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辣條的基金有什麼
㈠ 衛龍沖擊上市:年營收41億辣條貢獻90%;創始人兄弟身家417億
5月12日晚,港交所官網披露,知名辣條品牌衛龍遞交了招股書,即將在香港上市,由摩根士丹利、中金和瑞銀共同保薦。
就在5月8日,衛龍剛剛獲得了一輪由CPE、高瓴資本聯合領投的35.6億人民幣A輪戰略融資,騰訊投資、雲鋒基金、紅杉資本、厚生資本、海松資本等機構聯合入股。
據了解,這是衛龍上市前唯一一輪融資,也首次引進了外部資本。
早在三年前,衛龍食品就開始頻繁變更股權,從內資變為外資,「上市」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如今,作為「90後」記憶中的辣條,衛龍的上市之路近在眼前。招股書中,衛龍也表示,其消費人群中,95%的消費者在35歲及以下,55%的消費者是25歲及以下的年輕人。
辣條貢獻九成營收,逐年提價毛利率高達38%
招股書顯示,衛龍是中國最大的辣味休閑食品企業,市場份額達到5.7%,按零售額計是排在第二名企業的3.8倍,在所有本土休閑食品公司中排名第七位,按零售額計占整體市場份額的1.2%。
作為一家因辣條而聞名的企業,衛龍的產品不僅只有辣條。招股書顯示,衛龍產品主要分3大類,分別是調味面製品、蔬菜製品和豆製品及其他產品。
其中,調味面製品(辣條)在報告期內佔比從2018年的78.6%降到2020年的65.3%;蔬菜製品佔比由10.8%上升到了28.3%;豆製品及其他由10.6%降至6.4%。
可以看出,衛龍三分之二以上的營收仍依賴於辣條產品,產品相對較為單一,且辣條這一單品還面臨「不 健康 」的標簽及食品安全的挑戰。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衛龍營業收入分別為27.52億元、33.85億元和41.20億元,收入逐年增長,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2.4%;同期凈利潤分別為4.76億元、6.58億元、8.19億元,2020年凈利潤率達到19.9%。
此外,招股書透露,衛龍在2021年第一季度業務持續擴張,收入與2020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 產品總銷量較2020年第一季度的4050萬千克增加62.8%至6590千克。
對比其他頭部休閑零食企業2020年的業績情況,衛龍去年的營收雖增幅最大,但只有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的一半左右,但凈利潤卻比二者2020年凈利潤之和還要高出許多,略低於洽洽食品2020年的凈利潤。
衛龍在招股書中表示,報告期內,其毛利率由2018年的34.7%增至 2019年的37.1%,進一步增至2020年的38.0%,2020年更是取得15.65億元的毛利。
同時衛龍坦言,這主要是由於調味面製品(辣條)的售價上升以及產品組合改變。
不同於人們印象中「5毛錢吃出的上市公司」,搜狐 財經 搜索電商平台發現,一袋經典的65g裝的衛龍辣條單價大概在2.5元左右。
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衛龍辣條的售價由13.9元/千克漲至15元/千克;豆製品售價從22.4元/千克增長至25.8元/千克。
存貨方面,報告期內,衛龍的存貨分別為3.06億元、4億元和5.41億元,同期存貨周轉天數分別為51天、60天及67天,庫存壓力逐年上漲。衛龍表示,其面臨存貨積壓和產品過期的風險。
線上渠道佔比不足10%,七成零售終端在下沉市場
銷售渠道方面,衛龍極其依賴第三方經銷商銷售產品。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衛龍在中國的經銷及銷售網路包括1950名線下經銷商及57萬個零售終端,其中約70%的零售終端位於下沉市場的低線城市。
此外,衛龍經銷商每年的采購額占據了其絕大部分的銷售額。2018-2020年,衛龍線下經銷商的銷售額占衛龍整體營收比重分別為91.6%、92.6%及90.7%,線上經銷商的銷售額分別佔到總收入的4.5%、4.2%及5.6%。
衛龍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客戶主要為線下及在線經銷商,其次為從公司在線自營店購物的個人消費者。
線上渠道方面,衛龍2020年線上收入3.82億元,與2019年同期的2.51億元相比,增長52.2%。衛龍表示,除與線下渠道形成互補,其通過線上渠道引入辣味肉鬆餅、辣條火鍋、禮盒等新款產品進行市場測試,對新品研發與大規模生產、以及線下分銷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但從招股書看,與線下龐大的銷售體系相比,衛龍在線上的收益佔比仍不足10%。2020年,衛龍線上渠道的收入佔比為9.3%,九成以上的營收依舊依賴線下。
