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基金有多少億
『壹』 高鵠資本是什麼
高瓴資本集團是一家專注於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的投資公司。目前已發展成為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業前山績最優秀的投資基金之一。高瓴從創立之初起就定位於做具有獨立投資視角的長期投資者,受託管理的資金主要來自於目光長遠的全球性機構投資人,包括大學捐贈基金、養老金、慈善基金會、家族基金及主權財富基金等。
拓展資料:
1.高瓴的重點投資領域包括互聯網與媒體,消費與零售,醫療健康,能源與製造業等。高瓴投資的其他知名中國企業包括京東、去哪兒、藍月亮、及大潤發等。2005年6月1日,張磊和4個創業夥伴創立的高瓴資本正式成立,名字取自「高屋建瓴」。耶魯校友基州雹金的2000萬美元成為了高瓴的啟動資金。 2010年,京東啟動線下物流體系建設,急需750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張磊卻投入3億美慧跡中元供其拓展嘗試。此外,張磊動用了龐大的高瓴系資源幫助京東跨界經營實現迅速轉型。
2.2013年,高瓴與騰訊、及印尼最大的媒體集團公司Global Mediacom宣布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在印尼發展微信業務。該合資公司的首批產品之一,印尼版微信,已成為目前印尼國內最受歡迎的移動社交網路平台。 2015年1月,高瓴資本宣布與美國梅奧醫療集團共同合資設立惠每醫療管理有限公司,將通過專家互訪、技術合作、人才交流、教育培訓和管理咨詢等方式,全面引進並本土化梅奧的醫療技術、管理經驗和培訓體系。 2015年6月,高瓴資本先後投資全球最大的租車分享平台Uber與在線旅行房屋租賃網站Airbnb,顯示其正在逐步進行全球化布局。 2015年6月,在蔚來汽車的A輪融資中,高瓴資本領投1億美元;C輪和D輪中高瓴資本均持續跟投。 2016年,高瓴資本在收購德國寵物品牌俊寶 Gimborn,開始其在寵物行業的布局。
3.2017年前後,前美團COO、阿里巴巴第67號員工干嘉偉,原百勝全球餐飲集團CEO、有「肯德基教父」之稱的蘇敬軾,以及前京東商城CEO沈皓瑜先後加入高瓴。 2017年4月28日,百麗國際突然宣布私有化建議:要約人主要為高瓴資本和鼎暉投資,其中前者將以56.81%(實際成交時為57.6%)的占股成為百麗的控股股東。 2017年12月,高瓴作為唯一的機構投資者以8億元受讓了公牛集團2.235%的股權,成為後者的第四大股東。2018年9月,蔚來登陸紐交所,高瓴持股7.5%,為蔚來的第三大股東。此後高瓴仍在不斷增資。 2020年2月,高瓴資本將創投部門剝離,成立專注於早期創業型公司的高瓴創投。同年,高瓴投資的高端休閑零食品牌良品鋪子在上交所登陸資本市場。 2020年3月,高瓴領投猿輔導10億美元G輪融資,猿輔導投後估值達到78億美元。
『貳』 高瓴資本基金有哪些
高瓴投資的其他知名中國企業包括京東、去哪兒、藍月亮、及大潤發等。高瓴資本集團是一家專注於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的投資公司,由張磊先生創立。高瓴從創立之初起就定位於做具有獨立投資視角的長期投資者,受託管理的資金主要來自於目光長遠的全球性機構投資人,包括大學捐贈基金、養老金、慈善基金會、家族。
(2)高瓴基金有多少億擴展閱讀
高瓴集團已成為跨階段、跨地域、跨行業的全天候投資人,包括高瓴創投、高瓴投資等核心投資板塊,堅定重倉中國,聚焦生命健康、硬科技、大消費、碳中和等投資方向。投資的企業包括:京東、騰訊、位元組跳動、美團、Zoom、寧德時代、隆基股份、星思半導體、百濟神州、飛利浦家電、普洛斯、百麗國際、格力電器、藍月亮等。
