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基金起源於美國
Ⅰ 指數型基金的歷史現狀
指數型基金起源於美國並且主要在美國獲得發展。世界上的第一隻指數基金於1971年出現於美國,是富國銀行(WELLS FARGO BANK)向機構投資者推出的指數基金產品,當時所引起的反對遠遠多於支持和擁護。到了70年代後期,才有一些年金基金,包括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在內,部分地改變了對指數投資的看法。進入80年代以後,美國股市日漸繁榮,指數基金逐漸開始吸引到了一部分投資者的注意力。直到九十年代以後,指數基金才真正獲得了巨大發展。1994年到1996年是指數基金取得成功的三年。1994年,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了1.3%,超過了市場上78%的股票基金的表現;1995年,標准普爾500指數取得了37%的增長率,超過了市場上85%的股票基金的表現;1996年,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了23%,又一次超過了市場上75%的股票基金的表現。三年加在一起,市場上91%的股票基金的收益增長率低於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率,指數基金的概念開始在投資者的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也獲得了基金業的廣泛注意,指數化投資策略的優勢開始明顯地顯現出來。
據統計,美國機構投資者持有的指數基金資產在1980年為100億美元,而到了1996年底,這部分指數基金資產的總額已經達到了10,000億美元。個人投資者持有的指數基金資產也從1990年的40億增加到了580億美元。
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美國的指數基金已發展成一個規模龐大、種類豐富的基金業分支。現在美國最成功的指數基金管理人為先鋒(Vanguard)和DFA(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先鋒所管理的指數基金已逾1,000億美元,其旗下的先鋒標准普爾500指數基金(Vanguard S&;P 500 Index Fund)在1997年全球基金排行榜中,以690億的規模名列第二位。美國的各家基金管理公司,包括富達(FIDELITY)、美林(MERRILL LYNCH)、追發(DUEYFUS)等著名基金管理公司,基本上都管理著一隻或多隻指數基金。
Ⅱ 私募的歷史起源
私募基金起源於美國。1976年,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的三名投資銀行家合夥成立了一家投資公司KKR,專門從事並購業務,這是最早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
國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經過30年的發展,成為僅次於銀行貸款和IPO的重要融資手段。國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規模龐大,投資領域廣泛,資金來源廣泛,參與機構多樣化。西方國家私募股權投資占其GDP份額已達到4%至5%。迄今,全球已有數千家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黑石、KKR、凱雷、貝恩、阿波羅、德州太平洋、高盛、美林等機構是其中的佼佼者。
2006年全球私募股權基金從資本市場上募集到了2150億美元,全球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總投資額達到了7380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了一倍。其中,單筆超過100億美元的私募股權交易達到9個。
中國私募發展歷史
1984-1990年:混沌時代
在每個資本大幕開啟的時候,都是少數精英和投機客的保險櫃,這個多數人不熟悉或者不看好的領域,註定將迎來歷史上最原始也是最猛烈的爆炒……
1990-1995年:瘋狂時代
一切資本力量開始悄然醞釀,很多人都在翹首以待,這場萬眾矚目的好戲誰將是主角?
1995-1999年:巨鱷時代
「327」國債風波成為券商整合大幕拉開前的序曲,以君安為主的券商紛紛崛起,涌金系、德隆系等資本大鱷先後誕生,形形色色的江湖人物在這個時代里格外刺目。
1999-2001年:黑金時代
一切故事皆從1999年的「5·19」行情展開。 「無庄不歡,無股不庄」,是這個時代最逼真的寫照。
2001-2005年:價值時代
熊市的漫長教人冷靜,價值投資風潮應運而生,無聲無息地成為這個時代的新主角。
2006-2008年:理性時代
公募系基金經理形成一支驟然崛起的力量。這批「公募叛逃者」以理性的力量強勢攪動江湖。
2009年:非言時代
市場的正常化,讓私募在悄然之間進入到一個 「諸子百家」的新時代。這個舞台,每一家都有可能跳上來表演一把。而此時,私募為自己所選擇的發展路徑,似乎也決定著他們之後的道路可以行進多遠
2010年:行業發展步入良性軌道
目前,市場上正在運行的陽光私募累計已達500多隻。各方投資明星紛紛加盟,私募業內明星璀璨,並逐漸開始擁有自己的品牌。國內私募基金規模一般在3000萬至20多億,預計私募的總規模已超過500億,總規模雖然還有限,但成長速度驚人。此外,私募在投研團隊、絕對收益理念、營銷方面,都較早幾年有了很大變化。而政策的支持,也在逐步提高陽光私募的社會地位。
截至2010年12月31號,全國從事私募基金的管理公司共有377家,管理的證券類信託產品數量為1234個,其中,開放式產品為810個,結構化產品為424個,總規模已經超過1200億元,從發展規模來看,自2007年開始,開放式證券私募投資基金在開始迅速發行的步伐,到近兩年更呈加速之勢。
