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基金適合什麼樣的
『壹』 對沖基金的含義是什麼其受到市場波動影響大嗎如何正確投資基金
對沖基金最早源自於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其本質上來說是減低投資風險而進行的一項投資,通過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來買入一個,沽空另一個。本質上來說是達到避險基金和風險對沖的目的。其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相對較大,在投資的過程中需要謹慎的去看待基金的走勢,這種小額度的基金相對稀缺,可以提前進行預約。
總而言之,對沖基金是一種規避風險的投資方式,但因為其高杠桿且資金體量過大的特點,比較適合私人購買,且需要有一定的承受性。對沖基金的投資要秉持著多頭和空頭頭寸以及管理期貨的方式去進行,如此一來才可獲得穩健的收益。
『貳』 跪求對沖基金及其投資策略答案
對沖基金七大策略之一:市場中性策略
市場中性策略投資原理:在多頭和空頭同時進行操作,多頭部分買入一籃子的股票,同時空頭部分做空指數標的(國內即做空滬深300股指期貨),努力對沖掉投資組合的系統性風險β(β不等於0是多空倉策略)以獲取超額收益α。整個基金獲得收益的多少,則取決於基金經理創造超額收益的能力。
市場中性策略策略優勢:
走勢獨立於股票市場。這種策略的優勢在於投資組合的系統性風險β已經被對沖掉,基金業績走勢會獨立於大盤指數。所以,不論市場環境如何,都有能力獲得正收益,具有較好的資產配置價值。
市場中性策略適合投資者:
穩健型投資者。市場中性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的抵禦股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在A股不斷見底的大環境下,市場中性的產品能讓你在斷崖式暴跌發生時,多一份安穩與淡定。
市場中性策略風險:
由於基金收益取決於組合創造超額收益α的能力,所以其所選個股表現不如指數,也會出現虧損。此外,當權益類市場處於一個明顯的上升趨勢中時,傳統股票型產品獲取收益的能力更強,而市場中性基金的正收益相對有限。
對沖基金七大策略之二:套利型
套利型策略投資原理:是指利用不同資產或不同市場之間不合理的價格關系,通過買進低估資產,賣出高估的商品,在未來價格重新回歸合理過程中獲取價差收益的交易策略。套利策略針對目標是定價偏差,無論市場處於何種狀態均可運用,其收益與市場相關性較低。
套利何時會觸發?
>同一種資產在不同市場上價格差異過大,即違背一價定律。
>具有相同或相近價值的兩種資產定價差異過大(如大豆與豆油、不同期限的股指期貨合約)。
>一種已知未來價格的資產當前的價格與其根據無風險利率折現的價格差距過大(期貨與現貨)。
套利基金有哪些風險
跟蹤誤差
在構造滬深300指數現貨組合進行套利時,會由於最低購買份額限制、股指權重調整、無法同時買賣眾多股票等原因,造成現貨組合和標的股指存在偏差。
沖擊成本
沖擊成本是指在套利交易中需要迅速,且大規模地買賣證券,卻未能按照預定價位成交,從而多支付的成本。
流動性風險
在買賣現貨股票組合時遭遇股票停牌、漲跌停板而無法交易的風險。
技術風險
由於套利機會往往轉瞬而逝,人工下單無法做到現貨組合和股指期貨同時下單,故需選擇高效、穩定的交易系統。
策略容量風險
如套利資金量過大,會因交易所對下單手數和持倉量的限制,致使套利策略的效果大打折扣。
套利基金——如何挑選?
硬體設施
市場套利機會轉瞬即逝,快速的撲捉到套利機會需要高速的計算機軟、硬體支持,即使遇見停電等突發性事件也要能保證套利設備的正常運轉。因此選擇硬體條件較好的管理人為妥。
策略容量
如果套利資金超過了該基金策略的容量,套利效率會大大降低。因此投資者應該避免選擇套利產品規模過大的產品。
歷史業績
觀察產品歷史業績是否穩定向上,避免業績走勢波動劇烈的產品。國內多空倉策略的長與短。
對沖基金七大策略之三:定向增發
定向增發策略:是事件驅動策略中的一類子策略,由於目前國內事件驅動策略基金集中於定向增發業務,故單獨分為一類。該策略通常就是參與投資上市公司定向增發股票投資,在定向增發股票解禁期滿後在二級市場退出,以此獲得收益。除了定向增發事件外,事件驅動策略投資往往應用於投資發生特殊情形的公司,如重大重組、並購、破發、破凈等。
定向增發股票:是指上市公司向符合條件的少數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行為,目前規定要求發行對象不得超過10人,發行價不得低於公告前20個交易日市價的90%,發行股份12個月內(大股東認購的為36個月)不得轉讓。
定向增發股票平均收益高:歷史業績來看,定向增發股票平均收益很高。 2006年以來,定向增發股票平均收益55.81%,平均超額收益達到52.78%。 即便在2008年熊市,當年解禁的定向增發股票平均收益也達68.88%。
定向增發股票風險——破發:
投資單個定向增發股票,有可能出現破發現象,導致虧損。2007年10月,吉恩鎳業進行定向增發,到2008年10月解禁上市時,其股價相比較增發價下跌了80.61%,成為歷史上最虧的一次定向增發投資。
通過定向增發對沖基金規避定增股票破發風險:
定向增發對沖基金——通過定向增發對沖基金,投資多個定向增發股票,分散風險,那麼其破發概率就大大降低,獲取定增行業平均收益的概率更高。
投資者如何挑選定向增發對沖基金?
