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金融安全
㈠ 什麼事金融風險 金融風險-金融危機-金融安全-金融穩定這四者的區別與聯系
有金融風險,不及時糾正,就會在條件成熟的特定時期暴發金融危機.從而影響了金融安全.維持金融安全各國都是有一個成熟的體系,也就是說這個體系出了問題.例如:監管不到位,政策有錯誤等等.只有進行改革才能使金融市場慢慢健康發展,走向金融穩定.
有人會問有沒有一勞永逸的作法,使金融總是穩定.按常理說有效的體系和制度是保證金融穩定的法寶.
但世界不可能有絕對的東東,人們只能保證,以前犯的錯,現在只會少犯或不犯.
當新的挑戰來臨時,就要看制度和體系的變化能否跟的上形式.
這次危機有很多人為原因,也有一點是20年來的信息化革命,客觀上要求舊有的體系要做適度的改變.
1、金融風險,是指任何有可能導致企業或機構財務損失的風險.
一家金融機構發生的風險所帶來的後果,往往超過對其自身的影響。金融機構在具體的金融交易活動中出現的風險,有可能對該金融機構的生存構成威脅;具體的一家金融機構因經營不善而出現危機,有可能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構成威脅;一旦發生系統風險,金融體系運轉失靈,必然會導致全社會經濟秩序的混亂,甚至引發嚴重的政治危機.
2、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The Financial Crisis) ,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3、金融安全(Finance Security) 金融安全指貨幣資金融通的安全和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金融安全是金融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今天,金融安全在國家經濟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強。金融安全是和金融風險、金融危機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既可用風險和危機狀況來解釋和衡量安全程度,同樣也可以用安全來解釋和衡量風險與危機狀況。安全程度越高,風險就越小;反之,風險越大,安全程度就越低;危機是風險大規模積聚爆發的結果,危機就是嚴重不安全,是金融安全的一種極端。
4、金融穩定是指一種狀態,即是一個國家的整個金融體系不出現大的波動,金融作為資金媒介的功能得以有效發揮,金融業本身也能保持穩定、有序、協調發展,但並不是說任何金融機構都不會倒閉。 「金融穩定」一詞,目前在我國的理論、實務界尚無嚴格的定義。西方國家的學者對此也無統一、准確的理解和概括,較多地是從「金融不穩定」、「金融脆弱」等方面來展開對金融穩定及其重要性的分析。
㈡ 金融安全的概述
作為整個經濟和社會的血液,金融的安全和穩定,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與社會的整體發展。如果失去了金融安全,極有可能引起社會動盪。另一方面,金融安全又必須建立在社會穩定的基礎上,因為社會不穩定的某些突發性因素往往是引發金融危機的導火索。
按金融業務性質來劃分,金融安全可劃分為銀行安全、貨幣安全、股市安全等,其極端就是銀行危機、貨幣危機、股市危機等。
㈢ 金融安全是國經濟安全的核心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在國家經濟安全的內涵方面,主要包括金融安全、資源(如石油、糧食和人才)安全、產業安全、財政安全、信息安全等。
在經濟全球化對國家經濟安全的具體影響方面,經濟全球化提畝帶戚高了國家經濟安全的地位,擴展了其內涵與外延,並使得經濟安全環境、經濟安全態勢更加復雜多變。
經濟全球化盡管有助於發展中國家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但也加大了外部沖擊,加劇了其經濟、金融體系的脆弱。
(3)什麼是金融安全擴展閱讀:
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1、打擊金融犯罪。
組織開展了打擊信用卡犯罪、金融票證犯罪等專項行動,破獲了農業銀行北京分行票據案、郵政儲蓄銀行甘肅武威支行票據詐騙案迅陵等一批大要案,有效維護了國家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安全。
2、打擊危害稅收征管犯罪。
偵破了涉稅「會戰一號」專案、「端窩行動」等一批大要案,重創涉稅行游犯罪團伙和網路,有力維護了國家稅收秩序和稅收安全。
3、打擊商貿犯罪。
組織開展了打擊各類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犯罪、擾亂市場秩序犯罪及職務侵佔、挪用資金等侵犯財產犯罪等專項行動,成功偵破了一批大要案,揭開了銀行間債券市場行業黑幕,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有效維護了商貿領域經濟秩序。
㈣ security在金融里是什麼意思
金融安全指貨幣資金融通的安全和金融體系功能的正常發揮的保 障程度。金融安全是和金融風險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安全程度越高,風險就越小;反之,風險越大,安全程度就越低;尺昌畝危機是風險大規模 積聚爆發的結果。
投資資金的第三陵森方託管、禁止內幕交易、獨立董事 等制度均是從微觀層面維護投資人的金融安全。
資本管制、存款准備 金制迅簡度和存款保險制度則是從宏觀層面保障金融安全。
㈤ 經濟發展安全主要包括什麼
經濟發展安全包括五類內容:產業安全、商業安全、金融安全、財政安全、市場安全。
