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金管理 » 我們持有的基金怎麼樣

我們持有的基金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6-05 06:32:52

Ⅰ 長期持有基金不動,最後的結果會怎麼樣

基金分為很多種類,比如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等,不同基金有不同的命運,長期持有不管不問會有不同的結果,脫離不了基金的盈虧現象。

基民都會清楚不同類型的基金,風格都是不同的,關鍵是要看選擇什麼類型的基金;有些基民一旦基金被套後,不加倉,連基金賬戶都不看了,就放著不管不問了,遇到這種情況到底會有什麼結果?

為了更好地了解基金不加倉,就拿著不管,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就以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為例,下面進行分析。

再有就是以創業板指數進行分析,創業板指數基金也是選著創業板股票,想要被納入創業板指數基金也是從股票的規模和資金流動性為標准,納入前100隻創業板作為標的股,以這100隻股票的波動來影響創業板指數基金。

通過對滬深300和創業板基金的分析得知,假如某基民買入滬深300指數基金,買入之後也不加倉,也不管不問了,最終的結果就是隨著滬深300指數的波動會出現盈虧現象。

比如某基民在滬深300指數1000點的時候買入一份,當滬深指數漲到1100點的時候,基金資產會出現增長;反之當滬深300指數跌到900點的時候,基民賬戶資產會出現虧損,造成同步盈虧的局面。

匯總

綜合通過以上分析得知,當基民買入一份基金,選擇不加倉,同時也選擇不管不問的時候,最終結果就是以基金的波動而造成盈虧,不同類型的基金會有不同的波動,波動不同盈虧的幅度不同。

總之總之都要記住,基金都是有波動的,當你買入之後都會有一個成本價,當基金指數高於成本就賺錢,低於成本就虧錢,這就是最終的結果。

Ⅱ 長期持有基金真的會有很好的收益嗎

長期持有與波段操作
基金投資,是長期持有還是波段操作,其要性不亞於選擇時機和基金品種。可是就在這如此重要的問題上歷來存在爭議,至今依然無法取得一致。本節力求客觀全面地對這問題作一介紹,供投資者參考。
一. 長期持有
所有基金公司和多數專家都在竭力宣傳「基金要長期持有,只有長期持有才能取得理想的收益」。他
們貶低和排斥波段操作,甚至把波段操作比作妖魔。
長期持有論者的理論基礎是:
1.對未來股票市場的行情走勢,誰也不能准確預測。每個人都希望在股市的最高點賣出所有的基金和股票。可是你知道哪裡是高點?哪裡是低點?頻繁進出往往賣個地板價,買在樓頂價。什麼時候才是最佳的買賣時機,這對一個普通投資者而言確實是一個難題。而從長線投資來看,只要整體經濟形勢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選時就不是主要問題了。
2.長期持有操作成本較低。申購、贖回一個基金一般要承擔1.5%到2.%的交易費用,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是較大的成本。而長期持有可以避免頻繁操作的交易成本,更可以減免贖回費用,無形中給了投資者更多的回報。
3.市場不會永遠上漲,也不會永遠下跌。投資周期就像寒暑交替一樣,短期都會有所反復,但市場長期增長的趨勢是不會改變的。過分看重短線效應,就會錯失盈利機遇,要看到凈值增長的持續性, 樹立長期投資信心,既不要被短期收益誘惑,也不要被一時風險嚇倒。

