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險如何轉化為金融危機的
『壹』 金融危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原因如下:
1,過度投機性的炒作,比如時常說的鬱金香泡沫,它便是因為資產的集中追求造成的;
2、是集中型的壟斷性與集聚,這一就例如近現代2008年的金融危機,投資者將資產過度集中到房地產業引起了金融危機;
3、貯備貨幣過少,這一比較顯著的便是中東的一些弱國,也有泰國,它們因為國際儲備比較少而被阻擊,最終造成中國金融危機產生。
拓展資料:
一,關於金融危機,書面上的定義是指金融資產或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的危機。一般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從而造成的一系列的危機。通俗點說,就是當金融系統的某個部分出現故障,使得借款人尤其是存款人和投資人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失去信任的時候,金融危機就會產生。隨著經濟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全球化,金融系統也變得越來越復雜、適應性越來越強、創新程度越來越高、國內外相互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這個龐大金融網路的正常運作取決於良好的信息傳播、透明度、信任和信心。不計其數的各種原因會增加金融系統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引起金融危機。
二,金融動盪和危機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現象。據IMF資料表明,自1980年以來,該組織181個成員中有133個成員發生過重大金融動盪,52個國家的大多數銀行多次失去支付能力。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金融動盪和危機頻繁發生,主要有:1991年英國貨幣危機,1992年歐洲匯率機制危機,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和全球債券市場危機,1995年美元狂跌,英國巴林銀行破產,1996年捷克、保加利亞和俄羅斯的銀行倒閉,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等。
1994年底爆發的墨西哥金融危機,人們在很大程度上將其視為個別國家的偶然現象,而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則促使人們不得不從更廣闊和深刻的角度來看待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和後果、金融動盪和危機在不同國家爆發都有其特有的內在原因,而且內因往往是上要的,但它作為一種世界性現象,卻有其值得注意的共同性原因:那就是金融動盪和危機與經濟全球化過程特別是金融自由化過程密切相關。由於金融自由化發展迅速,而許多發展中國家金融體制尚不健全,政府缺乏有效的調控和管制手段,在條件還不具備的情況下過早地實行金融自由化,這是導致發展中國家產生金融危機的最主要原因。
『貳』 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的關系,並舉例說明
金融風險指的是與金融有關的風險,如金融市場風險、金融產品風險、金融機構風險等。 一家金融機構發生的風險所帶來的後果,往往超過對其自身的影響。金融機構在具體的金融交易活動中出現的風險,有可能對該金融機構的生存構成威脅;具體的一家金融機構因經營不善而出現危機,有可能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構成威脅;一旦發生系統風險,金融體系運轉失靈,必然會導致全社會經濟秩序的混亂,甚至引發嚴重的政治危機。
金融危機指的是金融資產或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發並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金融危機。
『叄』 金融危機是怎麼形成的
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1.本次金融危機起源於美國,金融危機原因:信用擴張,虛擬經濟引起的經濟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次貸危機是導火線.實際次貸債券只有6000億美元,引發了這么大的金融危機,全是由於跟風即人們的心理預期造成的.羊群效應,它是指市場上存在那些沒有形成自己的預期或沒有獲得一手信息的投資者,他們將根據其他投資者的行為來改變自己的行為。理論上羊群效應會加劇市場波動,並成為領頭羊行為能茄攜否成功的關鍵。在下述案例中燒餅就是領頭羊.在現實經濟中,次貸房貸是領頭羊
2.從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這里原創一個案例: 兩個人賣燒餅,每人一天賣20個(因為整個燒餅需求量只有40個),一元價一個,每天產值40元.後來兩人商量,相互買賣100個(A向B購買100個,B向A購買100個),用記賬形式,價格不變,交易量每天就變成240元--虛擬經濟產生了
如果相互買賣的燒餅價為5元,則交易量每天1040元,這時候,A和B將市場燒餅上漲到2元,有些人聽說燒餅在賣5元錢1個,看到市場燒餅只有2元時,趕快購買.--泡沫經濟產生
燒餅一下子做不出來,就購買遠期餅.A和B一方面增加做燒餅(每天達100個或更多),另一方面賣遠期燒餅,還做起了發行燒餅債券的交易,購買者一是用現金購買,還用抵押貸款購買.---融資,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購買,既沒有現金,又沒有抵押品,A和B就發放次級燒餅債券.並向保險機構購買了保險.---次級債券為次貸危機播下種子
