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銷售亂象怎麼處罰
① 證監會怎麼整治分紅避稅亂象
證監會將重拳整治分紅避稅亂象:"內鬼"泄密 ,倉位違規。
每到年底階段,機構借基金分紅避稅的問題都是高發時期,今日,多家基金公司接到了「嚴防濫用政策紅利,加強基金分紅合規管理」的機構監管情況通報。
曾在一些基金微信群里看到過拉機構投資分紅基金的信息:「群內各位大佬,我司有隻績優基金12月底分紅,分紅比例20%,有避稅需求的請找我勾兌。」
據了解,為了沖規模以及跟機構等大資金合作,賺取贖回費、管理費,基金公司在營銷時推薦「分紅概念」的產品在業內並不少見,而往往到了月末、季末或者年底等時段,這樣的大比例分紅情況會更多一些。
「各大基金銷售群中往往會發布很多這樣的信息,稍微隱蔽一些的備注『有意私聊』,膽子大的直接就把產品名稱寫上去了。」有基金業內人士表示,「估計是某些公司做的比較過,有書面文字之類的資料被泄露出去了,所以被處罰了。」
除了主動尋找具有避稅需求的機構客戶,主動告知避稅方法、提前泄露分紅信息等行為在業內也並不少見。甚至有公司寫出一套避稅方案,微博長圖、Word文字版等一應俱全,這種「服務」十分到位。
類似上述這種借基金分紅拉機構避稅的問題,在此次監管部門出發後,預計會收斂很多。
四大監管要求規范基金分紅避稅
針對上述基金分紅信息管控不當等行為,《通報》中強調了進一步加強基金分紅管控等事宜的監管要求,明令了以下幾點:
一、建立健全基金分紅信息管控機制。建立分紅信息保密及知情人登記制度,嚴禁公司及相關從業人員泄露因職務便利獲取的未公開分紅信息、利用該信息從事或明示、暗示他人從事相關交易活動。
二、嚴格規范基金分紅行為。嚴格控制分紅公告日至權益登記日之間的時間間隔,除法律法規、相關規則或基金合同另有規定外,原則上不超過2個作日。
三、審慎辦理基金分紅敏感期間大額資金的申購贖回。在基金分紅決議通過日起至權益登記日期間,原則上暫停辦理機構投資者的大額資金申購。
加強對基金大比例分紅(包括但不限於基金分紅金額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5%)行為的監測與分析,在大比例分紅發布公告日後20個工作日內,向公司所在地證監局提交大比例分紅事項說明,包括但不限於分紅原因、分紅公告日前後15 個工作日內機構投資者申購贖回情況、基金投資指標合規情況等說明,並在公司監察稽核年度報告中作匯總分析說明。
四、持續落實依法全面從嚴監管。對泄露基金分紅決策信息、損害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的行為,將依法依規查處。
對於違規行為就是要嚴加監管!
② 馬雲旗下螞蟻基金違規銷售被怎麼處理了
螞蟻基金因違規銷售遭浙江證監局責令改正。
浙江證監局決定對螞蟻基金採取責令改正的監督管理措施,並要求該公司嚴格對照《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全面開展自查自糾,進一步提高對違規銷售行為的認識,提升合規管理水平,切實將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工作落實到位。
急於發展問題頻現
公開資料顯示,螞蟻基金成立於2007年7月,原名為「杭州數米基金銷售有限公司」。
2015年4月24日,恆生電子(股票代碼:600570)發布公告稱,公司與西子聯合控股、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即「螞蟻金服」)、陳柏青、陳鵬、姚備、金德瑋、邵鈞、杭州恆生智能系統集成簽署投資協議,同意杭州數米基金銷售有限公司進行增資擴股。
這次增資擴股後,數米基金的注冊資本由6100萬元變更為15562萬元,新增加的9462萬元注冊資本由螞蟻金服認購。目前螞蟻金服持有數米基金68.83%股份,恆生電子持有24.10%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上述2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均為馬雲。
近兩年來,騰訊、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在金融領域攻城略地,公募基金更是兵家必爭之地。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螞蟻金服在基金銷售上更是動作頻頻。
2017年3月21日,螞蟻金服宣布向基金行業開放自運營平台「財富號」,用技術支撐基金公司在螞蟻聚寶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專區,直接觸達和服務用戶。同年6月,螞蟻財富號高調登場,首批7家基金公司入駐。
然而,急於發展也使集團的金融布局出現諸多問題。2017年9月,「年紀越大,越沒有人會原諒你的窮」的扎心海報文案,在行業內部引來巨大爭議。事件發生後不久,螞蟻金服旗下理財平台「螞蟻財富」就「扎心文案」發布致歉公告。