4.不論國內還是國外,都有大量事例和歷史數據證明長期持有才是基金投資的盈利訣竅。
下面是一些網路論壇中主張長期持有的帖子,供各位參考:
「基金投資以長期持有為主,不要在乎短期的漲漲跌跌,否則你就會感到很累、很緊張、很煩惱。在我國資本市場長期看好的今天,如果把投資周期放長一點,把目光放遠一點,把心態放平一點。就沒有過不去的溝溝坎坎。或許每個投資者都有非常可觀的收獲。」
「信投資大師們關於市場不可預測的定論大家已耳熟能詳,可仍然有這么多人熱衷於波段操作,看來關於投資理財一事,真的是「知易行難」。如果有一張過去的股票走勢圖給你,要你決定如何投資才會賺錢,相信每個人都懂得「高拋低吸」。但投資主要是針對未來,未來的市場變動復雜難測,沒有人擁有未來市場的走勢圖,那麼,「高拋低吸」是否仍是一個適宜的投資策略呢?答案很簡單,原因也很簡單:沒有人能事先知道何時為高點,何時為底點,那麼又如何能「高拋低吸」呢?長期來看,短線操作而而陷入的必然是:頻繁的買進賣出,希望做到高拋低吸,結果卻是不斷的追漲殺跌。既然股市上漲永遠都呈螺旋上升形態,既然漲跌和調整都是上升的必然一環,既然沒有人能事先知道何時為高點,何時為底點以及每次市場調整的具體幅度和持續時間,既然大的趨勢沒有變,那麼所謂的基金波段操作,是否是一個偽命題?」
農業銀行網站的一篇題「長期投資定律不能違背, 波段操作不如主動定投」的文章寫道:「波段操作的利潤要遠大於長期持有。但問題是,基民們真的可以做到波段操作嗎?首先是我們有沒有這個能力。一般來說,選擇購買基金而非自己炒股的人往往對股市的變動不夠敏感,或者是因為工作繁忙無暇自己去研究。而且即使在職業股民當中,能夠准確預測股市頂部與底部並且當機立斷進行操作的人也是鳳毛麟角,堪稱大師。其次,從產品設計來看,基金本身就是針對長期持有的投資者的,不適合波段操作。相比股票交易,投資基金的資金周轉期更長(基金贖回一般在7日內,最長10日),交易費用更高(一般基民習慣從銀行買賣基金,申購費用大多超過1%)。波段買賣基金看起來雖美,操作起來並不現實。而散戶投資者的一大特性就是:當機會來臨時猶豫不決,當機會錯過以後又覺得下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就這樣在一次次的猶豫和錯過中失去了一次次的機會。相比波段買賣,操作性更強的一種投資基金方法是:分批買入,然後長期持有。這種投資方法我稱之為「基民的主動定投」,相比傳統的定投(由定投機構在每月的某個固定日期扣款)更加靈活。當我們覺得市場過熱、指數虛高時,我們可以暫停買入偏股型基金,更多地投資債券型基金;而當股市投資價值凸顯時,我們可以一次性地大筆投入。基金和股票不同,股票投資中有各種各樣的流派,有支持長期投資的,有看重技術分析的,也有利用模型進行套利的。但是基金無論如何改變,長期投資始終是不可違背的定律。」
國泰君安的理財課堂中的一篇文章寫道:「很多投資者炒基金像做股票投資一樣,頻繁買賣,樂此不疲。
因此,「基金投資是否也要做波段?」成為很多人爭論的焦點之一。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從多方面因
4.09
素加以考慮。一、從基金產品角度來看,封基和開放式股票基金由於在交易成本上、贖回資金到賬時間和價格決定因素的差異,在市場行情波動過程中,封閉式基金相對來說較適合波段操作。而對開放式基金來說,股票型基金適合波段操作,混合型基金次之,債券型基金收益隨時間長短呈現正相關,適合長持有。二、從客戶風險屬性來看,股票型基金是否需要波段操作,要因人而異,因行情而異。在單邊上漲的牛市行情中,激進型、穩健型、保守型客戶都應該放棄波段操作的想法,長期持有。當證券市場處於大箱體震盪整理行情時,要根據客戶風險屬性不同,採取不同的波段操作策略:激進型客戶可在持有期收益率超過15%時,贖回,鎖定收益;穩健保守型客戶可在持有期收益率超過10%時,贖回,鎖定收益。在單邊下跌的熊市行情中,減持股票型基金,增持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
下面是匯天富基金公司劉勁文的一篇文章: 《你能戰勝海妖的歌聲嗎 》
「被稱為歐洲文學始祖的荷馬史詩是《伊利亞特》與《奧德賽》兩部神話史詩的合稱。《伊利亞特》主要敘述希臘人遠征特洛伊城的傳奇戰爭,《奧德賽》則講述伊薩卡國王奧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後歸國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
在《奧德賽》中,有段關於海妖歌聲的描述。傳說中美艷海妖的歌聲懾人魂魄,深深地蠱惑著水手們

