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國學大師如何理財

國學大師如何理財

發布時間: 2023-05-24 11:11:13

A. 國學大師南懷瑾是怎麼養生的

受訪專家:

李洪娟,北京中醫葯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

朱慶軍,安徽省中醫院針灸康復科副主任醫師

一輩子沒有一張文憑,沒有一個好的學位,但他卻精研國學,對儒、道、佛均有精湛的造詣。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歌賦、醫學養生等諸多學問。而且融會貫通自成一派,他就是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其一生著書無數,書中不乏一些調病養生的驗方。



失眠:身體蜷起來睡

我們常常講,人老有幾個相反的現象:哭起來沒有眼淚,笑起來眼淚就出來了;現在的事情告訴他馬上就忘記了,小時候的事情都會記得;坐著就睡覺,躺下去睡不著。人老了很多古怪的事情,都是相反的。醫學的道理,心腎不交就是水火不交了。

道家有個辦法,不管老年中年或是少年,失眠時,把身體蜷起來睡,變成嬰兒狀態,兩個腳縮攏來,兩手也抱起來,容易睡著,這是勉強使心腎的氣交。交就是連起來接上電了,這樣可以睡著。

——據《我說參同契第五十四講》

點評:「站如松、坐如鍾、行如風、卧如弓」,中國養生理念自古就非常講究人的姿勢對健康的影響。

北京中醫葯大學基礎醫租好學院的李洪娟教授介紹,人朝右側蜷睡是最佳的睡眠姿勢,有助於減少失眠和改善睡眠質量。

而趴著睡會造成頸椎損傷,上年紀的老人仰著睡,頭部鬆弛的肌肉壓迫氣道,引起「呼吸暫停綜合征」,嚴重影響睡眠質量。

心腎兩臟在生理上的協同關系,中醫稱之為「心腎相交」。「若腎水不能上滋以養心,心火不得下交而溫腎,會導致『心火獨亢』而引發失眠。」安徽省中醫院針灸康復科副主任醫師朱慶軍說,將身體蜷起來後,心腎距離減少促進氣交,也像嬰兒睡在母親的子宮里,是很有安全感的睡眠姿勢。

此外,睡覺前要安靜心神,不宜做劇烈或傷腦的活動。聽音樂、讀書、泡腳都有助於盡快入眠。

氣憤:只念一個「空」字

我當年學道時,有個年輕的和尚朋友,教我一個外道法子——頑空修法。一邊念佛號,一邊想自己的身子往下沉。這個方法救了很多高血壓的人,以及神經快要爆炸的人。我們打坐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血壓反而弄高了,因為在用心,都向上走,可用這個法子對治。另外有個方法,對於高血壓、老年人或失眠的人也有好處。上座,心裡頭什麼都不想,只念一個「空」字,一路空下去,把神經都放鬆了,腦子也放鬆了,有人就用這個法子治好了緊張的毛病。

——據《如何修正佛法》二十七講

點評:南懷瑾的想「空」字的方法和現代醫學中的「移情」有異曲同工之妙,即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緩解不良情緒。除了想「空」字,還可通過畫畫、練毛筆字、聽音樂等讓腦子和神放鬆下來。「在中醫理論中,五臟分管不同情志,其中肝主怒,愛激動發火的人氣血向上涌,易傷肝氣也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而肝鬱氣滯又會激發人的壞脾氣,之間互為因果。」朱醫生介紹,口服逍遙丸、玫瑰花泡水送服六味地黃丸等疏肝解郁效果不錯。

肺病:用鼻孔的肌肉聞氣

有個氣功法,曾治癒了不少的肺病患者。將右手握拳,大拇指豎起,放在背後兩肩胛骨下端的高度,在脊骨中心點。左手握拳平置肚臍上。這時開始用鼻孔的肌肉聞氣,聞之有聲,就好像聞到一樣好吃的菜,要多聞一下似的。這樣聞氣,一連六次,再口吐「呸」音,將氣呼出。如此繼續作下去,一連三十六次(六聞一呸為一次),即渾身通暢,甚至汗出。原來呼吸不暢通的人,經過三十六次的呼吸練習,即得鼻孔暢通無礙。若不能站立躺在床上試作也是一樣的。

——據《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

點評:用鼻孔的肌肉聞氣是遵循動作配合呼吸的「導引吐納」法。左手握拳平置肚臍任脈,右手放在背後正中的督脈,通過刺激人體中最重要的兩條經脈導引氣血運行,再配合吐納,可有效治療支氣管哮喘、慢阻肺和呼吸系統疾病,朱醫生說。臨床上李教授也常訓練患者進行深呼吸。將一口氣呼吸到丹田,再慢慢排出,有利於將肺泡里的濁氣排出。但肺氣腫、支氣管擴張、肺癌和肺結核擾型蘆患者要以靜養為主,不宜做太劇烈的肺部運動。

