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如何躲過銀行理財的坑

如何躲過銀行理財的坑

發布時間: 2023-05-27 01:10:23

『壹』 在銀行存錢時,要避開什麼坑

在銀行存錢時要避免開存錢變保險、存錢變理財等多個坑,要看清存孫殲款種類和存款期限,不要被業務員則笑沖牽著鼻子走。

在銀行存錢能保證資金安全,而且能獲得一定的收益,但在銀行存錢時要避開一些坑,不然容易上當受騙,也會為自己以後的資金使用帶來一些不便。存錢變保險就是在銀行存錢是最應該避開的坑,因為很多銀行的職員都有出售保險的任務,在消費者去存錢的時候總是想讓客戶把存款買成保險,有時客戶對這種業務了解不多在櫃員的指引下會把存款購買成保險。

三、保持理智,切莫上當

去銀行存款時一定要保持理智,切莫上當,特別是在銀行辦理存款時,銀行的工作人員推銷一些理財產品或者保險產品的時候,不要被他們的煽動牽引情緒,更不要被他們許諾的高利益而吸引,因為高利益往往是與高風險並存的,如果不能保持理智一起沖動就會上當,會讓自己的資金陷入危險之中,有可能導致資金無法按時取出,或者讓自己的資金遭受一定的損失,影響自己的個人利益,那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貳』 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如何避免入坑,才能防止存款變保險呢

購買理財產品是一個技術活,需要對理財產品的發行、運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有人卻會藉助這些專業技術欺騙投資者,網上經常看到理財變保險,銀行理財變非法集資的案例,所以理財時一定要小心謹慎。

那麼如何避免理財被騙,防止存款變保險,理財變非法集資呢?結合我自己的一些認知和經驗,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1、不要相信道聽途說的信息

根據監管要求,正規的理財產品是不允許在公眾媒體進行廣告宣傳的,更不允許通過小道消息進行私下傳播,因此,只要是道聽途說或者有人兜售的理財產品基本都是騙局。銀行的理財產品是不會在銀行以外的地方銷售的,所以理財還是到正規金融機構。

我身邊一個同學就是這樣被騙的,通過一個朋友的微信介紹,可以投資某個數字科技公司的股權,不但能分紅,可能還要上市,現在投資1000元,幾年後會變成上百萬。這種消息竟然有人相信,不但自己投資,還不遺餘力的向別人介紹,認為被騙也就是1000元,萬一是真的呢?簡直太可笑了。

理財產品就不一樣了,理財產品是沒有任何保障的,有承諾也是非法的,理財公司一旦倒閉,理財資金就會打水漂,所以,即便是銀行理財,也無法保證資金安全。在最終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那些資產規模大、成立時間長、口碑比較好的大型銀行或資管公司,這對規避風險也是非常重要的。

結論

總之,理財是有風險的,風險不只是來自產品本身,也有可能來自外部,外部的風險主要是防止被騙,防止被「飛單」辦理保險或者高風險理財,防止因為理財單位經營風險帶來的不確定性。通過上述五個步驟,相信您能夠對理財詐騙有了一定的識別能力,在投資的時候能夠避免陷入理財陷阱。

『叄』 做到這4條,輕松避開理財坑

做到這4條,輕松避開理財坑

第一條

欠債的人應該毀掉自己全部的信用卡。從心理學上來講刷卡消費和現金付費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樣的。這是給剁手黨們最好的一個建議,盡管在這個被網購主宰的年代,我們沒有辦法堅持只用現金購物,體驗真金白銀從手裡遞出去的喊物態感覺。但至少我們可以在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之前,螞絕避免信用卡透支讓自己的財務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第二條

盡可能少的歸還貸款。這個對應的是一個理財原則--每個月的貸款比例不應該超過家庭收入的30%為什麼要控制每個月的貸款比例呢?因為如果一個人或者家庭需要歸還的貸款比例過高,最後的結果就是你永遠都在為銀行打工,永遠沒有辦法有餘錢養大自己的金鵝。所以,千萬別成為銀行的奴隸!

