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整頓金融業
A. 為什麼要進行金融監管
因為金融監管對保障金融穩定和國家安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金融體系內部風險持續累積,一些長期形成的隱患並未徹底消除。疫情沖擊下新老問題相互交織疊加。結構復雜的高風險影子銀行容易死灰復燃。
銀行業不良資產反彈壓力驟增。一些中小金融機構資本缺口加速暴露。企業、居民和地方政府債務水平進一步抬升。不法金融機構依然存在,非法金融活動屢禁不止。所以更需要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
(1)為什麼要整頓金融業擴展閱讀:
在執行金融監管時,要堅持主動作為,防範和化解各類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穩健運行,以此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進程。在支持金融創新的同時,嚴防壟斷、嚴守底線,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
要發揮監管引領作用,推動金融業著力抑虛強實,履行社會責任,強化普惠金融、綠色金融,規范發展商業養老金融,更好實現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統一。全力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堅決打擊非法集資、非法吸儲和金融詐騙,對各種違規變相投融資活動保持高度警惕,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B. 金融業「限薪令」出台,建立薪酬追索扣回制度,此舉會對行業帶來哪些變化
金融業“限薪令”出台,建立薪酬追索扣回制度,此舉會對行業帶來變化:
3、通過這一次的限薪令,可以在比較短的范圍內,縮小員工薪資之間的待遇差距。從而使我們的金融行業薪資的構造更加的合理化。使規范化的金融行業能夠良性健康的發展。不管是哪一個階層的員工,都希望自己的薪資是能夠在平均水平線上的,因此薪資的整體結構合理化是為了促進員工與員工之間的和睦以及公司的和諧發展。
C. 金融監管的目的及意義
金融監管的目的是進行特定內涵和特徵的政府規制。
意義:
(1)維持金融業健康運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減少銀行業的風險,保障存款人和投資者的利益,促進銀行業和經濟的健康發展。
(2)確保公平而有效地發放貸款的需要,由此避免資金的亂撥亂劃,防止欺詐活動或者不恰當的風險轉嫁。
(3)金融監管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貸款發放過度集中於某一行業。
(4)銀行倒閉不僅需要付出巨大代價,而且會波及國民經濟的其它領域。金融監管可以確保金融服務達到一定水平從而提高社會福利。
(5)中央銀行通過貨幣儲備和資產分配來向國民經濟的其他領域傳遞貨幣政策。金融監管可以保證實現銀行在執行貨幣政策時的傳導機制。
(6)金融監管可以提供交易賬戶,向金融市場傳遞違約風險信息。
(3)為什麼要整頓金融業擴展閱讀:
我國現行的金融監管模式是分業監管模式。1983年,工商銀行作為國有商業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離出來,實現了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分離,標志著現代金融監管模式初步成形。
2003年初銀監會的成立,使中國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框架最終完成,由此形成了我國「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體制。
其中,銀監會主要負責銀行業的監管,包括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三家政策性銀行和十大股份制銀行,以及規模不一的各地近百家地方金融機構。
對於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將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將銀監會、保監會的職責整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將銀監會和保監會擬定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中國人民銀行。不再保留銀監會和保監會。
D. 羅斯福新政首先採取的措施為什麼是整頓金融業,而不是工業
因為當時美國的金融大蕭條問題不在工業上。而是生產力過勝了。我們的課本經常藉此宣傳指清資本主義制度的不完美。典型例子就是牛奶廠產的牛奶太多了。他寧肯倒掉也不賤價賣給沒飯吃的人。這樣百姓快餓死了。而彎逗宏資本家也沒錢賺要倒閉了。所以是一個金融埋冊問題。
E. 為什麼羅斯福要令銀行暫時修業整頓
因為經濟危機中銀檔此行大量倒閉,信用缺失,因此民眾都不敢把錢存在銀行里,國家因此不能利用銀行的力量來調控國家經濟,為了恢復銀行信用,羅簡遲斯福命令銀行停業整頓攔蠢李。
F. 簡述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實質及影響。
一、羅斯福新政內容:
1、整頓和改革財政金融,對破產銀行進行整頓,使銀行資本高度集中,對各大銀行開業進行補助及貸款,恢復存戶對銀行的信任,放棄金本位,實行美元貶值,禁止黃金出口,以加強美國商品在世界市場的競爭能力。
2、調節工業生產,監督生產,調整商業金融,規定工業產量,市場分配價格,以此調節工業生產,避免盲目競爭和生產過剩現象。
3、限制農業生產, 有計劃地縮減農業生產規模,銷毀"過剩"農產品,以提高農產品的價格,克服農業生產危機。
4、調節勞資關系,舉辦公共工程和社會救濟,規定工人有組織工會和集體同資本家談判合同的權利,資本家不得禁止工人罷工,調節勞資糾紛,規定工人每周最高工時和每小時的最低工資額。
二、羅斯福新森侍政實質:
維護資本主義制度。
三、羅斯福新政影響:
1、美國逐漸從經濟危機的陰影中走了出來,社會生產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復,廣大的中下層民眾也從新政中獲得了一定的好處。