高瓴持續將資源投入到最前沿的技術領域,對硬科技、前沿技術的投資佔比超過了整個投資布局的80%。在創新葯、高端醫療器械、先進製造、量子計算、雲和大數據、機器人和自動駕駛等領域展開系統性布局,支持中國的原發技術創新。2021年年初,高瓴成立首支「綠色基金」。高瓴產業與創新研究院與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一起發布了行業內首份碳中和報告。高瓴在碳中和領域已經累計了近500億元的規模。高瓴創始人張磊在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提到,高瓴成立了專門的氣候變化投資團隊,推出專項綠色基金,成為股權投資領域內首支以「綠色產業」為投資主題的純市場化投資基金。2021年2月,高瓴正式加入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PRI),促進行業綠色投資持續健康發展,支持中國經濟實現綠色轉型。
『叄』 從河南高考狀元到騰訊、京東背後的男人,高瓴張磊到底有多牛
他一直以來都給人以低調、神秘的印象。你可能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但你一定用過他投的產品。
BAT三大巨頭中,他投資了兩家:網路、騰訊。除此之外,十幾年間,他還投資了京東、美團、滴滴、格力、美的、攜程、去哪兒、蔚來 汽車 、摩拜單車、藍月亮等800多家企業,在業界被稱為「沒人敢不給面子的人」。
作為中國「價值投資」領域教父級人物,他一直堅守長期價值投資,買入並長期持有公司股份,要做正和 游戲 ,拒絕零和 游戲 。
如今的他,早已成為中國最富有的投資人之一。更重要的是,他深刻影響了中國的電商格局。他就是高瓴資本張磊。
1972年,張磊出生在河南駐馬店市一個「雙職工家庭」,父親是外貿局幹部,母親是律師。雖然稱不上富貴,但也算是中產家庭。
小時候,由於父母都很忙,沒時間管教張磊,造就了他從小非常獨立自主的性格,並且鬼點子多。
張磊在七歲的時候就展露出經營天賦。當時,他家住在火車站附近,放暑假時,就在車站旁擺上小椅子,把自己的連環畫書出租給候車的人看,賺了一些錢。
上小學時,張磊成績很差,由於靠近少林寺,他滿腦子想著「仗劍走天涯」,一心想要「投奔」嵩山,差點連初中都沒有考上。小學考初中的最低錄取分是140分,張磊考了141分,剛好多1分。
雖然不喜歡學校里的功課,他卻喜歡讀各種各樣的書籍。他認為別人知道的書里都有;但書里有的,別人未必知道。從書中看到的世界,比現實世界要大得多。
從學渣到學霸,除了多讀書帶給了張磊人生智慧的啟迪之外,他還受到一個人的影響,這個人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施一公是河南人,和張磊是半個老鄉。張磊看了施一公寫的文章後,很受啟發,覺得人生不能虛度,要做出一點成績。
於是,在上高二的時候,張磊開始發奮學習。
能做到學習和掙錢兩不誤,張磊不得不讓人佩服。
高中時,張磊發動同學們從家裡拿來書到火車站擺地攤,搞流動借書站。高三暑假,當別人都在享受第一個沒有假期作業的暑假時,張磊卻在擴大他的租書生意,大量購進雜志後再轉手倒賣,後來又開始賣礦泉水、方便麵以及湖南臘腸。
1990年,18歲的張磊以當地高考文科狀元的成績考入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系就讀。當離開家鄉去北京時,他已凈賺了800元人民幣,足夠支付自己的學費了!要知道,當時公務員的月薪才100元。
在人大就讀期間,是張磊求知若渴的四年,也是積累人脈資源的四年。「現在我交的很多很好的朋友還都是當年在人大讀書的時候認識的。他們當中,現在有的是朋友,有的是關系很深的合作夥伴,有的還一起從事一些公益性事業。」張磊回憶道。
1994年畢業後,張磊希望進入一家央企工作,並如願以償地入了五礦集團。
在五礦,張磊要經常坐車火車,去全國各地的收購礦山資產,這培養了他對 社會 的洞察能力。
由於長期做這份工作,感覺未來的發展有限,於是想出國留學。
1998年,張磊去美國耶魯大學繼續深造。耶魯之行不僅改變了張磊的命運,更改變了許多當時渴望發展卻苦於沒有巨大投資的「劉強東們」。這是後話。
剛剛來到耶魯大學的張磊,新鮮勁兒還沒有過去,就因囊中羞澀面臨了嚴重的財 務危機。