的靈魂,引誘他們走向令人生畏的死亡。奧德修斯深知,即使有最堅定的意志也難以抵禦海妖的歌聲。他命令水手們用蜂蠟堵住耳朵,並讓人把自己牢牢地綁在桅桿上。之後,航船順利馳出海妖的領地,進入安全航道。
對於基金投資而言,「波段操作」猶如美妙無比的海妖歌聲,總是誘惑著基民一次又一次地贖回、申購,贖回再申購……每當股市出現了連續的大幅調整,「長期投資」的基金投資策略就不得不經歷著波段操作的嚴峻挑戰。
如果能將持有的基金在股市高位全部清倉,等下探至低點以下再伺機抄底,幾輪波段做下來,就是弱市也一樣賺錢,總強過一直持有的好!這是當時許多基民在網上討論時所作的設想。
對於這樣的想法,現實恐怕絕難遂人所願。道理很簡單,誰也無法准確預測市場的走勢,誰也無法判斷清楚市場的絕對頂部和底部。市場不會也不可能完全按照投資者設想的那樣去運行,而且在頻繁的買賣操作中,交易成本也會不斷地侵蝕著投資者的本金。一個最為常見的現象恰恰是,無數辛苦的波段操作之後,給基民們帶來的往往是或踏空或套牢,還有一顆混雜著無奈、失望和疲憊的心。
投資者應當明白,理財專家建議的基金需「長期投資」並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蒙人招術,而是經過反復歷史驗證得來的投資真理。注重企業的基本面和內在價值分析,堅持長期投資,這才是基金投資的真髓。巴菲特、彼得•林奇等國際投資界的傳奇風雲人物,莫不都是長線投資的堅定踐行者。
「波段操作」在理論上的確如同希臘神話中海妖的歌聲一樣美妙,充滿了誘人的魅惑。精美絕倫的海妖歌聲雖然令人痴迷,但航行於海上的船員若為此迷失方向則後果不堪設想。投資者在揚帆股海之時,也要學會戰勝「波段操作」的種種誘惑,將長期投資進行到底,順利到達回報的彼岸。」
請再看華夏基金的觀點:∶長期投資到底有多長?
「華夏基金編著《做一個理性的投資者》書摘
長期投資,主要是相對於短期投資而言的。一般情況下,短期投資是指投資期限在1年或1年以下的投資,而長期投資則是指投資時間在1年以上的投資。但是對金融投資來說,這樣的定義顯然有些不太適合。實際上,在金融投資行業中,對何為「長期」也有著公認的解讀。
首先,從投資者制定投資目標的角度看,一般會將實現周期為3年以下的投資目標定義為短期目標;將實現周期為3~10年的投資目標定義為中期目標;而將實現周期為10年以上的投資目標定義為長期目標。
其次,從行業內通用的方式看,一些專業機構在評價基金的歷史業績時,會將3年以下定義為短期表現;將3~10年定義為中期表現;將10年以上定義為長期表現。
因此從這兩個角度分析,一般情況下,將10年以上的投資定義為長期投資是較為適合的。那麼,長期投資會為投資者帶來什麼呢?從上證指數1991年至2009年的歷史數據看,如果在歷史上的任意一點向前推算10年,都會發現10年後的大盤點位要高於10年前,如圖。這可以從一個方面說明長期投資的意義:
如果投資的時間足夠長,那麼投資幾乎不會虧損。
此外,從美國股市歷年的數據統計中可以發現,只要投資時間超過10年,那麼無論投資者選擇在哪個年份進場,也無論是經歷了熊市還是牛市,其投資收益都會為正,一方面能夠看到當投資時間超過10年後,其最低收益與最高收益均為正值。也就是說,只要投資者的投資時間超過10年,那麼無論投資者在熊市或牛市入市,也無論投資期間經歷了怎樣的市場變化,他的投資都幾乎不會虧損。
二 波段操作
盡管基金公司和一些專家長期反宣傳長期持有怎麼好,但是仍然不能被所有基民認同。請看以下論點:
「雖然基金是一種「長期」投資理財工具,但那種買了就一直持有的做法也未必完全正確,在適當的情況下,進行一些波段操作也是可行的。那些一直持有基金而不做任何調整的投資者,除了過度追求收益外,對「長期投資」的追捧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近幾年來,伴隨著理財市場的發展,一些機構所宣揚的「長期投資」理念廣為流傳,然而,市場的大漲與大跌,已經充分證明,不做任何調整的長期理財方式並不完全值得提倡。當然,我們說基金可以進行波段操作,並不是說長期投資理念是錯誤的,對更多的投資者來說,堅持長期投資的理念是非常必要的。同時,進行基金的波段操作,也不是適合所有人,它需要有特定