2、新政式的調整後來被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資本主義經過這一重大調整,滾激獲得了新的發展空間和活力。新政標志著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時代,進入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時代。
(6)為什麼要整頓金融業擴展閱讀
羅斯福新政實施的背景:
在美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爆發於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危機和羅斯福總統實施的「新政」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以致於研究現代資本主義(Capitalism) 經濟,不可迴避的要研究這段歷史。
1929年10月29日,在美國歷史上被稱為「黑色星期二」。
在此之前的1929 年夏天,美國還是一片歌舞昇平,夏季的三個月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國鋼鐵公司的股票從165上升到258,人們見面時不談別的,只談股票,直至9月份,美國財政部長還信誓旦旦地向公眾保證:「這一繁榮的景象還將繼續下去。」
但是,1929年10月29日這一天,美國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由5000多億美元的頂巔跌入深淵,使5000多億美元的資產,一夜間,化為烏有,價格下跌之快,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場的大崩潰導致了持續四年的經濟大蕭條。
從此,美國經濟陷入了經濟危機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國社會逐步被存貨山積、工人失業、商店關門的凄涼景象所代替。86000 家企業破產,5500 家銀行倒閉,全國金融界陷入窒息狀態,千百萬美國人多年的辛苦積蓄付諸東流。
GNP 由危機爆發時的1044億美元急降至1933 年的742億美元,失業人數由不足150萬猛升到1700 萬以上,占整個勞動大軍的四分之一還多,整體經濟水平倒退至1913 年。農產品價值降到最低點,經營者將牛奶倒入大海,把糧食、棉花當眾焚毀的現象屢見不鮮。
羅斯福新政對美國及當時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它不僅基本克服了30年代經濟危機,還曾造成戰後美國經濟長期上升的總趨勢。所以說,它延長了美國經濟的生命。這就是『新政』的根本作用。
(二)新政對擺脫大蕭條危機起了最直接的作用。
(三)新政避免了美國走上法西斯主大春襪義道路。把希特勒的法西斯專政同羅斯福的新政改良等量齊觀,視為一丘之貉,顯然是不符合實際的。
(四)由於新政的實施使美國迅速恢復了經濟實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揮了「民主國家兵工廠」的重要作用。為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五)新政的實施為政策制定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戰後歷屆美國政府,在80年代以前在新的條件下基本上繼承羅斯福的新政措施,採取了不同重點和形式的國家干預經濟、調節生產,緩和矛盾等反危機措施。新政開創的福利國家措施至今不失為鞏固壟斷資本統治的重要手段。
G. 我國為什麼要進行金融體制改革
促進國民經濟有又快發展之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特別是過去十年來,金融在宏觀調控中發揮重大作用,在調節經濟運行、服務經濟社會方面的功能不斷增強。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目前我國的金融體制還不完善,改革需要繼續深化,穩步推進。
一、金融在現代經濟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質和作用所決定的。現在,我國的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發達的貨幣信用經濟或金融經濟。金融運行得正常有效,則社會資本的籌集、融通和使用充分而有效,社會資源的配置也就合理,對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機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其次,金融是現代經濟中調節宏觀經濟的重要杠桿。由於市場經濟周期性繁榮與衰退的缺陷,所以有必要對其進行及時的宏觀調控。金融在建立和完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金融業是聯結國民經濟各方面的紐帶,國家可以根據宏觀經濟政策的需求,通過中央銀行制定貨幣政策,運用各種金融調控手段,適時地調控貨幣供應的數量、結構和利率,從而調節經濟發展的規模、速度和結構,在穩定物價的基礎上,促進經濟發展。
最後,在現代經濟生活中,貨幣資金作為重要的經濟資源和財富,成為溝通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命脈和媒介。現代一切經濟活動幾乎都離不開貨幣資金運動。從國內看,金融連接著各部門、各行業、各單位的生產經營,聯系每個社會成員和千家萬戶,成為國家管理、監督和調控國民經濟運行的重要杠桿和手段;從國際看,金融成為國際政治經濟文化交往,實現國際貿易、引進外資、加強國際間經濟技術合作的紐帶。
二、十七大報告中有關金融體制改革的論述
作為經濟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金融體制改革近年來一直被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發展各類金融市場,形成多種所有制和多種經營形式、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現代金融體系。提高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競爭力。優化資本市場結構,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健全和嚴格市場准入制度。完善國家規劃體系。發揮國家發展規劃、計劃、產業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導向作用,綜合運用財政、貨幣政策,提高宏觀調控水平。
