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怎麼加倉不算是追漲
Ⅰ 基金加倉和減倉方法,看完就懂了!
基金不像存款和理財,挑選買入後投資者並不能就此鬆懈,而是要選擇在合適的實際加倉或減倉,即使是基金定投也要隨行情變化止盈或止損。那麼基金加倉和減倉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一下。一、基金虧損時的加倉和減倉
基金投資本質上是投資者將資金交予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進行管理,由其將資金用於股票或債券等金融工具的投資,從而獲得基金預期收益。所以基金經理在基金投資中是極為重要的。
如果基金出現虧損,投資者首先要了解這種虧損時屬於短期波動還是止損信號。一般由主動因素引起的虧損適宜止損,例如基金經理更換、老鼠倉等。
若是由市場因素導致的虧損,即整個市場處於下跌環境,而基金經理的主動投資預期收益跑贏了同期市場綜指或其業績基準,那麼說明基金經理還是可信任的,可考慮低位加倉。
二、金字塔加倉和減倉
單從市場行情來看,基金加倉和減倉可按照金字塔方法進行操作。可總結歸納為兩條:
1、當市場行情下跌時,可選擇分次加倉,攤低投資成本。如果投資者預測價格可能上漲,那麼加倉倉位由多變少。反之,如果投資者預測價格可能繼續下跌,那麼加倉倉位由少變多。
3、當市場行情上升時,可選擇分次減倉,及時止盈退出。如果投資者預測價格可能繼續上漲,那麼減倉倉位由少變多。反之,如果投資者預測價格可能上漲也可能下跌,那麼減倉倉位則由多變少。
以上關於基金加倉和減倉方法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Ⅱ 基金定投周幾買入比較好基金加倉技巧!
基金定投是與一次性買入相對應的一種基金投資方式,投資者自行分次買入基金可視為基金定投,定投的額度、期限都可自由選擇。不過現在很多基金銷售平台都提供有自動定投功能,投資者需要設置固定的投資期限和金額,那麼基金定投周幾買入比較好呢?一、基金定投周幾買入比較好
有部分投資者以黑色星期四為根據,認為周四是定投基金比較好的時機。因為從股市的漲跌來看,周四股市下跌的概率要高於上漲的概率。
在股市「 T+1」交易制度下,如果投資者想要在周末拿到現金,就必須要在周四賣出股票。所以如果投資者選擇的基金定投周期為周定投,那麼可以考慮選擇在周四建倉。
不過從實際定投預期收益來看,無論是按周定投還是按月定投,亦或是每周的周幾定投,定投預期收益其實差別並不大。而且隨著定投時間的增加,定投時間點的選擇對預期收益的影響會更小。
投資者如果一定要選擇一個合適的定投日期,那麼短期定投可選擇星期五,長期定投可選擇星期四。
二、基金定投的技巧
基金定投本來就屬於長期投資工具,因為一般的個人投資者是不具備判斷大盤短期漲跌的能力的,基金定投的優勢就是避免追漲殺跌,弱化對定投時間點的選擇。
所以堅持定投,排除人為心理因素的干擾,盡量做到低點多投、高點止盈是定投盈利的關鍵。
以上關於基金定投周幾買入比較好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Ⅲ 基金怎樣加倉
基金的加倉是有技巧的,建議大家牢記以下幾個要點,掌握這幾個要點,能幫助你通過基金加倉增厚基金收益。
要點一:定位於行情加倉
在加倉之前我們首先要判斷一下市場的行情,評估市場的大趨勢是上漲的牛市,還是持續下跌的熊市,還是會維持橫盤的震盪市場。
這個行情的周期可以選用近半年,也可以是近三個月的,判斷之後再進行下一步決策。
要點二:評估你的倉位盈虧情況
這個就非常簡單了,一般來說,你選用的基金投資平台,都會有倉位的大致數據分析情況,在凈值更新後,你需要了解你持有的這支基金目前虧損了幾個點。
看著這個數據,結合前面的要點1,就能決定你的加倉慾望強烈程度。
在熊市中,盡量保持倉位虧損度在10-15%,小於該區間則加倉慾望低一些,大於則強烈一些。
而在目前這種震盪市中,保持虧損度在0-5%之間,小於則加倉慾望低一些,大於則強烈一些。
通過這兩個要點可以讓你不用看明天的行情,就有一個明天用不用加倉的慾望管理,了解以後會很大程度上減弱焦慮情緒。
要點三:評估當天的估算漲跌幅
每天下午3點前,看一下基金估值漲跌情況,然後再把這個值加到你的倉位虧損度上,就能基本算出當天晚上的凈值更新,倉位虧損度大概是多少,再結合虧損度區間,評估一下當天加倉的必要性。