腸胃病:桂圓花椒敷肚臍

大約二十幾年前,日本人發明的溫灸器,放在肚臍上,暖暖的,可以治腸胃病。這是日本人把中國道家的老方法拿出來賣錢,這個在道家叫灸臍法。其實用不著那個,我教你們,年紀大的都可以用,比較保險。用桂圓肉一顆(新鮮的叫龍眼,乾的叫桂圓),花椒六、七顆,加上那個緩帶艾絨一同打爛,晚上睡覺的時候挑一點點,小指甲面那麼大,放在肚臍里就行了。

——據《我說參同契第五十四講》

點評:用桂圓、花椒和艾絨敷肚臍是南懷瑾從道家經典中採集的養生小方法。「這三種既是易買到的葯也是常用的食物,葯性偏溫。可以將它們分別搗碎研磨成粉後,包在一起貼在肚臍上,使葯性直接發揮作用於肚臍,治療腸胃病及溫陽益氣效果快,還不會產生副作用。」

李教授在治療時一般會增加一個步驟,即將三種葯包在肚臍上後,隔臍用燈照射或點灸加熱半小時,療效會更好。「很多人犯了腸胃病,源於肚臍周圍溫度低,脾虛和消化能力差。而加熱能夠提高腹部溫度,增強胃腸道酶的活性,進而改善脾胃吸收的能力。」(作者:健康時報實習記者 王小磊)


凡標注來源為「健康時報」或「健康時報網」的稿件均屬健康時報社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來源為「健康時報網」並附上原文鏈接。如需內容合作,請聯系010-65369672。

B. 國學大師曾仕強介紹

"國學"是對中國學術的簡稱,"大師"系指人們對在學問或藝術上有很深造詣者的尊稱,下面由我為你介紹國學大師曾仕強,歡迎閱讀!!!
國學大師曾仕強
曾仕強,1934年生於台灣, 畢業 於台灣師范大學工業 教育 系,獲美國杜魯們州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胡雪岩研究會副會長、台灣師范大學教授。曾仕強先生歷任台灣交通大學教授、興國管理學院校長,現任台灣師范大學教授。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專研方向有《大易管理》、《管理大道》、《胡雪岩經營管理專題》、《三國演義的道理》等。
國學大師曾仕強人物簡介
曾仕強祖籍在漳州,其啟蒙教育也同樣在漳州。曾仕強,現任胡雪岩研究會副會張、台灣師范大學教授,中國統一促進會理事長等。曾仕強先生生於1934年,祖籍福建漳州。他畢業於台灣師范大學工業教育系,獲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曾仕強先生歷任台灣交通大學教授、興國管理學院校長等。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曾仕強被企業界尊稱為:中國式管理大師、華人三大管理學家之一,多次應邀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香港、中國大陸演講。據了解,曾仕強父親是漳州華安一中的首任校長,曾仕強啟蒙教育階段在當時的南方小學(即現在的新橋小學),後來由於父親前去廈門工作,曾仕強即隨父前往廈門讀中學,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前往台灣。
國學大師曾仕強個人語錄
1、管理是修己安人的歷程

2、搞清楚推、拖、拉的真正用意,合理應用以求圓通

3、以化解代替解決,務求盡量減少後遺症

4、寓人治於法治,更符合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

5、做人做事兼顧並重,透過好好做人來把事情做好

6、保持既不贊成也不反對的心態來包容一切

7、發展事業本身並沒有什麼目的,必須在經營事業的過程中,完成修、齊、治、平的人生使命,立業才有價值。

8、計劃的目的,在肯定今後幾年,如何安人?

9、組織的冊搏功能,在聚合安人的力量,協同一致。

10、領導的意義,在發揮安州殲祥人的潛力。11、控制的用意,在保證今後幾年改亮如何安人。

12、所有管理 措施 ,無一不與安人密切相關。

13、只有組織成員各守其分,大家才能和合為一,產生強大組織力。

14、安人就是把部分和在一起,合成一個整體,並且促使整體大於部分,和透過已安和人安增進和諧的效果。

15、安人的歷程,是由開心而交心,藉交心而共同關心,然後產生同心的一連串心與心的變化。

16、中國人擅長把二看成三,以二合一來代替二選一。

17、以不變應萬變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誤解而放棄。

18、持經達變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則,卻必須因人、因時、因事、因地而應變,以求制宜。

19、經是方的,規規矩矩,實實在在。權是變動的意思,要持經達權,合理應變,才能圓通而安人。

20、美國式管理的哲學基礎是個人主義,日本式管理的哲學基礎是集體主義,中國式管理則是我們常用的交互主義。

21、日本人拿中國的管理哲學,來運用西方的管理科學。

22、中國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軸,那就是以人為主,因道結合,以及依理應變。

23、中國人相信事在人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來的,所以管理應該以人為主。

24、若非理念相同,很不容易做到以人為主而又能夠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中國式管理首重道不同,不相為謀,力求因道結合,彼此志同道合,理念相同,更中能夠同心協力。

25、志同道合的同仁,由於人心善變,不久之後,可能變成志不同,道不合。各種內外環境的變數,更是隨時出現。中國式管理主張依理應變,凡事依據原則,則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應變,以求合理。

