覺得太好賺了,於是又買了不少。
結果,從120塊回撤了10%,108塊,你覺得補倉良機到了,把剩下的錢都買入了。
現如今,跌回了100塊,別人沒虧你虧了,回頭跌到90,甚至80,虧的更慘。
心理學中的價格錨定,讓你忘記了起點,40塊,記住了100塊。
而200塊的價格預期,讓你把錨放到了200,這100成了一覽眾山小。
再之後120的價格錨定,也是直接決定了你100多瘋狂的補倉最終價值回歸到100的原點。
其實,不論是股票也好,基金也罷,交易心理是一樣的,價格的錨定預期,很多時候是人內心的悸動導致的。
基金是有漲幅幾十倍的,但最近一兩年漲幅兩三倍,其實已經積聚風險了。
大家其實都知道短期的漲幅空間不大,但總覺得長期還會漲,就選在了一個相對的高點入場。
這個舉動的結果,就是長期被動的持倉,靠時間去抹平浮虧,搭進去的其實是時間成本。
尤其是剛開始下跌,回撤幅度在10%,20%,加倉一定要謹慎。
股票市場也好,基金市場也罷,任何時候都可以入場,不必急於一時。
給幾個建議。
1、熬的過時間的,卧倒。
每一次基金大幅度回撤,從開始到結束,起碼半年一年,甚至更長。
確實,估值需要靠下跌和時間來修復。
這個時候如果可以給基金一些彈葯,整個基金的企穩回本,反而會更快一些。
只可惜,估計基民們手裡的錢不多了,只能被動卧倒。
2、倉位較低的,定投。
如果倉位低,定投就可以,熊市快去下跌周期短,築底周期長。
按照定投周期規律來看,大概率可以在底部拿到比較多的籌碼,相對有利。
對於解套,甚至賺錢,定投可能最適合當下的行情。
3、有錢補倉的,等下跌企穩後再考慮。
如果你有錢補倉,再也別著急了,很多基金目前的回撤是20%,按照去年的漲幅情況判斷,最大回撤40-50%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所以不用著急現在補倉,等著基金再出現大幅度的回撤,並且企穩之後,再適度補倉,最為妥當。
不要把籌碼都集中在同一個價格區間,這樣不僅抄不到底,還容易閃著腰。
吃一塹,長一智。
基金投資,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仍然是一項非常不錯的投資。
只不過對於投資者來說,任何投資都要弄清楚風險,弄清楚規則,弄清楚玩法,弄清楚策略。
盲目的跟風,你也買我也買,大概率就是被套在山頂。
當人群盲目集聚的時候,風險就來了,因為投資市場是冷酷無情的,不會讓一大群沒有概念的人都賺到錢。
當所有人沒有投資概念,都能賺到錢,對於市場來說,這也是一種很大的風險。
投資基金是長期性投資行為,不能拿投資基金當成股票炒作,短線進出。
我特意查了一下樓主觀點的由來,部分網站已經刪除了這一說法,為了保持原汁原味,引述了天天基金網的原話:
比如牛年後下跌接近20%的 易方達藍籌,近一年虧損的用戶比例高達近84%!
但是可以看到,易方達藍籌近一年的回報是超107%的,
易方達基金凈值一年的回報是翻倍,可是84%基民虧錢,說明基民投資風格也是追高買進的短線投資行為,在實際中,筆者也曾經聽說過投資基金只不過是一兩天的行為,也就是看到有錢賺了,就選擇賣出,這等同於短線投機,是很容易虧錢的,畢竟一大筆錢被交易費用和傭金收走了,又無法享受基金凈值長期增長。
基金一年翻倍,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而不是一天鑄就,只有長期持有基金份額,才可能享受專家理財的穩健高收益,短線翻炒基金等同於短線投機炒股,虧錢是大概率事件,A股散戶長期以來緣何七虧二平一盈利,就在於短線投機太重,不願意長期持股。而不是A股缺少牛股。
投資張坤的基金也是一樣,基金凈值增加107%,可是很多基民沒有持有基金1年以上,也就無法獲得1倍的收益,在短線進出中,也許只有10%的收益,可是下一次抄底碰到股市調整,割肉離場,就把10%收益虧掉一截,幾次割肉離場,就會把一次10%收益割沒有甚至虧錢了。
基民虧錢,基金凈值增加,基民該思考自己的理財習慣,而不是責怪基金管理人理財能力不行。
投資基金也好,投資股市也好,我個人觀點不建議仿效,依然是長期投資,而不是瘋狂的追漲殺跌,何為風口,就追逐什麼?炒來炒去,到頭來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Ⅲ 張坤、劉格菘旗下基金創最大回撤紀錄,這說明什麼道理
這說明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不要去盲目跟隨一些所謂的網紅經理和網紅基金,不然下場會很慘,就像這一次行情中的很多新手投資人一樣,他們已經被深套其中,現在很多重倉甚至滿倉的小夥伴已經實質虧損了20%和30%,因為他們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任何子彈了,也沒有辦法去平衡成本,所以他們只能認虧,對於這樣的一個問題,只能說他們為自己的愚蠢買單了。
投資的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至少也不會有很多新手投資人想的那麼簡單,雖然很多人說投資就是一個長期堅持的事情,但是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並沒有那麼簡單,我們經常提到的股神巴菲特,也不過能夠保持年化20%的收益率而已,很多新人還看不起這個數字,認為這個數字太低了,因為他們聽到的很多所謂的網紅基金,在一個禮拜就可以賺20%個點,對於這樣的一個狀況,我只能說這些新手投資人遲早會吃虧。
這個事情是怎麼回事?