要點四:看目前該板塊的歷史PE(市盈率)分位
對於指數基金,板塊基金這種行業屬性比較強的,可以參考其歷史PE。
比如說:對於基建這種PE在1%以下的板塊,如果稍有下跌,補倉的動能就會很大,因為已經都是歷史底部了。
而對於那些PE已經高得嚇人的板塊,補倉動能不要太高,做到一補三躊躇,補倉之前一定要謹慎考慮。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要點基本上只適用於指數基金和板塊類基金,有一些持倉分散的混合基金可能就不適用了。
要點五:把握階段性實惠的籌碼即可
很多投資者可能會一直在以現在的籌碼相比前幾個月的要貴,糾結該不該加倉。其實大可不必這么糾結。
我們不需要用現在的價格去和以前的某個低位去比哪個更低,只需要拿到當下這個月相對實惠的籌碼就很好了。
以上五個要點相輔相成,需要互相結合來思考,再做是否要補倉的決策。
同時不要忘記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形成適合你自己的方法論。規則和技巧都是死的,我們要做到的就是活學活用。
Ⅳ 基金如何加倉減倉
基金加倉之前最好對基金的走勢有一定的預判,一般選擇在基金凈值較低的位置進行買入,同時在基金進行上行波動時也需要在低谷進行加倉,這樣可以保證個人持有的基金凈值低於基金最近一段時間的凈值,有力的保證了盈利。
基金在進行減倉時最好選擇在高點,如果不能准確把握高低,那麼也需要在次高點進行減倉;還有就是在不知道未來行情怎麼走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以分批次進行減倉,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並且可以保證獲取的收益,後續就算下跌也會有比較小的損失。
基金加倉減倉時一定要注意市場行情,如果處在上升通道時要學會實時的加倉減倉,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利潤;而且一隻基金不可能一直在上漲,總會出現調整的情況,用戶在平時要把握好每次調整的機會,這樣才能在買賣基金時獲利。
在投資基金時要注意類型的選擇,不同的類型投資者面臨的風險是不一樣的,如果不想承擔過高的風險,用戶在買賣時可以選擇一些風險較小的基金類型,這樣就可以避免損失本金的可能,不過基金進行理財都不會保本。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基金加倉減倉技巧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建築界分享更多干貨
Ⅳ 基金加倉是什麼意思基金加倉技巧和方法
基金加倉指的是在持有一隻基金份額的基礎上再追加買入這只基金。有一些基民朋友說,看到想買的基金持續下跌,可是手中已經沒有資金加倉了該怎麼辦?其實,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投資者沒有計劃的隨意加倉。基金加倉是有方法和技巧的,投資者應該實現制定計劃並照計劃執行。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基金加倉的技巧和方法:
1、首先要規劃整個資金,設置加倉佔比
制定計劃前首先得確定準備投入這只基金的資金總額是多少,然後設置好後續的加倉金額占總投資金額的百分比是多少。例如,我們可以設置預留的加倉金額佔比是總投資金額的60%。
2、逢低加倉,但不是只要跌就加倉
沒有人能夠清晰預測到市場底部究竟在哪,也沒有人能夠預測市場具體何時到達底部。所以需要把倉位均分成等份,建倉時建多份,加倉時,一份一份來,加倉一定要分批進入,只要我們經過幾次加倉就能攤平投資的平均成本。
逢低加倉要看之前的加倉點在什麼位置,不要盲目多加,把握節奏,每一層倉位都要發揮它的價值,不要再同一位置重復加倉。
3、加倉永遠不要加到滿倉
手裡空餘的倉位就代表著主動性,倉位帶給你的不僅是主動性,更多是安全感。所以,在加倉的時候要保持平穩的心態,盡量找好自己的平衡點。如果滿倉只會會導致自己在投資當中失去和市場周旋的機會。
總之,基金下跌加倉只是盈利的一種方式,在加倉前,多想想加倉背後的原因和邏輯,判斷你的基金是否足夠優質。如果你選擇的基金足夠優質,那你還得有足夠的耐心,一般來說,基金投資建議設置投資時間是3年以上。
Ⅵ 基金怎麼加倉