的條件。首先,進行波段操作要與自己的理財目標相結合,這里所說的理財目標主要是指理財收益,在投資前確定一個目標,達到這個目標後就止盈出局,待市場運行一段時間後,再找個合適的時機買入;其次,進行波段操作要有較強的市場預測判斷能力和比較豐富的投資理財經驗;第三,進行波段操作需要投資者有較多的時間關注市場。」
「對於如何進行波段操作,有投資者認為「波段操作的原理是利用股市的波動性高拋低吸,基金投資者有的也採用這種股票投資方法,以期獲得超出大盤平均的利平均的利潤。在強勢中參與波段操作要立足於中長線,在波段操作時要少做短線,不宜頻繁操作。在一個階段的低位或較低位介入後,在波段行情明顯就要結束時拋出。由於短炒會增加失誤的次數,且大盤以升為主,差價難以把握,在高位拋出往往須加價追回,在具體操作時應減少或不進行短線操作。在弱市中做波段操作的風險極大,如果能判斷市場處於下跌市,及早減倉或清倉是上策。波段操作與長期持有並非完全對立。長期持有並非永遠持有,波段操作並非抓住每一個波段。許多人堅持以長期持有為主、做大波段為輔的投資方法,在市場高估時適當減倉,在市場低估時適當加倉,獲取較好的收益。」
在2007年4月初。新浪網知識互動平台愛問頻道的基金版塊曾經有過一次關於「長期持有PK波段操作」的大討論,吸引了許多基友參加,空前熱烈。現摘錄其中的一些帖子:
「某些持『長期持有』觀點的朋友,總是對波段操作嗤之以鼻。動不動就說做得好波段不如去炒股,基金不是用來博取差價的。且不說別人願不願意炒股是別人的事。我的觀點是基金的凈值是有變化的,而且還相當的大。這就為博取差價提供了機會。不用拿巴菲特的笑話來說服我波段操作如何難。股票、債券、期貨、外匯,那一項投資不是博取差價呢?那一項波段操作又容易呢?某些持「長期持有觀點「的朋友,會用自己這半年來的收獲說明長期的優勢。事實是半年就算長期嗎?如果從2004年4月到2005年10月,時間長達一年半,時間夠長了吧。如果你一直持有某個基金,不過是上上下下跟著坐了幾個電梯。有收益嗎?某些持「長期持有觀點「的朋友,會說牛市是不需要做波段的,須知「牛」「熊「是人們給市場貼的標簽。往後看才知是牛是熊。往前看不會知道是牛是熊,更不知道牛什麼時候變成熊。我們來到這個市場,無論是長期、波段、短線,每種方法都有其存在的道理,沒有誰對誰錯。你自信哪種做得好可以盡情的做,不用試圖說服任何人按照你的操作方法。每個人經過長期的摸索、實踐、碰壁、交足了學費等,會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的。」
「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自己能掌握的就是最好的,別人用的好的方法自己掌握不了,就是沒用。」
「如果基金凈值已經出現了可觀的升幅,並且您對後市不太看好,這時可以及時贖回,落袋為安,保住自己的勝利果實。而等基金下跌到一定程度,投資價值顯現的時候,可以再申購回來,一年跟著股市漲跌進行兩三次「投機」,不但能規避風險,還能取得較為可觀的投資收益。」
「基金一般說來應長期持有,道理大家都已明白了.那就是進出成本高,還有是盡人皆知的「中長期看好」,可是決不能排斥波段操作,適時做波段,會得益很多,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完全否定波段操作,那是