第三條

量入為出。很多人以為自己的收入太低,所以才需要信用卡,等到收入增加後就不用了。但是身邊很多例子告訴我們隨著收入的增加,我們的支出也會增加。比如,當我們收入為3000元時,早餐消費是2.5元。當收入為5000元時,早餐消費可能會變為6-7元。消費水準會隨著收入提高,支出自然會相應提高。

第四條

最好不要有消費貸款,要不斷養大自己的金鵝。同時還要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可以在自己的錢包里放一個紙條在購物的時候提醒自己--這個真的是我需要的嗎?

案例一

首先統計資產,拿出供三個月生活的錢放入余額寶備用。剩餘一部分用於基金定投,再拿出一年內不會用到的投入股市。工資分成四部分,一部分是還貸款,一部分用於投資學習理財,每月拿出500元定期存款,另外的基金定投。

案例二

關於控制消費,購物也要有規劃。我每次有想要買的東西,都會記在一個購物清單里,而每次往清單里記的時候都會三思,這個是不是真的需要。有的時候購物也是要規劃的,比如我是交行信用卡每周五鄭源指定超市購物滿128返5%,這樣我就會把一些不是那麼急迫需要的東西留在每個星期五購買。

『肆』 買銀行理財有哪些陷阱注意這三點防止掉坑!

很多人都喜歡銀行理財,尤其是中老年人,因為它有銀行信用,風險相對較低。不過,網上也經常報道說某某投資者買銀行理財被坑,那麼買銀行理財有哪些陷阱?下面就來聊一聊。

我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最好要注意這三個方面:
一、發行主體
在銀行買的理財產品,不一定都是銀行理財。我們想買的銀行理財是銀行自營理財,銀行本身還會野岩代銷其它機構的產品,比如銀保產品、基金、券商理財等等。
如果你想買的是銀行自營理財,那麼選購時務必要從產品說明書中看清它的發行主體,比如銀保理財是保險公司發行的、基金類產品是基金公司發行的。
這兩類產品在風險等級上,高過銀行自營理財,所以大家一定要留一個心眼。頌游御
二、募集期
募集期指的是產品從發行到發售結束這段時間,一般短的就三五天,長的也有半個月。銀行理財在募集期內資金是按銀行活期利率計息的。
大家都知道,銀行活期利息很低,如果你覺得不劃算,就不要選擇募集期太長的銀行理財,避免「資金站崗」,畢竟錢也是有時間價值的。
三、產品性質
有些銀行理財是比較復雜的,我們可能會看不懂,磨孫比如結構性理財、結構性存款,結構性理財會投向黃金、石油、股票、外匯等高風險領域。
這類產品的風險相對較高,選擇結構性理財要注意產品合同有沒有約定最低預期收益,然後你的風險承受能力能不能匹配這類產品,不要買個理財搞得天天擔心。
好了,關於銀行理財的三大陷阱就介紹到這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伍』 在銀行存錢時,該如何避免被坑

現在大家其實非常不喜歡用現金,尤其是年輕人會喜歡用第3方支付平台來支付,如果手裡有現金的話,會喜歡把錢存到銀行卡里,但是在銀行存錢的時候也是會遇到一些雷坑的,很多人也都被銀行的櫃台給騙了,所以在銀行存錢時如何避免被坑?首先要記住在存款的時候,避免盲目聽從銀行櫃台人員的介紹,目前銀行當中有一種結構式存款,這是個理財產品,所以如果購買了這個理財產品是會有一定風險的。而且也要注意避免將自己的存款變成購買保險,要知道有些保險的收益率是非常低的,可能會比銀行本身的存錢利息還要低,所以在進行存款時,一定要注意自己所辦理的業務就是存款,而並非是購買什麼理財產品或者保險。

最後銀行現在也是有一定套路友慎行的,所以在辦理業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上套路,千萬不要因為貪小便宜,聽櫃台人員說有高收益就被騙,否則就很容易吃虧。