張坤和劉格菘兩個人是2020年的網紅基金經理,可以說這兩個人管理的基金也成了網紅基金產品,很多盲目跟風的小夥伴都會去買這樣的基金產品,在這些新手韭菜進場以後,我們可以看到2021年的行情非常差,他們所管理的基金也已經創下了最大回撤的幅度,有些基金甚至已經回撤了30個點左右,這個數字非常誇張,有很多新手投資人都不知道怎麼樣做了。
Ⅳ 易方達年報,張坤虧麻了
根據廣發證券年報顯示,其參股公司易方達2021年營收145.57億元,同比增長58.14%;凈利潤45.35億元,同比增長64.92%。
2021年絕對是基金公司大賺的一年,當然這個大賺 不是指產品收益 ,而是管理費。
基金公團握司的盈利模式就是收取管理費,在各家費率沒有太多差別的情況下,管理費的多少是由基金規模決定的。
從收入的角度來看,規模越大賺的管理費也就越多,基金經理知名度越高,發產品的成本也就越低。
01.粉絲基礎行業第一
IF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易方達基金資產凈值合計1.67萬億元,穩居公募第一。旗下最知名的產品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規模676.23億元,管理人是張坤。
下面這張圖充分解釋了張坤為啥這么火,粉絲基礎是真的大, 單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這一隻產品, 就有602.6萬戶持有者 ,中報是713萬戶。
從持有人戶數變化來看,2020年年報只有190.65萬戶,而2021年中報直接增加到713.25萬戶, 這就說明有500多萬戶套在了山頂上。
從投資者結構來看,個人投資者佔比為97.2%,機構投資者佔比2.78%,但機構的減倉幅度比較大,份額從中報30.27億下降到年報的7.29億。
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的投資組合一直在重倉港A兩市的龍頭公司,茅台、騰訊、海康等,騰訊已經加倉至第一大重倉股。
易方達優質精選的持倉和藍籌的持倉差不多,重倉的也都是茅台、騰訊、海康等。
易方達優質企業的持倉也差不多,第一大重倉騰訊,第二大重倉海康,之後是茅台、瀘州、五糧液。
其實這三支產品的重合度很高。
易方達亞洲精選主要持倉是港股,重倉股有港交所、騰訊、京東、阿里、美團等。
02.自由現金流概念
張坤在年報中,提到了新的估值概念, 即企業的價值是生命周期內所有現金流的折現。
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巴菲特提出的,邏輯就是通過企業未來可能產生的現金流折現值,來計算企業價值。
比如年收益10%,一年後的自由現金流110萬元折算成今天的現值就是100萬元,以此類推。
如果按照這樣的方法估值,那白酒、啤酒、牛奶以及日常剛需消費的行業龍頭公司基本都符合標准。
消費行業稿鄭幾乎都具備了投入低產出高,而且現金結賬概不賒賬,現金流相對充足,比如五糧液賬上有731億元現金。
對比房地產行業,反差就很大了,地產公司的經營現金流基本都是負數,收到的錢大部分要拿去再投資,以及償還債務,這樣的模式抗風險能力就很差。
張坤在近一年來的每個報告中 反復提到最多的就是"3-5"年," 未來的現金流折現",其實就是表達了對短期市場的不樂觀,可能出於管理的基金規模較大怕投資者恐慌,不能表現出太多的悲觀情緒。
03.價值投資的陷阱
從去年1季度開始,幾乎所有的抱團類基金全線回撤,年初至今百億級別以上的公募產品大多數都在虧錢,這是由市場風格決定的。