某一天,發現購買來的燒餅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發霉,就趕快拋售掉,哪怕價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燒餅店裁員了(只要每天40個燒餅就可以了)--失業;燒餅債券變廢紙了--次貸危機
抵押貸款(抵押品不值錢)收不回,貸款銀行流動性危機,保險公司面臨破產等。--金融危機
3.在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過程中,金融機構的金融杠桿和金融衍生品的發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4.更深層次
(1)超前消費長期積累釀成的惡果。美國長期盛行超前消費,鼓勵人民買房子、買汽車、買高檔消費品,銀行為追求高額利潤,向居民發放這樣那樣的信用卡,鼓勵超前消費。「用明天的錢為今天享受」。「讓美夢提前到來,讓美夢成真。「能掙會花是時代的驕子」。說得天花亂墜,這種超前消費,在若干年中也曾帶來暫時的繁榮。但這種預支未來購買力的行徑,畢竟是「寅吃卯糧」,存在泡沫,一時的繁榮,帶有虛幻的色彩。一旦經濟不景氣,出現大余蔽批失業者,還不出欠款,消費者的支付能力急劇下降,美國次級債凸顯於世人面前,銀行呆帳成堆,一些投資銀行面臨破產境地。
(2)美國的銀行為高薪所累。美國銀行業長期來養尊處優,似乎是「天之驕子」。高層領導皆是高薪,年薪數百萬美元比比皆是,中等白領階層年薪也達數十萬美元。銀行業長期來由於借貸額巨大,獲利甚豐,掩蓋了矛盾,盡管年復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過得去。一旦債務人難以償付債款,出現成批呆帳,形成三角債。銀行始則周轉不靈,繼則巨額虧損。於是大批裁員。若認真反思,高薪是過多地享用經濟成果,含有剝削因素。或者說是一種「竭澤而漁」、「殺雞取蛋」的愚蠢之舉。
(3)美國目前缺乏新興的產業。美國多年來常有新興的產業引領世界潮流。如高速公路、汽車工業、航空豎納州業、電子通信業。如電腦的硬體軟體、手機曾遙遙領先當許多國家尚處於萌芽狀態,美國則已面廣量大地形成產業。但近十年來,美國這些領先的產業已處於徘徊狀態,而世界上許多國家正在迅猛追趕,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業發展神速,美國的優勢相對削弱,或者說正在逐漸失去優勢。
5.金融危機使生產停滯,消費減少,經濟發展緩慢,自然地有些企業縮減規模,有些企業倒閉,好多人下崗了.
『肆』 金融危機是何原因引起的
美國金融危機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貸款衍生品中的問題引起的,深層次原因則是美國金融秩序與金融發展失衡、經濟基本面出現問題。
金融秩序與金融發展、金融創新失衡,金融監管缺位,是美國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一個國家在金融發展的同時要有相應的金融秩序與之均衡。美國在1933年大危機以後,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實行嚴格的分業監管和分業經營。在隨後近60年裡,美國金融業得到了清搭褲前所未有的發展,但在其高速發展的同時,金融市場上的不確定性相應增加。1999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枝穗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鬆了金融監管,並結束了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經營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態中的問題,也助長了金融危機進一步向縱深發展。金融生態本質上反映了金融內外部各要素之間有機的價值關系,美國金融危機不僅僅是金融監管的問題,次貸危機中所表現出的社會信用惡化、監管缺失、市場混亂、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等,正是金融生態出現問題的重要表現。
從1999年開始,美國放鬆金融監管使金融生態環境不斷出現問題。金融衍生品發生裂變,價值鏈條愈拉愈長,終於在房地產按揭貸款環節發生斷裂,引發了次貸危機。華爾街在對擔保債務權證(CDO)和住房抵押貸款債券(MBS)的追逐中,逐漸形成更高的資產權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桿率變得越來越大,金融風險不斷疊加。
美國金融危機的另一原因還在於美國經濟基本面出了問題。20世紀末到本世紀初,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調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線斷裂,出現了價格的答簡上升。美國採取了單邊控制總需求的辦法,使得原有的供給缺口不斷擴大,物價持續上升,就業形勢出現逆轉,居民收入和購買力下降。
過去60年,美國經濟增長和國內消費超出了本國生產力的承受能力。一方面,美國在實體經濟虛擬化、虛擬經濟泡沫化的過程中,實現不堪重負的增長;另一方面,美國把巨額的歷史欠賬通過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和資本市場的價值傳導機制分攤到全世界。這增加了美國經濟的依賴性,動搖了美國經濟和美元的地位和對它們的信心。
次貸危機之前美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限制進出口的法案和政策,是導致經濟環境走弱的重要因素。在進口方面對發展中國家製造各種貿易壁壘,在出口方面又對技術性產品設限,這些政策直接推動了美國物價的上升,減少了美國的就業機會,抑制了國內的經濟創新動力,這也是金融危機爆發的重要誘因。