渠道分布上的不平衡給衛龍帶來的業績影響在疫情期間有所體現。2019年時,衛龍創始人劉衛平曾表示,2020年衛龍的營收目標為72億元,預計在2019的基礎上增長近47%。
而事實上,疫情帶來線下消費市場遇冷,導致衛龍2020年的營收僅增長了20%。
創始人兄弟身家近417億,5位核心高管均為親戚
公開資料顯示,衛龍由劉衛平、劉福友兩兄弟創立於1999年,總部位於河南省漯河市。2004年,劉衛平成立漯河平平食品有限公司,也是國內第一家成立公司的辣條企業。
招股書顯示,盡管諸多外部資本介入,上市前,劉氏兄弟仍共同持有92.17%的股份,CPE、高瓴、騰訊等機構合計持股7.83%,投資合計5.49億美元(合人民幣35.42億元)。
按此計算,衛龍最新估值超過450億元,超過零食企業良品鋪子、三隻松鼠當前市值之和。而劉衛平與劉福平兩兄弟在公司成功上市後,身家將近417億元。
從招股書披露的核心管理層來看,衛龍又是一家「家族企業」。
招股書顯示,衛龍的董事會目前由9名董事組成,包括5名執行董事、1名非執行董事及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除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劉衛平、執行董事兼總裁劉福平為親兄弟外,還有3名高層也是劉家的親戚。
其中,副總裁劉忠思為劉衛平的堂弟,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兼副總裁彭宏志為劉忠思的表哥,執行董事兼副總裁陳林是劉忠思的表弟。
也就是說,衛龍的核心管理層除負責銷售和營銷的副總裁張小三外,都是劉家親戚。
此外,創始人的學歷也引發了諸多關注。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之前,創始人劉衛平和劉福平均只有高中學歷。2017年7月,二者通過線上學習的方式,拿到了重慶西南大學的行政管理學學位,劉衛平2018年還進入湖畔大學學習。
㈡ 估值超600億,一根小小的辣條靠什麼支撐
22年來首次擁抱資本,就吸引了高瓴資本、騰訊投資、雲鋒基金、紅杉資本等頂級機構投資者,一根辣條的吸金能力到底有多強?
編輯 丨馬吉英
頭圖來源 丨視覺中國
這次讓騰訊、阿里兩大超級巨頭坐在同一張牌桌上的,是一根小小的辣條。
根據港交所文件,5月12日晚間,衛龍食品已提交上市申請,正式啟動IPO,將沖擊「辣條第一股」。
而在5月8日,衛龍剛剛官宣完成Pre-IPO輪融資,投資方大咖雲集,引入了CPE(中信產業基金)、高瓴資本、騰訊投資、雲鋒基金、紅杉資本、天壹資本、厚生投資、海松資本等機構投資者入股,合計獲得5.49億美元(摺合35.45億元)的資金。而通過此次IPO,衛龍將再次獲得一筆巨額的資金。
「我們看中衛龍的企業家精神及產品、品牌能力。中國休閑食品領域,產品、口味多元,市場相對分散,各個細分領域都有相對龍頭,很少有企業能夠突破單一品類的天花板。」厚生投資執行董事陳敏告訴《中國企業家》。
據悉,這是衛龍成立22年來首次擁抱資本,也是上市前唯一一輪融資。
早在三年前,衛龍食品就開始頻繁變更股權,如今由一家香港企業和和國際事業有限公司控股,或為赴港「上市」鋪路。
有行業人士分析,衛龍食品從內資變為外資,這種股權結構在上市進程中將不需要內地證監會審核,從而加快衛龍食品在香港上市的步伐。
在外界看來,這場互聯網超級巨頭和頂級VC均有亮相的投資盛宴來得突然,但資本對這家公司的觀察其實至少從兩年前就已開始。
根據招股書,衛龍是由劉衛平與劉福平兩兄弟於2001年在河南漯河市創辦,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大辣味休閑食品企業。具體來看,衛龍包括調味面製品、蔬菜製品、豆製品及其他產品三大類。
其中,辣條是衛龍主要的收入來源,貢獻了公司總收入的65%。衛龍旗下有幾十種產品,還正著力打造旗下第二大明星單品——魔芋爽,同時進入鹵製品、海味素菜等細分市場。
衛龍是不折不扣的「辣條一哥」,首先體現在一騎絕塵的市場佔有率。
招股書中,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辣味休閑食品市場相對分散,按零售額計,2020年前五大參與者的市場佔有率為10.7%。2020年,衛龍在中國辣味休閑食品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5.7%,按零售額計是第二大參與者的3.8倍,且在調味面製品及辣味休閑蔬菜製品細分品類的市場份額均排名第一。
一根辣條的吸金能力到底有多強?