從私募基金地域分布情況來看,大部分證券私募基金管理人都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個一線城市,其中,深、廣和上海均以32.02%占據首位,在投資收益方面2008年—2010年,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均好於同期的公募基金,具體來看,2008年滬深300指數全年跌幅65.95%,同期公募基金全年虧損50.63%,私募基金則虧損32.86%,虧損幅度較公募基金明顯收窄。2009年滬深300指數全年上漲96.71%,同期,公募基金全年盈利50.41%,私募基金則達到54.92%,再度小勝公募基金。
Ⅲ 對沖基金的起源發展
對沖基金起源於50年代初的美國。當時的操作宗旨在於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以及對相關聯的不同股票進行空買空賣、風險對沖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規避和化解投資風險。1949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個有限合作制的瓊斯對沖基金。
雖然對沖基金在20世紀50年代已經出現,但是,它在接下來的三十年間並未引起人們的太多關注,直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對沖基金才有了更廣闊的投資機會,從此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20世紀90年代,世界通貨膨脹的威脅逐漸減少,同時金融工具日趨成熟和多樣化,對沖基金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
最早的對沖基金是哪一隻,這還不確定。在上世紀20年代美國的大牛市時期,這種專門面向富人的投資工具數不勝數。其中最有名的是Benjamin Graham和Jerry Newman創立的Graham-Newman Partnership基金。
1923年的小說《股市做手回憶錄》在記載Jesse Livermore的輝煌成就時,描寫了一種被稱為「資產池」的投機工具,和日後所謂的「對沖基金」在形式和功能上極其相似。在Livermore之前, Bernard M. Baruch也經營過「資產池」,他後來另立門戶,大發其財,被稱為「華爾街孤狼」,還成了政治家。
2006年,Warren Buffett在一封致美國金融博物館(Museum of American Finance)雜志的信中宣稱,上世紀20年代的Graham-Newman partnership基金是其所知最早的對沖基金,但其他基金也有可能更早出現。
社會學家、作家、財經記者Alfred W. Jones創造了「對沖基金」一詞,1949年,他還第一次確立了對沖基金的結構,為此廣受贊譽。為了中和市場總體的波動,Jones採用買入看漲資產,賣空看跌資產的手法來避險,他把這種管理市場總體波動的風險敞口的操作稱為「對沖」。
而這種資產組合就是對沖基金。Jones也是第一位採用資金杠桿和風險分散的對沖投資策略並收取業績報酬的基金經理。1966年,《財富》雜志報道稱,盡管Jones收取的管理費高達20%,但是其麾下的基金比最好的共同基金業績還要好。
到了1968年,總共有近200隻對沖基金;1969年,第一隻對沖基金領域的基金(FOHF)在日內瓦誕生。
在1969-70年的經濟衰退期和1973-1974年股市崩盤時期,很多早期的基金都損失慘重,紛紛倒閉。上世紀70年代,對沖基金一般專攻一種策略,大部分基金經理都採用做多/做空股票模型。70年代的衰退時期,對沖基金一度乏人問津,直到80年代末期,媒體報道了幾只大獲成功的基金,它們才重回人們的視野。
90年代的大牛市造就了一批新富階層,對沖基金遍地開花。交易員和投資者的更加關注對沖基金,是因為其強調利益一致的收益分配模式和「跑贏大盤」的投資方法。接下來的十年中,對沖基金的投資策略更加層出不窮,包括信用套利、垃圾債券、固定收益證券、量化投資、多策略投資等等。
21世紀的前十年,對沖匯基金再次風靡全球,2008年,全球對沖基金持有的資產總額已達1.93萬億美元。然而,2008年的信貸危機使對沖基金受到重創,價值縮水,加上某些市場流動性受阻,不少對沖基金開始限制投資者贖回。
2011年4月,對沖基金管理的總資產規模觸底反彈,估計有望達2萬億美元。2011年1月,美國最大的225家對沖基金公司旗下就有1.3萬億美元,其中最大的是Bridgewater Associates,其資產為589億美元。2011年的五大對沖基金公司為Bridgewater Associates(589億美元)、Man Group(392億美元)、Paulson & Co.(351億美元)、Brevan Howard(310億美元)和Och-Ziff(294億美元)。2011年2月,全球對沖基金61%的投資額來自於機構。
2015年5月16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副會長洪磊表示,截至2015年4月底,我國正在運作的對沖基金品種共6714支,資產規模達到8731.5億元。
對沖(Hedging)是一種旨在降低風險的行為或策略。套期保值常見的形式是在一個市場或資產上做交易,
以對沖在另一個市場或資產上的風險,例如,某公司購買一份外匯期權以對沖即期匯率的波動對其經營帶來的風險。進行套期保值的人被稱為套期者或對沖者(Hedger)。
Ⅳ 全球第一隻指數基金是哪家公司首先推出的
世界上第一隻指數基金於1971年出現於美國,它是威弗銀行向機構投資者推出的基金產品,以標准普爾500為追蹤標的。指數基金的理論起源於1952年諾貝爾獎獲得者H.Markowitz提出的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他指出,一個風險分散的組合,可在風險與回報之間提供最佳的平衡。1964年,另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W.Sharpe提出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式,指出市場組合就是最佳的風險分散組合。這些都為指數基金的誕生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