太僵化了的看法。 我的主張還是長期持有與波段操作相靈活結合。具體的運用要看你是賠賺和形勢而定。當斷不斷,僵化地堅持長期持有,那對收益是不利的。有人以04年到05年的基金為例,試圖說明長期持有的必要,但那是什麼情況,現在是什麼情況,即便是在04到05年間,如果波段做的恰當,也許收益會更好些。那就是換掉某些表現不好的基金,改買凈值增長能力好的基金,這樣做了,肯定會有更多的收益」
「必須要波段。但是波段的范圍是多大?絕對不是什麼1,2天。如果誰說波段就是1,2天,那就是曲解做波段基金人士的本意。保護自己手中的利益,不跟隨基金公司坐電梯,爭取利潤最大化,才是我們要做的。」
「我贊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干什麼沒有絕對的模式,只有相對的模式,如果大家不看情況,強調長期持有也不一定對。我一同事持有博時價值,2003年是凈值最高的明星基金,當時我問他還不贖回,他說要抱10年,現在看出這支基金,從明星淪為一般,與2003年的凈值差不多.所以,我支持波段操作,因為股市有上下嗎?至於成績如何,那要看水平。」
湯女士在2007年8月6日在銀行買近進了博時價值增長、易方達50、南方穩健回報和海富通收益增長5隻基金,每隻5萬元,共計20萬。到同年10月16日,賺了2萬余元。老公勸她贖回出局,說是如此瘋漲,大跌的日子快了湯女士說,專家們說要長期持有才能獲得豐厚的收益,何況現在專家們一致看漲,怎麼能夠贖回?」就這樣一直持有到今天。2011年8月5日她算了一筆賬,不禁大吃一驚!口出粗言罵道:「什麼長期持有,整整4年了,該不算短期了吧。曾經的盈利全倒了出去,還虧損了23%,賠了近5萬元!什麼專家,盡在說屁話害人!」
網上有下面一個帖子,很值得我們認真閱讀和思考:
「有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在唱著「同一首歌」:「基金是長期投資工具,不必在意短期的漲跌,不能像股票那樣頻繁進出,否則不但花了手續費,還會買個樓頂價,賣個地板價。只有長期持有才會獲得豐厚收益。」許多理財師也加入了合唱隊。然而,這一理念在實戰中受到了無情的沖擊和挑戰。王先生在2007年6月5日買了易基價值成長基金,在同年10月16日收益率達到50%,本想「高位賣出,獲利了結」。銀行理財師告訴他,基金要長期投資,於是就繼續持有。一年後的2008年6月5日, 收益率降為16%,經過了2008年連續大跌的折磨,到年底虧損了25%,好不容易到今年2月26日盈利34%。他深有感觸地說:「不看形勢盲目長期持有,決非明智之舉。如果當時在高位賣出,低位再買進,收益要高得多。」
有王先生這樣的經歷和教訓的基民大有人在。在07年10月上、中旬買進基金捂著不動到現在,已經持有四年,不算短期了吧,但相當多人仍然虧損。從目前股市形勢看,到年底也未必扭虧為盈。