投資者在購買基金時,可以根據以下方法來進行加倉操作:
1、投資者可以根據基金標的物的走勢進行加倉操作,即當基金標的物結束下跌趨勢,開啟上漲趨勢時進行加倉。
2、根據基金凈值的走勢進行加倉,即當基金凈值突破前方高點,或者下跌受到下方低點支撐時,進行加倉操作。
同時,加倉存在以下的技巧:
1、等額買入法
投資者可以選擇在基金大跌,或者大漲的過程中,每次買入相同的金額,比如每次買入1000元。
2、等差買入法
投資者在基金凈值下跌,或者上漲的過程中,每次買入金額成等差數,比如,投資者分三次買入,每次買入金額為1000元、2000元、3000元。
3、等比買入法
投資者在基金凈值下跌,或者上漲的過程中,每次買入金額成等比數,比如,投資者每次買入的金額分別為1000元、2000元、4000元。
(6)基金怎麼加倉不算是追漲擴展閱讀:
第一種方法,基金定投。基金定投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有懶人理財之稱。基金定投,就是在固定的時間(如每月8號,或者每周的周四等)以固定的金額(比如說200元)投資到指定的開放式基金中。基金定投最大的優勢就是忽略擇時,它能很好地克服只選擇一個時點進行買進和沽出的缺陷,對投資小白很有利。你有一筆買高了問題不大,下一筆可能就買在低點,如此累積,這樣加權平均下來,能夠實現積少成多,平攤投資成本,降低整體風險的作用。其實無論是基金小散小白,還是專業投資者,都沒有辦法買在絕對低點。在這里插播一個小知識點,如果基金定投選擇每周定投的話,比較好的定投日是選擇在周四。因為有些投資者和機構有可能會周六周日用錢,受交易日T+1限制,就會選擇在周四賣出股票(基金),這樣會導致當天下跌。所以這一天買的的基金會相對便宜一些。歷史數據也顯示每周四都是跌的多。
第二種方法,逢跌加倉。這種方法也叫左側買入法。因為這樣做,可以攤平成本,原因是基金凈值下降,同樣的金額買的基金份額就更多了,平均成本就降低了。比如某個基金單份凈值是1.1元時,你投資100元可以買到90.9份;如果市場下跌導致基金單份凈值變成1..0元時,你投資同樣的100元就可以買到100份了。等它凈值升為1.1元時,你這100元就可以增值變成110元了。
第三種方法,大跌加倉。上一種方法如果說是小跌小加,那這種大跌就是大加
第四種方法,低估值加倉。這種加倉方法比較特殊,適合一些長期估值低位,但是未來可以預期大概率會漲的基金。這種基金目前以證券,銀行,保險這大金融三兄弟很有代表性。
Ⅶ 場內etf怎樣加倉合適什麼情況下可以加倉
基金加倉是一種在投資市場比較常見的操作,當投資者看好該場內etf的時候,就會選擇加倉,而在加倉的時候也是有技巧的,那麼場內etf怎樣加倉合適?什麼情況下可以加倉?為大家准備了相關內容,以供參考。2、基金下跌的時候加倉
基金下跌時加倉會降低投資成本,成本越低,投資者承擔的風險越小,未來獲得收益的概率越大。而基金上漲時一般不適合加倉,基金上漲加倉會增加投資成本,成本越高,投資者承擔的風險越大,未來產生虧損的概率越大。
3、設置跌幅加倉法
設置一個跌幅,將加倉資金平均分成幾份,每達到跌幅,加一份倉。比如說:設置跌幅為10%,加倉資金總計2萬元,平均分成2份,每份1萬元。
基金跌去10%,第一次加倉,加倉1萬元,基金繼續下跌,跌去10%,第二次加倉,加倉資金仍為1萬元,最後靜待市場反轉。基金加倉一般是會增加基金的風險,所以投資者在加倉的時候,一定要慎重,不要輕易的加倉。
希望以上內容能幫助到大家!
Ⅷ 基金怎麼加倉只是簡單的大跌大買
這段時間,指數漲跌的幅度很大,尤其是創業板指數,2-3%跌幅幾乎是家常便飯了。 基金老手經常說一句話:大跌大買,不跌不買,大漲減倉。那麼這句話對嗎?
我的經驗是:一半對,一半不對。那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沒有任何一把「刻舟求劍,一層不變"的投資萬能鑰匙。凡事都是要區別分析和對待的。歸根到底,還是要回到賽道選擇上來考量。
例如,白酒飲料,醫療葯品,食品加工,教育這些最近幾個月幾乎是單邊下跌的,無論你怎麼大跌大買,只要買了這些行業的基金,到目前為止肯定還是虧錢的。所以,基金也不要逆勢操作,除非你是一個能忍受得住幾年虧損,超級有耐性的人。弱勢賽道,尤其是前幾年走強過,今年才調整的賽道,調整過程會很漫長,期間要經歷非常磨人的過程。
大幅下跌->中幅反彈->區間盤整->再次大幅下跌>小幅反彈->區間盤整->在下跌->......