『伍』 金融危機是怎樣形成的
以本次金融風暴為例,由美國引發,過程是:
1、美國的銀行給無償還能力的人貸款買房,由於買房人信譽低,可獲得高利率。由於近年美國的房價持續上漲,因此,買房人用房產抵押,銀行是不會虧的。
2、美國的銀行明白,這種貸款是有風險的,原因是房價不會永遠上漲,當房價下跌時,銀行手裡的抵押房就不值他的貸款,就會虧。
3、銀行把這個風險轉嫁出去,即把這種貸款生意用高收益(因為貸款利率高)打包出賣,賣給別的銀行或投資機構。
4、別的機構同樣意識到風險,也用高收益的誘餌賣出。
5、當房價真的下跌時,貸款人還不起銀行貸款,買了這種貸款生意的機構就產生許多壞賬。壞賬多到一定程度,資不抵債,只好破產。這種機構破產,他欠別的銀行的錢也就不用還了,也換不了,引來更多機構破產。
6、這次危機主要是銀行破產,因此主要是金融危機;
7、銀行破產了,需要貸款的實業公司就會得不到貸款無法正常生產經營,也要裁剪人員。同時生產、流通統統都減少了;
8、失業的人越來越多。就更還不起貸款了。就形成惡性循環。
『陸』 金融危機具體怎麼形成的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住宅市場泡沫促成的。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一金融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每隔4年至10年爆發的其它危機有相似之處。 然而,在金融危機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當前的危機標志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是建立在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基礎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機則是規模較大的繁榮-蕭條過程中的組成部分。當前的金融危機則是一輪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此輪周期已持續了60多年。 繁榮-蕭條周期通常圍繞著信貸狀況循環出現,同時始終會涉及到一種偏見或誤解。這通常是未能認識到貸款意願和抵押品價值之間存在一種反身(reflexive)、循環的關系。如果容易獲得信貸,就帶來了需求,而這種需求推高了房地產價值;反過來,這種情況又增加了可獲得信貸的數量。當人們購買房產,並期待能夠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獲利,泡沫便由此產生。近年來,美國住宅市場繁榮就是一個佐證。而持續60年的超級繁榮,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例子。 每當信貸擴張遇到麻煩時,金融當局都採取了干預措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並尋找其它途徑,刺激經濟增長。這就造就了一個非對稱激勵體系,也被稱之為道德風險,它推動了信貸越來越強勁的擴張。這一體系是如此成功,以至於人們開始相信前美國總統羅納德�6�1里根(Ronald Reagan)所說的「市場的魔術」——而我則稱之為「市場原教旨主義」(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市場會趨於平衡,而允許市場參與者追尋自身利益,將最有利於共同的利益。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因為使金融市場免於崩盤的並非市場本身,而是當局的干預。不過,市場原教旨主義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成為占據主宰地位的思維方式,當時金融市場剛開始全球化,美國則開始出現經常賬戶赤字。 全球化使美國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區的儲蓄,並消費高出自身產出的物品。2006年,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達到了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2%。通過推出越來越復雜的產品和更為慷慨的條件,金融市場鼓勵消費者借貸。每當全球金融系統面臨危險之際,金融當局就出手干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80年以來,監管不斷放寬,甚至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柒』 金融危機是什麼意思,怎麼引起的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發並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金融危機。
(7)金融風險如何轉化為金融危機的擴展閱讀
金模游畝融危機直接沖擊到個人的生活。通貨膨脹、企業倒閉、經濟困境降低了人們的支付能力,這不僅使得還不起房貸的人增多,也大大降低了許多人的生活質量。從去年開始,就不斷有普通美國人抱怨,連日常開支都要一再思量、一再縮減。
固定匯率可使得對外貿易過程減少匯率風險,促進貿易的發展。如果國外游資大量進入國內,就需要兌換本國貨幣,這樣央行需要使用增加增加本國貨幣。此時導致本國貨幣供給增加,因此出現貶值傾向。此時國內貨幣爭相兌換國外貨幣,增加貶值傾向。
依次循環,導致大量資本外逃。如果國內的外匯儲備不足,最後可能導致央行無法幫國內貨幣兌換國外貨幣。此時只能實行浮動匯率。結果就是本幣大幅貶值,對外貿易成本增加,導致外貿企業倒磨備閉,失業增加,最後使得經濟衰退。泰國就是這個原理,香港由於大陸的支持,沒有出現港幣貶值,維持了社會的穩定,經濟受影響較小。