26、只要合理,怎樣變動都可以

27、中國式管理,重視把人際或人群和倫理合在一起,建立一種差別性的關系,稱為人倫關系。28、中國式管理的交互主義,秉持二合一的態度,將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這兩種極端的說法,合在一起,形成在集體中完成個人的合理主義。29、人倫關系,便是以倫理的觀點來建立合理的人際關系。

30、對上要有禮貌,但是不能夠討好。以下不宜太嚴,也不能夠過份寬松。平行同事不必太拘束,也不應該過份熟不拘禮。31、大同必須包容小異,世界大同並非世界一同。

32、凡事未定案之前,十分民主,一旦拍板定案,相當獨裁。這種把民主和獨裁合起來想,稱為專制。

33、法是過去的產物,情是未來的埋伏,只有理才是現在的指標,中國式管理主張依理應變,按照現在的情勢做出合理的調整。

34、中國式管理重視樹狀的組織精神,根部吸收水份,源源不斷供應樹干;樹干也毫不保留地讓枝葉予取予求。這種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的精神,符合中國人你辦事,我放心的心理需求。

35、上侵下職,妨害員工的學習、成長,更破壞上司與部屬之間的合理關系。

36、決策者的大智,指具有相當的專業知識,大慧指有智慧也有德行,三者合一,才是大智大慧做決策。

37、決策以止定靜安慮得為過程。

38、至誠可以前知,預測未來才能做好計劃。

39、採取無為的執行過程,才能大有為。

40、全面無型的控制,把法律和良心合在一起。41、考核的標準是錯不可以而對並沒有用。

42、抱持救人而非殺人的心態來考核。

43、溝通以不明言為基礎。44、有效地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45、領導比管理更重要。

46、老闆做好人,幹部做壞人,才是良好的配合。

47、勸合不勸分,表示站在合理的立場來分。

48、用情理法來領導,最為合理。

49、有本事來拿,拿不到怪自己,是激勵的基本原則。

50、先求忠誠再求能力,更加安全

C. 羅振玉詳細資料大全

羅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式如、叔蘊、叔言,號雪孫局悉堂,永豐鄉人,晚號貞松老人、松翁。祖籍浙江省上虞縣永豐鄉,出生於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

羅振玉是中國近代農學家、教育家、考古學家、金石學家、敦煌學家、目錄學家、校勘學家、古文字學家,中國現代農學的開拓者,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奠基人。

對中國科學、文化、學術頗有貢獻,參與開拓中國的現代農學、保存內閣大庫明清檔案、從事甲骨文字的研究與傳播、整理敦煌文卷、開展漢晉木簡的考究、倡導古明器研究。

他一生著作達189種,校刊書籍642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羅振玉
  • 別名 :式如、叔蘊、叔言
  • 出生地 :江蘇淮安
  • 出生日期 :1866年8月8日
  • 逝世日期 :1940年5月14日
  • 職業 :農學家、教育家、考古學家等
  • 畢業院校 :淮安私塾(今屬江蘇)
  • 主要成就 :「甲骨四堂」之一
  • 代表作品 :貞松堂歷代名人法書、殷墟書契、三代吉金文存、高昌壁畫精華
  • 官職 :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監督
生平經歷,評價,著作,成就,甲骨研究,敦煌學術,鑒藏大家,軼事,與王國維,溥儀記載,