所謂國家經濟安全,是指經濟全球化時代一國保持其經濟存在和發展所需資源有效供給、經濟體系獨立穩定運行、整體經濟福利不受惡意侵害和非可抗力損害的狀態和能力。是指一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和經濟實力處於不受根本威脅的狀態。
安全程度越高,風險就越小;反之,風險越大,安全程度就越低;危機是風險大規模積聚爆發的結果,危機就是嚴重不安沖升全,是金融安全的一種極端。
3、經濟
經濟指的是整個社會的物質資料的生產和生產,指社會物質生產、流通、交換等活動。經濟是人類社會的物質基礎。與政治是人類社會上層建築一樣,是構建人類社會並維系人類社運行的必要條件。其具體含義隨語言環境的不同而不同,大到一國的國民經濟,小到一家的叫支出,有時候用來表示財政狀態,有時候又會去表示生產狀態。
㈥ 金融安全的概念內涵
金融風險與金融安全有密切的聯系,但也存在著重要的區別。金融風險是指金融機構在進行金融交易的過程中,可能遭受損失的危險性。金融風險通常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國家風險。金融風險是金融行為的結果偏離預期結果的可能性,是金融結果的不確定性。就金融風險的本質含義是指金融資產損失和盈利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伴隨著一切金融活動之中。只要存在銀行業的資金交易活動、存在證券市場的融資和資產價格的變動、存在保險業務,或者說只要有金融活動,就必然存在金融風險。顯然,金融風險的存在是經濟運行的常態狀況。
金融風險與金融安全密切相關,金融風險的產生構成對金融安全的威脅,金融風險的積累和爆發造成對金融安全的損害,對金融風險的防範就是對金融安全的維護。但是,金融風險與金融安全又相互區別。金融風險主要從金融結果的不確定性的角度來探討風險產生和防範問題,金融安全則主要從保持金融體系正常運行與發展的角度來探討威脅與侵襲來自何方及如何消除。國內一些學者認為金融安全就是沒有金融風險的狀態,其實,金融風險不一定會導致金融的不安全。而現實的狀況是如果對金融風險控製得好、運籌得好,那麼在廣泛金融風險中也有金融安全的態勢。金融不安全並不等於金融風險。因為金融風險是與金融活動相伴生的。只要從事金融活動,就存在著金融風險。它的根源在於金融活動所必有的時間和空間的差異。因此,金融風險並不意味著金融不安全。
一般來說,在國際經濟活動中,金融風險的大小與該國對外依存度的高低是呈正比例變化的,即對外依存度越低,則該國面臨的風險就越小;反之,對外依存度越高,則該國面臨的風險就越大,這是經濟國際化發展過程中的客觀規律,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然而,由於金融安全的概念是相對的,只能將一國抗拒風險、抵禦侵害的能力作為衡量金融安全程度的標准,也就是說,金融風險的大小、金融安全程度的高低取決於該國防範和控制風險的能力如何,即如果防範和控制風險的能力越強,則該國面臨的風險就越小、金融安全程度就高;反之,如果防範和控制風險的能力越弱,則該國面臨的風險就越大、金融安全程度就低。顯然,當一國的對外依存度提高、從中獲得眾多利益、促進其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意味著其防範金融風險、抵禦外部沖擊、維護金融安全的責任和壓力的增加。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體系和金融制度的混亂和動盪。主要表現為:強制清理舊債;商業信用劇減;銀行資金呆滯,存款者大量提取現鈔,部分金融機構倒閉;有價證券行市低落,發行銳減;貨幣飢荒嚴重,借貸資金缺乏,市場利率猛烈提高,金融市場動盪不寧;本幣幣值下跌。
金融危機,即發生在貨幣與信用領域的危機。在西方經濟學中,對金融危機的含義有多種表述,但最為代表性的是著名的《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中對金融危機的定義:「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一短期利率、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一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金融危機的特徵是基於預期資產價格下降而大量拋出不動產或長期金融資產,將其換成貨幣。這與金融繁榮或景氣時的特徵一基於預期資產價格上漲而大量拋出貨幣,購置不動產或長期金融資產一正好相反。金融危機可包括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金融市場危機與銀行危機等具體的金融危機。
馬克思認為金融危機大多都是經濟危機的徵兆,金融恐慌是經濟危機的初始階段。金融危機的根源在於制度,即生產的社會性與資本主私人佔有制之間的矛盾。當資本主義的這一基本矛盾達到難以調和的地步時,就會以危機爆發的形式來暫時強制性解決,使社會生產力受到巨大的破壞。信用、貨幣和金融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環節而已。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乍看起來,好像整個危機只表現為信用危機和貨幣危機。而且,事實上問題只是在於匯票能否兌換為貨幣。但是這種匯票多數是代表現實買賣的,而這種現實買賣的擴大遠遠超過社會需要的限度這一事實,歸根到底是整個危機的基礎。」「如果說信用制度表現為生產過剩和商業過度投機的主要杠桿,那隻是因為按性質來說可以伸縮的再生產過程,在這里被強化到了極限」,「信用加速了這種矛盾的暴力的爆發,即危機」。
當然,馬克思也並不否認獨立金融危機的存在,這是因為貨幣信用金融活動對於生產活動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信用的過度擴張、銀行的迅速發展和投機活動的高漲,都可以導致危機的發生。因此貨幣危機可以單獨發生,金融領域也有自己的危機。