螞蟻財富以金融理財社區為主要業務,與支付寶同屬螞蟻金服旗下公司。工商資料顯示,螞蟻財富經營主體為螞蟻財富(上海)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由上海雲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0%持股,後者以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為唯一股東。
③ 私募基金產品違法違規的行為有哪些
1、 向不特定對象公開宣傳和推介 私募基金 產品 。 部分私募機構主要是通過公司網站、微信等方式向不特定對象宣傳推介私募基金產品。私募機構的公司網站未設定特定對象的確定程序,非特定對象均可點擊閱讀私募機構在公司網站上發布的私募基金產品信息。其中,有部分私募機構與第三方機構平台合作,缺乏必要的管理,通過網站公開宣傳推介的部分私募基金產品未在基金業協會備案甚至根本不存在,而且私募基金的相關信息是虛假的,涉嫌虛假或誤導性宣傳推介。廣東局調查的6起案件中,3家私募機構存在通過網站向不特定對象推介宣傳私募基金產品的違規行為,如私募機構青原投資、雲系投資、廣東某匯都存在這種情況。其中,對青原投資和雲系投資已作出 行政處罰 ,廣東某匯的違規事項正在調查中。 2、 私募機構未按規定辦理基金產品備案手續 。 部分私募機構未按規定對私募基金產品辦理登記備案以規避監管,私募機構經常設立以投資為目的 有限合夥企業 ,由私募機構擔任普通 合夥人 ,向投資者非公開募集資金(有限合夥企業份額)。這種有限合夥企業實際上屬於有限合夥型私募基金產品,但私募機構經常不將這種產品辦理備案。 3、私募機構募集時未對投資者進行有效風險測評,並向不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 部分私募機構利用未備案的有限合夥型基金以少於100萬元的標准向單個投資者募集資金以規避監管,違反合格投資者100萬元門檻的規定。同時市場上也存在部分私募機構通過一些互聯網平台開展私募投資基金或私募產品收益權的拆分轉讓業務。具體方式為私募機構先找關聯公司及個人以合格投資者身份購買私募產品,然後通過交易平台將私募產品收益權拆分轉讓給平台注冊用戶,通過拆分轉讓收益權,突破私募基金單個投資者投資門檻要求,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 另外,將私募產品轉讓給不特定數量的個人投資者,可能導致單只私募產品投資者數量超過200個,涉嫌構成非法集資。在廣東局調查的6起案件中, 2家存在向不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的違法違規行為,1家涉嫌非法集資行為,如青原投資作為普通合夥人設立並負責管理的有限合夥型基金浩源泰興,向6名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單個投資者募集資金少於100萬;中某創投管理的有限合夥型基金「 廣州 萌芽投資企業(有限合夥)」未在基金業協會辦理備案手續,向17名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單個投資者募集資金少於100萬。對於上述2起向不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的行為,廣東局已對青原投資作出行政處罰,對中某創投正在調查中。而調查中發現雲系投資涉嫌非法集資行為,已依法將線索移交公安部門。 4、私募機構投資運作行為違規,挪用或侵佔基金財產。 部分私募機構未將募集資金進行專戶存管,並將固有財產與基金財產混同,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實際控制人或相關私募從業人員挪用或侵佔基金財產;違反合同約定列支費用、進行利益輸送等。廣東局調查的6起案件中,1家存在挪用基金財產的違法違規行為,青原投資管理的浩源泰興基金未進行專戶存管,青原投資實際控制人借用私募基金浩源泰興5萬元用於短期資金周轉。證監會已依法作出行政處罰。 5、 部分私募機構管理的私募基金存在保本保收益情形 。 由於我國資管業素有「剛性兌付」之傳統,保低保收益的承諾,有利於吸引投資者、促使「成交」,對中小投資者而言尤為如此。私募管理人為了更容易的募集資金,很容易違反此項禁止性規定。私募機構經常在合同中約定保本條款,或者私下簽訂保本協議、採取關聯機構承諾擔保、回購等條款變相承諾保本保收益。廣東局調查的6起案件中,1家私募機構存在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如廣東某匯基金合同中約定的分期支付利息和收益,以及期末大股東約定回購的條款,涉嫌變相或暗示承諾保低保收益,該案件正在調查中。上述行為違反《暫行辦法》第十五條「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的規定。 6、 私募機構二級市場證券投資行為違法違規 。 私募基金機構進行二級市場證券投資時違法違規行為主要包括違規減持、短線交易、超比例持股、內幕交易及操縱市場等。部分私募機構管理多隻私募基金產品,投資於二級股票市場,相對於一般中小投資者,私募機構具有資金優勢和信息優勢,發生上述的違法違規,影響往往更惡劣,私募機構更應注意遵守相關法律 法規 。 