生平經歷

羅振玉(1866年一1940年),祖籍浙江上虞,出生於江蘇淮安,字叔言、叔蘊,號雪堂,晚年更號貞松老人。清末奉召入京,任學部二等咨議官,後補參事官,兼京師大學堂農科監督。辛亥革命後逃亡日本,後曾參預製造偽滿洲國活動。書法善篆、隸、楷、行,是創以甲骨文入書者之一。所作小行楷題跋精嚴工穩。曾蒐集和整理甲骨,銅器、簡牘、明器、佚書等考古資料,均有專集刊行。編著有《貞松堂歷代名人法書》,《高昌壁畫精華》、《殷墟書契》、《殷墟書契菁華》、《三代吉金文存》等。 羅振玉5歲入臘世私塾,跟隨乾嘉朴學的傳人李岷山讀書,15歲學作詩詞,16歲中秀才。自幼對經史、訓詁潛心學習,留意金石名物,尤傾心於經史考據之學,研究經史文字。20歲起專力研讀古碑帖,寫成《讀碑小傳》,由此開始著書立說。 1890年,羅振玉在鄉間教私塾。甲午戰爭之後,他深受震動,認為只有學習西方才能增強國力,於是潛心研究農業,與蔣伯斧於1896年在上海創立「學農社」,並設「農報館」,創《農學報》,專譯日本農書。自此與日本人交往漸多。1898年又在上海創立「東文學社」,教授日文,與梁啟超齊名的大學問家王國維便是東文學社諸生中的佼佼者。 1900年秋,任湖北農務局總理兼農務學堂監督。後任武昌江楚編譯局幫辦、上海南洋公學虹口分校校長,並赴日本考察教育。1903年被兩廣總督岑春煊聘為教育顧問。翌年,在蘇州創辦江蘇師范學堂,任監督。1906年調北京,在清 *** 任學部參事兼京師大學堂農科監督。 羅振玉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羅振玉攜眷逃亡日本京都。期間著述《殷墟書契》前編、後編及《菁華》等,並由王國維協助,撰成《殷墟書契考釋》及《流沙墜簡考釋》。 1919年春回國,在天津舉辦京旗賑災事務。 1921年,參與發起組織「敦煌經籍輯存會」。 1924年,應清廢帝所召,入值南書房。同年11月,清室小朝廷被馮玉祥驅逐出皇宮,他與陳寶琛將則乎溥儀偷送到日本使館。 1925年,使館庇護下在1925年2月23日深夜,在日,陪同溥儀秘密遷至天津日本租界地張園,後因功被委為顧問。 1928年末,遷居旅順。大雲書庫。內藏《大雲無想經》和碑碣墓誌、金石拓本、法帖、書畫等30餘萬冊。 1932年3月,參加溥儀就任偽滿洲國執政典禮,並代溥儀向外賓致答詞。偽政權任命他為參議府參議,後改為臨時賑務督辦。翌年6月,任監察院院長,滿日文化協會常務理事。 1934年偽滿洲國改行帝制,被邀為大典籌備委員會委員,受到「敘勛一位」的封賞。 1936年任滿日文化協會會長。 翌年3月,羅振玉返回旅順寓所,繼續整理刊行所藏古文物史料。他曾蒐集和整理過甲骨、銅器、簡牘、明器、佚書等考古資料,均有專集刊行,流傳較廣者有《殷墟書契》和《三代吉金文存》等。 羅振玉 羅振玉以他的博學,先後培養了容庚、商承祚、柯昌濟、關百益、孫寶田及他的兒子羅福葆、羅福頤等人,使之成為中國近代史上學有建樹的專家。另外他對校勘學、目錄學、姓氏學、宗教學、也多有建樹並著述留傳後世。其一生著作130多種,刊印書籍500種以上。 羅振玉在政治上十分保守,始終效忠清室。九一八事變後追隨溥儀,出任滿洲國參議府參議、滿日文化協會會長等職,受當時人批判為「漢奸」。 1940年5月14日,在旅順逝世,終年74歲。

評價

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序言》中寫道:「在中國文化史上實際做了一番整理功夫的要算以清代遺臣自任的羅振玉,特別是前兩年跳水死了的王國維……欲清算中國古代社會,我們不能不以羅、王二家之業績為出發點了。」郭沫若對羅振玉的評價,准確地概括了羅振玉國學研究的成就及其貢獻。

著作

書法展示 書法展示學術全集: 《南宗衣缽跋尾》 《南宗衣缽跋尾卷二》 《甲雲窗漫稿》 《雪堂金石文字跋尾序》 《雪堂金石文字跋尾》 《雪堂書畫跋尾》 《松翁近稿》 《面城精舍雜文甲乙合編 》 《雪堂校刊群書敘錄上》 《雪堂校刊群書敘錄下》 《丙寅稿》 《遼居稿》 《遼居乙稿》 《松翁未焚稿》 《 車塵稿》 《丁戊稿》 《後丁戍稿》 《貞松老人外集 》 《貞松老人外集(卷三)》 《遼海吟》 《遼海續吟》 《集殷虛文字楹貼》 作品 《集殷虛文字楹貼匯編》 《扶桑兩月記》 《五十日夢痕錄 》 《集蓼編 》 《存拙齋》 《上虞羅氏枝分譜》 《殷商貞卜文字考 》 《讀碑小箋1》 《讀碑小箋2》 《眼學偶得》 《石交錄四卷》 《俗說一卷》 《俑廬日札》 《石交錄(卷三、四)》 書法 編著: 《貞松堂歷代名人法書》 《高昌壁畫華》 《殷墟書契》 《殷墟書契菁華》 《三代吉金文存》