直到能把凈值維持在相對振幅較小的平台做長期的震盪。然後等待行業的大環境變化,整體行業景氣度的上升,結合市場的需求契機,再運用各類媒體展開一波輿論造勢,引導大小資金的投資者都看好該行業前景。這些天時地利人和條件都具備後,才能產生合力,催生出一輪新的波瀾壯闊的賽道行情。不具備所有這些因素,僅是人為的造勢,最多發動一波吃飯行情,漲幅有限。當堅定鎖定籌碼者寥寥,誰都是防賊似的,就怕套在高位,你說這樣的情況,能走多遠? 資金投入這種調整初期的賽道,那就是浪費時間,最後很可能是虧著錢離場的。
那麼什麼情況下大跌大買?以下2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對於市場公認的新興產業的熱門賽道的上漲周期過程中, 一旦日跌幅有2,3,4,5%時,果斷買入。有人說,在上漲途中買入,不是提高了自己持倉的成本嗎?我只能說,你太貪了。舉個例子,3個人都有10萬元。
A投資者,在熱門賽道基金凈值1元時,全部買入。 1年後凈值變2元。 A賺了10萬元。
B投資者,在熱門賽道基金凈值1元時,買了1萬元,等凈值變1.1時,總想著A是1元買的,我最好等到0.9時買,這樣我賺的更多。不然我跟A比較,我在高位買入,我的風險大,萬一跌下來,我虧大了。 等到一年後,凈值2元時,他的收益是1萬元。因為熱門賽道總是漲多跌少,不然怎麼會是熱門呢?或許永遠也不會回到最初的1元了。
C 投資者,在熱門賽道基金凈值1元時,也很謹慎,買了1萬元。 後面凈值到1.2元時,他覺得他一直等凈值回到1元再買是不可能的,他就承認當時的決定是錯的,改變思路,有大幅回調就加倉部分資金。所以,等凈值回到1.15元時,買入3萬。後來又漲到了1.5,他覺得應該再加倉,等回調到1.4時,又果斷買入4萬。最後在凈值是1.7元時,把最後的2萬投進去。一年後,凈值到2元,C賺了多少?1+0.85x3+0.6x4+0.3x2=6.55萬來了。(復查時,發現這個演算法是錯誤的,准確的收益應該是大約5.29萬,您發現我錯在那裡了嗎?)。
人人想做A,但多少人能在行情一開始全部投入?比例很少很少。大多數人是B和C的類型,只要我們能做到C這種「承認看走眼,及時調整」的做法,那我們的利潤也是很可觀的。但是事與願違,很大一部分人,太貪了,太執念於當初的低價,結果投資成了B。
注意,這里的前提: 市場公認的新興產業的熱門賽道 。就目前市場而言,只有這幾個賽道算夠格:半導體晶元(卡脖子技術突圍戰);新能源動力(鼓勵電動車的趨勢和政策不變的大前提);環保能源(碳中和,碳達峰背景下,光伏,風電,水電,核電,垃圾發電都是好行業);高端製造(軍工,專精特新,行業真母機)。
第二種情況是,已經調整到位的「昨日黃花」賽道,但這些行業的確又是人們日常必須的,明確不是夕陽或被淘汰產業的,受黑天鵝事件影響的。例如:消費,醫療,糧食,日用品, 旅遊 這些行業, 同時 股價已經進入平台整理階段的。注意這個「 同時 」,解釋是:既符合這些行業特徵,又符合股價平台走勢的,2個條件都具備才算。這種情況下,大膽的大跌大買,你肯定不會虧。
怎麼算調整到位?一般這樣的一個調整過程要多久呢?沒有答案的。1,2,3年都有可能。對於前期大幅上漲過幾年,現在開始回調的賽道基金,不要在下跌初期大跌大買,要買也要等到,凈值建立了平台以後,用定投+大跌大買的方式來建倉,那麼等到曲線上揚時,你已經先人一步有初度的小幅盈利了。拿著盈利的狀態能讓你在上升期更拿得住籌碼,吃下整個行情的魚頭,魚身,乃至魚尾。
說得容易,做起來難。看看容易,實踐難。覺得我說得有點道理的,不妨馬上試試。或許你就有了一種新的投資基金思路和方法呢?