當時之所以選擇耶魯大學,就是因為了解到耶魯大學是唯一能夠提供獎學金的。而且,耶魯是一所有著三百多年 歷史 的世界頂級名校,培養出無數名人,其中美國總統就有5位。
據說耶魯老師之間經常開的玩笑是:「一不小心,你就會教出一個總統來。」
不過到了耶魯後,張磊才知道自己得到的只是一年期獎學金,而整個研究生階段為期三年,後面的學費要自己掏,急需要找到工作。
就像很多焦慮而迷茫的年輕人一樣,張磊投出了無數的簡歷,最終都石沉大海,他經歷了無數的面試,最後都沒了迴音。每次都是滿懷憧憬去,垂頭喪氣回。
然而, 人生有「生生不息」的絕望,也有不期而遇的溫暖。 當他一次次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學校時,完全沒有想到,機會竟然就在自己出發的地方等他。
張磊在《價值》一書中寫到,與大衛·史文森初次相見是在課堂上,但近距離的會面卻是在耶魯投資辦公室。
在耶魯投資辦公室的面試室,張磊的恩師大衛·史文森教授給了他一個彌足珍貴的機會——跟著他實習。大衛·史文森是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首席投資官,在全球投資界,他是和巴菲特齊名的投資 人,不僅理論功底深厚,而且還培養了很多投資界的人才。
而在此之前,張磊從未真正接觸過投資。
大衛問了張磊很多關於投資的問題,張磊對多數問題都誠實地回答「我不知道」。後來,張磊曾問過大衛,為什麼會接受一個對很多問題都回答「I don』t know」的小白?大衛說,很多時候,坦誠都是最為重要的品質。
張磊後來回憶說,在那裡,他找到了自己事業的坐標系,選擇進入了投資行業。
在耶魯投資辦公室實習時,張磊被派去木材行業做行業研究,幾周後回來,張磊拿出了一份行業深度報告,足足有2.5厘米厚,相當於一本書的厚度。
這份報告中,體現張磊不少讀到的見解,其扎實的分析能力與態度,與大衛的長期價值投資理念不謀而合。
大衛在張磊身上看到了巨大的投資潛質,對他刮目相看,傳授了自己的畢生所學,並介紹他認識了許多華爾街的金融界大佬。
在那段寶貴的實習期內,大衛回答了張磊提出的數百個關於投資的基本問題。
1999年,自認為羽翼豐滿的張磊,決定回國發展。
2000年,張磊創辦了中華創業網,主要業務就是幫助中國的互聯網企業融資。那時候,張磊堅信中國的雅虎和亞馬遜5年之內就會誕生,而中華創業網正是那一場革命的催化劑。此後,張磊組織了上百場投融資對接會,並與張朝陽、馬雲、馬化騰等人結下了哥們兒友誼。
僅僅6個月過後,中華創業網就開始贏利,會員企業超過13000多家,投資機構超過200多家,遍布北京、上海、香港、舊金山等20多個城市,一度被海外媒體評為中國最有影響的投資品牌。黃金年代,高調至極,他和公司的名字一起出現在《紐約時報》的頭版和一眾媒體上。
然而,2001年全球互聯網泡沫破滅,張磊的第一次創業以失敗而告終。那一年,28歲的張磊經歷了人生的第一次大起大落。
此後,張磊從大眾眼中消失了,他重新回到了耶魯校友基金會。後來,他又輾轉到全球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紐約證券交易所工作,並擔任紐交所駐中國首席代表。
2005年,互聯網行業的魔幻之年。
當時,行業內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李彥宏身上。8月5日,網路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當天股價從27美元飆到120美元,敲鍾現場,李彥宏喜極而泣。
網路的騰飛也鼓舞了一批有志青年的鬥志,於是,2005年誕生了許多互聯網公司:去哪兒網、58同城、 汽車 之家等等。
張磊意識到了中國即將雄起——「整個國家煥發勃勃生機,每個人都能發大財,國內涌現了眾多朝氣蓬勃的創業者與高 科技 創業公司。」
於是, 32歲的張磊拿著耶魯導師的3千萬美元戎馬歸來,創立了高瓴資本(Hillhouse Capital )。高瓴資本,字面上取「高屋建瓴」之意,一出道氣勢就有了。
據說這3000萬美金,是大衛·史文森為了支持愛徒,從耶魯投資基金撥出了2000萬美元給他作為啟動基金,隨後又追加了1000萬美金。不得不說,大衛真是張磊的貴人!