成就

甲骨研究

羅振玉是最早在甲骨學研究方面取得主要進展的學者。 羅振玉 他從1906年起收集甲骨,總數近2萬片,是早期收藏最多的藏家。除鼓勵劉鶚編集《鐵雲藏龜》外,還親自訪求,判明甲骨的真實出土地——小屯。在甲骨文研究者中,羅振玉佔有重要地位,為「甲骨四堂」之一,是甲骨學的奠基者。他對甲骨學的貢獻主要體現在: 1、他蒐集、保存、印行了大批原始資料。著有《五十日夢痕錄》《殷虛書契前編》(1913年)、《殷虛書契菁華》(1914年)、《鐵雲藏龜之餘》(1915年)、《殷虛書契後編》(1916年)等書。1933年又編著《殷虛書契續編》。同時他還編有《殷虛古器物圖錄》(1916年)及《附說》各一卷。 2、他率先正確地判定了甲骨刻辭的性質及出土處之地望。他指出卜辭屬於殷商時代,是王室遺物;斷定它作為文字學資料能代表中國文字的來源,作為史料,它比正史更可靠。同時他還指出甲骨出土地小屯即殷虛遺址,也就是殷朝國都。這對後來的甲骨學研究具有重大的意義。 甲骨自受到收藏家及學者的注意後,古董商為了謀取高利,隱瞞了真實的出土地。羅振玉一開始研究甲骨就致力於調查其真實出土地,並且考訂出這些甲骨出土於商代晚期都城,屬於殷室王朝遺物。甲骨出土地和性質的考訂,直接導致後來安陽殷虛的發掘。羅振玉派人去小屯,不僅收集甲骨,還收集了一批不為古董商重視的出土物,他以「古卜用龜,輔以獸骨」的文獻記載為出發,認為在蒐集甲骨時必須龜、骨「兼收並蓄」。在《洹洛訪古游記》中,他記載了殷虛的地形,甲骨出土情況,考訂其它出土物及繪簡圖,成為第一部實地考察安陽殷虛的著作,對整個甲骨研究學科的形成和發展上起了「導夫先路」的作用。 3、他考釋出大量的單字。他以甲骨文字本身的特點為主要依據,參照《說文解字》,並將甲骨文與金文、古文、籀文、篆 *** 比較,以闡釋文字的淵源與流變情況。他還利用字形或後世文獻資料推求字的本義及其通假關系。先後於1910年在《殷商貞卜文字考》中釋出單字近三百個,於1915年在《殷虛書契考釋》中釋出單字近五百個,其中多得到學界認可。1916年,他還將未識別的卜辭中的千餘字編成《殷虛書契待問編》,供大家探討。 4、他首創了對卜辭進行分類研究的方法。 《殷虛書契考釋》一書將卜辭分為卜祭、卜告、卜出入、卜田漁、卜征伐、卜禾、卜風雨等8類,為後世的甲骨分類研究開創了先例。 5、與王國維一起,確證了甲骨文中的合書的現象。在金文研究方面,他也蒐集了大量的資料。著有《殷文存》(二卷,1917年)、《秦金石刻辭》(三卷,1914)、《貞松堂集古遺文》(16卷,《補遺》3卷,《續編》3卷,1931~35年),收錄以前諸家著錄中未見之器銘2427件。《三代吉金文存》(20卷,1937年),收錄當時見到的已著錄和未著錄的4831件青銅器銘。集一時銅器銘文原始資料之大成,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影響。他還提出通釋古金文的構想,提出綜合比較研究的方法,指出金文在文字學上的價值。他研究石鼓文,著有《石鼓文考釋》(7卷,1916年);他蒐集整理漢晉木簡,著《流沙墜簡》(合作,1914年)、《流沙墜簡考證》(1934年)等書。此外,他還著有《干祿字書箋證》《俗說》《集蓼編》等多部著作。他的工作內容豐富,甄別謹嚴,成績浩瀚,方法嶄新,「為我們提供出了無數的真實的史料」(郭沫若語)。 羅振玉文字圖冊

敦煌學術

敦煌學已經走過了100年的歷程。100年中,無數學者為這門顯學奉獻了畢生精力。而隨著南博31件敦煌文獻的發現,金石大家羅振玉對敦煌學的貢獻變得更加清晰——敦煌學的奠基人就是羅振玉。 繼河南安陽殷虛被辨認後,西北邊陲敦煌石窟又有數萬件隋唐以後經卷寫本、石刻等珍貴文物的發現。外國人明火執杖掠奪,清廷卻毫無覺察。羅振玉竭立使其免遭流失國外,但留在國內的卻也未逃厄運,道貌岸然的官僚伸出貪婪的黑手,彼此勾結私吞國寶,賊喊捉賊,有些更把運車截攔,竊取其中精華,還把盜竊之餘的長卷破壞截割。羅振玉是中國境內研究敦煌文書的先導者,他以濃厚的國學功底開研究之先,1914年和王國維開創和倡導簡牘研究,共同開辟「國學」新領域的碩果。 宣統元年,他到北京的伯希和處,看到伯希和所獲敦煌寫卷,並得知藏經洞仍有數千卷文書,乃力促學部電令甘督查封石室,將所余遺書悉數解送京師。使這批寶藏於宣統二年秋,運抵北京,最後入藏於京師圖書館。對於流散的敦煌文也留心購存,所得文書及海外藏卷照片,大多收入《鳴沙石室佚書》、《鳴沙石室佚書續編》、《鳴沙石室古籍叢殘》、《敦煌石室遺書三種》、《貞松堂西陲秘籍叢殘》、《敦煌石室碎金》、《敦煌零拾》、《沙州文錄補》、《敦煌石室遺書》、《佚籍叢殘初編》、《石室秘寶》等書中。還和王國維將斯坦因在敦煌、羅布泊等地發現的漢晉木簡照片匯為《流沙墜簡》,並做考釋。撰有《雪堂校刊群書敘錄》二卷、《補唐書張義潮傳》、《瓜沙曹氏年表》等多種敦煌學論著,尤其注重對中國傳統四部書寫本的研究和整理。另有《殷虛書契》、《三代吉金文存》等,其著作及刊刻大多收入《羅雪堂先生全集》。 羅振玉公寓

