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流動性低於金融債
1. 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是如何影響股票和債券價格的
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是指市場上流通於市場之間的現金和證券。流動性對股票和債券價格的掘搏游影響是復雜的,以下分別說明:
1. 對股票價格的影響
在流動性較強的金融市場中,投資銀昌者往往可以更輕松地融資和交易。這會提高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動力,導致股票市場上資金的快速流動。因此,流動性增加可能會引起股票市場中的股票價格上漲。反之,當流動性下降時,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動力將降低,導致投資者不願意購買股票,股票市場的價格有可能下降。
2. 對債券價格的影響
由於債券的收益率與市場利率緊密相關,因此流動性也會對債券市場的收益率和價格產生影響。流動性增加時,投資者可以更輕松地購買債券。此時,債券相對收益率下降,債券市場中的債券價格上漲。這是因為債券價格和債券收益率是負相關的。相反,當流動性下降時,市場參與者出現在購買債券時更多的困難,由此導致債券價格下降,收益率上升。
總之,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對股票和債券價格產生影響,而這種影響的方向和程度取決於投資者判銷行為和市場需求的變化。
2. 比較金融債券.政府債券.公司企業債券
安全性:政府債安全性最高,因為是國家信用;金融債券信用等級也很高,幾乎與國家信用相當,通常稱為准國家信用;企業債券信用低於上述兩種,但在我國企業債券由於都由銀行擔保,因此信用風險也很小。
收益性:金融債券和政府債券的票面收益差不多,但國債的利息免稅,因此投資者要求的收益會略低一些;企業債的收益比前兩者都高。
流動性:這三者都可以在銀行間市場交易,跨市場發行的國債以及大部分企業債還可以在交易所交易。國債流動性最好,金融債次之,企業債最差。
3. 金融債券具有什麼特點一文全了解
金融債券是由銀行等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個人投資者可參與購買,持有到期後投資者可按約定利率獲得利息預期收益。那麼金融債券具有什麼特點呢?下面就一起跟隨了解一下吧。1、發行機構
金融債券的發行主體必須為金融機構,例如銀行、證券公司等,並要得到央行的許可。即使是企業發行的金融債券,也需經過銀行或證券公司才能發行。
2、債券利率
金融債券的形式類似於銀行定期存款 ,一般採用固定利率。但金融債券屬於投資行為,其預期預期收益率一般也要高於銀行定期存款。
例如國債就屬於金融債券的一種,按照10月份發行的儲蓄國債利率標准,三年期利率為要高於同期定期存款利率。
3、債券類型
按照記名方式,金融債券可分為記名債券和不記名債券兩種類型,其中不記名債券不支持掛失;按照投資期限的不同,金融債券有短期 、中期和長期三種類型;按照利息支付方式還可分為附息金融債券和貼現金融債券兩類。
4、信用等級
金融機構有嚴格的運營和稽查制度,違約風險相對較小,在投資者心目中的信譽度也普遍較高。因此金融債券的安全性要高於公司債券。
5、流動性
金融債券有一定的投資期限,大多為3至5年,且一般不支持提前支取,因此資金流動性較差。但金融債券可通過債券市場進行買賣,因此變現能力較強。
以上關於金融債券具有什麼特點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4. 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是什麼意思
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是指市面上的流動性資產的不足。當人們對股票、債券等風險資產感到信心不足的時候,這時候就會紛紛將風險資產兌換成現金。
從而造成流動性不足的局面。這時這只股票的流動性就枯竭了。
往往交易者更願意向流動的市場如股票貿易投資,而不太願向比較不流動的市場如不動產投資。原因是在一個不流動的市場上的交易者有可能以不利的價格被迫買賣一個貨物。投機商和做市商莊家為一個市場帶來流動性。反對托賓稅的原因之一是托賓稅妨礙貨幣投機,降低外匯市場的流動性,增高其波動。