只要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基金不失為大眾長期投資賺錢的理財品種。但是「長期」是一個模糊概念,究竟多長算長期,沒有明確的界定。長期投資也決不是買了基金後長期持有不動。投資成功的辦法只有一個:低價買入,高價賣出,此外再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賺錢。如果已達到預期收益,股市即將進入下降通道,就應該適時清倉,獲利了結。要是買進後股市一蹶不振,按照事先設定的「止損點」贖回,可以避免虧損繼續擴大。如果這時堅持長期持有,只會使收益付諸東流或虧損越來越多。在趨勢向上時,即便短暫回調,也不能輕易撤出,損失盈利機遇。對買進後表現差的基金,應該及時調倉。
長期持有還是波段操作,歷來就是兩種相輔相成的操作方法,並不存在矛盾,更不是相互排斥。僵化地堅持哪一種操作方法不符合辯證法,都是不明智的,應該是有機結合,互為補充,靈活運用。正確的長期投資理念應該是「長期投資的心態+適度的波段操作」,即在堅信證券市場存在長期投資價值的前提下,通過階段性調整的方式提高收益率。在合適的時候投資合適的基金,其投資行為連接起來,最終就是真正的長期投資。單純強調買了捂著不動的長期投資,貶低、排斥波段操作,是對投資者的誤導。
當然,在一般情況下,基金不宜頻率進出,以免既浪費了手續費,還可能喪失了上漲帶來的收益。事實上只要稍有基金投資經驗的都明白這個道理,用不著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傳。一味僵化教條地強調長期持有,無視趨勢,說什麼「長線是金」,貶低甚至排斥波段操作,違反了投資基金賺錢的客觀規律,對收益極為不利。
有的理財師說:股市行情難以預測,專業人士尚且看不準,何況散戶?波段操作說來容做起來難,十
之八九會做反。投資考驗的是耐力和持久力,不能急功近利,還是長期持有為好。這又是一種偏面的論調。短期股市行情固然誰也難以准確預測,但是中期趨勢還是可以掌握的。例如自2007年10月16日起一路下跌,到2008年2月就應該看出弱市格局,如果這時再一味宣傳「長期持有」,未免有故意誤導之嫌。」
下面是一位老年投資者的切身體會:
「那是2007年,深感退休後的休閑生活太枯燥了,在不知基金ABC的情況下,便隨意地第一次與基金接觸,意在消磨時間,只把它作為增加退休後的一種生活方式而已,根本沒有投資理財的概念。我申購了一隻工銀瑞信價值基金後,就「刀甲入庫,馬放南山」,很少理它。慶幸的是受到5•19行情的鼓舞,工銀瑞信一直艷陽高照,翻紅上揚,心裡癢癢地樂開了花,首次嘗到了持有基金的成就感。第一次賺錢的誘惑力猶如無形的天梯支撐著我奮勇攀登,滋生了增長財富的理財念頭。我又申購兩只QDII基金,也一路火紅,真有翻番增倍的趨勢。老伴用「炒股莫貪,見好就收」的寶典勸我適時贖回,我卻反駁她:「目光短淺!」而在牛氣沖天的行情中,想不賺錢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了。天運時轉,股市瞬息萬變牽動著投資者的神經,