張磊人生中第一筆真正的投資和QQ有關。
2005年,騰訊只是一家剛剛在香港上市的小企業,市值只有十幾億美元,主要用戶是「三低」——低年齡、低學歷、低收入,即時通信市場的老大還是MSN。
從價值投資的角度看,騰訊絕對算不上是一家好公司。但張磊卻將公司僅有的3000萬美元All In了騰訊。
人們不知道的是,在投資騰訊之前,張磊曾跑到義烏商品城調研,每個攤主的名片都印有QQ號,當地招商辦也有自己的QQ號,這恐怕是張磊All In騰訊的直接原因。
有人說張磊這樣投資騰訊未免太過冒險,而身為股神巴菲特忠實粉絲的張磊,卻一直堅持長期價值投資信念: 「 社會 早晚會獎勵不斷瘋狂創造長期價值的企業家。」
後來,這筆投資讓他獲得了超過200倍的回報。
但真正讓高瓴拿到頂級投資圈的門票並一戰成名的,是投資京東。
2010年,京東正在籌建物流和配送體系,劉強東將營收和2009年新融資的2100萬美元中的大部分都用於成立控投物流子公司、購買新的倉儲場所等物流體系的建設,可以說,正是急用錢,又一時無法看到收益的投入期。
這種重資產的經營模式,並不被資本市場所看好,始終湊不齊投資款。
時年,37歲的劉強東找到大一歲的人大校友張磊,希望高瓴資本能給京東投點資。
當了解了京東的基本情況後,張磊問劉強東需要多少資金?劉強東猶豫再三,從牙縫里擠出7500萬美元這個數字,他以為,張磊很難投資這么多。出人意料的是,張磊堅定地說,要麼投資3億美金,要麼一分錢不投。
這是當時國內早期互聯網企業的投資中,單筆投資量最大的交易之一,高瓴也一度被人取笑「人傻錢多」。
但是張磊看到了京東背後的強大發展潛力。
京東在他眼中,恰似當年的亞馬遜,而貝索斯的遺憾正是亞馬遜成立時美國已經有了UPS這類的物流巨頭,因此喪失了做供應鏈整合 的機會。而在中國,京東不存在這樣的對手,因此面臨更好的 歷史 機遇。 對於當時的京東而言,不燒足夠的錢在物流和供應鏈系統上,根本看不出來核心競 爭力。
正是高瓴的3億美元大手筆投資,為劉強東爭取了足夠長的周期,京東才得以順利確立B2C電子商務領域內不可撼動的領先優勢,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威懾了新的資本投向該領域的競爭公司,強化了京東的絕對領袖地位。
當時對高瓴資本來說,3億美金也是一筆巨款,如果投資失敗,將全軍覆沒。張磊的這種反人性的投資,讓他在投資界被貼上了「另類」的標簽。然而,他又贏了。
2014年5月,京東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上升至260億美元。京東的這筆投資讓高瓴大賺12倍多,高達38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張磊深刻地影響了中國電商格局。
2014年騰訊電商和京東合並,騰訊成為京東的第一大股東,這起大變局的幕後推手正是張磊。
如今,高瓴資本基金規模從最初的3000萬美元,已經飆升至600億美元,十五年的時間,增長了2000倍,平均年化收益率高達65%。高瓴也已連續多年成為亞洲的最大基金。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以及產業不斷升級,高瓴的投資領域也走向了多元化之路。
不僅投資了騰訊、京東、美團、去哪兒、摩拜等互聯網公司,而且還持有美的、格力、福耀玻璃、藍月亮、百麗等製造業和消費品行業的股票。
2017年,高瓴資本最大的一筆投資就是控股「一代鞋王」百麗。百麗本來是一家賣鞋子的傳統企業,高瓴收購後一頓操作猛如虎,進行各種轉型和資本運作。
2019年,百麗被高瓴分拆出一塊運動類資產滔搏單獨上市,市值遠超百麗私有化時的估值,高瓴又是大賺一筆。大約也是在百麗之後,高瓴開始在中國的投資圈封神。
2019年,高瓴資本正式接手格力集團出讓的格力電器15%的股權,成為格力電器第一大股東。
後來,高瓴投資藍月亮時,又把京東拉進來合作,不僅通過京東的後台數據進行消費者分析,幫助藍月亮研發新產品,而且還幫藍月亮解決了線上銷售和供應鏈管理的問題。
資本市場瞬息萬變,而張磊一直堅持「重倉中國」的理念,從未改變。關於張磊的故事還在繼續,他過往的人生經歷和價值觀,也值得我們回味與思考。
『肆』 高瓴整天領投也沒賣出股份,資金都是哪來的