2018年~2020年,衛龍的營收分別為27.52億元、33.85億元及41.20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4.76億元、6.58億元、8.19億元。
其中,辣條收入分別為21.62億元、24.75億元和26.9億元,占總收入的7成左右。
從銷量上看,2018~2020年,衛龍分別銷售了15.55萬噸、17.33萬噸和17.95萬噸的辣條。據統計,衛龍2020年平均每天賣出約490噸辣條。
這些亮眼的數據(現金流)正是資本追逐的原因。
陳敏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表示,與衛龍公司的接觸始於兩年前,首先打動他們的是衛龍團隊的行業專注、產品創新和品牌意識。
他表示,衛龍開創了辣條、魔芋爽兩個品類,而且已經成為兩個品類的絕對代名詞,「我們認為它的能力可以復用,我們也相信衛龍未來肯定可以繼續開拓新的產品品類。」
陳敏稱,經過兩年多的跟蹤觀察,衛龍達到了厚生投資的預期。他表示,衛龍的韌性足夠強,新品也表現良好。
陳敏尤其對衛龍的第二條產品副線魔芋爽這個品類贊譽有加,「現在魔芋爽這個品類能做到這樣大的規模,整個市場都在抄襲,有點超過我們當時的預期。
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董立陽告訴《中國企業家》,衛龍融資之所以受追捧,首先是因為消費這個賽道目前較受市場認可,而衛龍是較好的投資標的;其二,衛龍是休閑食品細分領域剩餘的唯一龍頭企業,有一定的溢價能力;其三,衛龍的財務數據明顯優於同行業企業,後續的成長性可以預期。
董立陽認為,騰訊、阿里、紅杉、高瓴四家同時選中一家細分賽道的公司,這對其他資本再選擇衛龍也有很大的背書作用。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同樣認為劉衛平團隊功不可沒。他告訴《中國企業家》,「衛龍能夠成為辣條界老大,創始人劉衛平的經營理念功不可沒。辣條行業本身門檻不高,在發展初期,很多小作坊無視產品質量,導致辣條被大眾視為垃圾食品,而劉衛平在一開始就十分看重產品的品質、重視生產環境的衛生情況、看重食品安全,正是由於對廠房、工藝、原料等方方面面的細節都有著很高的要求,使得衛龍辣條得以脫穎而出。」
「在流通渠道方面,很多辣條企業都是批發給鄉鎮超市,走低端渠道,而衛龍的產品早已進駐到大型商超,從口感到包裝、品牌、服務體系,衛龍已經很完備,所以衛龍的客戶黏性很好,這也是衛龍能夠成為行業龍頭的原因之一。」朱丹蓬表示。
此外,陳敏對衛龍的期待是,能不斷開拓產品邊界,成為休閑食品領域的平台化企業。此外,資本化對衛龍具有正面意義,對管理層和員工都是一個激勵,對品牌宣傳也有正面導向作用。
「衛龍的使命是讓世界人人愛上中國味。港股上市對於衛龍未來國際化也會有較大幫助。」陳敏最後強調。
此番融資過後,有業內人士表示,衛龍估值將高達700億元,超過洽洽、三隻松鼠、良品鋪子三者的市值總和。
據招股書,衛龍此次Pre-IPO總融資金額約35.2億元,認購衛龍1.22億股,每股成本為28.85元人民幣,投後估值約604億人民幣。根據招股書,上市前,CPE持有衛龍2.32%,高瓴持股1.17%,騰訊持股0.64%,雲鋒持股0.64%,紅杉資本持股0.29%。
從招股書披露的核心管理層來看,衛龍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
除了外部機構,衛龍剩餘股份92.17%股權由劉衛平、劉福平家族實際控制。衛龍的董事會目前由9名董事組成,包括5名執行董事、1名非執行董事及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
其中,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兼副總裁彭宏志是劉忠思的表兄,劉忠思是劉衛平的堂弟,負責集團整體研發;執行董事兼副總裁陳林是劉忠思的表弟。據前述估值計算,劉氏家族對應股份價值約557億元。
對於家族企業治理中可能會出現的弊端,厚生投資顯然不擔心。以農夫山泉為例,陳敏認為,農夫整個的業務和資本市場表現是非常好的。家族資本控股的企業確實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說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傳承等等。但他認為衛龍並不存在相關問題。