鑒藏大家

羅振玉是典型的鑒藏大家。他不但要自己收藏甲骨、銅器、簡牘、明器、佚書等考古文物資料和字畫,還要做足研究整理的工作。 內藏《大雲無想經》和碑碣墓誌、金石拓本、法帖、書畫等50餘萬冊。據考證,僅甲骨片前後就收藏「二三萬片」,其他如青銅器、古明器、碑拓等的收藏數量也相當可觀。 羅振玉善識文物,喜研文史。從殷墟甲骨、漢晉木簡、墓誌銘文,到宮中所藏歷代圖書、歷史檔案,乃至珍寶、錢幣等,他都有系統的研究,並撰寫了許多學術價值頗高的專著。羅振玉41歲入學部,因公務簡,又不肯奔走鑽營,有很多時間搜求文物,鑽研學問。「每涉足廠肆,盡廉俸所入,搜求古物書畫,雖資力有限,不敢和洋商巨賈相競爭,但破銅爛鐵,在所不遺,往往批沙得寶,又人棄我取。」羅振玉獲得了很多兩漢六朝、唐宋等朝的珍貴文物,為其考古研究積累了實物材料。 羅振玉為保存和流傳敦煌石室遺書做出過切實的努力。敦煌石室遺書是我國光緒年間新發現的一處千年寶藏。所謂「石室」指甘肅省敦煌的莫高窟(俗稱千佛洞)。窟內藏有豐富的經書、綉像等,是中華文化藝術的瑰寶,卻遭到斯坦因和伯希和的攫取。為了保存這些中華文化的「劫餘」,羅振玉奔走呼告,籌措資金,並決心捐出個人全部俸祿,購買餘下卷軸,後又主倡集資影印敦煌遺書,這在他的《鳴沙石室佚書序》中有所敘述。 他為保存內閣大庫史料及明文淵閣藏書也作出了貢獻。大庫是清代內閣庫藏檔案、書籍的處所,庫分東西,東庫貯存《實錄》、《聖訓》、《起居錄》等,由本閣滿本房掌管。西庫書籍多為明文淵閣藏書之孓遺,檔案則是清列朝內外臣工的題本、奏本、歷科殿試的大卷等。這些都是中國珍貴的歷史文獻,是一筆重要的文化遺產。 羅振玉在寫作 由於時局動盪,所藏大多被盜,散失在外。羅振玉得知這種情形後,主動承擔起書籍的保存、整理、歸類的工作。他曾直接或間接苦口勸說文襄和榮延,保存、整理庫檔。文襄雖表贊同,但以奏准銷毀為慮,行推諉之實。羅振玉復與會稽司長進行了商議,將庫檔移往國子監,又同國子監丞徐梧生交涉,幾起沖突,後經人出面調解,才獲准。經過一番周折,這批史料總算保存下來了。 辛亥革命之後,民國 *** 有關部門對這批史料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有些還險些遭到被改為還魂紙的厄運降臨。羅振玉聞知,急忙以高出原售價三倍的價格買回,保存起來。1919年春,羅振玉攜家人從日本歸國,定居天津。他先是在天津租下了3棟小樓,專門用於藏置書籍、文物,另外還單獨租借了20多間房屋用以安置家人親屬。一年後,羅氏在天津建成了自家宅院,其中數間專門用來庫藏大量的史料、檔案,文墨古玩於是也就有了新居所。 羅振玉嗜古如命,在保藏文物、古籍上有著篤之彌深的熱情。尤其是對清帝的書畫非常珍視,他將清帝御賜的「寒歲」匾額,特復制一件懸掛在天津寓所的客廳中間,而把原件裝裱珍藏起來。在天津日租界大羅天戲院內有許多古董鋪,羅振玉每碰到清帝書畫,無論如何一定買回珍藏,一次還「偶得」溥儀賜給其師傅陳寶琛的一副對聯。在天津期間,羅振玉與另一位後來成為國學大師的王國維之間的學術合作與交流非常多。羅振玉對王國維除給予經濟上的資助外,並提供大量的研究材料,指示研究途徑,對其政治、學術等觀點產生重要影響。也可以說日後清華「四大導師」之一的王國維,其文化底蘊中有一部分是在天津的羅家積淀起來的。 羅振玉收藏的書畫、青銅器、古籍、簡牘、明器、清宮檔案等,稱山海之富。藏品曾編成《三代吉金文存》、《明吳門四君子法書》、《貞松堂歷代名人法書》、《高昌壁畫精華》等。搶救內閣大庫明清檔案及文淵閣藏書,貢獻巨大。1922年購原歷史博物館賣出舊書9 000袋15萬斤大內文書,建「庫書樓」以藏。私人藏書豐富,先後收藏了廣東孔廣陶藏書,在日本期間,亦購買古籍眾多。收藏有《永樂大典》殘本數冊。因收藏南北朝的寫本《大雲無想經》,遂將其藏書樓名為「大雲書庫」,另有藏書處曰「唐風樓」 、「永慕園」、「宸翰樓」、「貞松堂」、「玉簡齋」、「楚雨樓」、「殷禮在斯堂」、「面城精舍」等。書目有《大雲書庫目錄》2冊;《羅氏藏書目錄》,著錄3 584部圖書,3萬余冊,由王國維撰定。《唐風樓書目》1冊,著錄藏書1 094種,11 836冊。東北解放後,羅繼祖兄弟稟承祖母之命,全部捐給國家,總計9萬冊,存旅大圖書館;一部分歸遼寧省圖書館,約有1萬余冊。刊刻古籍600餘種,叢書有近20種。編《貞松堂歷代名人法書》等。