高瓴資本是一家私募基金 ,他的錢除了來自創始人等股東外,更多一大部分是其他投資人給的。
目前高瓴資本,已經掌管著5000多億資金,就是通過一層層的認購加杠桿管理起來的,這也是資本市場上特有的借雞下蛋的方法。但這方法很有效,吸引不少的投資者,對他們也是信任度越來越高。
高瓴資本創始人,在投資項目中如京東商城,網路,藍月亮,騰訊,美團,滴滴打車等都很成功,也是大眾比較信任的一個資本市場投資基金。
『伍』 【66】高瓴資本介紹
高瓴資本在二級市場專職化管理團隊大概是有20~30人。除了前台投資團隊,高瓴還有一個高達200多人左右的價值創造團隊,他們為被投企業進行「戰略和價值賦能」。
高瓴資本有關人士在渠道路演時表示,高瓴資本整個業務板塊分為一、二級市場投資,兩塊投資完全對立。
其中,珠海高瓴是投資一級市場的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禮仁投資是投資二級市場的私募證券管理人,兩個管理人是平行關系。
48歲的張磊是國內股權市場最有話語權的投資人。但其起家,卻是從二級市場開始。
2005年,張磊作為創始人創建高瓴資本,首筆資金由張磊導師、與巴菲特齊名的價值投資人大衛-史文森出資。初始資金3000萬美金,張磊將其全部買入騰訊。
2006年9月,高瓴資本正式進入A股,當時主要都是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金。
2010年,高瓴資本開始新辟一級市場投資業務,首筆投資重倉京東。
目前, 高瓴資產管理規模已達650億美金,是亞洲最大的投資機構之一。高瓴資本在A股的管理規模超過1000億人民幣。
在高瓴資本逾65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規模中,約350億(超過50%)來自私募證券投資,其中,海外基金規模在200億美元左右,海外市場主投的是美股、港股和其他資本市場。
因為不對外募資,高瓴資本的證券投資業績向來神秘,今年2月份路演,其業績終於罕見曝光,相當驚人。
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高瓴資本——HCM基金在A股出現在格力電器、愛爾眼科、泰格醫葯、海螺水泥和凱利泰五個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名單上。
另外,今年5月12日晚間,骨科、運動醫學領域公司凱利泰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其中,高瓴資本擬認購2100萬股,發行價格為18.73元/股,估算下來,高瓴資本將認購總價3.93億元股份。
在出手凱利泰的同時,高瓴與凱萊英的合作也更近一步。凱萊英宣布非公開發行1780萬股股票,發行對象為高瓴資本。募資不超過23.1億元,發行價為123.56元/股,較5月12日收盤價187.95元,打了六五折。
『陸』 拿下格力,高瓴交出「半條命」
究竟誰是格力的新主人?混改方案給出的答案是「無實際控制人」,這一點連深交所都看不懂了。1月18日,格力回復深交所問詢函,就格力電器自身以及第一大股東的決策權分配問題,給出了非常詳細的二次說明。
格力稱珠海毓秀的決策權分配是三足鼎立,但混改方案還有個附加規定:「珠海明駿對上市公司提名的三名董事候選人中應保持至少兩名董事候選人為格臻投資認可的人士」。
深交所對此也非常疑惑:「是否可以認為格臻投資實際擁有珠海毓秀 2/3 的表決權?」格力的回答是一句車軲轆話:「(以上條款)系對上市公司董事會席位的安排,與珠海毓秀三方股東各有一個珠海毓秀董事提名權的基本權利並無關聯。」
眾所周知珠海毓秀最主要的一項權利,就是提名格力電器董事的權利。如果在這一權利上做不到「三足鼎立」,那麼珠海毓秀的所謂三足鼎立只是虛有其表而已。
也就是說,高瓴只得了「三足鼎立」的面子,卻失去了「里子」。高瓴的這一「足」,要明顯的弱於董明珠。
根據這份說明我們還知道了,珠海毓秀的三個董事席位中,高瓴原本佔有兩席,但為了董明珠放棄了一席,從而失去了多數席位。從多數席位,到「三足鼎立」,再到最後一足也不完整,高瓴面對董明珠是一讓到底。這真是Buyout 歷史 上最弱勢的PE了。