『陸』 投資理財怎麼防坑投資理財小技巧

對於很多小夥伴來說,投資理財具有一定的專業門檻,背後的門道不一定清楚,所以容易上當受磨孫騙。今天就來分析幾種情況,教大家不要白白掉坑。
一、銀行結構性理財
銀行的高預期收益理財很火,比如交通銀行的得利寶,最高預期收野岩益率達到10%。實際上,這類理財產品屬於結構性理財,既不保本也不保證預期收益,最關鍵的是,要獲得最高預期收益,需滿足的條件很苛刻,基本上很難達到,最終投資者只能拿1%或2%的預期收益,還要投個一年半載,資金被困死在那裡。
對於銀行理財來說,預期收益率超過5%的,很大可能是結構性理財。結構性理財會投資金融衍生品,產品結構比較復雜,如果要買這類理財產品,需要投資者對產品投向、預期收益條件等各項信息非常了解,否則很容易影響最終預期收益,有的產品還可以虧本。
二、高預期收益基金
在支付寶或者理財通等平台,基金主頁一般都會宣傳短期業績優秀的基金。更有甚頌游御者,有的貨幣基金的預期收益甚至超過10%。其實,這些都是一些障眼法。
怎麼說呢?短期內高預期收益的貨幣基金,實際上只有一兩天的預期收益超額,長期來看它的預期收益並不穩定,甚至不如那些四平八穩的基金。至於短期業績優秀的股票基金、主題基金等,小夥伴們更要關注基金的長期業績,不要被平台的宣傳語蒙蔽。
三、信用卡現金分期
現金分期是將信用卡額度轉換為現金,轉賬到你的借記卡,然後分期歸還的借款方式。很多銀行打著「分期免息"的名號,但實際上分期免息並不免費,銀行還會收取手續費,這個手續費的成本其實很高。
簡單來說,如果每期0.75%的手續費,名義上一年的利息是9%,但是這筆錢你不是年初借了,年底才還,你每個月都要還本金利息,所以你並沒有完整地佔用這筆資金,根據IRR公式計算,實際資金成本差不多是名義利率的兩倍,也就是18%。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說到這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柒』 如何挑選一支好的銀行理財產品買銀行理財如何避坑

首先要打消大家的一個想法,就是覺得銀行理財的收益太低,所以完全不值得買。我們在做投資的時候有一個觀念叫配置,意思就是你不可以所有的錢都拿去買高風險的理財或者投資,不可以重倉全部押在高風險的股票或者私募基金等等項目上。因為一旦虧損,就會發生很大的損失,我們講的配置就是要穩穩地幸福。把自己的錢做一個分配,有的做激進型的投資,有的做穩健型的投資,有的買保險作為自己和家人的保障。
所以,銀行理財就相當於是存款,因為虧損的風險很低,你如果直接把錢直接存在銀行,完全不動,會發現是完全跑不贏通脹的,稍微做一些理財,可能會好一點,但是理財產品也是要挑選的,如何挑選呢?
首先要說一說有兩個坑要注意避免,第一個坑是容易受銀行經理的誤導,你要買一個穩固的投資產品,結果理財經理給你一頓介紹之後就買了一個風險很高的產品,有的銀行比如原油寶,這個產品對標的就是原油,原油市場的價格波動是很大的,第二個坑就是銀行除了自己的產品也會代銷其他產品,常見的有基金公司,信託平台的產品,如果是銀行自己的產品,會有銀行做信用背書,一般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如果是代銷的產品,銀行是不負責管理的,也不承諾資金安全。
我們挑選銀行理財的時候先要看清楚產品是銀行自身的還是代銷的,可以通過中國理財網查詢產品備案信息,確定了是銀行自己的產品之後,要學會看風險說明,對應自己相應的風險評估結果去買。最後,不要被表面收益率蒙騙。

『捌』 58歲女子在銀行花320萬買理財只剩2190元,我們該如何避免踩坑

理財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輕信工作人員的推薦,要了解理財的風險,同時做好詳細的調查,不能做無底線投資。不貪小便宜就不能吃大虧,這句話非常有道理,錢放在自己的腰包里,你不拿出來,別人也沒辦法,所以這種事就是自己要想好。

有原則,不輕信。

握緊自己的錢包,要詳細了解理財產品,要了解投資的風險,如果內心不強大,無法接受投資失敗,就要謹慎投資。不要聽別人怎麼說,自己要堅持原則,只要不貪便宜,就不會輕易上當。想要投資,就要做好思想准備,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玖』 如何做到在銀行買理財時不被理財經理「套路」

