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基金業發展
A. 基金未來的發展趨勢
趨勢一:零售資金將是公募業務未來最重要的新增資金來源。預計到2025年零售業務將為公募基金創造約16萬億元人民幣的增量資金規模。同時,「基金賺錢、基民虧錢」局面將逐步被打破。
趨勢二:競爭與合作並存,以銀行和保險為主的金融客戶仍將是公募基金重要的機構客戶。麥肯錫預計,至2025年,包含金融機構和養老金在內的全量機構客戶將會為中國公募基金市場帶來約12萬億元的增量資金。其中,蘊含大量存款和保險浮存金的銀行和保險客戶是除一、二支柱養老金外重要的機構客群,它們未來將在互補類的投資能力、理財替代和資產配置等解決方案能力方面與公募基金加強戰略合作。
趨勢三:養老金體系結構化改革將帶來一二支柱委外和養老金三支柱機遇。在一支柱省級統籌和二支柱覆蓋度擴大的趨勢下,一二支柱養老金可投資資產將保持穩定的兩位數增長。在頂層政策的推動下,三支柱有望在未來5年迎來潛在的爆發式增長機遇。
趨勢四:權益產品和「固收+」產品將引領市場增長,資管機構將持續推進產品策略多元化資本市場改革和資管新規下理財替代趨勢將驅動權益和固收+產品加速增長。同時以被動、量化、跨境為代表的策略增速將快於整體增速。
趨勢五:中國公募基金全球化投資將進一步加速。2016年到2020年第三季度,我國公募基金港股投資市值年化增速達62%,QDII基金規模年化增速約14%。麥肯錫預計未來5年,隨著跨境投資通路和額度的逐步放開,公募基金的全球投資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趨勢六:行業局部馬太效應將加劇。行業的頭部集中效應正在逐步顯現,在權益和寬基指數等細分市場尤為明顯,截至2020年底,當年新發規模排名前20的主動權益類基金貢獻了71%的新發市場份額;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規模排名前5的滬深300ETF基金貢獻了83%的市場份額,規模排名前5的上證50ETF基金貢獻了超過99%的市場份額。
【拓展資料】
基金,英文是fund,廣義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種基金會的基金。
從會計角度透析,基金是一個狹義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資金。我們提到的基金主要是指證券投資基金。
分類:
根據不同標准,可以將證券投資基金劃分為不同的種類:
(1)根據基金單位是否可增加或贖回,可分為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這要看情況),通過銀行、券商、基金公司申購和贖回,基金規模不固定;封閉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續期,一般在證券交易場所上市交易,投資者通過二級市場買賣基金單位。
(2)根據組織形態的不同,可分為公司型基金和契約型基金。基金通過發行基金股份成立投資基金公司的形式設立,通常稱為公司型基金;由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和投資人三方通過基金契約設立,通常稱為契約型基金。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均為契約型基金。
(3)根據投資風險與收益的不同,可分為成長型、收入型和平衡型基金。
(4)根據投資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債券基金、股票基金、貨幣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四大類。
B. 基金業如何突破發展瓶頸
首先,基金投資顧問業務需求旺盛。基金發行由核准制變為備案制以來,基金產品發行數量迅猛發展。但能給予基民的選基策略及盈利模式,卻還遠未形成。投資者面臨數量眾多的基金產品,仍難以形成清晰的選基目標。因此,大力發展基金行業的投資顧問業務,形成有效的選基體系,促進基金行業財富觀念的提升,顯得非常重要。
其次,基金盈利模式期待差異化。目前,各家基金管理公司都在完善基金產品線,但僅是立足於同類型基金產品的豐富與完善,而沒能形成完整有效的差異化盈利模式。基金管理公司之間缺少盈利模式的競爭,基金新品缺乏應有的市場競爭力。
復次,基金組合理論需要鞏固與完善。面對眾多的基金產品類型,投資者往往通過資產配置實行分散投資,參與多家基金,但這種基金組合模式同質化傾向越來越嚴重,且基金組合變動頻率過高,組合中的基金產品業績差異不明顯,參與證券市場一二級市場投資組合產品稀缺,與實體經濟接軌的基金新品較少,無法形成基金資源的優勢互補。盡管投資者選擇的單只基金產品的業績有良好表現,但基金組合的整體收益卻難以形成應有的財富管理競爭力,從而使基金組合的功能被削弱。
最後,面對新常態,基金並購重組,資源整合是大勢所趨。通過基金行業的整合,集中基金管理公司的投研力量,加大對於現有基金資源管理,當能逐步形成優勝劣汰的基金業發展格局,從而不斷降低迷你基金數量,提高基金管理和運作質量,進而給投資者帶來良好的投資回報。因此,基金業不妨先從整合投研力量做起,從形成行業內的人才資源流動機製做起,充分發揮專業人才優勢,促進基金業健康發展。
面對基金業的新常態,降低投資者的交易費率也是一項重要目標任務,但相對於基金的成長性來講,基金凈值增長,仍是給予投資者良好投資回報的重中之重。在基金行業發展中,應全力扭轉數量增長等同於產品差異化、多元化發展的片面認識。嚴格遵守基金發展過程中產品多樣化的契約規定,大力推動基金管理和運作過程中的多體制盈利模式,以真正引導基金業健康有序發展。如果基金行業通過不斷創新與發展,能使投資人真正從基金理財中獲得豐厚收益,則他們擔心虧損的包袱和壓力才能真正卸下來。
面對新興加轉軌的證券市場,基金業只有突破傳統的粗放式的發行與管理模式,立足於具有個性化、特色化、差異化的盈利模式基金新品創新,立足於通過分享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等獲得穩定的基金管理收益,才能真正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基金產品,基金行業的「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誠信理念,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否則,基金行業的「黑天鵝」和「老鼠倉」將給基金行業發展帶來不少的障礙。
因此,為維護證券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勢頭,真正確立基金行業的競爭力,重塑基金行業的財富管理觀念,已是當務之急。如果基金行業不能盡早形成應有的盈利模式和財富發展架構,僅靠投資者運用定期定額投資法、核心衛星法及理財金字塔的理財模式,通過補倉或者調整基金品種的形式,頻繁申購贖回,基金行業良性發展的生態環境是無法形成的。基金行業理該是證券市場最具創新力和開拓精神的,在新常態下,開發和設計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基金新品,就應把證券新產品和新業務,尤其滬深市場的股指期貨、融資融券、滬港通、個股期權等新業務品種的功能充分運用起來,在嚴格控制基金投資風險的同時,不斷豐富基金的財富管理方法以及探索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