格力一案,媒體已經冠以「 歷史 性的」、「里程碑式的」等大詞,這些評價均不為過。Buyout從未真正在中國生根發芽,而在中國做杠桿並購的PE,高瓴不僅是「最牛的那一個」,幾乎也是「唯一的那一個」。從百麗到格力,高瓴以一己之力把中國的杠桿並購帶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但格力一案,並不是一例典型的Buyout。圍繞持有格力電器15%股份的珠海明駿,高瓴要向兩位合作夥伴——董明珠、曹俊生——分蛋糕。格力混改詳細方案的不多贅述,簡單羅列一下高瓴最終保有的權利。
1.珠海明駿當中,董明珠的格臻投資享有11%的份額,曹俊生的珠海熠輝享有3.6%的份額,高瓴則需募集其餘的85%。據報道,董明珠的份額豁免基金管理費。
2.珠海明駿的GP是珠海賢盈,也是有限合夥結構。高瓴享有24%LP份額,格臻投資享有20%的LP份額,曹俊生享有5%。其餘51%由GP珠海毓秀持有。
3.珠海毓秀當中,高瓴的份額是49%,格臻投資41%,曹俊生10%。
這是一條線主要是珠海明駿的收益權分配。最終,高瓴在募集了珠海明駿85%資金的情況下,只分到了約一半的GP收益權。
另外是決策權的分配。交易方案宣稱格力無實際控制人,針對這一點交易所剛剛發了問詢函,格力1月17日給出了回復。根據格力的回復,決策權的分配已經非常清晰了。
1.珠海毓秀董事會3席,高瓴、曹俊生、格臻投資各提名一席。
2.珠海明駿可以提名格力董事會三席,這一提名權在高瓴、曹俊生、格臻投資三方間平均分配,各得一席。但是,高瓴和曹俊生的提名中,至少有一個要得到格臻投資的認可。
根據這一架構,高瓴扮演在格力扮演的角色基本上就是一位只出錢的大股東,決策權微乎其微。並且這一架構還被嚴格固化下來,高瓴書面承諾將維護格力無實控人的狀態,未來也不謀求控制權。
縱覽中外的Buyout,如此弱勢的PE也不多見。對PE來說,格力混改最終的方案,是可以載入史冊的「不平等條約」。方案一出就有PE人士評論道:如果以後企業家都要求像這樣談,那就麻煩了。
高瓴的開放和慷慨,在對曹俊生的權利安排上也可見一斑。曹俊生在珠海明駿中出資比例僅為 3.6%,卻分到了10%的GP收益權,在決策權上更是與高瓴完全平等。
高瓴早期的成名戰是投資騰訊,與馬化騰交情深厚。騰訊用投資開道,從封閉走向開放,馬化騰自稱騰訊只保留了半條命,「把另外半條命給合作夥伴了」。
反觀PE投資,實際上「半條命」是常態,另外半條命永遠在對方手裡,這是少數股權投資的永恆難題。但在格力一案中,200億元的投資,都當上大股東了,高瓴仍然要交出半條命,這多少有些令人意外。
雖然無論是資金還是名望上,高瓴已經是中國最具實力的PE。張磊卻一貫以低調的姿態面對企業家,反復說「我們是錦上添花的,而不去顛覆的」、「讓企業家坐在C位上」、「企業家幾十年的積累我們比不了的」。
「讓企業家坐在C位上,這是高瓴資本堅守的第一原則。」2019年10月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上,張磊在台上談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當時高瓴正在與董明珠進行最後的談判,張磊沒有在演講中提格力,但他的這句話很快被媒體解讀為對董明珠的表態。
張磊說完「C位」論後不久,格力混改案塵埃落定。董明珠果然如願坐上了「C位」。
高瓴要讓董明珠坐C位,保證董明珠團隊的穩定、捆綁管理層、送上股權激勵大禮包,這都是意料之中事。但高瓴舉起雙手徹底交出主導權,這遠遠超出了外界預期。畢竟百麗一案中,張磊也說了要讓企業家坐C位,但主導權還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高瓴2017年總規模達150億元的高瓴二期人民幣基金,接近20%投向了格力。這還遠遠不夠,剩下的172億元來自境外,對高瓴而言這也是一筆大錢了——2018年高瓴募集了創亞洲紀錄的106億美元新基金,172億元大約是它的23%。
單單是這些數字,就已足夠看出這個案子對高瓴有多重要,還不用提這一案的強烈示範效應。而這樣一個不容有失的案子,高瓴完全交到了董明珠手上。
中標結果公布後,輿論先是羨慕,而最終方案出爐後,卻又多了些揶揄:原來高瓴是給董明珠打工的。這個先例可不是PE同行們想要的。高瓴為了拿下格力,付出的代價是不是有點大了?