朱丹蓬認為,盡管衛龍在整個辣條行業具有規模效應、品牌效應、渠道話語權,在服務體系、新生代客戶粘性,以及產品創新上都做得不錯,但這並不意味著未來可以高枕無憂。
一個行業背景是,目前以三隻松鼠、良品鋪子、鹽津鋪子為首的休閑零食上市公司,都開辟了自己的辣條業務,並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台與衛龍進行正面競爭。
在朱丹蓬看來,衛龍未來必然需要進行「五多」戰略布局,即多品牌、多品類、多場景、多渠道、多消費人群的布局,這樣它的整個經營風險才會更低,護城河才會更寬更深。
此外,食品安全也是衛龍始終繞不過去的話題。辣條行業的衛生問題等也曾多次被媒體曝光。
招股書顯示,2020年衛龍的產品結構中,調味面製品收入佔比為65.3%。可見,衛龍主要收入來源仍是辣條產品。而從衛龍辣條配料表可見,其配料包含食用香精、紐甜、紅曲紅、三氯蔗糖等多種添加劑。
為了更好地適應年輕群體,擁抱z時代,衛龍正在考慮做產品和 健康 方面的升級,包括食材、調味等,更偏蔬菜素食。 在食品安全上,公司也在加大投入。
早在2019年初,劉衛平曾表示,衛龍要在2022年實現年產值超100億的營收目標,朱丹蓬認為,這個目標一定是通過並購的方式來實現,這是很多上市公司會採取的方式。
㈢ 兄弟賣辣條、年入40億,衛龍有多暴利
小時候5毛錢一包的衛龍辣條,如今升級成衛龍「大麵筋」,而且馬上要上市了。
5月12日,衛龍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衛龍)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而就在5月8日,有媒體報道衛龍完成Pre-IPO輪融資,由CPE源峰和高瓴聯合領投,紅杉中國、騰訊、雲鋒基金等跟投,投後估值高達700億元,超過了三隻松鼠、恰恰、良品鋪子市值的總和。這是衛龍首次引進外部資本,也是其上市前唯一一輪融資。上市前,劉衛平、劉富平家族實際控制衛龍92.17%的股權,公眾持股不足8%。
「好有成就感,我吃的辣條要上市了」、「41億里有我的不少貢獻」……社交媒體上,網友紛紛趕來圍觀辣條企業上市的消息。
20多年來,衛龍曾是小孩們的最愛、家長眼裡的「垃圾食品」,也曾多次被食品安全部門點名。近年來,衛龍抓住了年輕人的自嘲心理,借勢營銷,一度成為網紅。「吃包辣條壓壓驚」、「賭一包辣條」等也都成了年輕人中流傳很廣的段子。
如今的衛龍,早已經不是過去人們眼中的土味零食,不僅細分了親嘴燒、大麵筋、小麵筋、大辣片等類別,從包裝到產品也都高大上了起來。
但你不知道的是,一包包小小的辣條,能為衛龍帶來一年超41億元的收入、超過8億元的凈利潤,凈利率遠超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等零食品牌。吸金能力雖然驚人,不過,衛龍是個黑紅體質,一路走來,不時曝出的食品安全問題曾讓它深陷爭議,另外,招股書顯示,衛龍超過65%的營收來源於調味面製品,也就是各種形式的辣條,有業內人士認為,除辣條之外,衛龍缺乏有力的王牌產品,未來想像空間有限。
通過招股書,我們來看看辣條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衛龍的財務表現頗為亮眼。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衛龍總收入分別是27.52億元、33.85億元、41.20億元,2019年和2020年的營收增速分別為23%、21.71%。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該增速遠超中國休閑食品行業同期4.1%的年復合增長率。
制圖 / 開菠蘿 財經
衛龍的營收主要來源於三大部分:調味面製品、蔬菜製品、豆製品及其他產品。調味面製品主要包括大麵筋、小麵筋、大辣棒、小辣棒、親嘴燒;蔬菜製品有魔芋爽、風吃海帶;豆製品及其他產品包括軟豆皮、鹵蛋及肉製品。
衛龍一直以來主要依賴調味面製品。2020年公司41億元的營收中,辣條佔了近27億元。衛龍也意識到了問題,一直在做產品多元化突破,降低調味面製品的佔比,提高蔬菜製品的比例。過去三年,衛龍調味面製品所得收益占總收益的比例為78.6%、73.1%、65.3%,蔬菜製品的佔比從2018年的10.8%,2019年的19.6%,增長到了2020年的28.3%。