Ⅸ 買一支基金,漲20%賣一半,賣完每天再加,合理嗎
結論:不合理。
為什麼,基金止盈不是這么操作的。
作為獲得CFA資格的基金從業人員,13年投資經歷的老司機,雲舒看到這些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好,覺得需要給廣大新基民好好理一理,如何避開大坑,如何玩轉基金止盈。
止盈的意義什麼?在於鎖住利潤。首先,雲舒問大家,對於存款、寶寶類的貨幣基金、低風險銀行理財這樣的產品,大家有看到有人在討論止盈么?並沒有吧。
為什麼呢?因為這樣的產品風險小,收益穩定,基本上沒有下跌虧損的可能。
那基金為什麼要止損?
這是因為股市有波動,基金凈值也有波動。這導致 基金的收益與持有基金的時間並沒有必然關系,並不是一直持有就能掙錢,並不是持有越久掙得越多。
舉個簡單的例子,滬深300過去十年長成這樣:
同樣,滬深300指數基金(比如華泰柏瑞滬深300ETF)過去八年是長成這樣:
如果一直拿著不動,好了,就是一直在做升降機。雖然時間拉長看,股市還是上漲的,基金長期的確是盈利的,但是盈利空間會小了很多。而且,下跌被套的苦日子,誰都說不好能不能堅持得住。
這時候, 基金止盈的意義就來了。基金掙來的利潤,要好好吃下去不要丟;當基金開始虧錢了,注意,要止盈,鎖住已經掙到手的錢,拒絕坐升降機。
止盈的坑在哪裡?很多所謂止盈的方法都是錯的。關於止盈,題主提及的方法,就是 目標收益率止盈方法—— 買了基金,設定一個固定的收益率,比如說20%。一旦基金漲了20%或者年化收益率達到20%,就一次性或者分批跑路。
這個方法的錯誤在於, 忽視了股市收益是不確定的、不可預知的。 國內股市歷來的特點,牛短熊長。好不容易遇到一次大牛市,漲幅都十分可觀,比如2014-2015年大牛市,2006-2007年大牛市,還有2009年大反彈,2017年藍籌股行情,近一年的中小創行情等等。每一次漲幅均遠高於20%。如果賺了20%就跑路,那後面的收益要不要?如果要,那為什麼要跑?如果不要,那很好,恭喜你在股市裡估計也掙不到多少錢,畢竟只賺到一些芝麻,而丟掉了大西瓜。
實操層面,還有一個問題,閾值如何選——是設20%還是30%?首先,設置這個值是拍腦袋的還是根據 歷史 經驗定的,是否有足夠的理論依據和實證支持?如果設置了一個值,比如20%,那漲到19%跑不跑,如果不跑他又跌回去了怎麼辦?
應該如何止盈?綜合各項指標考慮,在牛市結束時全身而退。投資股票基金,合理的投資周期必然是根據熊牛周期來設置的。即在熊市末期開始逐步建倉買入,隨著股市見底逐步加倉,最後在牛市末期清倉跑路,並在隨後的熊市中吃瓜休息,等待下一個周期。 因此,基金止盈只發生在一個時期,就是 牛市結束 。
關於牛市結束的判斷,雲舒覺得 不應該簡單用幾個指標來衡量。單一指標都存在失誤的可能性,最好的方法是多看幾個指標,當有個別指標報警的時候,分批逐步撤退,盡量減少單個指標拿錯指揮棒的可能性。
比如可能考慮以下幾個指標:
市場情緒。 雲舒覺得這是一個最簡單靠譜的指標。來一輪大牛市,市場情緒必然會十分亢奮,幾乎所有人見面都在談論股市啊、掙錢啊,打算往股市丟多少錢之類的。當所有人都打算進場撈錢以後,後面還有人來接盤么?2015年大牛市就是如此的寫照,雲舒在行業圈以外(作為業內人士,圈內天天討論股票是正常的,不討論說明要失業了),見了太多人在為股市激動,比如樓下居委會大媽啊,賣茶葉蛋的阿姨啊,隔壁理發店的小哥啊等等。當所有人都在談論股市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雖然不一定會馬上跌,但可能離跌也不遠了。
成交量和回撤等技術指標。 股市上漲伴隨著成交量的放大,所謂「天量天價」,但是成交量的見頂往往會先於價格的見頂。而股價開始跌破一些重要均線,也意味著趨勢的改變。考慮這樣的一些技術分析指標,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信號。
宏觀經濟指標。 也就是一些基本面的因素,例如上市公司盈利漲不動了,市場利率開始收緊了什麼的。
買一支基金,漲20%賣一半,賣完每天再加,合理嗎? 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質是,買的基金在出現大幅上漲之後,該如何操作,也就是常說的止盈問題。
k線妖的回答是, 賣出一半是合理,賣完之後每天再加就不合理了。 為什麼這么說呢?