部分常見資產的流動性大小一般有這樣的關系:現金>活期存款>短期國債>藍籌股>一般股票>城市中心小戶型物業>城市外圍大戶型物業。特別的,增加交易成本可降低資產的流動性,如增加印花稅,可降低股票流動性,T+0交易比T+1交易更具流動性。
不僅個人投資者面臨不流動的危險,大投資者同樣面臨這樣的危險。相關部門銀行可通過三大貨幣政策手段干涉投放的貨幣量,從而調控流動性。
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無力為負債的減少和/或資產的增加提供融資而造成損失或破產的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經濟主體由於金融資產的流動性的不確定性變動而遭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流動性風險有以下三種表現形式:
流動性陷阱:
第一,流動性極度不足。流動性的極度不足會導致銀行破產,因此流動性風險是一種致命性的風險。但這種極端情況往往是其他風險導致的結果。例如,某大客戶的違約給銀行造成的重大損失可能會引發流動性問題和人們對該銀行前途的疑慮,這足以觸發大規模的資金抽離,或導致其他金融機構和企業為預防該銀行可能出現違約而對其信用額度實行封凍。兩種情況均可引發銀行嚴重的流動性危機,甚至破產。
第二,短期資產價值不足以應付短期負債的支付或未預料到的資金外流。從這個角度看,流動性是在困難條件下幫助爭取時間和緩和危機沖擊的「安全墊」。第三,籌資困難。從這一角度看,流動性指的是以合理的代價籌集資金的能力。流動性的代價會因市場上短暫的流動性短缺而上升,而市場流動性對所有市場參與者的資金成本均產生影響。市場流動性指標包括交易量、利率水平及波動性、尋找交易對手的難易程度等。籌集資金的難易程度還取決於銀行的內部特徵,即在一定時期內的資金需求及其穩定性、債務發行的安排、自身財務狀況、償付能力、市場對該銀行看法、信用評級等。在這些內部因素中,有的與銀行信用等級有關,有的則與其籌資政策有關。若市場對其信用情況的看法惡化,籌資活動將會更為昂貴。若銀行的籌資力度突然加大,或次數突然增多,或出現意想不到的變化,那麼市場看法就可能轉變為負面。因此,銀行籌資的能力實際上是市場流動性和銀行流動性兩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結果。
風險形成原因:
當商業銀行流動性不足時,它無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負債或變現資產獲取足夠的資金,從而影響其盈利水平,極端情況下會導致商業銀行資不抵債。商業銀行作為存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隨時持有的、用於支付需要的流動資產只佔負債總額的很小部分,如果商業銀行的大量債權人同時要求兌現債權,例如出現大量存款人的擠兌行為,商業銀行就可能面臨流動性危機。流動性風險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相比,形成的原因更加復雜和廣泛,通常被視為一種綜合性風險。流動性風險的產生除了因為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計劃可能不完善之外,信用、市場、操作等風險領域的管理缺陷同樣會導致商業銀行的流動性不足,甚至引發風險擴散,造成整個金融系統出現流動性困難。因此,流動性風險管理除了應當做好流動性安排之外,還應當有效管理其他各類主要風險。從這個角度說,流動性風險水平體現了商業銀行的整體經營狀況。
風險分類:
流動性風險包括資產流動性風險和負債流動性風險。
(1)資產流動性風險是指資產到期不能如期足額收回,進而無法滿足到期負債的償還和新的合理貸款及其他融資需要,從而給商業銀行帶來損失的風險。
(2)負債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過去籌集的資金特別是存款資金,由於內外因素的變化而發生不規則波動,對其產生沖擊並引發相關損失的風險。商業銀行籌資能力的變化可能影響原有的籌融資安排,迫使商業銀行被動地進行資產負債調整,造成流動性風險損失。這種情況可能迫使銀行提前進入清算,使得賬面上的潛在損失轉化為實際損失,甚至導致銀行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