但即便如此,到2020年,公司營收超過65%仍然是來自調味面製品, 可見市場對衛龍認可度最高的仍然是其一系列辣條。辣條之外,衛龍缺乏有力的王牌產品 。
制圖 / 開菠蘿 財經
毛利方面,過去三年,衛龍的毛利潤分別為9.55億元、12.54億元、15.66億元,毛利率從34.7%提升至38%,招股書解釋這主要是由於調味面製品的售價上升以及產品組合改變,蔬菜製品的毛利率高於調味面製品。
衛龍的凈利潤狀況也比較可觀。2018年-2020年,衛龍凈利潤分別為4.76億元、6.58億元、8.19億元,凈利潤增速從2019年的38.24%下降到2020年的24.47%。
同時,衛龍的凈利率在2020年達到19.9%,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該凈利率遠高於2020年中國休閑食品行業約10%的平均水平。
制圖 / 開菠蘿 財經
衛龍的盈利能力算不算強,我們可以對比同行。
2020年衛龍營收41.2億元,休閑食品上市公司三隻松鼠、洽洽、良品鋪子分別為97.9億元、52.9億元、78.9億元,可見衛龍的營收遠遠低於上述三家企業。但對比利潤率就能看出差別,衛龍2020年凈利率為19.19%,而三隻松鼠、洽洽、良品鋪子同期凈利率分別為3.07%、15.22%、4.36%。
可見,衛龍雖然單價低,營收絕對數值不敵其他零食企業,吸金能力卻驚人,其超高的凈利率能為公司帶來不菲的收益。
上海 財經 大學電商研究所所長崔麗麗指出:「衛龍的整體財務表現可以, 另外辣條產品的附加值空間比較大,可以認為有一點暴利 。」
衛龍的主要支出包括分銷及銷售費用、管理費用,2020年,衛龍分銷及銷售費用為3.71億元,在營收中佔比9%,管理費用為2.01億元。此外,招股書還提到,過去三年,衛龍的推廣及廣告費用分別為2680萬元、3080萬元、4670萬元,推廣及廣告費用占總營收的比例為0.98%、0.92%、1.14%。
衛龍自稱是中國最大的辣味休閑食品企業。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0年零售額計,衛龍在中國辣味休閑食品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到5.7%,按零售額計是第二大參與者的3.8倍,且在調味面製品及辣味休閑蔬菜製品細分品類的市場份額均為第一。
衛龍是劉衛平、劉福平兄弟1999年創立於河南漯河的休閑食品企業,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是衛龍成立的第一家企業,「平平」二字取自創始人兄弟的名字。公司主營辣條、豆皮豆乾、海味素菜、肉食鹵味等食品,其招牌產品辣條堪稱國民級零食,是80後、90後的童年記憶。
有意思的是,以前衛龍的主要消費對象是小孩,也就是80後、90後,有網友調侃,「衛龍沒有變,是當年愛吃衛龍辣條的小孩長大了」。
衛龍招股書上的用戶數據也驗證了這一點——95%的消費者是35歲及以下人群,其中55%的消費者又是25歲及以下的年輕人。可見,衛龍的辣味生意是年輕人撐起來的。
但衛龍也是個黑紅體質,一路走來,爭議不斷。
最早,衛龍吸引年輕人是因為其香辣誘人的味道。但一直以來,辣條等商品被斥為「垃圾食品」,因其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劑。食用者滿足了口味,卻要付出 健康 的代價。
而且,辣味食品行業發展早期也亂象叢生,小作坊眾多,產品品質堪憂。據媒體報道,「2005年,平江麵筋廠非法添加霉剋星事件的黑作坊丑聞,使得辣條企業從2000家驟減為500家。」
衛龍辣條也曾出現抽檢不合格的情況。2015年,漯河市質檢局發出處罰通知稱,平平食品生產的親嘴燒、大麵筋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責令其停止生產、銷售不合格產品並罰款合計8.57萬元。
2018年8月30日,湖北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顯示衛龍品牌的親嘴燒和小麵筋均被查出存在違規添加的情況,兩種食品均含有山梨酸和脫氫乙酸,而標准要求不得使用。衛龍在回應中將「河南辣條標准」作為依據,認為其辣條生產合規。