1、學會分批賣出的方法。
道理很簡單,手裡的股票也好基金也罷,但凡出現了大幅上漲,就要捨得止盈。特別是題主說的已經漲了20%,這個時候,就要及時鎖定利潤,避免坐電梯。為了避免出現賣出之後又大幅上漲影響心情,這個時候,可以採取分批賣出的方式。
那麼該如何分批賣出呢?
k線妖建議你第一次賣出三分之一的倉位。把這三分之一賣出之後,因為倉位的降低,使得持倉成本也同步降低,你應對未來下跌的空間也變大了。這個時候,你的心態就會變的稍微輕松一些。不像滿倉的時候,患得患失,以至於因為心態影響操作。
如果基金還繼續向上,那麼再上漲5%之後,把剩餘的倉位,再降低三分之一左右,這樣的話,你就是出於半倉不到的狀態。
如果後期基金還繼續上漲,那麼等該基金總上漲幅度達到30%的時候,再賣出一半,這個時候,你只剩下了2成多的倉位,也可以全部賣出。
2、堅決不追漲
在大幅上漲之後,分批賣出,一旦賣出之後,要把握一個原則, 堅決不追漲 。題主說賣出之後每天再追加,這個是完全錯誤的。
賣出之後,看著基金還在繼續上漲,必然會有後悔的感覺,然後每天再加倉,這種做法,經典的稱為追漲。所有的最終都是因為貪心引起的。而所有的被套,都是因為追漲得到的。
3、逢低再加倉
那麼,應該什麼時候再加倉呢?
k線妖認為,行情從來都是漲漲跌跌的,做波段才是賺錢的王道。只要不是單邊下跌趨勢之中,當手裡的基金,從最高點下跌10%的時候,可以加一成倉。之後,每跌5個點可以加一成倉位。個股的話,需要從最高點下跌30%左右,可以加一成倉位。
以上說的這一切,其實就是想讓散戶,養成分批買入再分批賣出的習慣,而不是以往那種一錘子買賣。這種分批買賣的交易方法,也許吃不到魚頭和魚尾,但是必定能保證你吃到魚身,作為散戶,能有魚吃,就已經很開心的事情了,何必要追求更高?
可以這么操作,但是沒必要這樣操作 。這不是是否合理的問題,而是這么規劃的理由是什麼? 投資講究的是策略,不能憑感覺。
1、目的: 通常情況下,密集地投入資金,無非是希望行情迅速拉升,找到再次脫手的機會,反復賺差價。
2、風險: 這多少都有撞大運的嫌疑,因為行情不會根據我們的心情運行。如果遇到持續陰跌時間很久的情況,每天加倉會有生無可戀的感覺。
第一:首先需要明確,投資基金需要時間,不要總想著賺快錢。 (不想了解原理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第二點)
我們 投資基金的本質,是把錢交給基金公司,由專業團隊代替我們買賣標的資產,不同的基金對應不同的「底層資產」。
比如,買股票型基金其實是買多支股票的組合。基金公司會通過操作策略,運用大規模的資金進行整體布局,爭取從中獲利,但是在特定的時期,也可能產生虧損。所以,我們買基金 需要耐心 等待股市波動帶來的盈利機會。
那我們為什麼不自己買股票、債券、貨幣工具、大宗商品呢?原因基本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二:不同申購方式的優劣勢分析
1、一次性買入並持有,獲利豐厚時贖回。
優缺點: 如果買在較低點位,可能會帶來特別豐厚的獲利空間,反之則可能長期套牢,始終處於虧損的狀態。
比如: 2020年的基金排名,漲幅超過100%的
投資者現狀: 沒幾個人有耐心和勇氣,全年持基等待機會。換個角度來說,萬一今年是下跌行情呢?一次性買入豈不是要哭暈?