私募基金管理人及私募基金產品進行登記、備案,是基金管理人及私募基金取得合法身份的最基本要求;不得向不特定對象公開宣傳推介私募基金產品,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或以承諾預期收益率等方式向投資者暗示保本保收益,更不得不適當地宣傳、銷售產品,誤導欺詐客戶;應堅持以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為募集資金的核心,向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做好投資者風險測評,向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不得向不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不得突破或變相突破100萬資金的門檻要求,更不得突破總人數200人限制,不得採用P2P或眾籌等方式對外募集資金,甚至演變為非法集資。 私募基金應規范運作,不得損害投資人利益,挪用和侵佔私募基金財產;不得有非公平交易、利益輸送、老鼠倉等損害客戶利益的行為。對於投資者而言,應審慎選擇私募基金投資,並在投資過後對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和託管機構給予持續關注和監督。首先,自己要量力而行,確保符合《暫行辦法》關於私募基金合格投資者要求。 其次,要審慎查證私募基金管理人基本信息。投資者在選擇投資私募基金前,可以通過基金業協會網站對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信息審慎查證,了解私募基金管理人及高管人員的管理能力、風控水平和職業素養,以及私募基金產品的相關信息,要注意私募基金的宣傳推介是否帶有「高額收益」、「保證收益」等異常表述,對於不懂的概念、模糊的表述可以要求管理人進行解釋或說明,切勿被各種誇大、虛假宣傳蒙蔽,不要輕易被所謂的「冠軍」光環、「歷史高收益」等誘導性宣傳忽悠,防止上當受騙,遠離非法集資。 再次,要仔細閱讀基金合同,基金合同是規定投資者與私募基金管理人之間權利和義務的重要文件。最後,投資後要持續關注私募基金產品投資運行情況,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按約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④ 私募基金違規銷售的法律責任
法律主觀:
私募基金產品違法違規的行為:1、資金募集行為違規。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變相降低投資者門檻、向不特定對象公開募集、誇大或虛假宣傳、違規保本保收益、投資者人數超過遲陸亂法定人數限制等。2、投資運作行為違規。挪用或侵佔基金財產、將固有財產與基金財產混同、違反合同約定列支費用、進行利益輸送等。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九條公開發行證券,必須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並依法報碼檔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注冊。悉碧未經依法注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公開發行證券。證券發行注冊制的具體范圍、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公開發行:(一)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證券;(二)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累計超過二百人,但依法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人數不計算在內;(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發行行為。非公開發行證券,不得採用廣告、公開勸誘和變相公開方式。
⑤ 網傳多位基金經理因場外期權被查基金經理被帶走,該行為將會面臨哪些處罰
如果此事確實涉及老鼠倉或其他不合規交易行為,扮棗舉經過監管認定之後,只要情況確實屬實的話,那麼就會面臨監禁處罰和罰款處罰,這些犯事的基金經理估計以後再也不可能在基金行業吃這碗飯了。網傳有將近300位基金經理因場外期權一案被警方查處導致被警方抓獲,這種行為是否真的屬實其實還有待進一步的商榷,因為公安機關還需要進一步對這件案件進行深入調查。
在事情發生之後,有資金管理方面的資深人士表示,近300位基金經理因場外期權被查的傳言實在太過離譜。由此可見,這件事情大概率會是不法謠言。無論是親是否屬實,都要待進一步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