高瓴多年來一直很「擅長」引起爭議,從京東到百麗都如此。張磊對此也心知肚明,收購百麗後,張磊自己還開玩笑:「別人都說這會不會是高瓴的滑鐵盧。」
張磊喜歡說「守正用奇」四個字,也不諱言賭,公開說過當年重倉騰訊「有賭的成分」。投資是風險的藝術,本就不存在100%的確定。對高瓴而言,格力一案不但值得一「賭」,甚至是不得不「賭」。
在格力一案一年之前,高瓴募集到106億美元的最新一期基金,創下了整個亞洲PE業內單只基金的募資規模記錄,讓高瓴的總資產管理規模達到了600億美元。
高瓴已經是中國資產規模最大的PE機構的事實,解釋了高瓴為何必須要拿下格力,即便是接受如此苛刻的條件。因為規模即是壓力,超級基金要投出超級案子。而中國能有多少個格力?過了這個村,高瓴幾乎不可能找到類似的店了。
類似的話,不久前是用來形容孫正義和他的願景基金的。2019年Wework的IPO失利、估值崩塌給整個風險投資業帶來了一場地震,甚至在隔了一道太平洋的中國震感依然強烈。若問2019年最震撼的事件是什麼,估計大部分投資人都會脫口而出Wework。
自2017年之後,孫正義就基本上包攬了Wework的融資,投入60億美元以上。在Wework IPO失利之後,孫正義依然選擇投入大筆資金輸血,把軟銀的持股比例提升到了80%。這也直接導致軟銀在2019年出現了數十億美元的 歷史 性巨虧。
回到2017年,軟銀願景基金為什麼會選擇重倉Wework?這個問題可以用另一個問題來回答:如果不投全球最大的獨角獸,那麼全球最大的VC基金要投什麼呢?
以基金規模而論,軟銀願景基金是全球第一,高瓴則已經做到了亞洲第一,張磊當仁不讓是中國最接近孫正義的人,規模是超級基金不得不面對的「詛咒」。當然,除了規模這個點之外,高瓴和軟銀並沒其他共同點。把高瓴稱作中國的軟銀,或稱張磊為中國的孫正義,過於牽強附會。
考察高瓴,除了106億美元的超級大基金之外,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它翻倍式的規模增速。眾所周知,張磊是在2005年拿著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2000萬美元創立高瓴的,而到2010年高瓴的管理規模已經增長至25億美元。2014年這一數字是160億美元,2017年300億美元,2019年600億美元。
驅動高瓴管理規模增長的,是一個個超級大案子。2017年531億港元的百麗並購案,直接讓高瓴能夠在2018年募集106億美元的超級基金,緊接著,2019年高瓴成為了市值4000億人民幣的格力的大股東。
這一「更大的案子-更大的基金」的螺旋,在國內成長期投資主導的私募股權市場上顯得有些突兀。雖然一個明星項目成就一隻基金的現象並不鮮見,但總體而言VC基金是以投資數量和命中率取勝的,而不依賴個案驅動。
但在杠桿並購當中,這是一個常見螺旋。典型例子就是杠桿並購模式的開創者、上世紀80年代的KKR。從1976年的1000萬美元起步,到1987年募集了56億美元的基金。
但這個螺旋卻戛然而止,雷諾茲-納貝斯克沒有讓KKR賺到錢,這一案之後KKR進入了痛苦的收縮期,比雷諾茲-納貝斯克更大的案子要到二十年後才會出現。
格力一案,讓張磊的名字「出圈」了,就像當年的亨利·克拉維斯,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但PE不是國王,就像KKR一樣,高瓴資本的「更大的案子-更大的基金」螺旋也會有停下來的一天。
當然,簡單的類比總是會損失大量細節而嚴重失真。三十年過去了,杠桿並購早已滄海桑田,高瓴沒碰過幾十倍的杠桿,中國也沒有垃圾債券。高瓴的管理規模總有一天會停止翻倍式擴張,但不會是以KKR的方式。
中國的杠桿並購,有自己的制約因素。
與收購百麗時的興奮不同,高瓴在格力一案上格外低調。
包括張磊在內,高瓴在百麗一案上的發聲相當積極。投資邏輯、理念,並購後的運營,包括分拆滔搏上市,都被高瓴反復對外談論。
但到目前為止,盡管外界已經沸反盈天,格力股價大漲,對高瓴意圖的解讀已經摞起來三米高了,高瓴卻依然沒有隻言片語。
對面的董明珠倒沒有那麼多顧忌。在2019年底的一次公開論壇上,董明珠毫不意外的被問到,格力未來會與新股東高瓴資本有哪些合作和協同。這是一個必問的例行問題,董明珠的回答聽起來卻平白有了一絲火葯味。她說:「最起碼現在我沒有看到(合作和協同)。」然後她又補充道:「如果一個資本就能解決企業的問題,那我們怎麼看今天那麼多搞資本的都爆雷了。」