2、分批買入,或持有或波段操作,賺取差價。
優缺點: 如果對資本市場有足夠的判斷能力,再加上對資金的運用能力,這樣的操作模式屬於進可攻退可守,其實是不錯的投資模式。
投資者現狀: 很多人會以為自己很牛,真牛還是假牛,看看自己賬戶就可以。
3、定投模式,系統自動扣款。
優點: 對資金的控制力強,可以有效地控制投資風險。(如果不能理解,翻看其他視頻或文章)
缺點: 很難獲得最高的收益率。(風險降低,必然導致收益受到限制)
定投獲利的條件:
比如: 2020年基金定投排名,近一年收益超過50%的
順便提一句:智能定投比普通定投的獲利高一些 , 但是智能定投的前提是你能夠長期持有,如果總打算隨時有贖回操作的朋友們,普通定投帶來的投資感覺更好一些。
投資者現狀: 簡單照做的人不多,大多數人會閑著沒事補倉,有些人會以為自己比投資界專業人員多年總結出來的經典模型厲害,所以投資結果並不理想。
4、按照自己認為的合適時機買入。
這種方式,很難評價優劣勢,因為 隨意性太強,找不到規律。
其實,投資是利用規律賺錢的 游戲 。
大家想想這些年在投資圈子裡賺錢的人,哪些不是踏著節奏做事的?比如:炒房的、炒幣的、炒各種能炒的東西的……
賺錢的訣竅: 手裡有錢,膽子夠大,掌握火候,翻炒得當。(是個技術活兒)
1、要考慮自己的條件: 根據資金量、資金使用期限、投資水平、投資預期進行整體規劃。
2、要考慮市場的情況: 行情好的時候,怎麼操作都賺錢;行情不好時,每天加倉的做法和把自己放油鍋里炸一炸的感覺類似。
3、資金按照一定節奏投入時,建議的期限:
這個問題有點繞,我們先來理一理。我想提問的朋友講的是這種情況:
先是在1元凈值時買入一支基金,假設是2萬元。過了一段時間漲到1.2元凈值了,就把持倉了一半給賣掉,賣完以後剩下1.2萬的基金持倉,還有1.2萬的現金。
接下來,又每天繼續買入這只基金,打個比方,將這1.2萬元現金分成20次,每次買600元。在20天以後,又變成了滿倉這支基金的狀況,至於基金到時候市值多少,就要看到時候基金的每份凈值是多少了。
看到這里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要在上漲20%的時候賣掉一半,接著又分批每天把這只基金買回來呢?這種折騰的意義何在呢?
我想,只有一種走勢能夠解釋這種操作的設想,那就是你認為,這支基金在上漲20%以後,會出現一段時間的回調或者是震盪的走勢,因為擔心這種回調的幅度會比較大,所以就採取了減倉一半的做法。
但是你又認為這只基金還會漲,所以緊接著,又把減倉以後拿到的資金採取定投的方式繼續買入這只基金,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金的持倉成本。
但是,這種操作的邏輯其實是前後混亂的。
在賣出以後又分批買入,說明你對這只基金的前景是堅定看好的,那麼是不是有必要去做這樣一種短線減倉又買回的動作,目的僅僅是為了降低一小部分成本?
請記住,試圖去猜測基金的短期走勢是不明智的。尤其是在你中長期依然看好某支基金的時候,沒有必要去做一個短線減倉降低成本的嘗試。如果你擔憂這只基金在20%的上漲以後可能會迎來一輪下跌,又不知道這種下跌幅度多大,時間多長,那麼,你可以在凈值上漲20%以後採取分批賣出的辦法。賣完以後等待一段時間再做考慮,或者另選其他基金去投資。
做投資不能患得患失,前怕狼後怕虎,不知道該進該退。
做投資也不能把自己當做神仙,預測走勢是愚蠢的,只有跟隨走勢才是王道。
我覺得這操作不太適合,不過也有可取之處,有如下幾點:
1:達到20%止盈的策略是挺不錯的,落袋為安,避免回調,長時間被套,都說會賣的才是師傅。
2:賣掉後然後每天加,我覺得需要分情況,如果前期漲得過猛,你止盈了一半,再繼續加,這時候風險太大了,就跟現在的行情一樣,賣掉再加非常不可取,要面臨接下來的大幅度回調,風險收益不成正比。
而且基金買賣是會產生手續費的,當買c類的買入不用手續費,不過賣出還是需要的。
如果行情像今年2月份一直陰跌那種,我認為你這樣的操作是對的,我也是這樣操作。
還有就是買基金千萬別完全聽信別人的,別人的建議只能作為參考,不可盲從。。
我買基的方法跟你差不多,到止盈點擊就賣出,然後看情況定投,收益還是挺不錯的,只是本金太少了。
基金達到20%盈利後進行止盈的動作是非常合理正確的,而且我也是嚴格按 照這個計劃來操作我自己的基金賬戶。
並且我的基金投資方式是每天的定投,而不是一次性地買入,因為這樣可以用時間來平均籌碼成本,降低風險水平,而且我們要記住在基金定投的投資過程中,只有止盈沒有止損。