「5•30」暴跌的驚恐來到了。基金像小娃娃的臉,哭笑無常,陰晴難料。三隻虧損的基金像三條繩索,綁套在身上。特別是QDII兩只「雞」,申購時尾巴翹上了天,還是按投資比例配售的,如今不但沒有下蛋,反而墜入深淵,虧損達30%以上。幸好工行客戶經理傳遞一份真情,勸我及時清倉,才僥幸逃脫。從此我陷入陣痛期,使我武斷地制定了一個家規,家裡的所有人都不能說「被套」二字,連床上用的「被套」也要改口叫「被子」。冷靜回想第一次接觸基金的喜悅與詛喪,都源於沒有一個收益與風險並存的平常心態。今年一季度,多家券商都說有跨年度行情,結果盼來的是跨年度調整。市場起伏不定,給我帶來不少啟示:要明確理財目標和投資組合與時間范圍去「養雞」,主動理財,才能把投資成本最小化。我深深感悟到,基金雖然有著長期投資的價值,重在中長期持有,但並不是買入後就高高掛起,長期不動,也不是簡單地依賴專業公司代勞操作。享譽世界的著名投資高手巴菲特有句名言:「投資第一要不虧損,第二要不虧損,第三還是要不虧損」。投資基金需要審視基金投資能力變化與市場變化,適時進行調整,才會有所收益。今年2月份CPI同比上漲2.7%,高於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我准備動用的2萬元儲蓄,分期分批在股市下跌時,購買了廣發聚富(270001,基金吧),逢漲高則轉換成安全的廣發貨幣,遇大跌又轉換回廣發聚富,從中賺取漲跌差。如遇市場劇烈震盪,則採取大波段操作,把握買賣時點,低買高賣,止贏止損,增厚收益的投資手法。」他的結論是「波段操作比長期持有好的多」。
申萬巴黎基金經理唐熹明認為,我國股市波動幅度大、上漲下跌的循環周期短,教科書式的長期投資手法不太適宜這個市場,採用波段操作往往可以帶來更多的獲利機會。唐熹明表示,申萬巴黎並不是追求一個完全的波段,如果能在波段中抓住其中的5%,他們的目標就實現了。
銀河證券高級分析師、著名基金專家王群航強調,基金是一種適合相對長期投資的產品,但不是進行僵化的長期投資產品。長期投資絕對不是對一家基金公司、一隻基金產品簡單地長期持有,除非業績一直很好。基金公司設計出這么多產品,就是讓投資者在合適的時間選擇合適的產品。
波段操作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波段轉換,利用基金轉換功能在股市轉呈明顯弱勢時,把股票基金轉換為貨幣基金,優點是時間短,T+2就可以再買進其它基金,缺點是只能在同一家基金公司轉換;二是贖回後再申購,優點是可以買其它公司的基金,缺點是在途時間長,一般股票型基金需要T+5到T+7才能再操作。
一. 長期持有與波段操作有機結合,互為補充
資深基民張女士結合自己十多年來投資基金的經驗教訓,歸納說∶「長期持有與波段操作並不矛盾,更
不是互相排斥。究竟用哪一種方法操作,要看市場形勢、盈虧情況、個人投資理念、預期收益目標等因素而定。單純強調哪個方法,不符合辯證法。就長期持有而言,原則上應該堅持,但不能僵化教條地看待。長期是一個模糊概念,究竟多長才算長期,恐怕連視波段操作為洪水猛獸的最堅定的長期持有擁護者也講不清楚。如果一年不算長期,三年算嗎?而三年相對五年就是短期了。至於不可能准確預測後市,那是確實的。但是趨勢還是應該能基本把握。以2007年來說,10月16日前股市一路瘋漲,10月17日起開始連
續不斷地下跌。如果在年底前看不出走熊,到2008年1月底總可以看出來了吧。這時出局尚不晚,仍然能
保留大部分已得收益。要是再『長期持有』,股市跌跌不休,收益一再縮水,以致仍持有至今者不但收益丟得一干二凈,還處於虧損狀態中。她認為,長期持有應與波段操作有機結合,互為補充,切忌單純強調那一方面,在實踐中摸索合理的操作方法。」