軼事

與王國維

在近世中國學術史上,王國維與羅振玉是兩個如雷貫耳的名字。研究羅振玉,就不能不提王國維,也不能不研究他們兩人的經歷與交往。他們在文學、經史、文字、訓詁、音韻、考據、目錄、版本等傳統學術的諸多領域,研究博大精深,著述百種之多,是當之無愧的國學大師。 對於他們的學術成就,人們並不陌生,也毫無異議。但他們的經歷與交往,卻始終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而且眾說紛紜,許多事情至今仍是一個講不清的謎。 羅振玉和王國維 他們是浙江同鄉,有著江南人的毓秀靈透。他們自幼接受的完全是舊式教育,國學基礎非常扎實,二人都是在十五歲時考中秀才。戊戌之後,受新思潮的影響,他們轉而力倡新學。羅振玉辦《農學報》和《教育世界》,開辦農務學堂和新式教育。王國維則研究叔本華、尼采、康德的哲學與美學,並寫成著名的中西合璧的文學批評文章《紅樓夢評論》。但辛亥之後,二人潛心於國學研究,在甲骨學、敦煌學上成就大著,由此奠定了他們國學大師的地位。可以說,他們的思想傾向和學術興趣,經歷了一個從舊到新,又由新轉舊的過程。那麼,是什麼因素促成了這些轉變呢? 他們在政治上的表現,也是人們品評的焦點。清亡前,他們同在學部任職。辛亥後,王國維受溥儀小朝廷之詔,供職南書房,並重新蓄起發辮,以清朝遺老自居。羅振玉則鞍前馬後追隨溥儀,為復辟效力,後甚至投靠日本。他們在政治上的趨於保守,以及羅振玉的走向反動,這自是歷史事實,無須迴避,只是這些無從動搖他們在學術上的至高地位,只是更具體地說明了歷史人物的多面性和復雜性。 自1898年二人相識於上海,至1926年絕交,二人的交往歷時近三十年。羅振玉世事洞明,機智練達。他善於經營理財,有相當的經濟實力,是一個很有能量的社會活動家。王國維性格憂郁悲觀,埋首學術,不問功利,是典型的學者氣質,人稱他「老實到像火腿一般」。正是這種性格和地位的反差,人們對王羅二人的關系,頗有不平。有人講羅振玉廉價使用王國維的腦力勞動;有人講羅振玉的《殷墟書契考釋》,剽竊了王國維的研究成果;有人講王國維投水自盡乃羅振玉所逼……那麼,真實或接近真實的情況究竟如何呢? 羅振玉社會活動多,經歷也更復雜些,加之他後來的逆歷史潮流之舉,人們對他所做的一些文化事,也頗有微詞。有人講他販賣假字畫假古董騙人;有人講他印古書為賺錢,等等。的確,羅振玉是一個嗜古如命的人。他多閱古物,見識過人,財力雄厚,而且生逢其時。從殷墟甲骨到敦煌文書,從漢晉木簡到齊魯封泥,他趕上了文物大發現的時代。他傾盡家資,收藏古物,潛心研究,成為名副其實的古器物學家。羅振玉印古書可能確實賺了一些錢,但整理古籍,傳承了文化,這是極大的功勞,再者賺錢也是無可厚非的事。羅振玉終是一個有良知的文化人。1908年在學部任職期間,他費盡周折,阻止焚毀內閣大庫舊檔,保存下來八千麻袋的藏書、奏摺、公文等重要的歷史文獻。1909年,當他從伯希和口中得知,敦煌藏經洞中還有八千件寫經卷軸時,力勸京師大學堂買下這些國寶,使幾經帝國主義分子劫掠的殘存的敦煌文書,留存在國內。他對文化的珍愛,為保護國寶所做出的貢獻,難道不值得人們感懷嗎? 1927年6月2日上午11時,王國維在頤和園投湖自盡。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來頤和園。他的死,又給後人留下一個謎。他在遺書中寫到:「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人們對其死因的猜測,大致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為清朝殉節,盡遺臣之忠;一是與羅振玉的絕交,於心至寒;一是懼怕北伐軍攻入北京,身遭辱殺。這些莫衷一是的猜測,至今無任何定論。 此時的王國維,年整五十,正值學術的旺期。如果說,民國初年這樣變亂的時代,不值得大師留戀,這是時代負於大師的。但這樣一位國學大師,他的思想和學術已經不屬於他自己,而是屬於這個國家和民族。他斷然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中國學術的巨大損失,怎不令人扼腕嘆息!從這一意義上說,這是他負於時代和人民的。 但歷史原本就是如此。而歷史的真相,總是被紛繁復雜的人為或非人為的因素遮蔽著,讓我們這些後人霧里看花。