金融安全的反義詞是金融不安全,但決不是金融危機的爆發。我國有些學者將金融安全的實質描述為金融風險狀況,而金融不安全的表現主要是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實際上,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的金融領域已經發生了嚴重的混亂和動盪,並在事實上對該國銀行體系、貨幣金融市場、對外貿易、國際收支乃至整個國民經濟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它往往包括全國性的債務危機、貨幣危機和金融機構危機等。這說明金融危機是金融不安全狀況積累的爆發結果,它是金融風險的結果。 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安全,安全與危險是相對而言的。例如,對於市場基礎良好、金融體系制度化、法律環境規范化且監管有效的一些國際金融中心來說,沒有人擔心金融工具創新會使銀行處於不安全狀態;而對於不良資產比例過高、十分脆弱的國內商業銀行來說,新的金融工具帶來金融風險的可能性就比較高。因此,金融安全應當是面對不斷變化的國際、國內金融環境所具備的應對能力的狀態。
金融安全應當是動態發展的安全狀態。這是因為,經濟運行的態勢是一種連續不斷的變化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金融運行往往處在一種連續的壓迫力和慣性之中。在經濟快速增長時期,銀行會不斷擴張信貸,其結果有可能導致不良資產增加;在經濟衰退時期,銀行經營環境的惡化迫使其收縮信貸,從而又使經濟進一步衰退。這種狀況可用現代金融危機理論中的金融體系脆弱性的長波解釋。因此,金融安全是基於信息完全和對稱及其反饋機制良好的運行基礎上的動態均衡,安全狀態的獲得是在不斷調整中實現的。
金融安全是特定意義上的金融穩定。由於金融安全是一種動態均衡狀態,而這種狀態往往表現為金融穩定發展。但金融穩定與金融安全在內容上仍有不同:金融穩定側重於金融的穩定發展,不發生較大的金融動盪,強調的是靜態概念;而金融安全側重於強調一種動態的金融發展態勢,包括對宏觀經濟體制、經濟結構調整變化的動態適應。國外的學者在研究有關金融危機的問題時,更多地運用金融穩定的概念而較少使用金融安全概念。 金融安全問題的提出是特定歷史發展階段的產物,是金融全球化的產物,更確切地說,金融安全問題是應對金融全球化負面影響的產物。盡管金融全球化具有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積極效應,但不可否認,金融全球化也帶來了眾多負面影響,金融全球化蘊藏著引發金融危機的風險。在金融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與其相伴的蔓延效應使金融危機迅速擴散,產生巨大的波及效應和放大效應,國際金融動盪已成為一種常態。因此,金融安全問題被作為應對金融全球化的一個重要戰略而提出,它已成為國家安全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金融安全狀態賴以存在的基礎是經濟主權獨立。如果一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受制於他國或其他經濟主體,那麼無論其如何快速發展,應當說金融安全隱患始終存在,也就無從談起金融安全的維護。金融全球化加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金融全球化的發展使國際社會日益重視統一標準的制訂與實施,由於發達國家掌握了金融全球化的主導權,按發達國家水平制訂的規則必然不利於發展中國家,使其難以獲得所需的發展資金,從而進一步擴大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國際經濟金融中存在著不平等的客觀現實,促使一些國家開始關注金融安全。
㈦ 金融安全和經濟安全的區別
定義不同、包含內容不同。
1、定義不同。金融安全指貨幣資金融通的安全和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氏搭經濟安全是指能夠獲得穩定收入或其他資源從而納核沒確保可預見的將來能夠維持洞納一定的生活標准。
2、包含內容不同。金融安全常用來指個人和家庭的金錢管理和存款,經濟安全則包括一個社會的生產水平所產生的更廣泛的影響以及對不工作公民的資金支持。
㈧ 金融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金融安全包括:
1、國家貨幣體系的安全。即貨幣穩定、幣值穩定。
2、金融體系要安全。金融機構不能出問題。
3、要有一個有效的市場。市場要有效,包括商品定價的功能,融資的便利化,激勵和約束機制的建立。
4、要有快捷支付的暢通。支付暢通、支付安全是金融安全非常重要的一個標志。
5、消費者的保護。既是維護公平,也是履行金融機構、金融體系的職責和初心的一種標志。
6、隨著信息時代到來,尤其是現在數字經濟的全面的來臨,信息安全保護是特別重要的標志。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定義,非法集資是指單位或個人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向社會公眾吸收塌基資金或變相吸收資金的行為。
㈨ 金融安全是什麼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安全。
1、首先從靜態的關系來看,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個世界的歷史,就是一部由金融跟國家灶虧安全之間互動所構成的歷史。
2、其次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隱碧神實體經濟的血脈,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金融慧散安全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