Ⅲ 目前基金行情怎麼樣為什麼這么說呢

就目前的基金市場而言,我個人認為風險遠大於收益。短期內希望輕倉布局慢慢下調,指數3700。如果我想再高一點,那就堪比天空了。

長線投資者,完全可以無視,讓天塌下來我不為所動。只是長時間好看 基金投資理財不是一次性事件,長期減持,短期回調,不要怕,關注倉位,慢慢增加倉位布局

Ⅳ 支付寶里的基金怎麼樣是否值得購買

支付寶里的基金也不是支付寶本身的,支付寶只是作為一名中介這樣的角色來幫忙銷售,基金購買還是相當於直接從基金公司購買的,因此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值得信賴的,至於是否值得購買,要看具體情況了,基金也是有一定風險的,有的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並不是很強,因此若基金的漲跌幅度過大,可能TA就無法承受了。因此基金的是否值得購買,看因人而定,若只是說安全性的話,這完全不用有所顧慮,是完全可以購買的,不需要擔心。

Ⅳ 基金長期持有安全嗎風險大嗎

很多人都說基金要長期持有是可以分散風險的,而且長期持有基金是可以降低手續費的,那麼基金長期持有安全嗎?風險大嗎?其實這個是分情況來看待的,具體詳情請看正文。

基金長期持有安全嗎?
我們以貨幣基金和純債的債券基金為例,長期持有基金一般是比較安全的,貨幣基金和純債的債券基金風險比較小,波動也比較小,一般來說是不會虧損本金的。
而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長期持有是沒有絕對的安全性的,因此這類基金有的是投資與股市的,我們都知道股市的波動是比較大的,基金會跟隨股票市場的波動而漲幅或者下跌。
因此當股市行情好的時候,投資的基金就會上漲,如果當股市行情不好的時候,投資的基金就會下跌,其風險性是比較高的。
基金長期持有風險大嗎?
基金是屬於一種投資行為,因此肯定是有風險的,而基金長期持有風險大不大是可以根據基金的類型來判斷的,但一般風險程度是股基(指基)>混基>債基>貨基。
貨幣基金的風險是最小的,其次就是債券基金了,債券基金可以分為純債基金和可轉債基金,一般純債基金的風險是比可轉債要小的,最後就是混合基金、指數基金、股票基金了,這三個要看是什麼基金來判斷,風險都是屬於高風險型。

Ⅵ 長期買基金的人是否掙錢了盈利大概有多少呢

長期購買基金的人基本上都賺錢了,很多人的盈利比例可以達到10%以上。

在購買基金的過程當中,年輕人持有基金的時間一般會比較短,中老年人持有基金的時間會比較長。在這種趨勢之下,年輕人購買基金的虧損比例會比較高,中老年人反而會通過購買基金來不斷盈利。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畢竟購買基金產品本身就屬於中長線的選擇,但很多年輕人卻把購買基金當成了購買股票來玩,這個行為本身也不夠成熟。

長期購買基金的人基本上都可以賺錢。

如果我們把購買基金的時間線縮短到一年以內的話,能夠實現穩定盈利的人並不多。但如果我們把時間線拉長到3~5年的話,我們就會發現購買基金可以幫助我們獲得穩定的年化投資回報。即便我們本身購買的只不過是指數型基金,我們也能夠獲得至少10%左右的年化投資回報。

熱點內容
開發炒股票軟體 發布:2025-02-04 19:01:06 瀏覽:779
支付寶里存多少理財 發布:2025-02-04 18:59:34 瀏覽:324
長信科技股票一直跌的原因 發布:2025-02-04 18:49:35 瀏覽:395
廣西水利建設基金如何計算 發布:2025-02-04 18:41:34 瀏覽:873
股票軟體手機版EPS在那看 發布:2025-02-04 18:10:09 瀏覽:28
商業股權拍賣怎麼樣 發布:2025-02-04 18:02:19 瀏覽:84
金融行業如何推廣客戶 發布:2025-02-04 17:51:46 瀏覽:198
南陽市金融街停車場如何收費 發布:2025-02-04 17:49:26 瀏覽:136
辛巴的理財產品有多少 發布:2025-02-04 17:42:37 瀏覽:669
杜康股票歷史最高價 發布:2025-02-04 17:29:38 瀏覽: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