溥儀記載

羅振玉在古玩、字畫、金石、甲骨方面的騙錢行徑,是由來已久的。他出身於浙江上虞縣一個舊式書商之家,成年後在江西一個丘姓巨紳家教書。這位巨紳是個藏書家。羅振玉任西席的第三年,東翁突然去世,他利用女東家的無知,一方面裝作十分哀痛的樣子,拒絕接受這一年的束脩,要用以充做奠儀,另方面表示,願留下東家的幾件舊書和字畫,作為紀念。女東家認為這位先生心眼太好,就請他自己到藏書樓任意挑選。於是這位書賈世子就精選出幾筐「紀念品」,內有百餘卷唐人寫經,五百多件唐宋元明的字畫,滿載而歸。在這個基礎上,他由刻三字經、百家姓的書鋪變成了古玩字畫商,生意越做越好,古玩字畫的鑒賞家的名聲越來越大,後來更通過售賣古籍文物的路子,和日本人拉上了關系。他在日本的那些年,靠日本書商關系結交了一批朝野名流,有許多日本人把他看成了中國古文物學術的權威,常拿字畫請他鑒定。他便刻了一些「羅振玉鑒定」、「羅振玉審定」的圖章,日本古玩商拿字畫請他蓋一次,付他三元日金,然後再拿去騙人。後來他竟發展到仿刻古人名章印在無名字畫上,另加上「羅振玉鑒定」章,然後高價出賣。他時常借口忙,把人家拿來請他鑒定的珍貴銅器,拖壓下來,盡量多拓下一些拓片出賣。他的墨緣堂出售的宋版書,據說有一些就是用故宮的殿版《圖書集成》里的扉頁紙偽造的。殿版紙是成化紙或羅紋紙,極像宋版書用紙。據說內務府把那批殿版書交羅振玉代賣時,他把那一萬多卷書的空白扉頁全弄了下來,用仿宋體的刻版印了「宋版」書。我當時對這事是根本不知道的。有人說,羅振玉人品固然不佳,才學還好。據我看,他的才學究竟有多少,也很值得懷疑。在偽滿時有一次他拿來一批漢玉請我觀賞。我對漢玉說不上有什麼研究,只是因為十分愛好,收藏了不少,所謂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當然,所謂漢玉,並不是非漢朝的不可,這只不過是對古玉的慣稱。我看過羅振玉拿來的漢玉,不禁對他的「才學」暗吃一驚,因為全部都是假貨。 羅振玉 羅振玉並不經常到宮里來,他的姻親王國維能替他「當值」,經常告訴他當他不在的時候,宮里發生的許多事情。王國維對他如此服服帖帖,最大的原因是這位老實人總覺得欠羅振玉的情,而羅振玉也自恃這一點,對王國維頗能指揮如意。我後來才知道,羅振玉的學者名氣,多少也和他們這種特殊瓜葛有關。王國維求學時代十分清苦,受過羅振玉的幫助,王國維後來在日本的幾年研究生活,是靠著和羅振玉在一起過的。王國維為了報答他這份恩情,最初的幾部著作,就以羅振玉的名字付梓問世。羅振玉後來在日本出版、轟動一時的《殷墟書契》,其實也是竊據了王國維甲骨文的研究成果。羅、王二家後來做了親家,按說王國維的債務更可以不提了,其實不然,羅振玉並不因此忘掉了他付出過的代價,而且王國維因他的推薦得以接近「天顏」,也要算做欠他的情分,所以王國維處處都要聽他的吩咐。我到了天津,王國維就任清華大學國文教授之後,不知是由於一件什麼事情引的頭,羅振玉竟向他追起債來,後來不知又用了什麼手段再三地去逼迫王國維,逼得這位又窮又要面子的王國維,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於一九二七年六月二日跳進昆明湖自盡了。

熱點內容
股票同光科技 發布:2025-02-05 20:19:19 瀏覽:56
定投和激進基金哪個好 發布:2025-02-05 20:12:07 瀏覽:604
基金贖回待確認怎麼辦 發布:2025-02-05 19:25:10 瀏覽:196
南方基金如何增長壓力最大 發布:2025-02-05 19:20:31 瀏覽:288
預埋單股票交易軟體 發布:2025-02-05 19:17:19 瀏覽:12
今天奈雪股市如何 發布:2025-02-05 19:12:00 瀏覽:618
股市轉盤電話如何使用 發布:2025-02-05 19:08:01 瀏覽:127
創業和股權轉讓有什麼區別 發布:2025-02-05 18:50:55 瀏覽:189
一個月4500怎麼理財能賺多少 發布:2025-02-05 18:32:50 瀏覽:174
股票漲停股票群 發布:2025-02-05 18:17:58 瀏覽: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