即便有這些問題,衛龍一直在高速發展。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度被遺忘的衛龍辣條華麗變身,又回到了大眾視野中。隨著包裝升級,價格也悄然漲到了三四塊錢一包。
事實上,衛龍從2016年開始就在升級。衛龍在包裝上一改過去花里胡哨的風格,模仿蘋果的極簡素雅風,黑白包裝,看起來更加干凈衛生,也更高端。
除此之外,衛龍還開始大搞跨界營銷。2018年端午節,衛龍推出了「辣條粽子」,加入了魔芋辣條,包裝成六宮格魔方禮盒,首批產品當天就被搶購一空。
衛龍高管余風在采訪中也承認:「很多事都是我們搞出來的,網友也比較喜歡看。由於衛龍對自身產品的定位就是輕松、活潑、 娛樂 ,所以做起網路營銷順風順水。我們會密切關注網路熱點事件,設置營銷話題。」
目前,衛龍食品的官方微博粉絲36萬,時不時跟網友互動,輸出各種段子。 最近的辣條包裝袋上的文案改成了最新熱詞,如「真香」、「奪筍」、「嚶嚶嚶」、「凡爾賽」 。
不管是因為「賣情懷」還是迎合了年輕人的口味,衛龍又一次出圈了。如今的衛龍,除了承擔年輕人的懷舊角色,也是大家茶餘飯後、課間工作之餘的主要休閑食品。
崔麗麗認為:「 衛龍的火爆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搭上了懷舊食品系列的風潮,另一方面,迎合了現代人零食類產品在飲食中比例提升的趨勢,其主要優勢在品牌和市場佔有率方面 。」
衛龍已經成立超過20年,此次如果順利上市,曾經的「垃圾食品」或許能被正名,疊加資本效應,又將會碰撞出無限可能。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衛龍作為中國辣條的「扛把子」,有規模效應、品牌效應、渠道話語權,在服務體系、新生代客戶粘性,以及產品創新上做得不錯,資本很喜歡支持行業老大,上市是必然的事。
不過,衛龍面臨的挑戰也不小。
首先是產品層面,崔麗麗指出:「 辣條被認為是不 健康 的食品,食品安全和食品 健康 問題是衛龍面臨的最大挑戰 。」
衛龍在招股書中也指出,「任何有關食品安全法規的相關政策的重大變化都可能影響我們的業務。近年來,對食品安全的監管越來越嚴格,未能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可能會受到監管機構的責令改正、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業、吊銷食品生產及經營許可證,甚至追究刑事責任。」
衛龍上市後,監管層對於企業的食品安全問題會更加重視,這對企業的規范化運營也必將提出更高的要求。
衛龍的第二大挑戰來自渠道。
截至2020年12月31日,衛龍與1900多家經銷商合作,覆蓋了超過57萬個零售終端網點。衛龍的合作商雖多,但銷售渠道仍然以線下為主。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 衛龍線下渠道的收入佔比為91.6%、92.6%、90.7%,線上自營或分銷帶來的收入佔比不到10% 。
在電商和短視頻快速發展的今天,年輕人的大部分注意力都在線上,衛龍相對單一的渠道使得其觸達用戶的方式略顯單一。
另外在產品品類上, 衛龍還缺乏除辣條之外強有力的王牌產品 。招股書也顯示,目前衛龍超過65%的營收來源於調味面製品,也就是各種形式的辣條。
「衛龍還不能夠真正實現以衛龍品牌為引領,下設多條拳頭產品線這種格局,未來發展的想像空間不夠大。 衛龍未來的發展潛力要看是否能夠依託現在的品牌影響力,創新出更符合大眾審美的拳頭產品,如果有這樣的產品,則可以大大擴展衛龍的發展空間,否則,衛龍的發展很快就可能『見頂』 。」崔麗麗說。
最後,是品牌老化問題。
衛龍的問題也是很多老字型大小品牌或者傳統產品的共性問題。一個經典產品能否隨著時間推移來不斷調整以適應受眾的改變,從而使品牌得到延續,對品牌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目前來看,衛龍在80後、90後的休閑食品中佔有一席之地,未來,它能不能夠持續吸引這一批用戶,然後獲得新成長起來的00後,甚至10後的喜愛,還有待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