長期堅持價投的模式一定是正確的,但企業盈利的波動對短期股價的影響無法避免。
內地市場除了茅台、伊利以及頭部那幾家消費以外,很少有能像蘋果、亞馬遜及微軟一樣長期持續保持5年至10年以上的穩健增長。
其實國際化從來都不是消費行業的問題,中國有14億人口,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整個歐洲人口也就7.4億,出幾家市值大的消費公司是合理的。
但市場的每一次炒作情緒都用力過猛,消費行情到來時,一口氣能把白酒拉到幾十上百倍的估值,新能源賽道也是百倍估值起步,每一次都是透支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空間。
每一次的調整,市場也都在思考是不是塌敬慶邏輯有問題,是不是商業模式的崩塌, 其實基本面並沒有太大變化,只是市場情緒一直在變。
而當下的大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
消費的見底信號必定是業績見底,其實這次疫情的反復對消費行業影響是巨大的,而新能源高增長行業也要等到最新季度報的再次驗證。
拉長時間周期,仍然相信滬深300還會漲回來,但這個時間可能要很久。
Ⅳ 「最慘基金經理」誕生,上任14天虧掉10億,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這位基金經理接手的兩只基金為主題基金,都是重倉行業龍頭股,也就是抱團股,而春節後抱團股的瓦解,直接讓基金凈值出現大幅的回撤。大跌之下,沒有贏家,即便是如張坤,劉彥春等明星基金經理也是如此,對於這位新上任的基金經理來說,面臨的情況就更糟了。從公開信息來看,這位基金經理管理的是兩只醫療主題的基金,兩只基金重倉股持倉都差不多,也都是一些行業龍頭,選擇沒有什麼問題,就是時候不對。
Ⅵ 張坤、葛蘭、朱少醒,最多的一次虧了多少
01
吃個大瓜
前兩天有個大瓜,說某衛視要邀請頂流基金經理上某知名綜藝節目,相信大家都吃過了。
傳得有鼻子有眼,據說邀請完了還要再篩,選四位組成基金經理團,畫風有點像集體出道。
我有點擔心,這樣真的好嗎?
基民里有個說法是「誰敢上就贖回誰」,我覺得還是挺有道理的。
大家把錢給基金經理,是希望他們能理好財,保值增值的。
不是看他們唱、跳、rap的。
展示風采可以理解,但總覺得有點怪怪的。
我理想中的基金經理畫像,應該是:
沉穩老練不浮誇,最好是除了投資茶飯不想,每天早到晚退。
每天不是全國各地跑,調研上市公司,就是一個人在辦公室發呆,因思考如何提高凈值而愁眉苦臉。
還有一點,最好不修邊幅,發際線不能太低,白頭發多少有一點,很重要。
如果打扮像個精神小伙,我總感覺我的錢不安全。
還好,昨天基金業協會發了個倡議:
「嚴禁 娛樂 化,不得與國家相關精神、 社會 公序良俗相違背,各機構不得開展、參與 娛樂 性質的相關活動。」
這事就算是結了。
不過,基金經理的飯圈化跡象,最近還是挺明顯的。
我覺得吧,粉一個人,最好先了解他最慘的時候,考慮清楚再做決定,免得到時候粉轉黑。
賠了感情,又賠錢。
對基金經理來說,最大回撤就算是他們的「黑 歷史 」了,也是他們的至暗時刻。
先了解一下,他們最多的一次虧了多少,是很有必要的。
面對大回撤時,也有個准備。
02
寫在前面
首先,明確一點,在不同的熊市裡,控制回撤的難度是不同的。
就像判斷抗凍能力,也要結合每年冬天的寒冷情況,夏天裡做判斷,是不靠譜的。
對基金經理來說,一般在2008年前從業的, 歷史 最大回撤都很大,而從業一兩年的,都很小,但這能說明後者比前者回撤控製得更好嗎?