銀行理財,因為有銀行信用為背景,安全性高,且收益處於中高水平,所以一直受到大眾喜愛。但是,近期媒體不斷曝光的巨額銀行理財「蘿卜章」,「飛單」理財事件,猶如橫空驚雷,擊碎了投資人的財富夢想,教訓深刻,損失慘重。看來理財之路並非太平,如何小心不掉坑?如何謹防觸雷?引來成了無數投資人「圍觀」!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人人理財,追求屬於自己的財富夢想,值得提倡。但是,摒棄貪欲,做一個理性投資者才是正道,切勿因小失大被「套路」。

『拾』 銀行理財怎麼買才安全看完這三點,再也不怕被坑了!

很多人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出於對銀行「公家人」身份的信任,認為這些由銀行出售的產品是沒有風險的,銀行方面也會保證客戶的利益。然銀行理財產品虧損的示例頻頻發生,這也就導致了許多投資者對銀行的信賴感幾乎降至冰點。

那麼,銀行理財真的不安全嗎?
實際上,並非如此!要知道,銀行售賣的理財產品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另外一類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包括基金、保險、信託、國債、第三方理財等,這些產品都不能稱為銀行理財,除了國債之外,其它產品的風險普遍要高於銀行理財。
而我們所聽到的銀行理財虧損示例,大都屬於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所以,今天要跟大家詳細講講如何購買合規且正式的銀行理財,讓大家避免入坑!如果覺得有用,大家不妨轉發分享喲~
購買銀行理財之前,這些問題一定要搞清楚:
1、何為自發,何為代售?
銀行作為一個擁有龐大客戶量的金融機構,不僅僅會銷售自營理財產品,還會代理發行其他金融機構的產品。這里鄭重提醒大家:「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之前,一定要先確認是銀行的自營產品還是代發行產品」。
自營產品和代發產品如何區分?自營產品有以下三點特徵:
1直接打開所屬銀行官網或手機銀行投資理財板塊查看。
2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在產品說明書中都會有一個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14位產品登記編碼。
3可以通過中國理財網輸入該理財產品的編碼,如果可以查詢的到,即為正規的銀行自營理財產品。
2、正確區分理財產品和保險
相信大家看過不少關於銀行存錢理財變保險的新聞,當客戶在銀行辦理業務時,遭到銀行工作人員推銷某款理財產品,出於對銀行工作人員的信任,以及自身對風險的防範意識不到位而隨意購買,從而導致了日後血本無歸的慘劇。
因此大家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一定要事先確認產品究竟屬於理財性質,還是保險性質?同時要注意理財性質產品的預期收益和風險等級是否與自己所能承受的風險等級相對應。
3、預期預期收益率
投資理財保本增值是關鍵,如果光看中預期收益,那麼極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掉入了高風險的理財陷阱。理財產品說明書里,一般提到的預期收益率,是指「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即只有你選擇的理財產品期限達到1年時,才能達到的預期預期收益率。
比如一款宣傳預期年化預期收益6%的理財產品,產品期限為6個月(180天),6個月後,你的預期收益不是本金×6%,而是本金×6%÷365×180。
總結: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很多人通過合理地長期堅持投資理財,不僅僅提高了自身的財富效能,還有利於實現更高品質的生活。
熱點內容
晨豐科技股票走勢 發布:2025-02-03 21:07:36 瀏覽:870
諾斯科技股票怎麼買 發布:2025-02-03 20:58:36 瀏覽:286
籌建期貨預付定金賬務怎麼處理 發布:2025-02-03 20:55:21 瀏覽:690
股票軟體查歷史持倉 發布:2025-02-02 09:47:03 瀏覽:116
參加期貨考試需要准備什麼 發布:2025-02-02 09:44:40 瀏覽:814
會通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發布:2025-02-02 09:44:38 瀏覽:885
國家央行降息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02-02 09:39:02 瀏覽:427
汽車晶元基金哪個值得買 發布:2025-02-02 09:38:27 瀏覽:981
為什麼炒股不如投資指數基金 發布:2025-02-02 09:34:10 瀏覽:657
股權回購和交割各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2 09:29:15 瀏覽: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