關於高瓴資本的問題看起來激起了董明珠的倒刺,原因可能是這個問題隱含著格力現管理層做得還不夠好的意味。董明珠是一位中國最頂尖的企業家,《財富》雜志說她是中國最有權勢的女人之一,她確實沒理由像外界那樣對高瓴資本高看一眼。
況且董明珠不喜歡資本也不是什麼秘密了。在董明珠的言論中,與資本聯系在一起的總是「野蠻人」、「搞亂實業」一類的詞彙,放過狠話將會不惜動用一切資源反對「野蠻人」。在格力混改案進行中,董明珠就多次公開怒批野蠻人,盡管投標的是高瓴、厚朴這樣的PE機構,當年瞄上萬科、格力的野蠻人早已銷聲匿跡。
最終董明珠如願馴服了資本,在與高瓴資本的談判中大獲全勝。資本不但沒有威脅到董明珠,反而被董明珠牢牢控制。
那麼格力最終的權力架構能令高瓴滿意嗎?我們不得而知。但無論如何,這是必須做出的妥協。客觀上,在中國還沒有可以與董明珠「平等」的PE機構,高瓴也不行,這是大環境決定的。更何況高瓴一直在試圖打造「企業家朋友」的形象,小心翼翼的避免像當年的KKR一樣被打上「貪婪」、「傲慢」的標簽。這是宛如走鋼絲的平衡藝術,高瓴需要重新適應。
在百麗一案中,百麗管理層看高瓴的眼光是向上的:當時百麗陷入困境,高瓴被視為拯救者。並購之後,百麗80歲的創始人鄧耀套現離場,張磊親自出任百麗董事長,過了一把「資本企業家」的癮。張磊說他花了很多時間研究鞋子,思考數字化轉型,甚至還愛上了逛街,只為觀察女性如何買鞋。最重要的一步棋分拆滔搏獨立上市,是高瓴早就定下的策略,並得到了迅速的執行,效果也令人滿意。滔搏目前市值達690億港元,已經遠遠超過了百麗退市前的總市值,保證了百麗並購案的收益下限。
但格力的情況完全不同。一方面格力一案的重要性比百麗更大,高瓴的投入更多。格力是高瓴通向更大基金、更大案子的踏腳石?還是像雷諾茲-納貝斯克之於KKR一樣,成為這一螺旋的重點?
另一方面,高瓴的這半條命卻並不在自己掌握之中,而是交到了董明珠的手上。好處是,高瓴得到了一位已經經過證明的優秀企業家,而無需為格力的經營操心;壞處是,這位企業家對高瓴雖談不上懷有敵意,卻也更談不上仰慕。無論是產業賦能也好、數字化轉型也好,這些高瓴自豪的核心能力,並沒有被保障足夠的施展空間。(文/陶輝東 來源/投中網)
『柒』 高瓴資本投資福耀玻璃了嗎
高瓴資本投資了福耀玻璃,目前張磊創建的高瓴資本基金規模已經飆升600億美元,目前高瓴資本已經成為多年來亞洲最大的基金。高領的投資領域也涉及到了很多方面,比如美的格力美團京東去哪兒騰訊等互聯網公司。綱領資本是一家私募股權與風險投資的公司,是被建立於2005年,目前覆蓋了很多行業,也有一些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等新型領域。
一、什麼公司值得投資
成長緩慢的公司,即處於行業衰退周期的企業,一般屬於夕陽產業,如鋼鐵、煤炭、有色、彩電、建築等傳統製造業以及一些大型銀行。行業的發展已經到了頂峰和天花板,企業不再增長或增長非常緩慢,增長速度最多與GDP增速同步。這類企業的特點是分紅高,分配穩定,股價穩定。這類公司成長緩慢,投資價值不大,但如果喜歡穩定的分紅收入,公司成長緩慢帶來的價值增長肯定能跑贏通脹,也是合適的選擇。所以,對於這樣的公司,要注意股利分配的歷史。快速成長的公司處於行業成長階段,成長性和擴張性較強,年均增長率一般在20%-30%。這些企業大多屬於新興的朝陽產業或成熟穩定的行業龍頭,如消費鏈、醫葯創新、制葯裝備、醫葯服務、互聯網等行業。
二、投資公司是做什麼的
投資公司是一種金融中介,將個人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投資於眾多證券或其患者資產。「集中資產」是證券投資公司背後的核心含義。在投資公司建立的投資組合中,每個投資者都享有按投資金額比例主張投資組合的權利。這些投資公司為小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機制:患者人可以組織起來,獲得大規模投資的收益。
因為現在很多公司都會投資比較有發展前途的公司,這樣也會帶來很大的效益。如果選擇投資的時候,也需要對整個公司進行審核,以及對於這個行業的把控,才能夠保證自己不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