要知道,2008年是2007年 史詩級牛市 後的 傳說級熊市 ,整個一冰河世紀,活下來就不錯。
而這兩年,沒風沒雨,即使去年三月的波動,放在 歷史 上,也只是小波浪。
所以,考察基金經理的抗凍能力之前,先回顧一下過去發生過的幾次嚴冬。
第一次是,2007.10-2008.10,瘋熊。難度 十八層地獄級 ,泥沙俱下,寸草不生。
上證指數從6124點一路俯沖到1664點, 縮水72.81% ,滬深300 縮水72.73% 。
第二次是,2009.07-2013.06,慢熊。難度 困難級 ,但對中小創是 普通級 。
原因是當時行情分化,新成立的創業板表現明顯好於大盤。
第三次是,2015.06-2016.02,瘋熊。難度 地獄級 ,尤其對中小創,要還債了。
上證指數從5178點一路俯沖到2638點, 縮水49.05% ,滬深300 縮水47.57% 。
第四次是,2018.01-2018.12,普通熊。難度 困難級 ,創業板從2015年一直還債到這里。
也是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持續一年,從業三年以上的基金經理都經歷了。
03
開始點名
那麼,在這些寒冬里,明星基金經理們表現如何呢?
以這五位熱門基金經理為例:
(1)朱少醒, 歷史 最大回撤發生在2007-2008年, 回撤58.91% ,產品富國天惠成長混合(161005)。
「朱少醒曾經腰斬過」被不少基民記在小本本上,不過,有了前面的鋪墊,你是不是有所改觀了呢?
滬深300縮水近四分之三的時候,老朱表現還是可以的。
拿經歷過冰河世紀的倖存者跟沒經過風浪的小年輕比最大回撤,是不公平的。
除此以外:
2009-2013年, 最大回撤34.80% ,滬深300 最大回撤44.89% 。
2015-2016年, 最大回撤45.93% ,滬深300 最大回撤46.70% 。
2018年, 最大回撤33.28% ,滬深300 最大回撤32.46% 。
不難看出,朱少醒在控制回撤方面表現一般,近兩次大熊市表現跟指數差不多,馬馬虎虎,不算差但也不突出。
可以說是控制不住回撤,或者,不喜歡控制回撤的類型。
談專一、長期收益高,老朱算top,控制回撤方面,老朱實在排不上號。
(2)董承非, 歷史 最大回撤發生在2007-2008年, 回撤53.06% ,產品興全全球視野股票(340006)。
同樣是老資格,老革命,從那輪十八層地獄級熊市中活下來的人,老董雖然也被腰斬了,但相比老朱略好一點。
除此以外:
2009-2013年, 最大回撤28.05% ,滬深300 最大回撤44.89% 。
2015-2016年, 最大回撤28.70% ,滬深300 最大回撤46.70% 。
2018年, 最大回撤24.80% ,滬深300 最大回撤32.46% 。
跟老朱我行我素,風格不改不同,老董應該是對「被腰斬」印象深刻,形成了肌肉記憶。
自那次以後,董承非非常注重回撤控制,近十年,最大回撤沒再上過30%。
相對滬深300,優勢不是一點半點。
而且,數據上的優秀也跟前些天他在內部交流中的觀點對上了。
「對我而言樸素的觀點是,當市場不被理解時,少賺點不是大的事情。這種牛熊轉換的時候是市場 最危險的時候,對我而言,寧願做在左邊,做在前面一些。」
「我這段時間比較輕松,路演也不聽,每天就賣點股票。」
「我不對泡沫破滅的時間做判斷,也很難判斷。我的觀點也很明確,心態較好,我寧 願少賺點,我已經做好這個准備了,反而虧的比較多我會比較難受。」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
老董的興全趨勢 上漲10.47% , 最大回撤4.41% ;滬深300 上漲4.62% , 最大回撤8.11% 。
所以說,在控制回撤方面,老董確實有一手。
(3)張坤, 歷史 最大回撤發生在2015-2016年, 回撤42.17% ,產品易方達亞洲精選股票(118001)。
由於這只是港股基金,如果忽略掉,應該是這樣的:
歷史 最大回撤發生在2015-2016年, 回撤30.66% ,產品易方達中小盤混合(110011)。
張坤是2012年開始從業的,最刺激的2008沒經歷過,除了這次,就是:
2018年, 最大回撤29.30% ,滬深300 最大回撤32.46% 。
兩次綜合來看,還不錯,起碼都比指數強。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老朱、老董屬於風格均衡型的,跟滬深300比就行。