>基金管理人獲取定增股票的能力如何
定向增發股票發行范圍小,好的基金管理人有信息資源獲得定增股票,而且購買的定增股票也有折扣優勢。
>基金管理人是否有能力篩選優質定增股票
定向增發股票魚龍混雜,收益參差不齊,研究並篩選好的定增股票有時至關重要。
>基金管理人是否持股分散
單一定增股票有破發風險,持有多個定增股票能夠分散風險,獲取行業平均高收益的可能更高。
>基金資產是否有閑置期
單定增股票並不是每時每刻都有,一些基金募集資金後有可能找不到定增股票,導致資金閑置。因此選擇已經有潛在定增股票項目的基金較好。
對沖基金七大策略之四:宏觀對沖
宏觀對沖投資原理:在充分分析宏觀經濟的基礎上,對股票、外匯、貨幣及大宗商品來進行投資,同時加入杠桿,以期待獲取高額收益。
宏觀對沖策略優勢:宏觀策略與股市、債市關聯度低,同時投資靈活,在股票市場低迷時也能創造收益。
保守型:主要採取零杠桿,主要是通過把握經濟周期的規律來尋求中長線的機會,其客戶大多數是一些退休養老基金、保險基金等大型機構;
積極型:使用衍生金融產品來提高倉位的杠桿化,並且倉位調整頻繁,主要是尋找短線投資機會,投資風險也較高,大多數宏觀對沖基金屬於該類別。
宏觀對沖策略潛在風險
交易風險:金融工具價格、市場利率的波動由於杠杠的存在風險暴露值被進一步放大。當期貨部分觸及平倉線時,由於追加保證金不夠及時性而被強制平倉。
流動性風險:市場頭寸由於流動性問題不能以較好的價格退出,導致退出時凈值大幅回撤。
如何挑選宏觀對沖策略基金?
宏觀經濟的把握
宏觀依賴於基金經理對於宏觀經濟的把握,如美國QE的退出,導致美元的升值預期大增,誘使熱錢大量從新興市場撤回美國,從而導致美元的升值。此時,美元匯率就可能是個很好的投資方向。
投資風格及標的
外匯、大宗商品市場具有較高的杠桿性,而股票市場的杠杠性相對較低,選擇不同投資標的的產品,代表著投資者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
歷史業績如何
回顧產品的歷史業績是否平穩向上,最大回撤是否在可承受范圍,避免業績持續下跌的產品及波動不在承受范圍內的產品。
對沖基金七大策略之五:多空倉(長短倉)策略
多空倉投資策略原理:將資金買入一系列股票、看漲期權、期貨 多頭形成多頭頭寸,做空期權、現貨、期指形成空頭頭寸,多頭與z空頭的市值差值 形成市場頭寸,不同的市場頭寸形成不同的多空倉子策略。國外多空倉主要是對同一板塊的不同個股進行多頭和空頭同時進行操作,基金經理相信,同一板塊的不同股票,業績好的在牛市漲幅超過業績普通的股票,在熊市,業績差的跌幅會超過業績好的股票,所以會買入業績走勢好的,融券賣出業績差的股票,在牛市和熊市均可賺錢。
國內多空倉策略的長與短
收益、風險可能被放大
由於多空倉策略可以在期指市場用少量的保證金附加一定倍數的杠桿,導致凈值振幅被擴大,收益可能會在短期內翻番也可能夭折。
倉位靈活
市場發生變化時,多空倉可以及時的調整多頭與空頭的頭寸,順應市場。
適合的投資者
目前國內多空倉基金多屬於高風險,適合於願意承擔業績劇烈波動的激進型投資者;而低風險多空倉產品目前較少,目前就盈峰量化投資對沖1期一隻。
對沖基金七大策略之六:管理期貨
管理期貨投資策略:管理期貨基金CTA,又被稱為商品交易顧問。只投資於:金融期貨、期權與衍生產品、固定收益與利率、外匯與貨幣、以及金屬、商品期貨等。
管理期貨策略對沖基金適合的投資者
有中等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需要配置股票以外資產的投資者。
管理期貨策略的特點
風險跨度大——期貨杠桿,風險可高可低
靈活——可做多、可做空
獨立於傳統市場——與股市、債市負相關性
管理期貨策略對沖基金如何挑選?
以往業績
觀察產品歷史業績是否穩定向上,避免業績走勢波動劇烈的產品。
團隊穩定
研究團隊、量化團隊是否穩定,量化基金經理過往是否有豐富的量化經驗,公司量化團隊是否具備齊全的量化硬體設施。
風險控制
基金公司是否有嚴格的下行風控體系、強制平倉體系,以往業績最大回撤投資者是否能接受。
投資策略
在趨勢明朗的行情下,採取趨勢跟蹤、逆趨勢策略的產品表現較好,在震盪市裡,採取模式識別及多策略的產品表現較好。
對沖基金七大策略之七:多策略
多策略投資原理:該策略通過將對沖基金的多種策略組合起來來運作對沖基金。每一種對沖基金的策略都有其優勢和劣勢的一面。通過對多種策略的組合,往往可以平滑單一策略的風險,使得業績表現趨向於穩定。
適合穩健、長期投資者
多策略相對於其他單一策略更穩健,能平抑不同策略波動,適合穩健投資者。此外,多策略對沖基金短期業績可能並不出挑,但長期業績卻穩定靠前,適合長期持有。
如何挑選多策略對沖基金
基金管理人以往業績、風險控制
歷史業績是否平穩向上,凈值下行控制是否較好。
基金管理人是否有能力適時改變策略
雖然基金經理手握多種策略,但是何時使用何種策略、提高何種策略比例,仍然考驗基金經理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