如果在開始定投了一隻基金之後,出現了連續的下跌,那麼我們應該反而感到高興,因為每天都能買到比之前更低的籌碼,只要這個基金的行業前景沒有出現根本性的問題,那就可以堅持下去,時間會給我們的等待以相對應的收獲的。
我從去年七月份開始,定投了一個指數基金,那時候是3200點左右,經過了一年的持續定投,我的成本大幅下降,在六月份上證指數再次來到3000點附近的時候,我的這個基金收益超過了20%,並且我在到達止盈點之後,拋去了一大半倉位,落袋為安。你要知道一年的時間能有20%以上收益的投資已經是非常成功了,不用瞻前顧後害怕止盈之後出現踏空的情況,只要是盈利的時候賣出就是正確的選擇。
不過我並沒有停止繼續定投,而是在原有基礎上又開始了第二輪的定投,也許之後還會漲,但是這沒關系,基金本來就不是追求極限盈利的地方,更多的額外收益要去靠股票賬戶來實現,而基金定投就是要嚴格按照「微笑曲線」的操作思路來實施。
同時,我在去年十一月開始,同時開始每天定投了一個證券板塊基金,並且在六月止盈了指數型基金了之後,加大了定投這個證券板塊基金的金額。這個基金的效率更高,到目前為止八個月的時間已經有了24%的收益率,同時我也已經開始進行分批止盈,不過由於目前行情熱度比較高漲,因此我這一次選擇的就不是直接全部贖回的策略,而是逐步分批止盈,首先要確保自己的盈利能夠落袋為安。
止盈永遠都是對的,不要想著賺光市場里的每一分的錢,只要握住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就行了。如果能在止盈之後,再輪換埋伏在另一個還沒啟動的板塊中,等待享受另一次收獲的板塊了,那就更棒了~
其實,買基金,就是一句話: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
這是我自己的心得。
股票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還好買不太多。
基金,從2003年開始被動接觸,基本沒斷過。這兩年定投做的多,一次性買入的少。
總結自己的教訓吧,盡量不一次性買入,盡量做基金定投。說低調點,無大利也無大害。但說一句實話,定投基本都掙錢。如果持有5年以上,遇到牛 時,那盈利非常可觀。
過去我們也說,落袋為安,趴帳上是數字不是錢,預設收益率,比如20%,達到目標,見好就收。現在,我發現這種觀點有誤導性。預設目標過低,讓你失去更多的機會。然後是無盡的等待,再次入手的機會。
所以,基金要樹立長期投資的理念。不去預設收益率,需要了就拿出來,不需要就長期持有。
這就是我的看法。
我覺得這個方法是一種可取的方法!
1、首先一隻基金漲20%,你買了一半要是基金漲了你還有一半倉位可以獲得利潤,而且期間你又有定投,會大於一半倉位獲得盈利。
2、再者要是賣出後基金跌了,你可以順勢看看撿回之前賣掉的籌碼,反而降低了成本獲得了更多的基金份額,等基金再漲上去又可以獲得超額回報
雖然這種方法比較機械,但是進可攻退可守!還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我認為這樣的方法止盈是可以,但是比例是否太高?我一般是出20%,如果繼續上漲,再出25%。不要一次把低價籌碼全送走了!牛市很吃虧的。
我們最希望看到的情況肯定是,賣出一半後基金繼續上漲,這樣的話每天加一點,一段時間後,又可以再次止盈一部分了,但是任何事都不可能按照我們自己想像的來發展。
如果遇到下跌也完全不用慌,賣出一半後,相當於風險也降低了一半,此時下跌就是買入便宜籌碼的時機,但是千萬不要每次加的太多,如果剛開始下跌就加重倉,很有可能基金還沒跌到底,你的子彈就已經打完了,因為沒人知道什麼時候會止跌,此時防範風險才是最重要的。
投資基金其實並不復雜,我們只要控制好倉位,遇到上漲或下跌保持理性思考,靠基金賺錢並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事情。
Ⅹ 定投基金如何加倉,加倉是怎麼算的
定投基金加倉方法:
投資者在定投之後,可以通過修改定投金額,達到加倉的目的,即在行情較好的情況下,增加其定投金額,在情況較差的情況下,減少其定投的金額,其具體步驟如下(以支付寶為例):
1、登錄支付寶賬戶,點擊我的選項;
2、再點擊總資產,在其界面中點擊基金選項;
3、再點擊定投選項;
4、然後點擊需要加倉的基金,再點擊右上角的管理選項,點擊修改選項;5、最後再修改定投金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