而老張,有明顯的行業偏好,那就是白酒。
對這樣的基金經理,他的產品波動,不僅取決於大盤,更取決於重倉的行業。
比如近一年,白酒明顯走牛,產品賺翻,年後,白酒發生踩踏,回撤速度很快。
張坤的中小盤今年來 最大回撤16.15% ,是滬深300的兩倍。
如今,白酒的整體估值依然要比除2007年以外的時間高。
而且,以他目前的基金體量,調倉很難,正所謂船大難掉頭。
假如他的一隻產品開始拋白酒,他的其他產品,甚至於同事的產品凈值都會被砸下來。
之前的停止申購加大額分紅,應該是張坤為數不多能做的了。
所以,對張坤來說,回撤控制能力的最大考驗就是這次。
(4)劉格菘, 歷史 最大回撤發生在2015-2016年, 回撤62.89% ,產品融通領先成長混合A(161610)。
劉格菘的爭議性比較大,2013年從業,只經歷過兩輪大熊市。
2015年,劉格菘在牛市高位接手了幾只產品,表現不佳。
前面說過,那輪熊市對中小創是毀滅級的,而當時的劉就是這種風格。
那輪牛市在6月見頂,而劉格菘在4、5、6月分別接手產品,肉沒吃到,打一頓沒少挨。
尤其是融通新區域新經濟(001152)這只產品,牛市頂接手,兩年後離職,累計虧了49.50%,基本腰斬。
2018年那次,劉格菘到了廣發, 最大回撤45.10% ,滬深300 最大回撤32.46% 。
又一次做得不如指數,而且幅度還挺大,所以劉格菘在控制回撤方面真的很糟糕。
當然,不管是2015-2016年,還是2018年,都是中小創跌最慘的時候,也就是最不適合他風格的環境,這點要強調。
而且,這幾年劉格菘的風格也有變化,從中小盤往大盤風格偏移, 科技 底色不變。
(5)葛蘭, 歷史 最大回撤發生在2015-2016年, 回撤64.70% ,產品中歐明睿新起點混合(001000)。
在中歐醫療成名前,葛蘭還曾經做過混合型基金經理,以中小創的風格,在2015-2016年的熊市中被教育得不輕,比劉格菘的回撤還大。
不過,她在2016年開始專攻醫療,取得了輝煌成就,多數基民認識她,也是從中歐醫療開始。所以,我們重點說說她的第二次大回撤。
作為醫葯行業的基金經理,對2018年應該印象深刻。
那一年,長生生物暴雷,疫苗事件沸沸揚揚。華海葯業曝出產品問題,遭到美國市場消費者集體訴訟。
那一年,雲南白葯「牙膏門」纏身,同仁堂又爆出「蜂蜜門」。
年底,又來了致命一擊,帶量采購落地,葯品降價幅度超出預期,整個醫葯板塊閃崩。
再加上2018持續一年的熊市,葛蘭創下了她醫療投資以來的 最大回撤39.24% 。
跟當年滬深300 最大32.46%的回撤 比,雖然多了些,考慮到行業遍地是雷,也還能接受。
跟張坤一樣,葛蘭這種行業專攻型的基金經理,除了個人能力,行業的牛熊也跟業績息息相關。
2018年那次,醫葯行業情況特殊,整個一雷區,葛蘭回撤做得還能接受。
而現在她正面臨的考驗是,如何在行業整體高估、出現一定泡沫時控制回撤。
篇幅起見,本文挑了五個有代表性的基金經理,如果反饋好,後面可以陸續安排,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你想了解的基金經理哦~
最後,我精選了一份從業五年以上,年化20%以上,最大回撤30%以下的基金經理十人名單,是我們會員的專屬福利哦~
Ⅶ 涓騫村崐浜15浜匡紝綆$悊璐規敹3浜匡紒欏舵祦鍩洪噾緇忕悊鑳介潬寰椾綇鍚楋紵
Ⅷ 張坤一年賺120%卻有80%基民虧損,投資基金最忌諱什麼
最近的基金情況,可是讓不少人大哭,畢竟一片綠油油的現狀,只想引用山海情中的那句歌詞,院子里長的是綠韭菜啊,你不要割呀,你叫他綠油油的長著。張坤被稱為基民中的大神,畢竟打造了很多穩定增長的案例,但是張坤一年賺了120%,卻有80%的基民一直在虧損。那麼在投資基金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三、喜歡追逐熱點,低吸高拋。
也有一部分的投資者喜歡去追逐市場的熱點,根據市場的熱點來購買基金,但是這種思想應該摒棄,這是因為當某個行業成為熱點的時候,股票價格其實已經很高了,這個時候購入,可能會出現低價回撤的現象。此外,部分投資者往往把購買基金作為一種投機手段,但是持有的周期比較短,往往就會出現不盈利的現象。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