可見十七大報告對金融的認識,從一種服務性質的工具,上升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性要素。這種認識的轉變,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戰略走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轉折,也是社會建設走向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必然轉折,更是中國經濟真正實現現代化並融入世界主流經濟的必然轉折。
三、當前我國金融市場體系的缺陷和不足
1.金融主體市場化尚不完善。政府籌資具有強制性;央行獨立性不強,行政味道濃厚,調控乏力;國有商業銀行商業化轉型不徹底;居民金融風險意識差。
2.市場客體缺乏,金融創新不足。具有流動性的、面向社會發行的各種信用工具不足,使市場流動性不足,絕大部分金融資產集中於銀行存款,雖然近期國家已經推出股指期貨,但是投資渠道仍然不多,不利於金融市場的發展,也不利於儲蓄向投資有效轉化。
3.市場結構失衡。我國貨幣市場相對資本市場而言,容量小、結構不完善,這也制約了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劇了股票市場的投機性和波動性。在貨幣市場內部,票據市場發展緩慢;在資本市場內部,國債市場、股票市場發展快,而企業債券市場發展滯後,基金市場發展緩慢且不規范,機構投資者起不到穩定市場的作用。
4.法律法規不完善。國有大型金融機構以其得天獨厚的政策優勢欺壓中小機構,取得競爭優勢;由於信息的不對稱,個人投資者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政策模糊,法律存在漏洞,違法違規的操作時有發生。
四、貫徹十七大精神,推進金融體制改革
1.「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發展各類金融市場,形成多種所有制和多種經營形式、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現代金融體系。提高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競爭力。」
金融體制改革需要深入落實到各類金融市場。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經營的金融產品各不相同,但對於貫徹宏觀調控政策、調節市場資本流動方向、推動生產和生活內需起著重要的協調作用。現代金融體系要求金融業在符合中國現有國情的基礎上,快速應對經濟的既好又快的發展模式,使金融產品品種多樣化、經營方式靈活化、管理結構企業化、部門功能高效化、內控制度精細化。
提高競爭力,不是一名空話,要實實在在地把握市場,把握自身。從提升自身的經營水平入手,創新更多符合市場運營的金融產品,提供更多市場認可的服務項目,從深層意義上做到「市場促進金融、金融推動市場」。
2.「優化資本市場結構,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鼓勵民間融資,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功能,形成了與正規金融的互補效應,並且可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減輕中小企業對銀行的信貸壓力。
直接融資不能僅限於個體居民的閑散資金,行政部門、各企事業單位、各級政府的各項活動資金,同時要積極上市吸收並積聚資本,提高吸儲力度,擴大轉貸底盤,進一步將資本轉置到位,使市場上的資本充分循環流通,穩定並擴大經濟持續發展的勢頭。
3.「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完善民主監督機制,加強內控制度的學習和檢查力度。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對權力部門人員的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督,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
強力推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適宜的金融生態環境是金融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金融業正處於重要轉折期和重要發展期,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金融生態環境顯得尤為重要。必須不斷優化金融生態環境,促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科學發展觀下的金融市場發展和建設的核心。建立以人為本的資本市場,就要求必須加強資本市場的制度性、基礎性建設,使資本市場真正發揮資源配置的中介作用。以人為本的資本市場,首要的是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4.「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
匯率改革在國內金融改革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意義, 更具彈性的匯率將使國內企業面臨不同的市場條件, 而資本市場改革的各項措施勢必要與此相協調,統籌兼顧,使經濟社會產生的摩擦降低到最小。
H. 央行:近5000家P2P網貸機構已全部停業,這意味著什麼
5月12日,央行行長陳雨露在「中國這十年」系列產品主題記者招待會上表明,通過密集的行動,在我國金融體系長期性積攢的安全風險獲得了合理處理,金融風險總體收斂性、整體可控性,有下列一些關鍵的標示。
陳雨露表明,預防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永恆不變的主題。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堅持不懈風險防控化解和常態化基本建設並重、金融風險處理和反腐倡廉追贓挽損並重、提升管控實效性和創新發展發展趨勢並重,堅持不懈搞好風險防控化解工作中,緊緊守好不出現系統化金融風險這一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